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朝鲜-壬辰1592》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决战朝鲜-壬辰1592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224102567
作者:宋毅
页数:260页

壬辰1592

《决战朝鲜》是很难得的将纪实与写史结合的一本书,它客观地为我们讲述了四百二十年前中朝与日本在朝鲜上演的一场血色战役。明万历皇帝统治下的天朝大国与结束了战国混乱的日本如何会发生战争,进程如何,结果如何?是讳败如胜的日本,还是神话的中国?战争,尤其是多国间战争,更是错乱复杂,你方唱罢我方登台,怎一个乱字了得?看客们还不花了眼睛,乱了初衷?数字看变化无疑是最有力的证据,客观地史料更能说明问题,真切的历史事件,难以回避。这本书尽可能地为我们讲述了真实的历史,不夸大,不偏袒。对中日朝三国各自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交代,让我们对参战各方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对这场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又着重叙述,步步相连,不知不觉把我们引入了这场战争的核心。对事件来龙去脉条理清晰的解释,不禁让人恍然“哦,原来是这样。”本书的乐趣不止于此,在作者笔下,辽东硬汉李如松,逃跑大王李昖,两面派小西行长等人物形象随着剧情渐渐丰满鲜活,这一个个人物不仅是书中主角,更是战争的主角们,他们背后是不同的利益集团。战场无戏言,但本书,是作者一手导演的一部好戏,在他的指挥下,我们得已通观全局,明细在慧眼下立见分晓,一个个情节过目难忘。本书不单单在还述历史,让我们正视历史,不虚燥,有底气。更在于警醒我们吸取历史教训。1952年爆发的那一场中日朝战争,我们到底有何得?有何失?战争留给我们后人什么?中国为支援朝鲜而战,朝鲜为保家卫国而战,是正义之战,但战争中敌人展现的野心与实力也不容小觑。我们应从这样难得的交战历史中总结我们该注意,该学习,该强化的地方,强大我们的军队,国防,以此保卫我们的领土,保护我们的人民,不受人欺负,自尊自强的立于世界民之林。

浅评壬辰1592

浅评壬辰1592作者:然而一笑站在人类之外看人类,所谓战争,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相残杀罢了;硝烟四起,血流成河,即使战胜打赢,也不免“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真真是人间的一大悲哀。所以真的仁人是不忍战争的,不忍看,也不忍写,更不忍有生之年发生;倘一定要看,难免为之痛心,一定要写的话,也当存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先的。《壬辰1592》在前言中就开宗明义,旨在以史实为基础,结合纪实的手法,通过描述战争的真实历程,“让国人了解这段沉重的历史”;终章更是概括指出,“这场战争对身处其中的三国来说,都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的错误的战争”,“参战的都是输家”。可见作者对于战争是有一个整体上的见地的。遗憾的是,这种见地似乎没有深入到战争的本质,也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尽管自始至终不乏对于战斗场面的浓墨渲染,也不乏对各种战略条件的多面透析,但大抵是在战争之内说战争,因此,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通常所谓的“正义战争”,除了要看战争的动机,而且还得考虑到作战的方式。由于战争本身的残酷,人们为了夺取胜利,往往不择手段甚至背信弃义。在这个过程中,正义方也可能会变得“不正不义”起来。本书第八章第四节《城墙上的死斗》中就写到:“明军紧接着开始施放大量火箭…火箭内又夹杂着毒物,燃烧后发出浓浓的呛鼻毒烟,日军闻后无不头晕目眩”。这种典型的毒气战,向来是为我们所不齿的,作者写的时候却没有摆明立场;第八章第七节《碧蹄余声》中又写到:“(朝鲜权栗)又作出一个惊人举动,他命令将战死的日军尸首千刀万剐,并将尸体挂于林木之上泄愤”,这种惨绝人寰的行为,实在令人发指,作者只是淡淡提了句“也许这场战争改变了太多的人”——这句话立场是鲜明的,但力度却远远不够。而写到日本人就没有这么客气了,无不是野心十足,杀气腾腾,面目可憎。其实,本书算是一部“局域世界史”了(仅主要参战国就有三个),既然写史,就要力求做到公正,客观,以世界性的眼光去看待全局。作者在后记中也提到,“对这场战争,尽可能客观的写作”,为此“翻了不少原始资料”,现在看来,其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但是就史笔的客观性来说,还稍嫌不足。所谓“文章合为时而作”,如今中日钓鱼岛争端渐趋白热化,在这样一个微妙时期,出这样一本书,不得不说是“恰逢其时”。这一部《壬辰1592》,洋洋二十余万字,将四百多年前的一场跨国经年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娓娓道来,如在他时,可能只是一部纪实小说罢了,然而在此时,却实在是有值得重视的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其中屡次提到的“扯皮外交”,“党派斗争”,以及官员腐败和指挥不力对军队的恶劣影响等问题,不可以不引以为训。此外,语言方面,整体文采不够风流,不很达练,但生动活泼处也不少。如“以朝鲜为跳板进击中原”,“朝鲜方面不但保证不了最基本的后勤运输,还屡次忽悠明军出战”,“这些日军在宗义智战旗的指挥下冲向明军身后,于小西行长一起冲击明军的缺口处。这仿佛在明军尚未合拢的缺口中打入了一根楔子”,“但是这种小打小闹是满足不了杨镐的,他将主意打到了日将中蹦跶的最欢的加藤清正头上”。这样有意思的描述不胜枚举,也算是作者的一个特色了。暂且就说这么多罢,末学拙见,或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真实

从拿到书到通篇读完,已经近两个月,不能说这是一本吸引人的书,但却是一本真实的好书。我不是一个读史多的人,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也就想,不过是一个当代作家写的历史,应该和现在很多的作家一样,只是想着要用调侃的口吻来写其对历史的看法吧,所以我抱着一种调侃的心情来看了这本书。然后,我发现我错了,这是一个严肃而深沉的故事。“万历十九年三月某天,此时恰是暮春,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气候宜人,正是文人骚客外出踏青的好时机……”开篇便引人到了几百年前的一个春天,仿佛是一个老者在对你娓娓道来,他不用华丽的语言,不用夺人眼球的技巧,他只是告诉你他看到了什么,告诉你他知道的真实。他告诉你那个时代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告诉你丰臣秀吉怀有怎样的野心,告诉你所有的战争,在统治者看来不过是一场权利的游戏,而牺牲的炮灰们却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正如作者宋毅先生说到:对本人而言,壬辰之战这个题材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在写本书之前,个人是对目前世界上包括我国对壬辰之战的相关研究与立场极为不满的,首先是日韩方面,日本方面的史书几乎完全按照所谓的征朝武将的家族记录来进行记载,其记载讳败为胜,嫉妒夸大战果,荒谬之处几乎比比皆是。而韩国方面则在研究中力图摆脱明朝援军对最终战胜的决定性作用,不但处处淡化明军的作用,甚至不惜使用抹黑的手段,企图贪天功为己有。而我国如今的相关写史书籍则处处显露一股浮躁的气息,将明军无限拔高,对明军进行神话。这也是我对一些所谓写史作品的感受,不管是将对手妖魔化还是吹嘘自身的强大敌人的弱小,都不是对历史正确的一种态度。前者易长他人志气,而后者则对数百年前的死者不敬。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前代不懈努力和卓绝的艰苦奋战,而不是将对手描绘为不堪一击的弱者。宋毅先生在这些史料中不懈地辨别真相,也是为了努力还读者一个真实的壬辰之战吧。我非常喜欢宋毅先生的文风,很朴实,但却在描写战争时给人很强的代入感和画面感,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而不浮华,这也是因为他对历史的爱好使其能浸淫其中,并用一种客观而悲悯的态度来描绘战争吧。

中华与藩属

想读它的人大多情感上渗透着对中华帝国的回忆,对外藩事大主义的怀念以及感情上对古代扶桑的复杂感情。对作者在字里行间表露出的向往过去东亚文化的统一和传统思想的深入人心——无比的追思。因为那是曾经的东亚,充满着中华影响的东亚,写着同一种文字的东亚,追本溯源同根同族的东亚,最重要的是强盛中国时代的东亚。

无题

其实说实话,这本书我是当小说来读,因为太过真实。不得不说,作为一本战争纪实,这本书太出乎我的认知。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情节都很详细,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很丰满。作者虽然是在描述一场战争,却绝不是在单纯描写一个事实,而是抽丝剥茧地让你明白什么是战争,战争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肆虐,而战争中的人们又是如何挣扎,苟延残喘,惨淡收场。人们的每一个动作行为,其背后都有自身利益牵扯。朝鲜战争也不过是中日韩为获得或维护各自利益的行为。回过头来看历史,我们都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而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客观的说,本书让我们了解到了不少真实的东西。在现在中日关系摩擦不断,矛盾加深的现状下,真实的了解历史显得意义深重。读史使人明智,现实总是会教会人现实。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钓鱼岛是中国的!!!

壬辰1592 决战朝鲜——以史为鉴

在中日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宋毅先生推出这本书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从420年前的血色中,我们可以看到些什么,我们如何走向未来。《壬辰1592:决战朝鲜》主要讲述了从公元1592年开始的,长达7年的日本侵略朝鲜直到被明王朝与朝鲜联军彻底击败的战争史。1952年,刚刚经历了百年战乱的日本,在权臣丰臣秀吉的策划下,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安于和平地朝鲜国上下全线崩溃,作为宗主国的大明王朝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于是乎轰轰烈烈的东北亚战争打响了,中日朝谁将笑到最后,拭目以待。宋毅,留学德国的经济学硕士,但偏偏对史学情有独钟,然后转身走进了安静的档案馆,在一册册泛黄的史料里,为我们整理出了这本宏大的战争史。刚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不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一个才经历过百年动荡的国家,如何去打一场侵略战争呢?这是盲目自大呢,还是孤注一掷。从战争结束后的300年和平岁月可窥一斑吧。形式上的一统怎能掩盖百年遗留下的尖锐矛盾,以土地狭小,明王朝对日的 经济封锁为代表的各种问题,急需一场胜利的侵略战争来解决,而沉浸在和平的梦想中不想醒来的朝鲜,则是很理想的对象。朝鲜自始至终所扮演的都是一个面对强盗的懦弱的形象。温柔乡是英雄冢,这话一点不假,何况我们的朝鲜,基本上谈不上英雄,日久的安逸早把兵事抛到了爪哇国去了,面对久经沙场、器具精良的日军,抱头鼠窜这样的形容也不为过吧。而值得一提的是,这时的大明王朝也是百病缠身,一路向下。所以,泱泱大国,在对战弹丸之地的一个小国,竟然耗时7年之久。联系一下我们的8年抗日,我们可以想象一二。7年之后,大明王朝损失了千万两白银,捍卫了宗主国的权威,朝鲜国上下一片狼藉,满目苍凉,日本倾国的财力换来一场意料之中的失败,数不清的三国士兵倒在了东北亚,一片血色,谁又能笑到最后呢。今天,日本经济已经停滞十多年不见增长,处在了一个瓶颈期,久久无法突破,而中国经济再以飞速发展,经济总量甚至开始超越日本,所以日本是有必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的,而且是越快越好。钓鱼岛事件,为日本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和中国对立的契机,对中国发动一场经济冷战的机遇。似乎,我又看到了,420年前,丰臣秀吉自信满满的样子了。借用宋先生的话来说,谁是赢家呢?中日朝都是输家,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几十年后异军突起的女真族。反观现在,无论中日在经济,政治,还是军事上交恶,都不会给彼此带来好的结果,壬辰朝鲜卫国战争是这样,抗日战争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所以,希望中日双方以史为鉴,合作共赢。

我外表很隨便,其實內心很認真

乍看知道,我以為該書是繼明朝那些事以後,又一本喜見樂聞之作.因為字裡行間充滿了作者的吐槽,嘻鬧怒罵,偏見,並發出陣陣酸味,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中朝日三方都是慫人,當事人全都不入流的感覺.但再仔細一看,我發現那些都只是表相.跟明月等人的書不同,他們很多喜歡跑火車,資料來自稗官野史,或未經查證比對就用上,只為了喜見樂聞.而作者不同,雖然一樣的輕挑,但書裡一切都有實有據,大量的資料,大量的圖表,全都來自正史,是有依據的.而且還會比對雙方的說法,不會偏坦一方.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外表(文字)很隨便,其實內心(內容)很認真.當然該書還有一點我個人認為的小缺點,例如我希望加上明軍戰術的詳細圖解,ex : 明騎兵的突擊陣型,會排成多長多寬的方陣,每匹馬間距多少,碰到敵人人喜用何種戰術..etc,雖然作者把這些都散在文內,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獨立成單獨的章篇來談.還有相較於學研社的兵器戰術戰略事典來說,圖是差了很多,但想一想,此書才33元,兵器戰術戰略事典要7~80元,此書的CP值還是很高的.

鼓勵一下

惡魔的《壬辰1592》可以和汗馬的《帝國最後的榮耀》一起買來看,兩种風格的體現,不得不承認惡魔的敍事風格和普及性更強烈和親切:)...................................................................................................................................................

较量

万历二十年,壬辰年,公元1592年。十年前,力行改革,权倾朝野的张居正去世,大明王朝摊上一个消极怠工的皇帝。农村土地兼并严重,朝中党争纷扰,各地农民暴动不断,辽东女真崛起,大明败相已现。“明之亡,实始于万历”。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结束了自应仁之乱起长达一百多年的日本战国时期,和平初现,却因武士分封不均,内部新的矛盾迅速尖锐,为了获取新的土地、转移国内矛盾,丰臣决定对外用兵,致书朝鲜:“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李氏朝鲜,此时武备松弛,“人不知兵二百年”,一如其宗主国,朝堂之上党争不断,政治腐败,正是一块好下口的肥肉,更是一条通往神州的绝好跳板。让我们跟随宋毅的笔端,翻开这血与火织就,巨浪与硝烟编成的沉重的一页。面对百年战国淬炼出的十余万虎狼之师,辽东铁骑、宣大劲旅、江浙铁军义无反顾地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也许,对这些将领们以及年轻的战士而言,这场战争不过是他们博取功名的又一个科场;对于国家而言,这是保全家国天下的不得不争的辉煌;对于历史,这是验证泱泱天朝尚武传统的不二鉴照。懵然无知的属国朝鲜,在乱纷纷的党争之中猝然迎来血腥的战端;小国寡民的日本,罕见地迎来了一位视野超越岛屿的雄才大略的关白,定下书写着空前壮志的国策。朝鲜在军事上的失败,不再需要做过多的猜测与分判,唯那群挥舞着长刀的百战武士,一旦直接威胁到大明帝国的疆域,必将面对一个虽已衰败却仍巨大的帝国的强烈反抗。计谋与阴谋,军事与外交,文臣与武将,首鼠两端之下,犹豫观望之中,走向的,无疑是血与火的战场。枪炮齐鸣,刀枪相交,首级滚滚,血流成河。自信心爆棚的东洋武士,在他们空前英明的领袖指引下,遭遇了他们未曾遇到过的强悍的对手;承平二百年的半岛子民,直面的是亡国灭种的危局;习惯于对内镇压“暴民”对外挑战草原骑兵的大明精锐,肩负护国使命与天朝的荣耀,勇敢地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与一群陌生的敌人进行着一场陌生的战争。我们应该记住这些名字:沈惟敬、宋应昌、李如松、麻贵、陈璘、李如梅、刘铤……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丰臣秀吉、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小早川隆景、黑田长政……我们更应该记住那些浴血奋战的和横尸疆场的无名的战士,历史也由他们写就。这场战争,动用了大明帝国五分之一的机动兵力,耗尽了太仓的储备。包括宁夏、播州在内的万历大三征,不但败光了张居正改革积攒下的国力,也葬送了大明朝中兴的最后一点资本。240万两的年军费开支,远超209万两的大明岁入,脆弱的财政难以经受如此的赤字。长期的远征,不但给国力不逮的大明帝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努尔哈赤也通过对明军战场表现的观察,收致“知彼”之效。但是,这场战争,也奠定了东亚此后三百年的地缘格局,断送了日本扩张的野心,《明史》云:“东洋之捷,万世大功!”侵朝的失败,令日本收拢了它的野心,认清了自身的实力,企图以其他方式调和其国内矛盾。战败,加上丰臣秀吉的逝去,不可避免地导致丰臣家的内乱,文治武功两派的内耗也由此开始。德川家康极好地利用了这个形势,团结丰臣家武功派,关原一战定东瀛,创立江户幕府,揭开了日本历史新的一页。朝鲜作为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和事实上的配角,遭受巨大破坏,人民流离,百业凋蔽,生产衰败,多年不能复苏。若说好处,朝鲜在战争中倒是看到了火器的优长,日后在松山战役中,朝鲜派出的炮手,也曾重创八旗劲旅,乃可见一斑。历史已然逝去。历史从不曾逝去。让我们翻开这开书,细品眼前这段历史。

壬辰1592 后感

精读这本书,仿佛仔细阅览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听作者为我们阐述那一段“沉封”的历史或许是经济学者特有的理性,亦或许是对历史客观性的充分认同,作者宋毅以之特有的纪实的手法从容的描述着这场几乎牵动整个东亚的战争。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已然逝去,却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感言。日本初步统一,力求扩张;朝鲜全国上下沉浸在温柔乡,只懂得党派之间的争名夺利;明朝号称天国上朝却摇摇欲坠,张居正变法的残利难掩政治经济上的颓败。皇帝的亲小人,远贤臣,百官的欺上瞒下,私欲膨胀,无一不让所谓的天朝上国败絮其中。其中最让人汗颜的应该的朝鲜军民的对外软弱卑贱,对于朝鲜本土人民去心狠手辣,肆意杀戮。军民上下,没有人将民族的利益置于最高端,只知道打着心里的小算盘。长达七年的战争终于以“三国皆输”而告终,作为战胜国的明朝,几乎为零的胜果,与数额巨大的军费与战争物资,诸多勇士的阵亡,明朝真不可谓胜,而朝鲜,日本更是损失巨大。然而,一直坐山观虎斗的女真可谓是坐收渔翁之利,最终以八旗入关将明朝统治送入终局。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民族国家的自强,人民才可能有尊严,有安定的生活。历史不能被忘却,铭记历史,坦然相待历史。


 决战朝鲜-壬辰1592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