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尼采·希特勒》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军事人物 > 瓦格纳·尼采·希特勒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807411246
作者:赵鑫珊
页数:410页

其实我想说它好

作者赵鑫珊早年毕业于北大德文系,整本书中,他积淀了大量的德语原著,并在瓦格纳的背景音乐中完成。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自己对瓦格纳的喜爱,对尼采的好奇,而当翻开这本学术性很强的著作时,我被彻底震撼了,这是一本强大的无以复加的书,这是不知道多少年来,我第一次看一本书看到我非常希望去收藏它,,这位博智的学者,从希特勒的病理人格出发,重新解析了瓦格纳和尼采,重新解析了艺术,艺术的魔力,当我也试图在瓦格纳的背景音乐中写些关于此的感想时,我真的没有想到,初中时完全不记得因为那首曲子爱上瓦格纳至今,当我一步步地知道瓦格纳的神伟之力,瓦格纳让我深深迷信与古典音乐有魔力,让人疯狂,连我都可以听的灵魂也空了,希特勒竟然……其实这是一本哲学书,“写这部书,是为了从艺术这个侧面入手,揭露德国历史上最黑暗、最罪恶的一章,其中恶贯满盈的天下罪人希特勒以及‘强力意志’是关键。”“希特勒手中有两把剑,‘钢铁之剑’(飞机、大炮、坦克),‘精神之剑’(音乐、绘画、建筑)”首先,什么是“德意志精神”?作者用了一串词——“雄浑、阔大和崇高的力”,尼采我不了解,但瓦格纳,他的音乐给我的感觉完全就是这样的,德意志民族不仅是严谨,他的性格是“森林的性格”,我一直相信,自然会造就人,波德平原上到处莽莽,造就了德意志民族深邃、幽静、孤寂,赋予哲学思辨的性格,但同时,就如森林中的豺狼野豹,德国森林同样也有邪恶、凶残和兽性大发的透漏。先说瓦格纳及其泛义音乐,“德国古典音乐泛化出两中最著名的世界观:爱因斯坦的和希特勒的。”希特勒对古典音乐的修养是非常深厚的,在纳粹世界里有著名的“一个W”和“三个B”,分别是瓦格纳(瓦格纳在纳粹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完全是“元首的音乐”,我看了这些才似乎明白,为什么总有人鄙视瓦格纳的乐迷),三B中没有了巴赫,分别成了贝多芬、勃拉姆斯、波里格里(?),瓦格纳被希特勒时为唯一一个纯粹的德国人,瓦格纳完全是希特勒的精神导师,希特勒从瓦格纳的音乐中看到了“的一致的强力意志”,举一个例子,《罗恩加特林》中有一句男声合唱:“德意志的利剑为了德意志的土地,这样就能保卫国家安康!”少年的希特勒当时正是形成世界观的时候,这句话深深的影响了他,他曾经回忆说,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内心的种族意识和爱国冲动被唤醒,他将原来的歌词演化为:“德意志的剑为德意志的犁赢得了东方的土地。”这句病理性的,强迫症的罪恶情结一直萦绕在希特勒的心头,最终制定了他侵犯法国、波兰,矛头终指俄国的世界计划。希特勒的一生,很多时候,都是把瓦格纳的歌剧搬入现实,第一次应用《婚礼进行曲》与现实的,就是纳粹党的一位高管,婚礼由希特勒主持,歌曲由他选定,出自《罗恩格林》;《我的奋斗》取名因为瓦格纳写过《我的一生》;希特勒完全把自己当作瓦格纳歌剧中的一个英雄,连死亡都与《漂泊的荷兰人》中的国王如出一辙;希特勒曾经自白道:“在我一生的每个阶段,我都要回到瓦格纳。”;瓦格纳同样有着反犹情绪,虽然在他死后7年(还是4年?我为什么经常把这两个数字弄混?)希特勒才出生,但令人尴尬的是,瓦格纳很有可能是他母亲与“继父”的孩子,而如果真的是这样,瓦格纳则有犹太血统,希特勒屠杀了600万犹太人,而他一生的精神导师却让他陷入了巨大的尴尬之中……尼采有着英雄式的狂妄自大,他号称带着鞭子去让女人给他受戒,他实际的一生却从来没有碰过女人,如果我们支持弗洛伊德用性去分析人的话,这无疑增大了他的精神虚弱,他自诩为太阳,愿为理想燃烧,他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强力意志——此外一切虚无!你们自身也是这种强力意志——此外一切虚无!”,而尼采自己为了锻炼自己的所谓意志,坚持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强力意志就是原始情绪,就是激情和感情的意志,因此,艺术是强力意志的最高形态。”尼采本身对艺术造诣颇深,尤其是音乐方面,他不仅是爱好者发烧友,他曾经和瓦格纳见面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非常美好的友谊,他也曾谱写过自己的歌剧,并且还是非常有造诣的……就此,“瓦格纳——尼采——希特勒”这条哲学思辨的链条形成,尼采彻底燃起了希特勒的意志精神。整本书是分三个人,每人一个章节写成的,每个人的扉页上都有张特写,瓦格纳和希特勒都是正面的,而希特勒的眼神无比犀利,让夜半捧书的我不寒而栗,匆匆翻过……雅利安民族的眼神,这个中学时代就号称自己能够认出雅利安的体态,雅利安的鼻子,雅利安的耳朵,甚至嗅出雅利安的体味的绝对民族主义恶魔……希特勒深受艺术影响,他早年的绘画作品中,人物很糟糕,但建筑却又非常精确的比例,他在掌权之后,修建了大量的“元首的建筑”,他崇尚自然、简单、优雅的建筑风格,连乡村也不能别出心裁,必须整齐划一;在美术上,他只肯定枪、战争、权利以及代表纯种雅利安民族的,身材高挑、气质优雅的裸体男女,虽然希特勒自己也并没有显现出魁梧、健壮的雅利安特点……他极其苛刻厌恶杂交,厌恶劣种,当时不仅是犹太人,混血儿,甚至纯种雅利安人,却稍有畸形的孩子,也会在襁褓之时,以“治疗”为名而消失;音乐上,瓦格纳等音乐完全被纳粹化了,以致至今仍然有许多犹太老人抵制瓦格纳,因为当时德军的战壕里到处飘荡着瓦格纳的音乐;希特勒反对一切现代艺术,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等都被认为是退化了的艺术,他只喜欢那些连农民武夫都可以一眼看懂的绘画作品,因为他无比相信文化的宣传力;令人发指的是,德国军官普遍拥有非常良好的文化修养,以至于他们在集中营中都组建了完整的高水平的乐团,利用这些乐团的演奏去改造囚犯……另在关于为何屠杀犹太人的问题上,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时,整个德意志都在被犹太人占据着,艺术上,科学上,犹太人的高度不可匹敌,希特勒在梦想成为画家,流浪街头的那段最灰暗的日子中,正是犹太人打破了他的艺术梦,后来的屠杀很有可能是变相的、扩大化了的报复……但希特勒让我动容的是,我和他一样,相信这艺术神奇而无穷的作用,虽然,他是一个坏人……

作为入门还可以接受···

我也是看着书名买的,还好是在旧书市场淘的,并不贵。感觉对于我这种文化白痴来说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算是一个入门吧。受不了的是书中每隔几个字就要强调一遍希特勒是“恶的意志”。感觉买这本书有点对不起书封面上“希特勒的病态人格及他同艺术的关系”这几个字。不过不把这本书作为学术,只当做读散文来看还是不错的。

命运

一个文明的民族,贡献了那么多优秀的哲学家、音乐家、科学家,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土被分割,负担上永远也无法偿清的赔款。货币通货膨胀骇人听闻。好不容易在20年代中期喘口气,没几年又遇上了全球性灾难般的大萧条,所有人都灰心丧气,大部分人都失业,相当多数的人在挨饿! 看看1929-1932年的德国,这就是以科技发达、擅长制造精巧机械、一丝不苟的严肃认真而闻名于世的国家吗?灵巧的双手,非凡的才能和天赋却无法果腹、无法蔽体。请不要在事后说一些漂亮话,英国、法国之所以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毕竟是因为他们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可供剥削!而德国没有殖民地,对于当时的德国人,要么饿死,要么跟着元首走,所以:结论是:如果我是当时德国人,我也支持希特勒。这是与其说是希特勒一人的罪责,倒不如说是西方文明的宿命。

受够了

这个作者可真够絮叨的,行文中不停地穿插进自己的历史经历以及匪夷所思的见解,就好像捆绑促销一样让人看得痛苦,文思的流畅性大打折扣。起初我甚至臆测此书作者八成是个更年期女性,结果看了作者介绍不由大吃一惊。作者对待艺术的矛盾的态度也很可疑。第233页上写着“画面上突出了一个裸体日耳曼女子的形象,表面上的主题是歌颂农民家庭,但在它的背后却是宣扬希特勒罪恶的‘血统与土地’以及‘种族理论’。所以‘第三帝国’的艺术必须统统铲除掉!一切同善抵触的‘艺术’都要捣毁,送到垃圾场去。”隔一页,作者好像又把这激烈的态度推翻了——大约是因为这次涉及到了公众普遍认可的人物,贝多芬。“为了清除纳粹思想根源,战后腓德列大帝的青铜像被毁掉了。我以为这种做法不妥。按照这种逻辑,贝多芬的像也要铲除,因为希特勒认为贝多芬音乐也体现了‘日耳曼精神’。”奇怪的思路,一会将艺术与政治混为一谈,一会又给剥离出来了。还打着什么艺术善恶的幌子。请问作者,如果不知道那副画的背景信息,你仍然会认为该画要被送去垃圾场么?腓德列大帝的青铜像你觉得不该毁掉,那么一副小小的画作,有必要被你视作洪水猛兽一般,对其喊打喊杀的么?另外这本书里有句话让我极其反胃。作者说:“能爱上并忍受尼采的女人便不是女人。”我请问,赵鑫珊您有何依据、有何权利做出这样论断?

感觉自己的意志被强奸了

看不下去,本来抱着极大的兴趣去读这本书,但实在是没法看下去了,越看越觉得难受,有太多不加以分析的结论与定论,一提到希特勒就充斥了鄙夷的字眼,但又没有去作分析探究。这个书名很吸引人,但书的内容实在烂透了。作为作者自己的感情抒发还是可以的,但拿来出版实在是强奸别人的意志。

关于男性气质的老年人

我给了较差,理由很简单。我受不了这本书两个地方:1,每隔两三行都得强调一下自己对德国的某某某某小镇是真地“驻脚”过。我的老天,知道你是作家,你还有名,但谁有兴趣关心你啊。你别借着“瓦格纳。尼采。希特勒”这几面大旗来拔高自己。我知道你在讲“解释学”的阅读主体的参与性,但是,既然书内处处标榜“课题”,那便真真拿出点学术的样子来做课题,别用个人的读后观后感来唬人。这么厚本书,谁都晓得它不便宜啊。买书的人冲着“瓦。尼。希”去的,觉得还得搭车去分注意力给你,多冤啊。还包括分两处注意力给你家里那两个小外孙。2,每个三两行就谴责一遍”希特勒“,强调一次”善的意志和恶的意志“。这种诸人皆知的事,你不用开始说到尾吧,听得读者很受折磨啊。常识之所以为常识,是因为你不用拽它出来装门面啊。它就一直在啊。况且,主题也太浅。”瓦格纳。尼采。希特勒“三者相互影响,但艺术绝对不等同于政治,瓦和尼身为艺术家,没有必要为希特勒的罪过负直接责任。我以为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了,可你全书主题也就这个。就作为“课题”的研究来说,这本书是个纯粹的负面案例。但还是看完了书,一方面是因为里面的图片。半游记半田野调查式的图片,多得还是让人有点震撼。另一方面是因为里面对于中国古诗词的加入,虽然有些个人化和生硬,但总体来说,还是让人耳目一新。再看看作者的年纪,多少能够了解一点作者那个年纪段的人的做派,尤其是学德语的人,那份对于纯粹思维的迷醉和对于德意志精神的崇拜。虽然书看得我有点不爽,但最后还是气平了。很少见到这么有男性荷尔蒙气质的老年人,大概也只有在崇拜意志的人来才会出现吧。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更新了我对老年人的陈见。不再是销声匿迹,反而呈现出一种力量感。多么难得。另外就是这本书让我想起国关学院的一个小孩,自学德语,家贫,从来没报什么班或者上什么课。我问他,语法或者词汇还好解决,那口语怎么练习呢?他说,我就走路时自己跟自己讲德语啊,没事时就跟自己讲。讲了三年多……我很难形容那一刻的震撼。对于痴迷德国文化或者纯粹理性思维的人,总是抱有敬意。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多的了解老一辈向德人员的精神状态,隔阂是难免(很多地方可以表示理解,但还是会不爽)。所以,对于普及男性气质和德国的艺术,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虽然仅仅是普及而已。

噱头远高于内容的一本书

蛮烂的一本书……虽然作者的立意很好,将瓦格纳、尼采、希特勒做了一个纵向比较,但是写得没有什么深度,枉我期待,而且不便宜……

日耳曼人~~

这本书最大的作用就是把读者异化成比作者还絮叨的排比句发明家~~瓦格纳 -- 想想看尼采 -- 搞搞看希特勒 -- 杀杀看都是抬头望天,只是有人摔倒了,有人睡着了,角度不同罢


 瓦格纳·尼采·希特勒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