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际紫砂研讨会论文集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鉴赏收藏 > 2007年国际紫砂研讨会论文集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800477720
作者:故宫博物院 编
页数:351页

章节摘录

  茶壶的壶身仿一捆松、竹、梅的树段,用幼竹篾捆扎起来。松树的松鳞、松针,梅树的丫叉、梅花以及竹树的竹节、竹叶,都仔细刻划,自然夹置,于繁复中见规整条理。壶把、壶注、壶盖的配置具见巧思:壶把状若虬屈的松枝,壶注有如斜伸的梅枝,壶盖的壶钮巧塑成一段稍为高出的竹节。此外,壶身左侧一段松干上下通穿,顶上及下侧镂空穿孔,孔旁各有一鼠,两鼠彷佛嬉戏互逐,倍添生趣。全器浑若天成,诚为绝妙佳构。尤可贵者,壶底阴刻“壬午(1702)春日,鸣远”行楷铭款,壶盖有“鹤邮”篆书阳文方印。  松竹梅岁寒三友表达的是文人的理想,而将松竹梅树段与小鼠的农家田园生活气息演绎文人理想,无疑是技术臻于艺术的境界。另外,上海博物馆的两把小杯(图6),同样以岁寒三友为题材,似可与此壶组合成一套不错的茶具。  如果我们可以肯定上述的文玩与砂壶,确是出自陈鸣远之手,陈鸣远的风格特色也就一目了然。吊诡的是:我们十分怀疑这些精妙的制品确是陈鸣远的陶塑。

前言

  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在海内外中国紫砂器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以及台湾成阳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协助下,筹办半年之久的“故宫博物院《2007·中国紫砂器》国际研讨会”今天顺利召开了,我谨代表故宫博物院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2007年4月28日开幕的《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展》还在斋宫展出。这是故宫博物院成立80多年以来,第一次向公众展示我院收藏的紫砂器。一批代表皇家欣赏品位的宫廷紫砂显示了历史上紫砂艺匠非凡的制作水平,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宜兴紫砂作为地方特种手工艺源远流长,无论在中国或世界都独一无二。明代中晚期,宜兴紫砂即作为茶壶的内胎和陈设瓷进入宫廷,名家大师的手制茗壶、文玩清供,像其它门类的皇家艺术品一样,倍受宫廷重视。康熙时期使用紫砂胎画珐琅彩,雍正朝按照紫砂壶的造型烧造官窑瓷器。乾隆开始由内廷出样在宜兴定制乾隆御题诗和烹茶图的成套御用茶具。与此同时,随着明末清初中国海外贸易的活跃,大批被西方国家称为“红色陶器”的宜兴紫砂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到欧洲和世界各地。宜兴紫砂外销在数量上或许稍逊于景德镇瓷器,但在质量上因专供欧洲王室贵族使用,制作精工,质地优良,远非一般外销瓷所能相比。这批流散在欧美等国博物馆有明确入藏记录的精美紫砂器,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相互的沟通交流,国人对此的认识也是扑朔迷离的。

书籍目录

前言故宫博物院2007·中国紫砂器国际研讨会致辞传统与创新——略论康熙宜兴胎画珐琅茶器紫泥西行记强人奥古斯塔收藏中的宜兴瓷和德化瓷以及欧洲瓷器的发明宜兴紫砂原料和烧成的变迁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明清紫砂器明清紫砂三大名家陶艺考略——纵论时大彬、陈鸣远和陈鸿寿从文献及考古材料看明代早期紫砂Yixing Ware and Europe By Rose Kerr紫砂器起源的几个问题紫砂二陈:陈鸣远和陈曼生紫砂陶艺成就综述宜兴紫砂壶的手工成型技法紫泥沉浮:沉船所载宜兴砂壶关于紫砂壶的三点思考巧思妙工:朱坚的艺术茶文化视野下的宜兴贸易壶美国西海岸宜兴紫砂收藏概况故宫旧藏雍正紫砂器的断代分析故宫旧藏康雍乾紫砂器与同期瓷器的相互影响论紫砂器在清宫中的地位清代宫廷紫砂文房清供宫廷藏明代宜均瓷器初论——兼谈明代仿古思潮试论宜均的产生发展及与钧窑器的比较

作者简介

《2007年国际紫砂研讨会论文集》讲述了:宜兴紫砂外销在数量上或许稍逊于景德镇瓷器,但在质量上因专供欧洲王室贵族使用,制作精工,质地优良,远非一般外销瓷所能相比。这批流散在欧美等国博物馆有明确入藏记录的精美紫砂器,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相互的沟通交流,国人对此的认识也是扑朔迷离的。

图书封面


 2007年国际紫砂研讨会论文集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