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危机与英美关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苏伊士运河危机与英美关系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
ISBN:9787305041266
作者:杨冬燕
页数:206页

书籍目录

《南京大学博士文丛》总序(洪银兴)前言第一章  战后中东状况第二章  英美组建巴格达条约及其后果第三章  埃捷军火协定和“苏联阴影”的出现第四章  阿斯旺水坝贷款和埃及西方外交受挫第五章  苏伊士运河危机的爆发第六章  西方的对策第七章  英美之间的外交迷藏第八章  英法以的军事密谋与武装侵略第九章  英美之间的勾心斗角第十章  战争的结束及其后果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为了展示与总结南京大学的学术成果,反映南京大学学科建设的整体优势和传统优势,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促进新生学术力量的成长,我社推出南京大学学术文库(博士文丛),每年出版一批,内容涵盖了哲学、经济、文学、法学、历史、美学、编辑学、气象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京大学学术研究水平,体现了南京大学的学科特点。现第六批出版在即。遵学校指示,即日起开始申报第七批南京大学学术文库系列丛书(包括《南京大学学术文库》、《南京大学博士文丛》二种)。为保证《丛书》的学术质量和持续出版,《丛书》专设编委会主持申报、评议、入选工作,坚学术质量第一、公平公开、规范运作的原则,力求入选项目能达到南京大学一流水平,居于学科前沿地位。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是一次复杂的国际事件,也是冷战时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这次危机虽然只持续了几个月,但它所引起的后果却是长久的,而也远远超出了中东的地区范围。本书在全方位展示这一事件的同时,详尽分析了英美两国在这一事件中和事件前后的微妙关系,揭示了两国在二战后,在冷战的背景下就如何对待第三世界、如何对抗苏联所产生的分歧和这些分岐对英美“特殊关系”的影响以及他们外交喧嚷背后的动机与实质。

图书封面


 苏伊士运河危机与英美关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博弈文/小樓《苏伊士运河危机与英美关系》一书是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杨冬燕博士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国内外研究苏伊士运河危机不可多得的著作。在该书中,作者通过十章的篇幅向我们详细地分析了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前夕的国际形势、英法美苏埃之间在危机前后的博弈、危机爆发以及危机的结果。该书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苏伊士危机酝酿、产生、高潮、结束的过程,向我们完整地呈现了危机前后英法美苏埃等国在国家利益主导下的政治博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中东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加上其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各个大国都想在中东建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对英法来说,维持对中东这块传统殖民地的殖民统治是英法中东政策的核心,但二战后英法的国家实力一落千丈,这就为一直想进入中东建立势力范围的苏联提供了机会。美国出于阻止苏联势力进入中东的考虑积极倡导在中东成立地区性同盟,从1953年起,美国分别与土耳其、伊拉克等国签订了《巴格达条约》,以抵御苏联向中东的渗透。但是,《巴格达条约》遭到了以埃及为首的争取民族独立的阿拉伯国家的猛烈抨击,加上随后发生了以色列袭击埃及的加沙事件,这使埃及总统纳赛尔意识到西方国家对埃及政权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威胁。纳赛尔向英美提出购买武器以平衡与以色列在军备上的差异,在遭到英美拒绝之后,纳赛尔转向苏联购买武器,苏联通过与埃及的武器交易成功地进入中东政局,开始在该地区施加影响,这使英美两国感受到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此外,在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的问题上西方国家也与埃及嫌隙丛生,作为对英美取消援助阿斯旺水坝的回应,纳赛尔出人意料地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这成为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埃及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是埃及人民的民族愿望,但这触及了西方国家的利益。对英法来说,苏伊士运河是西欧石油的补给线,此线若被埃及控制,则英法的石油供应将会受制于人。值得一提的是,法国不仅不满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且还希望对埃及支持阿尔及利亚反法民族解放运动一事伺机报复。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也对美国产生影响,一是影响美国来自中东的石油供应,二是美国担心埃及此举会给巴拿马运河的统治带来连锁反应。因此,英美法三国在最初都极力反对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但美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愿违反美国一直倡导的“民主”、“自由”而使自己在道义上落人口舌,更重要的是,美国担心英法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将使苏联介入中东事务。这就使英美在对埃行动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英国误以为作为盟国的美国是支持自己的,而实际上美国也想利用这次机会独霸中东,因此在回应英国的态度上总是模棱两可。英国在一厢情愿理解美国态度的情况下,与法国、以色列密谋对埃及发动袭击,先由埃及的宿敌以色列佯装进攻埃及,然后英国以调停人身份进驻苏伊士运河。10月29日,战争爆发。美国对英法以的做法非常不满,决定要使用除武力之外的一切手段阻止英法对埃及的侵略:美国首先将被英法否决了的停火议案提交到联合国;其次,美国拒绝了英国财政援助的请求;更重要的是,美国对英国在石油供应上施加很大的压力,对英国产生的不利影响具有持续性。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英法被迫撤军,苏伊士战争结束。这场战争对当时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英法在这场战争中不仅没达到预定的目标,反而国力遭到了削弱,丧失了相应的国际地位和大国尊严,并且在中东已没有立足之地。二,苏伊士运河危机严重摧毁了英美同盟关系,英美在这次危机中的勾心斗角对英美关系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因此战后,英国开始反思自己正在衰落的大国地位并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而法国也在随后上台的戴高乐的领导下,开始了摆脱美国的“独立外交”。三,这次危机是埃及的胜利,埃及收回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拥有权,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国家争取独立的运动,同时也使纳赛尔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四,美国成了这场危机的赢家,在中东站稳的脚,取代英国在中东的地位。但是最重要的,也是美国最不愿看到的是,英法撤出中东后,中东出现了权力真空,这为苏联进入中东填补这一真空提供了机会。首先,我们不难发现,国际利益是贯穿全书的中心主题。国家利益是国家最高目标,是国家对内对外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事件中,无论是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还是英国为维护石油供应路线而发动战争,还是美国为了独霸中东而老谋深算,这些都是从本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而采取的行动。这也正符合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普遍的道义原则并不适用与政治领域。可以说,英美在这次危机中所采取的做法或多或少都有悖于道义原则,但我们依旧承认他们的做法具有正当性,是为国家的利益所服务的。其实,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国际关系史本来就是一部以实力说话的历史。在这次危机中,无论是英法揣度美国是否支持英法的行为,还是美国利用英国请求财政援助来督促英国撤军,都是英国实力衰落而受制于人的表现。英国在战后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尤其是对早已不在的大国地位的反思,并以此调整对外政策,对英国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吧。再次,信息对等有时会是关键的因素。本书以《苏伊士运河危机与英美关系》为题,作者在详尽的分析中为我们呈现了英美在危机中的勾心斗角,同时也揭示出英国对美国意图的误解,英国一直以为美国会以盟国的身份支持自己,尽管对美国的反应也产生过怀疑,但英国选择相信美国对盟国的态度。而美国的态度并非如英国所想的那样。因此,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导致英国自信地发动了战争,最后一败涂地。最后,苏联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是耐人寻味的:一,埃及向英美购买军火被拒而转向苏联寻求军火时,苏联抓住了这一机会;二,苏联在援助埃及阿斯旺水坝问题上并没有给予坚决的支持,使埃及对苏有所不满;三,在主张英法撤军一事上,苏联竟然与美达成了共识。笔者因此大胆猜测,此时的苏联并没有过于强烈的冷战意识,它并不像美国那样,一个时期有一整套相应的外交政策作为行动依据。我们从冷战前期可以看出,苏联的针锋相逢仅仅是对美国一系列动作的回应而已,如马歇尔计划——莫洛托夫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等等,都是美国先出台遏制策略,苏联随后依样画葫芦而已。因此,笔者的想法是,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外交政策带有“随性”的色彩,并且不够成熟。而苏联成功进入中东填补力量真空,大部分归因于美国与英法的争斗,苏联只是碰巧做了得利的渔翁罢了。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有学术价值,值得阅读
  •     你要想写苏伊士运河危机的话,这本书是跳不过去的。
  •     还好,中间部分昏昏欲睡。
  •     明天上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