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方式》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成都方式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
ISBN:9787563368617
作者:易中天
页数:253页

成都欢迎你再来

国庆节在广州图书馆,本来是去找一本地产史的书,却无意中发现了中天的这本《成都方式》。看到书脊上的名字,真不敢相信,这位学术界的麻辣教授,跟成都有啥关系呢,为何还写过这样一本书?易中天的名字不是应该出现在《品三国》《中华史》等书的封面上吗?翻看封底的简介才知道,原来在2005年的暑假,易中天来到蓉城,针对城乡改革问题采访当地的官员,问题主要涉及城乡一体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三个方面,本书就是当时的采访实录。采访对象有乡镇级的基层干部,也有市委书记级的高官,锦江、金牛、龙泉、新都、大邑、双流、温江、邛崃都是他曾涉足的地方。这次行动有点大学生暑期调研的意思吧,而接下来他就去央视录制百家讲坛《品三国》了。在书中了解到,原来川大江安校区的选址是双流县政府为了解决周边农民就业问题,青岛双星集团在大邑县投资建厂也是政府大力招商的结果,还有成都的五朵金花(红砂村、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是锦江区政府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举措。在书中,易中天尽量把自己的语言简化,仅用一两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最大程度保留被采访者话语的原汁原味,文中出现了大量地方言子,并在括号内注明了普通话的意思。

他存货很多

这是他成名前,就在做的一项调查。不得不佩服易,不光懂三国、先秦诸子,还对美国宪政跟城乡改革有研究。所以说,人一定要有存货,而且要不断充电。否则,总有卖光的一天。大学就是打地基的阶段,如果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研究点东西,那真是会受益一辈子啊!其实易的思考还是不错的,但因为是他写的,所以总给人“抢戏”的感觉。不喜欢里面的照片,像是国与国之间领导人会面的样子。而且采访多是地方官员,我以为不容易得到真相。况且你是易中天,人家怎么可能会跟你说真话呢?9.2.42晚写于A061

成都方式及其他

如果我们假设易教授所言都真,那么成都之于中国真可谓另类,可谓净土。但我们也要注意,这“净土”的获得,是因为它的“另类”,或者云,成都成功的取得,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一种“成都”方式。 比如,他们先用政府出钱把房子建起来再由老百姓选择是否搬进去住就能避免相当的麻烦。但是我们要看到,即便如此,城乡改革也未必符合老百姓的意愿,那些安于老房子,顾念老感情的人怎么办,李春城似乎给了回答,但易中天没给我们答案。假使真的有办法吧。那么如何向全国推广呢?否则成都只是成都,其他城市的不合理和冗杂化也依然存在。仅仅是靠易教授这样的介绍和提倡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知道提倡的本身就意味着缺失。更何况,成都方式只是相对于其他冗杂和不合理而言的先进,跟其他国家的城市标准还差一截,比如选举,不过还是党代表的选举,说白了还是民主的集权,或曰集中,公民不参与政治生活,也就在政治人物使用公共权力的时候,难有监督制约作用,所以民主还只是走出一步,虽然我们承认很不容易。但我们要关切的更是接下来的路会怎么走,前途在哪,方向何在。这才是对待民生问题的真态度。

[转]为什么《成都方式》是烂书

五多五少的《成都方式》文|呙中校我一向对易中天先生的书很感兴趣的,从《读城记》到《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品三国》等,都是通俗易懂的好读物,对于《成都方式》则更有兴趣,因为这本书的副题是“破解城乡改革难题的观察与思考”,而我也一直在关注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和城乡制度变迁,只不过我一直关注的是深圳这个城市。在收到复生兄辗转寄来的《成都方式》一书时,正好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正在播出成都市城乡统筹改革的内容。尽管在拿到《成都方式》之前,在网上已经看到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评论,不过我还是认真地把这本书读完了。两相对照,发觉电视和书除了在叙事风格上各有千秋外,对于“成都方式”的具体内容看来是“英雄所见略同”。对于“成都方式”的具体内容及意义,我不想评论,一是我不能说我对成都发生的事情很了解,二是我还没有看到独立性比较强的关于“成都方式”的调查研究。因此,要评点《成都方式》这本书就有点为难,因为我不知道这本书应当归属于哪一类。是散文随笔?是调查报告?是学术分析?为此,我就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些直观感受,粗略归纳为“五多五少”: 一、官员出现多,群众出现少。我想,这一点应该是大多数读者对这本书的第一感受,也是大家最不能接受的地方。《成都方式》中出现的被采访的党政干部有几十位,但是被采访的群众好像只有一位,那就是浦江县复兴乡的农民李启松。对于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这么大的社会课题,竟然只有改革决策者的自说自话,而缺少改革的主体——群众,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不把这本书看作是调查研究,因为没有调研的主体。另外,被采访的学者也只有一位,那就是四川大学教授姜晓萍。不过姜晓萍这位学者也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因为她与官方有合作,直接参与到改革的设计中去。二、官员讲的多,自己分析少。《成都方式》书中大半部分是作者与成都党政官员的对话,而其中又主要是官员在介绍他们进行的改革和经验,虽然不是自吹自擂,但是基本上媒体已经报道的内容。作者提问内容不多,也不见深入和精彩,让人觉得是被采访者主导了采访话题好方向。也许,作为长期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学者,对于社会科学那一套的研究方法并不能熟练运用。三、定性分析多,数据分析少也大概是人文学者的原因,《成都方式》中定性讨论多,数量分析或统计分析少,没有用数字来说话,只有少数党政官员谈话中举出几个数字而已。没有历史数据的纵向对比,就难以掌握发展方向和趋势,也难以说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没有横向的数据对比,也就难以显示差距,这些都是社会科学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数字和图表看起来很枯燥,但是如果处理得好,也是很有说服力和震撼力。四、基本概念多,深入分析少。如果说《成都方式》的调查研究是走马观花,那么对“成都方式”的分析就显得蜻蜓点水。作者分析比较集中的地方在最后一部分“不败之地”,对成都的改革进行了归纳总结,但是对于民主、法治、科学的探讨不显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也看不出成都方式对这几点上有何特别意义和贡献。这点与《艰难的一跃》有点相似,在《艰难的一跃》中,作者对于美国制宪的原则都点到了,但是对这些原则的依据和必要性也是缺少深入分析。总的看来,易中天先生在语言技巧、叙事结构等水平很高,但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上显得比较薄弱。五、成绩讲的多,问题分析少。当然,由于主要是官员成绩讲得多,而作者对问题分析少。作为新特区的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党政领导突出成绩是可理解的,但是作为局外的研究者,对改革中所暴露的问题应该有独立的分析,遗憾的是这部分内容也是很少。不管作为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独立性和批判性都是不可或缺的。正是由于这种欠缺,使这本书总体感觉是成都官方的宣传,而不是一个学者独立完成的成果。当然,如果易中天先生认为他的《成都方式》只是一种记录式的访谈笔记的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调查报告或学术研究的话,那么我上面说的都是废话。不过,我想这种官方式的访谈笔记似乎没有必要来做了,毕竟,如果大家要了解成都市的党政领导是如何做的,如何想的,我们大可通过电视、报纸这些喉舌来获取,而且,这样的工作更没有何况以易先生来做这个工作,给人的感觉是牛刀没用到地方。不过,我们还是相信,易先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来介绍“成都方式”,会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成都正在进行的改革,我们也更期待下一步有力度有深度的作品。


 成都方式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