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哲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柏拉图的哲学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561745052
作者:阿尔法拉比
页数:251页

章节摘录

  一  【1】柏拉图首先研究了那些能够让人羡慕的人类的事情,①这些事情  之所以让人羡慕就在于它们构成了人的完美性,因为每一种存在物都有一种  完美性。于是柏拉图研究了,人的完美是否仅仅在于他有未受损伤的身体器  官、漂亮的脸蛋和柔滑的肌肤;或者人的完美是否还在于有显赫的祖先和血  统,或者有一个庞大的宗族以及很多朋友和情侣;或者是否还在于他富足,  抑或受人赞美和颂扬,统治着一群人或者一个城邦,他的命令在这群人和城  邦中通行无阻,并且城邦和人群都听从他的意志。为了要获得幸福——这种  幸福赋予人的终极完美,人具有其中的一些或全部是不是就够了?当柏拉图  研究这些事情时,他逐渐清楚,要么那些事情本身就根本不是幸福,而只不  过被认为是幸福,要么它们对人获得幸福来说,本身就是不够的,除非还有  另外某种东西来补充它们或补充它们中的某一些。  [21然后柏拉图研究了其他这个东西必定是什么。对他来说逐渐变得明  显的是,获得了这个东西也就获得了幸福,其他这个东西就是某种知识和某  种生活方式。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在他名为《大阿尔喀比亚德》(Alcibiades Ma—ior  ,“阿尔喀比亚德’’也就是“榜样”)的书中找到,该书也叫做“论人”(  On Man)。  【3】在那以后,柏拉图又研究了这种知识是什么,以及它的区别性标  志,直到他找到了它的所是,它的区别性标志,它的性质,那就是关于每一  种存在物实质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人最终的完美性,也是人所能具有的最高  完美性。这可以在他名为《泰阿泰德}(Theaetetus,意思是“自主”)的书  中找到。  [41在那以后,柏拉图研究那种真正的幸福,它的所是,它从哪类知识  而来,它具有哪种质态,它是哪一类行为。柏拉图把它与被认为是幸福却不  是幸福的东西区别开来。柏拉图让人懂得,高尚的生活方式就是引导人获得  这种真正幸福的那种生活方式。那可以在他名为《斐莱布》(Philebus,意  思是“深爱者”)的书中找到。   二    【5】当柏拉图认识到了那种能让人幸福和完美的知识与生活方式后,  便首先开始研究那种知识:如果人应该渴求具有这种性质的存在物的知识,  他能获得吗?或者说,情况是不是如普罗泰哥拉(Protag—oras,“搬砖者”  )所主张的那样:人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有关存在物的知识,这不是那种可能  的知识,也不是人天生就有能力获得的知识,他所获得的关于存在物的知识  毋宁是每一个思考者的意见,毋宁是每个人碰巧所具有的信念,而且对人来  说很自然的知识与每一个个体所形成的信念相关,这种知识不过是人们也许  会渴求但永不能达到的?柏拉图研究了普罗泰哥拉的观点后,解释说,与普  罗泰哥拉所主张的相反,这种知识——其性质在《泰阿泰德》中有述,能够  获得,而且的确存在,柏拉图还说这是那种属于人类的完美性的知识,而这  种知识却不是普罗泰哥拉所主张的那种人所能拥有的。这会在柏拉图名为《  普罗泰哥拉》的书中找到。  【6】然后柏拉图研究了,这种可以获得的知识是靠运气,还是靠研究  或教导加学习来获得;以及由之获得这种知识的研究方法或教导方法或学习  方法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压根就不存在由之获得这种知识的研究方法或教  导方法或学习方法——正如美诺(Meno,意思是“固执的”)常常主张的那样  。因为他[美诺]宣称,研究、教导和学习是无益的、无用的,并不导向知识  ;人既不懂得事物,也不是靠研究或教导或学习,而是靠天性和运气,要么  就不懂得它;不懂得的东西不可能要么靠研究、要么靠学习、要么靠推论就  变得懂了;未知者永远就是未知者,而不管那些成天研究的普罗泰哥拉主义  者怎样主张一件事物可由研究、教导或学习而懂得。他[柏拉图]越来越清楚  的是,这种知识能够靠研究,靠研究所开出的能力和技艺而获得。这可在他  名为《美诺》的书中找到。

书籍目录

中译者导言:柏拉图经学史的“残篇”
柏拉图的哲学
柏拉图《法义》概要
两圣相契论
——神圣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意见的一致性
获得幸福
附录:
法拉比如何解读柏拉图的《法义》(施特劳斯)
简评迈蒙尼德和阿尔法拉比的政治学(施特劳斯)
中世纪政治哲学的历史价值(莱纳、马迪)

作者简介

中译者导言:柏拉图经学史的“残篇” 柏拉图的哲学柏拉图《法义》概要两圣相契论 ——神圣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意见的一致性获得幸福附 录法拉比如何解读柏拉图的《法义》(施特劳斯) 简评迈蒙尼德和阿尔法拉比的政治学(施特劳斯) 中世纪政治哲学的历史价值(莱纳、马迪) 



本书所收的第一篇著作《柏拉图的哲学》,是阿尔法拉比对柏拉图哲学的总体看法。第二篇著作《概要》是对柏拉图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的详细解读,尽管有些解读和柏拉图的原文并不直接相干,但这也许是阿尔法拉比“得意忘言”的解释学境界使然。阿尔法拉比对柏拉图《法义》的解读,突出了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世界在继承古希腊文化上的不同趣味。第三篇论著旨在调解人们对柏拉图这位“神圣者”和第一导师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最后一篇著作并非与柏拉图思想毫无关系,实际上正是对幸福的认识和追求,才把阿尔法拉比和柏拉图(还有亚里士多德)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柏拉图经学的根本目的,也许就蕴含在阿尔法拉比所著的《获得幸福》中。

书摘

一 【1】柏拉图首先研究了那些能够让人羡慕的人类的事情,①这些事情之所以让人羡慕就在于它们构成了人的完美性,因为每一种存在物都有一种完美性。于是柏拉图研究了,人的完美是否仅仅在于他有未受损伤的身体器官、漂亮的脸蛋和柔滑的肌肤;或者人的完美是否还在于有显赫的祖先和血统,或者有一个庞大的宗族以及很多朋友和情侣;或者是否还在于他富足,抑或受人赞美和颂扬,统治着一群人或者一个城邦,他的命令在这群人和城邦中通行无阻,并且城邦和人群都听从他的意志。为了要获得幸福——这种幸福赋予人的终极完美,人具有其中的一些或全部是不是就够了?当柏拉图研究这些事情时,他逐渐清楚,要么那些事情本身就根本不是幸福,而只不过被认为是幸福,要么它们对人获得幸福来说,本身就是不够的,除非还有另外某种东西来补充它们或补充它们中的某一些。 [21然后柏拉图研究了其他这个东西必定是什么。对他来说逐渐变得明显的是,获得了这个东西也就获得了幸福,其他这个东西就是某种知识和某种生活方式。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在他名为《大阿尔喀比亚德》(Alcibiades Ma—ior ,“阿尔喀比亚德’’也就是“榜样”)的书中找到,该书也叫做“论人”( On Man)。 【3】在那以后,柏拉图又研究了这种知识是什么,以及它的区别性标志,直到他找到了它的所是,它的区别性标志,它的性质,那就是关于每一种存在物实质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人最终的完美性,也是人所能具有的最高完美性。这可以在他名为《泰阿泰德}(Theaetetus,意思是“自主”)的书中找到。 [41在那以后,柏拉图研究那种真正的幸福,它的所是,它从哪类知识而来,它具有哪种质态,它是哪一类行为。柏拉图把它与被认为是幸福却不是幸福的东西区别开来。柏拉图让人懂得,高尚的生活方式就是引导人获得这种真正幸福的那种生活方式。那可以在他名为《斐莱布》(Philebus,意思是“深爱者”)的书中找到。 二 【5】当柏拉图认识到了那种能让人幸福和完美的知识与生活方式后,便首先开始研究那种知识:如果人应该渴求具有这种性质的存在物的知识,他能获得吗?或者说,情况是不是如普罗泰哥拉(Protag—oras,“搬砖者” )所主张的那样:人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有关存在物的知识,这不是那种可能的知识,也不是人天生就有能力获得的知识,他所获得的关于存在物的知识毋宁是每一个思考者的意见,毋宁是每个人碰巧所具有的信念,而且对人来说很自然的知识与每一个个体所形成的信念相关,这种知识不过是人们也许会渴求但永不能达到的?柏拉图研究了普罗泰哥拉的观点后,解释说,与普罗泰哥拉所主张的相反,这种知识——其性质在《泰阿泰德》中有述,能够获得,而且的确存在,柏拉图还说这是那种属于人类的完美性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却不是普罗泰哥拉所主张的那种人所能拥有的。这会在柏拉图名为《普罗泰哥拉》的书中找到。 【6】然后柏拉图研究了,这种可以获得的知识是靠运气,还是靠研究或教导加学习来获得;以及由之获得这种知识的研究方法或教导方法或学习方法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压根就不存在由之获得这种知识的研究方法或教导方法或学习方法——正如美诺(Meno,意思是“固执的”)常常主张的那样。因为他[美诺]宣称,研究、教导和学习是无益的、无用的,并不导向知识;人既不懂得事物,也不是靠研究或教导或学习,而是靠天性和运气,要么就不懂得它;不懂得的东西不可能要么靠研究、要么靠学习、要么靠推论就变得懂了;未知者永远就是未知者,而不管那些成天研究的普罗泰哥拉主义者怎样主张一件事物可由研究、教导或学习而懂得。他[柏拉图]越来越清楚的是,这种知识能够靠研究,靠研究所开出的能力和技艺而获得。这可在他名为《美诺》的书中找到。……P39-41

图书封面


 柏拉图的哲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施特劳斯的老师(转自网友,“左右摇摆”的博客)初读阿尔法拉比《柏拉图的哲学》,最大的感觉莫过于其语言的平淡如水,几乎每一段的开头都是以“柏拉图首先研究了。。。”,“当柏拉图。。。”,“然后,柏拉图研究了。。。”之类的句型开头,接下来就是一段阿尔法拉比对柏拉图某篇对话的解读。当然,这样的写作方式也许给了后来的解经家们阐释的空间,“于无声处听惊雷嘛!”,比如施特劳斯就运用他擅长的“数字统计阅读法”来对每一种句型出现的次数和顺序进行解析,并试图揭示阿尔法拉比的隐微意图。但读到第十节,也就是文章快要结束的地方,突然觉得精彩起来,阿尔法拉比仅用聊聊数语就轻松解释了《国家篇》的微言大义:柏拉图解释了特拉绪马库斯的方法,搞懂了特拉绪马库斯在形成青年人的品质和教导大众方面,比苏格拉底更能干;苏格拉底只具有对正义和美德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一种爱的力量,却并不具有形成青年人和大众品格的能力;而哲学家、君主和立法者应该有能力运用两种方法:对特权阶层用苏格拉底的方法,对青年人和大众用特拉绪马库斯的方法。施特劳斯在三十年代中后期转过头来研究中世纪犹太哲学家,后来又回到柏拉图哲学的经历与阿尔法拉比有着莫大的关系。我感觉施特劳斯的柏拉图阐释一定从这段话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在《政治哲学史》中施特劳斯亲自撰写的柏拉图篇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尤其是关于国家篇中特拉绪马库斯作用的阐释。我们知道,在国家篇的开头,特拉绪马库斯被苏格拉底驯服之后,就在对话中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对此施特劳斯评论说:“似乎好城邦的建立需要特拉绪马库斯转变成为其公民的一员”,“要实现城邦的转变,正确的劝说来自劝说术,即由哲学家指导的且为哲学服务的特拉绪马库斯的技艺”,“苏格拉底和特拉绪马库斯原本是朋友”。特拉绪马库斯是理想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他,哲学家根本就没有统治城邦的可能,这一点,阿尔法拉比早就洞若观火,他堪称施特劳斯的老师。阿尔法拉比对国家篇的阐释,完全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理解的,强调的是处理政治问题的不同方式,对待不同品第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这里所谓的特权阶层,并非政治上的显贵地位,而是指有德者,他们具备对知识的爱欲,因此需要用苏格拉底的方式加以引导。注意一下阿尔法拉比对于苏格拉底的评价,“具有对正义和美德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并没有提到苏格拉底具有何谓正义,何谓知识。这是严格的哲学态度!施特劳斯对政治事物的观点和阿尔法拉比完全一样,所谓的隐微教诲正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行动,而且也是符合古典政治哲学家理想的行动方式,这一政治行动的直接成果有二,即在城邦之中保存哲学以及引导有潜质的青年们走向哲学。在《政治哲学史》中施特劳斯亲自撰写的三篇文章之一的马基雅维里篇(另一篇是《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中,施特劳斯提到了马基雅维里有意缩小了古典政治哲学宽广的视野,将一个完全冷酷,无情的政治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如果说柏拉图的国家篇里面构建了一个言词的城邦,那么马基雅维里就完全抛弃了对这些虚幻言词和劝说技艺的依赖,马基雅维里赞赏的是残忍,狡诈而有效的实际行动,对命运女神的迅猛而强力的征服。对此,施特劳斯评论说其实这些不道德的政治真相,早已为色诺芬和柏拉图所知。其实色诺芬甚至柏拉图也不相信言词的力量或智者的技艺,在这一点上,他们和马基雅维里保持一致。但是,卑贱的东西始终是卑贱的,不会因为人们所站的角度太低而让卑贱的东西变得高贵,柏拉图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一个低贱的城邦,这也许是柏拉图与马基雅维里最大的不同。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看了六十多页昏昏欲睡的,还是看不了这么理论的东西吧或者看不大惯这种行文风格。 不过还是大概了解了柏拉图的思想
  •     哦呵呵呵呵呵呵呵一脚踩中。
  •     法拉比的阅读和阐释让我读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柏拉图,对政治事物的关心,对人类道德基础的质疑以及对人类在根本性上的绝对信念。所附的施特劳斯的解读让我知道真正的读书是怎么样完成的。伊斯兰思想的魅力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暂时放弃了
  •     编的不好。
  •     “两圣相契论”真的非常古怪
  •     解释学之精辟,学术精神之专注
  •     柏拉图就是哲学的代名词
  •     作为读书笔记,翻译还不错。
  •     这书应该早些读的!!
  •     没看懂啊没看懂。
  •     أبو نصر محمد الفارابي
  •     论文参考书……读过不代表读完了>_<~
  •     只读了法义概要和柏拉图哲学
  •     获得幸福一篇就是一个体系了,怎么没看到相关评论该呢?
  •     似乎是,法拉比在种属-个体-实体-普遍者、划分-综合法、自然-习俗对子与潜能-实现原则的转化、审慎德性的普遍存在与等级制的疑难上,都举重若轻的秒杀了当代众多柏亚学者。
  •     柏拉图是政治家?哈`无论怎样我喜欢浪漫理想主义。不应该是审判而应该是救赎。
  •     原来是阿尔法拉比的注释。不过阿阿也是个了不起的人哦
  •     看一千两百年前的突厥/波斯人眼中的两千多年前的柏拉图。
  •     看不懂
  •     有点难懂,不过我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