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与婚姻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2
ISBN:9787802110670
作者:(英)罗素
页数:216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  古往今来,性道德对个人、夫妻、家庭、民族和国家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候,它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人类随着智力的发展,迟早会吃伊甸园和智慧之树上的果子。正像飞蛾对于星光的渴望,黑液对于黎明的幻想。  在爱中我看到了诗人和圣者眼中的天堂,为了那种狂喜我愿意牺牲自己生命中的一切。

内容概要

伯特兰·罗素(1872-1970)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数学、散文家和社会活动家。1890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教授逻辑和数学原理,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1908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也通常的隐居文斋脱离世事的纯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务,并且撰写了在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哲学问题》、《数理哲学导论》、《西方哲学史》、《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我的哲学发展》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性道德的必要性
第2章 不知父亲的年代
第3章 父亲的统治权
第4章 阳物崇拜、禁欲主义和罪恶
第5章 基督教的道德观
第6章 浪漫的爱情
第7章 妇女的解放
第8章 性知识的禁忌
第9章 人生中爱情的位置
第10章 婚姻
……

作者简介

《性爱与婚姻》是一部论述爱情、婚姻和幸福的著作,是罗素的代表作品之一。19世纪,欧洲受英国维多利女王时代严厉的宗教性禁锢影响,女性的贞洁要求非常苛刻,妇女受到严重的歧视,严格的终身一夫一妻制束缚着人们,即使感情完全破裂的夫妻也不许离婚,不准谈论性,不准进行与性有关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为此,人们普遍受到沉重的性压抑。在《性爱与婚姻》中,罗素对宗教的性禁锢进行了抨击,倡导真诚纯洁的爱情和婚姻自由,提出了严肃的婚姻革命的主张。

图书封面


 性爱与婚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一本好书,婚姻幸福者和受性欲煎熬者必读,观念前卫,赞成性的解放罗素因本书而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因本书而备受谴责,但本书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有了孩子就得维持婚姻美好,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缺一不可;有时离婚比勉强相处好;妻子和丈夫应该原谅各自的不忠,因为就算夫妻间有深厚的感情,在一定条件下(相隔数月),是不能忍受寂寞的,尤其是过惯了性生活的……以下是摘要:1.畏惧爱情就是畏惧人生,而那些畏惧人生的人,本身就死了一大半2.性欲像食欲一样,难以满足就亢进,得到了就趋于平静3.凡我知道的文明人和野蛮人,从没有一个是仅凭着性动作而得到本能上满足的,通常先有情感的冲动,然后引起性动作;要想满足这种冲动,必定先要求爱,先要有爱情,先要有伴侣的情谊,没有这几样东西,肉体上的饥渴虽然可以暂时平息,精神上的饥渴却仍然不能减轻,这样是不能得到深长的满足的4.权力与性是人进步的两大源动力5.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是基于两性人口大致相等的假设,在两性人口不相等的地方,因为数目的关系不得不独身是很大的残酷6.我预测将来会有一个时期,凡是注重人类精神自由的人,都不得不反抗科学的专制,但假如一定要有专制发生,科学的专制总要好些7.假如我们要孩子长成正直的男女,在智力上诚实,社交上无畏,思想上坚定,做事有精神,那么,我们必须及早开始,好好训练他们,将来才能获得这些效果8.儿童的生活中,不应该充满罪恶,羞愧与恐惧的心理;他们应该快活,高兴,自然;他们不应该畏惧自己的冲动,不应该畏惧不前,不该探讨自然的事实9.长久的贞洁尤其容易发生智力方面的胆小,我颇觉得现在妇女智力的低下,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性的事情的恐惧心理,因而抑制了她们的好奇心10.一个受了很好教养的女子,倘若她的性冲动是强烈的,那么当有人像他求爱时,每每不能分辨清楚这个男子是否真的和她情投意合,抑或只是一种性的诱惑;她也许随随便便的嫁给那个第一次唤起她性欲的男子,等到她的性饥荒获得了满足,才发现他和她在各方面都没有投合的地方,而悔之晚矣11.人们从儿童时期经过青春期一直到结婚,都让旧礼教把爱情毒害了,使爱情充满着凄凉,恐怖,相互误解,悔恨和神经紧张;性中肉体的冲动和理想爱情中精神冲动被截成两段:肉体的变成兽性的,精神的成为没生育的;人生不应该如此度过,肉体的本性和精神的本性不应该冲突,两者并没有什么不相融合之处,除了两者彼此联合外,也没有一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我们应该灵肉合一12.男女的爱情最圆满的时候,是自由的,无所畏惧的,身心的成份相等的;不因有精神的成分而怕理想化,也不怕肉体的基础妨碍理想化13.爱情应该像一棵树,它的根深入地下,而枝干则伸展在空中14.性是一种天然的需要,和饮食是一样的;诚然,人离开性也能生存,而离开饮食就不能够,但是,从心里的立场看来,性的欲望与饮食的欲望是完全类似的;性欲如果遭到抑制,她就会大大的亢进;性欲得到满足,她就会慢慢的平静15.当性的欲望紧张时,她使人类心中不会连念及世界上其它的事情,所有的兴趣都会暂时消退;那时的人们可能做出异常的动作来,做过后自己了会觉得有些癫狂;并且,像饮食一样,欲望因为受到抑制而特别兴奋16.一个身心都健康的男子,其兴趣必定不只是在他自己身上,他将放眼世界,去寻找他认为值得注意的对象17.凡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其情感在心理上都与求爱有关,这是很明显的;这种关系虽然不必一定是直接的,明显的,却是很深沉的18.性受抑制的地方,人生中剩下的只是工作;而为工作而工作的宣传,永远产生不了任何值得去做的工作19.只有在非正常的轨道上的自制才是有效的,而在正常轨道上的自制却是有害的,火车在行驶中是不带自制器的…………很多重要内容没有一一列出,若有兴趣,还是看原书较好,谁知道这些观点有没有经过本人潜意识的加工呢^-^!
  •     今天来黑一把罗素。从人类学的角度讲,绝大多数族群都盛行人类学意义上的一夫多妻制,有些族群则是一妻多夫制,单纯的一妻一夫制反而比较少见。我对罗马的社会史所知甚少,据我有限所知,西欧盛行的一妻一夫制与以下两种因素高度相关:1、日耳曼封建社会为了避免王位继承的激烈程度,选择了嫡长子继承,剥夺非婚子继承权2、罗马教会因《圣经》教义而只支持一夫一妻制,视之神圣不可侵犯。于是两者一拍即合,尽管天主教社会私下偷情比比皆是,但无人敢逾越基本底线。随着大航海以降,西欧逐渐将世界纳入它所建立的民族国家秩序中,西欧以外的世界不可避免地随着威斯特法利亚秩序在本国的深入,而改变本国的宪制,进而改变本国的社会习俗。由于西方国家在各方面的强势,使文明开化成为各国家的主要使命,尤其交替持全球牛耳的国家,都是英美这样社会风气保守的新教国家,后者作为清教徒建立的国家,在这方面尤其看重。因此,一夫一妻制,便伴随其他许多风俗开始一点一滴改造后发国家。哪怕这些后发国家,比如中国在某一阶段选择与该秩序为敌,但大势所趋,在社会风气习俗方面依旧无法抵挡历史潮流的惯性。然而如果你从一个(广义的)自由主义者或者马克思主义者的角度看,人类社会并非只可以选择一种简单的家庭关系。比如在恩格斯看来,人类世界的一切罪恶都可以归因于私有制,而家庭是私有制的道成肉身,一旦私有制(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被消灭,那么家庭就显得毫无意义。因此说共产主义的最终归宿是共妻共产,并非纯粹污蔑。而在穆勒式自由主义者看来,每个人只要没有损害到其他人的正常利益,那么他做什么都是无可厚非的,多夫多妻制尽管与社会风气格格不入,但只要没有直接损及其他人正当利益,那么在实然上完全可以考虑,他们认为自己完全可以接受但不认同这一切,就像对待同性恋,师生恋,人兽恋,乱伦,人与二次元对象交往乃至结婚。保守(自由)主义者可以理解这一逻辑,但他们指出:首先,公序良俗比法律更加重要,我们已经建立的道德习惯和传统,作为正当行为规则构建出一个整体抽象秩序出来,保证分立的个人知识在参与社会行动时有稳定的预期,进而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作为无形的社会资本,它支撑着所有社会的正常运转。它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动缓慢地变化,但如果迷信立法理性主义,用非常激进的立法改变,由于政府理性无法收集全运转社会所需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因此越激进的立法,越容易打乱社会的正常运作,反而造就超出善意立法者之外的恶果,并由于不符合大多数人习见,只会遭到最激烈的抵触,反而可能恶化所试图保护群体的待遇。其次,重婚者最令人头疼的反而是他们之间产权分割的关系,由于错乱的婚姻关系,导致一旦涉及离婚以及遗产继承等财产分割时,所需要理清的法律关系要远比一夫一妻制麻烦。再次,也有人质疑在这样家庭里出生的孩子是否能适应一个单婚制家庭关系占主流的社会,他们很可能遭遇与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样的境遇,并且以单婚制社会眼光来看,该两种家庭出身的孩子其童年教育怎么看怎么是扭曲的。还有一点,在如今的社会里,选择构建此类家庭的人员普遍支持性解放,因此彼此滥交并非少见,其群体内部感染性病的危险可能比外界高。这当然不是说历史上,或者所有的重婚者皆如此,但在今日风气更加开放的地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最后,我们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反对重婚制非常激烈的往往是原教旨基督教家庭比较多的国家,比如美国,他们认定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以就跟同性恋乱伦一样属于不应当盛行的概念。鄙国属于刚从重婚制转向单婚制,可能这方面反而不怎么敏感。在鄙国,能够坚持一夫一妻制的家庭,认定必须对对方一辈子负责,爱情容不下第三者,反而属于相对开明者。当然,能读懂本文的人往往并不自知,这属于幸存者谬误。就我个人态度而言,只要重婚者就像某些同性恋者只保持一种民事关系,而不是要求激进变革,他们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只要自愿,我不觉得有必要干涉他们,这就像乱伦师生恋人兽恋人与二次元恋一样,能属于理解但都不会接受的范畴。就目前而言,重婚制爱好者改变他们的处境无非以下几种选择:1、选择在不允许重婚制的国家里要求变革,虽然这不大可能2、在不允许重婚制但支持习惯法的国家里申请自治社区,与其他人隔离开来,在本社区内实行重婚制,在社区之外,接受单婚制,将重婚关系变为民事关系3、移民至支持重婚国家,比如阿拉伯或者黑非洲某些国家4、也就是我最喜欢的,但技术条件目前最不大可能的星际殖民,重婚制爱好者自发跑路到某适居星球,与单婚制爱好者老死不相往来,以其宪制作为该球基本宪制,单婚制进来必须接受该宪制,出被单婚制爱好者久经欺压的一口恶气。这在大航海时期特别明显,以至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那个时候是(欧洲)最自由的时期,因为可以随时跑路,并有几乎无限的边疆供建立邦国与宪制。比如摩门教就是典型一例,我惹不起,但我总躲得起吧。当然,如今摩门教经过宗教改革,绝大多数人已经放弃一夫多妻制,只有少数原教旨主义者还在坚持,某些梦想三妻四妾的贵国男性,或许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奖他们是真汉子吧。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这本书就是他得诺贝尔奖的
  •     之前的版本——《婚姻革命》,那近乎完美!
  •     越到后面越觉得罗素的观点有点意思
  •     性欲和饥饿同样重要,饿了就要吃,没必要去压抑,人就应该回归本来的样子!
  •     东方人是在维护旧的道德体系。 而西方人,则是在创立新的道德体系。 这本书,就在阐述一个新的体系
  •     看完之后 婚恐倒是减轻了点儿 但是坚持独身依然不变
  •     婚姻与道德非要翻译成 性爱与婚姻
  •     这样的书,总是值得翻一翻的。
  •     这本书原名叫marriag & morals..
  •     美满婚姻的本质是彼此对于人格的尊重,以及肉体和精神方面极为深切亲密的关系,这使得男女之间的真正爱情成为人类所有经历中最美好的事情。——罗素
  •     一本很好的书,但是这个版本的翻译也太烂了。。。
  •     但比另一翻译的版本要差,那本叫《婚姻革命》
  •     我并不假装,说婚姻可以免掉它繁重的职责。在我所推荐的那种制度里,男子的确能不负夫妻之间忠贞的义务,但是作为交换条件,他也应该负克制妒嫉的义务。人类不能没有自制力而过着良好的生活,不过克制像妒嫉那样的狭隘的仇视的情绪,比起克制像爱情那样的大方的开展的情绪,前者要更好些。习俗上的道德弄错了,不是因为它不应该要求自制,而是因为它要人自制的地方不得当。
  •     本科同学作为生日礼物送我一本,太内涵了
  •     只打三分。
  •     对人性的分析很透彻,视角与众不同,读后有豁然通达之感。
  •     罗素想象没有父亲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这太霸道了。关于爱情,他看得很明白。
  •     就是要给罗素打五星。为女性申冤平反有木有。
  •     yu
  •     尝鲜版很不错,虽然被删减了不少。可以入手西方哲学史了。
  •     跟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还有就是教育小孩就是一定要有问必答。
  •     幸福的生活离不开自我约束。这本书对人性的分析很透彻,视角与众不同,读后有豁然通达之感。
  •     当时是无意间看到此书,看了说明,就想了解相关的性文化知识!还没看呢!
  •     书的质量很好,虽然是百年前的罗素写的,但到今天仍不过时,能对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很好的影响。我喜欢。
  •     写得很好,能够让我认认真真地思考婚姻,爱情,家庭
  •     性爱与婚姻
  •     道德是别人定义的标准,生来就不得不接受。你可以说不吗?
  •     在一本治学严谨的书里花了一个篇幅大力提倡黄书和裸体,这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真是挺有说服力的
  •     性啊性!中国人就应该多谈谈性!

    有网友说:“不要仅看书名,不要仅盯一个‘性’字。”但我却要说,在现代化的今日社会,中国大多数人依然谈“性”色变,在中国就是要多谈谈性!
    “大多数青年在他们刚刚成年的时候都会在有关性的问题上经历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如果一个年轻人是纯洁的,他在压制性欲时所经历的痛苦可能会使他成为一个胆怯和忧郁的人。到他结婚的时候,除了突发的性冲动之外,他仍然无法摆脱过去多年形成的自制力,这使他丧失了对于妻子的性能力。如果他和妓女来往,那种源于青年时代的肉体的爱和理想的爱的不统一就会永远存在,结果,他和女人的关系要么是柏拉图式的,要么在他的信念中是卑鄙的。”
    每每读到这一段,总有无限感慨!
    性的幸福伴随我们一生,性的烦躁和烦恼也常常会伴随我们大半生。慢慢地,走过了青年时代,步入中年,大多数人会发现,我在青年时的“性”过得那么窝囊!青年时,我们需要性,甚至是强烈地需要性!在这个最需要性的花季时节,我们大多数人都与美好的“性”失之交臂!在这个应该充分享受性美妙的青春年龄,可是,道德的约束、法律的禁锢、老师的教诲、世俗的说教、传统的习俗、熟人的目光、生活的压力、怀孕的担忧、自我的衿持、女性的扭捏作态,都使我们远离性!后悔啊!后悔啊!大多数中国人,就在这样的后悔中走过青春,走过美好的前半生。
    2010年3月10日,南京出版的《金陵晚报》头版报道,2009年,南京人婚龄男30岁!女28岁!一些人将此视为正常。作为中年人,这本不关我的事,但我却要说:“这极不正常!”看看周围的同事和女性熟人,超过30岁的大龄甚至高龄孕妇比比皆是,我们的社会正常吗!我们民族的人口质量能好吗!这太不正常了!这是社会的倒退,决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进步!
    是什么阻碍了现代城市人应在20多岁的正常婚龄无法结婚,无法过正常的性生活,而要推迟到30岁左右呢?值得现代人深思!我们中国现代的城市人为什么不能重回正常婚龄结婚呢!18岁到28岁,在我们性冲动最强列的年龄,天知道我们自己的“性”是怎么解决的。我早就过了那个年龄,可那时是希里糊涂过来的,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解决的。一些男人们之间说起这些,感觉那时很傻很天真!一些人虽然有过性经验,也是地下状态、不正常状态的猫偷腥行为,与欧美人的洒脱、自由截然不同。直到今天,20岁左右的未婚者也很少有人会公开说:今天我要与女友做爱,今天我要与男友同居。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忘记,性与人类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密切相连的。所谓最大的幸福有三件:第一是奔放的爱情;第二是幸福的婚姻;第三美妙的艺术。关于爱情和婚姻,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有些人认为,艺术和性是毫无联系的,但是,现在相信这一观念的人比过去要少多了。不言而喻,任何一种艺术创造在心理上都是与求爱有联系的,这种联系不一定很直接或很明显,但却是十分深切的。”
    罗素先生说得多好啊!性与人类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密切相连的。所谓最大的幸福有三件:第一是奔放的爱情;第二是幸福的婚姻;第三美妙的艺术。性关涉到我们的爱情甜蜜,性关涉到我们的婚姻幸福,性关涉到我们的性爱美妙。可这些,总是远离中国人。与欧美人的性比起来,我们中国人不洒脱,我们中国人不开放。传统的观念和自我的衿持使我们的“性”往往很不幸福,甚至不那么美妙,更谈不上艺术。有一阵子,中国的艺术甚至不敢涉性,远离性;就是现在,中国的艺术涉性仍是打擦边球,或者是点到为止。中国人是含蓄的,可是含蓄的中国在“性”上真是不幸啊!
    “为了加罪于性,那些传统的道德家把性的作用归纳为性交,这是他们最具有危害性的谬论之一。据我所知,无论是文明人还是野蛮人他们的本能都不会仅仅满足于性交。如果要使那种会导致性交的冲动得到满足,就必须有求爱、恋爱和伴侣生活。否则,虽然肉体的欲望暂时平息,但精神的欲望却并没能得到深切的满足。艺术家所需要的性自由是恋爱的自由,而不是那种通过陌生的女人去满足肉体需要的粗俗的自由。这种恋爱自由是传统道德家们所无法接受的。”
    近100年前,罗素先生就讲出了这些富有有哲理的事实。可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人的“性”又前进了多少呢?虽然,大学生、年轻人婚前同居现象很多,但我们的社会和道德并不允许,大都在地下状态悄悄进行。远古时期,中国人的性也是自由的,也是洒脱的,也经历了生殖崇拜,特别是男根崇拜,中国人的性也是很正常的,甚至直到秦汉、隋唐,我们的古人还敢于大胆谈性,甚至在正式场合谈性。我无意提倡性解放或者性自由,只是希望中国人能够回归正常的性,象我们远古的先民那样洒脱,象欧美人的性那样有滋有味;愿我们的年轻人能在20多岁正当正常的婚育年龄结婚生子,愿我们的青年人能够在成年后的青年时期不再长时期遭受性的煎熬。但是,因为种种因素,目前我们的社会还无法做到这一步,甚至距离这些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还是要多谈谈性,期望我们的社会少一些伪君子、礼教卫道士,期限望我们的社会能够宽容性,人们能够自由地谈谈性。
    此前我写了不少书评,但从未涉及性。因为读了罗素的书有感,这是每一次涉及“性”的话题,希望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无意制造麻烦,希望书友们、网友们谅解、支持。
    性啊性!中国人就应该多谈谈性!




  •     性爱与婚姻,就这题目。100年前,社会的观念是如何的?
  •     罗素大师的数学、逻辑的严谨在不是有关数学、逻辑中的著作也有深刻的体现,即使是在探讨人生、爱情、婚姻、子女教育及自己的传记中。我从罗素的每本书中学习中他语言结构的逻辑严密性。现在只能是学习和体会了。
  •     罗素叔叔的脑子真好使。
  •     有意思的书 题目该叫婚姻与道德
  •     我没文化,觉得这书还行吧,性道德方面参考了他说的一句话。
  •     纸质还不错,就是胶粘剂有些差劲儿
  •     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书,人之,性也。性是根本,罗素论述了很多性爱和婚姻的关系,值得一读
  •     罗素的文章毋庸置疑,书的印刷质量也好。
  •     科学使得现在的傻逼超越过去的天才,人文科学领域也是这样的,只是观念本身太润物无声,以至于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已经实现了先贤的理想,就像关于性,关于婚姻,关于女性权利,现代的观点并不是从来如此的,而是经过无数思考者的深刻考虑和实际的行动换取的。罗素对道德家的评论,深刻又辛辣。
  •     对性与婚姻的刨根究底。
  •     简介深刻的论述,没有卖弄知识的渊博 作者对于社会国家人民的思考完全超越了所处的时代
  •     看了本书后才觉得名字不太对,应该叫"道德与婚姻".在<幸福之路>一书里,已大致包含了其内容.如果买了<幸福之路>,就没有必要再买<性爱与婚姻>.
  •     三联的二层一上楼就看见这本书 看了一个下午 当时觉得罗素太牛逼了 后来才知道罗素在把妹方面确实超人一等
  •     r y 56yy
  •     怎么读
  •     不错,值得看了再看。。。。
  •     这本书是一部论述爱情、婚姻和幸福的著作,是罗素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本书中,罗素对宗教的性禁锢进行了抨击,倡导真诚纯洁的爱情和婚姻自由,提出了严肃的婚姻革命的主张。爱情之书。
  •     对心理学似乎完全不感兴趣的罗素同志,许多论点却很内行。但仅从社会学及人类学角度出发,论断父亲的角色会随文明弱化,未必如此。
  •     据我所知,现在罗素有王小波、渡边淳一和我三个粉丝了
  •     以前读《幸福之路》时曾经读过这部书的大部分章节,那本书里选取了本书前十个章节,此二书在翻译上除了用词略有不同外,其它基本一致。书不厚,很快便能读完,所以我没有跳过前十章。

    “在当今社会中,还存在着一种更是属于心理上的障碍在阻止爱情的充分发展,这就是有许多人在担心不能保持他们个性的完整。这是一种愚蠢的、为现代人所独有的恐惧。个性的目的并不在于个性本身;个性是一种必须与外面世界广泛接触的东西,所以它必须抛弃它的孤独之癖。固步自封的个性一定会被逐步湮没的,而那种能够在人类的交往中自由发展的个性才会丰富起来。”

    追求个性与追求幸福的婚姻生活是不矛盾的,然而认为结婚就是走入“坟墓”的现代人不在少数。我以为这是一种悲哀,但这似乎也是一种流行趋势。通常情况下,我身边的朋友大都认为我的处事方式属于极端型,习惯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非善即恶,非对即错。但我自己并不这样认为。我的确常常会说一些极端的话,但我的本意并非如此。“忠言逆耳”,我确实因为说话不中听而常常得罪人,比如说关于婚姻和个性自由这件事。于是我发现,其实许多认为我喜欢走极端的人他们自己才是好走极端的。比如我常说,健康的饮食习惯就是要荤素粗细合理搭配,不能喜欢吃的就逮着猛吃,不爱吃的就一点儿也不吃。他们认为我极端,可我觉得只吃自己喜欢吃的才极端,把自己局限在自己布下的种种条条框框里不仅极端而且愚蠢。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给自己招来“三高”等等疾病的例子还少吗?难道非得要自己亲身体验一回才相信?非得要医生给开出诊断书来才开始注意吗?当然了,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所有别人劝你不要做的事情,所有别人告诉你做了会有什么后果的事情,人还是要去做,还是要一次次去承受非好即坏的结果。历史就是这么循环往复过来的,历史中的人也就是这么一代代踏着相同的足迹走过来的。所以,我不闲扯了,因为我不想傻到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能够纵观整个社会,也就是弄清楚能够给予婚姻幸福和不幸的各种情况,并加以反思,那么,我们将会得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结论:越是有文化的人,就越不能与他们的伴侣共享白头偕老的幸福。”

    在罗素写作本书的那个年代,这个结论可能的确令人不可思议,但是现在,数不胜数的实例恐怕已经让我们的心麻木了。白头偕老是很多人心中美好的愿望,但是很多人却也不愿意首先敞开自己的心扉。因为害怕受伤害,因为害怕被欺骗,人们总是给自己的心筑起一道厚厚的壁垒,总是希望对方首先向自己敞开心扉。文化水平越高的人,看问题便越复杂或者说心眼儿越多越习惯于给自己留下多条后路。须知爱是要捧出一颗心而不是期望得到一颗心,自己不先勇于去无条件的爱又怎么可能得到单方面无条件的爱。借用一下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前言第一段:“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人,因为太过想要得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反而失去了爱的能力。爱的能力,也就是一个人驾驭自己人格的能力,也就是完善自我道德情操修养的能力。关于这方面,有太多书可以去读。一个想要提高自己爱的能力的人,一个想要得到爱的人,就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去爱。在这条路上,付出的越多,回报也就越丰厚;克服的困难越棘手,爱也就会越真诚牢靠。所有把“如果爱,请深爱;如不爱,请离开”挂在嘴边的人请首先认真想一想,你自己是否真正懂得什么是爱以及应该如何去爱,你自己是否愿意全身心的去爱别人?一个轻言“放弃”和“离开”的人,恐怕没有资格得到真爱。

    “有文化的男女只要满足了以下几个条件,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从婚姻中得到幸福:第一,双方必须有绝对平等的观念;第二,对于相互间的自由不能乱加干涉;第三,身体或肉体必须亲密无间;第四,对于各种价值标准必须有某种共识,如果一个人以金钱为价值,另一个人却以高尚的事业为价值,则是不幸的。”

    这样的四个条件想要全部满足本就很难很难了,但即便都满足了也只是“很有可能从婚姻中得到幸福”,看来婚姻的幸福的的确确难上加难。现实生活中很多看似相安无事的夫妻,其婚姻生活却未必幸福。当然,不幸福也一样可以活着,过日子吗,人是很能够凑合着活下去的。但是我觉得,如果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努力尝试着让自己的生活和婚姻幸福呢?就算明天是2012世界末日,一切都已无望,积极的心态总比消极颓废地面对要美好得多。“当毒药在准备中的时候,苏格拉底正在用长笛练习一首曲子。‘这有什么用呢?’有人问他。‘至少我死前可以学习这首曲子。’”

    “对于孩子来说,恐怕没有什么能比让他们感到自己属于异类更痛苦的了。这是针对当今社会的离婚而言。一个过去有父母双亲,且与他们感情深厚的孩子,会因父母离婚而丧失全部安全感。的确,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他可能会产生恐惧或神经错乱。一旦孩子对父母双方都产生了深切的依恋之情,那么当父母分离的时候,他们就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我认为,一个没有父亲的社会,对孩子来说,要比一个时常发生离婚的社会好得多,尽管离婚仍被认为是一种个别现象。”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由双亲变成单亲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合经常吵架的家庭,受伤害最深的总是孩子。这些带着童年的阴影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很有可能会成为为害社会的定时炸弹。即便后天教育的补救可以不致使这些孩子破罐破摔,但他们对婚姻和爱情的恐惧、对人的不信任仍然会是一种隐患。《婚姻法》对离婚的控制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之一。现代人诸如试婚、非婚同居甚至换妻等等不负责任的放纵行为所造成的社会性后果必定会在未来报复我们。

    “美满的生活离不开自我约束。”

    现代人已经很少自我约束了。近几年的养生潮又开始让一大批人开始对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进行约束,但这种约束却大都是因为这些人的身上已经发生了不得不约束不得不控制的既成事实,说白了就是“富贵”病缠身之后无奈的自我约束。对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进行约束的确难上加难,物质资源匮乏的穷日子过怕了的人们终于有钱过想吃就吃想喝就喝的好日子了,于是便纵欲过度了。“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美满的生活首先就需要人们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一个不爱惜自己身体以致得了重病的人会拖累整个家庭,我相信不会有人愿意尝试生一场大病来考验家庭成员对自己的爱的程度罢。如果说爱是一种责任,那么,只有首先对自己负起责来,人才能有条件有能力对家庭对父母妻儿负责。一个酗酒好烟的人说自己有家庭责任感是可笑的,真正有家庭责任感的人肯定有能力约束自己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
  •     一本好书,突破思维框架,突破那些被固化的思维方式,探索最深层的本质。好书。翻译实在太不理想了,看得好累。
  •     我以为这是很厚的书,但有点失望。
  •     不愧为大师之作,很深奥。
  •     热爱罗素。读完本书,对待爱情婚姻性会有全新的视角。关于小三关于婚外情等等。与其一味谴责,不如去看看里面的深层缘由,做一个理性的人。---翻译很烂很烂!!!
  •     内容很棒很棒,但是不推荐中央编译局出版的这个版本
  •     历史和统计学。普通学术读本
  •     罗素的经典著作,渴望婚姻幸福的人都应该读一读它。性爱和婚姻本身就是不离不弃的一个共同体。虽然很多时候,性爱和婚姻可以分离,但是幸福呢?
  •     相见恨晚
  •     我觉得这本书有点神奇,大概不论你是婚姻崇尚者、坚决不婚者、恨嫁愁嫁者,看完之后都能做出一些更有利于坚持自己观点和立场的思考。
  •     不要仅看书名,不要仅盯一个“性”字。本书是我图书馆借阅后,难得购买的一本书。之所以在当当买,是想支持正版,也是对知识产权的人们一种应用的经济/精神支持。这是他/她们应当获得的。这本书是罗素的代表作品之一,算简本。书从较大框架,比较认真严肃的写了关于性在历史、及人类发展中起的作用,及相关联带来的权力之争。由于,罗素本人成长经历、所在时代背景等因素,与现在2009年的中国大陆人群所接受思想,当有适与不适的地方。但确是一本简明易懂的参考书。大家还可看《你生命的休闲》这本书中有一章节则从休闲角度,并通过多种数字分校,表述了爱、性、家庭、婚姻中的作用。只惜于《你生命的休闲》这本书也是时间过老,跟不上如今时代。但书上的不少数据,可供学者参阅、分析。
  •     内容没得说,但这只是《幸福之路〉一个章节,按篇幅不过是全书的三分之一,价钱却竟然与全书差不多。而且明明叫道德与婚姻,硬改作性爱与婚姻,促销手段是否有些无聊?总之我认为出版商并不诚实
  •     每次有个好的想法,都发现早已有人提出过了。不爽的同时又略有点跨越时空找到知音的欣喜。罗素便是这样一位。
  •     罗素就是罗素,20世纪最为理智的思想家!向文化英雄致敬!
  •     智者的箴言。
  •     主观上的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爱情和婚姻的不确定性太多,因为人性就是不确定的。关于儿童时期被灌输的习俗观念对以后的影响很赞同,要醒悟要丢弃真的是非常难的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