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故事》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哲学的故事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
ISBN:9787802030480
作者:维尔·杜兰特
页数:334页

挺好

我是个对哲学充满兴趣 但是很少了解哲学的人。只是在学生时代学习过马列哲学。还研究了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我一直对 泊拉图,培根,康德,你彩,叔本华等人保持好奇。哲学的故事,也是讲述了各个哲学家的生平,进而阐述他们的哲学。语调通俗,概括全面而 把握重点。这本书很好的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是部很好的通俗读物。

抱着看小说的心情来读这本书。

偶然翻开这本书,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期望,就想在睡前消遣一下。结果却一口气看了下来。不得不说,作者的文字可读性是很强的。用一种说故事的手法,将哲学家的身世和学说夹在一起,时不时作者再跳出来发发感叹与评论。如此亲切的态度不仅拉近了哲学与我们的距离,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了哲学家们丰富的思想。对比作者的《世界文明史》,这本书无疑简单的多,但是因为简单就否定其阅读性,无疑是幼稚的。不要忘了,它只是在说哲学的“故事”,不是在阐释“哲学”。

哲学家之死

《哲学的故事》这本书我看了很久,以至于读罢快要爱上本书的作者维尔•杜兰特。作者具有真正的学者风范,按时间线索从苏格拉底说起,认真介绍了多位哲学家的思想和主要代表作内容,并依据哲学家的性格及生活遭遇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根源。每章后面都有对该章介绍的哲学家的客观评价,包括优点和历史突破,以及缺点不足,但不会全部否定,而是以包容理解的方式理性评价。这点最使我感动,哲学教给我们的正是思考的方式,不偏颇而又开放包容。如果多元的社会使我们开始懂得质疑,那么,哲学需要我们去观察,“哲学的目的就是要从多样性中看出统一性”,而这些,需要真正的智者胸怀。书名与其叫做《哲学的故事》,还不如说更像是哲学家的故事,杜兰特所叙述的哲学家生平大多坎坷波折,而我发现其中一些哲学家的死亡也极富戏剧性和悲凉意味,在这里选取出来,简要记述。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时任雅典革命派的精神领袖,当革命爆发时,对立双方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战斗,而民主派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时,苏格拉底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他被判处饮鸩死刑,并不屑于继续上诉。苏格拉底喝下毒酒,身体逐渐变凉,最后,他对在狱中陪伴他的朋友克里托说:“克里托,我还欠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公鸡,你能替我还清这笔债吗?”这句话成了苏格拉底的临终遗言。柏拉图柏拉图的晚年过得很快乐,他在自己的学园里过着悠闲的生活,并时不时给学生们举办讲座,布置需要研究的课题。有个学生结婚时邀请柏拉图参加喜宴,八十岁高龄的哲学家如约而至。在宴会狂欢的中途,柏拉图退到了安静的角落,想坐在一把椅子上休息一会儿。宴会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结束,疲倦的狂欢者走过来想唤醒他,才发现他已安详地辞别了人世。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23年,由于亚历山大的突然去世,雅典城陷入了动乱之中。亚里士多德作为亚历山大的老师,发现自己注定要被公审,于是明智地选择离开雅典。在这之后的几个月亚里士多德就病倒了,不久在孤苦的自我流放中离开了人世。据第欧根尼的说法,亚里士多德感到一切都背离了他,内心无比的痛苦和绝望,喝下了大量的毒酒自杀而死。弗朗西斯•培根弗朗西斯•培根晚年还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1626年,他从伦敦去海格特,一路上思考着怎样用雪防止肉类腐败。他停在路边买了一只鸡,杀死后用雪把它填满。在做这个试验时,他感到十分寒冷和虚弱。培根发现自己已经病得不能骑马回城了,就叫人把他送到附近朋友家。他一到那里就卧床不起。但培根没有消极地等待死亡,他愉快地写道:“这次实验非常成功。”这是培根生命中最后一次实验。叔本华叔本华一生都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和他的哲学在当时并不受欢迎。但在晚年时情况稍有好转,叔本华终于享受到了他应有的名誉,许多评论家写信赞美他,人们从各地赶来庆祝他的寿辰。而这一切来得有点晚,叔本华只品尝了两年荣誉的滋味。1860年9月21日,他独自一人坐着吃早餐。一小时之后,房东太太发现他仍坐在桌旁,但已经悄然辞世。最后我想以本书作者维尔•杜兰特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幸福才是目的,哲学只是一种工具。L.2013.12.22

对哲学有了一些兴趣

所以读了这本书,结果总在想,为什么人有那么多的不满足,那么多的欲望,是不是哲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吗。总在说哲学指导科学,科学解决不了就是神的问题了。哲学---神的学问

从容、稳重的光彩!

这是一部哲学入门书,但却不能等同于是一本通俗读物,里面仍然有大量专业名词,真正读懂并且喜欢这本书的人我想应该是那些在别的学科领域有学习积累并且模糊知道其中一些哲学名词的人。豆瓣给分很高而评论很短的矛盾现象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偶就是这样的人呢!这本书吸引我的一个原因是它很人性化:从哲学家的角度理解哲学,哲学便不再是一些让人“高山仰止,越仰越止”的名词了!而是有了血肉,有了冷暖,能进入到我们今天被外界催逼的发贤紧的生活当中!我喜欢克罗齐,他的生活经历消解了我对哲学家非常态生活的印象,不再让我一想到哲学家就只记得那个永远在下午准时出去散步的康德!还有那个永远在枕头下放把手枪的谁谁谁!还有那个发疯的谁谁谁!最喜欢的是书中的文笔,就像作者评价柏格森所说的那样:“读柏格森的作品,最先打动人们的是他的风格:流光溢彩,却没有尼采那种乖戾的激情,那是一种从容、稳重的光彩,仿佛作者在继承法国散文明快的优良传统。”作者给我们的印象何尝不是如此!当然肖遥翻译的也很好!

非哲学的哲学故事

谈及哲学,如果连哲学家最根本的观念都没有涉及,或者即使涉及了却充斥着荒谬的解释,那真不能算是讲哲学了,不如说是杜撰的故事会。举个例子,对第一位被探讨的哲学家柏拉图,连柏拉图对世界的看法即通常所谓的“柏拉图世界”或“柏拉图理念”都没有讲,而大讲一些政治、伦理等观点,令人不可理解。所以我觉得本书很差,建议新人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美】维尔杜兰特说起维尔杜兰特这位美国著名学者,更多人知道的是那部耗费他五十年时间写就的旷世代表作《世界文明史》。共十一卷的这部皇皇巨作,是维尔杜兰特和他的夫人共同执笔创作的。十一卷是什么概念呀,保守估计,没三五年是消化不了的,但这般博学的学者的作品不读又甚是可惜,于是我退而求其次,先读他这本晚年创作,风头却不失前者的《哲学的故事》。《哲学的故事》,写作方式与之前读过的好几本哲学普及物的最大的不同,是作者对哲学家的生平故事介绍地更为详尽,这当然是有好处的,一来是可以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位哲学家一生的经历,二是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哲学家在某个阶段所提出的某个哲学观点,无论再怎么超越当代人的思维,哲学家始终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会受到成长环境影响的实实在在的人。不仅他所在的时代背影会影响到他,他所阅读的书籍,所信仰的宗教,通通都会印刻在他的哲学观点中。说到这里,不得不赞,本书名起得非常到位,既是哲学家的故事,又是哲学观点的故事。在介绍每个哲学史上的大腕的同时,作者也就该位大师所提出的最别开生命,最星光耀眼的哲学观点浅显又生动地罗列出来讲解,而且,他又不时插入几句个人的评述。这点我觉得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普通读者对哲学了解尚浅,未有能力看到该位大师观点的过失,毕竟他们有的是相隔如今千多人的人物,当时的世界与现在的世界差异自然不在话下,而又经过多年的学说发展,有些明显犯下逻辑错误或者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观点,如果没有作者的指南针,普通读者自然很可能误收信息,扰乱视听。所以作者的这些评语,实际更像是放风筝者手中紧握的那个线头,及时将我们从误区里头拽回来。另外,作者还会在介绍完一位哲学大师之后,来一篇小结论,或者小评论,全面地从古今两个方面,从正确与错误方面,以及创新与影响方面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在脑海里建立一个更生活的哲学家以其思想的概念。虽说是不同时代的多位哲学大师的故事分章节而写作,可是作者还是非常注重连贯性(而实际上哲学思想也确实就是在推翻前人,建立反观点,再被后人推翻……如此循环中),时不时会在不同的章节里提出与之观点相左或相似的大师的名字,也是温故而知新又加强了理解。读哲学书,会有一个比较痛苦的问题,就是它们都是纯纯的干货,读上一两句就需要读者停下来细细咀嚼,起码消化了字面上的意思方能继续阅读,否则就是雾里看花,迷迷糊糊。专门阐述某个哲学问题的作品,我是未到火候阅读的,之前好几本叔本华都未能读完就放弃了。至今为止都是选择综合介绍西方哲学史的书籍,陆陆续续读下来也已经好几本,一本比一本醇一些,一本比一本深入一点,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由于本身水平太低,吃点专业人士的消化物,对自己的胃是起到保护作用,也助自己的吸收。我曾专门记下某个学派的某些代表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可是实际上你会发现,由于涉猎不深,理解不透彻,压根是记不牢的。但通过同个主题多部作品的阅读,倒是真的能越来越多地记住一些哲学家的名字,对他的哲学观点也能略知一二。因为这是大师级的作品,又因为我是门外汉,虽然本来曾斗胆地想粗略写一下我所消化了本书的简单大纲,想着三五千字应该可以挑战一下,但实际上,当我昨晚列写提纲后我就打退堂鼓了,一来我想不下万字是写不出个门面,二来我发现我自己列出来的几个题目,本身都没有理解通透,所以我就只是推荐一下这本干货哲学书,下面以我抄写下来的精彩语句作为结尾:P2:我们需要在有生之年认清生活的真相,以“永恒的观点”看待那些似乎永恒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以微笑来面对命运,甚至泰然地面对死亡;我们必须成为完整的人,协调各自的欲望,互相配合,达成一个共同的准则。P60:“情感本书无所谓好坏”,要看他所起的作用是否适度,或者说是否有节制。情感既是罪恶的根源,也是美德的根源。P73:(伊壁鸠鲁)告诫世人,不要让快乐和激动去骚扰灵魂,而要让快乐使灵魂得到安宁。P9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根源,犹如每中生物都有自己的食物,不寻常之处就是他消化食物的方式。P194:(黑格尔)在一切关系中,最普遍的是“对立”。时尚的所有观念和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对立面,然后与对立面统一,行成更高级的整体。P211: (叔本华)意志本身就意味着欲望,而欲望总是大于能力,一个欲望满足后,随之而来的是十个未能满足的欲望。欲望是无穷的,满足确是有限的。

第一版错别字就是多呀。。。。而且排版有问题。。字间距也时常出错

本人是哲学初学者,看这本书的介绍就买了。其实书的内容虽然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很差,而且我估计原文可能还挺好。。但是这本书有很多错别字!!!!我细细数来。。买过这本书的人也来看看。。例如:(页数,行数):有误处1,(7,7):“在同时存在着一于种信仰的地方”。恕我才疏学浅。没看明白。初步估计“一于”为“多”。2,(30,10):“难道我们不像渴望让最优秀的人来统治吗?”病句。3,(54,17):“孩子的性别取决于哪是侧的睾丸提供了精子”中“是”字多余4,(75,倒数第二行):“使整个基督教世界为止震惊和激动”中“为止”应为“为之”。。囧,估计这个人用的是搜狗输入法5,(87,9):“心得科学”应为“新的科学”6,(88,2):“乌基亚维里” 为“马基雅维利”。。不过好像乌基亚维利也行。。7,(90,倒数第十行):“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证了两于年”中“于”为“千”。。囧,估计这个人用的是五笔8:,(118,第二段倒数第二行):“儿何学”为“几何学”9:,(119,8)):“儿何学”为“几何学”10,(124,)“3智慧与道德”下多了一个“1”11,(132,倒数第11行):标点错误,“、,”多了一个“、”12,(163,倒数第4行):“被一只狮于吃掉”中“于”应为“子”13:,(175,第三段倒数第三行):“卢与梭在划时代。。。”中多了“与”字14,(185,8):“这---从目的与美的联系人手”中“人”应为“入”15:(189,倒数第二行):“心灵不是一张被动的自纸”中“自”应为“白”16:(228,倒数第5行):“知道今天”应为“直到今天”。。又变回打拼音的了17:(240,倒数第13行):“通过暴力占领弱小民族的领上”中“上”应为“土”。。这是打五笔的错18:(270,倒数第3行):“艺术间题”为“艺术问题”19:(296,5):“而在于能否在内心构造书一个能够表现对象的形象”中“书”应为“出”。这是我初看此书记录下的错误。我是一个蛋疼的人。。只是希望出版社能尊重每一本书而已

我读过的最好的书籍之一

我第一次买这本书是在初一的时候,当时,说实话,有点后悔。因为里面的语言比较“晦涩”(当时的感觉),而且专业词汇很多,我当时根本读不下去。于是就把它搁在一边。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读了许多入门和进阶类的西方历史书籍之后再看这本书,就发现这本书本身十分精彩。作者对每一位哲学家都描绘得十分生动,情感的表达亦十分热烈又不失偏颇。总之,这本书在我6年的时光里完全充当了哲学启蒙的角色。PS:这本书我读了不下10多遍,每次都很开心,都能激起我对哲学的好奇。

以敬畏的心情等待康德的到来

这本由美国哲学教授杜兰特(Will James Durant, 1885-1981)撰写的《哲学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Philosophy),其更为确切的书名,我认为,似乎应该叫《哲学家的故事》。这不仅因为全书的章节安排完全以哲学家为线索,而且作者也比较强调每位哲学家的家庭、生平、情感、境遇对其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这种写作视角暗示了作者的观点:一位哲学家的哲学也是其人生经历的产物。有关书名的小小争议,并没有减弱我对于此书的喜爱。最为引人入胜之处,应是其流畅的语言、活泼的文风;有时,甚至能发现调侃和幽默。这当然也要感谢翻译者肖遥,并最终归功于曾获“普利策奖”的作者(Pulitzer Prize for General Non-Fiction in 1968)。从此书的渊源来看,《哲学的故事》先是作为写给工人阶层的系列普及读物(被称为“小蓝书系列”[Little Blue Books],我猜测,意为:针对蓝领阶层)出版的,因广受欢迎,多次再版,最终集结成册,成为精装本。这就解释了这本书为什么通俗易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哲学故事,也就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蓝领工人看到的。既然属于通俗读物,挑选出几个重点哲学家进行重点介绍,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对于此书的系统性缺乏、深度不够之类的批评,也就显得文不对题了。全书按顺序介绍了17位哲学家: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培根(Francis Bacon)、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伏尔泰(Voltaire)、卢梭(Rousseau)、康德(Immanuel Kant)、黑格尔(Hegel)、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柏格森(Henri Bergson)、克罗齐(Benedetto Croce)、罗素(Bertrand Russell)、桑特亚那(George Santayana)、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杜威(John Dewey)。其中,卢梭及黑格尔没有单独成章,而是夹在其他哲学家的介绍之中。对于这种安排,我略感不爽:因为既然总体结构是每位哲学家占据一章,为什么偏偏卢梭及黑格尔没有受到平等对待呢?对于此书的最好阅读方式,我觉得应该是把它视为一本西方哲学的导读书,因为在书中,每个人都可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书中也提到每个被介绍的哲学家的主要著作。如需深入研究或衍生阅读,《哲学的故事》提供了一条线索。说实话,我阅读此书的场所,大多为“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之“第三上”,这是轻松阅读的证明之一。如果套用现在流行的取名方法,那么《哲学的故事》就可题为《原来这也是西方哲学史》,或者《别笑,我也是西方哲学史》。其实,本书的作者杜兰特教授并不仅仅会写通俗哲学,他的成名作是《世界文明史》(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遑遑11大卷,据说花了40年的时间才完成,被誉为“旷世巨著”,并因此赢得“普利策非虚构类作品奖”。若要衍生阅读至此,这个衍生程度就非同寻常了。至于我的衍生方向,先衍生到康德的“三大批判”吧——书已订好,心里怕怕。

当整个社会的“灵魂”跟不上了自己的脚步

前段时间一直很流行一句话,“慢点走,灵魂都跟不上了!”,其实这何尝不是在说当下的整个社会,在当下这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我们的生活喧嚣不安,却又发现没有什么意义。过度重视发展科学的社会是不是该停一停,让大家多读读哲学,去弄清楚背后事物的普遍联系。我们在抱怨科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科技进步在人类一点点降低死亡率,另一方面却在战争中大批的终结人类的生命,此时此刻,只有科学而没有哲学,只有事实而没有价值观和对未来展望,难道能把我们从劫难和绝望中拯救出来的吗?科学将现实世界活生生赤裸裸的展示给我们看,而哲学让我们看到背后的些许智慧吧。

不让人感到乏味的哲学史入门首选

看得出作者功底深厚,对书中这些哲学家的思想成就、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和历史背景等等都非常了解。用结合哲学家生活实际的方式介绍和讨论他们的思想的确不会让初学哲学的人感到乏味,在书中作者也不乏深刻或是幽默的评论。纵观全书,让我对西方的哲学史及其发展的历史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惜的是由于作者只是选择了几个影响较大的哲学家作详细分析,而对于整个哲学史的发展缺少足够的描述,所以看完以后,无论我怎么再挖掘,都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西方哲学发展体系,只是有了个相对朦胧的感性认识。如果想深入的了解西方哲学史,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还是建议阅读罗素的著作。作为一个愿意思考的人,我觉得这本书的最大好处在于,能让人浸溺在伟大哲人的生平和思想之光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把这种内心深处“爱智慧”的呼唤融入自己的已经现实化的灵魂。


 哲学的故事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