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图记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民间艺术 > 符图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300111780
作者:郭庆丰
页数:204页

章节摘录

插图:这里的人们以土地为家,以天时为命,靠天养家,被动地生于天地之间。洞穴式的居住方式和吃水的需求,使得他们更多地选择居住在山沟里,山沟一般四面环山,沟深处,天只剩了巴掌大的一块,由于相对稳定的农耕牛产,加之交通不便,居住偏远,人们很少游走、迁徙,栖身沟底几乎过着同周围隔绝的封闭式生活。四面的高山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他们的想象很自然地沿山而上,加之阴风阳气的种种传说和金龟玉兔天河星象的召唤,那里的村落便闻风而生了。历史是从传说开始的,而民间文化似乎正是从传说中一脉相承的。传说中描述的环境、动物以及由此而成的习俗、信仰、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里在时间上又是接近远古的,原始的生产方式如畜耕、点种、人拉、肩担、编织、酿造等,至今还藏于民间。早年的风物如山脉、水形、树木和生长于此的动物花草,虽经多年变化,然其主脉未断、大形未化,与今大同而小异;承传的风俗习惯如:祭天拜地、朝山敬香,求神问卦祈雨以及婚丧嫁娶的种种礼数也同样是构成这里生存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神话中有言:“是时,天地相去未远。”而民间习俗,久远得就像一个没有失传的神话。在那里,天与地,人与自然都相去未远。

前言

在对生活和艺术做过许多努力后,我发现根本无法对自己的事情做出些许计划和安排,不过已经有过的安排我一直是愿意去践行的。我出生在那片黄土高原的深处,环顾左右,这里原本就人烟稀少,唯有去细读蓝天上的风云变幻和黄土中的生死交替。我年少时不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道理,也不知世界上有什么大学问。一向身心宁静地居住于黄土深处的父老乡亲,也时而木讷,时而聪明。我们不知什么叫不可能,我们自信就是再大的天地大道理也可以画成简单的有意味的符号,然后拿来作我们的游戏图。我们在这些图形中跳跃着,出入着,在图形的结构里成长着我们的结构,就如同被这无尽的山水再一次孕育。在我的童年,学校对我而言就是一座有着更多伙伴的游乐场,现在被许多家长十分看重的读书、识字、画画,于我皆为有意味的游戏图。因为那时它们功利目的我一直是模糊不清的。直到我大学毕业来到这山外天外的大千世界里,我才知道那些文字是文字,它有着固定的含义;而图画更是具有图画所要表现的具体对象!然而在它们之间竟然真的一直存在着那种半是文字半是图形的特殊符号,这使我获得了如同《圣经》里言说的那样的自豪。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

内容概要

郭庆丰介绍
1967年12月14日,生于陕北绥德。
1988年高中毕业,89年徒步考察无定河,开始搜集考察民间美术。
1990年—1992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完成作品《纸魂》系列(剪纸、撕纸等30余幅)发表学术论文《民间美术的生命意蕴》并参加在旬邑召开的全国民间剪纸理论研讨会。
1993年10月,在台湾台北艺文空间举办首次个人作品展。
1994—1995年完成版画作品《圣水》《黄羊坡》等10余幅,其中《圣水之二》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发表学术论文《民间美术实践课》,并参加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民间美术理论研讨会。
1995年,创作以油画、版画为主。版画《地窖人家》入选全国第十届版画展,并着手黄河流域民艺考察。
1998—1999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研究室助教班,以优秀成绩完成了硕士专业课的研修,并通过了论文答辩。
2000年由台湾《汉声》出版公司出版学术专着《阳歌阳图》。并在《艺术世界》《延安文学》,台湾《汉声》杂志连续发表民艺考察手记和学术论文10多篇。
年初,着手分别以木、火、土、金、水五种文化符号和语言方式创作的包括一方九宫土、四幅画、八扇木门、九盏铜灯、六十四把马勺在内的五行综合装置艺术的创作。
2001年7月—9月实施从黄河源头到入海口全程的千家绣黄河万里行大型艺术行为,完成巨幅艺术作品《千家绣—黄河的衣裳》。
2001年12月,千家绣以及五行综合装置参加了由中国美协、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安美术学院承办的《西部·西部》艺术大展。
2002年2月,论文《民间剪纸传承中的几个问题》参加了由中国剪纸研究会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川年会,并着手编写民艺考察手记《黄河的衣裳》。
2002年4月,被聘请为国家重点课题“西北人文资源环境数据库”专家组成员。
2002年5月,版画《高度》获五、二三全国美展二等奖。
2003年,油画《生命树》入选第三届全国油画展。
2003年8月,个人专着《黄河的衣裳》正式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3年10月《五行综合装置》及十幅油画作品参加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展。
2004年10月参加由中央美术学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办召开的中国民间剪纸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
2004年3月,油画《狮子梁系列1—4》入选2004上海中国新视觉—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2004年《陕北地区的民间石塑----狮子》发表于《雕塑》杂志2004年第4期。 2004年4月《纸人记》发表于《延安文学》2004年第4期。
2004年4月,调查报告《花匠婆婆曹秀英》参加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艺术国际研讨会”。
2004年5月《栓娃石和镇宅石与乡土文化观念》收入《陕西民间美术大系雕塑、泥塑》卷。
2004年3月《千家绣—黄河的衣裳》荣获上海民间美术博览会金奖。
2004年8月,完成黄河流域民艺考察手记《纸人记》。
2004年10月《春雨淋湿了狮子梁》《快乐的郭家洼》参加陕西省建国55周年美术展。《快乐的郭家洼》获优秀作品奖。

书籍目录

引子大河上下 给黄河缝件五彩衣裳 行走,如同针线在布片的心背间穿梭 灵魂与身体的缝合线行过民间 剪花娘子库淑兰 刘兰英,在剪开的世界里寻找温情 常振芳,漂泊在她的精神世界中 姬兰英,追求色彩与明亮 她们,剪出心中的吉祥“咒语” 生活边角的艺术 绣花鞋垫立体的符图 守护神石狮子 荒草土崖边的石羊 石头的舞蹈 长脖子面人人它在说话 民间文化之源 谁在说话 诅咒与祈祷 一棵树 聚气成器后记编后记

编辑推荐

《符图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中国古韵这是一套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文书。作者以个性化的视角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探索、感悟娓娓道来,生动丰富地展示中国之诗韵、音韵、画韵、书韵。本套丛书文字流畅,引人人胜;图片精美,耐人品味。

作者简介

《符图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内容简介:小时候我曾经对爷爷说:“要是咱家的这些庄稼、树林、窑洞也能像神话传说中一样,说变就变,那该多好!”爷爷告诉我说:“其实神话到处都是,这土中就有法术,一颗种子埋进去,天上再下点雨水,那种子就开始变了。生根发芽,长出地面,长出枝桠,又长出那么些绿叶叶,还会开花,又能结成那么多好吃的果子。种子的每一次变化都是神话,够神了吧?”从那时起我便看那一切都是神话,那土地甚至就是一种法术。农民们种了一辈子的地,每年都要在土地上千万次地实验这种神话。那些剪纸、绣片、石狮子、面人人也是那生草长树的大地的法术。

图书封面


 符图记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大家都喜欢民间文化,剪纸啦/肚兜啦/皮影啦。你可知道他们本后的那些故事吗?为啥很多民间的文化都带有很神秘的色彩。这不我的哥们郭庆丰他就专门研究黄河中上游黄土地陕北一带的民间现象,他追问为啥陕北的狮子有那么多的用途?纸人为啥会“通神”?为啥会有供献面人人~~作者通过给黄河缝件衣服的过程里窥视到了农耕社会人们对生活的精神寄托和无奈,他的研究不枯燥。它是动听的传说~~
  •     对民间文化一般性的记录,没有什么学术参考价值。可供闲适读来消遣。
  •     满有启发的 窑洞与周围的浑然一体
  •     本书图文并茂,可以说是陕北黄河流域文化的深层考谷
  •     艺术家都是疯子,真正的艺术来自内心对于生活的感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