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大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悲悯大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020057276
作者:范稳
页数:466页

悲悯不足

如果没有看过他的第一部--《水乳大地》,我还会觉得这一本写得很精彩,可是《水乳》写得太过博大精深了,相比《悲悯》太过单薄。因为被他的《水乳》深深吸引,冲着作者的名声就买了《悲悯》,抱着太大的期望,结果有点小失望。这一本只能说是小说,神话小说,一个对藏文化迷恋的作者对那个神秘民族的假想和臆断,关于其流浪的气质和隐忍的信仰。藏民族的历史即是宗教的历史,中间还穿插了一些佛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关于生死轮回,关于因果报应。如果对于一个不甚了解的读者,还能唬唬。Anyway,佩服作者敢去构造关于那个丰富多彩,桀骜不驯的民族的故事。

一等身一丈量

自认为这是今年读过的最好的书,喜欢这种题材的作品,更喜欢这种语言和叙事风格。传奇、生动、精彩、感人至深。。。。

他们

那是古老神秘的土地,如同一只雄展的鹰翼落在了西南角。那里离苍天最近,空气最稀。有最充足的阳光和雪茫茫的大地。那里活着艰难,死亡容易。那里住着纯洁坚韧的灵魂,精神是对于自然的皈依。他们都生活在那里。他们有古铜的皮肤,那是千年以来高原血统的延续,也是日照的赐福。他们体魄强健,从出生起就明白,要想活着就得坚强。他们的眼睛跟头顶的天一样澄澈,似乎一生都未见着污浊,因而盛得下圣湖纳木错。无论外表还是内里,他们真正地与这片独特的自然交相融合。他们既是牧民又是农人。茫茫的高原上跑着他们的牛羊,也立着他们的青稞。没有人质疑他们的勤劳和勇气——不是什么民族都能站立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贫瘠土地还能如他们一般热情而有信仰地活着。他们是奔腾的野马,也是雪线之上盛开的莲花。灵魂愈加历练愈是圣洁伟大。恶劣的生存条件没教会他们痛恨,反而教会他们虔诚与包容。单纯的灵魂是不懂得何谓辛苦的,他们只知道,眼见的一切都是上天的赐福。日光、高天、冰川、草原,冈日波钦、各拉丹冬,他们对自然的敬仰真实地体现在对于自然法则的顺从,以及对有灵万物的尊重。这就是为什么最贫瘠的地方留有最完善的自然保护区、最灵性的藏獒愿意终其一生保护这群人类。我们还震撼于信仰者的等身长头。额头上的黑痂是最高的赞誉,整年的时间不过轮回之中的一瞬,多少生命就这样消逝在路上,然而于他们,这仅是今世已尽、本心本善,善恶轮回以后,灵魂终得永生,再不论世俗喜悲。一个是原始质朴,一个是发达进步。今日的世界被割裂成两个部分,强的一方不断吞噬着弱的一方。然而他们真的是亏弱的吗?而我们真的是强大的吗?一切美与善的观念似乎最先源自他们的名、他们的世、和如同他们一般的信仰。那不仅埋存在历史中,也未必消亡在现在里。我只知道,人类已经在出卖灵魂,不能再丢弃了信仰。初读于2010年

《悲悯大地》读书笔记

P115 佛祖啊,你生于一个贪婪的家族,就必将死于贪婪。前世扎翁活佛曾经说过,人是如何活的,就将如何死。一个人的活法决定了他的死法。P143 酒是什么呢?酒是在你的血脉里奔跑的一匹烈马啊。你把它驯服了,就可以骑它走遍天涯,找到天下最漂亮的女人;你驾驭不了它,它就把你掀翻在地,自己跑了。P143 好汉生时有雄心,死后身上一堆土。P148 你有多大命,就享多大的福。你们汉地的那些有钱人现在是越来越不惜福了。过去穷,大家都骑马,骑自行车,吃粗粮野菜;现在有钱了,买汽车,跑得倒是快了,一快就出事。每年都有汽车从澜沧江峡谷里的公路上飞下去,就像飞机掉下去一样,一个活的都不会有。人生一世啊,可以贪酒,还可以贪色,但是不能不惜福啊。P153 都吉的心也像一块扔进湖里的石头,总算沉到了湖底。他一直躺在火塘边的方榻上,在死亡的门槛边张望人间的生离死别。P154 大地是悲悯的,当你伏身亲近大地,你会感到它给予你的慈悲。P155 一个再罪孽深重的人,当他面对死亡的时候,佛菩萨的悲悯就会让他知道,生命原来是多么无常,多么虚空啊。过去的怨憎、享乐、富贵、荣耀,也是多么的虚幻啊。而死亡,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就像你急急忙忙走在山道上,同顶上的一块巨石忽然滚下来了,重重地砸在你的身上,让你感到它的沉重,真实,恐怖,不可躲避。你被大石块砸下悬崖了,你所有的想念,对这个世界的我执和我爱,都不在了,可那死亡的石块还在。有朝一日,它还会继续往下滚,砸向另一个面对死亡的人。今天你钉子自己的仇人,实际上地狱之门已经为你洞开。杀戮并不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只能让它更加堕落。P156 出家出家,离家越远,修行越深;只要走出家门,便成就了一半的佛法。你的佛缘在拉萨。当你把你的心俯身向大地,大地便会教给你如何发现自己的悲心和佛性。P157 一双阅尽人间沧桑的佛眼,看人生浮沉,就如观手掌纹路一般清晰无误。一粒有慧根的种子,一旦落在佛的土地上,不管它要经历多少风雨上,终究是要修成正果的。P157 雪山在燃烧,天空中飘来吉祥的香味,风中有美妙的仙乐,草甸上的花儿在冬天开放,一件单薄的袈裟不会被江水冲走,这些都不算什么神迹。真正的神迹是让一个人看到自己所行的恶业,并找到解脱烦恼的法门。P162 世界上最博大最恒久的爱,不一定非要有婚姻才可以体现,它总是通过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对一个心志高远的人来说,爱情并不代表激情,而是悲情。P162 生孩子对一个藏族女人来说,并不是因为是要上山打柴还是要出门远行而有丝毫的耽搁。该来的,自自然然地就会来。P189 学习死亡,就像我们学习到了一门凫水的技能,它能让我们平安地游过死亡之河,抵达永生的彼岸。P356 我们学佛经的人常说,如果你视自己的上师如佛,你将证得佛果,如果你视上师如菩萨,你将成为菩萨;但是如果你视上师如凡夫,你也将永生停留在凡夫之地。P358 当洛桑丹僧住进狗猫一样的山洞时,仁钦上师说:“这就是佛祖喜欢的山洞了。既然众生都是平等的,人为什么不能和猫狗住同样的洞穴呢?”P364 朗姆老祖母在自己的眼泪中挣扎:“巴桑,难道你不知道吗,女人的身子是由水做成的啊。不是泪水,是苦水。”P365 修行其实就是修心。P367 一些蜘蛛爬到他的头上结网,洞里的各种寄生小虫在他的身上做窝。喇嘛总是很小心地不伤害到他们。因为上师曾经告诉过他,众生都在轮回的苦海中挣扎,如果一虫不救,何以救众生?P368 佛禅并不神秘,不过是把散乱的心带回家而已。P369 爱你的仇人,观想他眼下的苦难,把你的悲心施与他。P374 人的愿望是一回事,命里注定的东西又是另一回事,而对命运的预感,却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P390 儿子的骨头在母亲期盼的目光中一天天长大变粗,母亲的骨头却在儿子的眼泪中万劫不复啦。P391 那么面对生和死,你做到真正平等对待吗?不知死,安知生;不懂平等,安悟空性;不悟空性,又怎能修得即身成佛的正果?P423 仁钦上师说:“法子,你哭什么呢?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高兴。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从不庆祝上师的生日,而只庆贺上师的死亡。”P425 财富只给那些有需要而不要求的人,而不给并不需要却贪得无厌的人。习惯说“我不需要”的人,内心里便种下了慷慨的种子。一个慷慨的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P427 既然平等和悲心是成就菩萨之因,天下还有比故乡更亲热的土地吗?人间还有比母亲更悲悯的心吗?因此你观修心中的佛,首先要观修自己的母亲,把她当空行母看待。此处的土地和远方的故乡,自己的母亲和众生的母亲,都是无分别的,都是你的故乡和母亲。P430 仁钦上师说“法子,一个修行者死后有三个去处,往生西方净土,再生为人,下地狱。我祈祷自己能下地狱去,因为这些年来,我看见地狱里苦难的众生太多啦,他们需要我的帮助。”

朝圣的心路

朝圣的心路——评范稳长篇《悲悯大地》初次见到这篇小说,还是两个月前于武大图书馆。当时为时间所限,并未细阅,只依稀记得书名。此次暑假回家,原本是想借《圣经》来看的,结果四处搜寻未果,遂至毛老处借了这本书回家一阅。我在一个天色抑郁的阴天中一口气读完了范稳的这部新作,之后,我便感到一种深沉的悲悯和无言的大爱。我毫不怀疑地对自己说,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部丝毫不比《圣经》逊色的作品。一个藏人成佛的所有细节,一个民族隐秘的沧桑碎片,被作者以高度诗化的语言以原生态的面貌呈现出来,并以一匹黑马飞跃的姿势撞进了我的内心;于是,我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流淌在文字间汹涌的深沉的爱,对一切生命个体的悲悯。我的心为理解到这样的悲悯和爱而幸福,而震撼,而哭泣。这部小说首先带给人的是全新以至陌生的阅读感受。长期以来读中国文学作品的经验在范稳的文字面前,顿时像严霜打过的茄子,神情萎靡一脸茫然地悄然退去。从《三国演义》到当代小说——譬如,题材和背景都与《悲悯大地》颇为巧合的《尘埃落定》,读者可以发现,这些作品的作者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着历史书记官的角色,或强或弱地,社会,历史和政治都在他们荒寒的文字大地上四面八方地蔓延着。中国作家几乎用了全部精力关注社会历史并表现出严重的无可奈何,一方面固然说明了社会积弊的深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作家们精神空间的窄小。作者坚硬冰凉的文字质地中呈现着这个世界的残酷荒诞以及人生的悲剧虚无,但对这一切令人绝望的事实,作者也找不到解决的良方。他们都只是一群顽皮而又绝望的孩子,以笔为刀,愤怒地行走在时代的胸膛之上,一刀一刀地划破时代虚伪的黑幕,让你看见血淋淋的伤口;但能不能承受及如何救治,对不起,那是读者你自己的问题。而范稳不,这是一个相对负责的作者。他所呈现给我的,是一种具有某种突破意义的新文学模式。历史和现实在《悲悯大地》中退居为一个舞台,一个让主人公出场并尽情演出的舞台,仅此而已。而谁都明白,一出真正优秀的戏剧是在各种舞台上都可以巡演并精彩依旧的。即使将《悲悯大地》的故事背景置换到逝去的盛唐抑或遥远的印度,也丝毫不会影响到故事本身的精彩。作品背景魔幻般的设置带有《百年孤独》的味道,本身就拉远了故事与现实的距离。更进一步,你甚至连主人公都可以置换,作者在书页上的题词为“一个藏人的成佛史”,但如果将这个藏人阿拉西换成一个普通百姓,这段旅程依旧带着眩目的魅力。这一切的根源也许都是作者选择人类灵魂作为切入口所致。范稳将笔尖对准了人,对准了每一个个体体内深藏的灵魂,《悲悯大地》不只将社会洞穿,而是将人类自身以及历史的游戏规则洞穿,将存在本身洞穿;不光只为人的堕落而痛恨,而是对人性内部的混乱,无力自持感到羞愧和悲悯;不是在荒寒的揭露中透露着对某一群一族的仇恨,更多的是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生命个体投以深沉的悲悯与怜爱;不只是展现过去和当下是什么状态,而是告诉人们你应该是怎样的,你可以是怎样的;不只是为痛苦,仇杀和阴谋而哭泣和诅咒,而是教会人们如何去仁慈,去理解,去宽恕,去悲悯,去爱。有基于此,作者在自己的创作谈《寻找人生的宝贝》中写道:“也许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一种宝贝和寻找这宝贝的一类人,它并不代表财富,也不意味着荣耀,更不会属于某一个人。它只属于人的心灵,属于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多数情况下,它是精神的东西,是信仰里的虔诚,是伤害之后的宽恕,还是仁慈,是悲悯,是爱。比如书中的那个磕长头去拉萨朝圣,寻找佛,法,僧三宝的喇嘛。”当然,我更愿意叫这个喇嘛的原名阿拉西。很早以前,他还只是牧场上一个天真,顽皮,聪慧的儿童,之后,这个澜沧江西岸富裕的马帮商人都吉家的大儿子,自信,勤劳,侠义,血性。如果他不当喇嘛,他将去拉萨的一家商号当掌柜。但他,终于在贡巴活佛的指导下成为了一名坚忍不拔的喇嘛,年轻,英武,刚毅,虔诚。一个孩子就这样在作者诗意语言的描述中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成一个我越来越陌生的人,直到他绝然断去一头飘逸的长发,成为一名受戒的喇嘛,从澜沧江幽深的峡谷里出发,一路磕头朝圣而去,历经六载寒暑,忍受了丧兄,丧妻,丧女,丧母之痛,终于来到拉萨,成为一个心怀悲悯的密宗瑜伽士,成为一副烈火中庄严的尸骨,最后,涅磐成为人们心中的佛。在阿拉西身上,我看到一颗心灵全部的成长历程,看到了一个人的佛性可以发出怎样璀璨夺目的光芒,还看到了人类净化自身的不懈努力!从澜沧江到拉萨,阿拉西用身体藏量着大地的长度,用额头亲吻大地的脉动。一个人只有真正伏下身躯贴近大地,才能明白自己的卑微和渺小,就像一尊在大佛塑像上爬行的蚂蚁;才能用心聆听大地深处美妙沉静的声音,“就像一面巨大的羊皮鼓轻轻地敲响,而余音却在雪山峡谷间涟漪般扩散” ;然后,才能有大地一般深沉广博的悲悯。而阿拉西,用自己薄弱的身躯走完了自己的心路,成为了自己的佛。当然,这样的道理是充满崎岖和艰苦的;但是,它仍然值得我们为之跋涉一生。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逐渐冷漠的人学学会感动和悲悯,找回自己一度迷失的心。悲悯大地上蜿蜒着一段传奇的旅程,在西藏广袤的草原上绽放着苦涩的芬芳。而我,也该擦亮自己蒙尘的镜片,继续自己朝圣的心路。

一些喜欢的话

P39在佛祖的慈悲还没有惠及到藏东这片隐秘的土地以前,宇宙被一个更高级的神灵所控制。他在天空中种植星星,放牧白云,燃烧起一个永不熄灭的大火塘——太阳,让它的温暖驱散大地上的漫长寒夜;他还把月亮配为太阳的妻子,在上面筑起闪闪发光的宫殿,让黑暗的夜晚从此有了悠长的各声和绵绵的思念。P55将军手起刀落,喇嘛人头落地。那脑袋滚下了山谷,身体却被大地吸收了,就像泼到旱地上的水一样,眨眼就不见踪影。将军刀刃上的雪还没有擦干净,他就看见一头豹子从喇嘛脑袋刚滚下去的山谷里冲了出来。他命令士兵向豹子射箭,可是那些射出的箭到了豹子跟前,纷纷变成了鲜花。当一条山谷里都是鲜花时,豹子冲到了将军的队伍前。*忽然明白林芝、落绒这样花花草草的地方,不与江南景色神似的原因了。这些地方承载了千百年来的神灵与信仰。 p143酒是在你血脉里奔跑的一匹烈马啊。你把它驯服了,就可以骑着它走遍天涯,找到天下最漂亮的女人;你驾驭不了它,它就把你掀翻在地,自己跑了。p155一个再罪孽深重的人,当他面对死亡的时候,佛菩萨的悲悯就会让他知道,生命原来是多摸无常、多么虚空啊。过去的怨憎、享乐、富贵、荣耀,也是多么的虚幻啊。而死亡,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就像你急急忙忙地走在山道上,山顶上的一块巨石忽然滚下来了,重重地砸在你的身上,让你感到它的沉重、真实、恐怖、不可躲避。你被大石块砸下悬崖了,你所有的想念、对这个世界的我执和我爱,都不在了,可那死亡的石块还在。有朝一日,它还会继续往下滚,砸向另一个要面对死亡的人。今天你杀了自己的仇人,实际上地狱之门已经为你洞开。杀戮并不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只能让它更加堕落。p162世界上最博大恒久的爱,不一定非要有婚姻才可以体现,它总是通过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对一个心志高远的人来说,爱情并不代表激情,而是悲情。在朝圣的队伍中,她并不是为洗清自己身上的罪孽,而只是为了自己一生的爱。P425财富只给那些有需要而不要求的人,而不给并不需要却贪得无厌的人。习惯说“我不需要”的人,内心里便种下了慷慨的种子。一个慷慨的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一个亦真亦幻的故事

看完《悲悯大地》,给人的感觉就像作者所说的,“不知道的是,他们什么时候心灵翱翔在神界,什么时候又活在当下。”一个具有非凡发力的磕长头的喇嘛,可以一个长头飞行2—3米,不得不说,这令人难以置信,但在西藏这边宗教色彩浓重的国度,人们不会向一个汉人那样较真,在他们心中,具有发力的喇嘛就是无所不能的。也许对于不了解藏族文化的人来说,《悲悯大地》就是他们了解藏族一个很好的平台。带给人们无限的幻想,让人们领略了西藏文化的神秘。一本能够引人入胜的小说,它的可贵之处便是能够深深地抓住读者的心,让人欲罢不能。《悲悯大地》采用两条主线的叙事结构,让两个家族的矛盾死死地交织在一起。两个主人公的命运也死死地联系在一起,达波多杰为了杀死阿拉西,替父报仇,去寻找英雄的藏三宝,而阿拉西受活佛点拨,为了洗脱罪孽,去寻找喇嘛的藏三宝。两人在寻宝道路上的曲折,以及人物的命运,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去一看究竟。

宗教的包容

比起第一部《水乳大地》来说写得要流畅很多。和范老师也聊过很多次,中华大地或者说云南这块土地对民族、宗教的包容性感到非常敬畏。对少次的冲撞,最终都融入得你侬我侬,变得是身体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这个在世界宗教里是不可见的。有时间要拜读《大地雅歌》,已经在手边了。

史诗:一个人的成佛史

谈起佛,我一时还不可能想到喇嘛。虽说藏传佛教是佛家一种,但它与我心中的佛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兴许来自于我对佛的传统理解上。在中原,佛家应该与禅挂钩,入禅则定,静定。它应该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一体。这似乎又与儒家或者道家的说法相同,在这个时候,我不能从中国传统思想中将佛拉出来了,似乎他们本就是一体。佛,已经汉化了。佛还应该兼书法大家,像智永。佛还会品茶,一叶一菩提。手捻佛珠,步步莲花。光头、袈裟、禅杖、古刹、晨钟、暮鼓。他们称之为和尚、僧人、方丈、沙弥、贫僧,对应着凡人、施主。庙号少林、法门、雷锋、相国。个个又是武林绝世高手。反正,无论怎样我都不会将佛与喇嘛并予一谈。而实际上,我上述所说,都只是“应该”“想当然”,只是我意识中,佛的形象。千古僧人侠客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佛。喇嘛,记忆中应该是贬义词,在家乡(汉藏交汇处),我们称他们“师公子”。文化使然,我不喜欢他们,我不喜欢他们整日里拿着那件吃饭的家伙——羊皮鼓,“当当当当”边敲边扭。喇嘛,就是噩梦,就像村里替死人的念经“阴阳”,照样令我恐惧。这些都是我对喇嘛的浅识。本书讲述了两个家族不同的历史,着重讲述了洛桑丹增喇嘛的成佛史。小说的叙事视域先跨出康巴,踏入征途,再获取“藏三宝”,最后两股势力又重新回到故乡,完成涅槃超度。在叙事上,文章结构分为三卷九章,开头“缘起”,尾声“涅槃”,中间分“因卷”“果卷”“缘卷”。从其分类便知所述之事。在阅读途中,我生怕作者会生搬硬套的将他的信仰强加于我,甚至将一些超自然的现象强行解释。若是这样,这本小说就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上层建筑顷刻就会倒下。好在作者并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平静地在讲述一个人的成佛史,自身也带着好奇心,小心翼翼地将情节推进。行文的内容又富含哲理,又诗意十足。仿佛,西藏就是一个介于大人与孩子间,老人与大人间的童话。到了末尾,我才腾地发觉,它像一本书,一本小时候偶然翻阅的一本书——《圣经》。由于猛然想到这一点,我又不知怎样评价这本书的好坏了。距离合上这本书已经将尽五个小时了,天空中泛着金黄色的光芒。我好像又看见了那个苦行僧,俯身、跪地、前倾、再前倾、拉长、磕头、拉长。一个芝麻挪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从来没有用过这样慢的速度阅读过,我一字一字,一词一词地看下去,生怕侵犯了这片净土。赘述一句:我以为小说中开头所说的野猫会在行文结尾时引出贝珠的身世,但行文没有。野猫在中途就失去了玄幻色彩。对于这一点,若是换做我,就会断然再续一章。但,作者不是我。他的信仰终究与我不同。

没有“水乳大地”好

冲着“水乳大地”的水平买了这本书,觉得还行,但明显不如“水乳大地”。应该先读这本书,再读“水乳大地”就好了。


 悲悯大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