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界各地的电影课堂》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媒体艺术 > 走进世界各地的电影课堂章节试读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301197028
作者:钟大丰,李二仕,潘若简
页数:326页

《走进世界各地的电影课堂》的笔记-写在前面/北京电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院长钟大丰 - 写在前面/北京电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院长钟大丰

电影开创了一个用影像媒介记录、认识和表现世界的新的方式。电影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道路。一个世纪以来,电影从一新鲜的玩意儿,发展成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和亿万人不可或缺的娱乐形态。虽然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影像开始走出电影院、走下大银幕,电视的崛起和数字影像的出现对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无论电视还是计算机影像的生产都是建立在从人们对以电影为开始的一系列关于影像表达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一点特别反映在对于影像创作制作人才的培养方面。电影学校几乎成为各种影响产业创作人才的共同来源。这也是在数字影像时代到来之后,电影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所在。
从广义讲,“电影教育”包含三个相关而又内涵不同的领域。第一类是对影像生产人才,或称为电影创作制作人才的培养;第二类以电影和影像的生产和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人才的培养教育;第三类是面对更广泛的人群的影像知识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其中的第一类,即对影像创作和生产人才的培养和训练的专业教育。
世界上最早开启专业电影制作教育的学校建立于1919年。列宁是最早看到电影媒介对人的巨大影响潜力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早在电影刚出现不久,列宁就预见到电影的最伟大的力量,是教育群众最有力的工具。他曾明确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1919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苏维埃政权便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专业电影学校——莫斯科电影学校 ,从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到塔尔科夫斯基,一代代苏联电影大师都曾置身其中,或者从事教学,或者进修学习。1920年代开始随着电影的发展,欧洲各国也相继建立了如法国卢米埃尔电影学校(1926)、意大利罗马中央电影学校(1935)等一些高水平的专业电影院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范围内电影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波兰罗兹电影学院(1946)、捷克布拉格电影学院(1948)、北京电影学院(1950)等都相继建立于战后的最初几年。从这些专业电影院校里走出了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维多里奥•斯托拉罗、罗曼•波兰斯基、米洛斯•福尔曼等电影大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影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开始全面接纳电影的专业教学。此前的传统大学对电影这一新媒体一直态度暧昧,只在戏剧等系科下开设零星的电影相关课程。1950年代以后,一些著名大学开始纷纷将电影纳入教学体系,成立专业电影学校。作为“新好莱坞”之后的乔治•卢卡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奥列佛•斯通等许多著名影人都与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传统大学下属的电影名校有着不解之缘。电视的普及、电脑图形科技的出现和发展对影像创作制作人才有了更大的要求。到1980年代,专业电影系科已经遍布许多欧美著名大学。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培养电影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亚洲、拉美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电影教育也在这二三十年间迅速地发展起来。
1954年,一批不满被冷战铁幕隔绝的电影知识分子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电影院校交流组织: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五十多年来,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电影专业教育交流平台,拥有欧洲、北美、南美、非洲和亚太五个区域性电影教育组织,有近六十个国家的近一百五十所电影院校参与其中。北京电影学院于1982年参加、成为该组织的中国成员学校之一,目前中国和香港、台湾地区共有七所院校是该组织的成员。
1991年北京电影学院曾经参与组织了一次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亚太地区的联合会议;2001年起,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每年举办一次,2006年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正式关注这个电影节,2012年已经第11届了;2002年以后北京电影学院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影视院校”的发展目标。2005年以后整个亚洲电影互相融合的格局越来越明显。五年中,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亚太分会作为地区性的电影院校机构,组织了一系列电影的交流研讨活动,像在北京、青岛、新加坡等国家地区也举办过亚洲国际电影研讨和教育培训工作坊等活动,以及一系列双边或多边的校际交流合作项目。最近二十年是亚洲电影教育有较大发展的阶段,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亚太分会也从最初的十几个成员国扩展到了二十多个。
编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2004年担任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亚太分会区主席以来,我有更多的机会对世界电影院校的专业教育情况进行更深的了解,深切地感受到世界各国的电影院校有着各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希望能有机会让更多的从事电影教育的同行能有所了解和借鉴,也希望愿意到国外学习电影的中国学子能对不同国家的电影学校有更具体的了解,以便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选择。我和电影文学系的一些教师和同学利用2008年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年会以及其他来访、出访的机会,对一些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的领导和重要电影院校校长、教授进行了系列采访。
通过这些采访,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今世界电影教育一些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也可以看到不同电影院校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我们选择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比较重要、水平相对较高的院校,并在每个采访前增加了学校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对更好地了解采访内容有所帮助。当然,由于条件所限,仍有一些电影院校有所遗漏,期望日后争取再以其他方式进行补足。
今天的电影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为电影产业培养人才。事实上,电影院校承担着为各种视听媒介生产培养人才的任务。但是,由于电影教育长期积累了对于影像、对于影像声音基本规律认识和视听创作能力培养的丰富经验,所以,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视听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实际上都是以电影的教育素材和训练体系作为基础的。其实,今天学电影已经不仅是为圆电影梦,而是为在新媒体时代多种形态的视听文化下生存奠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数字时代到来之后,几乎所有的电影院校都在面临着共同性的问题,例如,如何实现从传统的胶片电影向数字影像生产的知识和技能需求与训练方式的转型,传统的影院电影创作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与多样化的新媒体发展所需的视听创作制作所需的新的知识技能结构如何兼顾,严谨的技能训练和创作、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等,均需要做出新的探索。对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院校的教育者们都结合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做出了各自的思考和尝试。我们希望能把这种思考的丰富性呈现给读者。让所有教电影、学电影的人都能得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启示和灵感。

《走进世界各地的电影课堂》的笔记-第1页 - ...

1、我觉得在本科时期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通”。做导演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基本常识必须很丰富,做导演不见得什么都要懂,但起码的基本常识要懂,特别是文、史、哲方面的内容。不懂的话,将来的作品怎么能“走”的更深一些呢?所以,我认为这种一般性的知识积累在开始一两年是必须的。技术一类的东西不用花太多东西去学,用一两年时间一定会懂,没有学不懂的道理。但是,其它方面的知识,就需要积累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用技术将其表现出来,否则只有技术,却不知道该表现什么,就是个大问题了。
---卓伯棠(香港浸会大学 电影电视系主任)

2、在台湾的大学里,电影系一般录取分数都蛮高的,在整个高考体系里面算是很高的分数才能学电影······大学期间不需要把课程安排的太专,应该让学生接受广泛的训练,如果对史论感兴趣的话,就进入研究所学习(研究生)。
---廖金凤(台湾艺术大学 电影系)

3、当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他们会上一门电影课,类似于电影概论性的课程;他们必须看大量的影片,学会如何观看电影,学习构建一部电影的方方面面,也会涉及社会及电影的相互关联。另外,他们要选一门数学或自然科学类的课程,一门哲学或历史课程,一门外语,及一门英文写作或科研方法课。如此一来,第一个学期就有5门课了,但只有一门电影课。以后每学期也是如出一辙······学生从大三开始真正接触专业核心课程,那时他们才需要学习技术···学生们只要获得机会,就能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
---伊利莎白·M·戴利(南加州大学 电影艺术学院院长)

4、我们的学生几乎都不是科班出生,他们之前毕业于历史、政治学、社会学、地理、哲学等各个专业。但我们发现,一些有才华的学生是很有学识的,受教育程度也很高,学电影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这就是我们的特别之处···我特别自豪的是,我几乎每晚看电视都可以从国家地理频道、电视网和公营广播电视公司的节目中看到学生的名字出现。
----亨利·布雷特罗斯(斯坦福大学 电影与媒体研究专业教授)

待续...
(迄今为止,虽然每个学校培养学生的理念和方向千差万别。但对人文素养的要求却是所有学校专家一致的观点。在大部分专家随口说出的内容中,“艺术史”、“心理学”和“社会学”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领域)。


 走进世界各地的电影课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