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古典小说 > 浮生六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
ISBN:9787020028313
作者:(清)沈复
页数:80页

内容概要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年轻时秉承父业,以游幕经商为生,后偕妻离家别居,妻子客死扬州。46岁时有感于“苏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

书籍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编辑推荐

  《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主要选收宋代至民初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较为重要而以往却被忽略的作品,自1981年陆续编辑出版以来,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曾荣获全国首届古籍整整图书丛书奖和三等奖。本丛书的整理,为求选取最好的版本作为底要加以准确的标点和必要的校勘;保留原书的序跋,并视具体情况,选择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作为附录,因此它不但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可以成为广大读者阅读古代小说的精良读本,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自传体文学的作品,原书六卷,已逸其二,现仅存四卷(有所谓“足本”者,后二记系伪作。书中记叙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本书文字不长,但向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影响广泛。

图书封面


 浮生六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8条)

  •     沈复,号三白,苏州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卒年不知,为了不辜负苍天对自己的厚戴,于晚年写成《浮生六记》一书。由《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组成。 跟《红楼梦》以及许多诗歌一样,这本书最初并没与刊刻发行,而是以手抄的形式广为传播。据说被一位叫杨醒逋的居士在护龙街冷摊上发现,才始付梓。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我看,书的水平到了一定境界,就是手抄来读也是值得的。沈复,是一位清人,据文章看,作者生在衣冠之家,开篇却大谈“闺房”,不禁让我这个后人,大大吃了一惊,犹豫着看还是不看之时,往下再看了两行,正好看到了作者的解释。作者说: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卷首。仔细一想,也是。《诗经》的大部写的都是儿女情长,把叙夫妇之情列在卷首,也在情理之中吧!反过来又想,乾隆年间,难道世风就可以这么开化?虽然此举比不得吴敬梓公然携夫人出游来的猖狂,但在那些个老学究看来,不晓得,又要如何评论。可是,印象中,清朝也是比较封建的,难道是因为作者身居江南,民风更加开放?作者本人文中曾提到,为了方便携夫人出游,他劝夫人女扮男装“冠我冠,衣我衣,此化女为男之法。”初读到此,着实一惊,本来以为女扮男装也就是出现在武侠小说或者《花木兰》里边,不想历史上真有这么回事。本人读史不多,可是从来没见过有这种说法。大概是那些修正史的人,不稀罕这些雕虫小技吧!读完,爱不释手。作者讲述了自己与夫人陈芸的恋爱经历,让我着实又汗了一把。作者的夫人是作者舅氏余先生之女,两人两小无猜,作者求过母亲后,母亲即脱金约指联姻。堂姊出嫁,作者去送亲,回来后发现自己很饿,奴婢让他吃枣脯,他又嫌腻歪。此时,夫人登场了,她拉作者去自己的屋子,让他吃自己藏的粥和小菜。最后这位夫人被堂兄发现,让自己的堂兄好好嘲笑了一把。看来,古时候的女子也不是只懂绣花,还是很懂得表露心事的。不禁让我慨叹,我了解的女子,有如此的胆量和勇气,除了历史上几位轻描淡写的神话女子,便是在传奇小说里才能出现的了。历史上的神话女子不够真实,太空,太泛,太神;而传奇里的女子,又热情而更不真实。想来凌濛初之流,平时接触的良家女子不会太多,以至于作品中,市侩气、脂粉气甚至不入流的东西遍地都是。这可亏了我们这些视书如视命之人,不看吧?剩下的全是正史,一个个都是忠肝义胆的包青天,看一次两次可以,多了,就会发现里面套路太多,况且每天都对着一个黑脸包公,实在是索然寡味。看吧?也实在是要挑挑拣拣。不过不可否认,有些作品是相当完美的,特别是跟市井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快嘴李翠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等。这些作品,百读不厌。不过现在倒是又让我找到好东西了,以这本书为代表的札记,因为是作者的日常生活,想来应该是事无巨细,特别有趣。还有两点尤其震惊,其一是作者和夫人在去吊唁老师的路上,遇到一位船家女,孤身一人,跟作者夫妇,痛饮一场,虽然不拘小节,可是,这是否与礼教太不合了?她以后怎么嫁人啊?我,只能暂时判断,应该是因为这位船家女本人性情豪爽,或者貌美无敌,或者看破红尘,还有,最有可能的就是,当时一些奋斗在最底层的贫苦人们,或许就根本来不及在意这些,这一点在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就有一点点感触,不晓得到底是真是假。其二便是作者家里摆宴,邀女伶演剧,这位蕙质兰心的夫人,看有位女伶端庄可取,告诉了丈夫。结果沈复就假借自己母亲的命令,握其腕而眠之。虽然对伶人身份低微有一定了解,可是,却没想到,竟然可以这样明目张胆。现在我们觉得很不齿的行为,或许在他们那个社会里,根本算不了什么。这样一想,心里不仅没有释怀,反而更为这些人感到悲哀,鲁迅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她们生活在最底层,连这样美好的夫人都认为她们是微贱的,连有个为他们悲哀的人都没有,何其痛哉!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还是对蕙质兰心的陈芸崇拜的五体投地了。你看,作者讨厌有异味的双鲜酱,她却能让他吃过一次之后终生喜欢;她最早制作出动物标本,栩栩如生,众人求之闺中;她做活花屏,用天然植物种植其上,随意遮拦,绿荫满窗;夏天荷花晚含而晓放,她用纱囊抱住茶叶,放在荷花的花心,早上取出来,再用天然泉水泡茶,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杯清香悠远的茶,还有一种诗情画意的生活。抬眼望去,高科技社会里,还有几人能有这份闲心?《诗经》里最多的便是对这种生活的赞美,“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现在,谁还会把这种采野菜这事当做一种诗意?古人的生活,像月光,一泻千里,银辉满地,却不见招摇,有那一份朦胧细腻的美,内心安宁而满足;而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多的是像太阳,追求速度,追求光芒,追求所有得不到的事物,纵使有巨大的镁光灯打在脸上,依旧敌不过内心里的粗糙与荒凉,孤独而软弱。这样的人生,未免太过可怕!后之视今,恐怕会亦犹今之视昔!或许,我们总是想着,人心不古,所以才夸大了身边的丑恶。最好,我们能去试着静下来慢慢生活。我猜得没错,一不小心又跑题了,这次,不想改了。后面沈复游玩的生活,虽然也有趣,却再不能紧紧吸引我的视线。一本书,怎么可能句句珠玑,有那么几段闪光的夜明珠,这本书,足够称得上是好书了。一本书让我如此吃惊,怎么能不爱?
  •     看到这个《浮生》便想起南康的《六记》,同是记述生活琐事,平凡而真挚的感情,就是父母给与我们的最大希望,幸福并不是那么遥远,只是很多人到失去了才开始想念那曾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人或物。满足,平淡,真实,是这个喧嚣的城市无法给与我的东西。
  •     经常想写个关于浮生六记的东西,有可能是剧本。芸娘是早就已经成了中国男人YY的对象了。我想写的话,应该是以沈复为中心。(“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多有镜头感啊……简直天生就是好莱坞电影的开头。)沈复童年时就开始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娶了芸娘,短暂的幸福甜蜜。两个人投契,一样是热衷情趣,经营二人的情致生活和精神世界。和外界的逼仄成鲜明对比。但不祥的预兆时时闪现。后来芸和沈家庭的关系日益恶化(这里是重点发挥),芸劳心成病,命运之网一步步收紧。憨园事终于成为最后一根稻草。我以为憨园事不是芸之死最重要的原因,而是芸在沈家受到的一系列不公,以芸的个性怎么会和沈父交恶,复为长者讳,为死者讳,应有不少隐语,憨事只是命运的最后一击,沈为了美化芸的大度和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将这件事情放大为芸的最重大死因。)之后复坎坷浪游,不知所终。前一阵看一本三国的书说品评某人“器小”,其中“器”,不是指气量,而是胸中格局的意思。复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器小”的古代中国男性文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自我麻醉,用内心缔造出来的不堪一击的脆弱小天地来对抗强大的外部世界,YY是把握世界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且犹不自知,可悲复可怜。芸的人格形成有天然的魅力也有后天的努力,其实贤惠,可爱,大度,有生活情趣远不是她性格的全部。经常浮现在脑海里的一个情景是芸死去多年后,复浪迹花船酒肆,秦淮河上,在脂粉丛中被推来搡去,踉跄醉倒,谑浪笑敖。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恩爱夫妻日常
  •     夫妻太过恩爱而没有上岸的例子。
  •     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
  •     值得再读,伪作果真难看
  •     讲道理 沈复真的配不上芸娘
  •     渣男
  •     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惟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     乐在其中。
  •     都想要芸娘,典型卖方市场,这桩好买卖就是差人做。
  •     芸娘的确是极可爱的女子,热爱生活,有趣会玩,懂得享受生活,又和善又体贴关爱丈夫。美中不足之处是身体不好心思重,人情世故上似乎不太懂得,不懂讨长辈喜欢,贤惠,却不是那种会精明算计的主妇。可爱有趣有余,精明圆滑世故不足!所以后面才会因结识憨园而生病,又被公婆不喜,已至于被赶出家们,四处奔走而早逝!
  •     前三卷很不错,最后卷竟然谈养生,我也是醉了。
  •     妈呀我真的要被古人甜晕古七 这是我第一次看书有种被甜哭想落泪的感觉[捂脸][捂脸][捂脸] 朋友前天问我理想中的恋爱 我说还从没想过 今天我知道了 就像沈复写的浮生六记里和妻子芸的闺房记乐
  •     掌阅看的,不知道哪个出版社的,还有阅友的注解和笔记奥,哈哈哈很有意思。情趣这种东西,古已有之。你不能按今天对另一半的期待(有担当的男人)来去审视这样一个古代艺术家。
  •     心中清凉
  •     情深意切,很是喜欢
  •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偏爱一三,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     人生是快乐背后的小悲伤,有多少人将自己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微不足道的悲伤上?
  •     自古以来都是一样的,生活是现实的,芸如果在现代会也不会太好!
  •     前两章很有趣,芸是很可爱的女孩子,好喜欢
  •     忽然想到之前看的一联。史亦尝考,文亦尝校,答辩近了,犹思几度改论稿;家总要成,钱总要挣,奔走红尘,莫忘曾经是书生
  •     闲情逸致
  •     闲情记趣
  •     很多人推荐
  •     沈复和陈芸伉俪情深的感情 恩爱夫妻不到头 如果夫妻真不恩爱到头的话 不如早死
  •     陈芸临终之前,告诉沈复再娶。只有最爱的人希望你忘记自己,继续生活下去,也只有最爱你的人,始终不愿忘记。我想沈复配不上陈芸的爱。我不明白,那些男人一面缅怀死去的爱人,一面又另娶。
  •     得一芸娘足矣。沈复如此爱芸娘,为何还要招妓,芸娘还帮他挑选纳妾?我是有点不明白,不吃醋么?
  •     “有心做芸娘,沈复却何在?”……很赞!
  •     有趣而又可爱
  •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一部因为老婆而放光彩的书。在类似记游玩活动、花木爱好和饮食的散文集中,沈三白的这部能被人称道得益于他老婆很多。
  •     芸娘有趣,得之幸矣。沈复实万千俗男之中二等俗物。可怜一双儿女。
  •     都说不读《浮生六记》休谈中华文学,读后果印证不虚。“闺房记乐”承继归有光之家事温馨笔意更有邪趣。难怪林语堂这样爱慕芸娘,谁不爱呢!真人,真性,真情,真意,真切真实少敢有者!
  •     写景记事极佳,少一星盖因其自恋。另,于芸有愧。
  •     浮生,也是雅俗之生。喜乐悲辛皆飘荡其上,像一颗苹果树上结的果实,摇摇坠下,拾起尝试,甘苦了然。写闺房,琴瑟和鸣,如胶似漆,不少趣味;写闲好,清逸美妙,养心养性;写坎坷,凄风苦雨,沧然生悲;写游赏,无所不到,得意快哉……此世淋漓风景,皆足为外人道也。
  •     浮生若梦
  •     一往而深,情不可已。
  •     很有意思,读来如在眼前。不过以现在的眼光看来,那时的文人真是百无一用,贪图享乐而不承担什么责任。
  •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     望人人有之,这样一本小书。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举案齐眉,若吾为男,得一芸娘足以~
  •     心疼芸
  •     这沈复是不是太囊(一声)了点....
  •     真正的文艺小清新,日子虽苦不舍精致与高雅。芸娘如此美好,沈复夫复何求。
  •     如果我是芸娘,要是家人把狗吃屎和我吃腐乳等同,回答这种话第一反应是:卧槽!你说我是狗! 对比自己芸娘的温柔真是纤毫毕现啊。另外,一个女孩子从小操劳,真是让人心疼。 沈复虽然爱妻然并不能承担生活重责,这一对真是让人羡慕又害怕。
  •     看完第一篇不想再读了。老实说沈复的文笔不怎么好,卖弄之嫌,自以为趣罢了…
  •     人生如梦,梦里怎知是梦
  •     再读,仍觉此生能得芸娘便足已。非复又怎可有芸娘。
  •     平实美好的语言记述平实美好的生活,处处透着独特的审美趣味。纳妾嫖妓实在理解不了,生活中的矛盾、困窘也让人慨叹。结合近来挡不住的焦虑,让人不禁想,闲散人要如何在这个世界活下去呢?
  •     事如春梦了无痕
  •     最好的还是回忆妻子的闺房之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