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纲要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伦理学纲要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511500182
作者:李泽厚
页数:195页

章节摘录

  那么,这种“宗教性道德”究竟从何而来?如果相信上帝,那么它们应都来自上帝。但如果上帝只有一位,世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教派、不同的信仰而且常常争斗不休冲突不已呢?当然,上帝的事情是人所不能理解、不能过问的,那就不必问、不该问。但是假若有怀疑心有好奇心而偏偏想问,该如何办呢?  上帝不会回答。人们只能试图回答。我的尝试回答是:宗教性道德本是一种社会性道德。它本是一定时代、地域、民族、集团即一定时、空、条件环境下的或大或小的人类群体为维持、保护、延续其生存、生活所要求的共同行为方式、准则或标准。由于当时的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这种社会性道德必须也必然以一种超社会超人世的现象出现。从图腾时代的动物崇拜到宗法社会的祖先崇拜,从多神到一神,从巫术到宗教,甚至抽象到哲学理论上,都如此。即都以世上人间的各种道德准则、人的行为规范、心性修养,本源于超越此有限人际、生活世俗的“天理”、“良心”、“上帝”、“理性”,正因为这样,人群才慑服,万众才信从。  ……

前言

  本书《伦理学纲要》是从我著作中有关论议伦理学的部分摘取汇编而成,它们分别写于世纪交替以来的不同时日,这次汇集未作改动,加一短文《新一轮儒法互用》作结尾。  这些属于不同岁月的文字合成本书,形式结构上便自无系统条理之可言,而且还有不少重叠雷同反复陈说的地方,但内在脉络和论证说法倒相当一贯,而且不断有所补充扩展。总的说来,就是在中国传统情本体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视角下,从“人之所以为人”出发,将道德、伦理作内外二分,道德作宗教性与社会性二分,人性作能力、情感、观念三分,提出“共同人性”、“新一轮儒法互用”等来讨论伦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虽然挂一漏万,但自以为甚为重要。  我曾为突出特色而片面地说过,中国哲学是“生存的智慧”(如“度”的艺术),西方哲学是“思辨的智慧”(如Being的追寻);十多亿人口和五千年未断的历史是前者的见证,迅猛发展的高科技和现代自由生活是后者的见证,各有优长和缺失。我所想探究的,正是中国传统的优长待传和缺失待补,以及如何传如何补,我以为“转化性创造”是关键。这对我来说,就是以孔老夫子来消化Kant、MarX和Heideg-ger,并希望这个方向对人类未来有所献益。  由于各种主客观制限,我的文章大多匆忙写成,未及锤炼,是以论证疏略,语言平浅,资料不多,概括稍快。诸作如此,本书亦然。但钩元提要,别见洞天,旨意深淳,自成一统,亦不遑多让。“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为多代学人所深望,亦拙诸作所向往,幸希读者三留意焉。

内容概要

李泽厚(1930-)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1954年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西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瓦斯摩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席讲座研究等职。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一康德述评》、《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历史本体沦》、《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等。1991年后旅居美国。

书籍目录


内在自然人化说
两种道德论
第一节 经验变先验
Ⅰ宗教性道德
Ⅱ“礼”源于“俗”
第二节 现代社会性道德
Ⅰ形式正义和普遍性
Ⅱ自由主义的问题
第三节 西体中用
Ⅰ善恶与对错分家
Ⅱ“天地国亲师”
关于情本体
一 心、性为本还是情为本
Ⅰ道德律令与理性凝聚
Ⅱ宋明理学追求超验的失败
Ⅲ道德的人是“最终目的”
二 什么样的情
Ⅰ亚伯拉罕的杀子与中国的孝一仁
Ⅱ“未知死,焉知生”与“未知生,焉知死”
答问
一、情本体、两种道德与“立命”(2006)
Ⅰ人性能力
Ⅱ权利与善谁优先
Ⅲ“道始于情
Ⅳ立命:上帝拯救还是自己拯救
二、谈“恻隐之心”(2007)
Ⅰ道德心理与社会生物学
Ⅱ“共同人性”的三方面
三、再谈理性与本能(2008)
Ⅰ动物本能与人类理性
Ⅱ能力、情感与观念
Ⅲ两种道德与儒学传统
四、新一轮“儒法互用”(2009)
Ⅰ善是什么
Ⅱ和谐高于正义
·收起全部<<

编辑推荐

  李泽厚谈伦理学  承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之余绪,启伦理学研究之新篇  哲学大师李泽厚先生的封山之作

作者简介

《伦理学纲要》是从我著作中有关论议伦理学的部分摘取汇编而成,它们分别写于世纪交替以来的不同时日,这次汇集未作改动,加一短文《新一轮儒法互用》作结尾。

图书封面


 伦理学纲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1、这种个人自由的“普遍(必然)性”来自何处?我仍然接受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的讲法,这是现代经济基础即社会化的工业大生产化的产物。尽管文化传统(如马克思.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曾经有过重要作用,但它之所以可能在世界范围内铺开、扩展,主要仍然是由于经济的变迁。只有在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日趋温饱的现代工业社会,并且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接受自由主义的可能性才最大。没有物质基础即社会存在本体的根本改变,便很难健康成长这种自由主义的“普遍必然性”。2、这个“普遍性”有没有限制?能普遍到何种范围?何种程度?能“普遍”到作为某种情感信仰、人生准则,要求人人内心服从笃信而履行的原则吗?有自由主义或自由主义者共同信奉的宗教吗?并没有。这种现代社会性道德本身不能也不应成为强加的宗教性道德。它只是一种公共理性,而不是与非理性可能相牵连的私人意识。它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奉的“公德”,而非涉及个人追求安身立命、终极关怀的“私德”。否则,便恰好与自由主义原则相矛盾。自由主义强调个人选择的权利,特别是有关个体私人事务,有关信仰、情感、性爱、婚姻、嗜好、兴趣、思想、学说等等方面,“不强加于人”是基本原则。无论是以国家、政府、社会、团体、舆论、宗教的名义都不可以。这正是“自由”的要义所在。但是,当这种个人奉行、宣传、信仰的“私德”危害到“公德”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干预到何种程度,这个“度”如何掌握,那就是专门的政治学所应讨论的具体问题了。3、也是最重要的,当代自由主义在北美、西欧的充分发展似乎走向了它的反面。这有许多情况、现象和问题,比如,反而应否积极参与政治,自由主义的惯例是,各人可以自由选择。参与或不参与,这是个人自由。但其实际结果却是大多数人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相当消极或不参与,人民大众对政治冷淡,便为有各种利益集团支持的“有心”人所操纵,带来的可以是对大多数人的不利。倡导个人自由的自由主义似乎反而使大多数人可能在政治上处于无能为力的不自由状态。如自由主义提倡“新闻自由”,结果成了人们被媒体控制的不自由。自由主义提倡多元、多样,结果变成了一元化、同质化。自由主义提倡启蒙,结果竟成了愚民。自由主义提倡理性,结果理性成了反理性的有效工具。自由主义倡导的个体自主,结果变成了个体全面被异化,被商品化,成了对个人从心灵到生活的枷锁和奴役。在物质生活方面,由不干预即放纵的经济自由贸易,使贫富分化厉害,加强了经济控制下的寡头话语权以及由于种族、性别、文化、宗教对经济自由的适应能力不一而增大了社会生活的紧张和冲突。不问实质,只求形式公正使弱势群体或个体处于不利境地。在文化精神领域,以个人为本位为中心日益原子化的社会,带来的是人情淡薄、人际冷漠、心里躁动、精神空虚。在衣食基本无忧的情况下,人生无目的、世界无意义,即人生意义、生活价值没有着落,分外突出。吸毒、暴力和性放纵在个人自由保护下可以泛滥成灾。自由主义的当今行程显露出它的弱点和缺陷。于是出现了各种宗教复兴,以及哲学理论上的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杂取别书而成。
  •     得重来几遍
  •     引用袁枚语论“舜负父出奔”的段落,值得一看。【另第一节“礼源于俗”】
  •     李泽厚先生的书很棒,但是这个对话体的书,观点有点发散,读起来容易,但是总结起来有点难啊!
  •     读读可以买就不必要了,后半本书都是答问形式,有点没上下文的感觉。前半本的思辨很好,但是容量太小了。。。不能称之为纲要吧
  •     把李泽厚发表的关于伦理学的文章组合一起,结合西方哲学各流派谈伦理,不是很懂。
  •     书印刷得很精美,不过不像李泽厚的美学书那么充实,书中的观点还是很有见地的
  •     好奇,最近读这书的人都是在准备研讨班的吗。
  •     问答部分比通论讲得倒清晰多了,大概李先生还是个言不尽意的人儿吧,过几天看真人就知道啦~\(≧▽≦)/~
  •     其实很一般。
  •     总的来说就是大多数人说的做的便是俗 礼源于俗 即多数人做的便是对的 便是道德 表示伦理 借此以信服万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