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绘画 >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49502721
作者:陈丹青
页数:239页

内容概要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著名油画家、作家,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批评者之一
2000年回国,任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7年卸去教职。其间,因辞职事件及公开批评教育现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成为舆论一时焦点,更被媒体推崇为影响中国的五十位知识分子之一。除了教育,他对城市、影像、传媒等文化领域的诸多现象亦有独到见解和批评。业余写作,风格卓然,臧否评议,机智痛快。
著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等。

书籍目录

2000—2003
双人体
头戴小花的人体
来自山东的模特
来自河南的模特
来自内蒙古的模特
来自内蒙古的模特(未完成)
来自内蒙古的模特
来自河南的模特
来自兰州的模特(未完成)
来自内蒙古的模特
国学研究院
二道沟苦命人
还乡的老军人
二道沟老农之一
二道沟老农之二
来二道沟打工的斜眼汉
2004—2005
唐太宗与王原祁
来自东北的模特
来自青岛的模特(未完成)
来自青岛的模特(未完成)
张坊村会计
张坊村苦命人
2006
日本珂罗版渐江册页
英俊的矿工之一
内蒙古籍矿工之一
英俊的矿工之二
内蒙古籍矿工之二
中年矿工
洗净与未洗的矿工
矿区的民工
沉默的矿工
上海美术大学女生
来自山东的模特
平谷老农之一
平谷老农之二
2007—2008
八大山人书帖之一
八大山人书帖之二
日本珂罗版张旭狂草帖之一
日本珂罗版张旭狂草帖之二
日本珂罗版唐太宗书帖之一
日本珂罗版唐太宗书帖之二
来自安徽的模特之一
来自安徽的模特之二
来自安徽的模特之三
2009
2010
回到写生
面对原典

作者简介

本书根据陈丹青同名画展编成,收录了他归国十年的代表性画作,以及谈论“写生”与“临摹”的两篇长文。画作大致分成三类:一类是画册写生;一类是人体或肖像;一类是外出写生。以作画年份为序编排,完整呈现陈丹青十年来油画创作的大致面貌。两篇谈论绘画的长文,则指向中国油画的深层问题:一个全然属于西方的传统艺术形式,在移植到不断追求西化与现代化的中国时,如何寻获存在的意义。
几天前,我的画展结束了。开展时出了同名画册《归国十年》,现在编这平装本,价格低,图片扩增,文字部分添了近两万,读者或许有兴趣看看吧。
那增添的长文,是为老同学杨飞云策划的群展《回到写生》与《面对原典》所写,本月初,两项展览同时在中国美术馆和油画院美术馆推出了——写生、临摹,皆是行内长期不予一顾的事:至少,留欧留苏两代画家在法国、比利时、俄罗斯临摹经典的作品,八十年来从未展出过。我们煞有介事的美术圈可曾惜护过、清理过这段短暂而被淹没的历史吗?关于写生、关于临摹,我是有心得也有话说的。现在这本集子既有我的画,兼有谈论绘画的文字,与我其他集子比,总算比较地像个画家模样了,然而下笔议论,还是不安分……
——《归国十年》

图书封面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我不收藏画集有好几年了。但这本从印厂出来最多半月的《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我在美文翻了一下,便决定留下。书厚重而不觉的压手,还有一种久违了的能唤起残存在很遥远记忆里的纸味油墨味,它可以让已修的皮厚脑褪的我,在这一刻重新拥有感念和伤感。平装本,那封面咋看就是一张白纸,质地很好的那种。书名字体最多是方正12号的样子。这符合陈的性格。看上去平平白白,内含着充沛的张力。他惯用这种漫不经心的姿势,掌控自己的爆发力。已经习惯了。因为是陈丹青出品,我一点也不担心这书的品质和力量。百余幅他归国后的作品。配两万字的文字,物有所值的让人无话可说。近些年由于陈丹青的文章和他落在纸上说理道事时的好文笔,更有他的文集,出色的让人忘了他是业余写字的,画画是他的专业。也有些文人写不过他,但总是恶意地在提醒陈丹青,你是画家。他们按自己的本事以为,陈丹青这些年老跨界,已不画画了,画也不行了。好了,现在这本书公布了陈的隐私,他的画没被写作搞的支离破碎。这十年,他一直在画画。能看出陈丹青对自己的专业和手艺的自信。这个画册的作品,他全拿最吃功夫的速写说话。要知道现今画坛有不少名家,画个山画匹马画个虎画朵花还真是大家,但没几个敢象陈这样亮活的。陈这样做内心一定很享受,他这样写道:“为什么画这些无聊的玩意呢?一半出于谦卑,因我从未确信自己把握绘画的法度;一半,说实话吧,其实是骄傲.......。”我在想,陈丹青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不存在着跨界,他做什么都会是顶尖的那部分。世界上是有这样人的,象林肯象邓小平象蒋经国象克林顿,如果不从事政治,一样会成为最顶级的艺术家科学家。只要他们想做。虽然这本书图是主体,但陈关于这些画的文字一如既往地牛逼。文字和语气构成的氛围很接地。在他画的《央美温州四人帮 》旁,我注意到画家这样写着:“这四位温州青年在同一所当地绘画班毕业,然后考上中央美院(为首站立的帅哥,尤勇,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我上学的年代是不可思议的。30年前。全国各大区仅有几所美院,各招收数十人,一省之内如有一两位中榜者,已属稀罕。如今学院与考生是否同比增长,我不确知,但我甚至听说,某年,仅烟台市即有近二十位考生同时考入中央美院-----正告老愤青:难道这不是时代的进步么?瞧,他们穿的多时髦。”
  •     西闪/文读者可以把《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以下简称《归国十年》)当作画家的身份证明。从2000年回国执教,到2004年递交辞呈,再到2007年正式去职,时至今日,陈丹青一直是公众视野中的话题人物,画家的身份反而成了背景。这或许是陈丹青自己不想要的,也许偏离了他的初衷,但他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所说的话、所写的字,对公众起了作用,产生了影响,这笔帐终归是要认的。疑问在于另一方——公众为什么认可陈丹青,凭什么相信他的意见有道理,而不是简单的牢骚,平白的叙述?媒体的引导当然不可忽视,不过另一个理由可能更重要,那就是身份的持久魅力:他27岁时创作的《西藏组画》不仅是他自己“难以改口的标签”,也是公众共有的时代记忆;他18年的旅美生涯不单是个人的积淀,也随着他的思考和文字渐成为读者觉悟的法门。如此权威,所以他对教育体制发言时,人们说:“是”,他批评社会流弊时,人们点头说:“对!”这个理由似乎显得势利,不过谁又能说,它体现的不是公众对权威的日渐稀少且弥足珍贵的信任——假如一个人坚持站在某个固定的基石上说话,人们自然会觉得他的身上体现出了一种责任。困难的是,陈丹青试图站在两块基石之上,而这两块基石间隔着不小的距离。是的,他想履行对公众的责任,哪怕这种被赋予的责任多少显得暧昧。而同时,他还想维系对艺术的忠诚,因为这种自小培养的忠诚令他更觉幸福。我相信陈丹青自己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那里面有挡不住的诱惑,也包藏着风险。所以这十年间,他努力在两块基石上保持平衡。他感慨“写得太多,画得太少”,也承认面向公众发言意味着被赋予了责任。转过身来,他又自嘲写作类似于杂耍,“并不抵偿本业的荒疏。”他摇晃的姿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让人心生疑窦,甚而失去信心。不了解中国美术的现状,我们就无法理解陈丹青的困境有多么独特。就像他看到的,现在的中国,院墙内的绘画早已“僵滞”,院墙外的艺术倒是花样繁多。画家的队伍愈发壮大,真正称得上“绘画”的却日见稀少,(《退步集》)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支良莠不齐的队伍所遭遇的,正是陈丹青刻意回避的情形。自囿于院墙之内的人,莫不忙于评职称、算课时、接任务,为学生的外语成绩和政治学习操心,为某个官办画院的副院长之职斗个不亦乐乎。这种事情陈丹青归国后领教过:他一个猛子扎进去,用了七年才游上岸。想必他也见识过院墙之外同行的生活。他们中的大部分默默无闻,在荒郊野外租下农户,终日与颜料画布打交道。景遇稍好一些,能凑钱出本合集。若是签到画廊,以一折两折的价格挂上墙去,更有机会被策展人(往往兼任评论家)带领着,南下北上舟车劳顿,最终从三流旅店蓬头垢面奔向展场,与其他同样遭际的人一群群站到记者面前谦卑微笑,已可暗呼幸运。当然,他们最大的梦想是取代浮在各种媒体之上的那一小拨人。那拨人打扮得像银行家或影视巨头,在各种杂志的封面上滚动播出。那拨人曾经绞尽脑汁,像设计钞票那样推出市场认可的符号。一旦买家接受,立刻大量复制。他们所谓的作品与另一件作品之间的区别往往小于100元钞票与50元钞票的差别。他们幸运,也不幸运。我曾听闻过这样的画家,在酒吧里把自己灌醉,然后痛哭,说十多年来不能画自己喜欢画的东西,因为画商不答应,市场不答应。旁边有人搭腔:“没有人拿枪逼你这么做。” 很难讲,这冷言冷语的人不是极想取而代之的人。如何取而代之?除了技术和运气,大家想的都是抄捷径。说白了,就是抢夺观念和制造符号。很可惜,这两样东西从来都是稀罕物。所以,观众走进任何当代艺术展,他们在墙上看到的往往只有两种情绪:一种是餍足,另一种是焦虑。这两种情绪,与打折季的超市里,抢到和没抢到白菜的老太太们产生的情绪别无二致。这令我想起陈丹青讲过的一个绝妙故事:十多年前他的一位画家朋友蓄好长发留着胡子,去北京参加当代艺术展。到美术馆一看,坏了,画家们个个均是长头发大胡子。(《多余的素材》)以上并非当代美术的完整场景。事实上,还有不少人在做他们爱做的事情,享受着不足与外人道的快意。但是,按照时髦的说法,他们不“在场”,故而不存在。于绘画这件事来讲,以“退步”为主张的陈丹青本可以划入此列。然而他不安分,像一本巨大的书,塞入这边书架,却从另一边冒了出来。他没有以退为进的机心,可是其存在无人忽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叫做“非典型不合时宜”。(《退步集续编》)故而陈丹青的《归国十年》称得上“非典型不合时宜”的书面证明。它足以证实陈丹青步步退却,姿态摇晃,也能籍此判断,这个人凭借骄傲的天性,尚不至陷于溃散。他的老同学画家杨飞云在书中坦言,期望看到一个“油画陈丹青”,而不是文化评论、社会批评诸领域的陈丹青。陈丹青则老实交代,即便没有这般“油腻腻的雅号”,他的画家身份也无可抵赖。不过我认为,在这里陈丹青还是小小地狡猾了一把。“身份”这个词太暧昧了:它究竟指的是一种职业,还是某种荣誉? 翻读《归国十年》我时有感叹:这是一个天神眷顾的画家,干着暴殄天物的事。《归国十年》中收辑了几幅陈丹青十六七岁的临摹,还有青少年时期的画像,每一幅都灵光闪闪。再看他最近的写生,依然技艺精湛英气逼人。可他不参展,不拍卖,也就罢了,为何如此刻意,非得把绘画当作自私独享的快乐,与他在言说上的开放态度完全割裂?一本画册,除了2001年的《国学研究院》算得上创作,十年来他都在写生和临摹中自我满足——退步是不错,逃跑却何必?他用了差不多两万字来做辩词,然而老实讲,即便我努力去理解,仍有七分不明。陈丹青一直知道,并且骄傲自己是缪斯青睐的人,可是他显然没有想过天神为何眷顾于自己。他本该充当艺术与公众之间的桥,却成了挡在二者之间的墙。最终,我只能将《归国十年》一页一页地细品,看画家一步步重拾信心,从拘谨走向灵动——他倒是快活了,天神则在叹息。
  •     这几天老是做些怪梦,大体都是内在焦虑的释放:比如停在车位上的车不见啦,正和别人家老公一起吃饭然后人家太太忽然出现啦……话说,吃个饭也这么慌张,梦里的我也真TM没出息!!每次被这些景象诡异的“末流电视剧”吓醒,就把枕边的书拿起来翻。三翻两翻翻完一本:《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这本,年初在厦门晓风书屋看到,翻了几翻立刻买下,和另本李霖灿(台湾史家,已故,头发葬在丽江云杉坪)写艺术的书送给好友牙牙和阿呆。当时觉得他们一定会喜欢。书里有张“穿蓝丝袜的女生”,画得煞是妖艳,美到看到眼睛里拔不出来的程度。这姑娘是个党员,党龄两年,陈丹青问她,党章是啥意思啊?美丽女孩,想了好久,答不出,就笑了。还有个皮肤皎白的内蒙模特,全裸,也画得流光溢彩。还有用油彩表达唐太宗的书法,龙飞凤舞,虽然看不懂写得是啥,就是觉得好美好美。还有唇红齿白的矿工……老惦记着这几幅,就去网上查了下书价。啥?网购价居然比在晓风书屋这种实体书店买还贵?!可见晓风书屋屹立不倒自有绝招:书选的让人挪不动脚,价格也好。跟我家大叔说,用你账号帮买本书吧——也不是完全鸡贼心态省自己的钱,太久不网购纸书,觉得这事就应该交给“食古不化”、至今只看纸书的“老人家”搞定。但是,画册,怎么可能读电子版呢?so,纸书自有纸书活下去的道理,就像纸媒一时半会不会断气:)大叔也是个鸡贼人类,选了个网上最低价。等书到手一瞧:妈呀,封皮脏了吧唧,明显是摆在书架上的尾货!大叔看我嘴角抽抽一副嫌弃样,颇识趣地撕了张挂历纸给书包了个皮儿:“喏,拿去看吧。”唉唉,外皮虽然让人心塞,核心内容还是那么好看。油画作品质量咋样另说,胜在陈丹青会写,把笔下模特和画画时的景象都做了简要记录。比如,画矿工,是在内蒙某大国企。国企上的领导、有权力的人,堵在矿工出井以后的路上,陈丹青眼睛瞧着那些脸上还带着煤灰的男人,看着他们交了安全帽、矿灯,疲惫地走过来,看上哪个,领导就上前说几句。于是,被选中的,又带上沉重工具,走到一边,给他画。这场面描写得,又忠实,又让人心酸,还有几分色情。真的。男人被男人审视,被看中皮相……这事,带着深深地深深地腐女情趣:)老陈画他们画得真好。不仅画出了皮相,还画出了身体里的哀伤、沉重、心事重重……和即便是最沉重的体力劳动也无法消磨的男人的美。有几张看得想流泪。我出生的地方,就是个大煤矿。姨夫、舅舅,都是矿工出身。尽管他们现在老了,体态变形、发胖,但他们年轻时是美的,是极健康极富活力的。某次,在家乡,清晨时路过班车站。那里聚了很多正等车去矿上上早班的职工。有双眼睛,一直盯着我。我记得他,小学同校的一个男生,是极其顽皮的孩子。已经叫不出他的名字,但心里知道就是他,就是他。两个人谁都没开口,就直直地,走过去走过去。眼神像狼一样的男生。那么个顽皮的儿童,如今也是养活一家老小的男人了。这样一想,心里立刻难过起来,因为和他同龄的我,也不再是个孩子……一起画画的女生阿莲,不久前带我去拜访她的辅导老师、职业画家刘。我问:“你觉得陈丹青画得怎样?” “也就是那个样子。说不上多好。”刘老师对其评价不高,“要不是他会写,谁会记得他呢?”虽然刘老师并不是很欣赏陈丹青,但他们在艺术上的某些观点却惊人相似。比如,陈丹青认为现今占据中国画坛半壁江山的写实画派最最缺少和忽视的,竟然是临场写生:“目前国内所能见到的架上绘画,从大型创作,到人物画,甚至风景与景物,九成作者全程使用照片——用照片画画、画面的图像化、图像与绘画混同,是当今写实画家共同构建的三部曲——中国油画,因此在过去二十多年出现一项难以命名的新种类:它反复宣称是传统写实,甚至是'古典'风格,同时,大部分作品公然挪移照片效果,复制为画布上的'图像'。”在陈丹青看来,画图像,那根本就不是绘画——使用照片,不画写生,大致引来两种后果,其一,养成色弱,色彩在油画中仅仅成为形与形之间的填充料(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喜欢最近流行的《秘密花园》,因为那只是填空游戏,不是绘画),油画质变为图像;其二,色彩异变为彩色,彩色取消对比,失去对比的彩色,构成色彩的破坏,形同暴力。照着图像画图像的结果就是,绘画变成平面广告了,呆板滞闷,中间调子、暗部的微妙和丰富都不复存在。而刘老师也说过类似观点:“有些人他只能在画室里鼓捣,鼓捣出所谓的'创作',但他居然是不能够写生的。”“我们一起去参加活动(指由国家基金赞助的职业画家采风活动),有些人,连笔都不敢捉。因为他画不了。他没有画的能力。”“有个很有名气的画家,他开始画,我在旁边看,越看越觉得心凉,他怎么是这种水平?一开始我还以为他有绝招在后面,一直到看完,什么都没有,看得我心都凉完了。”读到这些听到这些,我也是极其震惊的!能想象吗?一个画家,居然,是没有画的能力的——当然这个不是我们这些外行能理解的“画的能力”,那些被刘老师评述为“心都凉完了”的画家们肯定是能够画的,只是那种最基本的形象化自己所见景物人物万物的能力比较弱,他们只能靠时间(画室里时间不受限)或者所谓的“风格化”表达手段来掩饰和弥补自己基础技术上的不足。就像,作为一个写字儿的人——如果我无法在短时间内记录、描摹、议论、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只能靠抄材料或百度相关信息来成稿——只能说,我具备整合(复制)能力,但不擅长写作。画和写都需要基本技能。技术上过不去,创作上会很艰难。陈丹青对自己画油画的能力还是有认识的。他在自己的画展上展出了一些空的欧洲古董画框,画框里没有作品。他自认,自己的油画不配镶进这样的框里。“游历数年,我是靠无数老镜框这才明白什么是古典油画,等到买到真货,配自己的画,也才看清什么是中国的油画。”“如今我已绝了可笑的妄念,决定由它们就这么空着,展示自己,而不是配上我的画:我画不出,也不再梦想画出能够匹配欧洲镜框的画。我并不因此贬低自己,我在寻自己的路,但什么是'自己的路'呢,我不知道。”这个,画出“丝袜和党龄”之惊艳美女画出让我流泪的矿工的画家,分明知道自己在绘画史上的位置:形同微尘、不值一提。但也正因如此,更要加倍努力地,画啊!深夜里,噩梦中惊醒的我,手捧署着画家名字的厚厚的一本,读到那句:“久看经典的罪过,是丧失胆气”,立刻被从无名处射来的一箭,深深刺中心脏。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了解陈丹青是一本好书,不过不能用来临摹,书回来的时候激动了半天,才开发现里面划伤很多,希望下次包装严实一点。
  •     比文化艺术出版社版开本小,但更紧凑,内页内容更丰富。陈大师的书,一如既往地顶。
  •     本书收录了陈丹青回国这些年的一些画作,还好,人物肖像比较多。但是我更喜欢他以前的画
  •     我很怀疑,现在是不是读陈丹青文章的人比看陈丹青画作的人要多,而且多得多
  •     赞
  •     “中国的男子,可以全套西装,中国的嫁娘,早经披上西洋的婚纱,但中国的油画,未必配得起欧洲镜框。”
  •     初知陈丹青是他的“西藏组画”,这次又从本书中饱览画家15岁至今近百幅写生,临摹等作品。“归国十年”反而倒是一种心情,配的文字也妙,不愧是艺术家。画家面对原典,我们面对画家,读懂读

    不懂,看懂看不懂,都是一种享受。内行品鉴,外行欣赏两相宜。
    性价比更是没得说,(我喜欢的另一油画册标价四百余元,贫民百姓欣赏不起)。平价买名品,赶快行动吧。
  •     作为一个有天赋的画家,画了十年课堂作业,真不算什么进步~
  •     如果一个男人又会画画又会写作,而且都做得不错,那么他当真是魅力无边了,魅力无法抵挡啊...总之,他合我胃口。
  •     一直羡慕可以毫无顾忌绘画的人
  •     不懂画,不评价
  •     三个印象:农民脸,模特的白大腿,翻书临摹书画
  •     图多字少,成片儿的字也没仔细看。看热闹的外行翻翻画儿,那些颜料的堆叠之后,有了欲语还休的眼色,加班儿的烦躁倒是静了下来。
  •     印刷没问题,陈丹青真是个快枪手,这么忙,还能有如此产量的油画,实属不易!
  •     ”我得承认,书写、言说,令我获得绘画从未给予的快意,而当闭嘴描画时,我再三庆幸画画比我所能想象的幸福,更幸福。“——陈丹青 看过写书著述的陈丹青,看过社会、文化批评的陈丹青,也想看看画画的陈丹青。
  •     画的好极了,那些模特,那些颜色
  •     我在当当网买书无数,这是目前唯一一本收到货以后一口气读完的书。
  •     老师25岁时画的自己 那眼神藐视一切啊
  •     陈丹青的书一直购买并收藏,原因就是喜欢他游走学院派和现实绘画间的那种感觉,这次终于买到了以画家名义出版的画集,觉得很高兴,虽然也有些许泼辣言语,但这正是陈氏风格之特色!
    唯一遗憾就是装帧的一点,铜版纸本身很脆实,翻开封皮,再翻几页书脊就开胶了,虽然不影响阅读,但总归感觉书的整体遭到破坏,所以建议好书一定要有好书一定要配上好的装帧和印刷才是完美!
  •     书店翻完的画集
  •     挺好的一本书,很喜欢他
  •     我不懂艺术啊。
  •     阅读2015
  •     随便翻完的
  •     陈丹青,一定要看的
  •     收集齐全并一一细读了陈先生的全部著述。
    这部书中的文字丝毫不逊其绘画作品。
    甚至,我以为,可以没有陈的绘画,但不能没有他的文字。
  •     2011-09-23
  •     因为喜欢陈丹青老师。他出书就一定买的。陈丹青老师没有让人失望。
  •     陈丹青的油画确实画得很棒,推荐大家看哦
  •     这是一本画册,当然,里面也有十数篇文章,还是陈丹青的写作风格,还是诸般犀利。然而看着陈老师这些并不精耕细作的写生速写,我似乎也体会到了这个社会的浮躁,一如我身边的生活,原来所谓平心止水的丹青老师也是那么hold得住,可看着看着,画里有似乎那么些返璞归真的心窍,似乎被打开了,慢慢得舒展,再舒展,似乎画好看了起来。我喜欢他的矿工系列,不是很成熟圆润,但是很喜欢那种气氛,情境感。最后的几篇关于画画以致整个艺术界的批评文章一样的犀利,切入肌肤,但却不乏温情,这与他以往的文章并不一样,其实温情很重要,因为即使批评也应该让人看到未来的希望,这种温暖是有益的。
  •     虽然不懂画,但仍然很喜欢这本书,美的东西总能给人无法言说的喜悦吧。喜欢陈丹青的文字,如果本书只有画而没有文字将会逊色很多。还有,上面网友说的本书的装帧不良容易脱页的问题已不存在,应该是新印刷的改进了吧。总之,收到当当寄来的本书很喜欢很满意。
  •     有一次在图书馆翻看陈丹青的归国十年油画速写 有几幅背部的画像 笔触很有Velasquez的感觉 除此之外有几幅小品也很喜欢。里面一篇关于欧洲老境框的文章很不错 看着看着就翻完了整本 走出图书馆才想起是要写作业的... 他其它的文集 最喜欢的是《纽约琐记》喜欢看他写艺术 善于思考且善于记录 不煽情有话说话..
  •     被画的好几个都是认识的人,看起来更有意思,确实画的有意思
  •     !!!!!!!!!!!!!!!!!!!!!!!!!!!!!!!!!!!!!!!!!!!!!!!!(泥垢
  •     书的内容挺好,就是书籍包装好像不是很好,看了就好像会坏掉一样,而且输的封面还有很多污点!
  •     米勒说:劳动的人最美。这不是道德的语言,而是绘画的感应。米勒自己终生劳作,他又资格说这句话。早先我也在田里劳动,如今我是城里人,是侥幸被社会上层接纳的幸运者,居然被赋予可疑的权力,在矿工中拦截我看中的人。——陈丹青
  •     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值得收藏
  •     这是我买的一第一纯艺术绘画作品集。对于绘画,我是个外行,完全不懂。但我喜欢这本书。
  •     这本书的印刷还可以 就是开数小 但是作为参考可以了 很值得购入
  •     迅速翻完系列
  •     作为陈老师的粉丝,大凡陈老师的书,都要买。
    这本书不便宜,挺厚挺重。
    似乎,像我这种不懂画的人,买这本书看不出什么门道。
    不似看其他的如《退步集》中的嬉笑怒骂痛快。
    所以,若不是对美术有一定基础,不建议购买。
  •     因为对陈丹青感兴趣,特买来一阅,画作风格不离谱,美感少。
  •     陈丹青的作品我都不会落下,这本画册也是一如既往地喜欢.
  •     翻起来挺快的,一段记忆...
  •     除了《西藏组画》,第一次看到陈老师的其他画作......两篇长文不错,以及我也是陈老师说的那种被印刷品的厚重感迷惑的,一幅画没涂个十几二十层,我就觉得飘,没有质感,对着自己的习作感觉更明显,总觉得淡,变化太少。所以说以后可以放心大胆地不注重层次感了么?
  •     很好,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多遍,非常好
  •     帮爸爸买的,他挺满意!
  •     谢谢陈老师叫我做画做人做事,鞠躬。
  •     在伟大的艺术面前,后继者都首先应当是个好学徒。
  •     幸好原画不大,印刷质量还不错的画册。有时候看陈丹青的解释议论更有趣。
  •     我蛮喜欢这本!
  •     文字也好
  •     陈丹青老师的书必收。
    从印刷 排版来看都很满意~
  •     印刷颜色好,纸张好。关键是内容好!看来我要更注重写生了
  •     写得比画的部分好
  •     并不懂画,囫囵吞枣地翻了一遍。
  •     虽然看不出门道 但是觉得画的很好。读书 画画 思考 写作 听音乐 不追潮流 不昧商业。超常的学习能力,品性纯真,富有正义感。“十几岁时初学油画的憨傻和专注,最是金不换。”
  •     随便一翻,也只有一个女模特抓住了我眼球,而且还是出于我的色情的冲动。对于油画影集而言,简直是个噩耗——陈丹青的,不是我的。
  •     我愿意为你花光我的零花钱!!!
  •     厉害的画家,作者,有思想
  •     喜欢这本书!我是喜欢看画的人,看书就全凭着兴趣来。这种装帧法很好,算得是近年国内出这一类书中讲究而有品的一本,想来也与陈先生见过世面有关吧。如果与陈先生无关,那就要感谢编者用了心下了功夫了。纸质也不错,亮而不晃眼睛,不容易做到的,关键是这样能很好地展示油画的画面。当然,最感觉喜欢的,是陈先生的那些画,以及短小而有意味的话,读来轻松而不浅薄,看着悦目又有感觉,有时候,觉得超过了读陈先生纯文字本的好感了。
    昨午收到书,在午后的斜光暖照里,又在元宵节的夜灯之下,读陈先生油彩拟的古法书善本帖子,奇妙那油彩笔传达出的书写意趣。鞭炮的声音在远处松脆而又沉闷地响着。或许还有烟花,照亮黑暗的夜晚。想来,读古法书画册真是美的享受。在这样的氛围,这样的遥远声音、绚丽烟火烘托下,更是美得奢侈却恬然。
  •     小小册子涵盖很广
  •     以画画扬名的陈丹青,之所以慢慢“幻化”为公众文化名人,其立足的资本还在于画。如果没有”西藏组画”,就不会有清华美院的教授聘请;没有清华教授的身份,何来纷纷扬扬的辞职风波?而大众对于陈丹青的关注,不在其画,也不在其教授身份,在于”辞职“本身引起的话题影响。当然,陈丹青的请辞风波肯定有其“别样”性,自不待说。
    喜欢陈丹青的画,首先是画的率性。很多画不是画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太过的经营算计,画味儿索然。而陈丹青的画极少学院派的“粘滞”毛病,放笔直取,生鲜活泼。
    其次,陈丹青的画经得住品味,这与其内在的修养有关。同样的一块色、一条线,不同人的处理在味道上相去甚远,是技术更是艺术。当然,见仁见智,喜欢有时不需要理由的。
    除了画,也喜欢陈丹青的文笔。看惯了职业作家的文字,再看作为画家的陈丹青的文章,会感觉“笔眼”独具。一种内省的睿智、哲思和一点狡黠。。。
  •     里面的油画很好
  •     正版书;很喜欢
  •     画是没的说了,喜欢了10几年了,陈丹青的书自然也是照单全收
  •     里面的速写真是不错,但不足的是收集画篇太少了。。。
  •     对画家回国后的思想和作品有了更详实的了解,还是更喜欢画家的文笔。
  •     在文字部分两篇收益极大,写生的手艺和通过照片影像作画是油画创作现代与传统的一个分水岭,带上歧路或开创丰富的波普艺术。而中国留欧留苏自费出国的三代画家之间,基于不同的文化差异政治话语背景,在面对原典的临摹中达成某种和解和传承。临摹接近原典,放弃一个不怎么重要的“自我”,我们不是为了创作而是为了临摹那些伟大的人无限接近他们,本身亦是足够幸福了。每一年他都杂事纷扰,竟有一年春节从北京飞上海半个下午只为和画友作画,这是一种奢侈浪漫。写作与画的交杂中,陈丹青也有迷失的困扰和自我调侃。
  •     喜欢陈丹青先生的作品,书的装帧一般
  •     中国古代有文人画一说,以画抒情达意,义理便和吟诗、撰文无异,意境也是同源。这样的画,总会有更饱满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一种文质彬彬,一种饱读诗书后的修养,精致耐琢磨的式样。

    陈丹青的文字,胡赳赳夸赞得最得体,说他式样老派考究,气质极好。

    于是陈丹青的画也透出同样的气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用油画表现中国书籍、书法碑帖。我知识和表达能力都有限,没办法很好地夸赞,只能说看了很舒服,很喜欢!
  •     在单向街随便翻翻,印刷排版不错,中间的文字也真诚,不错。2013.3.16
  •     油画一笔又一笔的厚重感
  •     书按时到手,整体观感不错。内容很讲究,作品图例效果尚可。
  •     好多图片都很小,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也许是期望太高的缘故!
  •     不知道为什么画的女人脸上的腮红都挺重的。特别惊奇的是陈丹青十五岁画的自己已经画的那么好了。。,最好的还是最后两篇文章吧。面对原典的临摹,无论是做什么,都是对于过去的重新创造。毕竟人类的情感只有那么多,不过在不同的材质上寻找不同的表现方式。感觉世界的本质都是相同的!
  •     无论是印刷还是纸质,都是近来看过的书中最好的!
  •     #想得太多,是書讀得太少# 收录了陈丹青早些年的画,却没有西藏组图给人的震撼大,到底是将精力放在了沉淀文字上,还是忙于同梁文道等人的相互渗透,但,无论如何,我亦沉情于此,无论他被贴上诗人、作家、老愤青等何种标签,在我心里依旧是那个画油画的陈丹青,我们需要的亦是那个眼神坚定,不妥协的画油画的陈丹青。
  •     艺术我不懂 丹青亲笔签
  •     算是陈的十年作品集 风格变化可见一斑
  •     推荐,比书店便宜很多!
  •     喜欢的是人,书是他的名片
  •     从书里所附的作者作品看,觉得陈丹青这几年的画退步了。
  •     其实比原来画的好了
  •     虽然不懂油画,但能从丹青老师刻画的对象中能看到他们的内心!
  •     只看了画
  •     老实讲,我不是学美术的,只看得出像不像真人而已。也就这么评价了。
  •     涂抹的颜料层下, 是否覆盖了另一幅临摹? 艺术就是做你做不到的事情。
  •     喜欢陈丹青,之前看过他的真迹。
  •     册页写生真好!
  •     老公喜欢美术,也爱丹青
  •     丹青老师笔下的裸体晶莹亮润,纸上的老农民皱纹盘结,眼神无物。
  •     喜欢陈丹青的文字很久了。觉得他不像这个时代的人。简捷,犀利,直指时弊。而且不光说说,还付诸行动。他是真正的勇者,也是难得的智者。我觉得很庆幸与他同时代,也觉得悲哀。推荐喜欢的任去买这本画册吧,全面了解陈丹青。
  •     理想的画家对现实真实的写生。
  •     第一次这么详尽地看他的画,觉得临摹字帖和中国画的那个真的很棒啊!!会画画真的太好了
  •     真是挺好的
  •     开本不是特别大,作为了解就可以了,如果是研究技法或临摹什么的,个人感觉就不是特别适合了。
  •     画风偏苏联无感,心里觉得陈老师能画得更好;几篇文章蛮中肯的,较深入。
  •     陈丹青的画是写实风格现实主义,俗话说就是“往像了画”。这让“运用他们手中的知识权力不断抹黑中国”的陈丹青来说,略显过时。但理想国把这本画册制得很精致,陈的名气又摆在那儿,让平常只读文章不看画的朋友们看看油画,也好的呀。
  •     我以后也要画下裸体。
  •     喜欢他的人,所以喜欢他的书。仅仅是看过而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