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学泰斗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财经人物 > 我国经济学泰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504939036
作者:邓加荣
页数:341页

章节摘录

书摘马老怀着千万缕说不尽的乡思乡恋和一腔火热的为国为民极尽风雨绸缪的感情,急匆匆地回到家园故里,回到了阔别了八年之久、自从抗战炮声一响就离开的杭州之家——法院路三十四号故屋。这个小庭院有个雅号,叫作“竹屋”,因为院子里有几竿摇曳着青枝翠叶的竹子。他爱这些竹子,因为竹子有一种高尚的品格,他就是为着涵养这种品格才栽种下它们的,为了像古诗里说的,能在千花百草凋零落尽之时,可以在朔雪寒天里看到它那不屈不挠的枝叶纷披的影子。今天.他又回到这窗前翠影轻摇的竹屋里来了,不过,经过了八年多的离乱,小院无主,空落苍苔,现在已是家徒四壁,室内的家具早不在了。无奈,他只好托人临时买了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张木板床。与那些发胜利财而归的人成鲜明对比,他是在人们想象不到的简陋中复归的,许多邻人望着他的寒苦样子都感到有些诧异。    马老一回到杭州,立刻就被记者们给包围了。已经关闭了多年的“竹屋”的房门,又被接踵而来的人们给敲开了。《东南日报》、《青年日报》、《民报》、《西湖夜报》的记者不断地找上门来。多年的铁窗生活和半生的坎坷境遇,使得老人的爱与憎更加鲜明了。他崇仰真实,妒恨谎言。因此,当一贯以造谣而闻名的中央社记者来访问他时,老人便显得异常地冷淡。    中央社记者让马老谈谈对目前经济状况的观感。他不屑一答地说:“昨天经过上海时,曾对《大公报》记者说过几点意见,想已在报端上发表,你大概已经看过了吧?”记者又问他对浙江经济状况的意见,他说:“我久在大后方,对浙江情况不甚了解,无法发表意见。”记者又问他在杭州可否作一次经济问题的演讲,他回答日:“尚非其时!”记者又问他今后作何打算,他说:“拟在上海教书。这次来杭州,是为探望久别之故里,过一周后就准备返回上海。”那个记者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后,只得怏怏而别。    P173-174

内容概要

邓加荣,吉林省靖宇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理事。
主要著作有,报告文学集:《君子兰之谜》、《死里逃生记》、《台风眼里漏下的小船》、《童话里的冬天》,传记文学:《马寅初》、《孙冶方传》、《南汉宸传》、《林巧稚传》、《六小龄童的艺术与爱情》、《经济学家传奇》,长篇历史小说:《刘罗锅断案故事》、《湛第瑞》,散文集:《古诗意境追踪》,电视连续剧《刘罗锅断案传奇》、《南汉宸》、《淡黄色石榴花》、《龙泉行》,曾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作品奖。

书籍目录

楔子 首倡曲突徙薪者谁?一 博士论文篇二 北大与五四三 上海金融界四 “我在职一天”五 国破山河在六 慎勿厌清贫七 枳棘成而刺八 横刀向天笑九 挥泪别重大十 坐账无鹤鸣十一 恨不抗日死十二 跟共产党走十三 红梅的品格十四 较场口暴行十五 又作狮子吼十六 星五聚餐会十七 愤怒的元旦十八 坐牢我也去十九 浙大讲坛上二十 又回到北大二十一 慧眼识真机二十二 为国献良谋二十三 “大小团团转”二十四 风云突变幻二十五 是哪家的马?二十六 使我忘世难!二十七 春雷惊百岁尾声 一颗伟大的心脏马寅初年谱

编辑推荐

  马寅初教授毕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记录了我国经济学泰斗马寅初的生平事迹,让人感动!

作者简介

错批了一个人,多增了三个亿。

一个人,言人之言者易,言人之所欲言者难,而言人之所不敢言者,就更难了。

民国以来的监察院,也算是言官衙门了,可是却没有听见他们的声音。仔细一看,原来言官的嘴巴给堵住了,只顾了吃饭,就顾不上说话了。马先生不是言官,可是他那张嘴巴实在令人钦佩。因为不管吃饭不吃饭,他都一定要说话的!

重庆《新华日报》为马寅初六十岁辰送去的寿联是:“不屈不淫征气性,敢言敢怒见精神。”

耄耋之年,马志在报上写文章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

马老百年后,他的墓前有一幅挽联写得好:马老师在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国仁敬重;先生为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

图书封面


 我国经济学泰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你好<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alert("ok");</script>
  •     曲突徙薪,马首是瞻——评《我国经济学泰斗马寅初》李华芳 【读品】http://www.douban.com/group/dp/--------------------------------------------------------------------------------百年来的中国经济学是“断裂”的,特别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学术裂痕至今未能弥合,也由于这裂痕,导致多数经济学著作实乃述而不作,甚至是译而不述。林毅夫和胡书东在《中国经济学的百年回顾》一文中总结到:“真正的理论创新很少,介绍国外理论或以国外县城理论为框架研究中国问题或就事论事地讨论中国经济问题的占绝大多数。按现代经济学的规范,建立严谨的逻辑体系并以实证资料对理论推论进行严谨的经验检验的研究和著作还不多见。”当然,这并不多见的著作中即便不提及何廉、刘大钧和方显廷,马寅初的《纽约市财政》是少不了的。梁捷在《马寅初和陈岱孙》一文中比较过马陈二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言及两人都是少年出国,专攻财政,均以研究美国财政问题而获得美国名牌大学博士学位,马氏论纽约财政取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陈氏写麻省财政获哈佛大学博士,两人归国后又都出任重要行政职务,其后马氏在北大、陈氏在清华大学教书。两人又都熬过了文革,得享高龄,都被认为是北大教师的楷模,经济学研究的泰斗。但马氏形张狂陈氏性内敛,所以造成马氏在行政上有作为而陈氏则一手开创清华经济系,奈何抗战加文革使得脉络尽断。梁捷在文中提到经济思想史是现代经济学思想的“避难所”,因为不能搞“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所以大家都转入治思想史,马寅初的小师弟赵乃抟,陈岱孙的小师弟巫宝三等是其中佼佼者了。梁捷的这一文章透露出一个信息,也就是马寅初对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贡献,这一点被人提及不多。只在胡寄窗1984年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中略有提及,称马氏70高龄依旧“孜孜不倦追赶国外资产阶级经济基本理论的先进水平,新版《经济学概论》远较以往颇为畅销的几本资产阶级经济学远离著作更能反映国际现实水平。”当然,其中创见几无,只是追得上先进理论而已。但马氏对经济学教育的贡献也由此奠定。从这一角度探讨马氏功绩的尚不多见。目前坊间关于马氏的各类传记,多集中于抗战以后的历史,对马氏幼时成长及海外求学的历史,论之甚少,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徐绥之在《马寅初:民国四大经济学家之首》一文中概略提及马氏少时“为求学抗父命常受责打,17岁时曾自杀未遂”的轶事,而其中马氏自杀与其留给后人“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的硬朗风格迥异,此一细节对马氏的学术人生有何影响,原本应该有所探询。可惜的是,这本新出的《我国经济学泰斗马寅初》亦未能披露此节,包括前文所说种种,也没有交代。尽管这是关于马氏的最新传记,但作者掌握的材料甚为匮乏,所引材料只集中在《马寅初演讲集》(1928年出版之后没有增加),以及《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两种,马氏取得博士之前的经历一笔带过,而抗战胜利至马氏逝世如此漫长的岁月,此书也仅仅抓了被反复描写的《新人口论》,但对新人口论的具体内容主张陷于老生常谈。本书在这一点上远远不及彭华的《马寅初的最后33年》一书。有彭氏著作在前,看不出有出此书的必要。骆耕漠在本书序言提到乃是为一套“中国经济学家列传”的丛书作序,作为与马寅初的同时代人,骆虽难忘马之项背,但骆氏提出“现在那些亲眼目睹昨日艰辛和辉煌的人,健在者已经不多了,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说上几句要说的话”,但显然骆氏精力不足以通读这套丛书,否则恐怕不会出此言论了。《我国经济学泰斗马寅初》是这套丛书中的一本,我惊讶的发现本书的作者邓加荣同时还是丛书其余两本的作者,分别是《开国第一任央行行长南汉宸》和《登上世纪坛的学者孙冶方》。一个人写作跨越几个互有联系交往的学者,原本也有优势,可以查询史料互相对证。但又很可惜,邓加荣似乎并不了解马寅初与南汉宸的交往,也不了解骆耕漠序言中所及的马寅初、孙冶方、许涤新、薛暮桥等在经济建设实践中的关联。更可惜的是,将“列传”中三书对照,发现是各说其事,而作为一套丛书的作者应该有能力也必须了解这几位之间共享的背景和事迹,怕是邓加荣先生不能驾驭这些题材吧。或许邓氏可以辩称所著为传记文学而非传记,诚然以《凯恩斯传》《开门: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这些优秀传记的标准来衡量这本书未免过于苛刻,但即便是传记文学也不好随意为之。例如,本书16页,作者写马寅初博士论文成功,马氏指导老师说:“你就留在美国,具体来说,就留在我身边做我的助手吧!”这恐怕只是为了唤起所谓的爱国之心而胡诌的,哥伦比亚大学不留本校博士的传统由来已久了。爱国不能靠欺骗。又比如在本书27页讲马氏邀请李大钊作《社会主义之未来》的演讲,而此章所论时间是在1920年前,但46页又重提此事,时间是1921年之后了。尽管后者时间是正确的,但这一举多少表明邓氏在处理材料上力有不逮。也许邓氏偏爱李大钊这一演讲,若果真如此,应当详述李大钊与马寅初在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因为马氏纵横一身唯独没有读过马克思,所以马氏后来的共产党转向是否与李大钊相关,是很重要的环节。还是很可惜,邓氏笔下并不能见到马氏的思想变化和心路历程。另邓氏在书中反复提及周公,知情者无妨,自然知道是周恩来,但作为传记似乎应该指明其称谓,免得不知道的以为是周佛海呢。如果所这些只是瑕疵的话,邓氏著作的最大毛病在于用过于强烈的政治色彩涂抹在经济学家马寅初的脸上。本书的题目似乎应该改成《一个共产党员马寅初》而不是《我国经济学泰斗马寅初》,经济学泰斗中的“泰斗”两字固然未得体现,甚至连经济学也在意识形态化的写作中黯淡无光。可以说作为一本经济学家的传记,仅仅强调马氏对四大家族敛财的反对是不够的,但本书三分之二的篇幅正是在反复强调此事,而且话语多臆测,不很老实,使人难以读出“一马当先”的气势。在建国后,马氏最大的功绩“新人口论”遭到当时的毛泽东和陈伯达等的批判,但马氏的人口论与马尔萨斯不同,是“此马非彼马”,马寅初修正了马尔萨斯对技术水平的忽视,并且客观地指出“控制人口,刻不容缓”。而本书在阐释这些思想的细微差别上下的功夫也是不够的。尽管后来反思人口政策,暗合《汉书》曲突徙薪的寓意,方才发现应当“马首是瞻”,但人口政策上的失败已成事实。总之,本书作为新出马氏传记,但为文笔法陈旧、材料老套,尽管拥有新材料的优势但弃若敝履。甚至未能突破杨勋等1984年的《马寅初传》,更不提彭华的《马寅初的最后33年》,显然,这是一本失败的传记。珍珠落在沙里还是珍珠,而垃圾堆在一起还是垃圾,看完此书,只能一声叹息,随手扔到垃圾桶里。邓加荣著:《我国经济学泰斗马寅初》,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1月,32元。彭华著:《马寅初的最后33年》,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7月,28元。c: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5b420100069d.html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作者拍着当权者的马屁歌颂马老,文字水平相当于高中毕业生。
  •     10年读的吧
  •     好书,好传记
  •     了解不多,任何理论脱离实际太远都是会夭折的,好在够长寿,看到了自己的理论的一些验证,所以,另外一方面来说,假如当初就实行计划生育,那么我想我们也不会崛起的这么迅猛,要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照此理论,我们多提供了3亿的廉价劳动力,90年代外出打工拿不到工资的事情太多,正是父辈们的辛勤付出,才得以迅猛的支持着国家的高速发展,所以,只是现在崛起后才是更应该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罢了。不必过于夸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