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别廷芳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对话别廷芳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1
ISBN:9787807654278
作者:行者
页数:310页

章节摘录

  二零零九年三月二日,农历二月初六,是宛西自治领袖别廷芳的忌日,掐指算来,这位当年的别司令已经仙逝六十九年了。这位人们心目中的怪杰,视现成的社会法度为敝屣,一贯敢作敢为,随心所欲。其自由无羁状多少会让人想及庄子那御风于野马尘埃之上的逍遥之游;其藐视群伦言出法随的作风,也多少会令人想起尼采的超人——查拉图斯特拉。我总觉得他应该是小说中的人物,他身上有着相当的非现实性——严格地说是一种极端的现实性。我是个写小说的,我还不清楚如何让他进入我的小说。但我清楚,对这样的人物,虚构是没有意义的。我渴望一种真实,原原本本的真实。我渴望着与他的灵魂相遇,以便找到一个契机,催生出我所谓的灵感。我驱车前往西峡——河南南阳地区与陕西、湖北交界处的一个偏远小县:别公堰啦,莲花寺岗电站啦,马王庙民团司令部啦,还有别氏的故居我都参观过,唯独没有拜谒过他的坟墓。与一个已逝的心灵交流,当然要走近他的墓地——他灵魂的栖居之所。  别廷芳的坟墓位于西峡阳城观音寺。托赖于政府的村村通工程,已有一条窄窄的水泥路从公路干线上引申出来,直通别氏的墓冢。在西峡作家王俊义的引领下,我把车子停靠在右边农人的院子里,来到别氏的墓地。寻常的馒头状的坟茔,前面有一方白色的大理石墓碑,石碑上刻有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手书的“别香斋先生之墓”几个大字。我向着坟墓鞠了三个躬,采摘几朵黄色的野花,放在墓碑基座上。抚摸着于右任先生的书法,我忽然觉得别廷芳就在前面的坟茔上坐着,像一个普通的老者。慈眉善目的,一点儿也不令人畏惧。我期望地看着他。我想他会明白我的心迹。我又屈指算了算,五十八加六十九,这位老人已经一百二十七岁了。人是有可能活到这个年龄的。这个曾经统治南阳十三县、搅动着一方历史的霸主般的人物,最后郁郁而死,落脚在这个地方。按照迷信的说法,他的魂灵就安息在这里。我想跟他打个招呼,可不等我开口,幻象已逝。我当然明白,这幻象出自我内心里的期待,我期待见到他,一睹他的风采,了解他的所思所想,证实一些传闻,好让他转化为我小说中的人物。也就是说,我可以通过我的写作参与到那段历史中去。读者也是这样。起码南阳的读者愿意回望那段历史。因为别先生仍然顽强地生活在人们的传说之中。我相信,人们需要通过历史来感知现实。  别廷芳的墓及墓园建筑、石雕早已被破坏殆尽。一九五七年,公安员朱家志等人发动了一次革命行动,带领革命群众扒这个反动分子的墓,以六天时间砸碎其水泥穹顶,掘开棺材,看到了他栩栩如生的面容。据说他的面貌宛如生前,脸上仍有血色,衣服也没有腐烂。没有金银财宝,只找到他头下的石枕,一块他使用了一生的石头。本次掘墓行为的最终成果是弄出来七十斤水银,以十二点五元一斤的价格卖给了丹水供销社。几年之后,大跃进吃食堂,有人又掘开他的墓,棺材板用作燃料,其尸体被扔进附近的红薯窖里。三个老农又把他重新放进墓坑里,填土掩埋了。现在墓前这块石碑是其莲花寺岗衣冠冢墓地仅存之物,原放在县文化馆院子一角。一九八零年,县猎枪厂厂长经与有关方面协商,花了一万多块钱,将墓碑移植此处,并整修了他的坟茔。猎枪厂的前身是别廷芳创办的造枪厂。据西峡几位老同志讲,新中国成立之后,造枪厂的技术骨干成为西峡、南阳以至河南省机械工业的基础。  此人已经仙逝六十九年,但我们还不能说他已经死去。我知道,凡在南阳地区生活过的人,不可能绕开老别这个话题。即使在极左的年代里,别廷芳这个属于“封资修地富反坏右”一类的人物,也是人们私下最为方便的谈资。人们对此人似乎有无限的兴味,总是津津乐道。他似乎仍然生活在这一块地方,或者说他不断在人们的传说中复活。一九八零年以来,思想的解放带来人们的多元化评价,人们对他或褒或贬,形成了尖锐的意见冲突。也有不少有心人写文章研究他,为他树碑立传。  这个仙逝于一九四零年亦即民国二十九年的一方霸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一个草莽中成长起来的农民怎样创造了历史然后又进入了传说?这里面的道理值得我们予以考究。笔者当然明白,每一个历史中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那段历史的产物,他说明着那个时代那段历史,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着它之后的历史。  别廷芳和他的地方自治早已灰飞烟灭,我们不可能复原它了。也就是说,别廷芳只能是人们传说中的别廷芳,本来意义上的别廷芳已经杳然不可寻了。可正是这个传说中的别廷芳在向我频频招手。他不甘寂寞。他诱惑我作出我自己的判断与表达,弄清楚他的本来面目。要弄清楚本真意义上的别廷芳,就需要回到历史的现场中去,回到他当年的所思所想中去,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任务。  ……

内容概要

行者,本名王遂河,1954年生,河南镇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南省南阳市文联主席。198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1993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班。近年来致力于纯幻想小说的写作,现已出版的图书有《浪游者》《行者小说自选集》《大化之书》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缘起
第二章 盖棺论定
第三章 土匪问题
第四章 发迹史
第五章 乌托邦
第六章 自卫
第七章 自治
第八章 自养
第九章 治愚
第十章 无讼
第十一章 军政府
第十二章 主人
第十三章 暴力
第十四章 彭禹廷
第十五章 晋见蒋介石
第十六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
第十七章 私人生活

作者简介

《对话别廷芳》内容简介:别廷芳是民国时期不可绕开的一个人物。他卡斯玛理式的个性,骄人的文治武功,令时人侧目,也给当今地方治理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在早年创作基础上,作者行者经过廿年心血精心收集,深入思考,重新塑造了这个民国时期的怪人政客。
《对话别廷芳》采用对话体形式,在一个虚拟的时空里,让一个富有民主思想的青年评论家高明,一个具有尼采思想的作家行者,与别廷芳展开一场深入而又激烈的对话。《对话别廷芳》将别廷芳作为一个政治标本,还原历史语境,将其置于民国时期的权力场中,从不同角度对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进行解读,使读者从一个高屋建瓴的高度对现代政治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图书封面


 对话别廷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感兴诗学”视域下的《对话别廷芳》河南黄河集团 张勇 电话 15238141947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当代小说有一种叙事方法,即面对同样一个故事,参与故事的人物从各自的视角、态度分别叙述一遍,故事的内涵和意义因此变得复杂。(阎晶明:《战争题材的“当代制造”》 ,见《人民日报》2016年6月10日)《三八线》是这样,《对话别廷芳》亦如此,在原有创作基础上传承和突破,并满足当代读者新的审美要求,是历史、战争题材领域需要应对的挑战。激流勇进的历史进程,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恢弘历史的篇章,每个人都是书写者;浩荡历史的长卷,每个人都是阐释者。历史不单单是少数人的丰功伟绩,更是无数普通人存在价值之体现,它的每一个脉络、每一片树叶,都有它组成之意义。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历史奔腾的长河,生生不息。面对历史题材的当代小说创作,特别是具有浓厚地域任务的小说创作,借用当代批评家阎晶明的话,一言以蔽之:“一些城市题材剧,对话用语和腔调基本相同。一些乡村剧,故事情节和结局大体相似。一些历史题材剧,主题走向和表达基本相近。它们非互相复制,更非抄袭。这是一种省力的写法,对观众共同口味的猜测。创作者其实都想独创,却不由自主地趋同。它们的意义,是留下这个时代的集体印迹和艺术与思想的平均值。”面对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现状和困境,毕业于郑州大学,有着数十年丰富创作经验,对中西各种批评理念都比较熟稔,在南阳作家群中显得特立突出,并且有着自己独特追求的的著名作家行者来说,确实经历了创作的艰难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话别廷芳》的成书过程。从《乱世枭雄——别廷芳传奇》(合著)到《对话别廷芳》(独著),艺术追求和批评理论融合,表现行者在当代历史小说领域新探索、新追求的自觉意识。大多地方史志,讲究准确和严谨,常常失去文化文学濡染的渗透审美意蕴,让受众觉得面目可憎,视之如瘪三,渐渐遭受读者的嫌弃乃至遗弃;史传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人物互现法”、“纪传体类”可圈可点,表现一代大家司马迁宏阔的历史视域和高远的识见和胆略。不同于地方人物志,借鉴、继承、区别于史传文学开山鼻祖司马迁的传记体,《对话别廷芳》在中西文化、全球文学文化批评思潮相互区别、影响和融合的大背景下,挖掘其深层意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行者对南阳盆地民国历史的挖掘,借助别廷芳这一影响宛西乃至中原的关捩人物,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深入反思,对现实政治的借鉴、投射,其良苦用心不可谓不让人慨叹唏嘘,身入其境,再现历史场景,描摹体悟人物内心之初衷,十恶不赦的恶魔也好、备受争议的枭雄也罢,笔底风云,倾泻如江,气势贯虹;透过别廷芳这个民国的风云人物,过往的历史沧桑如历历在目,无一不透漏着诡谲与波澜。一、“感兴诗学”视域下的审视和对话我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王一川先生,在探索中西文学理论的融合方面做出了很有深意的探索。他在中西文论的研究比较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美国人类学者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1897—1958)提出以都市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大传统和以乡村为代表的民间传统即小传统以及英国学者波兰尼(MichaelPolanyi,1891--1976)发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二元结构。王一川先生把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形成显性主传统和隐形亚传统,以及在两者之间的他称谓的若隐若现传统。这种传统和中国的“感兴”传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有的“感兴诗学”。( 王一川:《中国现代文论中的若隐传统——以感兴为个案》见于《文艺争鸣》2010年3月号第97到113页)显性主传统和隐形亚传统,对应着虚构和非虚构的坐标,官方和民间一正一反相向而行,虚构和非虚构的复合形态,构成了多维度、多视角、多性格、多重身份的一个别廷芳。这其中,也不缺乏自相矛盾的例证,这源于人们对一代枭雄的或爱或恨、或喜或忧、或恐或惧的种种心理因素缠绕其中,让别廷芳传奇平添了更多神秘的色彩和更加动人的曲折离奇故事。只考虑主流意识形态,或者是说关注点聚焦于都是大传统,那么,忽视以乡村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我们姑且称之为小传统的习惯行为或思维,是否会导致历史研究的盲点或者空白;同样的情况,对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二元结构,是否应该存疑,因为对中国文化而言,对中国文学来说,不仅有着大小传统的区别,更有显隐两种知识的差异,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了若隐若现的第三条路径,考察文学、文化脉络演变,甚至贯穿到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的始终,这着实让研究者大吃一惊。在没有文字之前,上古口传的历史,代代相袭;文字出现之后,书面语和口语牴牾不断,文雅的书面、通俗的口语冲突是难免的,正如一个出身农民家庭和父母都是土豪的富二代官二代,要求其行动举止一样,在这种行为举止的背后之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更是天壤之别,这可视为常识性的判断,一望而知。《诗经》中的“赋比兴”,孔子所言的“兴观群怨”,《楚辞》香草美人比兴意象群体,到孙舜钦、欧阳修、陆游,传承到清末民初,乃至梁启超等文人传统,蕴含其中的“感兴诗学”草蛇灰线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可谓蔚为壮观。用“感兴诗学”,解读中国文学密码,符合中国文明文化的习惯;用“感兴诗学”还原民国史,还原和别廷芳有着千丝万缕的宛西自治地方史,以一斑窥全豹;用“感兴诗学”解读别廷芳,符合中国人的心理文化内涵,正是行者《对话别廷芳》的意义所在。二、传奇人生的虚构与非虚构不可否认,别廷芳是个传奇,特定历史阶段的一个传奇。清末民初动荡的政局,造就了别廷芳;别廷芳顺势而为的枭雄气质和率性而为的自治魄力,为研究民国历史、南阳千年文化,提供了另外一个维度。南阳人物志史可谓蔚为大观、卓荦不群,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尚、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这些顶级桂冠,不是一般人能企及,可谓灿若河汉,赞慕羡慕不已。盛唐边塞诗人岑参,被誉为其家“七世举秀才”、“ 五代有文集”的南北朝时期的庾肩吾、庾信都是那个时代顶尖级别的文学家。新儒学创始人的冯友兰,还有诸如冯沅君、宗璞、李季、痖弦,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永民教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姚雪垠、周大新、柳建伟以及南阳作家群的存在,就是很好的注释。南阳千年文化的积淀,作为文明发源地的历史渊源,为作家创作提供非常丰富的素材和题材。选取别廷芳,作为个案研究,我们能从中窥见特定历史阶段的隐秘内涵,从而在历史规律的探索中,寻找到那个渐行渐远时代模糊的面影,给当下现实一个“有意味”的形式。非虚构的别廷芳,凝固在南阳盆地;在偏远鄂豫陕交汇处的西峡,定格于别公堰、莲花寺岗电站、马王庙民团司令部、别氏的故居……虚构的别廷芳,在民间,在田野,甚至在群众的口头,众说纷纭,有老鳖精说,有没尾巴的苍龙说,还有给篮球队队员每人发个毛蛋说……总之,在南阳、西峡到处流传。形成了传说,故事,民间说唱,街谈巷议……各种版本应有尽有,述说着别廷芳过往的种种经历,甚至不乏以讹传讹的谬误和凭空的想象与牵强附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口述着过往的历史,在百姓之间完成了民间历史的传承,这构成了民间稗官野史式的久远惯性和路径。在司马迁开创纪传体的史书模式后,官方逐渐被立为正统权威,钦定史书和官方版本好像一下子占据到舆论和道德的制高点,每每言及可靠可信的历史,多以史书为依据,这就形成了学者文人治学的特点,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强大传统和惯性。虚构与非虚构的传奇,正是《对话别廷芳》文本的魅力所在。解构和建构,全面立体展现人物的多重性格,多层次梳理历史维度的驳杂,多角度拷问历史存在的真实,还原一个栩栩如生与死气沉沉、绚烂和腐朽、蹈地激扬和堕落歧途同在的一个真实。三、众声喧哗中的“为”与“不为”然而,在行者看来,最真实的存在,就是他灵魂的栖居之地——别廷芳坟茔。实地探访,寻求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遗迹和遗物互相印证,人物与人物互相对比,譬如同样在南阳,镇平自治和内乡自治,彭禹廷和别廷芳的自治就不同,区别在于个人的性格不同、思想认识不同、社会治理方案不同,这些都打上了时代、环境、地域和个人的烙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完成对别廷芳这个人物的塑造。既不能脱离历史环境,人物生存环境,考察人物,更不能离开历史人物的核心思想和围绕主要思想展开行动的目的、动机。这些在书中,行者都有很精彩的论述。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评价别廷芳;从史料记载上,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考察别廷芳;从宛西自治的功效上,来评价别廷芳;从镇平彭禹廷对自治的不同理解上评价别廷芳,使这部小说具有了充分的史料、事实依据,得出的结论也才能更令人信服。西峡阳城的观音寺,开启了行者的灵魂探秘之旅;西峡阳城的坟茔,成为对话别廷芳的起点;从《乱世枭雄——别廷芳传奇》开始,一个探索之旅才刚刚启幕,正如无边黑暗的一点光亮,这一点点光亮越聚越多,驱走了越来越多的歧义和争论。随着走进别廷芳,置身于民国南阳之历史,走进南阳草莽英雄的本色人生,探究生命的意义与垂询,考量生存立命的根基,打通历史现实的巨大沟壑,别廷芳的研究才具有了感人的魅力和探究的多种可能。别廷芳曾说过,“内乡同胞,是我从荆榛丛莽、谎言蔓草中拯救出来的。”革命者彭禹廷《自治歌》这样评价自制的功效“地方自治,关系匪轻。以伸民权,以裕民生。自治不成,革命无功。有志之士,努力笃行。任劳任怨,不伐不矜。群策群力,贯彻始终。”通过对话,却是对比,展现人物的个性、自治思想、社会治理方案等等,书中三个人物,一个是具有民主思想的高明,主张实行自治的民主制度,即使付出牺牲的代价也要维护民主的制度;一个是代表知识分子阶层的行者,另一个是别廷芳,代表着对抗匪患灾难、党锢政治的自治独裁,即使戴上残暴杀戮的帽子也毫不犹豫手软。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别廷芳自治的核心理念和思想精华,这是作者的策略,更是对历史人物别廷芳做出的符合历史实际的实事求是的判断和结论。在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为”与“不为”,正是行者面对一个多面性、多性格、多层次的历史人物做出的一个明智选择和比较科学的处理方法。虽然,书中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譬如,过于拔高人物,理想化主观化的色彩比较浓厚;理念先行的痕迹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南阳本地的口语化过多,可能会造成阅读上的困难;还有口语、俗语出现的频次比较多,有损文学语言的干净和明朗。这样的一部书涉及到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不可能面面俱到,没有一点瑕疵。作者在书中引述大量古今中外的先进理论,那样得心应手,随意拈来,说明作者极为广阔的眼界和识见,值得赞许。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别廷芳崛起于乱世草莽之间,以霹雳手段在宛西推行地方自治,在特殊历史条件下造就了一段传奇。当然,自治的基础是自主,而民众在别氏治下完全没有自主的权利,所以宛西自治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是开明专制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方自治。别氏治理宛西的文治武功固然令人侧目,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其霹雳手段。宛西自治没有摆脱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也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民主和法治就没有真正的、长久的地方自治。 对话这种形式很好,虽有喧宾夺主之嫌,但能够引人思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