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朝鲜-壬辰1592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决战朝鲜-壬辰1592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224102567
作者:宋毅
页数:260页

章节摘录

  “倭人难道真的如此胆大包天?”一想到这里,李睑便再也沉不住气,不待墀下两班朝臣站好,便急急地让此次出使的通信使黄允吉出班禀奏:“黄卿,此次出使,倭人果真意欲渡海西侵欤?”  “启禀陛下,日本号称欲一超直人大明国,实乃假途灭虢之计,其醉翁之意实在我国。倭人战国百年,兵强马壮,武士当国,其国关白丰臣秀吉大权在手,已呈江山一统之象,其人其言不可轻忽!臣以为,必有兵祸!”黄允吉回奏道。  话音刚落,这个爆炸性的消息让原本平静如水的朝堂一下子变得像个菜市场,墀下群臣纷纷交头接耳起来。与此同时,黄允吉身边传来重重的一声冷哼,随即出来一人,高声说道:“臣有话说!”黄允吉转头看去,正是与其一同出使的金诚一。  李睃看了看抢出班来的金诚一,点了点头说:“金卿身为副使,看来所见有所不同,那你说说。”  金诚一轻蔑地扫了一眼黄允吉,大声道:“陛下,臣在日本却未见如此情形。倭人故意滞留我使团一行年逾,不过是为乱我心神,虚张声势耳。  ……

内容概要

宋毅:旅欧六年归国,从小酷爱历史,对中国边疆战史,中国兵器史等有极深的造诣。目前为畅销历史战争史杂志《战争史》、《较量》主编兼主力撰稿人。于各大报纸杂志发表文章近百万字,著名作品有《大漠孤烟直——安史之乱前唐帝国在西域的经营》、《长河落日圆——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的经营》、《四边伐鼓三军呼之大唐西域》、《江山北望——隋唐高丽战史》、《海之怒——倭乱三百年》等,其专著《那时英雄——隋唐战史》不论从销量还是口碑都非常良好,此外其作品《壬辰1592——决战朝鲜》亦即将上市,市场反响十分期待。

书籍目录

壬辰1592
——决战朝鲜
作者:宋毅
目录

前言
引子
第一章 大祸临头
第一节 懵然无知的朝鲜
第二节 党争与战备
第二章 日本袭来
第一节 秀吉的野心
第二节 定策
第三节 开战
第三章 朝鲜崩溃
第一节 日军登陆
第二节 尚州之战
第三节 国王逃跑
第四节 八道国割
第五节 攻入明境
第四章 艰难抵抗
第一节 名将出世
第二节 义兵与官军
第五章 初次交锋
第一节 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二节 饮马鸭绿江
第三节 目标平壤
第四节 折戟平壤

第六章 正式出兵
第一节 首鼠两端
第二节 嘴皮官司
第三节 缓兵之计
第四节 正式出兵
第七章 决战平壤
第一节 战略欺骗
第二节 初战牡丹峰
第三节 互相试探
第四节 城墙上的死斗
第五节 血与火
第六节 痛打落水狗
第八章 血战碧蹄
第一节 序幕
第二节 危局
第三节 “生摩利支天”之死
第四节 碧蹄死斗
第五节 胜负输赢
第六节 碧蹄余声
第九章 三年大谈判
第一节 日军窘境
第二节 谈判再开
第三节 停战
第四节 光复汉城
第五节 荒唐谈判
第六节 各有算盘
第七节 晋州攻防
第八节 兽行
第九节 疯狂条件
第十节 和战之争
第十一节 封贡
第十二节 天使逃亡
第十三节 册封日本
第十四节 大戏落幕
第十章 战火重燃
第一节 石星倒台
第二节 沈惟敬之死
第三节 朝鲜党争
第四节 自毁长城
第五节 丁酉再乱
第六节 元均之死

第十一章 再战朝鲜
第一节 再次入朝
第二节 南原失守
第三节 血战稷山
第四节 鸣梁海战

第十二章 蔚山大战
第一节 明军反攻
第二节 日军的防御
第三节 击破蔚山城
第四节 功亏一篑
第五节 十日围城
第六节 军溃
第七节 战后论责

第十三章 野心终结
第一节 太阁之死
第二节 三路出击
第三节 泗川之战
第四节 顺天之战
第五节 露梁大海战
终章
后记

作者简介

公元1592年,一统日本的太阁丰臣秀吉对朝鲜悍然发动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侵略战争。在日军“闪电战”的打击下,朝鲜全面崩溃。应朝鲜的求救,明朝不顾自身困难,毅然派出大军东征,打击日本侵略者,由此拉开了这场长达七年之久,最终彻底改变了东亚国际政治格局的反侵略之战。
本文用最翔实的中日朝史料,用最客观的态度,用最细腻的笔触将这场四百二十年前的血色回忆娓娓道来。在作者的笔下,日本经过百年战国时代所淬炼出的十余万穷凶极恶的虎狼之军与大明帝国辽东铁骑、宣大劲旅、江浙铁军这三支强军之间的血肉交锋使得国人第一次明白,彼时明军在朝鲜半岛到底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敌人?他们在这场战争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什么样的牺牲?
历史不应该被忘记,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明朝军人更不应该被忘记,他们为了这片土地到底付出了怎样的牺牲,细读此书,你们会知道!

图书封面


 决战朝鲜-壬辰1592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决战朝鲜》是很难得的将纪实与写史结合的一本书,它客观地为我们讲述了四百二十年前中朝与日本在朝鲜上演的一场血色战役。明万历皇帝统治下的天朝大国与结束了战国混乱的日本如何会发生战争,进程如何,结果如何?是讳败如胜的日本,还是神话的中国?战争,尤其是多国间战争,更是错乱复杂,你方唱罢我方登台,怎一个乱字了得?看客们还不花了眼睛,乱了初衷?数字看变化无疑是最有力的证据,客观地史料更能说明问题,真切的历史事件,难以回避。这本书尽可能地为我们讲述了真实的历史,不夸大,不偏袒。对中日朝三国各自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交代,让我们对参战各方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对这场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又着重叙述,步步相连,不知不觉把我们引入了这场战争的核心。对事件来龙去脉条理清晰的解释,不禁让人恍然“哦,原来是这样。”本书的乐趣不止于此,在作者笔下,辽东硬汉李如松,逃跑大王李昖,两面派小西行长等人物形象随着剧情渐渐丰满鲜活,这一个个人物不仅是书中主角,更是战争的主角们,他们背后是不同的利益集团。战场无戏言,但本书,是作者一手导演的一部好戏,在他的指挥下,我们得已通观全局,明细在慧眼下立见分晓,一个个情节过目难忘。本书不单单在还述历史,让我们正视历史,不虚燥,有底气。更在于警醒我们吸取历史教训。1952年爆发的那一场中日朝战争,我们到底有何得?有何失?战争留给我们后人什么?中国为支援朝鲜而战,朝鲜为保家卫国而战,是正义之战,但战争中敌人展现的野心与实力也不容小觑。我们应从这样难得的交战历史中总结我们该注意,该学习,该强化的地方,强大我们的军队,国防,以此保卫我们的领土,保护我们的人民,不受人欺负,自尊自强的立于世界民之林。
  •     浅评壬辰1592作者:然而一笑站在人类之外看人类,所谓战争,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相残杀罢了;硝烟四起,血流成河,即使战胜打赢,也不免“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真真是人间的一大悲哀。所以真的仁人是不忍战争的,不忍看,也不忍写,更不忍有生之年发生;倘一定要看,难免为之痛心,一定要写的话,也当存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先的。《壬辰1592》在前言中就开宗明义,旨在以史实为基础,结合纪实的手法,通过描述战争的真实历程,“让国人了解这段沉重的历史”;终章更是概括指出,“这场战争对身处其中的三国来说,都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的错误的战争”,“参战的都是输家”。可见作者对于战争是有一个整体上的见地的。遗憾的是,这种见地似乎没有深入到战争的本质,也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尽管自始至终不乏对于战斗场面的浓墨渲染,也不乏对各种战略条件的多面透析,但大抵是在战争之内说战争,因此,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通常所谓的“正义战争”,除了要看战争的动机,而且还得考虑到作战的方式。由于战争本身的残酷,人们为了夺取胜利,往往不择手段甚至背信弃义。在这个过程中,正义方也可能会变得“不正不义”起来。本书第八章第四节《城墙上的死斗》中就写到:“明军紧接着开始施放大量火箭…火箭内又夹杂着毒物,燃烧后发出浓浓的呛鼻毒烟,日军闻后无不头晕目眩”。这种典型的毒气战,向来是为我们所不齿的,作者写的时候却没有摆明立场;第八章第七节《碧蹄余声》中又写到:“(朝鲜权栗)又作出一个惊人举动,他命令将战死的日军尸首千刀万剐,并将尸体挂于林木之上泄愤”,这种惨绝人寰的行为,实在令人发指,作者只是淡淡提了句“也许这场战争改变了太多的人”——这句话立场是鲜明的,但力度却远远不够。而写到日本人就没有这么客气了,无不是野心十足,杀气腾腾,面目可憎。其实,本书算是一部“局域世界史”了(仅主要参战国就有三个),既然写史,就要力求做到公正,客观,以世界性的眼光去看待全局。作者在后记中也提到,“对这场战争,尽可能客观的写作”,为此“翻了不少原始资料”,现在看来,其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但是就史笔的客观性来说,还稍嫌不足。所谓“文章合为时而作”,如今中日钓鱼岛争端渐趋白热化,在这样一个微妙时期,出这样一本书,不得不说是“恰逢其时”。这一部《壬辰1592》,洋洋二十余万字,将四百多年前的一场跨国经年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娓娓道来,如在他时,可能只是一部纪实小说罢了,然而在此时,却实在是有值得重视的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其中屡次提到的“扯皮外交”,“党派斗争”,以及官员腐败和指挥不力对军队的恶劣影响等问题,不可以不引以为训。此外,语言方面,整体文采不够风流,不很达练,但生动活泼处也不少。如“以朝鲜为跳板进击中原”,“朝鲜方面不但保证不了最基本的后勤运输,还屡次忽悠明军出战”,“这些日军在宗义智战旗的指挥下冲向明军身后,于小西行长一起冲击明军的缺口处。这仿佛在明军尚未合拢的缺口中打入了一根楔子”,“但是这种小打小闹是满足不了杨镐的,他将主意打到了日将中蹦跶的最欢的加藤清正头上”。这样有意思的描述不胜枚举,也算是作者的一个特色了。暂且就说这么多罢,末学拙见,或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     从拿到书到通篇读完,已经近两个月,不能说这是一本吸引人的书,但却是一本真实的好书。我不是一个读史多的人,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也就想,不过是一个当代作家写的历史,应该和现在很多的作家一样,只是想着要用调侃的口吻来写其对历史的看法吧,所以我抱着一种调侃的心情来看了这本书。然后,我发现我错了,这是一个严肃而深沉的故事。“万历十九年三月某天,此时恰是暮春,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气候宜人,正是文人骚客外出踏青的好时机……”开篇便引人到了几百年前的一个春天,仿佛是一个老者在对你娓娓道来,他不用华丽的语言,不用夺人眼球的技巧,他只是告诉你他看到了什么,告诉你他知道的真实。他告诉你那个时代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告诉你丰臣秀吉怀有怎样的野心,告诉你所有的战争,在统治者看来不过是一场权利的游戏,而牺牲的炮灰们却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正如作者宋毅先生说到:对本人而言,壬辰之战这个题材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在写本书之前,个人是对目前世界上包括我国对壬辰之战的相关研究与立场极为不满的,首先是日韩方面,日本方面的史书几乎完全按照所谓的征朝武将的家族记录来进行记载,其记载讳败为胜,嫉妒夸大战果,荒谬之处几乎比比皆是。而韩国方面则在研究中力图摆脱明朝援军对最终战胜的决定性作用,不但处处淡化明军的作用,甚至不惜使用抹黑的手段,企图贪天功为己有。而我国如今的相关写史书籍则处处显露一股浮躁的气息,将明军无限拔高,对明军进行神话。这也是我对一些所谓写史作品的感受,不管是将对手妖魔化还是吹嘘自身的强大敌人的弱小,都不是对历史正确的一种态度。前者易长他人志气,而后者则对数百年前的死者不敬。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前代不懈努力和卓绝的艰苦奋战,而不是将对手描绘为不堪一击的弱者。宋毅先生在这些史料中不懈地辨别真相,也是为了努力还读者一个真实的壬辰之战吧。我非常喜欢宋毅先生的文风,很朴实,但却在描写战争时给人很强的代入感和画面感,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而不浮华,这也是因为他对历史的爱好使其能浸淫其中,并用一种客观而悲悯的态度来描绘战争吧。

精彩短评 (总计74条)

  •     上次买了本才看了一本就被朋友拿走了,是在经不起诱惑又买本!
  •     文笔流畅,内容详实,观点中立,可读性强
  •     万历援朝战争本来在中国历史上算不了很重要的大事,但是随着近百年来中日韩朝鲜的起落衰荣,以及日韩文化不遗余力的包装吹捧,这段历史越来越收到关注,近年来光国内著书就不断。然而,因为各国出于自己特有的心理和目的,各方的史料都是褒己损彼,导致前后矛盾。这场影响东亚的战争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罗生门。我虽然读了有关的书籍和文章,但是很多细节和问题还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本书的出现。作者旅德多年,深谙德式研究方法的严谨之道、通过查阅各方史料,尤其引用的日韩方面的资料都是以前少见的,大量的地图,数据,使得本书在历史研究方面提高了一个层次,同时又对几方的资料进行推理分析,争取还原更接近的史实。尤其是很多细节几乎可以说首次披露、同时又加入小说式的叙事手法,让本书通俗易懂,尤其在几场著名大战的场景的描述上真是激动人心,又符合当时的战役战法。可以作者是把东亚式的古代战争小说和德国严谨研究相结合,为我们有趣,客观的还原出这场400年前精锐尽出的国际大对抗。如果要提点意见的话,由于篇幅的限制,作者对文中各国名将,各国军队在战争前后的背景描写稍显不足,如果读者不具有一定的亚洲史基础,或许会对这场战争真正火星撞地球的感受度就要差点。强烈推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同时阅读本书的同时,把《龙战三千里》作为辅助阅读,两本书都读完,相信就能成为这段豪华战史的专家达人了
  •     中日韩三国的地缘政治形态远不如三国的官场政治有趣,家与国、名与利都不是一国之君或是一国之臣能搞定。三国内部的内耗反而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中国永远不会让朝鲜失守,但同时也不愿意为区区朝鲜倾国之力,也就注定了无论什么时代的朝鲜战争,斗争与妥协是永远并存的现实。而晚清没能御敌于国门之外非常失策的反面教材。(书是图文并茂,资料详实,不过结尾仓促了些,作为《鸣梁》的背景材料很不错,期待中韩合拍《露梁》)
  •     也是听人推荐的,历史线索错综复杂,相当精彩,值得一读。
  •     15世纪末日寇犯朝,朝鲜军民打了七年的抗日战争,终于明朝应邀出兵干涉.中朝联军虽胜日本,明军却因此不敌借机崛起的女真人,导致改朝换代.本书讲那场鲜为人知的抗日援朝战争,给"抗美援朝"提供了一个历史的脚注.作者史料丰硕,文笔流畅,可读性强.
  •     看看这个版本的书,会不会有新的发现,这段历史让人血脉膨胀。
  •     不错的一本书,信息量很大。
  •     万历朝鲜战争作为万历三大征之一,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三大征中唯一参与对外作战的征伐。此次征伐甚至影响到大明王朝最后的结局。在朝鲜战争的两个阶段,其实也是明军与日本桃山时代所谓最强武将集团的战争。个人感觉其中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比如明军与日军双方的战斗力比较很是微妙,明军起初数量虽少,但指挥能力与战斗力却不弱,鬼子刚完结他们国内的战国时代,兵强将猛,应该说是当时日本有史以来,军力最为强盛的阶段,但是在出国作战上面问题层出不穷。而在后一阶段的海军较量,联军海军为何在最后的大反击中没能歼灭日军主力,使日主要将领和大量兵员逃脱,等等。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感觉能大胜的没有胜,感觉输定了的,却没输。唠叨了半天,还是看看这本书吧,呵呵。
  •      一直以来,日本不愿承认曾经的侵华事实。然而,承认与否并不影响它的存在••••••在中日关系紧张的今天,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客观的再现了日本的真实面目,又一次提醒我们:历史不容忘记!!
  •     比起那种调侃、油滑的讲史调调,更喜欢这本书朴实又信息量大的风格。
  •     看了此书明白了好多,以后再也不愤青了
  •     被封面那句:比人生未知的历险更可怕的,是那种一眼就看到老死的时光。打动的,书拿到手后,如图片中一样精致,漂亮。更妙的是刘文的文字,正是我所喜欢的,温暖,干净,充满希望。
  •     非常振奋人心的文字,但也可以看到日本的军事野心永远都不可轻视。
  •     地图印的太差了,其实地图全部源自台湾的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4册
  •     还行,还算满意
  •     了解朝鲜历史,振奋对日斗争!
  •     SC牛人撰写的新版
  •     不愧为恶魔之读书者,笔法细腻地描写战争中三方动向,犹如《战国策》与司马辽太郎之《关原之战》;考据严谨,甚至细到兵器战服亦栩栩如生。实乃古战史爱好者之饕餮盛宴。
  •     史料翔实 观点中肯 美中不足的是文字功力略欠 不过瑕不掩瑜 四星推荐当之无愧 另外作者算是本人未曾谋面的但神交多年的友人 索性友情再加上一星 另听闻亲王与汗青合著一本帝国最后的荣耀 记录与本书相同的一段历史 有机会也要找来读读
  •     日本人有多凶残?看这本书就知道了。万历年间,日本跨海作战,当时中国要很勉强才能对付……
  •     感觉很特别的一本战史书
  •     帮哥们顶下~昨晚一口气看完了~
  •     炸平岛国
  •     前天下午下单的,结果第二天中午就收到了,速度很好,书的包装等没有问题,很好。
  •     还没开始读 但是当当很好很实在 很放心在上面买东西,支持一下。
  •     宋毅的书,必须的赞!文风很喜欢,轻松了解那段沉重的历史
  •     以前看过这个作者写的《那时英雄》,行文不是科班出身的行文,但是,论述有力,作者激情飞扬,非常好的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和《那时英雄》一样。
  •     地点,场景,人物,将领,兵量,武器装备,战损,都精确到具体,
    只是朝鲜方面描写的太主观了,感觉里面还是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     明朝时一场中日决战
  •     朝鲜战争作者的主观想法太多,尤其是对朝鲜有丑化的嫌疑.比如说朝鲜倒向后金,全属主观臆断.有失公允.
  •     书不错,封面好
  •     文久.庆长之役。
  •     我如朝露降人间,和风樱花随春谢。四十九年一朝梦,一期荣华一杯酒。
  •     书的封面很有意思,内容看了一些,发现非常容易被作者的情绪所感染,有种正能量的感觉。
  •     嗯,给别人买的,听说还不错哟~
  •     书里讲了万历朝鲜之战的事情。对这段历史,我一直比较陌生。但这本书讲的极其清楚,很好看。
  •     为了实现通过朝鲜这个跳板攻取明朝这个战略构想,丰臣秀吉命令各路诸侯开始准备。第二年正月初六日开始总动员,以日本九州岛、四国、本州岛西部为主要动员地点,动员大名(大名:日本各地方割据势力领主的别称)。八十八员,各大名按照领地田亩的大小,大的要征两三万人,小的征一二百人,动员的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九万九千八百六十人。这些兵力按部队的性质又分为一线渡海侵朝部队九个军十五万八千八百人,二线守护本土部队八个军十万二千九百六十人,水军九千二百人。加上拱卫京都的三万人,日本纸面上的总动员兵力达到了三十三万人左右。在丰臣秀吉的战略计划当中,实际是让求战欲望最为强烈的九州岛兵作为主力部队,奔赴朝鲜作战。中国地区和四国岛的部队继之。至于中部地区的诸路大名,如德川家康、上杉景胜等,都被要求引军至名护屋城驻扎,以备朝鲜和明朝军队的反扑。更东北的伊达政宗、蒲生氏乡等则西进至京都一带,警戒防卫空虚的国家心脏。
  •     用来快速了解这段历史挺好
  •     “两败俱伤,渔翁得利”:一段苦涩的历史。
  •     书写的差强人意吧,不过当当的服务还不错
  •     包装完好,内容非常有意思,值得购买阅读
  •     不错的书 老宋的书一贯是可读性和史料集合性俱佳。
  •     比亲王那本精简,史料掌握程度似乎不及,但是立场更客观一点,脉络也清晰,普及的话够用了,有很多插图(但不太清晰多为手绘),方便直观了解。
  •     懂的自然懂。早上老人和女儿说买了日本棒棒糖时,她说日本人都坏人,日本人杀中国人。我很欣慰。
  •     史料翔实 观点中肯 美中不足的是文字功力略欠 不过瑕不掩瑜 四星推荐当之无愧 另外作者算是本人未曾谋面的但神交多年的友人 索性友情再加上一星 另听闻亲王与汗青合著一本帝国最后的荣耀 记录与本书相同的一段历史 有机会也要找来读读
  •     岛国的侵入
  •     帮别人买的,给个好评
  •     真想去灭了小日本,但是看完此书我理性了
  •     个人觉得一般,作者尤其对韩国人的不满,太多了,情绪别太多出现在作品中比较好。中韩,无战略冲突,有共同敌人,无妨。
  •     SCER的书自然要支持一下。。打倒八尺还我公图。。
  •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是我在当当买的最失败的一本书
  •     一开场就把上杉谦信的辞世歌,错当成丰臣秀吉的。谦信活了四十九年,才有四十九年一梦之句,秀吉好歹活了六十一岁啊。其他校对错误就不多说了,就没人看出来?
  •     青花瓷的感觉,书的封面有凹凸感,从印刷到装帧都值得买!
  •     以前在战争史上看过部分,喜欢作者的文风
  •     很好的内容,蹩脚的设计。
  •     诶,记得是重庆一位作者写的。大一读的,最受不了对万历帝的描写。其它都还不错,真真感觉那笔法,出自知青老人
  •     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大量的插图,插画,叙事生动精彩,非常好看!
  •     壬辰年间,正是中国明朝万历皇帝在位,日本丰臣秀吉结束战国时代,蓄意入侵朝鲜,想要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入侵中国。中国与日本,在朝鲜展开了激战,战争以中国大获全胜而告终。本书即讲述了这段历史。
  •     文采还不错
  •     文笔不错,介绍的也较为详细
  •     写的很好!作者历史知识丰富,而且考据到位。不同于一般历史书的枯燥乏味,作者用轻松生动的写法,很容易的把读者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又血雨腥风的年代!强烈推荐!!!!!!!!!!
  •     资料详实,但印刷质量有点问题,最开头那副漫画我还是用剪刀剪开的
  •     书的封面很有特点。用中国的传统青花瓷为底色,一条龙与一个倭寇在争斗。内容也很不错,很全面,细节很充足。不错。
  •     以前看过一些写这段历史的书,都是强调中国如何英武,日本如何猥琐的。这本书里,作者用事实告诉我们,其实,当时的中国将士,面临着非常大的麻烦,而日本,即便在当时,也已经相当强大。看了这本书,我对这场战争有了新的认识。
  •     书不错!@好好看看!书不错!@好好看看!
  •     配图做得不错,故事内容讲得也挺生动。印象中的朝鲜人和书中的朝鲜人还是完全不一样的,书中说得更生动些吧。只是我看到中间有点看不下去了,没看完,但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这本书不可错过。
  •     读来还算畅快。
  •     看到一半了,内容很吸引人。
  •     不过文笔有待提高。。。
  •     最近正是中日关系敏感的时期,其实这么看来似乎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或许这就是是历史的发展吧
  •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义武奋勇,跳梁者虽强必戮!
  •     在有关明朝万历年那场抗日援朝战役题材的出版物里,这本书至今读过的干货最足的一本。看得出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对、分析了中日朝多方史料,而非前人人云亦云的大路货贩卖。对这段历史,过去曾很多读到了困惑已久的疑问,比如李舜臣的战绩、碧蹄之战的胜负之分和交换比、中日间的议和闹剧等等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满意的解答,双方军队及政治势力的构成,该书也给出了条分缕析的介绍,并比细致冷静的笔触加以因果分析,勾勒出战争期间的种种历史走向来。对于想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当代中文出版物里的首选,也是文不甚深的首选普及读物。
  •     四百二十年前能战胜你,四百二十年后就能灭了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