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关键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乡村社会关键词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209054676
作者:贺雪峰
页数:282页

章节摘录

  当前国家的农村政策甚好。我们在湖北荆门农村调查,农民是这样说的:“一亩田若种上两季,说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是没有良心,说高于1000元的也有点夸张。一家若种10亩田,可以有1万元纯收入。若一家有20亩田,那日子就很小康了。”农民的要求不高,温饱有余就已不错。老年人要求更低。中国农村,“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农经济,当然不可能发财致富,但至少可以维持温饱。更重要的是,在农村机械化和轻简便农业技术推广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对体力要求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费时也越来越少。10亩田,即使两个60岁老人也只要不超过三个月就可以种好。此外,国家给农民的粮食补贴目前每亩也有150元左右。因此,纯从经济收入上讲,农村种田也算是还过得去的职业。  问题是农业收入归谁及如何分配。国内有主张资本下乡的论者,认为资本下乡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业规模经营。但农业现代化以后收入都归了资本,或资本在原本归农民所有的农业收入中拿去一大块,农民可以平均分配到的农业收入就减少了。同时,农民家庭收入其实是由务农和务工两笔收入构成,可以保证超出温饱有点体面生活水平的。过去第一代农民工从外面赚钱回村庄消费,农村显得生机勃勃,比较繁荣。而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后,他们将农业收入拿到城市消费,且他们并不在村庄从事农业生产,而是由年老的父母在农村耕作,他们还将父母维持温饱以外的所有剩余拿到城市消费。  这样一来,在县城买房的年轻人就不只是不赡养父母,而且通过代际剥削将父母从事农业生产所获收入拿到城市消费。新的通过代际剥削而成的城市对农村的剥削便已成型。   ……

前言

  2000年前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变,这是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农村的巨变几乎同时发生在三个层面:一是2001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至2006年取消农业税,千年皇粮国税取消,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渗透,农民的流动尤其是大规模外出务工经商,使封闭村庄的边界大开,构成村庄内生秩序基础的结构性力量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宗族、小亲族等地缘和血缘相结合的超家庭单位的瓦解,也包括家庭结构本身的变化;三是农民价值系统或意义系统正在发生变化,农民以传宗接代作为意义本源的价值系统受到现代性的全方位冲击,且已与落后、封建、愚昧等负面词汇画上等号,农民意义世界中的历史感被当下的现世利益所取代。一旦农民意义系统发生变化,构成中国农民数千年行为的基础即被改变,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基本特征的诸多方面也就会随之而变。  中国农村以上三种变化同时在2000年前后的世纪之交出现,既是一种巧合,又有一定必然性。之所以可以取消农业税,是因为中国现代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阶段。现代化是西方发源而自外而内影响中国社会的,中国被迫进行的现代化同时又是现代性不断侵蚀中国传统的体制、文化和社会的过程。现代性的侵蚀一旦到了某个阶段,中国社会中的传统结构与传统价值自然发生改变。

内容概要

贺雪峰,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长期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验。著有《新乡土中国》(2003),《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2003),《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2004),《乡村的前途》(2007),《什么农村,什么问题》(2008),《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2009),《村治的逻辑》(2009),《地权的逻辑》(2010)等著作。发表一百余篇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农民收入与消费
农民收入的构成
农民外出务工的逻辑
农民工返乡的逻辑
农民的投资行为
农民消费与打工经济
新城市剥削农村
土地与最基础的人权
理解农作
“低消费、高福利”的生活方式
第二章 经济分化与社会分层
农村的经济分化
村庄的经济社会分层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情
农村社会的竞争机制
经济分化与妇女地位
第三章 婚姻与家庭
农民的婚姻与家庭
彩礼、嫁妆与家庭责任
分家与农村家庭结构
“操心”与农村代际关系
代际关系的平衡性
生活化的家庭观
从“耙耳朵”说起
第四章 价值与信仰
农民价值的类型及其变迁
农民生育观念的变迁
婚丧礼仪逻辑之变
农村老人为何自杀
地下基督教与农民信仰
家庭理性化的后果
第五章 公私观念与公共空间
公与私
大私与小公:特殊主义逻辑的锻造及运行
村庄里的公共性问题
酒席的性质
闲话与公共空间
公私观念的区域差异
第六章 农民行动单位
关中农村的户族
川西平原的院子
作为行动单位的村民组
房头与新农村建设理事会
农村社区建设与传统资源
第七章 理性与理性化
农村社会的半熟人化
乡土逻辑与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
农民的理性选择行为
农民理性化的进程
熟人社会的治理
附录
关于“田野的灵感”

编辑推荐

  与传统时代不同的是,当前的中国农民面对着极为强大的支出压力。农民总体状况是温饱有余,但还达不到小康,可以归结为“温饱有余、小康不足”。  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只对有着稳定收入来源的阶层是可行的建议。收八来源不稳定且收入很有限的9亿中国农民手中的积蓄,得之不易,用之必须谨慎。我们不能为了应对中国暂时出现的经济危机,而让农民放弃了长远考虑。  维持小农经济,使9亿农民在城乡之间进退有据,这应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功保持了稳定的最大秘诀。  农村家庭中代际关系的变动正在快速地进行当中,新型的但未必是好的代际关系正隐隐出现在地平线上。  自杀与老年人的处境有关,与村庄结构性力量有关,与鬼神信仰有关,与对死亡的态度有关,与地域主导舆论、意识形态或政治正确观有关,与利己利他的考虑有关,还与代际关系及对代际关系的期待有关。  乡土逻辑的核心是不认死理,不走极端,不钻牛角尖,人云亦云,大家都这么做,自己就这么做了。

作者简介

《乡村社会关键词:进入21世纪的中国乡村素描》是贺雪峰先生对20多个省的乡村所做的调查。40多篇精短的调查笔记,呈现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的真实状况。在长期经验观察和深厚理论积淀的支撑下,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乡村巨变的蛛丝马迹,金融危机时农民在城乡之间进退有据,两代农民工的差异,新型城市对农村的剥削,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情,农村老年人静悄悄的自杀,丧礼上的狂歌劲舞与“灰公醋婆”,理性行动所导致的非理性后果。
这份真实而沉重的笔记体素描,将引领你重新审视我们的乡村和中国的未来。

图书封面


 乡村社会关键词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了解农村,读懂中国的捷径
  •     看看绝对没错
  •     “打开巨变的图景”用这句话可以概括贺教授这本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三化”(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速推进影响农村的情况下,中国农村和农民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虽然无法全部呈现,但至少可以管中窥豹,更何况,作者所能提供的,可能只是一种视角和片段式的经验,更多的要靠读者自己去想象、思考,切身地感受。
    当然,更重要的,是希望更多年轻的学子们,尤其是致力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年轻学子们,像贺教授及其团队一样,“呼啸着走向田野”(书中语)。
    建议所以关心农村和农民的人,都来看看这本书。
  •     笔者的一本简单、重要而散文集,很有启发性
  •     贺雪峰教授强调社会学的实践调查和实证研究,做为社会学的爱好者,看这本书既能够获得一手的真实世界的材料,又能够弥补研究方法、理论水平和专研能力的缺陷。
  •     新乡土中国的代表
  •     平实的语言,深刻的问题。
  •     我很后悔买了贺教授的书。贺教授调查农村,貌似关心农民,但他关心的其实只有一点,就是如何才能更延长统治时间。贺的眼里是没有农民的,农民的权利保障,农民的生存需求,农民的精神需求,农民的人生价值需求,本质上都不是贺教授所关心的。
  •     翻了一下,目录就让人欢喜。待我好好读读
  •     多次购买,服务不错。
  •     看了十几页,全新的视角
  •     作者带着一般学生写的调查随笔~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欠缺~
  •     贺雪峰身上有种保守、淳厚的气质,这种气质也影响了他的研究思路。对土地流转、私有制问题的锱铢必较,对乡村社会人们心灵秩序构建的念念不忘。关键词是很好的索引,他从费孝通的某些研究框里破立而出,问题范围极广,充满了灵感和直觉的成分,而灵感直觉又来自于几十年的入村调研经验。进一步更为细致的研究,在郭于华、阎云翔、吴飞等人的作品中得到解读——他们实在太具有家族相似性了。
  •     很耐读,除了有些段落略显重复之外没啥挑剔的。很快就读完了,还做了笔记。这本书比上一本好很多,省去了“指点江山”的文字,读起来平实多了。喜欢。
  •     大致翻了翻……还不错。为雪峰老师之名而买
  •     就这些关键的词吗
  •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     决定看这本书,是因为要去乡镇工作。作为一个从未接触过乡村生活的人,认为有必要了解一下新世纪乡村社会的现状。读了一些,总的来说还不错。很尊敬搞乡村调研工作的学者们,那些经历、那些感受。对于想要了解乡村现状的人们都是很好的借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