杨度(全三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地理人物 > 杨度(全三册)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7
ISBN:9787020037681
作者:唐浩明
页数:476;499;428页

章节摘录

  “痛快!”杨度笑了笑,身子向前倾,胸部靠着矮几边缘,将他的理论娓娓道出,“我的所谓金铁主义,金者即黄金,即经济,铁者即黑铁,即军事。说明白点,即经济的军国主义,也可以用另一个名称,即世界的国家主义。然所谓经济的军国,究为何等国家,它包含哪些内容,这是主义中的重要问题,如果不加说明的话容易产生误解,我先画一个简表来说明。”  杨度将矮几上的碟盘移开。  “金铁主义,也即经济的军国主义,有它对内对外两层内容。”  说着,杨度用手指沾了茶水在矮几上画了一个表出来:  —,对内——富民——工商立国——扩张民权——有自由人民  —,对外——强国——军事立国——巩固国权——有责任政府  他详加解释:“侯官严复先生说过,国家分内因、外缘两大干。内因,言其内成之形质结构演进变化及一切政府用事之机关;外缘,言其外交与所受外交之影响。今后中国这个国家,对内来说是民富的,对外来说是国强的。靠什么来富民?靠的是工商的发达。靠什么来强国?靠军事的强大。这就是工商立国和军事立国的意思。要使国民的经济发达,必须要有国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假若国民时时担心自己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那则万无经济发达的可能。欧美各国可以作为例子。英国民权最发达,则经济相应为全球之冠。美国次之,故经济亚于英。俄国无民权可言,故其经济亦薄劣不振。现在世界上专制大国,除俄国外就是中国,然而中国比俄国还恶劣。俄国政府可比之于明火执仗的强盗,中国政府可比之为鬼鬼祟祟的小偷。”  这年冬末,湘潭云湖桥的湘绮楼,在齐白石的实心监督下已修复一新。齐白石又精心画了几幅山川风物画,自己动手装裱好,悬挂在书房和客厅墙壁上,更给湘绮楼增添了几分情趣。一楼靠东侧的两间房子,王代懿煞费苦心地巧为布置,室内是一套全新的红木家具,流光溢彩,花窗外移栽了几株正在开放的腊梅,暗香浮动。这是他和杨庄的新婚洞房。  腊月中旬,王闽运撤去了东洲书院的五年教席,回到云湖桥,住进了修复后的湘绮楼。六十六岁的一代名师,决定从此不再外出执教了,就在云湖桥的云霞湖光之间,在湘绮楼的诗书图画之中,安安静静地与周妈和儿孙们一起打发晚年。  过小年这天,湘绮楼披红挂彩,喜气洋洋,王闿运代表男家、杨度代表女家为一对新人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代懿穿上从长沙买来的那身长袍马褂,叔姬披着镶有孔雀毛的红呢披肩,在鞭炮笙乐中拜了天地。  杨钧也住进了湘绮楼,一来不辍学业,二来也好陪伴刚离娘家的姐姐。杨度则往来于石塘铺和云湖桥,继续向王闿运学习经史诗文,也时常和齐白石、张登寿等聚会,谈谈诗词书画。王闿运是碧湖诗社的社长。每隔两三个月,诗社都要举办一次诗会,王闿运也常带杨度参加。说起碧湖诗社,乃是湖南近代史上一个最为著名的文人结社。它的成立,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同治十三年冬天,建于长沙北门内的曾文正公祠堂,经过两年多的施工装饰,终于落成了。挂了个盐运使衔、候补郎中的曾国藩四弟曾国璜,欲效白香山洛阳结社的风雅故事,向湘中一批负时望、有文名的高年耆宿发出邀请,在祠堂竣工典礼这天的宴席上赋诗纪念。以曾国藩生前的名望和死后的荣耀,当此湘中第一祠堂建成之时,能厕身祝贺之列已是莫大的荣幸,何况还有这样一桩能流芳百世的雅事,真个是百年难遇。一时间湖湘俊杰云集星沙,王闽运也应邀与会。当时有九个均为翰林出身,且又有过司道以上官职履历的老人,他们年纪最小的为七十岁,最大的八十五岁。这九个白发老人聚会一桌,畅谈湘军旧事,十分感慨。曾国璜看重他们年岁高迈,地位贵重,于是请他们每人题诗一首于祠堂墙壁上。这些诗立即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九老也便成了当时湖南的新闻人物,很出了一番风头。其他与会者的诗作,曾家也一并雕版印刷,广为散发,备受士大夫的称颂。祠堂庆典结束之后,这些雅人们兴犹未尽,于是便由郭嵩焘兄弟发起,成立一个诗社,定期聚会,吟诗作赋,得到大家的欣然赞同。因为诗社的规格很高,故对参加者限制很严。他们或为中兴勋臣,如曾国荃、李元度等人;或为勋臣之嫡子孙,如曾纪泽兄弟,左孝同兄弟等人;或为翰林出身,或为文名著世:如黄瑜、王定安等人。王闿运以文名著世的身份被接纳为社员。  离别京师四年多了,再次踏进这座古老的都城时,杨度首先感觉到的是它的使人压抑的沉闷空气,不要说跟意气激昂的东京比,就是跟上海、武昌、长沙比起来,这里也仿佛是另一个世界。这情景颇似上天所安排的气候一样,此时江南已是一派春草萌发春潮涌动的早春景象,而这里仍是冰封雪盖万物凝固的严寒季节。  宪政编查馆设在西单昙花胡同一座废贝勒的旧宅里。里面有大大小小四五十间房子,因年久失修,到处可见断了棂的窗户,正在结网的蜘蛛,布着绿苔的墙壁,长着杂草的瓦缝。这座百年宅院,已和它当年主人的后代一样衰微破败了。  主持宪政编查馆的大臣就是出洋考查五大臣之首镇国公载泽,连同该馆的前身政治考察馆算起,他上任一年多了,却没有到馆里来过一次。偶尔议及馆内的事,也只是招集有关人员到他豪华阔绰的府第里去,编查馆的大门朝南朝北他都不知道。  这个大门终年由一个姓史的老太监把守着。史太监在家里排行第七,大家都客气地叫他史七爷。史七爷六岁净身进宫,在宫里做了五十多年的苦役,老了,不能动了,就被打发出来,在龙树寺住了半年,被人介绍来了编查馆。史七爷很忠于职守,寻常人都不能进来,所以馆里更显得冷清。挂名宪政馆的有二十几个人,绝大部分都是只领俸禄不办事,常坐在这里值班的只有七人:编制局正副局长二人,统计局正副局长二人,庶务处采办一人,图书处委员一人,译书处译员一人。  与杨度同时征调进京的还有一个人,名叫劳乃宣。此人原是浙江省一个道员,奉命以三品京堂来宪政馆任左提调,位在右提调杨度之上。他早进京半个月,杨度进馆的第一天与他见了面。他告诉杨度,这里的一切都未走上正轨,所辖的二局三处的建制都全了,官也封了,就是没有事办。杨度问他要不要去拜见载泽,劳说不必了。他进京第一天便急着去见载泽,在大门口候了半天,门房带口信出来,说国公爷正忙着见客,今天不见了,先歇着吧,下次议事时再见。半个月过去了,一点响动也没有。劳乃宣对杨度说:“你来了就好了,我对宪政一无所知,你是宪政专家,这里的事就由你来安排。我的《仪礼发微》还没完稿,还有半年多辛苦。这里名义上我在你之上,实际上都由你做主。”  杨度看着宪政馆的情景,听着劳乃宣的介绍,满肚子的热气给冲去了多半。  宪政馆里有的是空房子,杨度挑了一间较好的房子安顿下来。没有事可干,气氛又太冷清,他便常常去老友夏寿田那里去闲聊天。  夏寿田已是从四品衔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翰林苑本是个储才养望之地,清清闲闲,一年到头没有几件事做。夏寿田近四十岁,已发福了,白白胖胖的。和他一起生活的,除原配外,还有一个出自青楼的如夫人岳霜。岳霜善弹琴唱曲,又能画上几笔,很投夏寿田的脾性,他对岳霜宠爱些,妻妾之间于是常有争吵,家庭不甚和睦。好在夏寿田性格开朗恬淡,家事他一概不管,成天一个人做他喜欢做的事:读书,做诗文,写字,欣赏古董。翰林的俸禄并不高,但父亲给他积累了丰厚的家产,他不用为生计操心。因为有钱用,两个夫人虽然经常吵嘴,但吵后仍相安无事。  就在蔡锷、王闽运进京后不久,欧洲爆发了一场长达四年对世界影响极为深巨的战争,历史学家们把它称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的一方为德国和奥匈帝国所组成的同盟国,另一方为俄国、法国、英国所组成的协约国。  战争爆发后,袁世凯既不想得罪他所崇拜的德国威廉二世皇帝,也不想得罪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和他的多年好友朱尔典公使,他宣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欧战保持中立态度。日本政府看准了西方列强正在欧洲打内仗无暇顾及亚洲的大好时机,决定趁火打劫,排斥西方各国,将中国作为自己独占的殖民地。  这年秋天,日本出动海陆两万多兵力,加上少数英军,组成英日联军,宣布对德作战。这支联军不去德国,也不去欧洲其他国家,却向侵占中国胶州湾的德军进攻。两个月后,日军攻下青岛,俘虏德军二千多人,德国总督华德克被押到东京本愿寺监禁,将德国强占十七年的青岛据为已有,并将整个山东当作日本的国土。在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计划中,这只是第一步,他们将借此步步进逼,最后达到吞并整个中国的目的。  日本公使日置益探听到袁克定的政治秘密,向首相大隈重信作了报告。大隈指示公使,必须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为大日本帝国立下盖世功勋。日置益通过私人渠道向袁克定透露:中国应当有皇帝,就如同日本应当有天皇一样,若中国恢复帝制,日本一定支持。  袁克定获得这个消息后异常兴奋,托人转告日置益,过些时候将约他面见大总统。  几个月来,袁克定为他的宏大的理想付诸实现做了许多努力,也收到了不少实效。除杨度外,他在自己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智囊人物。他们或为他出谋画策,或为他制造帝制舆论,或为他筹集资金。在各省,他也得到了一些行政长官的支持。尤其重要的是在军界拉拢了一批实力人物,如湖南将军汤芗铭、陕西将军陆建章、山西将军阎锡山、奉天师长张作霖都表示坚决效忠袁大公子。  趁着袁世凯多次对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托大和一大批北洋旧将领的暮气恼怒的时机,袁克定在智囊团的帮助下,及时提出了建立模范团的建议,袁世凯立予接受。袁世凯也想借此给儿子培植一批势力,便有意安排袁克定做模范团的团长。当他征求段棋瑞的意见时,段一口否定,弄得他下不了台,只得自己兼任,调赤峰镇守使陈光远为副团长,命王士珍、袁克定为办事员。此事令袁克定对段棋瑞又增一分恨意。  袁世凯当然是挂个名,陈光远、王士珍也知趣,基本上不插手,模范团实际上成了袁克定手中的军队。袁克定有意撇开由段棋瑞控制的天津武备学堂,而从保定军官学校和陆军速成学校的毕业生中挑选优秀者为模范团的军官,又从北洋军各师中抽调一批中下级军官充任模范团的军官和士兵。全体官兵入团的第一天对着袁世凯的画像宣誓:“服从命令,尽忠报国,诚意卫民,尊敬长上,不惜性命,言行信实,习勤耐劳,不人党会。”  袁克定计划办五期。每期半年毕业,毕业时每人赠军刀一把,再提升一级回到原部队。一期一千人,五期则训练了五千人,可以配备十个师的各级军官。袁克定盘算着:这样自己手里就掌握了十个师的兵力,那时就是真正的李世民了。当然,要做李世民,最关键的一步还是要父亲先做李渊。在几次闲谈中,袁克定有意把帝制自为的意图透露出来,袁世凯对此明显地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不过,善于揣摸父亲心思的袁克定也从中看出,他父亲尚有两个顾虑:一是怕外国列强不赞成,二是怕国内反对。现在亚洲的第一大强国、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日本帝国表示支持中国恢复帝制,这对消除第一个顾虑是大为有利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开卷语  一九三一年九月下旬,上海法租界薛华立路,杨宅家主的丧事在沉默中进行。鼓乐不响,挽联阙如,花圈极少,除偶尔二三知旧悄悄来凭吊一番外,守候在灵堂里的只有死者的妻子儿女。他们在哀哀哭泣,默默上香。  报童跟往日一样送来刚出的当日《申请》。臂上缠着黑纱的孝子接过,随手翻开,两行粗体字赫然跳过眼帘:帝制余孽潦倒沪上,风流荡子魂归佛国。孝子气得扔掉报纸,遗孀瞥见这两行字后,哭得更伤心了。  夜色降临时,四周一片昏暗。丧事的冷清,外界的讥讽,给整个灵堂罩上了一股既凄惨又怨愤的沉重压力。这时,一个浓眉亮眼英俊挺拔的年轻人来到杨宅。他肃立在灵柩前恭恭敬敬地三鞠躬,然后凝视遗像良久。他走到守灵者的面前,伸出一双强有力的大手,紧紧地将他们的手一一握过。杨宅遗孀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孝子拿出一副对联,嘶哑着嗓音对这个年轻人说:“伍豪先生,这是我父亲临终前亲手书写的自挽联。父亲他为寻找中国强盛的道路,艰辛探索了近四十年呀!”  被称作伍豪的年轻人郑重接过,展开谛视:  帝道真如,而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杨宅遗孀见了这副自挽联,又失声痛哭起来。她抓住伍豪的手喊着:“你是他生前最信赖  的人,你要替他说句公道话呀!”  伍豪庄严地点了点头,对着灵堂正中那张满脸忧伤的遗照,坚定地说:“皙子先生,你放心去吧,历史会替你说公道话的!”  年轻的伍豪,就是日后中国现当代史上的巨人周恩来。他所呼唤的皙子先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杨度。这个遭报界诟病而得到周恩来首肯的人,究竟是个何许人物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他那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大起大落的一生……

内容概要

唐浩明,湖南衡阳人,1946年出生,文学硕士、编审,长期致力于近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多次获国家级大奖;另还著有《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名师访徒
第二章 帝王之学
第三章 浅涉政坛
第四章 佛门俗客
第五章 八日榜眼
第六章 亡命扶桑
第七章 借尸还魂
第八章 丁未政潮
第九章 投身袁府
第十章 山雨欲来
第十一章 洹上私谋
第十二章 一拍即合
第十三章 筹安会首
第十四章 小红低唱
第十五章 由庄入佛
第十六章 中山特使

作者简介

长篇历史小说《杨度》原名“旷代逸才”,先后获得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国家优秀长篇小说奖。
杨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才华卓绝,抱负不凡,由国学名师王岂运授与帝王之学,又东渡日本研究君主立宪政体,立志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这部小说以杨度为引线,串起袁世凯、袁克定、曹锟、汪精卫、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人物,把整个波澜起伏的世纪初中国人救国之路,描绘得淋漓尽致。

图书封面


 杨度(全三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15年第一套夜读读物是唐浩明的《杨度》,他是中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一百年后的今天,他湮没无闻。我是把这本书当成晚晴民国版的《世说新语》翻完的,杨度就是一味引子,孙中山、曾国藩、张之洞、袁世凯等一众人物渐次登场,当中勾勒得最为传神的是杨度的师傅湘绮先生王闿运,真正的名士风流。
  •     看了唐浩明的三部小说感慨有二:1\曾国藩大奸似忠,杨度大忠似奸,更多原因可能是性格原因吧,曾性格沉稳,而杨略显浮躁吧,中国历来推崇曾氏,正如书中严复所说,始于作伪,终于无耻.2\古来成大事者,除了个人努力,机缘巧合也是重要,例如胡林翼,能力本在曾之上,但短寿,而杨度也是无明主可辅佐,又无好时机,这都是命数.
  •     大约是两年前,我看了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曾国藩是一位家国天下耳熟能详的人物,所以可发挥的空间应该很小,在时代的背景下,曾国藩的一举一动都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我记得当时我看过之后有一些地方还是不明白,当年辛酉政变,历史书上里里外外没有曾的影子,可在唐浩明的书里,他却是一位像秤砣一样暗暗的左右着中国历史的人物。张之洞是一位重视实务的亲洋务派人士,他重视经济实业,认为实业是救中国最好的办法,他大力支持发展洋务运动,在湖北一代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工业革命。但是,在后来看来,仿佛是在朽木上雕花,一座座工厂里里外外的透露着晚清末年的腐败和混乱。这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是杨度,在历史书上,我没有见过这位历史人物。没有读到杨度时,完全是不认识。可能关于杨度的史料和介绍比起曾国藩和张之洞也更少,这样,唐浩明先生的发挥余地就更大吧,书里有很多关于爱情,心理的描写,是历史更是小说,我倒是觉得,唐先生写活了杨度。杨度是一个悲剧,虽然书里没有像之前的两位一样写到老死,但是我想他四十几岁以后的日子可能真的平淡寂寥。历史的风云依然跌宕起伏,却都与他无干,晚年他成为杜月笙的清客,并暗暗帮助共产党,倾向共产主义,那时的他已经自知不再是这洪流的主宰者。纵观杨度的一生,是肆意而狂放的,有湖南少年歌的英气勃发,有奔走疾呼的卖力求索,有过锦衣玉裘的声色犬马,也有过落难隐遁的奔走凌落。他心系家国,少年读书,用现在的话来说,有着正正经经的学生气和少年壮志的责任感,不似那些军阀,戎马出身的袁世凯,布贩子出身的曹锟。他少年跟随王闿运,学习至深至重的中国传统帝王之学,后来留学日本,研究多国宪政, 说他学富五车也不为过。而他,也是一个功名心很重的人,热衷国事。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有一次和人讨论慈禧,说她是千古罪人,而我认为,她更像是一个时代悲剧的牺牲品,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统治者的性格决定的却是一个国家的命运。统治者是人,不是机器,慈禧专权跋扈,这也造就了晚清政府一系列的命运。说的有点远了,在看杨度的时候,他少年一心追求理想,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和老师的一腔学识贡献给国家,然而一系列的碰壁之后,他好像有些迷茫了,悟上佛教也仿佛是借机脱身。直到遇上了袁世凯,依然紧抓着立宪和宰相梦的杨度就像遇到了稻草,竭尽全力去帮助袁世凯称帝,袁世凯短命,即使长寿,我想他下台也是历史的必然。历史总是会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缓慢前行。杨度的命也仿佛早就被算定,宰相的命,这个好像不经意的预言,却影响了他一辈子,为了这两个字,他摒弃了自己的信仰,由立宪转投民主共和,又转身为袁世凯称帝摇旗呐喊。他的功名心像一根旗杆,看似是他人生大船中最细的一根木头,却决定了他这一生的方向。他的文采,他救孙中山时的睿智,他杰出的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成为这艘船上的武器,只是,贴上一心成名相标签的杨度,到头来不知走了多少弯路。历史总是这样,那些能让历史垂青的人,总是与民族大义与气节分不开,从这方面来看,杨度不是一个忠于信仰的人, 看起来好像既没有曾国藩家国天下的情怀,也缺少张之洞的脚踏实地。杨度在近代史上不算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却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激勇探索的典型。看杨度,学历史,看古人,论今是,一个人的心里装着家国天下,那便是平民凡夫,也活得坦荡自如,一个人的心里装着功名利禄,也终将会被功名利禄所累。本着书生气的执着,遇上了功名心,就像谢逊遇上七伤拳谱,到头来迷茫不堪,伤人伤己。本着书生气的质朴,遇上了功名心,我想那浮云般的宰相二字,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笑谈。早年的杨度,在日本时,放弃了千惠子和唾手可得的功名财富,与梁启超等人把酒言欢畅谈理想,少年壮志,与他中年时跟随袁世凯反反复复,为袁称帝粉末雕饰相比,初心早已不在。叹杨度,历史的选择为梁启超留下了天津饮冰室故居,却罕有文字去记录这位一生在理想世界里呼风唤雨,现实世界里黯然神伤的历史政客。

精彩短评 (总计61条)

  •     书的质量很好,很棒!
  •     不识大势,乃铸悲剧,正如其师王闿运所说“天性沉稳不足而躁竞有余”,杨度只适合做学问。倒是袁世凯,是个大人物!读书人不能醉心于“词臣之优”,更应该致力于“经世济邦”之才。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其实很多做大事的人很复杂,要想真正了解这些人,有时还是该客观并换位思考下的
  •     人物很多很精彩。【2015年6月】
  •     书里佳句挺多,文字功底深厚。 多次提到中国人民智未开到现在也是,程度不一样。 指望辅佐明君改变国家顺带成就自己证明行不通。对比日本的福泽谕吉,杨度所处的社会土壤更复杂败坏。 不喜欢杨庄,太自恋。 诗歌对于陶冶情操是有益,但是过度了显得无聊虚浮。
  •     对王闿运和杨度的师徒情谊记忆犹深
  •     用心之作,但文笔和考据距离大师级别略有欠缺,是本书的遗憾。结尾又过于匆忙。
  •     我一直没懂为什么晚清三部曲有他
  •     这是读过写得最差的小说之一了吧,把一个旷世逸才写成了自恋自大,毫无道德情操,刚愎自用的傻逼了。从已看的两部书来看,作者的晚清三部曲真是名不符实。
  •     以清末一“非著名”人物杨度从考科举到习帝王之学,到与袁世凯相互纠缠的政途,到参佛悟道,一个人在历史河流中的力量多么弱小。
  •     唐浩明以澎湃气魄和历史博识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杨度》(原名《旷代逸才》),堪称一部艺术精品,先后荣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国家优秀长篇小说奖。该书同样沉实稳健而气局雄阔,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蕴涵,而且笔法更为老练圆熟、舒展酣畅。深入地分析探究这部历史小说的精神视野和审美内涵,就成为一桩相当引人入胜的事情。杨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才华卓绝,抱负不凡,由国学名师王运授与帝王之学,又东渡日本研究君王立宪政体,立志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本书以杨度为引线,串起袁世凯、袁克定、曹锟、汪精卫、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人物,把整个波澜起伏的世纪初中国人救国之路,描绘得淋漓尽致。杨度参与公车上书,后来又支持袁世凯称帝,洪宪王朝崩溃后,转而帮助孙中山,到他晚年,又与***有密切联系,在他身上几乎集中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种种错综尖锐的矛盾。有救国之心而所托非人、空怀博学宏识而把握不到时代脉搏,杨度的悲剧,也是中国近代艰难崛起之路的一个缩影。
  •     太过执着
  •     可惜了,杨度的政治理想没能实现,否则中华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了。到晚年他终于看清世事,为自己寻觅了一个好去处。
  •     一个人的故事,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     书送得太晚,我12日订的书,25日才送到家,整整花了13天,据送书的人说是因为春节放假休息。25日我又离开重庆到其他地方去了,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书,气死我了。
  •     帝王学,君宪梦,是非曲直,千古骂名君宁负; 革命学,共和殇,流离生死,百兆国子谁曾哀?
  •     犹记古代汉语老师说,四十之前须狂妄。杨度还是瘾重。
  •     王闿之的帝王之学,使杨度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帝师,造成了不适时宜的帮助袁世凯称帝的闹剧,也是杨度悲剧的根源。
  •     故事太过冗长了,不是特别喜欢杨度,的确旷代逸才却不免过于迂腐,功利性过重又喜为自己开脱,智商高情商不高,或许生不逢时也是一个托词罢了
  •     一本好起来,有文采有故事,值得看。
  •     杨度,是国士!什么是国士?只有像杨度一样的人,才算得是国士。不要一提某成功人就成为国士。杨度才叫真正的大家。我们平时的历史已经误会他好久了,我们应该给他正名了。他的追求,绝对不是像某些历史的那样,他是追求理想的人。大才,杨度。“若要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死绝”。这才是真正的国士!国士无双!
  •     不错,从一个人的经历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整个演变过程
  •     一般吧。
  •     帝王师破产记。
  •     杨度是入党介绍人竟然是伍豪!!!
  •     大清榜眼、洪宪帝师、中山特使、共产党员,一个爱国贼的传奇
  •     看杨度就是在看我们自己
  •     唐老师的小说是尊重历史的书,大气磅礴,广征博引中不时闪现出点点幽默,人物定得活灵活现,跃然于纸,令人爱不释手。他的《曾国藩》《杨度》《张之洞》三部书,让那段历史显现出了它的迷人魅力之外,也让读者对社会和人性中百年不变的道理和现象有了清楚的认识,也催发了读者的人生阅历。静心读书,用心思考,遂感叹是大智慧,是般若呵!
  •     帝道真知,而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杨皙子,真国士也。
  •     晚清民国版的《世说新语》,杨度就是一味引子,孙中山、曾国藩、张之洞、袁世凯等一众人物渐次登场,当中勾勒得最为传神的是杨度的师傅湘绮先生王闿运,真正的名士风流。
  •     帝王学 救国救民 书生
  •     一般,抒情过多,民国的风云诡谲没有写出来。
  •     从这本书可以了解不少晚清史
  •     是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扇窗。
  •     没有曾国藩那本写的好,后面有点太散。
  •     一个权利欲极强的、有理想、有抱负、并且爱国的人士。
  •     同梁启超、孙中山一起,为中国出路苦苦追索,结果梁孙成了中国的伟人,杨度却鲜有人提及,或者骂声多于认可。我原不识杨度其人,从周总的书柜里拿来看看,结果书中的这个意气书生一下吸引了我,让我着迷此书,甚于唐浩明的《曾国藩》。
  •     当时高中吧,废寝忘食!
  •     相比《曾国藩》和《张之洞》,这本书有混水摸鱼之嫌。杨度本就是个悲剧人物,其个人影响,比曾和张,差之天壤。个人感觉,作者不应做此作品。书中值得称道的则是无穷无尽的诗词,让人不由赞叹作者的文化底蕴
  •     风起云涌的年代,再大的个人野心,也要让位于家国天下。
  •     虽然还只看了上部,比起唐先生写的曾国藩来,差了很多很多
  •     不喜欢其人,数度改换门面,急功近利,难成大才。其师父王闓运对其知之甚深,厌恶他自视甚高
  •     开卷有益,通读有悟!
  •     不知道为什么,一部小说让人看得特别吃力。
  •     7。当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理想发生冲突董时候,谁该屈从谁?杨度所为,不一定正确,但也是一个生动的实践。
  •     花了一个月总算看完了,新结识了一位人物,收获很多。唉,就是感觉杨度真是蛮委屈的
  •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死人的政治不是好政治。理想总是带血的。——某实事求是派
  •     如果人人都理解你,你该有多平庸
  •     比起《曾国藩》差远了。杨度之为人与成就,似乎也难当唐先生的大部头传记之荣。
  •     比曾国潘一点不差,值得一读。
  •     非止观一时之龙虎,更兼品变局之理纹
  •     杨度才华横溢,智商超群,算是一个奇人,可惜因为性格,天时,境遇等,终究沉浮了。在苦闷迷茫的时候看的书,大为震动,仿佛明白了些什么。进入的姿态决定一切,势不可挡;资源的占有并不是优势,甚至是劣势,要掌握能调动资源的核心系统;文人误事;帝王事即权谋,比权谋更重要的是本能;做任何事只有排他性地做,才有可能成。君主立宪不可。为帝王师,不如自为帝王。本心向学,之后日渐疏离,后厌之,事比学重要。
  •     1916年,杨皙子在冷清的天津寓所,闻湘绮师去世,往事历历在目,如同回到了东洲求学时光,大家切磋学问欣赏湘江桃浪。与湘绮师交谈辩论,通宵彻谈几千年兴衰……而今,袁项城驾鹤西去,袁大瘸子回家奔丧,北洋分裂,国事倾颓,自身又被指朝三暮四,声名狼藉,湘绮师的帝王之术,终究是没能传下去,湘绮师的老庄,也再无机会当面请教,国事心事便一起涌上心头…… 如今百年已过,功过后人评说,杨皙子志大才高,却醉心权柄,越来越浮躁。
  •     慷慨悲歌,豪士末路,蝇蝇苟且,只为当官!
  •     显然不如前两部了
  •     书不错,一代传奇人物的经历,确实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唐浩明的书写得大气而兼具文采,非常值得收藏。这套书有多个版本,但内容大同小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招牌还是相当有保障。唯一不满的是送货速度太慢,上次买了一套书拖了近两周送到,以为是次意外,可这次仍旧拖了一周。建议当当改善配送系统。喜欢当当,会一如既往支持!
  •     前半部分描写杨度师从王闿运学习着墨很多。自袁世凯、张之洞推荐出山之后,清末立宪、辛亥革命、袁氏当国、洪宪称帝、府院之争、军阀混战等等大事件如走马灯一般从眼前晃过。对杨度思想变化历程描写不到位,不是人物带动情节,反而是情节牵着人物在走。
  •     不知道如何评价。比曾国藩的写的好。
  •     旷代逸才,可惜生不逢时。
  •     看本书以前没听说过这个人,三部曲看了两部就对这部也有了一些兴趣。一口气看完,对主人公也有些怜悯,一身才华,可惜跟错了人,对时局判断又不够准确导致了自身遭遇的起落。不过那个混乱的时代,有几个人谁能看清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