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命运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540442279
作者:陆天明
页数:514页

《命运》——百转千回的史诗绝唱

初读《命运》,知道是陆老的作品,心中就多了几分期待。至今,陆老在文坛已活跃了整整三十载。积淀三十年之功底,该是怎样一部大作!迫不及待翻看了几页,就被它气势恢宏的描述所吸引。开篇就以一个“老兵油子”冯宁的反常举动为引,吸引人们去重新体味那逝去的岁月,关心那个老兵今后的人生。离奇的是,那个老兵,当兵五年了,居然都没有提干,更没有入党,而他竟然还是一个老首长的儿子,真真不可思议,调足了人的胃口。而后,更以这个老兵的不凡经历和大胆举措,铺陈开来,引出了后面一连串的悬念迭起,精彩纷呈。《命运》,一如其名。那是一个激情似火的岁月,也是一个躁动不安的岁月。那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影响到个人的命运,影响到深圳的命运,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现代人只知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成就与辉煌,又有几人了解这其中的无奈与艰辛!每一次哪怕在现今看来是极小的突破,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顶住各方面的压力,面临一连串的拷问,一不留神,一生的事业与心血都会付诸东流。他们所付出的每一点努力,取得的每一次超越,都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跨越,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华丽的史诗绝唱!我本不欲替谁高唱赞歌,但也忍不住被书中人物的激情所感染,为他们的突破而欢欣鼓舞,为他们的艰难而扼腕叹息,为着他们的坚持而感动,为着他们取得的成就而雀跃。全书始终如一的洋溢着的激情,洋溢着的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使我热血沸腾,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红红火火,这是以前我们国家所经历过的,也是我们目前所需要的。书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围绕逃港事件、建立深圳特区,开放市场、土地拍卖这三个焦点问题展开,环环相扣,完整阐释了深圳当时错综复杂的情状。这其中有高层决策的激烈撞击的内幕,也有中下层民众三十年来的命运变迁。而在其中奋力拼搏着的,主要有两派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一是以冯宁为代表的有着敏锐政治嗅觉和远见的普通创业者。他们凭着自己天生的直觉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深圳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另一派就是以宋梓南、余涛为首的深圳的掌权者和开拓者。他们为深圳的发展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同时,又是这幅蓝图的实践者。而这些或平凡或伟大的人们身上,都延续着陆老作品中一贯的性格塑造,都有着对事业执着到近乎偏执的坚持和对祖国家乡热爱到近乎盲目的狂热。因了这种坚持和狂热,才有了现在的荣耀与辉煌。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该忘记当初的奋斗与激情。我相信这也正是陆老想要向我们传达的。

你懂什么?你以为这儿是咸水湾的洗脚店?

中学时期接受的历史教材总是一笔带过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然其实每个历史事件背后都应有一段浩瀚的人物故事。春天的故事里,“邓小平在中国南边画了一个圈”,深圳特别行政区就此成立,而后高楼四起,经济腾达,改革开放的气息犹如雨后春笋。很简洁的一句话,很符合中学历史教材的需要,但我们更应了解的远不止这些,改革开放的历程,其中的艰辛,一代人的付出,广阔的时代背景等,都值得我们学习。与作者的另一本书《省委书记》相比,《命运》涉及到的时代背景更为宏伟——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开端;邓小平、叶剑英等人物的“参与”——给予读者“面对面”亲临当时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机会。这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里同样有描述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变化,但《平》着力于当时农村及城市里一些平民阶层的变化,与我们一般人所能接触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更接近些。而《命运》中所谈资金动辄上亿,成百千万更是家常便饭,灯火辉煌,如此如此,同一时代下的生活,相差甚大,只能说是当时农村与大城市的差异吧。通篇人物对白非常之多,可能真如某网友所说,作者对这本书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电视剧做准备的。

激情涌动

连续3个晚上熬到4、5点,看完了,依然不能入眠。个人前途、国家发展、城市变革交织合奏出时代的篇章,让我们从细节处触摸到命运的变迁。改革30年正是有了这些充满激情和理想、不折不挠、永远不安分的人们,才有如此的成就。向改革者致敬!

陆天明写实小说深圳《命运》 妥协依然奏响改革最强音

不想长篇大论去写什么书评,只想说我拿到书后从晚上十点开始拜读竟不释手,一直独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半。作者陆天明,反腐作家的箭头人物,继《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高纬度战栗》后,又完成了一部60万字、反映改革开放30周年的长篇小说《命运》。在上海的读者见面会时,他说起这部费时两年半时间完成的呕心之作,一口气用了“难”,“很难”,“难极了”来概括自己的这次写作。简要说明本书的几个特点:一是写实风格。写实到在小说中竟然可以直接用我们的邓小平、谷牧等等领导人的真名;写实到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名人的影子,比如蛇口的袁庚、卖玉米的王石。二是曲折情节。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深圳,源于一些伟大的领导人,以及更多伟大的践行者;利益、斗争、建设、感情都百转千回,曲折离奇。三是恢宏气势。开头就以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揪人心弦,后面的叙事随着中央对深圳发展的态度以及书中几位主角的命运,乃至最终深圳的命运, 书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围绕逃港事件、建立深圳特区,开放市场、土地拍卖这三个焦点问题展开,环环相扣,完整阐释了深圳当时错综复杂的情状。《命运》,一如其名。有空去看看吧,相信一定有所斩获。

中国,如何做“自己”

  《命运》看完了,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陆天明用“命运”来作为书名?  这是一部反映深圳成长史的小说,但是更像是一部关于深圳发展的“史记”,因为其中几乎所有大的事件都是真实的,涉及到的中央高层人物也是真实的,只是具体的主人公用的是虚似的名字,所以几乎是真实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再现了一个在命运抉择中躁动的深圳、躁动的中国。  书中人物冯宁去深圳时有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他父亲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但是他父亲遗憾的是他一辈子始终没有做“自己”,冯宁去深圳是为了做“自己”。是啊,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大家都是一样的面孔,一样的思维,一样的生活,谁又做成了“自己”呢?那么中国呢?5000年的传统被推翻了,到处都是红色的海洋,新的秩序又让中国进入了一种新的桎梏,一种无法挣脱的樊篱。中国也是迷茫的,也是迷失了“自己”。中国到了寻找出路的关头了,中国不是也要做“自己”吗?正如孙小平所说:走自己的路!深圳是第一个试点,成败与否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然也,这就是《命运》!  书中试图从中国政治高层、深圳政治高层在这一重大变革中的思想争锋、心路历程、重大作为,还有在这一巨大变革中的企业家、普通百姓的奋斗、悲喜来讲述深圳的故事。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要把握好的确不易,而且试图真实客观地反映这一段历史更属不易了。这本书值得新闻记者的价值也正在这里,让我们重温了那鲜为人知的历史,走进了敢为人先者深邃的精神世界,从而进一步思考中国的未来!在此,我真诚地向陆天明的努力表示钦佩。  当然,对于有人批评其过于褒扬的文笔,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当今,对于才过去近30年的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涉及到许多政治领袖、政经高官,要做到真正客观的评价是勉为其难,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相信,陆天明应该是真诚的!

《命运》:我们曾缺席的过去

这是一个美好的年代、这是一个属于个人的时代、这是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不错,在80后的人逐渐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今天,我们体会不到历史曾经的艰辛、我们体会不到历史曾经的无情、我们体会不到历史曾经的胆战心惊,但是,不可否认,那场改革开放的宏篇钜制,唤醒了一个国家腾飞的巨大能量、唤醒了一代人的蓬勃激情、唤醒了神州大地充满希望的春雷。《命运》是一部耐读的小说,开了头,便有了不可收拾的阅读欲望,陆天明以平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有关国家的命运、有关城市的命运、有关个人的命运,在字字珠玑间铺陈开来,或许,小说算不上真实,却也不失为了解过去的一个好的平台。改革开放31年了,“惊天地,泣鬼神”的31年,改变了一个国家,改变了一个民族,改变了一代人的未来。陆天明的叙述娓娓道来,一个个时代的命题在有故事的文字间历史再现,故事充满了戏剧与冲突,颇具悬念的情节设置一环扣着一环。《命运》叙述的角度从紧扣时代的脉搏,从边民外逃、百万裁军,到经济特区的建设,通过宋梓南、冯宁、陶怡等个人的命运,衬托出改革伟大洪流的惊天动地,全景式的展现了国家与个人,时代与个人之间一波三折的命运,剖析了在改革过程中人与事的沉浮,解读了在时代发展中,个人的转折以及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时所秉持的各种观念碰撞。历史没有假设。正是如此,当1978年改革强音响起的时候,这一年注定将载入史册,成为中华民族新的转折点。可以想见,在深圳作为改革的桥头阵地的时候,所承受的压力非“千钧一发”可以形容,改革所面对,是观念上的冲突、是意识上的扭曲、是形态上的错位,可以想见,一个人在面对如此压力的时候,那将是怎样的情景?《命运》通过对宋梓南的细腻刻画,将深圳作为改革“滩头”所经历的惊心动魄,一字一句的传达给读者,极强的张力似乎身临其境。浪淘尽,多少英雄豪杰。宋梓南在陆天明笔下肌血饱满,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他有魄力、有胆识,更能顾大局,识大体,在他身上,不仅仅代表了一个人,而是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主政一方的有作为的官员的集中代表,正是因为他们,改革才得以成功,丰功伟绩才得以流芳后人。英雄不问出处。在改革的大潮中,崛起的还有普通的百姓,他们没有背景、没有权势,凭的是自己敢打敢拼的冲劲。退伍军人无疑是其中的代表,父亲的冤死,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于是,他南下深圳,期望在这一片广阔的天地中得以施展自己的报负,他做搬运、承包劳务公司,他胆大心细、极具敏感性,他身上的特质,就是在改革大潮中冲杀的企业家们共有的,他们的崛起,繁荣了一个国家,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命运》这本书,所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在祖国60大庆之际,这样的一本书足以让人欣慰;这样的一本书,足以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样的一本书,足以让我们认真审视自己的人生:如何把握命运?如何实现自我?

半真半假说《命运》

半真半假说《命运》去年11月山水到广州出差,入住广石化的明珠宾馆,一日突然听到楼道里“叮叮当当”动静不小,开门一看,发现我的房间旁边被订了个“副书记”的标牌,楼道里一群人扛着灯光、道具忙忙叨叨的,原来是在拍电视剧。地上有个箱子,上面摆着一个被画的乱七八糟的剧本,忍不住好奇心拿起来看了看,封面写的是“命运 编剧:陆天明”,啊!还是一大腕儿。于是跟旁边的一个导演模样的人聊了几句,原来他们正在拍一部反映深圳改革开放的电视剧。当时媒体都在热热闹闹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光辉历程,我问他:“能赶上‘30年’这一波么?”,那个导演回答:“来不及了,赶明年的‘60年’吧!”由于有这么一个段子,所以当山水看到《命运》这本厚厚的新书时,也忍不住先睹为快了。说实话,我不看小说已经很多年,何况是60万字的长篇。而且在山水的印象中,路遥之后,现实主义的小说也基本死掉了。尽管陆天明作编剧的几部电视剧《大雪无痕》《省委书记》《苍天在上》很火,都是纯正的现实主义题材,但看他的小说还是第一次。开头写得很精彩,是某部队官兵坐着闷罐车到深圳去制止边民外逃,场景、人物、细节都很生动。随后分别从几条线索生发开去,分别是老兵冯宁、市委书记宋梓南、招商局董事长余涛等。对深圳历史略有了解的人不难猜出,他们的原型分别是企业家王石、深圳特区首任书记吴南生(宋梓南-送子南-南生?)和蛇口的袁庚。认真看了100多页,就开始一目十行的浏览了,最后囫囵吞枣的看完。据介绍,这部小说突破了一些体例上的限制,比如书中写到邓小平、叶剑英、任仲夷等,都是真名实姓,一些细节如邓小平为深圳题字等也基本属于历史真实。读者看到这些情节时,不知是在看历史还是读小说?对于这样一类紧密贴近现实的小说,大多数人免不了产生“对号入座”的考据癖,山水也从网上把深圳历任市委书记和市长的简历搜了一遍,发现这个宋梓南并不只是吴南生,而是将七八个市委书记的事迹、言行捏合到了一起,才塑造成这样一个人物。“在深圳真正打开局面的是梁湘。”从历史回顾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山水就钩钩了一下“梁湘”,发现真实的历史远比这个小说来得复杂。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这样半真半假的小说意义何在?如果能原汁原味的把这三十年的真实历史写透、写活岂不更好?小说基本围绕深圳来写,似乎对这三十年的社会大背景交代得不够。从每页都能找到的大段大段的对白可以看出,陆老写小说的时候就奔着电视剧本去了。再说题目“命运”,显然比什么“伟大的跨越”、“光辉的历程”等滥俗的标题更有文学意味。但这“命运”是谁的命运呢?主人公冯宁闯深圳的动机就是想“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救自己”,但整个小说的主旨似乎还是领导人画圈决定了深圳的命运,大人物改变了小人物的命运!厚厚的500多页,没有序没有跋,小说章节也只是“一二三四”而没有另起小标题,看这样的大书还真有点费劲。该书封面压着的宣传纸这样写道:“中国战略大转移的宏伟史诗 再现当代变革进程的文学巨制 为官者必读 经商者必读 修史者必读”。山水以为说得有点大。据说在写书过程中,陆老与深圳市历任领导多次深入交谈,采访了不少深圳人,不知深圳的历任领导和普通深圳人怎么评价这本书,是否写活了深圳的命运?

不屈的“命运”

一向都很爱读陆老的文章,喜欢那厚重的泥土味中渗透出来的同样厚重的精神气质。那是一种抛却调侃,抛却优美的文法和华丽的修辞之后,剩下的最后的坚持。他作品中的人物无一不是倔强的,坚强的,高昂不屈的,而且,对自己脚下的土地有着深切的热爱。《命运》,一如既往的延续了这种风格。这也是我非常欣赏的。《命运》是一部历史题材的作品,也是一部相当现实的作品。作为一个写历史题材文学的作家,他必须熟知那段历史,为此,可能需要钻在故纸堆里好多年。但是,如果要让那段历史文字的每个缝隙都透露出现实的味道,那就需要作者具有超凡的想象力,能无中生有地俘获到历史人物曾有过的那一份情绪。作者显然对深圳这座城市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观察。虽然,在当初,它并不能被称作“城市”。小说中的很多角色都是深圳城里的外乡人小人物,他们经营着一些不合大陆的法律、但也算不上恶行的事情为生,在深圳生活着。他们或许活得艰辛,但他们可爱,他们也有悲欢喜乐。一句话,活得挺真。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那些故事在宏大的改革背景下,并不显得卑微,更像是嵌在幕布上的珠链,光彩夺目,熠熠生辉。这是关于“命运”的书,可是字里行间,流淌的却分明是叫人如何与命运抗争,以求得世界的公平。作者总是能捕捉到令人动容的瞬间。当大批边民都疯狂的向香港方向游去的时候,整个海面上,浮动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只有一个人慢慢地沉重地向岸上移动着。面对边防军人的鸣枪示警,他“一边喊着:‘别开枪……别开枪……我是东阳市实验中学的副校长……’一边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向岸上走去。血,依然从他的额头上在向下流淌着,流过眼角,流过脸颊,流进嘴里,一直滴到海水里。当他最后走出水面,完全踏上松软的沙滩时,他终于像个笨重的面口袋似的,‘啪’的一声倒下了。紧跟着一个海浪汹涌着扑来,又把他整个都裹进了海水里”。这个人就是冯伯秋,冯宁的父亲。读到这里,只觉得有股咸咸的酸涩的液体在心间涌动,说不清是感动、辛酸、无奈,还是别的什么。小平同志在广东的一句:“这总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在场的共和国的“重臣”们无不受到巨大的冲击。然而,冯伯秋,这个老gcd员,他终究没能听到这句话。如果他泉下有知,也该是欣慰的了。他至死都相信着自己的国家,相信着自己的信仰,相信着自己脚下的土地。正是因了这份信任和坚持,他才能够心怀热忱的死去。哦,久违的热忱!

深切体会的命运

五月风筝2009-08-13 10:31:00一本《命运》,竟然读了整整近两个月。十四问我:看得很辛苦吗? 确实,很辛苦。 闭上眼睛,每读一字,都仿佛在一步一步的踏着,回忆中的,如书中所描述的,三十年改革风云所带给我的真切感受。 三十年了。刚好,与我的年龄等长的日子。 婴儿时代的记忆,早已荡然无存。只是从母亲口中娓娓道出的过去,填补了那一段的空白: “那时,你才五个月,我和你爸爸都没有工作,没钱养你。你奶奶说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叫我们两个偷渡去香港。看着你才那么一丁点大,我哪里舍得啊!可是,不去又能怎么办呢?” 于是,她一狠心,断了奶,就和父亲跑到深圳的边境打工。少女时代生活优越的母亲,因为嫁给没有固定工作的父亲,开始承受起做女人的辛苦。白嫩的肌肤因为挑砖而变红脱皮,心里还惦记着幼小的我,不断的哭泣。在那里呆了两个月,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就和一群人一起逃,结果很快给解放军抓到了。母亲寻了个机会逃跑,一路也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家。父亲则被关了一两个月,最后才给遣送回来。 很庆幸他们终于都走不了。不然,我不敢想象自己现在的样子,大概也是活得像家里的堂兄表妹们一般,浑浑噩噩,过着不知所云的日子。 汕头被划为了经济特区,经济慢慢好起来。父母亲都有了合适的工作。我看着家里,从十几平方的小房子慢慢换成二百多平方的大房子,原本被生活压得削瘦憔悴的父母,都恢复了原本俊逸美丽的面貌。毗邻的深圳更是慢慢的繁荣富强。心里会不断的感激,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这样一本书,正好很深的,将内心那一层回忆揭开,带点痛,还有屈辱,但更多的,想来还是感激。书中那些高层领导,正是他们勇于尝试的努力,才慢慢的,突破了固有的思路,才有了今天的美好日子。 作者将一个大时代的故事用相当浑厚的笔触描述了出来,写得很精彩。作为极度有体会的我而言,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史书。当然,白玉微瑕,其中也有一些东西写得略为不足。 一方面是时间的划分。既然是史书,必然在时间上需要有些明确的界限。但我从头到尾的看,发现这一点很少提及。看到一半时,深圳人口已经从3万人变成一百万人,心里大为讶异。何时变的? 另一方面则是关于高层领导的一些言论,略为模式化了一点。当然,这也是在所难免,毕竟有些政治上的敏感。

怀揣着梦想起航,命运靠自己掌握!

初读这本书,是在老爸逼着我从网上给他带回家开始,因为我们那个边陲的小县城,买不到这本书,老爸只能求助在外读书的我,给他从外面买回来。带着这边沉甸甸的书,踏上回家路途中,第一次看,大致翻了几页,就没再往下了,也许是那时归家心切,没了读书的心情!再一次读这本书时,已经时隔半年之距了,旅行回来的我,急需一本让我在平静中细细品味的书,恰在这时,我看到了它,让我深深迷上这波浪壮阔的时代命运!没有人不为之振奋,为深圳的今天,也为那推波助澜的弄潮者们,如果没有这么一群逆流而上,开阔创新的人,也许,我们看到的,会是另一番景象!时代赋予了他们这神圣的使命,他们赋予了时代以活力!喜欢宋梓南敢为人先,坚毅的把握这巨轮前进的步伐,他的身后是一群怀有梦想的冒险家,一个梦之队,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追逐着怀揣的梦想,为之奋斗,为之呐喊,也为之骄傲!周副市长,余涛,冯宁,尤妮,庞耀祖,石长辛……这些人,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感触,仿佛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困惑自己久已的答案!是的,怀揣着梦想起航,命运靠自己掌握!

命运

一本很不错的书,它不仅讴歌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也透视出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在改革历程中的影响。

《命运》读后感

熬了半个通宵和半个白天一口气读完了这本长篇小说。掩卷沉思,不得不承认,作者两年半的呕心沥血没有白费,整部作品生动流畅,情节真实感人,读起来有一种速度感,一翻开就不忍心放下。连语言风格也一改往日的略微生涩呆板(如《泥日》、《木凸》、《高纬度战栗》等)而显得幽默机智了一些。这是我最喜欢的陆天明的作品。我几乎看完了他所有的小说,当然包括那几部著名的改编成电视剧的“反腐”小说,《大雪无痕》、《苍天在上》、《省委书记》等。我在这本《命运》里看到了他之前所有作品里都没有看到的, 从根本的政治制度上对中国近几十年所走的路进行总结和反思, 终于敢于直面社会矛盾、质疑最高层政府的某些决策,终于意识到要像胡适主张的那样“少谈些主义,多谈些问题”,终于不再要求每个人像螺丝钉一样无条件服从集体,终于明白了一个好的社会就是给所有人提供自由公平的生存环境……不容易啊,一个在新疆建设兵团战天斗地十几年的革命同志,一个前不久还扬言要把范美忠钉在耻辱柱上的卫道士,能在小心翼翼的斟酌之下写出这样一部既符合主旋律又为苍生说人话的伟大作品,在这里向陆天明先生表示敬意。小说刻画了一群以宋梓南为代表的锐意改革充满使命感和担当的共产党员干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国家该何去何从的岔路口上,他们艰难而又坚定地迈出了正确的那一步,从此改变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命运。我相信作者是怀着深深的敬意打字的,就如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来阅读。任何年代,哪怕再恶劣的环境,总有一些不甘中庸的理想主义者愿意站出来奔走呼号,愿意放弃个人安危为社会为人民做点实事。正是有了他们的推动,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有希望。本书的一大亮点也让作者颇感自豪的是,文中地名和高级领导人姓名都是真实的,比如广州、深圳、蛇口、邓小平、谷牧、叶剑英……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近代和当代是一个不太好把握的题材,搞不好就碰到敏感带,所以电视和小说里充斥着大量的秦皇汉武明宗宋祖,无聊的紧。可怜这次矛盾文学奖都评不出一部像样的作品,像《秦腔》之类的,说句不好听的话,我连上厕所都看不进去。我在想,如果我们的作家们有宋梓南一半的勇气和责任感,中国的文学也绝不是这个样子 。好在,值得欣慰的是,宋梓南的塑造者一直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为“大我”和“大众”笔耕不辍。听说很多人读完这本书都流泪了,呵呵,那一定是我的父辈们。那些荒诞而残酷的岁月啊,那些“阶级”之争,“主义”之争,“路线”之争……只有他们才感同深受。作为80后的没有经历过文革的年轻人,我们认为有些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人人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社会依靠法律而不是道德、政策、领导指示来管理,人人享有自由就是你的自由不侵犯别人的自由……所以请原谅我读完本书没有流泪,不但没有流泪,反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遗憾。我知道这本书多少有些讴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意思,虽然不是作者的本意,但湖南文艺出版社却是作为向改革开放30周年献礼书出版的。——宋梓南他们拼却身家性命艰难地跟旧势力旧观念博弈,好不容易险象环生地争取来了一点松动和公平,那些被压迫了很久的中国人从石头缝里快快地发芽开花,哦,一眨眼有了繁华的深圳市,又一眨眼有了三十年后相对富裕的中国。石头缝里挣扎的三十年,我们走的很辛苦,我们也走的并不远;我们感谢帮忙推开石头的人,但是我们不感谢石头本身!——没有什么好讴歌的,虽然石头经过风吹雨淋已经千疮百孔,但是依然在那里!在这里引用郭老学徒的博客:“许多宣传文章把三十年的成就归功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归功于执政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现行制度的合理性,并以此证明其生命力的旺盛。其实,这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绝不是社会主义的胜利,而是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所获得的回报;绝不是执政党强有力的领导的结果,而是消弱权力对人民的控制,解放权力对自由的束缚,使人民的能量得以释放的结果;不是执政党领导了人民,而是人民谋生存谋幸福的摸石头过河的实践引导着执政党的政策,是人民引导了党。三十年的变迁不是专制体制合理性的证明,而是民主政治合理性与必然性的有力证明。粉碎极左集团后短暂的民主政治发力是三十年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质并不是改革,而是纠错。是执政党部分地纠正了自己强加给人民的错误。改革开放的成果不是执政党做好事施惠于民的业绩,不是执政党领导人民去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是不再阻止人民谋生存谋生活、不再顽固坚持错误甚至是罪恶的做法的结果。” ——如果大家对上面这段话有疑问的话,看完《命运》就明白了。整整六十多万字,每个字都是对这几句话的精彩诠释。陆天明为了写这本书,查阅了大量资料,采访了无数各行各业的深圳人,甚至“只差和深圳小姑娘谈恋爱”了。可是我很遗憾的发现,作者对底层社会的描写比较单薄和敷衍,深圳的真正建设者们的身影是那么模糊,那些流水线上的,建筑工地上的,码头上的,劳动力市场上的,火车站门口的,发廊里的……那些成千上万的为一日三餐奔波的打工仔,在本书中沦为了官员们的背景。绝大多数笔墨都花在宋书记、周副市长、马秘书、余董事长身上,怪不得西安汉唐书店打出条幅:本年度“最官场”小说。其实,那些啃馒头睡地铺的普通人才是深圳从小渔村迅速发展到副省级大城市的中坚力量。纵观历史,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每个公民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引导这个国家往人类发展的正确方向行走,而不是执政党的英明领导。我上面说过,这是我最喜欢的陆天明的作品,从这本书里已经开始看到久违的人文关怀。看得出来,陆先生在艰难地跟自己的僵化思维作斗争,终于开始不再言必称“国家”、“民族”了,终于把目光投向了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嗯,按照这个良好的趋势发展,他的下一部作品《中国三部曲》应该更值得期待。呵呵,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我们真的太需要一个像样的作家了。

这是一本纪实文学版本的小说

如果把宋梓南、余涛、冯宁、周副市长的名字换成梁湘、袁庚、王石、周溪舞,那么这本书就可以基本当做纪实文学来读。本书的除了结尾之外,若是当做纪实文学的来读的话,可以说相当的不错,官方主流作家的鼓与呼的能力绝非浪得虚名的。但书的结尾因为种种的原因就又从纪实文学变成了主旋律小说作品了,而实际的历史远远要比小说残酷、无情的多得多。一个宋梓南实际是90%的梁湘,还有一点点的吴南生、李灏和历有为,而我们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梁湘?免职-海南首任省长-莫须有罪名被撤职,至死未能平反,其夫人在其死后成为精神病人,十年后才去世,今日关于深圳的一切报道中他名字都是被一带而过。。。。。。这就是真正的历史、这就是真正改革者的命运。历史如此、历来如此、命运如此,人生真的有意思吗?

命运

买这本书,纯粹是冲着作者陆天明的。最早的时候,是管同学借了《苍天在上》,才知道陆天明这个人的。回头一看书柜,《省委书记》、《大雪无痕》、《高纬度战栗》都摆在一起,无意中,我居然成了陆天明的粉丝了。《高纬度战栗》是一次出去游荡的时候,到了南昌火车站边上的一个小饭馆,一个小贩向我推销,说是反腐题材的禁书,出于好奇买下的,回来以后才发现上当了。《命运》以深圳特区建设发展为题材,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新思想与体制的冲突,有不少值得深思的。情节也充满着激情,有一种为了开拓新生活的理想化的激情。改革必须突破条条框框,如果全部在法律框架下进行,那么如何改革?上段时间,跟一个同事在交流的时候,说到某位处长的观点,改革本来就是要突破法律规定,如果法律法规都规定了,那就谈不上改革。改革如果是有利于相对人,有利于加强管理,法律法规如果没有规定的,也可以突破。当时,对这个观点是非常赞成,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对于法律法规尚无规定的,只要有利于相对人,有利于加强管理,完全可以进行,这是一种很好的理念。但是对于法律法规已经有明确规定的,如果去突破,那么就会出现问题。深圳作为特区,是应当允许它在大的原则范围内,进行改革、进行突破。但是在那个时代,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解放思想谈何容易。姓资和姓社的争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争论,在脑子中还是有些印象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很好,很精辟。当然书的封面上所写的“为官者必读,经商者必读,修史者必读”倒是纯属扯淡,挺好的一本书,被这句话搞得有点恶心。


 命运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