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

出版社:蘭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3-01
ISBN:9789570422139
作者:钱穆
页数:515页

内容概要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即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作者简介

朱子有論語集注,為中國八百年來人人必讀書。但此八百年中,又生許多說法。本書乃就朱子以下的各家說法,來加以條貫整理,補充朱注所未及。所謂新解,及朱子以下之新,非欲破棄朱注以為新。讀者可由此書來再讀朱注,亦可讀朱注後來再讀此書,庶乎更得論語之真義。


 论语新解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君子是不容玷污的佛。这么看来佛好像是人间的,君子却是天边那一轮明月,只供瞻仰。
  •       君子没有具体的定义,最初指代贵族、统治者,后来指代德才兼备者,始终突出这类人的仪式性。君子象征“应该”,小人象征“放纵”。即便违背欲望和惰性,君子也会实施当下最高智慧要求的行为。相对于“君子”指代的完人,它更像是庙堂中供奉的偶像、牌位,代表着人由卑劣、自我向高尚、群体的发展过程。金刚经有同样例子,“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是渡船,常人由佛引达彼岸。因此,佛和君子都成为神圣的成长仪式,象征精神净化升华。
      君子的双重指代,“完人”和“仪式”,正是它难以定义的原因。夫子口说笔述的历史和名言,都是为后人留下“基于事实的隐喻”。夫子以孔文子为例,说明如何实现道德博闻;以管仲为例,说明成事不拘小节。很显然,夫子举例并非要人牢记这些贤人,而是希望当读者面对选择和成长时,能够获得恰当的引导。解读者既然难以不把这些“君子”当做偶像,因此,君子既是一种过程(仪式),也是一种彼岸(完人),怎能不引起定义混乱?以我管见,不妨在以下的讨论中把“君子”一词分为仪式和完人两部分讨论,并以前者为主。
      君子所代表的仪式,最初是凡人学会自律。它处于人类成长的第一阶段,人始于蒙昧无知、注重自我,逐渐学会接受公共道德,顺从社会要求。但仪式君子比这一过程高端一些,他不盲目服从社会趋势、主流要求,还能够主动根据已有的事例(历史)、早有的规章(典籍),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标准(道)。这一点点的高端,使得完人君子常常如激流中的坚石,自主进退。从简单的清廉耿直,比如强项令董宣, 再深度一点的完人君子,可以表现的偏激或迂腐一点,像东汉的邓奉,看不惯自己滥杀无辜,竟挑起了反旗,实在是让常人难以理解。顺从社会,便要致其道,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一跃而成为君子。
      然而成长不仅是学会顺从,还要学会自我。因此,各类小说里的儒生大都迂腐忠诚,往往不忘前朝、身份或者恩主,而与之对应的和尚,则多是酒肉和尚,洒脱不羁。前者是顺从,后者是自我。其实君子不器,也注重自我感受,他有形制,而无固定内容。成长的第二阶段,人可以在现有社会架构下,合理的顺从自我。这种顺从与人初始的蒙昧态的自我在于尺度,即所谓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君子作为一个仪式,是凡人成长的阶段性标志。未接受教育的凡人是小人,喻于利,追求利益,对在上者怀其惠,常戚戚焉,对同侪比而不周,同而不和,对在下者色厉内荏,易事难说。倘若这样的凡人不满足于卑劣的天性,则十有五,而志于学,主动去学习社会道德和规则。学会了顺从社会,则三十而立,找到了立足的根本,然而此时的凡人仅知道顺从规则可以生存,并不了解规则制定的缘由,也不知如何在规则体系中实现自我。不满足于安身立命的凡人,继续学习遵从自己的方法,四十而不惑。经历了这两个成长阶段的凡人,已经变味一名君子,随后的生活就是不断调和个体、群体和自然的关系,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因此,论语新解 可以揭示每条语录的讲述环境、理由,说明语录是具体社会环境的产物,读者应当学习其中抽象的道理,而非具体的规矩。就像读到狐假虎威,只觉得狐狸在自然界的地位不如老虎,便是浅显,只学会不要仗势欺人,便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如果明白名实并非一一的对应关系,应该算是初窥门径了吧。
      论语新解 首先是释疑,使很多句义明白,比如:
      ●孝,无违。非不违背父母意愿,而是侍奉父 母不违礼。
      ●无友不如己者。友,动词意。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复,践守意。
      ●孝,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除了儿女的疾 病,其他别无可忧愁之事
      ●攻其异端。尽对反对者进行攻击(异端非邪 道,而是对立面解)
      ●举直错诸枉。错,置于其上意。
      ●是可忍孰不可忍。此事尚忍为,将何事不忍 为?
      ●由,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无处获得做桴的 木材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相处久了,仍 能对人敬意不衰。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 矣。第二遍就够了。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当时卫受晋压迫,宁武 子不畏艰险,立朝不去。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狂简乃进取 意。简,大。
      ●巧言令色足恭。足恭,从两足行动上悦人。
      ●左丘明痴之。疑左,不如也,丘,夫子也, 明,明确也。
      ●无伐善,无施劳。伐,夸大。劳,有功, 施,张大。
      其次,便是引人思考,解释共性的功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第一层意思是孔门多贤,第二层意思是孔子胸襟,两千五百年前一大教育家之气象,与夫其师弟子间一片融和快乐之精神,尽在目前矣。各种论语集解,对止于此,然而世视子贡贤于仲尼,而子贡自谓不如颜渊。孔子亦自谓不如颜渊。然在颜子自视,或将谓不如子贡。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此圣贤之德,所以日进而不已。学者其深体之。此句语录则又发申了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之意。
      
      读论语新解,应先化淤清固,释疑明义,然后寻找语录蕴含的共性道理。切忌顺字面意思而行,不能看到君子远其子句,就故意疏远自己的孩子,不能看到天生德於予句,就故意临危不避,故作沉稳。掌握古今共同之意,应该能化用论语深意了。这种化用最浅层的意思,就是当面对如何成为一名君子之时,不仅要做一个完人君子,还要完成君子仪式,顺从社会,尊重内心。
      
      为了作为辅证,以下是论语君子出现全部相关语句(君子意为高官者及礼仪章未录),可分为四类,何为君子,君子应如何,君子之用,如何作君子。
      ●做一个君子,就要不为小道,学以致其道,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戒色,戒斗,戒得,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君子之用处,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文质彬彬,不忧不惧,坦荡荡,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应如何,于己务本不器,学则不固,过则勿惮改,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有道而正焉,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不可小知,而可大受,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于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泰而不骄,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无友不如己者,人不知而不愠,不重而不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于亲,笃于亲,周急不济富。
      于主上达,主忠信,思不出其位,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及其使人也,器之。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信而后劳其民。
      综合言之,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何为君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     读了一学期......
  •     号称对中文和历史感兴趣的人,应该读一读论语,如果再加上大师的解释,收获就更大了。
  •     需要慢慢看
  •     君子这个名词和动词,可以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以及人的社会属性的追求。当仅以你、我以及只有我时,又该如何,君子还重要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