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史话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88-06
ISBN:9787101001761
作者:王道成
页数:180页

章节摘录

这次制科,从雍正十一年(1733)四月初八日下诏,到乾隆二年(1737)七月十五日万松龄等补试人员授职,历时四年多,内外所举共二百六十七人。从应举的人数讲,比康熙时还多。但是,康熙时录取了五十人,约占应试人数的三分之一。这次一共录取了二十人,和应试的人数相比,不过十分之一。在落第的人中,有淹通经史的桑调元、顾栋高、程廷祚、沈彤、牛运震、沈炳震,擅长文章诗赋的厉鹗、沈德潜、胡天游、刘大槐、袁枚等,沈德潜的落选,是因为“失写题中字”①,而厉鹗的落选则是因为把论写在诗的前面了。所以,这次博学鸿词和康熙时相比就不免逊色。因为举行的时间是在丙辰年,一称丙辰词科。不景气的经济特科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战败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一个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变法维新思潮的影响下,大学士翁同稣亦深感“当此时变,不能不破格求才”③。光绪二十三年(1897),贵州学政严修奏请仿照从前博学鸿词科之例开经济特科,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同礼部议定章程六条。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月初六日,谕令三品以上京堂及督抚学政,如有平素所深知者,出具切实考语,陆续咨送,俟咨送人数汇齐至百人以上,即可奏请定期举行特科。这年八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一切新政都被废除,经济特科也被说成“易滋流弊”而停止。

前言

这套书本来是以“文史知识丛书”的名义出版的。现在改成“文史知识文库”。“丛书”改成“文库”,目的是使这套书容量大一些。把这套书编得更充实、更丰富,不仅容纳《文史知识》已经刊发过的较好的内容,还要容纳《文史知识》未能刊发的好内容。我们的计划是深入浅出地、重点而又系统地介绍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丰硕成果。我们的时代日新月异。科学技术革命迅速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国人民重振雄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酝酿着新的崛起,新的振兴。在这一巨大变革中,在计算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超导体、遗传工程等纷至沓来的时候,我们仍然会深深感觉到无所不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如此的丰厚.以至于我们伴随着一项现代化工程的伟大胜利。几乎都要想起我们的前人,想起为我们编写了中华民族灿烂篇章的人们。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

内容概要

王道成男,汉族。1933年4月生,四川省高县人。中共党员。1955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同年8月,分配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1956年1月,调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在新闻系、语言文学系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论的教学和研究。1963年,晋升讲师。1972年,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从事清代政治史、文化史的教学和研究。1983年,晋升副教授。历任清史研究所清代后期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1990年,晋升教授。1993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圆明园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古都学会理事,北京史研究学术顾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第2版)专家编委,《世界名人录》特约顾问编委,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省部军级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班主导师。

书籍目录

一 科举制度的创立
实行科举前怎样选拔人才
开科取士的雏形
唐代的常科考试
制科和武举
二 科举制度的发展
变化多端的宋代科举
三级考试制度的确立
锁院、糊名和誊录
冷落的制科和武科
元代科举的中落
三 科举制度的极盛
明初科举与荐举的更迭
学校一――科举的必由之路
明代的乡试 会试和殿试
明代的武科
四 清代的童试
童试的内容
入学之后
五 清代的最高学府
辟雍的规模和建制
监生与贡生
坐监与拨历
六 清代的乡试
乡试的考场
乡试的内容
严密的科场条规
内外帘官的职责
正榜和副榜
七 清代的会试
会试前的磨勘复试
从公车赴试到杏榜题名
八 清代的殿试
对策
读卷
金殿传胪及其他
九 入仕的敲门砖
八股文
试帖诗
十 清代的制科
宽厚优遇的己未词科
吹毛求疵的丙辰词科
不景气的经济特科
十一 清代的武科
武童试
武乡、会试
武殿试
十二 清代的科场案
顺治丁酉科场案
康熙辛卯科场案
咸丰戊午科场案
十三 科举制度的消亡
“牢笼志士,驱策英才”之术
历史的必然
附录
一、清代乡、会试试题示例
二 清代科举考试主要文体示例
(一)《四书》文
(二)《五经》文
(三)试帖诗
(四)论
(五)表
(六)诏、诰
(七)判语
(八)策

编辑推荐

《科举史话》由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简介

《科举史话》:文史知识文库。《科举史话》就我国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的经过进行了考证论述,《科举史话》是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一本很好参考书。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古风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辉映,激荡交融,造成了光华灿烂的中国,博大久远的中华世族传统。这套文库力求以历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放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背景中审视,向您菜示五千年文化的各个方面。

图书封面


 科举史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王道成梳理了唐宋以来的科举制度,科举主要设常科,包括明经和进士两科,制科,武举。其中以进士科地位最高。而历代以来为防弊窦,正文风都采取了一系列规定制度,诸如王安石的三舍法,宋代的锁院、糊名和誊录制度。而一些与科举相关的风俗也很有趣,所谓的桂榜,龙虎榜,传胪,这些大多也都成为礼制,代代传承。尽管在每代的科举都会带有时代的特点,科举制也有几度沉浮,本身也有维护统治,禁锢思想,学用脱节等弊端。但是历代都对原有的制度继承发展,科举制本身作为中华民族取士的主要手段在封建时期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抹杀的。以明清以八股和试帖诗取士,讲究破题承题起讲领题落下,严格按照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形制,确是代表了科举制走向了极端。总之,看王道成先生笔下的科举史话,看科举制的千年演化,感慨着一代代读书人的命运沉浮。进士是科举的终点,也是仕途的起点。中国多少的政治家通过科举走上历史舞台,在宦海沉浮中影响着中国的过去。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还没有看到,大体翻了一下,按朝代分类论科举,应该还可以吧
  •     科举制度乃是使英雄就范的一种手段,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     刚刚看了一半儿,但整体不错,很喜欢
  •     对想了解科举制度的人很有帮助
  •     科举是个挺复杂的事物王道成的《科举史话》是一部脉络清晰、精要又不失细致的介绍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专著我是受我的老师推荐才买的但是仍感觉太复杂了,有很多地方还是不很明白以后需要用的时候再慢慢、细细读吧
  •     前些年买的,却看不进去。现下有好些教育史的问题亟待解决,看这书竟然顺畅多了。科举的问题究竟在哪?似乎倒是朱元璋这个蛮子看得最清楚。
  •     刚看了几十页,喜欢~
  •     该书史料翔实,立论客观,研究深入,还有对具体试卷的展示,读后颇受启发.
  •     历代不断在细节上完善科举,但植根于骨头里的潜规则在夹缝中不断生长,从未被铲除。统治者寄希望于通过道德文章的筛选选出能臣清官,但结果却经常让人失望。
  •     随手买书买到的,这套丛书棒,也就顺便看了。
  •     买来才几天,还没看完,听说不错。
  •     内容比较简略,适合大致了解,思想略保守。。
  •     太半是講述清代科舉的
  •     前一段时间看中国历代状元卷,对科举有很多不懂的问题,偶然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科举史话》立即买下。今天中午拿书一看,不错。准确的来说这是一本小书,每个时代的科举都做一个小课题来写,但是,这不是一本小书,细读会发现作者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查阅了很多史料,分别对各个历史时期都做了简明扼要的概括。... 阅读更多
  •     2013年7月9日,购自亚马逊。已读完。
  •     建议非专业人士读读这个系列的书,可以对传统文化有个大概了解。
  •     本书是一部脉络清晰、精要又不失细致的介绍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专著,尤其可贵的是展示了具体的试卷(虽然读不懂,但至少可以了解格式)。书的学术价值很高,要慢慢品味。
  •     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唯插图少而模糊,观点略显保守
  •     以清代为主,详细全面,适合学习了解。
  •     这…难道不是全文删减商衍鎏的?
  •     没有像别人评价的那么好,就是一般的常识性读物。也不像中华书局出的书,质量很一般,封面有严重的折痕,有这种显眼的质量问题的书怎么会寄给买家?对顾客很不负责任。
  •     对此书内容满意
  •     还可以,小小的一本,
  •     这书并不算好,对明清科举制的介绍过于详细,从而隋唐宋元的则显单薄简略。从现存史料的多寡难易上,这样安排确实有其合理性,但既曰史话,显然应当将其源流和发展脉络,给以必要的梳理和列明。毕竟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不是只有八股文章和连中三元值得留意。
  •     在相应的时代,科举有科举的好。
  •     中华书局这套文史知识文库也算是一个小经典了,这些年来再版了许多次,记得当初上大学的时候从这套丛书中吸取到了不少的知识,至今还影响着我。只是这套文库的作者们都比价扎实,没有太多休闲功能,想寓教于乐的朋友恐怕会失望了,但这样看似严谨和枯燥的东西,却能给你最直接的东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