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旗袍的西湖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设计 > 穿旗袍的西湖

出版社:Harper Collins UK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50301665
作者:陈云飞
页数:151页

章节摘录

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过婚礼之后,将蜜月旅行地定在了杭州。    1927年12月1日晚,在200名卫兵的簇拥保护下,蒋宋伉俪乘着专列火车踏上蜜月的旅途。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蒋介石被一份电报匆匆召回,二人就此结束了这次短暂的蜜月之旅。当时他们在杭的寓所,正是二人结婚时,盛宣怀的四子上海工商大亨盛恩颐赠予的结婚礼物,名曰:“澄庐”。    虽然他们的蜜月之旅未能尽兴,但这以后的每年二人都相携来杭度假、休养。宋美龄是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的高材生,比较西化,喜欢游山玩水,蒋介石又对杭州的西湖醋鱼念念不忘,因而二人在杭州的风景佳处留下了很多足迹。    1937年2月5日,上海《申报》登出《蒋委员长夫妇游览吴山》的新闻:“蒋委员长夫妇,四日午后十二时半,出行辕乘汽车巡视清河坊一带市容,军警长官等随行护卫,旋换乘藤轿去吴山紫阳山游览,远眺钱江海口。蒋着蓝灰色长袍,持手杖,步履殊健,沿途观委员长之风采者,甚众,蒋均含笑示意。约二时半始下山返行辕。”    当时为蒋宋伉俪开车的司机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时,犹记得宋夫人经常穿一套士林蓝旗袍,浅蓝披肩,显得相当朴素清秀,别样的恬静动人。    宋美龄自幼留学美国,生活方式非常洋派,但穿著却是十足的中国味道,在宋美龄的衣柜里,清一色全是旗袍。    宋美龄喜欢旗袍,因为旗袍最能凸显东方女性的魅力,身材窈窕的她,配以旗袍更能展示她的身姿。一些国民党政要的女眷,在重大节日里,都会不约而同地送她高级布料作为礼品,这些高级旗袍料子宋美龄永远用不完,她做旗袍的“胃口”太大,以致于她的“御用”旗袍师傅一年忙到头,几乎无时无刻都在为她做旗袍,平均每二三天就要制出一件。宋美龄的旗袍到底有多少件,恐怕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太多,所以每件新衣只会穿一二次,从此就“束之高阁”,再也无露面之日。闲暇时,她也会打开衣柜,欣赏一番。宋美龄对穿着要求很高,特别是夏季,最多穿一天要更换。天气炎热,只要她的旗袍上出现一点汗渍,她就会立即更换新的;下雨天,旗袍下摆若出现一点泥污,她也必定会尽快换掉。宋美龄经常携带各式旗袍,以应酬各种场合。会晤重要贵宾时,会穿上最高档的旗袍。    宋美龄酷爱旗袍,也与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她爱国画,曾拜张大干、黄宾虹为师,耳濡目染,勤学苦练,是位国画高手。她的仕女图穿著接近于旗袍,在她漫长的一生中,几乎没有穿长裤的画面。即使在她步入百岁之龄,依然与旗袍为伴。    陆小曼    一袭银色的丝绸旗袍    陆小曼是上个世纪20年代曾经火树银花的女子。徐志摩说:“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漾起新泉的秘密。”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这是个可以把一个陈旧发霉的古城,撩动成春水盈盈的新都的女人。对于穿着打扮,陆小曼曾经与郁达夫的夫人王映霞谈及时说“我不喜欢花花绿绿的衣服,那太俗气了。我喜欢穿淡色的服装。有一次,我穿蓝布旗袍得到志摩的称赞,他说朴素的美有胜于香艳美。”而王映霞第一次见到的陆小曼也是一袭银色的丝绸旗袍,极其淡雅端庄,赞其确为一代佳人。    因了与徐志摩为之癫狂的爱情故事,陆小曼曾与西湖是那么的贴近。1925年9月12日志摩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前晚我写了封快信,昨天经过的事实根本取消了那信里的梦想,所以幸亏不曾发。事情越来越像Farce了,F百二十分的愿意做“开眼”;M百二十分的顾忌;我的百二十分什么也就不用提了。惨极亦趣极,见面再详谈吧。我昨晚看了爸妈可怜的情形也很动心,随便把自己毁了,不怎么交关,但结果还得连累无罪的老亲,实在有些不忍,所以很想摇一摇头,忍忍痛暂时脱离了病态的心理再说……我还得探一探西湖,一半天至少。信中的Farce,意为闹剧,F指王赓,M指陆小曼,可见这件情事在当时的艰难与周折。    接下来的两天,志摩漫步在西湖,心中却满是对陆小曼的思念,他曾这样写道:我来并无目的,只想看看影踪全无了的雷峰,望一望憔悴的西湖,点点头,叹叹气,回头就走。9月16日徐志摩写了一首旧体诗:红蕉烂死紫薇病,秋雨横斜秋风紧。山前山后乱泉鸣,有人独立怅空溟。“冤家还不曾来”云云,此时已跟陆小曼联系上了,约她来杭幽会。说去并没有走,仍在等着小曼的到来。第二天“去车站盼望你来,又不敢露面,心里双层的难受,结果还是白候,这时候有九时半!王福没电话来,大约又有没到,也许不叫打,这几次三番想写信又没法传递,咳,真苦极了,现在我立定主意走了”。这是当天在《爱眉小札》上记的话。这本子就随身带着。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写这几句话才去杭州的。不是他的记录,谁能想像得出这位体面人在杭州火车站上远远眺望而不敢近前的窘相?    志摩热情如火,小曼温柔如绵,两人碰在一起,自然会烧成一团,哪里还顾得了伦教纲常,更无视于宗法家风。为了爱情,他们抛弃一切,终究在1926年成就了中国现代文人史上最轰动的一章。    次年3月,徐志摩终于完成他之前留于西湖的愿事,与爱人陆小曼、友人翁瑞午同游西湖。1928年夏陆小曼与徐志摩再游西湖,雷峰塔、湖心亭、三潭印月、阮公墩等,处处留下了她的靓影。夜里,她与志摩远眺着静静的湖、堤和映在波光里的堤影,清绝秀绝媚绝,如同这怀中的绝色美人,品读不完。他们泛舟夜湖之上,拿一支轻如芦梗的小浆,幽幽地拍着她光润、蜜糯的芳容;挑破她雾觳似的梦壳,扁着身子偷偷地挨进去,分尝她贪饮月光醉了的妙趣!    1929年6月陆小曼又与翁瑞午等人游“西湖博览会”,便与西湖有了不解的情缘。P22-25

前言

西湖,已经被联合国确认是“世界遗产”,我们以为,这就是被全世界人民确认了。    西湖,被全世界人民确认的并不是它的自然风景,而是西湖“有文化”,并且这文化足够多——尽管中国人民绝大多数时候是来看风景的,所以,西湖被定为是“人类文化遗产”——也叫“文化景观”。用一句没文化的话说,就是要把它“当人看”。    其实,中国人——特别是有文化的中国人,早就是把西湖当“人”看的。人,是有性别分男女的。所以,中国人至少在1000多年以前,就把西湖当作女人来看了——至少是有一个人,因为这个人足够牛,弄得从此以后,你只要是想“有文化”,就只有“这样”来看西湖。“这个人”就是苏东坡。无论什么人,如果有点儿文化——这“如果”也是多余的,时下你要在西湖边找一个没文化的人,还真的一点儿也不比申遗容易。——你如果只能引用一句西湖的诗,那一定是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重要的是,西湖从此以后,已经被叫做“西子湖”了,成了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首——西施。这就是历史文化传统,这就是“文脉”。    西湖就是杭州,杭州就是西湖。前几年,杭州被评为——不知道是谁评的,“最具女性化的城市”——其实,这哪用谁来评啊,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但是,这还是让不少杭州男人大为光火。我真有点儿不明白——我也是个男人,作为一个男人,生活在一个“最具女性化的城市”,这不是在“温柔乡”里“石榴裙”下吗。这是最大的幸事,这是“男人最具幸福感的宜居之地”。还要抱怨。这些男人,不是假装正经的假道学先生就是性取向不一样。    所以,我以为,“西湖”是一种“观看方式”。你只有“这样”来看西湖,才能看到“西湖”——才能看到西湖的“文化”。所以,西湖是“文化景观”。    既然是“女人”,那一定是要被一种衣服“文化”的。她“只有”穿“这样”的衣服才是“她”。    如果让我为“西湖”挑一件衣服,那一定只有是“旗袍”了。她只有穿旗袍,才合适,才好看,才是“她”。    为什么,不知道。我只是“觉得”应该是“这样”。就像爱是没有理由的,而不爱了一定是有很多理由的。大概是,我想过除了旗袍之外的所有服装,但它们都不“西湖”。    写文章,老师说要“以理服人”。现在,不论碰到什么事都要给个“理由”。说:“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本来应该是可以的,但现在不行了,会闯大祸的。    那么,就让我来想几点“理由”吧——尽管可能并不是理由,尽管我认为并不需要理由。    现在“文化”流行赞语是称“民国范儿”。“民国范儿”的女人,那只能是穿旗袍的。为什么“民国范儿”会在时下称“赞”,我想,大概是因为,在那个时间段里,中国的文化传统没有被打断,所谓“血脉相传”——“血”还很充沛,“脉”也很畅通。在这个节点上,在传统的流程之中,实现了“现代”的“表达”。这就是“旗袍”。这也就是西湖。看看北山街,看看南山路——从杭州城里伸出的,把西湖拥入怀里的(男人的?)双臂,你就一定会明白。    旗袍,是民族文化的合一、中西文化的合一也是传统与时尚的合一。这就是西湖——永远在唐诗宋词里,也永远在流行歌曲里。    西湖十景之首是“苏堤春晓”——又是这个苏东坡,最脍炙人口的是“一枝杨柳一枝桃”。杨柳,就是穿旗袍的女人,婀娜多姿。柳叶就是“旗袍”,尽管遮体,但并不蔽身段曲线。春风乍起,若隐若现的“风情”真是“万种”。这是高开衩的旗袍。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说:“一日午后好天气,两人同去附近马路上走走。爱玲穿一件桃红单旗袍,我说好看,她道:‘桃红的颜色闻得见香气’。”张爱玲挑衣服真是“有声有色”——穿着旗袍行走有春风吹柳婆娑之声,又有“桃红的颜色”。好一个“苏堤春晓”,风情万种。    旗袍,我以为也是有“英气”——甚至有“剑气”的。一如秋瑾,一如李慧娘,一如柳如是,一如西湖。我以为,苏小小也是。    看西湖的女人是要穿旗袍的。这样,她们就成了“风景”——这就是“文化景观”。“你站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朋友们把旗袍展做到了西湖,要个题目,我脱口而出,“穿旗袍的西湖”。    是为序。

书籍目录

壹 《流言》的《更衣记》
贰 住在旗袍里的张爱玲舍不得西湖那个诗意的结局
参 穿旗袍的西湖
肆 Chinese dress
伍 从茉莉的轻唱到玫瑰的绽放

编辑推荐

旗袍,是民族文化的合一、中西文化的合一也是传统与时尚的合一。这就是西湖——永远在唐诗宋词里,也永远在流行歌曲里。    西湖十景之首是“苏堤春晓”——又是这个苏东坡,最脍炙人口的是“一枝杨柳一枝桃”。杨柳,就是穿旗袍的女人,婀娜多姿。柳叶就是“旗袍”,尽管遮体,但并不蔽身段曲线。春风乍起,若隐若现的“风情”真是“万种”。这是高开衩的旗袍。看西湖的女人是要穿旗袍的。这样,她们就成了“风景”——这就是“文化景观”。“你站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于是,《穿旗袍的西湖(解读百年旗袍审美文化)》把旗袍展做到了西湖。本书由陈云飞主编。

作者简介

旗袍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发展史近代中国女性的解放史,旗袍文化展现出妇女个性解放和妇女地位逐步提高的过程,是女性解放的见证和工具。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在传统与现代、维护传统的保守与追求美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脱离原来的样式,变得经济便利、美观适体。
西湖十景之首是“苏堤春晓”——又是这个苏东坡,最脍炙人口的是“一枝杨柳一枝桃”。杨柳,就是穿旗袍的女人,婀娜多姿。柳叶就是“旗袍”,尽管遮体,但并不蔽身段曲线。春风乍起,若隐若现的“风情”真是“万种”。这是高开衩的旗袍。看西湖的女人是要穿旗袍的。这样,她们就成了“风景”——这就是“文化景观”。“你站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于是,《穿旗袍的西湖(解读百年旗袍审美文化)》把旗袍展做到了西湖。
《穿旗袍的西湖(解读百年旗袍审美文化)》由陈云飞主编。

图书封面


 穿旗袍的西湖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名女人、文学、旗袍----这就是偶滴鸡血啊!
  •     标价90元,你真狠!纸张16开,双铜版纸,光滑清晰,这是优点。不过价钱太贵,书才151页,内容很少,不实惠,前几张全部是讲的几个名人和旗袍的事情,文学性太重,不适合专业研究,设计旗袍。真是坑人啊,中国缺少一本专业的旗袍书籍。大家资金不是太充足还是不要买了,内容不是太好,还不如买其他的服饰书籍
  •     就是图片不多
  •     旗袍美就美在它的不能普及。全书的文字里就这一句配得上主题。图很多纸张不错。
  •     手工工艺愈发难得。
  •     民国的旗袍,私人收藏,并且有民国佳人的一些介绍~
  •     烂书,错误一堆
  •     看完之后有一种想穿旗袍的冲动(大粗胳膊大粗腿虎背熊腰扁平胸的破身材就不要穿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