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新浪潮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媒体艺术 > 香港电影新浪潮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
ISBN:9787309048025
作者:石琪
页数:476页

内容概要

石琪,原名黄志强,香港资深电影评论家。原籍广东新会,1946年在澳门出生。曾任职“国泰电影公司”美工、“佳视”编审、《明报》编辑。1964年开始在罗卡主编的《中国学生周报》电影版投稿。1971年获邀在《明报晚报》影视版撰写专栏“电影茶座”。1988年《明报晚报》停刊,转往《明报》日报,继续每日撰写一篇影评,以迄至今。 

尝摄制实验电影(独立短片),是60年代“香港实验电影第一潮”主要作者,作品有《死结》(吴宇森制片、编剧、主演)、《差使》、《相残》等。

曾任“香港电影金像奖”、“珠海电影节”、台湾《中时晚报》电影奖评审委员,“廉政公署”社区关系处“传播媒介小组委员会”委员。历任及现任“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资料馆”顾问,市政局电影顾问小组成员,香港“电影发展基金资助计划审核委员会”增选委员。

书籍目录

罗卡序 “新浪潮”——过去未完成式谭家明  从谭家明谈起  谭家明的动静  谭家明的疑问  《名剑》(上)——玉笼金锁 脱颖而出  《名剑》(中)——谭家明的模仿与破格  《名剑》(下)——武侠天地 未够熟习  《爱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片  《烈火青春》——青春戏突出 狂杀戏离谱  《雪儿》——三角出卖 景靓戏弱  《最后胜利》——奇趣紧凑 不落俗套  再谈《最后胜利》——由曾志伟谈到谭家明  《雪在烧》——映像可观 剧情牵强  《杀手蝴蝶梦》——映像良好 女角哀艳许鞍华  《疯劫》——死水微澜 感觉特异  错综迷离的《疯劫》  《撞到正》——诙谐猛鬼 过瘾之作  生鬼的《撞到正》——许鞍华的“冤魂三部曲”  《胡越的故事》(上)——逃亡绝境 悲歌慷慨  《胡越的故事》有情有义  《胡越的故事》(下)——八一作品 飘零之歌  男像男,女像女——重看《胡越的故事》  《投奔怒海》(上)——大胆敏锐 真挚动人  《投奔怒海》(下)——角度微妙 故事煽情  《投奔怒海》的刺激  许鞍华的边缘性  《倾城之恋》——对白过多 剧情太少  重谈《倾城之恋》——一盘心理智能的棋局  《书剑恩仇录》——风味脱俗 映像出色  《香香公主》——写情普通 血战惨烈  《书》、《香》的得失(上)——情怀失落 感触良多  《书》、《香》的得失(中)——上集潮涌 下集冷酷  《书》、《香》的得失(下)——牵强附会 情理欠妥  《今夜星光灿烂》(上)——剧情复杂 演员突出  《今夜星光灿烂》(下)——许鞍华的回归和重整  《客途秋恨》——含蓄婉转的佳作  《极道追踪》——偶有佳句 整体牵强  《上海假期》——今日上海似旧时香港  《女人四十》——笑中有泪 丰富动人  动人的娱乐片——《女人四十》有吸引力  《阿金》——女性武师 稍欠神采  《半生缘》——女人大敌就是女人!  《半生缘》之人性变态——少了一段惨情  三谈《半生缘》——应该学习张爱玲编剧法  《千言万语》的矛盾——关心普罗但不为普罗而拍  《千言万语》言情别具韵味——无奈的爱情故事  《幽灵人间》丰富——注重市场 亲情动人  《男人四十》——演员传神 手法含蓄  《玉观音》——峰回路转 离奇巧合徐 克  《蝶变》——气势逼人 有挑战性  《蝶变》的缺点  《蝶变》的武打  《蝶变》的联想——徐克由小子变为舵主  《地狱无门》——残酷荒谬的冷门片  《第一类型危险》——疯狂杀人 如入屠场  《鬼马智多星》(上)——潇洒流丽 搞笑过瘾  徐克的进步  《鬼马智多星》(下)——风趣流丽 影响甚大  《新蜀山剑侠》——特技出色 诙谐有趣  再谈徐克的《新蜀山剑侠》  再见《新蜀山剑侠》——意态奇丽 动感出众  《女皇密令》——保持水准 娱乐性强  《女皇密令》与徐克  《上海之夜》——丰富奇情 有笑有泪  《打工皇帝》——讨好工人 奉承老板  《刀马旦》——热热闹闹 浅浅俗俗  徐克与猴王——齐天大圣 套上金箍  《英雄本色Ⅲ》——西贡实景 奇情曲折  《笑傲江湖》——奇诡丰富 趣怪好玩  再谈《笑傲江湖》——胜在自由发挥  再看《笑傲江湖》——杂谈武侠奇功和太监  《黄飞鸿》——激情豪壮 武打精彩  铁布衫任世官——《黄飞鸿》的杰出角色  《男儿当自强》——势如破竹 雄美有劲  再谈《男儿当自强》——华洋冲击的史诗情怀  《龙行天下》——通俗热闹 儿戏搞笑  《狮王争霸》——全凭武打 保持热闹  贺岁片和《狮王争霸》——性别错乱中找寻男子汉  《王者之风》——提拔新人 惜欠新意  《青蛇》——蛇精有趣 特技太乱  《梁祝》——推陈出新 悲喜动人  东晋的梁祝——新颖大胆地重塑古典  新《梁祝》的得失——琴曲和粉面用得最佳  《龙城歼霸》——危城风云 武打热闹  《金玉满堂》——热闹有趣的厨艺争霸  《花月佳期》——“新我”和“旧我”撞得混乱  《刀》——徐克怒火 激情惨烈  《大三元》——圣爱喜剧 方向迷乱  《反击王》——应由鬼马黑星做主角  《小倩》——奇幻趣怪 拍出特色  《K.O.雷霆一击》——徐克有时奇才有时神经质  《顺流逆流》太生猛——丰富多彩 布局复杂  《蜀山传》——视觉可观 奇诡难明  《七剑》苍茫险恶  《七剑》人物的优缺  《七剑》——蛮荒之域 灵性之剑严浩  《茄哩啡》——内容普通 胜在流畅  《夜车》——题材独特 气氛紧凑  《公子娇》——龅牙艇妹 形象趣怪  《似水流年》(上)——生动流丽 趣味盎然  《似水流年》(中)——映像含蓄 拍出神采  《似水流年》(下)——说完优点 谈谈缺点  《天菩萨》——题材独特 性格消极  《滚滚红尘》——浪漫感人 雅俗共赏  再谈《滚滚红尘》——半浪漫半写实的技法  谈《滚滚红尘》风波——不要乱打棍子!  《棋王》——死棋翻身 对比强烈  《天国逆子》——冰火交迫的双层奇案  《我爱厨房》和《河流》——谈香港电影节开幕片  《我爱厨房》(上)——死亡与变幻的香港情  《我爱厨房》(下)——精雕细琢 过于堆砌  《太阳有耳》——乱世奇女子 得奖传奇片  《抹茶之恋味》——流行情爱 意识拉杂方育平  《父子情》——真正出色的香港制作  再谈《父子情》  《父子情》的突破  方育平的《半边人》——不是科幻 不是劲舞  《半边人》(上)——香港新青年的实感  《半边人》(下)——半边香港 半边华侨  《美国心》——技法迷离 写情真切  续谈《美国心》——真假迷惘 欲语还休  《舞牛》——舞蹈爱情 拍法较闷  《半边人》和《元洲仔之歌》——探索方育平翁维铨  《行规》——含蓄的实感  《再生人》——摩登迷信 技术不错  《荒漠人》——画面精美 剧情薄弱  《三文治》——夹心青春 局部出色  《金三角鸦片军阀揭秘》——背景复杂 拍法正经刘成汉  关于《欲火焚琴》  《欲火焚琴》——情欲大胆 恐怖不足  从《猎头》谈起  《猎头》——丰富爽趣 局部精彩蔡继光  《喝彩》——拍出青春抒情的调子  《不准掉头》——轻松恋爱 女角抢镜  《柠檬可乐》——戏味不俗 分量较轻  《柠檬可乐》的疑问  《男与女》——拍出昆虫与野兽的困境  蔡继光的情缘  《青春怒潮》——新人自然 剧情普通冼杞然  《冤家》——现代都市 人情喜剧  《情劫》——后半拍出刺激与悲情  《薄荷咖啡》——细致沉实 女角出色  《兄弟》——有水准的实感警匪片  《通天大盗》——包装豪华 剧情薄弱  《三人世界》——轻快温文 无伤大雅  《又见冤家》——张瑛遗作 怀旧敬老  《三人新世界》——小情小趣 流畅悦目  《一咬OK》——西式优皮的僵尸片  《黑猫》——西化的污糟猫女杀手  《三人做世界》——对人情冷暖有所讽喻  《西楚霸王》——文斗武斗情斗的大作  再谈《西楚霸王》——英雄美人和奸后本色麦当雄  《靓妹仔》(上)——鱼蛋妹电影的系列  《靓妹仔》(中)——前头出色 后尾草率  《靓妹仔》(下)——与《江湖再见》的比较  《靓妹仔》与女性片  《省港旗兵》(上)——非情世界 逼真火爆  《省港旗兵》(下)——技巧出众 意识危险  实感派奇案片——由吴思远到麦当雄  《省港旗兵续集》——铁汉柔情 效果甚劲  《省港旗兵第三集》——大陆男女 火爆奇情  《省港旗兵》系列——充满对抗性的奇兵  《跛豪》——丰富紧凑 水准之作  《玉蒲团之偷情宝鉴》——荒淫片的动作设计奖  《上海皇帝》——素材虽旧 戏剧性强  《雄霸天下》——失败的“爱国黑社会”  《黑金》——有威有势 成人格局  麦当雄和《黑金》——倾力于江湖黑白道梁普智  梁普智的半中半西片  《跳灰》——汉堡包式 新鲜口味  《狐蝠》——港制西片 西人至上  《神偷妙探手多多》——顺手牵羊 出色喜剧  《有你有你》——胜在清新 弊在松散  《龙咁威》——吴耀汉演两角不错  《夜惊魂》——惊险闹剧 有娱乐性  《英伦琵琶》——在通俗奇趣中拍出风情  《等待黎明》——乱世奇缘 悲中有喜  《补镬英雄》——时空狂想 自我过瘾  《生死线》——正邪恶斗 生动惊险  《生死线》的对抗  《乒乓》——咕噜馄饨 也有趣味  谈纪录片《峥嵘岁月》——半中半西的时、地、人章国明  章国明与小电影  《点指兵兵》——节拍爽快 激情过瘾  《边缘人》——卧底悲剧 结局逼人  重看《边缘人》  《星际钝胎》——章国明的梦中情人  《皇家大贼》——通俗热闹 费翔突出  《点指贼贼》——太过贪玩 不够认真  《沉底鳄》——连环冤案 拍得过火  《狼吻夜惊魂》——调子轻快 剧情犯驳  《古惑天堂》——谈章国明和两部西片于仁泰  《墙内墙外》——生动热闹 有娱乐性  《救世者》——映像逼人 情节单薄  演员·摄影·编剧  《巡城马》——别具风味 决斗出色  《追鬼七雄》——摄影不错 剧情松散  《灵气迫人》——半惊半笑 成绩中等  《龙在江湖》——武打不多 奇情火爆  《轰天龙虎会》——奇情火爆 华洋杂乱  《伙头福星》——街坊旧菜 胜在火猛  《白发魔女传》——魔幻武侠 作风诡异  《白发魔女传》奇特——港片失利中仍有收获  附录:《白发魔女2》——新人群戏 分量单薄  《夜半歌声》——看摄影、布景和新星  《五行战士》——不及忍者龟生动好玩  《鬼娃新娘》怪诞——于仁泰发挥了妖艳奇诡余允抗  《师爸》——通俗胡闹的老千片  《山狗》——虽已走火 尚未入魔  《凶榜》——新派鬼片 技巧出色  再谈《凶榜》  《马后炮》——豪华胡闹 可博一笑  《歌舞升平》——演员可观 黄?出色  《飞虎奇兵》——学警闹剧 通俗活泼  《凶猫》——荒诞胡闹 傻头傻脑黄志强  《舞厅》——新式派头的捞女打仔  《打擂台》——未来废墟 映像出色  《鸿运当头》——新式迷信 成绩普通  《英雄正传》——龙刚式的英雄与牧师  《天罗地网》——中国人总是自相残杀  《重案组》——火爆强劲 剧情紧凑  续谈《重案组》——科技好玩 神探过勇  《重案实录O记》——辣探悍匪 爽朗紧凑  《省港一号通缉犯》——逼真紧凑 激情凄迷  《无字头四杀手》——黄志强活用了无厘头打笑唐基明  《杀出西营盘》——奇情紧凑 情调浓郁  再谈《杀出西营盘》  没有理由的一枪  成全男人的一枪  《黄祸》——动作不错 情节杂乱  《女人风情话》——温柔含蓄 不落俗套  《忠义群英》——七侠荡寇 各有性格  《鸡鸭恋》——刘嘉玲演得生动风趣  《与鸭共舞》——叶玉卿使庸俗片出色附录:新导演的一年

作者简介

石琪,香港资深电影评论家,长期从事影评写作及电影文化活动,其对香港电影的独到剖析,是立足于香港本土文化做出的真切而权威的阐述,对大陆电影学界、业界及影迷理解香港电影文化颇有参考、借鉴价值。 

香港电影新浪潮是20世纪80年代两岸三地新电影运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全新的思想内容、美学语言和技术手法,为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带来了新鲜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本书涵盖了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兴起与衰落,评析了这一浪潮中的几乎每一部主要作品,并且论及新浪潮导演在运动之后、持续至今的电影创作,不仅见证了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兴衰起落,更记录了近三十年来香港当代电影发展的风雨变迁。

图书封面


 香港电影新浪潮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豆瓣网里面已经有人先一步把此书序言与目录贴出,窃以为把此二者看完,就大致了解新浪潮是为何物。正如同序言里所说:十六位电影导演(谭家明、徐克、方育平、麦当雄、许鞍华等)大都在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崭露头角,而且都不约而同在这几年间以其新锐作品掀起一股电影新潮流、新风气,大量引入西方现代影视观念与技巧于本土现代题材之上,为香港电影注入当代感性、都会气息,带领香港电影进入全面现代化局面,也为整个电影工业注入新鲜血液,使香港电影在八十年代直奔全盛的顶峰,其积极作用值得重视。六七十年代,香港流行邵氏老电影风月片、黄梅戏、古典武侠等等、嘉禾李小龙的动作片,后来徐克、许鞍华等一批新人起来了,拍电影加快节奏,更多的借鉴西方电影的技法,内容上倾向前卫实验与文艺,连麦当雄的娼盗奇案片都拍的风风火火,建立自己的语境。就像法国电影新浪潮,新人打破传统,只不过他们更艺术、更在乎技法、思想上的纷繁创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目录里介绍的导演电影看个七七八八,香港电影新浪潮就领会了。在这里要重点推荐:徐克,无论是早期的蝶变、第一类型危险、地狱无门(后2部暂未看)还是《刀》甚至晚期的《顺流逆流》,生猛、精彩、前卫,为我所好。当然他还能拍黄飞鸿、拍笑傲江湖、拍2部蜀山传、监制英雄本色,才情十足,鬼才多能。《刀》在武侠片里是多么的经典,肮脏暴力的美与大漠侠情完美结合,再看看北上神州的《七剑》的蜷缩束缚,人民其实不需要合家欢式的娱乐,虽然为求商业与艺术的平衡还有剪刀男。麦当雄,这是我的偶像。跛豪、上海皇帝、黑金搁哪儿哪沸腾,周朝先大名谁不知啊,加上省港奇兵、玉蒲团等“男盗女娼”片,他太棒了。余允抗、唐基明、黄志强导演值得关注。说到艺术,推荐许鞍华、方育平。谭家明虽然放在第一位,本人看过杀手蝴蝶梦、父子,很一般,待看完烈火青春再来详述。最后回到本书,作者石琪看过很多电影写过很多影评,这是一本他的评论文章集,大概此人偏好温情文艺加普罗大众的趣味,又因这些文章皆是为报纸影评而作,总体纵横年代长久,因而一般点到即止、体系不很严密、多少带点程式化味道。读者挑自己喜欢的导演部分看看即可,权当为以后观影准备。
  •     有时候想想,假如没有电影,我的生活会黯淡许多,孤单的时候会丧失独处的信心,听歌虽然同样可以打发寂寞的时光,然而一首歌毕竟只有四五分钟而已,太短了,何况只有声音没有图像,耳朵虽然暂时得到了满足,眼睛依然看着茕茕孑立的影子,有点萧索。然而幸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还有电影相伴。 真正开始看电影还是在本科吧,zju校网资源丰富,下了看,看了删,删了再下,如此反复,打发了大一大二不少百无聊赖的日子。 先说香港电影吧,喜欢的导演有许鞍华,陈果,张婉婷,吴宇森,王家卫,张之亮,陈嘉上,陈可辛,尔东升,关锦鹏,徐克,刘伟强等等,演员当然更多了,周润发,梁朝伟,张曼玉,周星驰,张国荣,刘德华,李修贤,万梓良…… 许鞍华的电影非常细腻,《倾城之恋》《半生缘》《女人四十》和《男人四十》都是如此,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女人四十,比较接近大众百姓的现实生活,而男人四十无疑浪漫的成分多一点了。另外就是《倾城之恋》和《半生缘》了,感觉她拿捏张爱玲的作品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半生缘,感觉拍出了原著的那种味道来了,吴倩莲感觉演的最好,黎明感觉木了一点,没有原著鲜活的感觉。可惜她历来评价最高的《千言万语》一直没找到。不知怎的,许鞍华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席慕容,可能她们的作品都是细腻的那种吧,然而一旦将她们的形象跟她们的作品联系起来,就有一点点怪异的感觉,我现在还记得读了很多席慕容的诗和文章,脑子中关于她的形象很好,然而偶尔在书店看到她的一张照片,顿时失望下来,我很难将她的样子和她的文章相联系,许鞍华在我的印象中也是如此。当然我没有贬低她们的意思,只是说出自己的一种想法。 陈果的片子我很喜欢的,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位的那种。《人民公厕》,《香港有个好莱坞》,《榴梿飘飘》,《细路祥》,《去年烟花特别多》,《香港制造》都看过,唯独他1991年拍的《大闹广昌隆》没看过。感觉陈果就是香港的地下电影,我是说给我的感觉,跟贾樟柯比较像,作品里的那种味道,不悲观也不乐观,很超然地描述现实世界,从小小地视角默默地注视着电影中的主人公,有时候甚至有点玩世不恭的感觉,又有点像冯小刚了,但我觉得比冯高明些,冯的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喧哗,而陈的则是安静,无论情节和场面怎么起伏,终归归于安静。他的片子我最喜欢《细路祥》,不失童贞的感觉,忘不了里面那两个小孩子,感觉就像陈果所导演的世俗世界的亮点,让我眼前一亮,忘不了小孩子在香港江边吹海风想着97回归的那几句对白,感觉很好。《人民公厕》,《香港有个好莱坞》感觉都有种玩世不恭的味道,尤其是电影中的细节,比如前者自始自终跟公厕的联系,后者的那根断臂,感觉既是影片的线索,也给片子添了点佐料。 吴宇森一直是我心目中彰显男性气质的代表,最爱的自然是《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其实他最早的《喋血街头》也是很不错的,可惜因为票房的原因一直无人提及。《纵横四海》历来评价都不错,可我感觉很不好,里面的周润发甚至开始走搞笑路线,跟钟楚红一唱一和的,不太像吴宇森拍片的严肃正气的风格。《喋血双雄》里最后在教堂的枪战场面令当时我的向往不已,无论是战前气氛的烘托,还是场面本身,都堪称经典了,加上周润发和李修贤这两位男性气质都很浓厚的演员的配合,难怪吴宇森本人都说《喋血双雄》是他自己也难以超越的高峰。至于《英雄本色》,可能提的人更多一些了,这片子中的小马哥是我最爱的发哥演的角色。英雄本色后来的两部续集都很一般,第二部居然让发哥演小马哥的一个什么双胞胎兄弟,感觉就很怪了,第三部更是垃圾了。 再看张婉婷,我只看过《北京乐与路》,《玻璃之城》,《宋家皇朝》,《秋天的童话》,也是细腻的那种吧,跟许鞍华有点类似,但是张的细腻有些年轻女子的感觉,细腻得纯真,浪漫还有淡淡的忧愁,而许的细腻则是中年女人的样子了,细腻得老练,成熟并有人到中年的一丝无奈。这种比较让我想起《暧昧》这首歌,感觉张婉婷就像是侯湘婷唱的暧昧,而许鞍华则像是王菲唱的粤语版了。扯远了,张的片子,感觉最好的自然是秋天的童话,太经典了,无需多说。玻璃之城也不错,里面纯纯的黎明和舒淇,初出茅庐的吴彦祖,都给人清新的感觉,地点再配上气质高贵的港大,难怪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呢。感觉张拍片的浪漫风格跟她的港大出生有一定的关系。《北京乐与路》也还可以的,将在京摇滚艺人的故事,虽然片子后来遭到北京摇滚人的鄙视,认为拍的不符合他们的实际生活,不过从我这摇滚外行人看来拍的还是不错的。演员方面耿乐和舒淇的搭配也还凑活,起码耿乐给我的感觉有点叛逆吧,脸形又有棱有角的,有点cool,有点摇滚的样子。 再说王家卫,将他放在最后讲,是因为一直以来感觉他都我最喜欢的香港导演,他的作品也是我唯一一部不漏地细细看完的,从最早的《旺角卡门》到现在的《2046》,他的电影给了我太多的回忆。先罗列一下他的电影,树个靶子先:《花样年华》《春光乍泄》《堕落天使》《东邪西毒》《重庆森林》《阿飞正传》。 他的电影从来都不缺少大牌,细节,气氛和内涵,唯一缺少的可能就是情节了。不过假如他的电影情节都那么明晰的话,那他也就不是王家卫了。感觉他的片子就像他脸上的那幅招牌似的墨镜,将明星们都推向前台,让梁朝伟,张曼玉,金城武,张国荣,刘德华,王菲他们投入我们的眼帘,而他却将电影情节深藏在自己的黑黑的墨镜之后,让人深不可测。现在写王家卫的电影,脑子里也会浮现出许多电影的细节,《旺角卡门》里刘德华和张曼玉在电话亭狂吻的场面……《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穿着旗袍走过窄窄的小巷,手里提着装粥的小罐子,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着,感觉像冰心笔下的小桔灯……《堕落天使》里金城武颓废地吸着烟的表情,烟雾袅袅上升,升向屋顶……《春光乍泄》里梁朝伟和张国荣穿着背心相互笑着缠打的样子……还有最近的《2046》里梁朝伟对着章子怡似笑非笑调情的眼神,木村的那双大眼睛直直凝视着王菲的样子,王菲在自己房间踱步念日文的样子,董洁冲出梁朝伟房间后的回眸一笑…… 印象中,关锦鹏的片子只看过《有时跳舞》《红玫瑰,白玫瑰》《阮玲玉》,《胭脂扣》《越快乐越堕落》《阮玲玉》《蓝宇》,感觉很好的是 《红玫瑰,白玫瑰》《胭脂扣》《蓝宇》,其实《阮玲玉》也不错的,只是当时看之前太期待了,后来反而有种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望。他的风格是男导演中少有的细腻,而且细而不腻。^_^ 陈可辛的片子有印象的是《金枝玉叶》《见鬼》《金鸡》《甜蜜蜜》,尔东升的《新不了情》也不错,给人一种款款的温情。 武侠方面,徐克的《刀》《蝶变》《青蛇》《新龙门客栈》,刘伟强的《风云雄霸天下》,陈嘉上的《精武英雄》都不错。
  •     在破落的借阅室瞄到此书,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接受教育。在我那肤浅的只知道好看与否的低级趣味里能否增添一些专业眼光。其实对于香港电影不是很了解,因为在它起始的70年代,我还没有来到;在它发展的80年代,我还沉迷在奶瓶和连环画里;在它兴盛的90年代,我却在埋头读书,为了那条独木桥奋发向上。这本书好就好在其实是影评的合集并非长篇大论,可以挑选喜欢的导演和电影来看,其它的忽略即可。可也坏在此,没有清晰的脉络和逻辑,与书名不甚相符。总之,发现一部感兴趣的电影《滚滚红尘》,打算找来瞅瞅,也算是有收获吧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选择了香港新浪潮时期一些较为典型的人物和作品,比较集中,但相比来说涉及的面就少了些。比较遗憾的是作者的文章都是选自早期曾发表过的一些。
  •     忘記了,似乎水。
  •     看看影评,挑自己感兴趣的电影看看
  •     3.5
  •     是年代久远的关系么?有些“影评”读起来好简陋。但作为新浪潮电影的介绍入门是不错,收录挺全,可以参考来补片子。
  •     太水了
  •     读了一半多点。实在枯燥。
  •     原来是报纸体影评集.....并非佳章但有佳句.
  •     长见识了
  •     谁有这本来换我的台湾电影三十年
  •     点心杂锦
  •     石琪用他的影评记录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让我感叹今天香港电影的不济!怀念七,八十年代的香港!
  •     石琪生平日系边间戏院睇戏?唔通系太空馆?…
  •     没有台湾电影那本好看~
  •     电影报纸评论合集,翻完了自己看过的(大概占百分之五)。那时的影评风格和现在差别好大,朴实无华,简练克制,但点评中肯,眼光犀利,比如指出武侠电影里的“太监情节”,贺岁片中性别错乱与香港人身份认同等,颇有见地。
  •     这本书是我在书店看到的,我看到它感觉很亲切,很吸引我。许久以来我一直想找寻着关于香港电影的一些评论,从那些评论和对于香港电影的解读中我渐渐开始了解香港电影的其他一面,用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待这个东方明珠的本土的文化的成长历程。从这里面我也在关心着对于香港本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切合点,了解97之后香港的迷茫,了解在回应好莱坞中的奋争和自己特色的保持。
  •     无甚出彩处,资料式的合集。可以依序把提及的作品从头看一遍,其间也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八卦。我最想知道的是哪里能找到《狐蝠》看啊。。。!
  •     看完之后对谭家明的电影超有兴趣....徐克以前拍过那么猎奇的题材...不过影评写的很嘛嘛...
  •     低成本的電影唯一能夠加強的就是創新的手法及與眾不同的劇本,也因為如此才可以創造出一些無法被取代的經典作品.並且也造就了一批新世代的電影人才(簡稱新浪潮), 但前浪並不會因此死在沙灘上................
  •     一页纸导演简介+凌乱影评
  •     当资料看,基本将新浪潮大框都讲了。
  •     的确是本原汁原味的港人影评录不过看得出来原书被删选过...唉
  •     杂锦式的评论,普通而无味,内容承载不起书名。
  •     哪里有看欲火焚琴?
  •     香港电影研究专著。港片成长史
  •     只看了许鞍华部分。还行吧,不够学术的感觉。
  •     大学图书馆
  •     发过来的书像旧的一样,有翻页的痕迹.
  •     啧啧啧 都是那时候看的了
  •     蜻蜓点水式的报刊影评
  •     就是一部关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香港新浪潮导演影视作品的相关影评合集。只读了许鞍华部分,相当中肯,和坊间所说许导作品是“一部好的隔着一部差的”,似有暗合。在商业化大潮中艰难实验和摸索着,仍能保持女性独特视角和人本主义关怀,是我一直喜欢许导作品的原因。
  •     更像影迷攒起来的书
  •     大学期间初次了解到新浪潮的读物。深度不够不过胜在囊括性够广泛。
  •     香港新浪潮导演分析
  •     是报纸上的专栏集,文字不够有趣,电影也比较老,所以翻了翻就放弃了。
  •     太杂乱了,而且都是影评,没有系统的归结,对于我这种对导演不是很熟悉的人看着很吃力,
  •     只看了徐克那一章,评论较早,只有电影时评
  •     囫囵吞枣的看过一遍
  •     直击重点、点破玄机,因而也不受时代变迁的影响。新浪潮也基本都在这里了。
  •     石琪的影评理念曾深深影响过我——绝对好和绝对不好的电影都是不存在的,而影评就是要辩证涵盖这些“好”和“不好”——第二次评出满分5星,以示致敬。
  •     朋友说一般般。。。。
  •     啊,要走的路还好长好长
  •     都是报刊文章,每篇都是单独的影评。怎么说呢,还是有很多想法不一样的和作者
  •     粗粗看了几篇,写的很轻松很报刊,大概也同样是因为篇幅和语境限制,总体上分析的比较浅。尤其是青蛇和黑金之类的,仅仅是讲了讲导演评了评演员,最后来一波剧情简介感慨一番,都还没来得及进入电影就已经结束了。进入电影的部分有的还可以,省港旗兵的细节分析有点帮助。
  •     香港电影新浪潮来得太慢,走得太快。普及本,非专业
  •     影评合集,流于表面,片单倒值得参考
  •     香港电影的历史都被浓缩了,经典
  •     再读一遍。
  •     浮于表面
  •     全是影评...也没有系统的归纳,只是单纯的评论了几个新浪潮导演,还有介绍导演的作品,其实里面很多都不是1981年左右的片子...总之,这书有点文不对题...
  •     石琪的影评,文字通透,平易近人!
  •     一般般..影评并不吸引人.只能做个电影检索表
  •     不是专业人士,大多随便看看
  •     石琪的文笔很普通 通篇讲来讲去都是那几套 甚至有点混乱 像兜圈子 只能随便看看
  •     相当喜欢石琪的文字和价值观 对我来说比卓伯棠那本好很多 汤祯兆就更不谈了 http://kuai.xunlei.com/d/QOGNFOOFWQLW
  •     实打实说话的影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