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艺术家论》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 > 艺术与艺术家论章节试读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562462569
作者:[俄] 康定斯基
页数:208页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75页

自从机器发明以来,专业化就被国家经济学家们,视为最理想的工作秩序和正常的生产:以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结果。每一位作者—劳力或劳心的,都被推向表面的专业化,变成一个今天所谓的“盒子人”(FACHMANN,专家)
科学里的情形更复杂。但基本上是一样的——一个天文学家对梵文没兴趣,就像一个学音乐的,对雕塑毫无兴趣一样。以此建立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高级学府,制造了彻头彻尾的专家和彻头彻尾没有教养的人,也制造了今天。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0页 - 关于形式的问题

如同不要把一个艺术家的形式奉为神明一样,也不要把一个艺术团体的形式当作神明。对任何群体而言,他们的形式是最好的,表达出他们想说的。但不要推论说,这个形式对所有的群体都是最好的。这里也应有最大的自由。每一种形式都有效,也都应视为正确的(艺术的),它是内涵的外现。若不是这样,它便不是自由精神者(白光),而是僵化的障碍(黑魔手)。
我们又得到与上面相同的结果:最重要的不是形式(物质),而是内涵(精神)。
所以,形式可以是舒服的、不舒服的,精致的、粗糙的,等等。但绝对不能因为它有正面的特性而接受它,或因为反面的感觉而否定它,因为这些观念都是相对的。我们从存在过的形式无限转换里,早就了解了。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83页 - 绘画基本元素分析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所有伟大的艺术世界,都有自己时代成熟的艺术理论,到了我们这个时代,还可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86页

原文:客体!不少观众只看到客体,就以为看到了绘画。他认出一匹马、一个花瓶、一把小提琴、一只烟斗,但真正绘画的内涵却漏掉了。如果画家把客体话得不清楚,他就看看标题的提示。观众便很满足,而幻想沉浸在绘画里。
客体有时法尔因此蒙蔽了精神。
这样,绘画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反而变成了一道墙。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90页 - 绘画基本元素分析

艺术与自然(或所谓“物体”)的关系不在于,绘画从来没有避免去表现自然或物体,而在于,这两个领域,以类似或相同的方式完成作品,它们应以其样貌,以其结果,以其独立存在的样子被接受。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50页

原文:绘画的三个阶段:写实绘画;自然主义绘画(印象派、未来派);构
成性绘画(纯粹艺术的阶段);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关于形式的问题 - 关于形式的问题

形式=个性的标记!所谓的规则,都是扯蛋!艺评是艺术最差劲的敌人!
每个艺术家的精神,便这样反映在形式里。形式是个性的标记。
所有的规则,不管在早期艺术里发现的,或后来发现的,被艺术史家过分夸张它们的重要性;它们不能引导向艺术。如果我知道木匠的规则,我就可以造一张桌子。如果一个木匠懂得画家所谓的规则,却不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件艺术作品。
人们不该相信,宣称在作品里发现了某个客观错误的理论家(艺术历史家、批评家等)。
理论家唯一可以宣称的是,到现在为止,他还不认识这个媒介的应用方式。而且,理论家借对既存形式的分析,而批评或赞美一件作品,他其实便是可怕的误导者。他在作品及天真的观众之间树了一道墙。
从这观点看(可惜这也是唯一可能的),艺评是艺术最差劲的敌人。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55页

“非现实”世界的梦,和现实世界一样形成这个世界。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20页

原文:理论家唯一可宣称的是,到现在为止,他还不认识这个媒介的应用方式。而且,理论家借对既存形式的分析,而批评货赞美一件作品,他其实便是可怕的误导者。他在作品及天真的观众之间树了一道墙。这里,一个批评家应该有诗人的心。因为诗人必须能客观地感觉,并主观地将他的感觉表达出来。也就是说,一个批评家必须具有创造力。但实际上,很多批评家都是一些失意的画家,缺乏创造力,所以强烈地想去依赖他人的创造力。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00页

一个艺术家有再怎么强烈或简朴的“梦想”都没有用,如果他的指尖不能精确地达成他的要求的话。他们由于内在需要而画,从不怀疑绘画的未来。当他们谈理论时,他们也绘画性地谈,也就是艺术性地谈。关于,为什么“新艺术潮流”总会被拒绝很容易回答。因为习惯于旧“处方”的眼睛不能立刻接收新发现的“处方”,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矫治,我可以称此乃“眼睛的保守主义”。最后,我诚挚地忠告传播者和接收者将思想与感觉分开。像世界上任何一种处方,从来不能独自主生产作品一样,它们也不能取代“了解艺术”所必要的感觉。脑袋不是一个坏的组织。但“没有感觉”的头脑,比“没有头脑”的感觉更糟。至少在艺术上如此。物质主义的噩梦还没有过去,它把宇宙性的生活变成毫无目的的低级游戏。一些粗糙的感觉像恐惧、快乐、悲伤等,艺术家已不再感兴趣。现在他们试着要唤起更精致和不可言传的感觉。那些精细的,我们语言也无法传达的感觉和刺激的东西。任何艺术都根植于它所属的时代,但高级的艺术,不但是该世纪的回响或反映,还是有预言未来的力量。“摩登”的人,却缺乏直觉,由于他“聪明”,徒有生活的表面而已,他空荡荡两只脚站在实际生活里,失去和生命本身的接触,于是产生幻灭,因而需要自欺。生动往往来自至少两种感应的并置:元素、色彩、线条、声音、动作……“两个内在的声音”便是构成的起源。我个人以为,色彩的几何性轮廓,比物体轮廓要更具变化,因为物体轮廓比较具有压迫性,而且狭窄,因此只产生一个属于它的感应。而一个与物体无关的“几何”或“自由”轮廓,给人如色彩的感觉,不像物体那么明确。它们自由,有弹性,而且“抽象”。如果一个人开始毫无目的地做东西,结果不是自我崩溃,就是做一些死的东西。时间把人往前推去。但若成长太快,也容易凋谢----没有往下扎根,也无法往上生长。“实际”的现代人,则为机器,为武器和居住机器而屈膝,他养成外在的目光,取笑内在的。一切‘死亡’的东西都战栗了。不只是具有诗意的星星、月亮、树林、花;甚至一团烟灰;街边水洼里一只发亮的纽扣;一块不知所然,被蚂蚁从草丝里咬出来的树皮,一只意识的手,伸向一张日历,连带地把整本日历撕扯下来。所有一切的一切都露给我一张自己的脸,它内在的生命。这些神秘的心灵,经常无声胜有声。所有不管静或动的点,对我也是这般生动,展示给我它们的心灵。这就够使我投入整个生命和感觉,去体会艺术家的可能性,和它的生命。它与今天‘物象的’相反,它是‘抽象的’。如果图画里的线能从用来表示东西的实用目的解放,自己就是东西本身,那么它内在的声音就不会被其他次要的给削弱,反而拥有更饱满的内在力量。对不起,绘画,音乐正是如此,它们使人肉体痛苦。您一定也有过这种经验,当指头在精神上随着声音或色彩“散步”时,突然,像被荆棘刺了一下。而有时,在绘画音乐里“散步”,却像在天鹅绒或丝缎里一般。我曾对学生说:“尽你所能所要去想----这是美丽的习惯!但,就是不要在画架面前想!”同样的,我也愿意把它送给这些寻找“价值标准”而徒然的人,把耳朵转向音乐,把眼睛打开,去看绘画,不要去想。如果要的话,那么听过之后,看过之后,去鉴定它。然后问问你自己,如果要的话,这件作品是否将你“诱”向一个未知的世界?如果是的话,那么,你还要求什么?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30页

19世纪是个远离内在创作的时代。专注于物质的表象,或表象的物质面,它必然造成内在创造力的低落,而且似乎已降到最底层了。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23页

原文: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他简单有效地应用绘画媒介就是个有趣的例子。他感兴趣的只是这内在声音的规则,毫不在意外在的装饰及美感。最“贫乏”的形,到了他手上,就变得丰富了。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17页

原文:迟早会证实,“抽象”艺术不但没有排除和自然的关系,而且比近代任何其它艺术有更强烈的关系。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26页 - 关于形式的问题

重要的是,一个形式的产生是否基于内在的需要。
外在的极大相异,会成为内在极大的相同。
一个理想的艺评家是试着去感觉这个那个形式如何发生作用,并将这整体经验有效地传递给观众。一个批评家应该有诗人之心,必须具有创造力。
当远离外在的实用性时,内在的声音就更强烈。
对作品应该提问:艺术家在这里传达的是他什么内在的愿望?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86页

原文:客体!不少观众只看到客体,就以为看到了绘画。他认出一匹马、一个花瓶、一把小提琴、一只烟斗,但真正绘画的内涵却漏掉了。如果画家把客体话得不清楚,他就看看标题的提示。观众便很满足,而幻想沉浸在绘画里。
客体有时反而因此蒙蔽了精神。
这样,绘画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反而变成了一道墙。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13页

原文:只有背离精神的,才走进死巷。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8页 - 关于形式的问题

原文:所以,如果图画里,线从它以表示东西的目的解放,本身就是客体,那么它内在的声音就不会被其它次要的角色给削弱,反而更具完整的内在力量。
我们因此得到一个结果:纯粹抽象也使用客体,它们显示自己物质的本质,如果纯粹写实一般。决然地否定物象和绝对地肯定是一样的。它们的目标也相同:内在的声音的化身。
因此我们看到,一个艺术家用的是抽象的或写实的,原则上没什么意义。
因为,内在上,两者一样。让艺术家自己决择。他自己最清楚,以哪种方式,可以将他艺术的内涵最明白地,以物质形式表之。抽象地说:基本上,根本没有所谓形式的问题。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98页

艺术家正如其他人,借知识基础和思考能力,直觉地工作。
就这情形,艺术家和其他创作者没有分别。
他的工作以法则和目的为依据。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70页

原文:由于过分强调直觉及艺术的“无目的性”,使得怡艺术家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如果只有“年轻”艺术家那还好!),得到一个笨拙货偏离艺术的结果。拿今天的“新即物主义”当例子就够了,他们试着把艺术当作“政治”目的——混乱到极点。年轻的艺术家,尤其是初学者,必须一开始就习惯于客观的、科学的思考。他应该了解,在所谓的“主义”之外,寻找自己的路。这些主义,照例都不是通往核心的努力,而是把很容易就成为过去的细节,视为基本问题。能客观地面对陌生的(别人的)作品,不排除自己作品里的极端性,这种能力当然是完全健康的;在自己的作品里,艺术家当然允许(必须)有这种极端性。客观在这里只会造成内在的迷惘。他对自己的作品,不但应该极端,而且狂热;要有成熟的狂热主义却要多年强烈内在的挣扎。
除了具备逻辑思考能力外,要深入到形成艺术的元素里,学生才能内在地感受艺术媒介。
简单地说,千万不能低估媒介由目的决定,因此,目的只有透过媒介才能破解。深入地内在地确定媒介,及媒介间有意或无意的沟通;丢掉那些对艺术陌生的目的,它们只会造成不自然和乖戾的结果,媒介因此才是真的为目的而存在。
研究不同艺术间的元素关系后,便会越强烈地感觉到和某个艺术元素的血缘关系,这是显然的。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55页

"非现实"世界的梦,和现实世界一起形成这个世界。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0页 - 关于形式的问题

:所以,可以下结论说,形式是否个人的、国家的、有风格的,是否符合潮流的,是否与其他形式相关或者孤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形式的产生,是否基于内在的需要。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48页

作品是内在、外在交融的结果,两者不可分割。它们是内容和形式。
而决定性的元素是内容。形式是抽象内容的物质表现。形式的选择,得依内在的需要而定,它是一书里唯一不变的法则。
以此产生的作品就是“美丽的”。所以,一个“美丽的”作品,必然是内外两个元素依法则地结合。这个结合,使作品统一。这件作品变成主体。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29页 - 关于舞台构成

如果媒介是正确的,就会造成观者同一种心灵波动。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40页

原文:这种人老犯相同的错误,以为自己忠于过去的精神,其实不是“精神”,而是“形式”。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9页

不应该神化了形式,人们只要努力使形式能将内在的声音传达出来就够了。因此,不要在形式里寻找安逸。对每个艺术家而言,他的表达方式(形式)是最好的,因为它是他所想传达的内容之化身,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9页 - 关于形式的问题

感想:艺术不需要刻意强调国家性,国家性和民族风格只不过是对形式自由的恐惧,或是方便艺评家分门别类。每个艺术家虽然受到他的生存环境的影响,其作品带有一定的国家的标记,但每个艺术家是独立的个体,有其特殊的由内而发的自由地表达形式。如果刻意强调国家性,一是抹杀了艺术家表达出来的个性,二是会遮蔽自己对这个艺术家最真实直接地认识。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7页

大自然的法则是活生生的,它既静也动,就此而言,它和艺术的法则一样。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70页

过分强调直觉及艺术的“无目的性”,使得艺术家尤其年轻的艺术家得到一个笨拙或偏离艺术的结果。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62页

原文:抽象画脱离自然的“皮肤”,但不脱离它的法则。宇宙的法则。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87页

原文:我曾对学生说:”尽你所能所要去想——这是美丽的习惯!但,就是不要在画架前想!“同样的,我也愿意把它送给这些寻找”价值标准“而徒然的人:”把耳朵转向音乐,把眼睛打开,去看绘画。不要去想。“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12页

物象绘画的支持者,必须证明,物体在绘画里,正如色彩和形(某种定义下),是绘画不可或缺的。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65页

原文任何时候大师级的东西不可或缺的是精确性。(我的批注:精确性由强大的感知力和控制力而来。)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4页

原文:一方面,从抽象中去掉物象的各种支柱,观众觉得好像悬在半空中。人们说:“艺术失去了土地。”另一方面,从物象中抽掉各种理想化了的抽象(“艺术性的”元素),观众又觉得好像被钉死在地上。人们说:“艺术失去理想。”
这些指责来自缺乏成熟的感觉。把注意力集中在形式的惯性,和因之而老守着因袭的平衡形式,是阻碍自由感觉的力量。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51页 - 纯粹的艺术

绘画从物像的走向构象的,开始了纯艺术阶段,不靠实际目的支撑,也不靠物体支持它的精神内涵,而以本质性的结构存在。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83页

原文:的确,很多人对于理论倾向倍感怀疑,即使不说危险,也认为不是件事。不只是历史学家,艺术家本身也拒绝思考,反对“用脑”,因为他们害怕所谓的纯粹的“创造”会受到伤害,造成艺术的沦亡。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艺术家,相信理论探讨乃为必要,反而拒绝直觉的过程。 这意味着,现代思想这种不正常状态,破坏了直觉与思考这两个状态的平衡。

《艺术与艺术家论》的笔记-第129页

原则上,根本没有所谓形式问题。


 艺术与艺术家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