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集》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集章节试读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535432650
作者:(法国)奥诺瑞·德·巴尔扎克
页数:561页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集》的笔记-第4页

另外巴尔扎克本人真正的世界观也相当值得怀疑。记得他劝他那位俄国情妇嫁女儿,是尽量挑个有钱的阔佬。退一万步讲,如果嫁掉情妇的女儿,算是甩包袱,未必会用在自己身上。然而实情是,他自己的爱情生活和财政状况,千穿百孔、漏洞百出。
坦诚得讲,作为一个先例,巴尔扎克这样的人物,在处理自己事务方面是个绝对的失败者。那么说明,他的理念之中,必有仳漏。一直推测这跟法国人的天性有关。法语可能是世界上最悦耳动听的语言,但是,用这种天籁写成的文字,过于感情化,无法理性分析,以至于无法卒读。开个玩笑说,普罗斯特的流水年华,可能就旨在消耗其他人的青春岁月。
早年我很喜欢左拉和雨果和大小仲马,觉得英国啤酒淡而无味,并且可能发苦。然而到了现在,凡是法国出品,基本上选择视而不见。早年那些作品,现在再读,也只能读一回。细读下去,意义平淡,文字浮华,毫不耐嚼。并且太多的感情,象奶油一样甜腻而反胃。
反而是英国货耐读。康拉德的马罗,始终让人年青,心态再沧桑,看到马罗,也会急于呼吸海洋的气息;而毛姆,则是世故者最好的谈天对象。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集》的笔记-第4页

为啥我认为猫打球宣扬得是门当户对的婚姻。。。
店员娶了店主的女儿,双方思维方式一致,立场和利益完全一致,维持了下来。
另一对,执着于情欲,男方都以貌取人,女方则是以男方的相貌风度才华甚至于贵族地位,各种因素杂合。然而在满足了情欲之后,双方的修养和思想深度格格不入,甚至于感情方式都无法配合。于是终于夭折。
在门当户对方面,至少猫打球跟奥斯汀并无区别。记得”丽兹说过:他是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如果说有着细微差别的话,就是英国人的表述方式简易平和,于不动声色中平铺直叙,冷嘲热讽;而法国人的通病,从左拉到雨果,无一不是大肆渲染,无限得戏剧化。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集》的笔记-第2页

法国-巴尔扎克-幻灭-读后感
巴尔扎克《幻灭》感想
当激情与现实碰撞,原本善良的人性就会慢慢地发生改变,坚定的信仰也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
于是,奋斗成了功利的附庸,成功沦为金钱的奴隶……然而究竟是社会的责任还是个人的过错?作为我们处于个人奋斗的青年一代又将何去何从?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坐标?而我从吕西安作为在资本主义经济冲击下的一代年轻人的人性沦丧的悲剧中寻求启示。
《幻灭》作为巴尔扎克“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集中了作者主要的生活经历和深切的思想感受.而正是这种对金钱刻骨铭心的恨及对金钱的那种不离不弃的渴望, 使巴尔扎克对这个社会看得不能再透了,但他只能按现实主义的原则描绘出一幅又一幅风景画.吕西安作为这出独幕剧的主角, 则肩负了巴尔扎克对金钱的斥责及对青年人命运出路探索的使命.
一从社会意义上来讲
1789年,惊天地,泣鬼神的法国大革命,使一切都变了样,“拿破仑在一七九三年是革命党,一八○四年戴上铁铸的皇冠。一七九二年时高呼不平等毋宁死的健将,从一八○六年起制造一个新兴的贵族阶级,后来路易十八也承认了。如今高高在上,住在圣日耳曼区的贵族,在国外的行事更要不得:有的放高利贷,有的做买卖,有的做小肉饼,有的做厨子,做农夫,做牧羊人。”总之,一切都翻了身,一切又都刚刚开始:箍桶匠成了索漠城里的超级首富(《欧也妮—葛郎台》);面条商摇身一变穿金带银(《高老头》);就连一个“大熊”也拥有了自己的葡萄酒园(《幻灭》)。巴尔扎克不无嘲讽地写道:“拿破仑的榜样,使多少平凡的人狂妄自大,成为十九世纪的致命伤。”吕西安的悲剧命运和悲剧性格正是对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吕西安是1815-1830年前后青年人的典型.巴尔扎克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关注着这个时代青年的遭遇和命运,深刻而又令人信服地使人明白青年们如何由个人奋斗纷纷走向失败的前因后果,富有启示性地告诉人们,青年的命运是与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在那革命与复辟的艰难日子里,贵族阶级的复辟并不能维持他们的原有地位,资产阶级的地位也尚未牢不可破"。
1815-1830年的法国社会纷乱如麻,千头万绪,青年们迷失方向实在是正常又正常,“拿破仑的成功,标志着等级制度与血统门第观念的破产,这就使一般身份的青年信心和勇气倍增,也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而获得成功”。但是,波旁王朝复辟,封建等级制度重新堵塞了中小资产阶级青年飞黄腾达的奋进之路,可怕的门第血统之墙又重新横在他们要出人头地的梦想面前,他们躁动不安!焦虑万分。巴尔扎克将处于这个时代旋涡中的青年深刻地挖掘出来,让他们在巴黎这个角斗场上,在毒气熏天的塞纳河两岸尽情地表演,在灵魂的躁动与不安中演出一幕幕迷惘与堕落的悲剧“巴黎确实是一个角斗场,在这里,不管你愿意与否,人人都像在马戏班或学校里一样受锻炼,在目的物与竞争者之间,一切都不复存在,参加赛跑的人只听到竞争者的鼻息在脑后哧哧作响,在意志的奋发中,人人必须加快脚步,甚至别无选择”吕西安在紧张激烈的赛跑中气喘吁吁.吕西安的奋进与抗争!堕落与失败!幻灭与悲哀,整整代表了当时一代青年的荣辱得失!兴衰际遇。
吕西安社会导致了吕西安的不择手段,而他最初在本质上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良心的“朋友,良心这根棍子,我们用来专打别人,不打自己的。哎啊!你闹什么别扭啊?我等上两年的奇迹,你运气好,一天之中就碰上了,倒讲起手段来了!我只道你是聪明人,在这个社会里准会象闯江湖的知识分子一样,思想很洒脱;谁知你牵出良心问题,仿佛修女埋怨自己吃鸡子的时候动了贪欲……”“巴黎社会就是骗子和傻子的集团,在这个社会里,你越没有心肝,就越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巴黎社会就象瓶子里的蜘蛛一样,不是你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巴黎人打天下不是靠天才的光芒就是靠腐败的本领,在这个人堆里,不象炮弹一样打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清白老实一无用处。”
同时,吕西安拥有英俊的外表与令人羡慕的才华,不仅使他得到了特·巴日东太太的赏识,而且也得到了他们所要投靠的那个阶级的赏识,这种赏识催化了吕西安的堕落,沉沦。巴尔扎克用近乎于自然主义的实录,细致地描绘出,吕西安的仪表:“希腊式的额角和鼻子,女性一般的皮肤白得柔和,多情的眼睛蓝得发黑,眼白的鲜嫩不亚于儿童;秀丽的眼睛上面,眉毛仿佛是出于中国画家的毛笔;栗色的睫毛很长,短短的下巴额高贵无比,往上翘起的角度十分自然,一口整齐的牙齿衬托出粉红的嘴唇,笑容像凄凉的天使。”
巴尔扎克之所以将吕西安描写成美男子,是与他对现实的洞察分不开的。“当时社会腐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贵族妇女的荒淫无耻和资产阶级妇女的堕落放荡”青年男子漂亮的外貌,往往是那些百无聊赖的贵妇们渔猎的目标,而对那些有野心的青年来说,贵妇人的青睐无疑成了他们野心进一步膨胀的催化剂。吕西安若没有巴日东太太垂爱,对他的盲目的爱与崇拜,进一步的刺激了他的野心,放大了他的梦想,他就不会来到巴黎。正如托尔斯泰所指出的那样,上流社会轻佻而又淫荡的妇女装模作样,放纵自己这种可爱而又可怕的情欲,寻欢作乐。这对青年们来说无异于一剂毒药,青年的堕落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贵妇们的催化。她们像一群蛀虫一样腐蚀着青年的肌体,同时也侵吞着青年的灵魂,她们在本质上比妓女更肮脏。因为像妓女柯拉莉那样还至少保留着一份人间的至情“我或者是一个不要脸的小淫妇儿,心血来潮看中了他,或者是个可怜虫,破题儿第一遭动了真情,那是个个女人追求的。不管我是哪一等人,反正咱们得一刀两断,要不然你甭想管我……”对吕西安的爱,她甚至愿意去死。从某种意义来讲, 柯拉莉是高尚的。而那些贵妇们不但在淫荡中葬送了自己的灵魂,而且可耻!可悲而又可怜。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茫茫然的青年们怀着欣喜与激动,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着,由于他们的躁动与不安,他们敢于投身于时代洪流的旋涡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也由于那个时代的畸形和不健康,他们在航行中失去舵手而触礁沉没也是在情理之中。”然而正是这“情理之中”遮住了吕西安人格沦丧的原因.
二悲剧命运的内因
吕西安性格的复杂性是伴随着他生活的变化而展开的,大致经历了幻想—破灭—再幻想—再破灭,循环往复直至走向绝路的发展历程。
(一) 第一次幻灭——现实与良心的第一次交锋
生活在家乡-昂古莱姆的青年诗人,有着令人羡慕的外表、百般疼爱他的母亲和妹妹、忠心耿耿的朋友大卫,更拥有弥足珍贵的横溢才华。一部诗集《长生菊》和一部小说《查理九世的弓箭手》足以使他在文坛上大展身手“噢,朋友,没有一首不精彩,写长生菊的一首尤其妙,最后一段的思想细腻极了。我一看就知道你写散文必定成功,所以马上把你介绍给斐诺。你还是替我们写些书评吧,我们给的报酬很高。一个人固然应当求名,也不能不讲实际;碰到机会总不能放过。你有了钱再做诗还来得及。”
当吕西安的欲望被朋友,妹妹,“情人”煽动起来以后,爬上上层社会,恢复他早已没落的外祖父的贵族姓氏成了他的最高追求。为此,他攀上在当地有“社交王后”之称的特·巴日东太太并不顾一切爱上她。在虚荣心的支使下,他抛弃了他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亲情和友情,与巴日东太太一起私奔到巴黎开始他虚无缥缈的贵族理想的追逐。这时候的吕西安,尽管虚荣,但他仍有一颗进取的心。他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天下!就是要我去征服的社会!”借此机会在巴黎上流社会大展自己的才华。”
但现实很快就无情地破灭了他的幻想。巴黎上流社会对他这样土里土气的外省人毫不客气地加以嘲讽和唾弃,巴日东太太也为自己做出的愚蠢的决定而羞愧不已,并毫不留恋地抛弃了吕西安。
这是吕西安幻想的第一次破灭,这次打击,使吕西安颜面丧尽,自尊心受到极大摧残,带来的钱财也挥霍殆尽,他从巴黎繁华地段搬出来,住进巴黎最破落最黑的一条小街,思想也从对贵族社会的狂热追逐回落到对现实的沉静思考。他终于决定靠自己的本事生活,在给妹妹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研究学问,退出了上流社会,虚荣心不再时时刻刻受委屈以后,还有什么能伤害我呢?一个时代的伟人应该离群索居。……美丽的远景摆在面前,我的心虽然痛苦了一个时候,看到前途也快慰了。”
(二) 第二次幻灭——现实与良心的第二次争斗
吕西安开始积极对待生活,把新的希望寄托在诗集《长生菊》的出版上。金钱社会的一切都会打上金钱的烙印,出版界也不例外,甚至更是追逐金钱的急先锋。吕西安的新希望同样遭到幻灭的结局,所幸他结识的一个由资产阶级自由派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组成的小团体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让他在此次幻灭后重新鼓起勇气。但小团体的伟大理想与空谈无法抵御现实对吕西安的诱惑,他无时无刻不在幻想出人头地、扬眉吐气的未来,这使得他把命运又交给了另一次赌博—当一名小报记者。
可是,当一名小报记者,给他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改变,也带来了良心的第一次拷问:
吕西安对卢斯托说:“朋友,斐诺花三万法郎买来的股份,你怎么下得了手,要佛洛丽纳小姐劝药材商拿出三万来买一半呢?”
  吕西安来不及说完理由,被卢斯托拦住了。
  “亲爱的孩子,你真是乡下佬!那药材商又不是人,不过是爱情送来的一口银箱!”
  “你的良心呢?”
  “朋友,良心这根棍子,我们用来专打别人,不打自己的。哎啊!你闹什么别扭啊?我等上两年的奇迹,你运气好,一天之中就碰上了,倒讲起手段来了!我只道你是聪明人,在这个社会里准会象闯江湖的知识分子一样,思想很洒脱;谁知你牵出良心问题,仿佛修女埋怨自己吃鸡子的时候动了贪欲……佛洛丽纳把事情办成了”
诚然,作记者让他出尽风头,换来了华衣美食,甚至一个漂亮的女演员也疯狂地爱上他,上流社会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旧情人又向他发出邀请;但同时,他也丧失了一个人的良知,起码的廉耻之心,反而为这一切沾沾自喜,陶醉其中。
内心对上流社会的渴慕之心又开始抬头,幻想再次战胜理智,一厢情愿投人贵族社会的怀抱。
可是,当自己要批驳自己的好朋友阿泰兹时;当柯拉莉病重时;吕西安深深地体味到了社会的黑暗,金钱的魔力,及其良心的折磨,但是,为了功名,为了以后的发展,为了现在的生存及对柯拉莉的一种补偿,吕西安可以继续出卖自己的灵魂,出卖自己的文才,出卖自己的良心“吕西安发现对阿泰兹和柯拉莉没有两全的办法:要不在大报和《觉醒报》上扼杀阿泰兹,就得牺牲自己的情妇。可怜的诗人回到家里伤心之极;他坐在卧房的火炉旁边念了阿泰兹的书,近代文学中最美的一部作品。他一边看一边哭,每一页上都留着泪痕,迟疑了半天。可是他终于用他的拿手好戏写下一篇含讥带讽的稿子,像孩子抓着一只美丽的鸟,拔掉羽毛,叫它受尽毒刑。”
(三)第三次幻灭——一个细节
当柯拉莉病亡时,对吕西安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尤其是一个在自己生命关头悉心照顾自己,并疯狂的爱着自己的女子,也正是这样的打击,唤醒了沉睡在吕西安内心的良心。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吕西安回家看见柯拉莉直僵僵的横在一张帆布床上,裹着一条粗布被单,贝雷尼斯一边哭一边缝。诺曼底的胖老妈子在床的四角点了四支蜡烛。柯拉莉面上光彩奕奕,平静到极点,叫活着的人看了十分感动。她很像害贫血症的少女:暗红的嘴唇有时好像还会张开来,轻轻的叫几声吕西安。她断气之前就念着上帝和吕西安的名字。
也许,正是柯拉莉对吕西安的爱使得她对吕西安有了从内心到灵魂的了解,正是这种了解与理解,让柯拉莉明白:吕西安的灵魂本应该是属于上帝的;而吕西安是一只迷途的羔羊。正因如此,柯拉莉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生命,用良心去呼喊“愿上帝与吕西安同在”。
这并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布告词,而是充满了某种象征意味的暗示,这种暗示既可以促进情节的发展,又可以为吕西安的良心的回归,打下一个坚实的铺垫,到此,可以看作是良心同现实打赢的又一场圣战。
但是,现实中,良心的复活是需要代价的。正是这场代价,幻灭带给他的是穷困潦倒、孑然一身、羞愧难当地回到他生命的起点—家乡昂古莱姆。同样是在给妹妹的信中有段话正可以为他的性格的改变作注脚:“法国所有的光荣和耻辱都集中在巴黎,我多少幻想在此破灭了!你们在家埋头苦干,我却痴心妄想抄近路。……在巴黎斗争要有始终不懈的毅力,而我的意志只是偶然的冲动.我的理智时断时续。……我喜欢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为了摆脱一桩不如意的事,我可以变得卑鄙无耻,什么都做得出来。”从他的自白中,看得出来封建贵族不劳而获、饱食终日的生存状态对他的影响之深。而他追求的封建贵族却是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没落阶层。
(四) 第四次幻灭——现实与良心的决战。
重返昂古莱姆时期,吕西安像极了《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的从高高在上又摔回了贫穷,摔回到了现实当中。一个人只有看清了现实才会明白自己要做的事和自己的位置,所以,吕西安甚至做出要在帮助他的农场里当苦力的决定,从中,可以看出吕西安的良心,此刻,得到了安宁。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两个库安泰兄弟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自己的报纸中大肆宣扬吕西安的才华,让吕西安再入繁华梦,此其一;其二就像《风景》中的七哥那样,听了同寝下铺的话一样,吕西安只听了伏脱冷的一席话,就又一次的把身体和灵魂都出卖了。
“因为你们早已没有道德了。如今在你们国内,成功是至高无上的理由,可以替所有的行为辩护,不管哪一种。事实本身毫无作用,重要的是人家看待事实的观念。从这一点上,小朋友,我们得出第二条规则,就是:外表要好看!藏起你生活的内幕,只拿出灿烂的一角。行事机密是野心家必须遵守的规则,也是我们一派教会的规则,你得牢牢记住。大人先生干的丑事不比穷光蛋少,不过是暗地里干的,他们平时炫耀德行,所以始终是大人先生。小百姓在暗地里发挥美德,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他们的倒霉事儿,所以被人轻蔑。你藏起你高尚的品质,叫人看到你的疮口。……要是不把柯拉莉从卡缪索手中抢过来,不给人知道你同她的关系,你就能娶到德·巴日东太太,一跃而为昂古莱姆的省长,德·吕邦泼雷侯爵。你何不改变一下行事,把你的美貌,风度,才智,诗意,统统摆在外面呢?要干不清不白的勾当,至少关着门偷偷的干,那就没人说你玷污这个社会大舞台上的布景了。这个办法,拿破仑叫做躲在家里洗脏衣服。……你借给他三千法郎(按照那两个库安泰拿到你的三千法郎票据,盘剥你妹夫的办法),你尽量难为他,逼他出让发明的一部或全部,那你只对你的良心负责,你的良心可决不会送你上重罪法庭。……你的社会不再崇拜真正的上帝,只崇拜金牛了……对,可不是我发明的。那是一切暴发户的理论,不论是奥地利王室还是法兰西王室。你此刻一无所有,你的处境跟梅迪契,黎塞留,拿破仑初有野心的时候一样。”
当所有的阴谋败露的时候,吕西安再次的选择了自杀(没有成功),也许吕西安没有勇气面对朋友的指责,就像当初无法面对阿泰兹一样,可是,吕西安有勇气去自杀,而且是在经历了死亡之后的再一次自杀,可想而知,为了得到良心的安宁,吕西安可以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也许是命运与他开了一个玩笑,就像中国熟语中讲的那样:“给一个甜枣打一杆子”。
每次都是在命运的关键时刻,突生枝节,横生变故,让吕西安饱尝幻灭之苦,然而,倔强的吕西安不懂得圆滑,不懂得对现实的忍让,而他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这便是我要征服的世界”如果征服不了,那我就用生命来补偿。
经过了四次的荣华富贵与功名利禄,经过了四次的贫穷困苦与失意无常,经过了良心与家庭,事业,爱情,友谊的多次交锋,按理说,吕西安应该看透了,也许遁入空门更符合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但是,吕西安是巴尔扎克的吕西安,而不是中国人的吕西安,是饱含了作者一生的经历与思想情感的人物外化,是巴尔扎克精神世界中矛盾的探索与挣扎。
三从原型批评的观点来看
吕西安代表了巴尔扎克的心理原型。巴尔扎克出身于一个善于投机钻营的暴发户家庭,父亲像葛朗台一样善于理财,母亲是满脑子金钱观念的资产阶级太太。尽管家中十分富裕,但巴尔扎克的童年与少年却是在寄宿学校渡过的,很少得到亲人的温暖及金钱的资助,这样的生活使巴尔扎克对金钱有了最初的记忆。成年后的巴尔扎克由于立志成为文学家,与家庭断绝关系,从此失去经济来源。
为了在经济上独立起来,他异想天开地搞实业,结果债台高筑。饱尝了贫穷与饥饿的痛苦之后,渴望金钱的欲望在巴尔扎克的胸中熊熊燃烧。可以说巴尔扎克一生都受着金钱的困扰与折磨一生都在为金钱而拼搏奋斗,一生都为着金钱而欣喜与愤恨。因此,他对金钱的魔力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体验。这种心理体验与情感的积淀就形成了巴尔扎克特定的心理模式。在特定心理模式的驱使下,巴尔扎克对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富有个性的看法。而他正是以这种特定的主体心理结构来表现世界与人生的。在巴尔扎克的内心世界中对金钱的态度是十分矛盾的。在渴望金钱的同时。他最痛恨的也是金钱。因为巴尔扎克深知是金钱这服毒药,毁灭了无数有志青年的理想,扼杀了他们的才华,摧毁了他们的斗志。吕西安的人生悲剧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吕西安的奋斗与挣扎,成功与幻灭,充分显示了年轻一代改变世界的动机与伟力,也是巴尔扎克一直所追寻的。所以,在巴尔扎克的书桌前,拿破仑雕像的背后,深深地刻着“他用剑没有征服的世界,我要用笔去征服。”
四历史已到了今天
吕西安的时代早已过去。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已成为一座光辉的丰碑永存于世界人民的心中。然而,在虚无主义流行的今天,批判现实主义几乎已经被人们给忘记。“十九世纪末,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惊呼,上帝死了!”尼采关于上帝之死的论调预告了将要笼罩二十世纪西方人心灵世界的痛苦!孤独!焦虑之精神夜幕的降临。然而,上帝死了人们马上又找到了一个新的上帝---金钱,吕西安则是“新上帝”前的第一批殉道者。
我们读懂的不仅是巴尔扎克的创作思想,还包括他的社会理想,以及19世纪文学家对未来社会的期望。总而言之,正是巴尔扎克对年轻人命运的挣扎的深刻体悟,与现实冷静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对自己的良心,面对命运的捉弄时,所表现的那种要改变命运的愿望与伟力,正因为他身份的渺小,才显示出生命的伟大,于是,我们不难理解柯拉莉断气之前就念着上帝和吕西安的名字。所以,让我们当代的年轻人一起去努力,用我们的行动,去改变整个世界。
虽然我不信奉基督教,但我还要大声的喊一句:“愿上帝与我们同在,原良心与我们同在。”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集》的笔记-第3页

法国-巴尔扎克-幻灭-读后感
巴尔扎克《幻灭》感想
当激情与现实碰撞,原本善良的人性就会慢慢地发生改变,坚定的信仰也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
于是,奋斗成了功利的附庸,成功沦为金钱的奴隶……然而究竟是社会的责任还是个人的过错?作为我们处于个人奋斗的青年一代又将何去何从?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坐标?而我从吕西安作为在资本主义经济冲击下的一代年轻人的人性沦丧的悲剧中寻求启示。
《幻灭》作为巴尔扎克“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集中了作者主要的生活经历和深切的思想感受.而正是这种对金钱刻骨铭心的恨及对金钱的那种不离不弃的渴望, 使巴尔扎克对这个社会看得不能再透了,但他只能按现实主义的原则描绘出一幅又一幅风景画.吕西安作为这出独幕剧的主角, 则肩负了巴尔扎克对金钱的斥责及对青年人命运出路探索的使命.
一从社会意义上来讲
1789年,惊天地,泣鬼神的法国大革命,使一切都变了样,“拿破仑在一七九三年是革命党,一八○四年戴上铁铸的皇冠。一七九二年时高呼不平等毋宁死的健将,从一八○六年起制造一个新兴的贵族阶级,后来路易十八也承认了。如今高高在上,住在圣日耳曼区的贵族,在国外的行事更要不得:有的放高利贷,有的做买卖,有的做小肉饼,有的做厨子,做农夫,做牧羊人。”总之,一切都翻了身,一切又都刚刚开始:箍桶匠成了索漠城里的超级首富(《欧也妮—葛郎台》);面条商摇身一变穿金带银(《高老头》);就连一个“大熊”也拥有了自己的葡萄酒园(《幻灭》)。巴尔扎克不无嘲讽地写道:“拿破仑的榜样,使多少平凡的人狂妄自大,成为十九世纪的致命伤。”吕西安的悲剧命运和悲剧性格正是对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吕西安是1815-1830年前后青年人的典型.巴尔扎克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关注着这个时代青年的遭遇和命运,深刻而又令人信服地使人明白青年们如何由个人奋斗纷纷走向失败的前因后果,富有启示性地告诉人们,青年的命运是与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在那革命与复辟的艰难日子里,贵族阶级的复辟并不能维持他们的原有地位,资产阶级的地位也尚未牢不可破"。
1815-1830年的法国社会纷乱如麻,千头万绪,青年们迷失方向实在是正常又正常,“拿破仑的成功,标志着等级制度与血统门第观念的破产,这就使一般身份的青年信心和勇气倍增,也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而获得成功”。但是,波旁王朝复辟,封建等级制度重新堵塞了中小资产阶级青年飞黄腾达的奋进之路,可怕的门第血统之墙又重新横在他们要出人头地的梦想面前,他们躁动不安!焦虑万分。巴尔扎克将处于这个时代旋涡中的青年深刻地挖掘出来,让他们在巴黎这个角斗场上,在毒气熏天的塞纳河两岸尽情地表演,在灵魂的躁动与不安中演出一幕幕迷惘与堕落的悲剧“巴黎确实是一个角斗场,在这里,不管你愿意与否,人人都像在马戏班或学校里一样受锻炼,在目的物与竞争者之间,一切都不复存在,参加赛跑的人只听到竞争者的鼻息在脑后哧哧作响,在意志的奋发中,人人必须加快脚步,甚至别无选择”吕西安在紧张激烈的赛跑中气喘吁吁.吕西安的奋进与抗争!堕落与失败!幻灭与悲哀,整整代表了当时一代青年的荣辱得失!兴衰际遇。
吕西安社会导致了吕西安的不择手段,而他最初在本质上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良心的“朋友,良心这根棍子,我们用来专打别人,不打自己的。哎啊!你闹什么别扭啊?我等上两年的奇迹,你运气好,一天之中就碰上了,倒讲起手段来了!我只道你是聪明人,在这个社会里准会象闯江湖的知识分子一样,思想很洒脱;谁知你牵出良心问题,仿佛修女埋怨自己吃鸡子的时候动了贪欲……”“巴黎社会就是骗子和傻子的集团,在这个社会里,你越没有心肝,就越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巴黎社会就象瓶子里的蜘蛛一样,不是你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巴黎人打天下不是靠天才的光芒就是靠腐败的本领,在这个人堆里,不象炮弹一样打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清白老实一无用处。”
同时,吕西安拥有英俊的外表与令人羡慕的才华,不仅使他得到了特·巴日东太太的赏识,而且也得到了他们所要投靠的那个阶级的赏识,这种赏识催化了吕西安的堕落,沉沦。巴尔扎克用近乎于自然主义的实录,细致地描绘出,吕西安的仪表:“希腊式的额角和鼻子,女性一般的皮肤白得柔和,多情的眼睛蓝得发黑,眼白的鲜嫩不亚于儿童;秀丽的眼睛上面,眉毛仿佛是出于中国画家的毛笔;栗色的睫毛很长,短短的下巴额高贵无比,往上翘起的角度十分自然,一口整齐的牙齿衬托出粉红的嘴唇,笑容像凄凉的天使。”
巴尔扎克之所以将吕西安描写成美男子,是与他对现实的洞察分不开的。“当时社会腐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贵族妇女的荒淫无耻和资产阶级妇女的堕落放荡”青年男子漂亮的外貌,往往是那些百无聊赖的贵妇们渔猎的目标,而对那些有野心的青年来说,贵妇人的青睐无疑成了他们野心进一步膨胀的催化剂。吕西安若没有巴日东太太垂爱,对他的盲目的爱与崇拜,进一步的刺激了他的野心,放大了他的梦想,他就不会来到巴黎。正如托尔斯泰所指出的那样,上流社会轻佻而又淫荡的妇女装模作样,放纵自己这种可爱而又可怕的情欲,寻欢作乐。这对青年们来说无异于一剂毒药,青年的堕落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贵妇们的催化。她们像一群蛀虫一样腐蚀着青年的肌体,同时也侵吞着青年的灵魂,她们在本质上比妓女更肮脏。因为像妓女柯拉莉那样还至少保留着一份人间的至情“我或者是一个不要脸的小淫妇儿,心血来潮看中了他,或者是个可怜虫,破题儿第一遭动了真情,那是个个女人追求的。不管我是哪一等人,反正咱们得一刀两断,要不然你甭想管我……”对吕西安的爱,她甚至愿意去死。从某种意义来讲, 柯拉莉是高尚的。而那些贵妇们不但在淫荡中葬送了自己的灵魂,而且可耻!可悲而又可怜。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茫茫然的青年们怀着欣喜与激动,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着,由于他们的躁动与不安,他们敢于投身于时代洪流的旋涡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也由于那个时代的畸形和不健康,他们在航行中失去舵手而触礁沉没也是在情理之中。”然而正是这“情理之中”遮住了吕西安人格沦丧的原因.
二悲剧命运的内因
吕西安性格的复杂性是伴随着他生活的变化而展开的,大致经历了幻想—破灭—再幻想—再破灭,循环往复直至走向绝路的发展历程。
(一) 第一次幻灭——现实与良心的第一次交锋
生活在家乡-昂古莱姆的青年诗人,有着令人羡慕的外表、百般疼爱他的母亲和妹妹、忠心耿耿的朋友大卫,更拥有弥足珍贵的横溢才华。一部诗集《长生菊》和一部小说《查理九世的弓箭手》足以使他在文坛上大展身手“噢,朋友,没有一首不精彩,写长生菊的一首尤其妙,最后一段的思想细腻极了。我一看就知道你写散文必定成功,所以马上把你介绍给斐诺。你还是替我们写些书评吧,我们给的报酬很高。一个人固然应当求名,也不能不讲实际;碰到机会总不能放过。你有了钱再做诗还来得及。”
当吕西安的欲望被朋友,妹妹,“情人”煽动起来以后,爬上上层社会,恢复他早已没落的外祖父的贵族姓氏成了他的最高追求。为此,他攀上在当地有“社交王后”之称的特·巴日东太太并不顾一切爱上她。在虚荣心的支使下,他抛弃了他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亲情和友情,与巴日东太太一起私奔到巴黎开始他虚无缥缈的贵族理想的追逐。这时候的吕西安,尽管虚荣,但他仍有一颗进取的心。他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天下!就是要我去征服的社会!”借此机会在巴黎上流社会大展自己的才华。”
但现实很快就无情地破灭了他的幻想。巴黎上流社会对他这样土里土气的外省人毫不客气地加以嘲讽和唾弃,巴日东太太也为自己做出的愚蠢的决定而羞愧不已,并毫不留恋地抛弃了吕西安。
这是吕西安幻想的第一次破灭,这次打击,使吕西安颜面丧尽,自尊心受到极大摧残,带来的钱财也挥霍殆尽,他从巴黎繁华地段搬出来,住进巴黎最破落最黑的一条小街,思想也从对贵族社会的狂热追逐回落到对现实的沉静思考。他终于决定靠自己的本事生活,在给妹妹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研究学问,退出了上流社会,虚荣心不再时时刻刻受委屈以后,还有什么能伤害我呢?一个时代的伟人应该离群索居。……美丽的远景摆在面前,我的心虽然痛苦了一个时候,看到前途也快慰了。”
(二) 第二次幻灭——现实与良心的第二次争斗
吕西安开始积极对待生活,把新的希望寄托在诗集《长生菊》的出版上。金钱社会的一切都会打上金钱的烙印,出版界也不例外,甚至更是追逐金钱的急先锋。吕西安的新希望同样遭到幻灭的结局,所幸他结识的一个由资产阶级自由派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组成的小团体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让他在此次幻灭后重新鼓起勇气。但小团体的伟大理想与空谈无法抵御现实对吕西安的诱惑,他无时无刻不在幻想出人头地、扬眉吐气的未来,这使得他把命运又交给了另一次赌博—当一名小报记者。
可是,当一名小报记者,给他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改变,也带来了良心的第一次拷问:
吕西安对卢斯托说:“朋友,斐诺花三万法郎买来的股份,你怎么下得了手,要佛洛丽纳小姐劝药材商拿出三万来买一半呢?”
  吕西安来不及说完理由,被卢斯托拦住了。
  “亲爱的孩子,你真是乡下佬!那药材商又不是人,不过是爱情送来的一口银箱!”
  “你的良心呢?”
  “朋友,良心这根棍子,我们用来专打别人,不打自己的。哎啊!你闹什么别扭啊?我等上两年的奇迹,你运气好,一天之中就碰上了,倒讲起手段来了!我只道你是聪明人,在这个社会里准会象闯江湖的知识分子一样,思想很洒脱;谁知你牵出良心问题,仿佛修女埋怨自己吃鸡子的时候动了贪欲……佛洛丽纳把事情办成了”
诚然,作记者让他出尽风头,换来了华衣美食,甚至一个漂亮的女演员也疯狂地爱上他,上流社会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旧情人又向他发出邀请;但同时,他也丧失了一个人的良知,起码的廉耻之心,反而为这一切沾沾自喜,陶醉其中。
内心对上流社会的渴慕之心又开始抬头,幻想再次战胜理智,一厢情愿投人贵族社会的怀抱。
可是,当自己要批驳自己的好朋友阿泰兹时;当柯拉莉病重时;吕西安深深地体味到了社会的黑暗,金钱的魔力,及其良心的折磨,但是,为了功名,为了以后的发展,为了现在的生存及对柯拉莉的一种补偿,吕西安可以继续出卖自己的灵魂,出卖自己的文才,出卖自己的良心“吕西安发现对阿泰兹和柯拉莉没有两全的办法:要不在大报和《觉醒报》上扼杀阿泰兹,就得牺牲自己的情妇。可怜的诗人回到家里伤心之极;他坐在卧房的火炉旁边念了阿泰兹的书,近代文学中最美的一部作品。他一边看一边哭,每一页上都留着泪痕,迟疑了半天。可是他终于用他的拿手好戏写下一篇含讥带讽的稿子,像孩子抓着一只美丽的鸟,拔掉羽毛,叫它受尽毒刑。”
(三)第三次幻灭——一个细节
当柯拉莉病亡时,对吕西安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尤其是一个在自己生命关头悉心照顾自己,并疯狂的爱着自己的女子,也正是这样的打击,唤醒了沉睡在吕西安内心的良心。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吕西安回家看见柯拉莉直僵僵的横在一张帆布床上,裹着一条粗布被单,贝雷尼斯一边哭一边缝。诺曼底的胖老妈子在床的四角点了四支蜡烛。柯拉莉面上光彩奕奕,平静到极点,叫活着的人看了十分感动。她很像害贫血症的少女:暗红的嘴唇有时好像还会张开来,轻轻的叫几声吕西安。她断气之前就念着上帝和吕西安的名字。
也许,正是柯拉莉对吕西安的爱使得她对吕西安有了从内心到灵魂的了解,正是这种了解与理解,让柯拉莉明白:吕西安的灵魂本应该是属于上帝的;而吕西安是一只迷途的羔羊。正因如此,柯拉莉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生命,用良心去呼喊“愿上帝与吕西安同在”。
这并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布告词,而是充满了某种象征意味的暗示,这种暗示既可以促进情节的发展,又可以为吕西安的良心的回归,打下一个坚实的铺垫,到此,可以看作是良心同现实打赢的又一场圣战。
但是,现实中,良心的复活是需要代价的。正是这场代价,幻灭带给他的是穷困潦倒、孑然一身、羞愧难当地回到他生命的起点—家乡昂古莱姆。同样是在给妹妹的信中有段话正可以为他的性格的改变作注脚:“法国所有的光荣和耻辱都集中在巴黎,我多少幻想在此破灭了!你们在家埋头苦干,我却痴心妄想抄近路。……在巴黎斗争要有始终不懈的毅力,而我的意志只是偶然的冲动.我的理智时断时续。……我喜欢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为了摆脱一桩不如意的事,我可以变得卑鄙无耻,什么都做得出来。”从他的自白中,看得出来封建贵族不劳而获、饱食终日的生存状态对他的影响之深。而他追求的封建贵族却是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没落阶层。
(四) 第四次幻灭——现实与良心的决战。
重返昂古莱姆时期,吕西安像极了《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的从高高在上又摔回了贫穷,摔回到了现实当中。一个人只有看清了现实才会明白自己要做的事和自己的位置,所以,吕西安甚至做出要在帮助他的农场里当苦力的决定,从中,可以看出吕西安的良心,此刻,得到了安宁。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两个库安泰兄弟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自己的报纸中大肆宣扬吕西安的才华,让吕西安再入繁华梦,此其一;其二就像《风景》中的七哥那样,听了同寝下铺的话一样,吕西安只听了伏脱冷的一席话,就又一次的把身体和灵魂都出卖了。
“因为你们早已没有道德了。如今在你们国内,成功是至高无上的理由,可以替所有的行为辩护,不管哪一种。事实本身毫无作用,重要的是人家看待事实的观念。从这一点上,小朋友,我们得出第二条规则,就是:外表要好看!藏起你生活的内幕,只拿出灿烂的一角。行事机密是野心家必须遵守的规则,也是我们一派教会的规则,你得牢牢记住。大人先生干的丑事不比穷光蛋少,不过是暗地里干的,他们平时炫耀德行,所以始终是大人先生。小百姓在暗地里发挥美德,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他们的倒霉事儿,所以被人轻蔑。你藏起你高尚的品质,叫人看到你的疮口。……要是不把柯拉莉从卡缪索手中抢过来,不给人知道你同她的关系,你就能娶到德·巴日东太太,一跃而为昂古莱姆的省长,德·吕邦泼雷侯爵。你何不改变一下行事,把你的美貌,风度,才智,诗意,统统摆在外面呢?要干不清不白的勾当,至少关着门偷偷的干,那就没人说你玷污这个社会大舞台上的布景了。这个办法,拿破仑叫做躲在家里洗脏衣服。……你借给他三千法郎(按照那两个库安泰拿到你的三千法郎票据,盘剥你妹夫的办法),你尽量难为他,逼他出让发明的一部或全部,那你只对你的良心负责,你的良心可决不会送你上重罪法庭。……你的社会不再崇拜真正的上帝,只崇拜金牛了……对,可不是我发明的。那是一切暴发户的理论,不论是奥地利王室还是法兰西王室。你此刻一无所有,你的处境跟梅迪契,黎塞留,拿破仑初有野心的时候一样。”
当所有的阴谋败露的时候,吕西安再次的选择了自杀(没有成功),也许吕西安没有勇气面对朋友的指责,就像当初无法面对阿泰兹一样,可是,吕西安有勇气去自杀,而且是在经历了死亡之后的再一次自杀,可想而知,为了得到良心的安宁,吕西安可以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也许是命运与他开了一个玩笑,就像中国熟语中讲的那样:“给一个甜枣打一杆子”。
每次都是在命运的关键时刻,突生枝节,横生变故,让吕西安饱尝幻灭之苦,然而,倔强的吕西安不懂得圆滑,不懂得对现实的忍让,而他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这便是我要征服的世界”如果征服不了,那我就用生命来补偿。
经过了四次的荣华富贵与功名利禄,经过了四次的贫穷困苦与失意无常,经过了良心与家庭,事业,爱情,友谊的多次交锋,按理说,吕西安应该看透了,也许遁入空门更符合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但是,吕西安是巴尔扎克的吕西安,而不是中国人的吕西安,是饱含了作者一生的经历与思想情感的人物外化,是巴尔扎克精神世界中矛盾的探索与挣扎。
三从原型批评的观点来看
吕西安代表了巴尔扎克的心理原型。巴尔扎克出身于一个善于投机钻营的暴发户家庭,父亲像葛朗台一样善于理财,母亲是满脑子金钱观念的资产阶级太太。尽管家中十分富裕,但巴尔扎克的童年与少年却是在寄宿学校渡过的,很少得到亲人的温暖及金钱的资助,这样的生活使巴尔扎克对金钱有了最初的记忆。成年后的巴尔扎克由于立志成为文学家,与家庭断绝关系,从此失去经济来源。
为了在经济上独立起来,他异想天开地搞实业,结果债台高筑。饱尝了贫穷与饥饿的痛苦之后,渴望金钱的欲望在巴尔扎克的胸中熊熊燃烧。可以说巴尔扎克一生都受着金钱的困扰与折磨一生都在为金钱而拼搏奋斗,一生都为着金钱而欣喜与愤恨。因此,他对金钱的魔力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体验。这种心理体验与情感的积淀就形成了巴尔扎克特定的心理模式。在特定心理模式的驱使下,巴尔扎克对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富有个性的看法。而他正是以这种特定的主体心理结构来表现世界与人生的。在巴尔扎克的内心世界中对金钱的态度是十分矛盾的。在渴望金钱的同时。他最痛恨的也是金钱。因为巴尔扎克深知是金钱这服毒药,毁灭了无数有志青年的理想,扼杀了他们的才华,摧毁了他们的斗志。吕西安的人生悲剧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吕西安的奋斗与挣扎,成功与幻灭,充分显示了年轻一代改变世界的动机与伟力,也是巴尔扎克一直所追寻的。所以,在巴尔扎克的书桌前,拿破仑雕像的背后,深深地刻着“他用剑没有征服的世界,我要用笔去征服。”
四历史已到了今天
吕西安的时代早已过去。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已成为一座光辉的丰碑永存于世界人民的心中。然而,在虚无主义流行的今天,批判现实主义几乎已经被人们给忘记。“十九世纪末,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惊呼,上帝死了!”尼采关于上帝之死的论调预告了将要笼罩二十世纪西方人心灵世界的痛苦!孤独!焦虑之精神夜幕的降临。然而,上帝死了人们马上又找到了一个新的上帝---金钱,吕西安则是“新上帝”前的第一批殉道者。
我们读懂的不仅是巴尔扎克的创作思想,还包括他的社会理想,以及19世纪文学家对未来社会的期望。总而言之,正是巴尔扎克对年轻人命运的挣扎的深刻体悟,与现实冷静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对自己的良心,面对命运的捉弄时,所表现的那种要改变命运的愿望与伟力,正因为他身份的渺小,才显示出生命的伟大,于是,我们不难理解柯拉莉断气之前就念着上帝和吕西安的名字。所以,让我们当代的年轻人一起去努力,用我们的行动,去改变整个世界。
虽然我不信奉基督教,但我还要大声的喊一句:“愿上帝与我们同在,原良心与我们同在。”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集》的笔记-第1页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红楼梦》
上面这一段话是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于其名著《红楼梦》中所写,是说“孝道”已泯灭,痴心父母再难见孝顺儿孙了!曹雪芹是想借此来唤醒不孝者的孝心,然而他所期盼的未立竿见影,甚至还沦为笑柄。于是,一位法国作家“看不下去”了,他提起自己的笔开始了对道德沦丧的社会的猛烈抨击,用他的笔撕毁了时人的伪善面目。他就是法国社会的明镜——巴尔扎克,著写了令人深省的《高老头》。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巴黎上层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与家庭里的感情瓜葛。是一本“高尚”社会的百科全书,更是奢侈糜烂的巴黎的一张“全家福!”
书中故事发生在1819年末至1820年初的巴黎。高老头以前是个面粉商,他为了讨好两个女儿,卖了店铺,把钱分给了她们。两个女儿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钱后,竟把高老头从家里赶了出来。他六年前住进了巴黎的公寓,不知为什么,他由最好的房间换到了最低等的房间,人也越来越瘦。心狠手辣的女儿们又来向高老头要钱,可怜的高老头被逼付出了最后一文钱,致使中风症发作。临死前,高老头想见女儿们最后一面,都被推辞掉了,而他就只能在~张破床上孤苦伶仃地离开了人世。
金钱是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标记,而父爱是过了时的宗法制残留感情,这两者构成高老头的矛盾性格。
在社会上,高老头是个资产者,顺应时代,追逐金钱。可是,在家庭内,却是个时代的落伍者,他还保留着对亡妻和女儿的一片痴情,达到了病态的、疯狂的地步,他把血亲之爱摆到高于金钱的地位上,因而钱尽情绝,最后就像野狗一样,惨死在公寓里。
为了女儿,他聘最优秀的教师指导读书、习艺、骑马等高雅的家庭教育;等到她们长大了,又给她们每人八十万法郎的陪嫁,嫁给社会上的体面人物。他将大女儿阿娜斯大齐许配给雷斯多伯爵,做了贵族夫人;将小女儿但裴纳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当了资本家太太,从而踏进了达官贵人家的门槛;他为了不失女儿们的体面,还停了面粉生意,搬进了人们称之为“私人救济院”的伏盖公寓:甚至为了女儿们的恣意挥霍,他可以节衣缩食,变卖最后一点财物。
《高老头》是一部内涵深刻的小说,读过它的人,有些为巴黎上流社会的荒淫伪善所激怒,还有些为世人对金钱与利益的贪婪所气恼。不过,当我读完《高老头》时,我更感到伤感,我因曾甘为女儿倾家荡产的高老头死时却连买口棺材的钱都没有而痛苦,我更因爱女儿胜过一切的高老头到死都未再听过女儿真心地叫他一声“爸爸”而心碎。唉,高老头,你这是为哪般呢?难道久战“社会”这片沙场的你没有看出你的两个女儿有所变化吗?在金钱、虚荣等社会产物的“熏陶”下,你的女儿已经沉沦物质了,已经成为没有感情的禽兽了,难道你还没有看出来吗!噫,高老头啊高老头,你一定已经知道了吧!不要不愿意相信,不要再用你单薄的身躯去支持你女儿的萎靡了!看清楚吧,在这个奢华的巴黎城里感情已如粪土,时髦的人们(包括你的女儿)须要金钱来撑起自己的腰杆,撑起自己徒剩其表的“家”!
啊,高老头!不,不,不,现在我更愿意唤他的全名——高里奥(先生)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集》的笔记-第5页

篇便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主人公无疑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她对侵略者的仇恨和蔑视。羊脂球曾因与普鲁士人同住一所旅馆为由,拒绝过高尼岱的无理要求,她根本不可能答应侵略者的无耻要求,然而最终她还是为了亲爱的“同胞”而屈服。而那些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的旅伴,在利用她通过了普鲁士人的关卡之后,却彻底的抛弃了她,甚至还嘲笑她的牺牲行为。我愤怒了,想到在开头,女主人公曾经无私地把自己的食物给大家吃,在结尾却被大家嘲笑,一点吃的都没有,只能看着别人吃,我觉得女主人公真的非常可怜。女主人公是一个被出卖了的英雄,一个有着贞德姑娘那样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的英雄,那些有钱或有权的“同胞”真像当年他们的祖先出卖贞德一样,出卖了她而又抛弃了她,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剧。《羊脂球》充分地表达了莫泊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只顾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贵族资产者们的寡廉鲜耻的抨击。

  莫泊桑的小说中为数不少是对上流社会的鄙视和厌恶,而对于小资产阶级也同样提出了批判。比如《项链》中的罗瓦赛尔夫妇为了参加一次部长举办的晚会而葬送了十年的青春。若不是虚荣心作祟,玛蒂尔徳不会向朋友借项链,也不会在丢失项链后买一条“完全相同”的赔给朋友而落入高利贷的陷阱,就此开始了十年艰辛的生活。最令人心酸的是玛蒂尔徳在还清欠款之后偶遇借给项链的朋友时那种轻松,自豪的心情。在她看来,为了支撑门面而付出的牺牲终于得到了体现。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集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