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傅雷讲艺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与评论 > 听傅雷讲艺术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212047498
作者:李云雷
页数:246页

章节摘录

不朽的艺术巨匠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教堂先后完成的两幅巨大的壁画,各花费了他五年的时间,中间相隔二十四年。《创世记》是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绘画的,在绘制这幅壁画时,两人时常发生争执。米开朗琪罗性情古怪,将最初的计划无限扩大,教皇的脾气也是非常急躁,即使是一些小事也会让他暴跳如雷。“他到台架下面去找米开朗琪罗,隔着三十英尺的高度,两个人开始热烈地辩论。老是那套刺激与激烈的话,而米氏也一些不退让:‘你什么时候完工?——等我能够的时候!’一天,又去问他,他还是照样的回答‘当我能够的时候’。教皇怒极了,要用手杖去打他,他却再三地说:‘等我能够的时候,等我能够的时候!’米开朗琪罗爬下台架,赶回寓所处去收拾行李。教皇知道他当真要走了,立刻派秘书送了五百个杜格(意大利古币名)去。米氏怒气平了,重新回去工作。每天是这些喜剧。”最后教皇甚至向米开朗琪罗吆喝道:“你真要我把你从台架上拽下来吗?”米开朗琪罗只得下来。这幅杰作就是这样完成的。《最后的审判》是为教皇保罗三世绘制的。保罗三世在1534年继任教皇,他说:“我等了三十年才等到由我来请米开朗琪罗做点东西。”于是他任命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绘画、雕刻总工程师。1536年,米开朗琪罗开始绘制《最后的审判》,到1541年完成。《创世记》与《最后的审判》都是取自《圣经》的题材,之所以选择《圣经》,与那时的观念有关:艺术的最高目的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表现心灵的意境,或者伟大的思想,或者人类热情的使命。所以米开朗琪罗不满足于巧妙、天真的装饰,而搬出整部的《圣经》来做他的中心思想。《创世记》显示了耶和华在混沌中飞驰,在六日中创造天与地、光与暗、太阳与月亮、海洋与陆地、人与万物的经过。而《最后的审判》则表现的是耶稣基督在世界末日之后对一切生者和死者进行的审判。在这个法庭上,那些没有执行神的嘱咐的“不洁的人”、“造反者”和“异教徒”要被打入地狱,而升入天堂的则是那些“在自己的事业上”驯服的、绝不争执的人。《创世记》在天顶正中共分为九景,傅雷将它们分成了三组:一、神的寂寞A、神分出光明与黑暗B、神创造太阳与月亮C、神分出水与陆二、创造人类A、创造亚当B、创造夏娃C、原始罪恶三、洪水A、洪水B、诺亚的献祭C、诺亚醉酒对于一幅人物众多、结构庞大的壁画来说,如何巧妙地予以安排是十分重要的。在天顶正中描绘了上述九景后,在边缘与墙壁相接之处则绘画了男女先知与基督的祖先,使整个画面的布局严整。《最后的审判》的构图同样庞大,初看似乎一团混乱,细察却也有严格的规律,以基督为中心所组成的构图整体有各个独立的部分。基督上面左右两侧分布着两块半月形的画面,以倾斜的刑具为中心有两组人物;基督和圣母玛利亚的左侧是手捧天堂钥匙的使徒彼得,彼得的周围是一些遭受迫害的殉难者,米开朗琪罗在这里把自己的肖像也画在一张剥下的人皮上;基督的右侧是人类的始祖亚当,他周围也围着很多人;在画面的下半部分的中间一组人物中,描绘了驾云的天使们,他们吹奏着喇叭,以美妙的音乐唤醒受冤屈而得到拯救的灵魂;画面的右下角安排的是地狱的场面。所有人物的组合有着均衡的配置,但又不是数量和动作上严格的对称,只是视觉上的对称感觉,而人物动物姿态的上升和下降也适应整体构思的要求。在对《创世记》的分析中,傅雷先生指出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在人物之外,画面全无装饰,风景、树木与动物全然没有,使观众的目光得不到休息,精神老是紧张着。傅雷先生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是,文艺复兴的时尚使当时的艺术家相信人体是最好的材料,一切的美都含蓄在内,而米开朗琪罗更是将这一理论推到了极端。他画的裸体如雕塑一般,代表着古希腊的艺术精神:以人为中心的宇宙观,而人的裸体则代表宇宙间最理想的,在它的肌肉、它的动作、它的坚强与伟大,在它的外形下面蕴藏着心灵的强力与伟大,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象征。而在《最后的审判》中,基督的形象是一个裸体巨人,他那强有力的身躯、振臂挥动的巨掌、力士般壮健结实的身体,充满着扭转乾坤的力量。其他的人物,不论是罪人还是正直者,都具有同等强壮的肉体。可是这幅画中的人体,不像《创世记》中的人体那么匀称,而是被夸张了的不匀称,显得更加雄壮,更有力量,这又一次证明了米开朗琪罗一向是把人体当做自己艺术构思的语言的。在这幅画上,人体扭成一团一团地在运动,好像随着狂风在奔腾,具有真实的力量。在《创世记》的九幅画中,傅雷先生着重分析了《神分出水与陆》和《神创造亚当》两幅画。另一位大师拉斐尔也画过与第一幅画同样的题材的作品,但与米开朗琪罗的大气磅礴相比,他的风格是轻巧幽美的。后一幅画中令人注目的是亚当健壮的体格与耶和华“又是悲哀又是和善”的情志。在这一幅画中笼罩着一层悲愁的气氛,“这是伟大的心灵的,大艺术家的,大诗人的,圣者的悲愁”。而《最后的审判》则是一幅壮观的巨型壁画,画面上所有的人物都在运动之中。一群群的罪人,躯体在纠缠之中被拖入地狱;有飞上天的洁净的人,还有大群的天使;这里有善也有恶,和巨人的体态相辅相成的是巨人般的热情。与绘画相比,米开朗琪罗无疑更钟情于雕塑艺术,“雕刻是绘画的火焰,”他说,“它们的不同有如太阳与受太阳照射的月亮之不同。”而大卫像和摩西像则是米开朗琪罗雕塑的杰作。大卫和摩西都是《圣经》中的人物,大卫是英雄,摩西是希伯来的先知。摩西像的题材出自旧约的《出埃及记》,摩西是古代犹太人的领袖,是向犹太人传授上帝律法的人。在欧洲艺术中,摩西也是一个传统的题材。波提切利曾把摩西描绘为清新多姿的美少年,而法国十九世纪的浪漫诗人维尼则歌咏了暮年的摩西,米开朗琪罗描绘的摩西是壮年的,“青年是代表尚未成熟的年龄,老年是衰颓的时期,只有壮年才能成为整个民族的领袖,为上帝的意志做宣导使”。在摩西像上,米开朗琪罗再次刻画了具有不可摧毁的威力的人物形象。那时摩西看见他的百姓离经叛道,准备摔碎法版,显得怒气冲冲的。米开朗琪罗选择了这一幕,塑造了性格威严的领袖形象,具有火山一般蓬勃的热情。与大卫像相比,大卫身上年轻人的豪迈气概,表现了人能够克服任何困难的坚定不移的信心;而摩西像则相反,它表现的是人的意志碰到了困难时的情况,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必须使人的全部力量保持紧张的状态。摩西想表现的是这位先知右手紧握十诫版,表示要维护神圣的法律秩序。他那从肩头缠到胸际的长衫突现出有力量、有生命力的结实躯体。人物雕像的整个姿态既有威严又处在激动盛怒之中,可是雕像的全身又保持着稳重和平衡,显示出崇高和庄严,这不仅表现在摩西令人望而生畏的目光上,同时也表现在摩西的体格极度夸张的粗壮上,表现在肌肉组织的紧张上,每一个细节,从完全揉皱了的衣褶到蓬松弯曲的一绺一绺的胡须,都可以感觉到他的庄重与意志。在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大气磅礴的天赋,使他即使在同一时代最伟大的美术家之间也显得十分突出,尽管达•芬奇与拉斐尔也是多方面的大师,但正是米开朗琪罗用艺术形式创作了气魄最豪迈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异常的感染力鲜明地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

前言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批评家,他涉足的艺术领域是宽广的,包括文学、美术、音乐等,他在这些领域中所达到的深度也是罕见的。    如果有一个人,在以上这三个领域中的任何一个领域取得了像傅雷那样的成就,他就称得上一位大师了。而傅雷用他聪慧的头脑和敏感的心灵在这三个领域中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在文学上,他主要以翻译知名。他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翻译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记与《约翰·克里斯朵夫》,傅雷先生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傅雷先生对于自己要翻译的外文作品的选择是十分挑剔的,在他看来,他翻译的作品,必须具备两点要素,一是“比较适合吾国”,另一点是“最优秀的”,从这两点上不难看出,傅雷先生对文字翻译工作的重视。在他翻译的众多名家作品中,傅雷先生最偏爱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尽管傅雷偏爱巴尔扎克,可他也不是一味迷信的,相反,他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选择的标准。他还是始终保持着他独有的原则,对于这位他热爱的作家也不例外。    在美术领域,傅雷先生用他优美、细腻的笔触和他那颗充满热情的心,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一些西方伟大的画家和雕刻家,他尤其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三位大师,这其中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西方造型艺术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在这三位大师的手中,技巧已经达到了圆熟、完美的程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希腊的古典主义精神已经冲破了种种僵化的清规戒律和森严的教条,艺术的天地和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呈现出了无限的宽广和深邃,而且还富有强烈的生命气息。    在近代国画史上,与齐白石并称为“北齐南黄”的黄宾虹是傅雷先生的挚友。傅雷先生是最早对国画大师黄宾虹的艺术创作进行高度评价的美术批评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傅雷发现了黄宾虹这位大师。在黄宾虹八十大寿的时候,由傅雷发起为他在上海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要知道,在那时,黄宾虹还不是很出名,而傅雷先生又以不擅长组织活动而出名,但是,这次活动居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不能不说,傅雷先生对黄宾虹的才华是非常欣赏的。    在音乐方面,傅雷最大的成就就是他写出了大量的音乐赏析文字,尤其是他对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的翻译,曾经在中国引起了一股“贝多芬热”。这部作品还带领中国青年走进了贝多芬的精神与艺术世界,鼓励了无数的青年人。    傅雷先生在音乐方面的另一项成就,就是培养出了国际知名的钢琴家——傅聪。傅雷是一个严父,傅聪小的时候他管教得十分严厉,有时甚至还会打他。傅聪曾经回忆说,他在家学习的“第一课是《论语》,就学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实,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是我一辈子身体力行的方式。”从这点上可以看出,虽然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极其严格,但是却使傅聪受用终身。    人的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在傅聪长大成材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所倾注的心血。傅聪在他身边的时候是这样,在他们身处两地,形同隔世的情势下也还是这样。后来的《傅雷家书》便主要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书信,在这些看似平常的书信中,隐藏着一个父亲、一个艺术家深厚的感情。而在这些书信中,傅雷不仅关心傅聪的生活,更关心傅聪在艺术上的学习,可以说,傅聪的成材与傅雷的教育是有直接关系的。    面对傅雷先生取得的如此巨大的成就,我们不得不惊叹、景仰,与此同时,我们也产生了一种冲动,我们要进入大师的心灵与艺术境界,领略大师的风采与风范,以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净化我们的灵魂。

名人推荐

傅雷的艺术造诣是极为深厚的,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但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他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半途而去,不能展其所长。——作家、翻译家、出版家  楼适夷傅雷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杨绛傅雷非常爱这个国家,所以对这个国家的要求也很严格。他爱他自己的文章,爱他所翻译的作家的作品,所以对它们非常认真。——画家  黄苗子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世界上最纯沽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

内容概要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汉族,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传神。翻译作品主要有罗曼•罗兰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他的艺术专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深受读者推崇,《傅雷艺术随笔》《与傅聪谈音乐》成为艺术学习的经典文献,《傅雷家书》更是以其充盈丰满的情感、独到真挚的见解,深受读者的喜爱,问世至今,多次再版。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听傅雷讲美术

古典主义——傅雷艺术思想的根基

触类旁通——傅雷美术涉猎的广泛性

水乳交融——傅雷对东西方艺术的贯通

“时代、环境、种族”——傅雷艺术方法论

背景与时间——傅雷谈如何欣赏画

比较的重要性——傅雷谈艺术作品独特的美

风格至上——傅雷谈艺术作品的个性魅力

得鱼忘筌——傅雷谈技巧与作品的关系

先为人,再为艺术家——傅雷谈两者关系

人品与学问——傅雷谈艺术家的为人

古怪与孤独的天才——傅雷谈米开朗琪罗

永无止境——傅雷谈如何突破传统

从普桑到浪漫派——傅雷谈风景画的脉络

现代与古典——傅雷谈塞尚

中国与西方——傅雷谈中西方绘画
第二章 我听傅雷讲音乐

中西合璧——傅雷谈如何鉴赏音乐

浑然天成——傅雷谈莫扎特

精神导师——傅雷谈贝多芬

民族情感——傅雷谈肖邦

父子情深——傅雷与傅聪的音乐和精神交流
第三章 我听傅雷讲文学

作品如友——傅雷谈翻译对象的选择

理想主义——傅雷谈罗曼•罗兰

典范之作——傅雷谈张爱玲的小说
第四章 傅雷的为人

傅雷与刘海粟

傅雷与楼适夷

傅雷与柯灵

傅雷与钱钟书夫妇
附 录 传记及著作概述

傅雷小传

傅雷学术著作概述
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听傅雷讲艺术》编辑推荐:在这个纷繁变幻的世界,总有一些事情可以让你感动,或许是人,或许是事,或许是一篇文章,或许是一种感悟……傅雷先生其人、其事、其文、其感都足以令人动容。走近大师的世界,倾听大师的智语,在艺术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中升华自我,在升华中实现理想。叔本华曾说:“透过艺术的创作与欣赏,我们将意志所生的欲望世界提升到忘我的精神境界中,这时我们可暂时忘却人世的不幸与痛苦。”那些传递艺术美的大师们无不怀着这样一颗悲悯的心,让世人忘却苦痛的纠缠,而生出勇敢的心。

作者简介

傅雷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更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文艺批评家,他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中精深独到的见解,给后学者众多启示。
全书对于傅雷先生的各类文艺评论进行梳理,全面展示傅雷先生的艺术思想,美术绘画、文学评论、音乐鉴赏包括翻译理论、艺术教育等,立体的向读者呈现一位大师卓越的智慧。
全书更已接近傅雷先生对于艺术史写作方式的风格,向读者展开一部巨幅的艺术画卷,带领读者在艺术的夜空下采撷最美丽的星光。
本书资料翔实、安排精当,还用小传和纪念文章串起傅雷先生起伏跌宕的一生。

图书封面


 听傅雷讲艺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没看这本书之前,只知道傅雷是一位很有名的翻译家。读了这本书之后,不仅对傅雷在绘画、音乐、文学等多方面的博学感到佩服,也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比如傅雷谈如何欣赏画、如何对雕塑作品《大卫》进行解读,并且用其诗意的文学语言翻译了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的音乐,更好地帮助了我们去认识和理解这些伟大音乐家和其作品等等。除此之外,对于傅雷在翻译上的认真执着精神也是非常钦佩。他学习法语,专一翻译了很多巴尔扎克的作品。他宽阔的视野和翻译上的执着与热情是值得我们学外语翻译学生学习的。在讲到贝多芬的那一章,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是:(贝多芬和某个亲王反目,不畏权贵,临走时留下的一个条子)“亲王,您之为您,是靠了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了我自己。亲王们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至于贝多芬,却只有一个。”看完这本书,也想去读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了。虽然不懂音乐,不懂宗教壁画、雕塑,但也想去试着了解。总之,对希望去了解艺术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所以买了这本书陕师大出的听傅雷讲艺术,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听钱钟书讲文学,听厉以宁讲经济学,这套书都不不错,浅显易懂~
  •     书里讲了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的内容,浅显易懂。
  •     缺少深度 感觉不是很好
  •     得知陕师大出版了这一系列的图书,如视珍宝~傅雷的艺术修养、人格品行,均谓大家,以他的视角来谈艺术,再合适不过
  •     因为是好书才定的! 可是! 请注意! 送来的书有破损!真受不了! 索性不影响阅读!
  •     了解艺术更了解傅雷了解他的治学更了解他的为人处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