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典 医药衞生殿 医学分典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中华大典 医药衞生殿 医学分典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10-12-1
ISBN:9787807527350
作者:杨宇 编
页数:109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时下正,阳气反泄,用药下可温热,又有一种时行寒疫,却在温暖之时,时行温暖,而寒反为病,此亦天时不正,阴气反逆,用药下可寒凉。又有一种天行温疫热病,多发抄春夏之间,沿门阖境相同者,此天地之疠气,当随时令参气运而施治,宜用刘河间辛凉甘苦寒之药,以清热解毒。已上诸症,皆外感天地之邪者。若夫饮食劳倦,为内伤元气,此则真汤下陷,内生虚热,故东垣发补中益气之论,用人参、黄芪等甘温之药,大补其气用提其下陷,此用气药以补气之下足者也。又若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则阳气偏胜而变为火矣,是谓阴虚火旺劳瘵之症,故丹溪发阳有余、阴下足之论,用四物加黄柏、知母,补其阴而火自降,此用血药以补血之不足者也。益气,补阴,皆内伤症也。一则因阳气之下陷,而补其气以升提之;一则因阳火上升,而滋其阴以降下之,一升一降,回然下同矣。又有夏月伤暑之病,虽属外感,却类内伤,与伤寒大异。盖寒伤形,寒邪客表,有余之症,故宜汗之。暑伤气,元气为热所伤,而耗散下足之症,故宜补之,东垣所谓清暑益气者是也。又有因时暑热,而过食冷物以伤其内,或过取凉风以伤其外,此则非暑伤人,乃因暑而自致之之病,治宜辛热解表,或辛温理中之药,却与伤寒治法相类者也。凡此数症,外形相似,而实有不同,治法多端,而下可或谬。故必审其果为伤寒、伤风及寒疫也,则用仲景法;果为温病及温疫也,则用河间法;果为气虚也,则用东垣法;果为阴虚也,则用丹溪法。如是则庶无差误以害人矣。今人但见发热之证,一皆认作伤寒外感,率用汗药以发其表,汗后下解,又用表药以凉其肌,设是虚证,岂下死哉!间有颇知发热属虚而用补药,则又下知气血之分,或气病而补血,或血病而补气,误人多矣。故外感之与内伤、寒病之与热病,气虚之与血虚,如冰炭相反,治之若差,轻病必重,重病必死矣,可下畏哉,凡酒色过度,损伤脾肾真阴,咳嗽、吐痰、衄血、吐血、咳血、咯血等症,误服参、芪等甘温之药,则病日增,服之过多,则下可治。盖甘温肋气,气属阳,阳旺则阴愈消√刚项病证,乃阴血虚而阳火旺,宜服苦甘寒之药,以生血降火,世人下识,往往服参、芪以为补,予见服此而死者多矣。《保命歌括.伤寒》长沙着论治伤寒,汗用辛甘下苦醎。此法古今终不变,莫将羌活杂真诠。

书籍目录

溫病總論部
 題解
 論說
 综述
 著錄
溫病病因病機部
 論說
溫病診辨防治部
 綜述
溫病疾病部
 風溫、冬溫部
  題解
  論說
  綜述
  紀事
 春溫部
  題解
  論說
  综述
  紀事
 暑溫部
  题解
  論說
  綜述
  紀事
 濕溫部
  题解
  論說
  綜述
  紀事
 秋燥部
  論說
  綜述
  紀事
 伏氣部
  題解
  論說
  綜述
  紀事
 溫疫部
  題解
  論說
  綜述
  紀事
 溫毒部
  論說
  綜述
  ……
引用书目

编辑推荐

《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医学分典•温病总部》是由巴蜀书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医学分典•温病总部》是运用我国历代汉文古籍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其目的是为学术界及愿意了解中国古代珍贵文化典籍的人士提供准确详实、便于检索的汉文古籍分类资料。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纂写和聚集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我国历代都有编纂类书的优良传统,具有代表性的《永乐大典》等大多已佚失,现存《古今图书集成》编就距今也已数百年。为了适应今天和以后研究和检索的需要,一九八八年海内外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和各古籍出版社同仁倡议,在已有类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方法编纂一部新的类书《中华大典》。

图书封面


 中华大典 医药衞生殿 医学分典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