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测量与去自由基镇痛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临床医学理论 > 疼痛测量与去自由基镇痛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34960178
作者:田明清
页数:14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7.2.2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在传统针刺疗法的基础上,由平刺或斜刺的方法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一种更加简便的镇痛疗法。此疗法是1996年由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符仲华教授首先创新的,并研制出了新的针具,可使留针时间更长,而且不影响正常生活。操作时不需选择进针点,在病灶周围进针即可。浮针疗法是将针刺于皮下,浮于肌肉之上,故称为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所使用的针具是相当于在较粗的针灸针上安装了一个软套管,安装软套管的目的是为了将针芯抽出后,把软套管较长时间地留在皮下而不会引起疼痛,但又能起到刺激治疗的作用(图7—5)。 浮针疗法的主要特点是针不需刺入病灶,而是在病灶的周围进针,平刺入皮下组织,针尖朝向病灶,一般针尖距离痛点2cm左右。进针后以进针点为支点,使针在皮下做扇形运动,称为“扫散”运针。“扫散”运针完成后,留针一段时间,然后抽出针芯,保留软套管于皮下组织,用消毒纱布包扎后回家休息。一般保留24小时后拔出软套管,即完成了第一次治疗,第二次治疗根据复查结果而定。 7.2.3腕踝针与浮针疗法的镇痛原理剖析 腕踝针和浮针疗法是两种从传统针刺疗法中演变出来的新疗法,二者最大的创新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了进针点数。其中,腕踝针疗法把中医一百多个穴位的进针点减少到只有12个,而且每次治疗时也只是使用其中几个,不一定全部使用。浮针疗法每次只使用1个进针点,而且改进了传统的针具和运针方法。 腕踝针疗法获取自由基的方法,是将针灸针刺入腕踝处的皮下组织内,不接电,不运针,只留针守候。根据经络实质可知,腕踝处的三阴三阳(经络)是自由基的通道,是捕获自由基的最佳针刺点。另外,由于电子(自由基)具有行走短路的特性,故自由基遵循六经皮部(6个纵向区)的行走路线直接达到腕踝处的6个针刺点。 浮针疗法获取自由基的方法与腕踝针大致相同。但由于浮针进针点靠近病灶,不像在腕踝处获取自由基那样容易,因此,浮针在刺人皮下组织后,巧妙地采用了扇形“扫散”运针,将皮下组织中的生理盐水“扫散”出来,形成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扇形口袋,自由基可轻易地钻进这个扇形口袋,更容易被捕捉。 不管疼痛病灶是在内脏还是在体表的肌肉组织,腕踝针与浮针疗法都是将针灸针或浮针平刺于皮下组织来进行治疗。其中的奥妙之处是由于皮下组织本身就是自由基通道,经络将皮下组织与疼痛病灶联通在一起,二者变成零距离。也就是说,刺入皮下组织的针灸针或浮针,相当于把针延伸到了疼痛病灶(图7—6)。 由图7—6可知,皮下组织可视为一个半电池,皮肤表面视为另一个半电池(皮肤表面也有水分子),皮肤上下的针体分别为两个电极,针孔周围间隙为盐桥,针体全长为外部电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装置。通过氧化反应,皮肤表面的电子通过针体达到皮下组织,与自由基未配对的电子配对,进行了还原反应去自由基。或者自由基通过针孔间隙直接流到皮肤表面成为静电,使损伤组织中的自由基得到清除而镇痛。 另外,浮针疗法采用的是软套管留针,它与腕踝针疗法的留针大同小异,但浮针是利用软套管中或针孔周围缝隙中的体液(生理盐水)来做导体,将自由基直接转移至皮肤表面,与体表静电中和粒子争夺电子而去自由基镇痛。

前言

与其说这本书是一本著作,不如说它是研究疼痛测量与去自由基镇痛的一篇医学论文更为真切。不过它是几个课题合并在一起的一篇综合性论文,尤其是这些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大多是第一次以书的形式公开发表。本书第1、2章是课题研究的基础理论,或者说是为后面章节所做的铺垫。第3章提出了一个新的致痛观点——“自由基堆集致痛”,同时也解决了一直未能解决的在伤害性感受器水平上研究能量转换的一大神经生物学难题。第4章论述了自由基堆集致痛的过程,并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组织损伤局部和健康的皮下组织设计完成了一个反应速率较高的原电池模型,还发现了一个能快速去除自由基的电化学反应公式。第5章创建了一个疼痛测量的模型,该模型是量化疼痛的基础,并利用“阈值”的耗能作为计量单位,对伤害刺激能量进行计量,量化出了疼痛强度。第6章证明了中医学的经络系统是输送自由基的通道,利用这一特点,在体表设计出一个原电池,就能清除内脏损伤局部的自由基,同样能治疗内脏的疼痛疾病。第7章对现在临床上常用的针刺疗法的镇痛原理进行了剖析,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隐藏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去自由基的机制;同时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原电池的设计不合理,反应速率很低,所以疗效不显著。第8章是前面几章的总结,介绍了作者研制出的一台既能量化疼痛又能快速消除疼痛的电子医疗设备。该设备经过有关部门的质量检验和两家具有试验资历医院的临床试验,证明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临床疗效的显著性和设备的实用性,解决了疼痛测量和快速镇痛的一大疼痛医学难题。第9章是去自由基镇痛疗法的临床图解,利用经络系统的“阿是穴”和神经系统的麻醉(阻滞)点来寻找穿刺点,共同完成临床原电池设计,这样更加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去自由基而镇痛。疼痛测量与去自由基镇痛课题的研究成功,首先要感谢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顾问、《生理学报》主编、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赵志奇教授的指导,并对本书提出修改意见。感谢广东省医学会资深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疼痛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教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一临床中心指导专家高崇荣教授的帮助和指导,并对本书进行审查和修改。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原针灸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柴铁劬教授和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疼痛科主任王家双教授的关心和指导,并为本书作序,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虽然作者尽了最大努力,但本书可能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田明清,广州一家社区医院针灸科医生,在多年的工作中对疼痛做了大量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论,并发明了“田氏测痛治疗仪”(申请了国家专利)。

书籍目录

第1章 自由基简介
 1.1 自由基的定义与标记
 1.2 体内自由基的产生
 1.3 自由基与活性氧
 1.4 细胞过氧化损伤
 1.5 自由基的特性
第2章 组织损伤引起自由基增多
 2.1 炎症介质的生成与代谢
 2.2 有菌性炎症反应
 2.3 无菌性炎症反应
 2.4 缺血、再灌注和少血反应
第3章 “自由基堆集致痛”新观点
 3.1 伤害性感受器的基础知识
 3.2 组织损伤内部有自由基堆集
 3.3 “自由基堆集致痛”新观点
 3.4 自由基堆集导致疼痛发生
第4章 去自由基镇痛的研究
 4.1 电化学基础
 4.2 去自由基镇痛原理
第5章 疼痛测量原理的研究
 5.1 损伤能量的转换与转移
 5.2 伤害感受强度的测量与计算
 5.3 痛阈与耐痛阈耗能的测量
 5.4 疼痛强度的计算
第6章 经络实质及其临床应用
 6.1 经络系统的概貌
 6.2 气的实质是电子
 6.3 穴位是电子在体表的出入点
 6.4 经络是输送电子的通道
 6.5 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6.6 穴位与经络的临床应用
第7章 针刺镇痛原理的剖析
 7.1 毫针与小针刀疗法
 7.2 腕踝针与浮针疗法
 7.3 密集型银质针加艾灸疗法
 7.4 水针与神经阻滞疗法
 7.5 电针疗法与经皮电刺激
 7.6 小结
第8章 田氏测痛治疗仪的研制
第9章 去自由基镇痛疗法的临床图解

编辑推荐

《疼痛测量与去自由基镇痛》阐释了全新的致痛、镇痛理论,经过临床验证的仪器,对疼痛科医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一个全新的致痛观点,一套独特的镇痛理论,一台经过临床验证的测痛治疗仪。

作者简介

《疼痛测量与去自由基镇痛》一书是“田氏测痛治疗仪”的理论基础,是使用该仪器诊疗疼痛疾病的一本临床教材,也是疼痛科医生提升理论水平的重要参考书。该书突破了传统的致痛理论,提出了“自由基堆集致痛”的新观点,运用能量守恒定理,通过伤害性刺激所聚集的自由基能量,用“阈值”的耗能对疼痛发生的各环节所转移的能量进行计量,从而量化疼痛,并用氧化还原的方法去除自由基而达到镇痛。
作者田明清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工作经验,认为疼痛的原因是自由基在损伤部位堆集,如果能测量出自由基的堆集,就可以对疼痛部位做出准确诊断,清除这些自由基,就可以消除疼痛,在此理论基础上,作者研发了一台“疼痛测量治疗仪”。该仪器经过临床验证确实有效,并申请了国家专利。《疼痛测量与去自由基镇痛》就是对这些理论和仪器的详细介绍。

图书封面


 疼痛测量与去自由基镇痛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