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五百年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上瘾五百年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
ISBN:9787208054530
作者:(美)戴维・考特莱特
页数:212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此书从社会与生物学的角度对咖啡、烟草、茶叶、鸦片、可卡因等毒品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和考察。逐一展演了它们是如何被发现、被利用、被图利的全过程,是一部有关毒品的文化史的著作。  《上瘾五百年:品与现代世界的形成》是本内容丰富又充满趣味的药物史著作,作者由“成瘾药物”这个“枝节题目”入手,写出一部视野恢弘的世界史,令人大开眼界。读过此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与其推动力量,会有耳目新之感。本书分析的精神刺激物质包含合法的烟、酒、茶和咖啡,以及非主流、二十世纪成为非法的鸦片、古柯碱与大麻。首先探讨这些精神刺激物质的起源,以及它们如何随着欧洲航海贸易与帝国殖民而流通汇聚。接着作者讨论这些物质如何营销传播到世界各地。不论是药物从医疗使用到滥用的过程,或是美国香烟大亨崛起手腕,本书都有生动的描述。最后作者讨论药物与权力的关系,包括国家药物政策如何受到民众消费欲望、税收来源、社会成本与国民健康考虑等不同力量的拉扯而转变,帝国强权与跨国企业又怎样在精神刺激物质市场的翻云覆雨,乃至主张禁绝者与物使用支持者的较劲输赢如何,本书都有引人深思的讨论。  本书认为精神刺激物质的巨大影响力,既来自人类演化的生物特征,也和经贸治等历史力量结合,其中更不乏偶然因素作祟(香烟与烈酒合法但大麻不合法就没什么医学道理可言)。这些物质固然可以在生理层次上发生作用,但他们的盛行却也和社会文化因素脱不了关系。例如资本主义强调极大利润的追求与不断消费实时享乐的文化,结果既推动了药物的生产与销售,也激励了人们服食的动机。酒精、烟草与鸦片等药物更成为上层军官、殖民者大庄园主等统治阶级控制剥削原住民、奴隶与苦力等下层团体的有效利器。除了经济、文化与政治层面的讨论之外,作者还引用了生态史的研究成果,指出这物质的盛行带来的巨大环境伤害。咖啡与烟草的种植导致树林摧毁、土壤贫脊,以及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与杀草剂造成的污染。中南美洲古柯碱的非法生产不只导致重犯罪问题,还大量破坏宝贵的热带雨林、威胁许多珍悉物种的生存。这些生态影响是过去对药物的讨论较少注意到的重要面向。  作者的文笔生动且充满幽默感,除了严谨的分析与议论、扎实的统计数据(有些数字相当惊人,如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吸烟人口是俄罗斯的烈酒消费量),还有许多生动的细节与轶事,包括走私者无奇不有的手法以及文学家与政治人物寯永的评语等等,令人读来兴味十足绝无冷场。这种历史书写功力堪为后学的典范。  本书涵盖广大的范围与年代,若去找其中阙漏之处,不免有见树不见林之嫌。在此谨指出两点:对于精神刺激物质在现代文化中扮演的创造性角色,如在们对文学、绘画、音乐(如60年代的摇滚乐)等领域的重要影响,本书的叙述过于薄弱。此外,本书的论点还是以欧洲为中心,虽然对咖特这项“非西方”的地区药品以及印度的大麻情结有所讨论,但对于药物在非西方社会扮演的角色,例如嚼食古柯叶之于中南美印地安文化,讨论还是嫌不足。这也让我们联想台湾的槟榔文化,什么时候才能有类似的历史分析?  本书翻译虽流畅且不乏佳笔,但有些地方仍有商榷余地。例如把ganja complex翻成“大麻情结”就不见得很适切,因为该词所指涉的除了心理作用之外,还包括衣着、日用品、饮食与医药等用途,而涵盖了仪式、医疗与物质文化等多重层次。“情结”一词的心理学涵义未免太过狭隘了。此外,原书丰富的注释、书目、书目说以及非常有用的索引,在中译本全被删掉了。

书籍目录

绪论
瘾品资源大汇集
三大宗:酒精、烟草、咖啡因
三小宗:鸦片、大麻、古柯叶
解开销售之谜
瘾品与贸易
魔法师的学徒
享乐的陷阱
逃离商品地狱
瘾品与权力
人民的鸦片
税收与走私
大逆转:管制与禁止
合法瘾品与违禁瘾品

作者简介

本书从社会与生物学的角度对咖啡、烟草、茶叶、鸦片、可卡因等影响精神状态的瘾品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考察,逐一展演它们如何被发现、交易与图利的过程,追踪出大众化瘾品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揭示瘾品使用自主权与国家政经体系、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与妥协,是迄今有关瘾品文化史最完备的著作之一。作者以书立意,提醒我们,心理药物的研发与精神刺激的革命,可以使人类航向极端的迷幻梦域,也可能带来逆向的乌托邦。本书探讨深入,见识均衡,文字雅洁,堪称横跨世界史与药物史两个领域的必读杰作。它为一个经常流于信息不足或热过头的话题提供了宽广的探究、理性的判断以及戏而不谑的幽默。

图书封面


 上瘾五百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最近断断续续地读完了《上瘾五百年》(《Forces of Habit:Drug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一书,感慨颇多。作者是位美国人。他在这本书中颇有深意地将海洛因、可卡因、大麻、酒精、尼古丁、咖啡因、可口可乐等诸多合法与不合法的物质统一都称为“瘾品”(Drugs),揭示了它们发展起来的共同原理,以及在社会中不同的结局。作者认为这些瘾品的兴起,可以看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精神刺激革命”(Psychoactive Revolution)。这本书非常值得游戏产业的相关人士参考。因为在我看来,现代电子游戏以及诸多互动娱乐服务的兴起,实质上就是第二场神奇的“精神刺激革命”。《上瘾五百年》将瘾品定义为可以短暂改变使用者精神状态的精神刺激物。我仔细想了一下,其实电子游戏不也是一种类似的东西么?电子游戏的制作者(Producer),往往会重点考虑一个游戏的沉浸感(Immersion)。因为游戏的玩家(Player)往往会将自身的意识投射到游戏中的虚拟角色上,这一点在今天的MMORPG(多人角色扮演网络游戏)中尤其常见。这难道不是一种短暂的精神状态改变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子游戏等互动产品成功地扮演了当年各种瘾品曾经并且一直在扮演的角色,同时,电子游戏至少对肉体无害。由于这种可以短暂改变精神状态的特质,电子游戏就如同各种瘾品一样,容易受到使用者的极度依赖。而其中的严重者,则会在心理上产生很多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社会危害。比如90年代美国发生因为《DOOM》血腥游戏而导致的校园枪杀案,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所以说,游戏制作人在开发游戏之前,必须正视游戏即瘾品这样一个事实。这不光是一个身份定性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互动产品制作的原理性问题。你只有真正了解到电子游戏是瘾品这样的存在,你才可能规避各种瘾品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而正确地制作出对社会有益的产品。聪明的制作人可以通过制作咖啡成为伟大的明星;愚蠢的制作人则只能躲在政策的边缘空间偷偷贩卖海洛因。美国的药监局(FDA)将各种精神刺激物质划分为普遍可得、无限制成人取得、有限制成人取得、管制性处方用、药瘾治疗用、禁制性处方用、完全禁止一共六大类进行管制。而日本的CESA/CERO组织则对各种电子游戏产品也进行了全年龄、12禁、15禁、17禁和18禁共五类进行管制。这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不同的瘾品有不同的适用对象,因而会有不同的社会管制措施。中国社会在多年前一直对电子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将其列为“电子海洛因”般的打击对象。比如2000年的时候政府就通过法令强制关停全国所有的街机厅。但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行业对GDP的贡献日益加大,国家又以“创意产业”的名义对游戏进行了政策上的支持。纵观历史,咖啡、酒精、烟草无不走过了相同的道路。这其中的各种博弈,可谓是万变不离其宗。我觉得,要让中国的游戏产业健康发展,全社会都要认识到并且接受“游戏即瘾品”这一基本的事实,并且要清楚地理解,即使是瘾品,也存在咖啡/茶叶/香烟和大麻/海洛因/可卡因这样的本质分别。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产出更好的醇美如咖啡美酒的游戏产品,而更加彻底地杜绝各种真正的“电子海洛因”。
  •     全书结束的时候,作者将构置瘾品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宗教等多维视角的斑斓图层轰然推开,反溯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及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本身——也许只有这个视角才是最贴切于人本身的初始视角,便因此笼罩上了乡愿般的人的味道;瘾品的历史终究要还原到人的历史及现实本性,而这似乎才是瘾品机械化生产与全球化营销的植根所在。上瘾五百年,是近代人到现代人演变过程衍生物的五百年历史,远洋航行与贸易、殖民地的兴衰与成败、机械大工业的临近与爆发、洲际贸易与垄断的横行、广告业的兴起与医疗界责任、全球管制与制裁……瘾品的历史附着于人的历史,至如今是赖,而从今往后其途引向何方,既是另一则政经较量与现代化的博弈,也是从始而终的人性辩驳之旅:曾见否人之于文学艺术形式的数百年流变,瘾品的来路既已明了,其途何往怕也可从中引借一二!本书予我的印象可从两方面描绘之:百科全书之貌与瘾品对国家认同差异的重大意义——错成之局。首说本书有百科全书之貌,言下之意通读过后既觉内容繁华似锦又感种种关系盘根错结,似有百科全书之貌,又实在存有内容交错、事例混淆、分类不完备等不妥。全书分有三个部分:其一、瘾品资源大汇集;其二、瘾品与贸易;其三、瘾品与权力。初初介绍完瘾品世界里的三大宗(酒精、烟草、咖啡因)和三小宗(鸦片、大麻、古柯叶),及部分区域性植物瘾品;即把瘾品放置于(个体国家)整个社会的诸多视角与层次中,描绘出其与本国政治、财政、社会、科技、文化、宗教等的直接间接关联,作为一部瘾品发展史,作者显然把瘾品作为接受影响方(主要)陈述所受各方影响;同时,作者又横向地置其于国际、洲际关系视野之中,刻画出瘾品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转回与里程。这么说大概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实际上问题是产生了,而且不少。贸易与权力本来是对瘾品而言不可分的两种天然关联物,瘾品贸易既与国家财政密切相关,则无论如何都会和权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包括瘾品在本国内的贸易也指涉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对一国主权的影响;反过来,瘾品作为权力的实施点又必然导致本国贸易和跨国贸易。除却这种分类爬梳上的混乱,本书比较突出的一个缺失是诸多事例在不同场合混用。譬如瘾品与医疗界关系命题所涉诸多事例,尤其自现代以来,合法瘾品与违禁药品之分出现的种种回流与更张,纵观本书,既设专节,又散布各处;在书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屡屡出现,所指趋同,观点沉积。再说瘾品对国家认同差异的重大意义——错成之局。如作者绪论所述,“要避免叙述流于单调,就必须每隔一段时间插入某桩特殊事件或某个特别人物,再回头描绘全貌……也举出不少具体事例及若干个案研究来支持这些论述”。综观书中大量事例,会发现有不少事例在为这样一个观点服务:某些区域性瘾品因远洋航行及近代贸易的出现而被选择地成为或不能成为全球性瘾品,以及在现代社会中某些瘾品成为管制类或禁止类瘾品,其中横亘了一条文化认同差异导致国家认同差异的鸿沟。在本书“反对瘾品的非医疗使用”一节(P174)中,作者列举了反对非医疗瘾品自由化的五个原由,“第四个反对立场源于特定瘾品与某些偏离主流的、不受欢迎的团体不可分的关联”,如鸦片之于华人、烈酒之于印第安人、爱尔兰移民等,作者指出,“成为禁令目标的人口的数目越少,地位越低,这种立法越容易通过——要维持住它不被废止也越容易”。像这样的论调在本书中数见不鲜,如“当时(1980年代的苏联)虽有极少数人指控犹太人的酗酒习惯把苏联社会‘带坏了’,但禁酒人士找不到美国人昔日指控外来移民酗酒与华人抽鸦片那样的实在证据”(P203)。撇除这些事例佐证的观点,以及作者的历史和国家观,我们从这种推论的反向进行推演将是一种直视因果倒置的过程,是瘾品发展与现实史推论出了文化与国家认同差异,还是文化与国家认同差异附会了瘾品的特殊政治意义?好了,作者在绪论中说到,“我的目的是想指出并说明过去这五百年间最重要的发展趋势,而无意写成一部囊括所有精神刺激物质的瘾品通史”,读罢本书,尽管疏漏时有,又惶惶然顾此失彼,然而得趣其中也疏通种种不常见的政经文化命题。苏珊•桑塔格在其《关于“坎普”的札记》(1964年)中所云“达到原初效果”的第一种评判标准于此也得以基本完成,如是,有闲读读吧!
  •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初秋午后,静坐于窗前,咖啡香溢满开来……翻开手边书,黄色的封面上那句“痛苦无聊的时候,你的心灵是不是更饥饿?”触目惊心。正如书中所说“一个痛苦无聊之人远比忙碌却满足的灵魂更需要瘾品的慰藉。”瘾品,就像撒旦的呼唤,恶魔的幻影,于黑夜之中召唤,如藤蔓般紧紧缚住那些沉沦的灵魂。很小的时候隔壁家住了一个漂亮姐姐,身影已经模糊,但我还记得她有一头长发和一双笑起来很好看的眼睛。辍学之后,这个姐姐不知从哪儿染上了“毒瘾”,只记得每次她回来就会听见隔壁的争吵声,她也变得愈加憔悴不堪……后来的事情,我记得并不是很真切,只是听说,她自杀了……跳楼。初见此书时,书名就好像有一股无形的震慑力,细读之下,果然让人“上瘾”。“瘾”字从构造上来看,是由“疒”和“隐”构成,意为会带来隐藏着的忧患,病痛。“瘾品”对我来说通常都是指如“毒品”等会造成恶劣后果的让人上瘾的物品。此书中,作者戴维·考特莱特将瘾品分为了“三大宗”:烟、酒、咖啡因,与“三小宗”:鸦片、大麻、古柯叶。这些“瘾品”都在精神刺激革命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使得那些饥渴的心灵不惜“饮鸩止渴”来追求精神上的快感,而大出我意料之外的物品是“糖”,这个看似再普通不过,甚至被认为对身体有益的成分,竟然也在这场“无声的革命”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上瘾五百年》是从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视角对咖啡、烟草、茶叶、鸦片、可卡因等影响精神状态的“瘾品”进行的历史性的梳理,是一本严肃的历史学著作。可是该书却并不沉闷,正如作者在绪论中所说“撰写世界史的过程,好比是用低倍显微镜管窥世界,观察者固然看得见采样的大部分,但只能在牺牲细节的情况下看得见。为了避免叙述流于单调,必须每隔一段时间插入某桩特殊事件或特别人物,再回头描述全貌”。所以读本书时,常常会穿插着一些历史上的小故事,有趣又恰到好处。读本书时,还有一点引人入胜的当属书中形形色色的插图,这些插图很多是很久远的,可能遗忘在历史角落里的图片,被作者细心挖掘出来,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当时的生活情境。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三大宗”“三小宗”瘾品如何从本地化作物变成世界各地“精神刺激革命”中的一部分。一些曾一度受限于地理位置因素而无法流通的货物,现在都不约而同地加入了全球化的大潮,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改变并不像大多数人所想,自然而然地发生,背后更是裹挟着各国权利,利益和斗争。第二部分则探讨了瘾品与贸易的关系,很多瘾品最初都是稀有的医疗品,可是当人们发现它们能带来快感之后,诸如此类的瘾品便脱离了医疗范畴,进入了大众消费领域。于是,争议声此起彼伏,官方干预和管制体系开始成型,但这却并不能根本遏制瘾品的需求,在这样一个空虚,心灵饥饿的年代,瘾品给人带来的短暂快感和短暂的满足感让他们甘愿沉沦“只愿长睡不复醒”。第三部分,则是探讨瘾品和权力的关系。在这一章节,作者剖析了在瘾品全球盛行的背后,实则牵涉到超乎想象的利益网。皇室里的权贵,欧洲的富人阶层利用瘾品来控制劳工,剥削原住民,瘾品是他们的可靠经济来源。但是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各国却针对某些瘾品如安非他命开始了更严格的管制。这场“反精神刺激”背后更是有着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多方面考量。可惜的是,本书中关于亚洲部分的讨论和事例并不丰富,关于中国与鸦片也是着墨较少,不得不说有一点遗憾。作者说“文化影响瘾品使用,瘾品使用也影响文化。”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很新颖。为什么茶在中国如此盛行?鸦片传入中国时为什么大行其道?咖啡馆在18、19世纪的欧洲又是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书中都有概述。在“享乐的陷阱”中,作者提到,“导致放荡行为的往往不是瘾品本身,而是借瘾品交往的关系。”让我不禁想到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手机的重度依赖症。这个联想或许有点并不恰当,或许是笔者脑洞太大。但是,对我而言,手机仿佛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虚拟瘾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手机一旦离身就坐立难安,这不是“上瘾”又是什么呢?或许你们该说了“我玩的不是手机,是寂寞”。虽然已然沦为了“瘾君子”,可是我却时常怀念小时候没有手机的日子,出去放放风,追追蝴蝶,夜里听听老人讲鬼故事,书店里买本故事书都能开心一个礼拜,还记得是初中吧,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吃饭看,走路看,连去洗手间都要带着,出门坐火车,不管认不认识,为了打发漫长的旅程,跟邻座侃侃而谈,到下车时基本上摸清了对方家里几口人,儿子做什么,女儿嫁到了哪里。简简单单或许才是最真最快乐的吧。在这个全民心灵饥饿的年代,只有回归本真才能得到救赎吧。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愿我心安宁,愿无瘾自得。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什么叫上瘾?为什么会上瘾?为什么瘾品会全球蔓延?站在世界贸易的角度来描写烟草、大麻、咖啡等作物的历史,读来别有一番感受。
  •     科普作品
  •     大部分时间都是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着这本书……哦我爱咖啡……
  •     毒致幻
  •     一个场景,机场出口处,没有人有火,但却总有一根烟燃烧着,它送走了上一批心满意足的烟民,迎来了一批新的因为没有火而手足无措的烟民。没人知道它什么时候点燃的,怎么点燃的,它总有一天会熄灭,却永远有下一根香烟继续燃烧,它象征死亡,却生生不息。
  •     2016-6 有趣的小书,轻松一下。
  •     涉猎社会的一部分,常被提起,但是不常得到解释。
  •     翻译一般,内容很有趣。作为轻度咖啡成瘾者,读来心情复杂。
  •     宁财神以前的推荐
  •     总觉得翻译好渣…同样一种东西隔了一章就用了两个译名。后面关于瘾品是否应该合法的那部分很有意思。
  •     读完之后觉得自己大概有点咖啡因上瘾了- -
  •     《上瘾五百年》是网上不多的超越学科的最佳通识读物之一!就像在酒桌上认识的朋友,没事的时候看看还是不错,没准儿还会对你的负面生活习惯产生积极影响。装帧设计印刷均佳,应为做学问的瘾君子必读、必藏之书!关于瘾品之种类历史、特异功能、毒性作用、流变走向,以及与世界地理历史政治经济之关联均有涉猎,长见识!与其他书不一样的是,看了之后,想制定戒烟时间表。网上购物惟一缺憾——强制销售,你没有挑选的余地,我目的是买一本新书,雅玩收藏,但拿到的书又旧又烂,只能忍了。
  •     1低成本致使大众化,咖啡酒精烟草可可 2茶减少食欲,大麻催情 3通过瘾品转换精神状态 4广告对烟酒起很大作用 5香烟和弹药一样重要 6拉瓦锡税务官,洛克菲勒不喝酒
  •     Slavery is putting desire ahead of your rationale. Freedom is when your desire coincides with your conscious mind.
  •     有意思的是,在全球化的时代,瘾品也需要搭上这艘全球化商业大船才可以“全人类”,否则具有多么神奇的药性也只能局限于某个地区。
  •     书很好。发货很快
  •     还行,介绍事实
  •     很多瘾品本是区域性的,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全球贸易的发展,便具备了时间上、历史上以及政治上的条件,瘾品因其有强烈的精神刺激,并容易使人上瘾,成为一种被调控的商品,在世界各地合法或非法的流利着。
  •     软弱且无处可逃、复杂又迷人的生物
  •     还不错,能安心看完的书不多了
  •     和《舌尖上的历史》作者文风很像
  •     很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上瘾品的历史写得有趣不沉默推荐!
  •     感觉里面讲烟酒咖啡因的分析还是不错的
  •     烟酒不离家
  •     关于瘾品的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个状况完全是政治和经济因素在主导着。
  •     挺有意思的,大概因为我不碰烟草酒精,咖啡也只是偶尔喝,体会不到瘾的乐趣,不过对传播,税收,略有研究,书里面的介绍还挺有趣
  •     猫是不是也是一种瘾品?
  •     让我说什么好。。。原来人类对瘾品的追求一直没停过,shu
  •     很有意思很长姿势,社会学读物也能这么有趣啊啊啊
  •     以酒为例,多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借着名义,发泄欲望
  •     鸦片、大麻、海洛因,或是香烟、酒,或是糖、咖啡、茶,瘾品影响着人类历史,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出乎想象…
  •     相比于红种人的惨剧 欧洲和美国的涉毒情况就没那么痛心了 老牌资本主义开发了太多套路 至今没有停步 叹息之余 用心学了一些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感觉写了厚厚一本文献综述,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和角度,不错
  •     小时候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男人要吸烟,这本书给了不错的解答。
  •     初衷是了解咖啡 读着读着变成了依靠食物逃避现实上瘾患者的自我救赎 - -
  •     一边喝酒一边看,联系着全球贸易、战争、帝国扩张、推销与管制权力变迁的历史尤其有趣。
  •     瘾品贸易盛行于一个饥渴心灵取代了饥饿肚皮的世界。
  •     读起来蛮顺畅的 就是内容太少了
  •     还好,我什么瘾都没有。哈哈哈哈
  •     资料集
  •     一本瘾品发展史的简述。在瘾品与文化、艺术的关联上所涉寥寥,则解读浅薄。关于瘾品的贸易发展史相对丰满。书明叫《瘾品与现代世界的形成》,有点大而不当。作为日常消遣以及资料收集还是有用的。总的来说一般,与之相类的另一本书《香料传奇》则要丰富得多。
  •     人人都是成瘾者
  •     via huanghai 假如你想赚钱,要挑一个可靠的坏习惯。人在年头不好的时候会放弃很多必需品,却绝不会想到要戒掉自己的坏习惯。
  •     一直觉得“瘾品”离自己很远,当作者用中立而客观的态度来定位“瘾品”一词时,发现它离自己很近很近。困倦时的咖啡,需要灵感时的可乐,以及烟草、酒精,其实瘾品已经深深渗入了我们的生活。 或者说,寻求快感、找寻解脱就是人们的天性,总有某些时刻我们想要忘掉小我,把整个宇宙纳入进来。“成瘾”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人们愿意牺牲金钱、健康和所谓的道德责任一头栽进“上瘾”的感觉里,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有趣问题。 总之是一本很有意思的瘾品文化史,既学术又科普,从心理、药物、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研究,详细介绍了所有能让人类成瘾的物品,以及瘾品背后的经济、文化和战争。
  •     原来糖一开始在欧洲是这样的地位……待我去补一下《甜与权力》……
  •     吸烟者代谢咖啡因的速度比不吸烟者快上 50%
  •     茶也是一种会上瘾的东西,几个月前我还是不喝茶,一个上午都没有精神的情况。现在,自从断了茶叶后,每天跑个五公里,早起喝一杯白开水,人都能精神一整天。
  •     值得一读
  •     我再也不会抽烟和喝酒了。。
  •     学术论文一样的科普读物?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毒品的历史和发展。当然光看题目可能会误会...
  •     是冲大麻来的,看完涨了好多知识。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陈述drug。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阳春白雪。涉及到经济政治历史真是有趣。开心,next毛泽东专政始末
  •     角度展开很有趣
  •     打开眼界的一本书。全世界为之疯狂,直至今天,烟草,酒精等上瘾品问题仍然存在。
  •     因为一些西方作者对自己笔下人物的刻画常常带有“瘾品依赖”的标签,所以对这方面有所兴趣。
  •     翻译不佳,从源起,传播到政治文化结合,架构很棒。乐趣读物。
  •     翻译得真的很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