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30年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艺术 > 娱乐30年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540745431
作者:《南都娱乐周刊》
页数:266页

章节摘录

  1979  郑少秋:电视史上饮“头啖汤”的人  出身书香门第的郑少秋,是当年无数怀揣明星梦的愣小子中的一员,通过参加演员训练班进入娱乐圈。他赶上了邵氏粤语电影的尾巴,又搭上了邵氏新王国TVB成长的列车,是香港电视史很多第—次的见证人:电视台之间的五台山大战,金庸武侠,小说大侠代言人,《楚留香》引发的台湾武侠剧风潮,《戏说乾隆》开创的历史戏说剧先例……如今,当戏说剧、武侠剧占据银屏,香港TVB迈向四十年,台湾电视呈现多台林立的繁荣局面,却难再寻回当年遥望“秋官”的悸动,一切皆是,时也、运也。  郑少秋:电视史上饮“头啖汤”的入  跟郑少秋的缘分还始于未做记者之前的粉丝年代,随着TVB越来越多的北上拍片,终于可以不用麻烦的通行证,便能跟陪伴我长大的电视明星近距离接触,虽然那次的见面结果是一句话说不出来,被强有力的电流电得手直抖,没有拍出一张像样的照片。关于郑少秋的个人掌故,八卦的,野史的,几乎都了然于胸,因此,这次对话,最吸引我的是他经历的那些电视史,因为他的故事正是电视剧从辉煌到式微的过程。现在,我们选择多了,香港电视,还拿什么来吸引我们呢?  粤语片时代:  萧芳芳赶到到晕一部戏吃完一碗云吞面就拍完  郑少秋的娱乐事业从电影圈开始,但他赶上的只是旧时粤语片最好年代的尾巴,“七日鲜”拍摄模式已使得粤语片积弊难返。从电影到电视,他不是电影圈的英雄,却成为电视剧的大侠,在他的身上,足以见证电视界的武侠传奇。  南都周刊:很多人都知道您是电视剧大侠,其实您也赶上过邵氏粤语电影的尾巴,那时候当电影明星容易吗?  郑少秋:不容易,像我就是没有机会也不死心,一定要当明星,参加了南国训练班,以为能拍电影了,但其实就是当临时演员,机会也不多。可那时候也是要讲关系,我跟领班的关系不是很好,他不一定会给我机会,除非一定需要大量用人的时候,要凑数就找我吧。所以我在邵氏是没什么声音。后来有一个机会,香港搞一个地区性的话剧比赛,我是代表尖沙咀那个地区的街坊福利会比赛,拿到最佳男演员奖,庆功那天,坚城电影公司的老板就约我到他办公室面试,然后就试镜。试镜以后呢,导演就说,可以了,签约。那就签了,于是我就当了个所谓的电影明星。  南都周刊:您拍电影那阵,最红的电影明星还是萧芳芳跟陈宝珠?  郑少秋:粤语片她们是当红。陈宝珠跟萧芳芳是两大花旦,两人之间真好像在争一日长短。她们拍的时候是不分日夜。我记得有一天是跟萧芳芳对戏,可她是很多组戏一起赶,实在累得不行,我就亲眼看到她拍着拍着,突然整个人直直地就这样晕过去,撞在地上。  南都周刊:当电影明星待遇好吗?  郑少秋:哎呀,不行不行。一开始是250块一个月,然后每年再加50块,一签就五年。每个人都是固定薪水,公司说多少就是多少。但我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感觉自己有明星的光环。我出入都穿笔挺的西装,还系领带,出入都要坐车,不能坐公车。像我自己没车,就坐计程车,花费也蛮大的。  南都周刊:可您这电影明星没当多久,粤语片就走下坡路了?  郑少秋:对,那时粤语片已经做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受欢迎,所以变成“七日鲜”的制作模式,就是七天拍完一个戏。行内有一个说法是,导演一喊camera,他就去吃个云吞面。等他吃完云吞面,很长的一段戏都已经拍完了。粤语电影本来就有语言上的局限性,制作上又变得这么粗制滥造,而国语片制作费用大,取材方面也很用心去革新,所以,大家就没得拍了。像我跟公司说是签了五年电影约,但其实就拍了两年,剩下的时间没工开,公司让电影明星去国外登台表演挣钱,我就免费陪萧芳芳,还有高远的太太陈思思去新加坡登台,一个子儿都没有。等到台湾的歌厅风气吹到香港,我就挟着一个电影明星的头衔去当歌星到歌厅表演,唱些时代曲。一次能拿1500块,待遇已经很好了。  大侠时代:  用来“打仗”的戏都找我拍《楚留香》拍出肝病  粤语片没落,电影明星不好做,郑少秋在歌厅表演时受到TVB的蔡和平赏识,邀请他加盟TVB,赶上了香港电视史上“打仗”的年代。l976年,郑少秋出演《书剑恩仇录》,是:TVB电视史上第一个金庸武侠小说男主角,奠定了他.TVB第一小生的地位。也因为这部戏的成功,令到电视剧史上开发出新品种——古装武侠剧。  南都周刊:在您出演《书剑恩仇录》之前,当时电视台的环境是怎样的?  郑少秋:当时TVB分戏剧组跟综艺组,戏剧组是钟景辉负责,综艺组交给蔡和平,我就是签给综艺组下面的《欢乐今宵》,一个礼拜演出五天,都是现场直播,有时候还有特别节目,周六日也不休息。所以要是戏剧组需要我去演出,就得问综艺组借人。不过在《书剑》之前,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都不长,都差不多两三集的样子,十集电视剧就是很厉害的了,这样的顶多两天就拍完。  南都周刊:所以《书剑恩仇录》才会引起那么大轰动?  郑少秋:对,TVB从来没有拍这么长的一个武侠电视剧,是头一回儿,而且我一个人还分饰三个角色,一共九十集,这对观众的影响力蛮大的。加上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歌也是我唱的,记得当时播出时,有一次正遇上台风,没有其他电视节目可做,他们就把整个《书剑恩仇录》一段段重播,香港人就形容说整个晚上都听到我的声音,我的歌。  南都周刊:《书剑恩仇录》一开始就定了您来演?郑少秋:不是,很多人都去试过镜,大家都在议论,都很希望能演这么大的戏。我那时还忙着外出登台,都签了合约,也没顾上。可能因为我之前在TVB演过不少类似民间传奇的古装戏,结果梁淑仪(时任TVB节目部经理,现任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觉得还是我的扮相好,所以一定要我演,也因为这部戏奠定了我所谓TVB第一小生的地位,之后每部大制作,用来“打仗”的戏都找我参加。  南都周刊:为什么把当时的情况形容成“打仗”?  郑少秋:那时候香港有几家电视台嘛,比起现在TVB播什么观众都看,当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我记得1979年拍《楚留香》那阵,电视台就是临时召集开会,部署战略计划应急,大家形容成这是拿来救市的戏。当时跟我们打对台的是亚洲电视,他们也要播楚留香,只是把名字改成《盗帅留香》,我们是《楚留香》。然后每天晚上同时播。他们还会事先探听消息,打听我们今晚这集播什么,他们就早一点把那个剧情播出来,逼得我们只能不按照小说内容来,变成自己编。  南都周刊:在这样紧张的竞争局面下,你们拍戏的气氛如何?  郑少秋:就是感觉没时间,所以剧本都是临场飞,其实这种“飞纸仔”的状况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欢乐今宵》的时候就出现了。因为每天做,不可能一早就有剧本给你看,都是每天到现场拿给你,好一点的话还有个准备时间,不会即看即录。但像《楚留香》这样打大仗的,真是通知你,下一场是你了,就马上飞机过来,赶时间。记得拍《楚留香》之前,我还接了电影公司的合约,要拍一部电影叫《名剑》,谭家明导演。可TVB要打仗,我只能两头走,电影不能停,电视不停拍。结果就有了肝病,每天都手软脚软,可我还得坚持把电视拍完才去医院。  大时代:  我去到每一个地方都碰上最好的时机  郑少秋创造的电视角色,除了角色本身经典外,戏外引发的话题更是为人津津乐道,《楚留香》在台湾造成轰动,《大时代》在香港股市上有丁蟹效应,《戏说乾隆》在内地引发清宫戏说潮流。这些电视传奇虽然有运气之嫌,但不可否认,当年TVB正处于它锐意革新进取豹年代,面临的是需要救市之作应对竞争局面,严谨的态度和高涨的热情,因此电视剧佳作不断。但郑少秋也承认,这些故事都已过去,如今的电视因为缺乏竞争变得越来越奇怪。  南都周刊:1981年,台湾播出《楚留香》,到底有多轰动?  郑少秋:疯了。因为以前台湾没有这种拍法。大家都迷上了,不能停,当时只有三个台,都抢着去播,收视率超过70%。还有个笑话,我们那个主题曲啊,连送葬的也要唱。因为他们习惯人走了以后,都要把他放在家里一个地方,然后搭台唱歌,做得热热闹闹,结果在那个地方也要唱“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后来我去台湾宣传电影《昨夜之灯》,整个西门町都堵满了,我动都动不了,很多朋友说,我只能看到你的屁股。  南都周刊:您怎么看由您带起的这几股电视风潮?  郑少秋:其实我的运气真的不错。《书剑恩仇录》在新加坡也是第一轮,我在新加坡夜总会登台,它加了位置还不够,站票都要。《楚留香》在台湾是开创他们武侠电视的先河。然后在大陆,《戏说乾隆》,也是头一个,因为过去历史剧,凡历史人物都不能这样写, 《戏说乾隆》刚好碰到电视开放,大家能接受了,观众耳目一新。很多人写信说没想到乾隆能这样谈情,我记得有的人写说他看了之后感觉飘飘然的,没试过这样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我好像去每一个地方都碰到了最好的时机,我们叫饮了“头啖汤”。  南都周刊:但这种造成全城效应,甚至华语圈轰动的香港电视似乎越来越少了?  郑少秋:现在拍摄技术好,像我们当年拍《楚留香》很多内景戏,明明是武侠片,可你发现没有,楚留香连马都没得骑,现在再拍武侠剧,都是拉到内地,好山好景,又吊钢丝,还有航拍,可电视却变得越来越奇怪。香港真的是一个很畸形的地方。地方小,人口少,电视台又一台独大,没有竞争,就变成TVB跟观众好像有感情在,观众对它,已经什么都ok,就算它不好,唉,也只能看它,就习惯了。  结束语  跟郑少秋一起回忆电视史上的点点滴滴,聊那些风云岁月,激动又恍如隔世。郑少秋说TVB有大制作,还是会找他去演,可就在今年7月,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他却选择出演内地制作的《荣归》,而非ETVB的《岁月风云》。在集体唏嘘香港电影是如何没落的当下,同样曾经辉煌的香港电视也折射出人到中年的无奈感,出身TVB的杜琪峰就曾怒其不思进取。如今的郑大侠还是风流倜傥,但江湖已不是当年的江湖。当你听到越来越多的新一辈电视艺人讲那些懒音粤语对白时,你大概会跟我一样怀念郑少秋们字正腔圆的发音,还有那个人才济济的光荣年代。(文/张燕)

前言

  波伏瓦的小说《人都是要死的》中,演员雷洁娜希望自己分成两个人,一个说话一个听,一个生活一个看,因为她知道自己是多么爱自己。  在回顾中国娱乐三十年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自己分成两个人,一个是现在的自己,历史的旁观者,一个是过去的自己,历史的亲历者。  我们也会发现,我们是多么爱自己。  为了让自己快乐一点,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  每看见一个身影,我们都有些心疼,又感到欣慰。  我们看见一个穿旧军装的少年,第一次痴迷于《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奇幻世界;我们看见一个留长发的青年,抱着吉他狂吼《一无所有》;我们看见一个扎小辫的姑娘,羞涩地学唱《酒醉的探戈》;我们看见一位戴眼镜的白领女性,为超女拉票在办公室口舌如簧……  那都是我们自己。  我们是那么可爱,那么折腾,有时多愁善感,似傻如狂,有时潇洒俊逸,风度翩翩。岁月是那么蹉跎,有时和风丽日,莺歌燕舞,有时黑云压城,电闪雷鸣。  我们去操场上看过露天电影,我们去别人家蹭过黑白电视,我们去立交桥下买过打口碟,我们去俱乐部学过交谊舞,我们热切地盼望着看春晚,我们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港台腔,我们突然都在想念同桌的你,我们又都喜欢上晒伤妆,我们花高价去看大片,我们花更高的价去看罗大佑的现场,我们分文不花去网上“挡捞得”,我们厌倦了春晚也痛恨起大片,我们唱故弄玄虚的《双截棍》,我们也唱过分直白的《老鼠爱大米》,我们从章子怡身上看到了国际,还从超女PK想到了民主,我们目睹了疯狂粉丝家破人亡的悲剧,也偷窥了纵欲明星一览无余的隐私……  我们真不容易。  那些歌声,那些影像,那些去听歌的激情,那些去观影的道路,不仅仅是我们成长的记忆,而且是我们的血液,是我们的灵魂。  我们要抒发,要表达;我们也要被抒发,被表达。  一直到现在,还会到将来。  在每一个点上,我们都置身娱乐现场;在每一条线上,我们看见娱乐的历史。  现场是轻快的,激情的;历史是沉重的,理性的。

书籍目录

序  今天的快乐来之不易娱乐前传1978  《新闻联播》:三十年如一日地庄重  《新闻联播》30年大事记  美术片,最初是站在巅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1979  郑少秋:电视史上饮“头啖汤”的人  《小花》盛开只因春天真的来了  60后非常“潮女”陈冲:我从来没有和导演睡过1980  《上海滩》:说上海,其实关乎香港  译制片:比今天的美剧牛多了1981  “靡靡之音”盛行:年轻的朋友相会了  怀念邓丽君  当年留下的后遗症已经过去1982  《少林寺》神话:各地青少年离家出走1983  83射雕:在那万人空巷的日子  首届春晚:一切从青涩开始1984  《黄土地》:几个大导的开幕式  张明敏:一曲定乾坤1985  成龙,早已超越巨星  动画片,我们的童真年代1986  谢晋批评张艺谋因为不真实  英雄片以及散伙饭  郭峰1986:一首歌一百人  在当时“爱”是个被否定、相当刺眼的字1987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巩俐:从秋菊到秋香  四大名著改编  霹雳舞:在大街上放浪的青春  海外赤子·偶像·二道贩子  费翔:永远让自己踏出安全地带1988  港姐初现: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  港姐历史  齐秦:浪子心声  西北风是一把旧钥匙  录像厅时代:坏孩子的天空1989  贴在墙上的港台明星  老辣老姜姜育恒:二十年前的一场“韩流”1990  中国摇滚他爸爸  《渴望》:真正的我们自己缔造的第一次万人空巷1991  “琼”尽有时?“瑶”遥无期……  金庸剧:踏平华人武侠剧无敌手  小虎队:青春作伴的四大校园生活之一1992  民谣时代,我们的最后一次纯真  偶像的年代,空洞的内核  是他们保住了“京派喜剧”的尊严1993  败也岭南,成也岭南  黄家驹:辛苦的摇滚布道者  《戏说乾隆》:戏说皇上,是“清官戏”跟大家开的一个玩笑1994  是魔术还是岩石  魔岩那个时期是快乐的  美式大片,冲进中国的猛虎1995  东北大树赵本山  激活人民娱乐细胞的周星驰1996  哈韩哈日哈生活  韩剧:一场风花雪月的浮夸  古惑十年,英雄气短1997  谁能与王菲相提并论  冯小刚:做一个有情操的笑星  冯小刚与他的十部贺岁片1998  无限江山清装里  小燕子不是谁演都能红1999  谢谢你,亲爱的鬼2000  武侠片也有了样板戏  白发终于也见了青春2001  周董的2001  男色驾到,全民崇拜  灰姑娘和王子从此大红大紫2002  歌声让雪山稀释了什么2003  满目银河,却无巨星  张国荣,一个人两辈子  情愿她不是梅艳芳2004  刀郎,疑似国民歌手  有一种歌手在网上跑江湖2005  妖妇与读书人联手戏弄人间  超女的模范带头作用  颠覆武侠和喜剧,还颠覆了你的小心肝2006  床前明月光,我是郭德纲  窦唯烧车,烧掉新闻烧自由2007  谁来爱杨丽娟2008  把体育明星娱乐成真英雄  改革开放30年之娱乐语录  娱乐圈发展规律  未来娱乐预测  30年中国十大娱乐人物评选  明星祝福语  1978—2008谢谢一起娱乐30年

作者简介

《南都娱乐周刊》以贴近、深入的报道为基础,以权威、鲜活的评介为特色。改变你的娱乐成见,还原娱乐本来面目。《娱乐30年:那些有分量的快乐》选编《南都娱乐周刊》30年间的娱乐大事,与您共享那些有分量的快乐。 我们去操场上看过露天电影,去别人家蹭过黑白电视;我们热切地盼望着看春晚,也花过高价去看演唱会;我们唱故弄玄虚的双截棍,也唱过分直白的老鼠爱大米;我们看见一个留长发的青年,抱着吉他狂吼《一无所有》;我们看见一个扎小辫的姑娘,羞涩地学唱《酒醉的探戈》;我们看见一位戴眼镜的白领女性,为超女拉票在办公室口舌如簧……

图书封面


 娱乐30年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开卷有益
  •     娱乐的历史
  •     内容丰富,但纸张质量不够好。挺喜欢!南娱每期必买来着。
  •     大背景 细节 在观望现在的娱乐世界时 有用~
    也比较容易拉近 跟自己不同年代的人 之间的距离
    娱乐本身也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在人们记忆之中
    南都娱乐的这本书 确实是不错~
  •     很好,回忆过去,好像就在眼前
  •     总结的很好有我想看的东西。。。。
  •     有点不一样的娱乐,更有内涵和深度,虽然本书仍是一本快餐书
  •     以娱乐赚钱的书,居然用的是草纸,图片还是黑白,真怀疑是不是地摊上的黑书!还卖20元!宰人啊!
  •     基本上以后可以算是一本工具书了,可以用来回顾那些过去的岁月里都发生了哪些故事~
  •     娱乐三十年是一个人成长的三十年,这段记忆对过去的人以后的人没什么多大意义,可对身于其中的人来说那可能就是青春的全部的表达...
  •     通过一本书可以了解30年来娱乐界的发展历程,很有怀旧意义
  •     漫长的30年+有分量的快乐+不可磨灭的回忆= 一去不复返的美好时代;这个时代以后再也不会有。
  •     这倒是个好东西
  •     图书馆随手翻看的书,不管怎样,中国当前的娱乐文化仍然太低级,充斥着各种低俗的味道…
  •     书倒没什么问题,但是内容实在是虚有其表。宏大叙事要是没点深度就很容易落入大而空~~~这是这类总概型的书的通病。
  •     可以让80后的人们跟着“书”(更像一本精选杂志)回忆自己的童年历程……
  •     2009年4月第1版, 2009年4月第1次印刷。
  •     书的内容很棒,不愧是南都出品。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娱乐业的发展史,这本书绝对不能错过唯一郁闷的是收到的书有折痕……而且还在封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