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伦理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98-01
ISBN:9787100011631
作者:斯宾诺莎
页数:270页

章节摘录

别证 不能够存在就是无力,反之,能够存在就是有力(这是自明的)。因此假如说除了有限之物以外,没有别的事物必然存在;那就无异于说有限之物较绝对无限之物更为强而有力。这(显然无疑)是不通的;所以如果不是无物存在,就是有一个绝对无限之物存在。但是我们存在却是事实,而我们的存在如果不在我们自身内,就必定在必然存在之他物内(参看公则一及命题七)。所以绝对无限的东西(据界说六),亦即神,必然存在。此证。附释 在前面这个证明里,我是从后天方面(a posteriori)来证明神的存在,为的是使人易于了解;这并不是说不能根据同样的原理从先天方面(a priori)去证明神的存在。因为,既然能够存在就是有力,那么一物具有实在性愈多,它能够存在的力量也必定愈多;所以绝对无限之物或神其自身也必定具有绝对无限的能够存在的力量;所以它绝对地存在。然而许多人或许不易看出这个证明的真理,因为他们仅仅习惯于观看由外因产生的事物;因而看到那些由外因很快地产生的事物,亦即很容易存在的事物,也很容易毁灭;反之,那些比较难产生,亦即不那么容易存在的事物,他们便以为必定具有比较多的属性。为了扫除他们这种成见,我无须乎指出“产生得快的毁灭得也快”这句话在哪种意义下是真的,也无须追问就自然界全体而论是否万物同等地难或易。而只须指出.我这里所说的并不是由外因产生的事物,而是单就(据命题六)不是由外因产生的实体而言,这就够了。

后记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原著是用拉丁文写的。译者过去虽曾学习过拉丁文,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也曾一度逐字逐句地对照拉丁文本,但由于受拉丁文水平的限制,本书主要仍然是参考德文译本和英文译本译出来的。这册译本所根据的和参考过的各种版本如下:(一)格布哈特校订拉丁文本:《斯宾诺莎集》,共四册,海德堡,1931年。(spinoza Opera,Im auftrag der Heidelberger Akade-mie der Wisscnschaften,herausgegeben VOU Carl Gebhardt,Bdel-IV,Heidelberg,1931)。《伦理学》正文见第二册41-308页。格布哈特本是比较最晚出和最完善的斯宾诺莎全集的拉丁文版本。他的校勘工夫作的很精细,且曾把拉丁文的《伦理学》与最早译成的荷兰文版本对勘过,指出两个本子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出入和差别的地方。

内容概要

斯宾诺莎(163—1677),十七世纪“典型资本主义国家”——荷兰的伟大哲学家,唯物主义者和战斗的无神论者,同时又是一位理性主义的先驱。斯宾诺莎的世界观是在尼德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急剧发展的时期形成的,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他的哲学思想应该看作是对资产阶级自由的论证。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论神
第二部分 论心灵的性质和起源
第三部分 论情感的起源和性质
第四部分 论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
第五部分 论理智的力量或人的自由
译后记
精彩书摘
这个实体就会与神无共同之点(据命题二),因而既不能肯定神的存在,也不能否定神的存在。据此,否定神存在的理由或原因,既然不在神的本性之外,所以假如实际上神不存在,则这个理由或原因就必定在神的本性之内。说神的本性具有否定它自身存在的理由,这是自相矛盾的。但是断言绝对无限无上圆满的东西具有自己否定其自身存在的理由,却是不通的。所以无论在神之内,或在神之外,都不能有任何原因或理由可以否定神的存在。因此神必然存在。此证。
别证不能够存在就是无力,反之,能够存在就是有力(这是自明的)。因此假如说除了有限之物以外,没有别的事物必然存在;那就无异于说有限之物较绝对无限之物更为强而有力。这(显然无疑)是不通的;所以如果不是无物存在,就是有一个绝对无限之物存在。但是我们存在却是事实,而我们的存在如果不在我们自身内,就必定在必然存在之他物内(参看公则一及命题七)。所以绝对无限的东西(据界说六),亦即神,必然存在。此证。
附释在前面这个证明里,我是从后天方面(a posteriori)来证明神的存在,为的是使人易于了解;这并不是说不能根据同样的原理从先天方面(a priori)去证明神的存在。因为,既然能够存在就是有力,那么一物具有实在性愈多,它能够存在的力量也必定愈多;所以绝对无限之物或神其自身也必定具有绝对无限的能够存在的力量;所以它绝对地存在。

编辑推荐

《伦理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作者简介

《伦理学》一书是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都表述在这本书中。他写这部著作花费了十多年的功夫,从1662年写起,到1675年才完成。斯宾诺莎的世界观是在尼德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急剧发展的时期形成的,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他的哲学思想应该看作是对资产阶级自由的论证。

图书封面


 伦理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总的来说,斯宾诺莎的这本《伦理学》是非常好的书,是不看会很亏的书。第一部分:论神 斯宾诺莎的世界观,是唯物的一元论、决定论。只不过在斯宾诺莎的语言系统里用的是“神”这个词。他反对“自由意志”,否认“偶然”的存在。套用几何原理的证明过程实为最后结论而设;证明过程逻辑糟不堪读。 有意思的地方是:在【附录】里为了驳斥目的论者的以己推人之荒谬而举的例证“但是假如直接由神产生出来的东西只不过是达到神的某种目的工具,那么最先的东西既是为了最后的东西而存在,而最后的东西就会必然超出一切了”,我却认为这条逻辑无错误。而既然斯宾诺莎认为“凡事直接从神产生出来的结果才是最圆满的,而那须有多少间接原因才能产生出来的东西则是最不圆满的”这条逻辑为正确的,那么,既然无论是“直接的高级于间接的”,还是“间接的高级于直接的”,这两条逻辑都无可指摘的话,那么只能推断出“直接的”和“间接的”谁也不比谁高级,或者干脆怀疑是否存在“直接”与“间接”的区别。于是,我觉得可以如是反驳斯宾诺莎的世界观(或者说为他的理论提出修正):要么,你不该有“分别心”;要么,既然你的神是包容一切的、万能的,那么其内生成的任何一种“猜测”都该解释得通。而他之后提出的“善恶之分仅是人根据自身保存而产生的区分”来看,能不能继续揣测,“直接从神产生”和“间接从神产生”也只是人以自身为条件而进行的区分?哪里来的“本质”呢?罗素指出“本质”这个概念的虚无:“人们以为在一堆属于‘你’的事件里,有些比另一些更‘hard’,更能表示那个‘你’之为‘你’”,我又一次领略了其深意:“其实只有事件”,“一串事件”,“当你甄选它们时,你会发现哪一个都不比另一个重要或不重要”,“除去事件一无所有”。我觉得斯宾诺莎在驳斥目的论者时,暴露了自己的世界观中单以人为标准而画蛇添足之处,连带叔本华继承的柏拉图的“理念”。“理念”完全只是人的认知过程的一大机理。第二部分:论心灵的性质和起源继续的逻辑混乱。愈发感觉斯宾诺莎是在用一堆粗糙的材料试图搭建起精致的物件。他所处的环境该是多么的无法入目啊。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论证要“知神”。“知神”,是斯宾诺莎心目中的虔诚。第三部分:论情感的起源和性质这是“人类情感发生观察手册”,非常有意思。斯宾诺莎一上来反对人可以支配自己的全部的情感,于是反对针对人的缺陷、弱点的指责。他坚持人是出于“必然性”支配的,人的情感也是完全事出有因的。这就不免带上了一点“被动”、“悲观”,甚至“怠惰”的论调。但是他在后面的部分又着重强调了“理性”、“人的力量”,指出了如何“克制情感”,进行“理性的生活”。所以斯宾诺莎意在纠正“人是全能的”,而要以人必须服从自然(他的“神”)为出发点,再谈如何趋善避恶。第四部分:论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非常精彩;广泛深刻;教义极大。属于一辈子没读到实在不该的档次。最后的附录即是斯宾诺莎论证所为的目的:如何按照理性而生活。这第四部分里,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定理”。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斯宾诺莎的本意已经远远落后,但他留下的句子的形式是非要有启发的。例如,定理三十八:凡能支配人的身体,使身体能够接受多方面的影响,或使身体能够多方面地影响外界物体之物,即是对人有益之物。一物愈能使人体适宜于接受多方面影响,或影响外界的物体,则那物将愈是有益。反之,一个使身体愈不适宜于接受外界的影响或影响外物之物,即是有害之物。定理三十九:凡足以保持人身各部分彼此间动静的比率之物是善的;反之,凡足以改变人身各部分彼此间动静的比例之物是恶的。不谈斯宾诺莎的具体解释,我觉得这两条定理是一个组。前者肯定了对人体能力的扩张,而后者强调保持人体机理的本来转态。放在目前,其实就是说,斯宾诺莎肯定会赞成将提高、扩展人体能力的高科技产物植入身体里面,但如果人只剩下一个脑袋,四肢都无用而废掉的话,他当然极力反对。还有比如:定理二十九:凡性质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个体事物,既不能增进我们的活动力量,也不能阻碍我们的活动力量;一般说来,凡是与我们没有任何共同之点的东西,对我们既不能是善的,亦不能是恶的。定理三十:一物绝不能通过它与我们的本性相同之点对我们是恶的,反之,唯有它违反我们的本性,才能对我们是恶的。 (这里所谓的“违反”是包含于“相同”里的,和“不同”完全相异)这两条定律只强调了“恶”。如果扩大到“善”,也就是对人的活动力量的增强之情况上,那么也就指出了一种进步的模式:人只能借助同异参半之物使自己进步;依次进步下去,就如玩跳棋的情景。叔本华说人只能吸收与自己同质的事物,他这样说就比斯宾诺莎绝对了,但也可以说他们二人的说法是一致的。叔本华画出了一个人能进步的最大的限度,那就是人的本质;而斯宾诺莎把这限度转移到了物上,假如人能遇到适合的物,那么进步的可能就是无限的。第五部分:论理智的力量和人的自由基本上是第四部分(论人的奴役或感情的力量)的发展。再次强化论证了“知神”、“爱神”、“理性”、“幸福”的核心价值。斯宾诺莎,是感染了科学思考的虔诚得无以复加的古人。
  •     咳咳其实原始论文题目是《通往自由之路——我读斯宾诺莎》但感觉好矬><第一次把论文晒出来...只花了三天阅读+写作的质量显然不能多奢望...【求拍砖...】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真的很享受这个过程啊:)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不再被当作任务,因为我的心会随着内蕴于文字中的思绪真切地..激动,感动,感激。要克服感情的束缚要基于理性认识上主宰自己的生活为欲望所困反映出心灵的软弱无力知己,知神..愈完善,愈幸福释放内心中的神性让心灵与整个自然法则谐和一致...太多戳中的地方了T T他是个理性主义者,却散发着理想情结的纯粹与美好愿一生虔虔修行,接近你的自由之心。好吧以下是正式的论文= =(论文上交ing,正式论文暂时删去= =)
  •     之后我一直在想,这种用几何学式的方法证明论理学的正确性究竟何在?就像用抒情的方法解决一道几何问题,假使真的能够做到,正确性呢?可信度几何?但是事实是一旦你被理性说服,你在潜意识中就无法不接受了。表现是,我在看过这本书之后,在感情生活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斯宾诺沙的种种命题,并总是不由自主地去反思实践。

精彩短评 (总计62条)

  •     1958年翻译的
  •     看了六七年了,还要看六七十年
  •     哲学家总是用高深的逻辑推理去辩证,我想问的是如果只活一次,你怎么证对错,真伪。
  •     为了一方~
  •     贺麟翻译的水准非常高,比对多种译文。想想经济学很多书的翻译都流水线作业,汗颜!
  •     斯宾诺莎的书读得头疼欲裂。哲学语言像是通向幽微深处的多重密径,前无人引渡,后无人支援,上下求索,茫然无措。
  •     “神是万物的内因,而不是万物的外因”。只是为了寻找爱因斯坦信仰的spinoza的神来膜的,不过很多太生涩没仔细读
  •     从深刻理解到理性的阐述真理还有着一道鸿沟,哲学家所面对的论述方法的问题正如我们所面对的深刻理解的问题,其本质是思考的工具的问题。理性主义注定面临强行解释的结局,除去此份功过参半的刻意,此种还是有很多玄妙的。“自由的人绝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 无论斯有多洁癖的堆砌理论,堆砌中产生了多少看似荒谬的论断,凭后两章的精彩也值得未来某日理论框架更加完善之后拿来重新学习。
  •     第一章着墨最多,意志,对目的论反击。第二章,身体绵延的不正确的知识。第四章,对自杀的论述,自由。文繁字琐,相比起阅读《尼各马可伦理学》体验来说,实在痛苦。
  •     斯宾诺莎在这本书中真正地构建起了他的形而上学体系,对上帝、情感、理智等问题的回答对后来的影响很大,虽然斯宾诺莎被康德、费希特称为独断论者,但是他的体系不得不说相当精妙,必须与《神学政治论》配合阅读,因为在他那里政治哲学与哲学紧密相连。
  •     失恋治愈尝试。哼
  •     对于理科思维的人来说,这种证明命题式的哲学论著很有锻炼效果,虽然也许并不赞同作者的价值观。
  •     Baruch de Spinoza用笛卡尔几何学的方法努力证明着伦理学的命题 伟大的理性主义精神 读十七世纪的拉丁文还是很慢
  •     总的来说,还是喜欢这本书的,但不喜论证模式,觉得纯强行使用,于其阐述没觉得有多大助益。斯宾诺莎在跟我们说通往真正的幸福之路是做一个洞悉真理的智慧圣人。
  •     他已经尝试冷酷了。
  •     完全用数学方式证明的伦理哲学。对数学头疼的人看着会痛苦,比如本人。
  •     请配合德勒兹1978年的斯宾诺莎讲座一起看,看完后每天都会很开心。
  •     凭理性的能力从最初几个由最直观获得的定义和公理推论出来的知识,才是最可靠的知识。想到那一句:哲学的尽头是数学。关于神的理解,感觉无数电影和小说都遵从了斯宾诺莎的理论。
  •     没有什么事物是偶然的都是必然,偶然不过是必然的一结果。
  •     “我們的心靈鷄湯”,“我們的抗抑鬱良藥”。但是他也沒法告訴我我到底要怎麽做,就算他說了也并不令人信服;贊揚一個行爲就會導致其對立的行爲被否定,但那也是世界啊。我們究竟是凡人。
  •     长久以来被归入近代哲学理性主义阵营的斯宾诺莎实则是个非常不典型的人物。与笛卡尔对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主体的预设截然相反,斯宾诺莎认为人仅仅是上帝(等同于自然)的一些样态;世间万物亦如此。他强调身体与心灵不是两种实体,而只是两种考虑事物的方式;特别地,人的激情(passion)之所以不可消除,恰恰是因为人不可避免地有一个身体,受制于比自己更为强大的力量。在这种似乎是决定论的图景中,斯宾诺莎却指出了一条自由之路:自由并不是遵从随便什么欲望,而是对欲望、爱憎的真正成因有所理解。由于激情的自我加强的前提之一就是对其原因的误认,理性的理解虽不能直接克制激情,却能够釜底抽薪,以恒久的耐力战胜来去匆匆的激情,最终使人接近真正的善。这种“被动中的主动”的自由观不同于唯意志论和机械决定论,影响了谢林等人的思想。
  •     这本书的纸张很差,印刷不清,本人不满意。鉴于对盗版缺少鉴别,而且退货较麻烦,有些郁闷。!希望卓越能像她的名字一样有好的发展在质量保证下的发展。我发表了这么多唠叨,说明我对卓越还抱有一丝希望期待有所改善……
  •     此书值得推荐,总体来说不错。
  •     难懂
  •     现代人就别读了吧,累得半死,收获又不成比例
  •     对affect 情感的论述。
  •     一种不是无神论的书籍,打开了我的视野,然而里面的推理论证完全不懂。
  •     对哲学的爱好止于斯宾诺莎。太难推理了
  •     好书,一定要看。
  •     逻辑性极强的一本书,能通读下来的话对思想和认识观的扩展都会有实在的帮助
  •     可以给六星嘛 此书如醍醐灌顶 进入一片新境界
  •     有感人的各种情感!
  •     斯宾诺莎的神义论。贺麟翻译的。一下子读了两个大家。
  •     希望是一種不穩定的快樂
  •     使得v士大夫v
  •     好晦涩的样子£
  •     巨著!
  •     为了女王。一开始读的时候我是愁容骑士,反复跟自己说:你就当是在重读费希特,费希特这么枯燥你都读过了,斯宾诺莎和康德其实还算是诗呐,黑格尔更是小说好嘛;到一百页以后开始高能,不愧是写了14年的究极之书,我开始顺利将其几何学方法所证明的思想放入存在巨链。斯宾诺莎的师祖是柏拉图和奥古斯丁,而他的直接老师是霍布斯,最高的爱是对神的挚爱,而道德的基础则是个体自我保存的欲望,由此,他解放了身体,也解放了尼采和德勒兹。不过首先和直接解放的是休谟的人性论以及后来的功利主义。作为一个唯理派,他那么英美,这倒过来正像是经验派贝克莱,那位却如此唯心。不过斯宾诺莎还是不止现代权利论这一面了,所以德国古典哲学才会认为一个哲学家一生中一定要有一段时间是斯宾诺莎主义者。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自由人的理性命令是必然的天路历程。
  •     幸福不是美德的报酬,而是美德本身
  •     实在难读啊,丝毫不比莱布尼茨那种诡谲的巴洛克文风易懂,但斯宾诺莎那晦涩的论证中总有一股隐秘的清流,让人感觉是徜徉在静谧而蓬勃的自然完善之中,唯有歌德那种对自然的献身可相匹敌。也正像他那一生:人们对待他就像对待「一条死狗」无人问津,他也能靠着研磨镜片度过极好的一生。
  •     内容还没来得及看,是正品,不错
  •     没有想到对自然状态描述只有两页纸,而这两页纸启发了后来众多思想家政治家关于国家起源和个人权利的更为精细和分化的描述和讨论。
  •     挺薄挺精粹
  •     唉,为了论文
  •     如题,自虐级读物。
  •     用数学理性、逻辑论证成的一本好书
  •     西欧私智发达第一人
  •     马克思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也经常把斯宾诺莎作为近代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杰出代表。
  •     震撼人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顺便一提,翻译真是不错。读这本书一个关键点即在于,当看到部分逻辑奇怪的地方,不要觉得自己比spinoza缜密,先得确定是否真的看懂了。
  •     斯宾诺莎一直追求完满性,这种完满建立在理性、主动、爱神的基础上。然而他内心是觉得性本善,所以他觉得遵循本性欲望的就一定是善的好的。但是本能的欲望真的都是善的好的吗?
  •     必须看看的书
  •     言简意赅。
  •     吐着血在15年的最后一天看完了,以后争取重温一遍。
  •     试图用几何学的方法诠释伦理,不过其中间杂的许多神啊圣啊之类的概念,让人不忍卒读。不过硬着头皮读完,会有收获。
  •     第一本几何式论证。
  •     我又怎么认同,我情感不认同,啤酒,我的身体塞不进耶鲁赛冷,河北师大附中,女武神放下,祭坛也放下,我们在父的内部进行母亲的旋转,曾有十五亿人问我,你如何,如何满是身体冲出语词,高过光,的金剃下野合,嘹亮的是父,阻挡的也是父,巨大的中间物,原谅的我,决裂的也是我,可是又如何是好,基督是否应该拿走我的身体,质量不顾不理,不顾不理,不顾不理,曼荼罗
  •     自由与必然性的问题在斯宾诺莎这里仍然是一个难题,不过既然他定义神为唯一实体,而人不过是其分殊,那么实际上他就指出了一条"知"的自由之道,对神的必然性的认知能给予我们一种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担保。
  •     非常好的书,内容充实
  •     终于在回北京之前的晚上读完了
  •     不甚了了,要再读
  •     “憎受到憎回报则增强,但反之能够被爱打消。为爱所彻底战胜的憎,转化成爱;这种爱于是比先前假使没有憎还大。” “我所指出的达成这种结果的道路,即使看起来万分艰难,然而总是可以发现的道路。既然这条道路很少为人找到,它确实艰难无疑。假若拯救之事近在手边,不费许多劳力可以求得,如何会几乎被所有人等闲忽略?不过一切高贵的事都是既希有同样也是艰难的。”
  •     不可不读的。但是,并不容易读。其实思想本身并不难。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