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三步曲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红色三步曲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1
ISBN:9787533652579
作者:叶永烈
页数:329页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前奏出现在奥地利的神秘人物暮春初夏的维也纳,最为宜人,也最为迷人。每年这个时节,游人从四面八方涌向这座古城——自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共和国在1918年宣告成立,这儿成了奥地利共和国的首都。湛蓝的多瑙河从市区缓缓穿过。古色古香的皇宫、议会厅以及直插碧空的教堂尖顶,在金色的阳光下发出璀璨的光芒。在繁华的轮街街头的广场上,矗立着贝多芬的雕像。而在皇宫花园里,莫扎特的石像矜持轩昂。这座音乐之都,与舒伯特、勃拉姆斯、海顿、施特劳斯以及贝多芬、莫扎特的大名紧紧相连。在游人最盛的日子里,音乐节在这儿举行,空气中飘荡的音符更增添了欢乐悦耳的气氛。1921年,在音乐节前夕,一列蒸汽机车“呼哧、呼哧”喘着粗气,驶入维也纳车站。在一大群优哉游哉的下车旅客之中,一位步履匆匆的旅客显得与众不同。此人年近四十,熊腰虎背,身材高大,连鬓胡子,衣着随便,看上去一派军人气质或者工人模样。可是,那一副金丝边框近视眼镜,开阔的前额,却又显示出知识分子的风度。他双手拎着一大一小两只箱子,走出车站,跳上一辆马车。来到一家中等旅馆里,他订房间时用德语说道:“给我顶层的单人房间。”“好的,先生。”老板用德语答道,满足了他的要求。德语是这里通行的语言。他在房间里放好箱子,锁上房门,外出办事。奇怪,此人竟没有回来过夜。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那房间仍然空荡荡的,不见那位旅客的踪影。难道他在奥地利有亲朋好友的家可住?既然他有住处,为什么又要在旅馆里租房间呢?真是一位奇怪的旅客!旅店的老板压根儿没想到:这位旅客此刻正在一个特殊的“住处”——纳也纳警察局的监牢里!他,被拘捕了!他是在申请前往中国时被拘捕的。他持有荷兰护照。他在旅馆的旅客登记册上签了“Andresen”(安德烈森)这样的名字,而他的护照上则写着他的姓名叫“Hendricus J.F.M.Sneevliet”(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其实,对于他来说,在不同的场合改名换姓犹如在不同的季节改换衣服一样,毫不足奇。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倒是他的真实姓名。他的化名,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不久前,他在苏俄莫斯科,用的是“Maring”(马林)。此外,他还用过化名“Marting”(马丁)、“Mar—ling”(马灵)、“Mareng”(马伦)、“Malin”(马琳)、“Slevelet”(斯列夫利特)、“Dr.Simon”(西蒙博士)、“Mr.Philip”(菲力浦先生)、“Brouwer”(布罗维尔)、“Joh Vanson”(乐文松)。他甚至还有中国名字“Gni Kong—Ching”(倪恭卿)!后来,他还取过中国笔名“Sun—to”——“孙铎”呢!以上共计十四个名字——这尚不包括他临时用一两天、以至临时用一次的那些连他自己都记不得的化名!显而易见,此人非等闲之辈,从事特殊的工作。他来自莫斯科,要前往中国上海,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奥地利警方的注意。刚刚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红色政权才三年多的苏俄,震撼着欧洲,引起资本主义世界的“地震”。从1918年3月15日开始,英军在摩尔曼斯克登陆,协约国(即包括美、英、法、意、日等国)开始公开干涉俄国革命。4月5日,日本和英国的海军陆战队在苏俄东方的海参崴登陆。8月16日,美军也在海参崴登陆。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新生的苏维埃没有被外敌的铁腕卡死在摇篮里,反而在反击侵略者的战斗中变得壮实、强大。虽然入侵者被赶出了苏俄国土,但是,资本主义世界跟这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敌意愈发加深了。特别是从1919年3月起,到1921年初夏,短短一年多时间,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美国、墨西哥、丹麦、英国、法国这七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共产党,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深深的不安。各国共产党的纷纷成立,革命浪潮此起彼伏:1918年1月27日芬兰共产党领导了芬兰革命,芬兰赤卫队占领了首都赫尔辛基的政府机关。翌日,宣告芬兰革命政府——人民代表苏维埃成立。芬兰苏维埃政权存在了三个月,最终被消灭。紧接着,1918年6月24日,匈牙利共产党夺取政权,在首都布达佩斯宣布成立工人苏维埃。这一红色政权遭到镇压之后,同年11月3日德国基尔港水兵在德国共产党领导下起义,升起了红旗,宣布成立“苏维埃”……地处中欧,与苏俄只隔着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奥地利,时时提防着苏俄的影响。即便是在琴声四起,《蓝色的多瑙河》旋律在“音乐之都”维也纳飘荡的歌舞升平时节,维也纳警察局仍以警惕的目光,注视着那些夹杂在游人之中、来自苏俄的“赤色分子”。维也纳外事局的专员带着斯内夫利特的荷兰护照,特地来到荷兰王国驻奥地利的大使馆。大使先生很明确地作出答复:“此人是共产党!”于是,斯内夫利特被押进了维也纳警察局看守所。得到了风声,斯内夫利特的朋友弗里德里希·阿德勃带着一位奥地利律师,赶到了维也纳警察局。“你们为什么拘捕斯内夫利特?”阿德勃质问道。“因为他是共产党!”警官傲慢地答道。“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他是共产党?”阿德勃反驳道,“你们别忘了,他是外国人——荷兰人!这儿不是荷兰!他只是路过奥地利,希望得到前往中国的签证。他是奥地利的客人。他在维也纳,没有触犯奥地利的任何法律,你们怎么可以随便拘捕一个外国人?”“警官先生,恰恰是你们的行为,违反了奥地利法律!”这时,那位律师也发话了。警官无言以对。两道浓眉,这时紧紧地拧在一起。过了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我们研究一下,给予答复。”“在你们没有释放斯内夫利特之前,我每天都要和律师一起,到这里跟你们交涉一次,表示我们的抗议!”阿德勃用非常坚定的语气说道 。那家旅馆顶层的单人房间空荡荡地度过了六个昼夜,终于响起了开门声。斯内夫利特终于回来了。他的身后跟着四个人——阿德勃和律师,还有两名佩枪的奥地利警察。斯内夫利特用粗壮有力的手,拎起两只皮箱.就离开了那个房间——他竟然没有在那里住过一夜。他在警察的押送下,前往维也纳火车站。因为奥地利政府下了“逐客令”——把斯内夫利特驱逐出境!斯内夫利特是在1921年4月15日离开维也纳,4月21日从意大利威尼斯踏上意大利的“英斯布鲁克号”(原名“阿奎利亚号”)轮船,朝东方进发,驶向上海……时间淡化了档案的神秘面纱。据收藏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内的英文档案表明,早在1920年12月10日,北京的英国驻华公使艾斯敦爵士便已致函北京的荷兰驻华使欧登科·维廉·亚梅斯,便已提及了这位行动机密的斯内夫利特先生。公函全文如下:北京荷兰公使欧登科先生阁下亲爱的同仁:兹接我政府电,谓某名为H.斯内夫利特者约为荷兰人,确已负有荷属东印度(引者注:即今印度尼西亚)进行直接的布尔什维克宣传的使命赴远东。电报命令我设法在他向英国驻华公使申请护照的签证时,阻止他得到签证。我没有关于这个人行动的任何材料,只知道他约在二年前从荷属东印度到了荷兰。如果阁下获悉斯内夫利特去申请英国签证的消息能告知我,我将不胜感激。你忠实的艾斯敦翌日,荷兰驻华公使欧登科即复函艾斯敦,非常清楚地透露了斯内夫利特的身份和前往远东的使命。公函原文如下①:北京比尔比·艾斯敦爵士公使阁下亲爱的比尔比爵士:现回复阁下的来函,奉告下述情况:几个星期前,我收到海牙外交部的一封电报,内称斯内夫利特受莫斯科第三国际派遣去东方完成宣传使命,电报指示我提请中国政府注意。我已照办并补充说,如果中国当局认为拒绝斯内夫利特在中国登陆是可行的,我将不会反对他们这样做。但我迄今尚未得到复函。如果我能够给你关于此人活动或打算的情报,我非常高兴地向你提供。你忠实的欧登科档案所披露的秘密表明,早在1920年12月,荷兰政府(当时设在海牙)和英国政府都已密切注视斯内夫利特的行踪,并已“提请中国政府注意”。正因为这样,1921年4月,当斯内夫利特在维也纳出现,那里的警察便关注着这位来历不凡的人物。

前言

最近,作家叶永烈就他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回答了编者的提问。问:你为什么要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答:起因是我在前几年经过多方采访,写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多万字历史长篇《红色的起点》,在建党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二十多家报刊加以连载、选载或摘载。朋友们建议我继续写下去,从"红色的起点"向前进。于是,我上井冈山、入瑞金、进遵义,进行了一系列实地采访,又写出四十多万字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可以说是《红色的起点》的续篇;《红色的起点》写的是"中国有了共产党";《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写的是"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毛泽东"。我沿着中国革命的红色道路继续写下去。我去西安、延安进行了实地采访,还去重庆、南京、北京等有关的地方采访,写出五十多万字的续篇《毛泽东与蒋介石》。这部长篇写出"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了蒋介石"的历程。《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构成"红色三部曲",一百多万字,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写到新中国诞生。问:书名为什么叫《红色的起点》?答: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红色之路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红色的起点》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前夕出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部长篇如此详尽地记述这一重大事件。这本书一字不易,同时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只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图书市场,改了一下书名。香港版叫《中共之初》,台湾版则叫《大机密》——因为台湾读者几乎不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所以这本书对于他们来说是"大机密"!《红色的起点》是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名字,《中共之初》则是中性的书名,《大机密》则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从两岸三地对于同一本书的三个不同的书名,反映出两岸三地不同的政治倾向。中国共产党是在上海诞生的。我作为上海的专业作家,写作《红色的起点》,可以说占了"地利"的优势。《红色的起点》采用T字形结构,即既以写横剖面为主——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断代史,又写及纵剖面——中共"一大"代表们的后来,这样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问:为什么说"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答:《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部长篇是从特殊而新颖的视角——领袖史,来写中国共产党,来写毛泽东。领袖是党的舵手。党的成败,领袖起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诞生之后,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早年"左"右摇摆不定,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领袖: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到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到王明、博古的"左"倾教条主义,走过了一右三"左"的曲折道路。毛泽东是中共"一大"代表,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不过,在一开始,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并不显山露水。在一九二七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排名第十二位(当然,当时排名顺序并不很严格)。然而,他坚持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即坚持武装斗争,创立红色根据地和红色政权,运用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粉碎了蒋介石的多次"围剿"。虽然他多次受到"左"倾中央的批判、打击,甚至被剥夺军权,但实践证明了他是正确的。特别是一九三四年冬,长征途中,在"左"倾军事路线指挥下,红军大败于湘江,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威信扫地,党内、军内要求毛泽东主持中央工作的呼声日高。这样,在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乃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事实表明了历史对毛泽东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从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这十四年间经历了一右三"左"的挫折;从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诞生,也是十四年,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十四年和后十四年的鲜明对比,表明了毛泽东的正确,表明了领袖的重要作用。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正是基于以上的思索写成的。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也分别出版了港、台版。香港版的书名是中性的,叫《毛泽东之初》,而台湾版的书名,令人不可思议,叫《毛泽东的掌权术》!不过,尽管根据台湾的市场情况改了书名,但是内文一字不易。 问:《毛泽东与蒋介石》写些什么呢? 答: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 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 "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还有一个是蒋介石。" 我正是选择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视角,透过国共两党的领袖,即毛泽东和周恩来与蒋介石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边打边谈,把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浓缩于本书之中。 我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不断将毛泽东和蒋介石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在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他们相继去世。 《毛泽东与蒋介石》同样分别出版了港、台版。台湾版书名就叫《毛泽东与蒋介石》,分上下两卷,而香港版书名则叫《毛蒋争霸录》。 《世界日报》多次以三分之一版的篇幅,刊登《毛泽东与蒋介石》台湾版广告: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个人传记多如牛毛,但将这两位影响中国半个世纪历史风云的国共两党领袖,以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合在一起来写,本书应是第一本。正因为作者选择了特殊的视角和人所未用的手法,使本书令读者耳目一新。" 问:这三本书为什么叫"红色三部曲"呢? 答:前面已经说过。 第一部《红色的起点》写的是"中国有了共产党"; 第二部《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写的是"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毛泽东"; 第三部《毛泽东与蒋介石》写的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了蒋介石"。 我正是用这三句话,概括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这三句话,也是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历史的概括,所以叫"红色三部曲"。 "红色三部曲"是我的代表作之一。我在初版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修改、补充,出版新的版本。 问:"红色三部曲"是纪实小说吗? 答:不,不是纪实小说。"红色三部曲"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用文学笔调写党史,属于新品种——"党史文学"。它是文学与史学的结合,讲究史实的准确性。正因为这样,我作了大量的采访,也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史著。我注重"两确",即立论正确、史实准确。由于进行了多方采访,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因此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新鲜。 问:除了"红色三部曲"之外,近年来你还写了哪些作品? 答:《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这"红色三部曲"属于"红色系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五十万字的纪实长篇——《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也属于"红色系列"。 。 我还写了"黑色系列",内中有"'文革'人物系列",即系列长篇"'四人帮'兴衰"——包括《江青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四部长篇传记。《陈伯达传》也属于这一系列。此外,我写的七十万字纪实长篇《反"右派"始末》,同样属于"黑色系列"。 我还写了"名人系列",出版《名人秘闻录》、《名人风云录》、《名人悲欢录》、《名流侧影》以及《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粱实秋与韩菁清》、《是是非非何智丽》等书。 我的《行走美国》、《行走俄罗斯》、《行走中国》、《受伤的美国》以及《五光十色美丽岛》等,组成"行走系列"。 我的纪实摄影集《叶永烈目击历史》、《叶永烈目击美国》、《叶永烈目击俄罗斯》、《叶永烈目击欧洲》、《叶永烈目击台湾》等,又组成"目击系列"。 此外,八十四万字的《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六十四万字的《是是非非"灰姑娘"》以及即将完成的《出没风波里》,这三部长篇构成我的"自传三部曲"。 在二○○二年秋,我完成了政治幻想小说《毛泽东重返人间》,写的是毛泽东回到改革开放的新世纪中国。接着,我着手创作《蒋介石重返人间》,写的是蒋介石回到陈水扁掌权的台湾。我还创作了《斯大林重返人间》,写的是斯大林回到早已解体的苏联。这三部长篇小说构成"重返人间三部曲"。 这七大系列,便是我近年来创作的概貌。在长篇创作的间隙,我写了不少散文,《叶永烈散文选》、《叶永烈笔下风情》、《心中的花》等便是我的散文选集。 "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于二○○四年四月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同意出版。

内容概要

叶永烈,笔名:萧通、久远、叶杨、叶艇等,1940年8月30日生,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

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

电影《红绿灯下》(任导演)获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借尾巴》获全国优秀读物奖。根据叶永烈长篇科幻童话改编的6集动画电影《哭鼻子大王》获1996年“华表奖”(即政府奖)。

后来转向纪实文学创作。主要新著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叶永烈自选集》;此外,还有《毛泽东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国》、《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战》、《何智丽风波》等。

书籍目录

总序  关于“红色三部曲”序章  追寻    红色“福尔摩斯”出了好点子    《往矣集》记述了如烟往事    “恒昌福面坊”原来是块宝地    毛泽东、董必武投来关注的目光    美国发现中共“一大”文献    在苏联找到了俄文稿第一章  前  奏    出现在奥地利的神秘人物    列宁委派他前往中国    “马客士”和“里林”名震华夏    《新青年》“一枝独秀”    蔡元培“三顾茅庐”    群贤毕至北京大学    初出茅庐的“二十八画生”    大总统的午宴被“五四”呐喊声淹没    “新世界”游艺场窜出黑影    骡车载着奇特的账房先生去天津第二章  酝酿    鲜为人知的“俄国共产党华员局”    来自海参崴的秘密代表团    乔装的“新闻记者”访问李大钊    三益里的四支笔投奔陈独秀    渔阳里石库门房子中的密谈    张东荪和戴季陶拂袖而去    陈望道“做了一件大好事”    添了一员虎将——李达    作家茅盾加入了“小组”    陈独秀出任“小组”的书记第三章  初刨    “S.Y.”和它的书记俞秀松    新渔阳里六号挂起魏碑体招牌    刷新《新青年》,与胡适分道扬镳    跟张东荪展开大论战    《共产党》月刊和《中国共产党宣言》    穿梭于京沪之间的“特殊学生”张国焘    “亢慕义斋”里成立了北京小组    罗章龙和刘仁静加入北京小组第四章  响应    “毛奇”和新民学会    蔡和森从法国给毛泽东写来长信    “何胡子是一条牛”    湖北出了个董必武    陈潭秋、包惠僧加入武汉小组    山东的“王大耳”    水族青年邓恩铭    斯托诺维奇在广州找错了对象    北大三员“大将”南下羊城    陈独秀在广州建立小组    周佛海其人    周恩来赴法寻求真理    赵世炎加入旅法小组第五章  聚首    维经斯基圆满完成来华使命    伊尔库茨克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    张太雷出现在伊尔库茨克    共产国际“三大”在克里姆林宫举行    密探监视着来到上海的马林    尼柯尔斯基之谜终于揭开    “二李”发出了召开“一大”的通知    十五位代表聚首上海    “北大暑假旅行团”住进博文女校    查清中共“一大”开幕之日第六章  成立    法租界贝勒路上的李公馆    中国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一幕    一番又一番激烈争论    密探突然闯入会场    子夜作出紧急决定    大东旅社发生凶杀案    匆匆转移嘉兴南湖    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    陈独秀返沪出任中共中央局书记    中共“二大”在上海辅德里召开    国共携手建立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的主题是国共合作第七章  锤炼    有人前进,也有人落荒    王尽美积劳成疾心力交瘁    李大钊从容就义绞刑架    张太雷血染羊城    李汉俊遭捕后当天被处决    邓恩铭“不惜唯我身先死”    何叔衡沙场捐躯    杨明斋死因终于大白    马林死于法西斯屠刀    陈独秀凄风冷雨病殁江津    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新疆    沦为巨奸陈公博千夫所指    卖国求荣周佛海呜呼狱中    维经斯基花甲之年病逝莫斯科    李达在“文革”中蒙难    董必武“九十初度”而逝    毛泽东离席震撼世界    陈望道脱党又重新入党    “栖梧老人”原来是包惠僧    张国焘冻死于加拿大养老院    车祸使刘仁静丧生    终于找到尼柯尔斯基的照片尾声  中国共产党历程

编辑推荐

《红色三部曲1:红色的起点(最新版)》:著名作家吉永烈携最新版“红色三部曲”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红色经典追怀峥嵘岁月,抽丝剥茧呈献党史真相。作者把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红色历程,概括为三句话,用三部纪实长篇描述,称之为“红色三部曲”:中国有了共产党——《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毛泽东——《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打败了蒋介石——《毛泽东与蒋介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五十多人到七千五百万人,从共产主义小组到新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如何诞生、成长,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雷与电的洗礼,早期共产党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保存下了珍贵的星星之火,才成就了后来的燎原之势。 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党员人数最多的政党。中国内地每近二十人中就有一名中共党员。无论你身处何地,持何政治观点,阅读《红色三部曲1:红色的起点(最新版)》都将会因那段峥嵘岁月而动容。 客观真实的笔法。细腻生动的再现。中国共产党从孕育、诞生到摇篮期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对享受着现代幸福生活的我们来说,已难以想象。 抚今追昔,红色的起点永远闪。

作者简介

《红色三部曲1:红色的起点(最新版)》是收录“叶永烈精品书系”的“红色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六千七百多万党员的世界上党人员数最多的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中国内地每二十个人之中,就有一名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
然而,由于遮雾障,多年来竟然没有一部长篇细细描述中共之初!作者以客观的笔调,忠于史实,写出这本《红色的起点》。《红色三部曲1:红色的起点(最新版)》打破这久久的沉寂,成为第一部以三十多万言篇幅真实展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纪实长篇。

图书封面


 红色三步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红色的起点作为红色三步曲的第一本,个人觉得写得没有另两本精彩,书中花了很多笔墨描写怎样寻找历史足迹,而这些并不是红色的起点,应该说红色的起点本身是精彩的.
  •     此书很好!我不是中共党员,但还十分虔诚地认真拜读了此书,才知道入党原本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建议每个共产党员都读读此书。
  •     才开始看第一本,书中出现不少错误,也许是印刷的错误。
  •     叶永烈最著名的3部曲
  •     多了点关于十七大的东西以及一大13个代表中的一些事迹!
  •     书到翻阅,书是正品,值得购买.
  •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
  •     了解我党历史,不错。
  •     书本没有塑料膜包装 有明显折痕 装订不规范 有明显脱胶现象 纸质较差 印刷不太清楚 怀疑是盗版书 要求迅速换货或退货
  •     帮老公买的,还不错,就是封面有点旧有点破了
  •     书写的特别客观
  •     给别人买的,不错,客服态度也好
  •     书同事们都说好看,经典
  •     红色之旅
  •     书的质量和邮寄的速度都比预计的要快,挺好
  •     书到的很快,我细读了全书,属政治历史型的书籍,讲的很到位,看书仿佛是在和作者聊天一样,让人看过后对我党的建党初期有了很全面、深刻的了解,心生崇敬之意!
  •     印刷太不好
  •     恕我愚见,叶老师的红色三部曲属于“正说中共”。还不错,展示了叶老师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史学素养。不过,第一本由于是写中国早期的历史,内容不多、情节不曲折,所以读后感觉意犹未尽;第二部从27年412反革命开写,内容充实、情节跌宕起伏,非常引人入胜。第二部是三本书中写得最好的!第三部中规中矩,也许这种“T”字型的写作方式谁也不太好把握吧。
  •     比四人帮兴亡写的好多了
  •     这书总体是还不错的,揭示了中国红色革命的历程,记述翔实,语言比较有特色。
  •     单位活动用的很不错
  •     服务好、速度快,挺不错的。
  •     等了很久才到货
  •     红色三部曲、四人帮传都是好书,可惜反右派始末与陈伯达传没有卖。叶永烈的这几部书视角独特,材料丰富,从另一个方面还原历史,读来别有一番感觉,大家可以好好读一下。
  •     红色三步曲:红色的起点 好
  •     感觉很好,有许多人物背后的故事,每个人的形像都生动饱满了起来,要争取几遍.
  •     看了开头,觉得很不错。史料严谨,很有价值。
  •     文笔不错,三部区买齐了
  •     读书,了解一些历史。
  •     去年10月才购进广西版的叶永烈的《红色三部曲》,在此前还购过上海人民版的叶永烈的《红色三部曲》的前二部,当时第三部《毛泽东与蒋介石》还未问世。现在又有了最新版。叶老先生想发财也不是这样发的,加几张照片,改变一下装帧,再补充一个什么前言或后记,就算最新版,真是与时俱进,生财有道。忽悠读者哟!
  •     以类似小说的风格来讲述党史,不枯燥,比较容易接受。不错的书~
  •     我一学理科的,不太了解中国历史,看这书真不错,我都把这本书当教科书学了
  •     叶永烈的三部曲我已经看了另外两本,爱不释手。这本很不错,值得一读。
  •     党的知识一般的人看看,没什么深度
  •     应该是不错的书本,外包装还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