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婚未婚》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情感 > 将婚未婚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9
ISBN:9787229041434
作者:姚晓亮
页数:322页

寒门岂止再难出贵子

(我是本书责编,认为是托的下面不用看了。也不算是书评,只是当时的一些感想)一本关于房子和感情的小说,第一次因为里面有些内容实在太不和谐了,退修;大改之后,依旧不和谐,比较书面的话说是不符合出版物应有的对社会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肯定还得改。只是这么一次次地修改,原来的亮点——或者说是噱头肯定没了,能引起思考和感触的东西,也没了。故事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没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日常生活过得琐琐碎碎,时光飞驰行云流水,走到结局,才知道自己猜错了开头。两人都属于芸芸众生中比较优秀也比较努力的一部份人,郎才女貌相爱甚深,然后在走向婚姻的道路上倒在了房子前面。感情失败导致男主角对爱情失去了信仰,又和两个女配角上了床,失去工作创业也失败后,变成了同性恋,接受了一段荒诞的婚姻。第二版删去了一些关于性和政府的段子,男主角只和女主角上床,把同性恋结局改为了两人最后终于在一起。其实并不能算是很好的结局,因为女主角中途放弃过并投入富二代的怀抱,被抛弃后重回男主角怀抱,并且丧失了生育能力。在中国,这简直可以称之为悲剧了,哪怕两人真的高高兴兴在一起。两次的三审表我都写得密密麻麻的。倒不是说小说本身的情节文字多么多么出色,只是太过真实和无奈,不能不心生感触。简单地说,这就是不太凤凰的凤凰男和孔雀女的故事,只是和网上众多倾述贴不同,它是男主角第一人称。视角不同,感受完全不同。许多我们看惯了听惯了也表态惯了的事情,我们所思所评未必有我们以为的那么正确。婚恋的罗生门版,没有谁真正错了,唯一的错误是贫穷。更深层次的原因不敢追究了,更不和谐。其实我更喜欢第一版,我们的爱情无家可归,我们的人生无处可退,我们是被奋斗的一代。以前有个流传很广的帖子《奋斗十八年,我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其实,奋斗十八年,真的就可以一起喝咖啡吗?我们努力,积极,奋斗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以为终究有一天,我们的付出可以换来平等地坐在一起的机会。但是一年一年的过去,越来越多的经历,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地摆脱了出身的影响,来到一个幸福的阶层?赢在起点呵,如果一个社会缺乏正常晋升的渠道,贫富转化成了断裂的天梯,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不能不相信啊。哪怕明知这是一个虚假的信仰,我们也不得不信仰下去。因为连这个都没有了,我们要有什么可以支持自己继续艰难地走下去?第二版和谐了一些,我更看重里面的男人心声,不是为男人说话,而是让男人说话。女人说,女人很累。男人很累,只是他们不习惯倾述。这个世界,不累的人很少。你觉得委屈的同时,对方也是千般无奈。只是出于低潮的人,很难去换位思考,何况还有男女本身的性格与思维差异横在里面。如果不能支持,那么至少理解,如果不能理解,那么至少宽容。要是亲如夫妻连彼此宽容都做不到,那么借用一句"有情人终成怨偶"。这本书可以让有的女生明白,他爱你,但他也很累。有的事情,不是他不想,不是他不去做,而是他根本做不到。即使知道这一切并不能改变缘尽的结局,那离开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要太多抱怨。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君子,安贫乐道。这个要求,其实很高。从90年代我们就开始喝心灵鸡汤,知道思想境界超凡脱俗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但,人非圣贤。就算我们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因为错误的思想而自苦,也会励志疲劳啊。书里女主角问过男主角一句:“我条件不比她们差,凭什么以后日子过得不如她们。”如果是自身不够努力,那还好说。但,男女主角都应该算是普通人中比较优秀的,那么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如果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某人的倾述贴,大概会有很多这样观点的回帖:大家在一起开心就好,感情好比较重要,攀比不会让你快乐。 分了吧,有本事去找富二代。 既然你爱他,选择他就选了这种生活。 你女朋友太虚荣了,分了吧。 虚荣和抱怨是负面的,重情重义是正面的。但,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爱情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药,也不可以因为它的珍贵而成为勉强他人的理由。爱一个人而为他吃苦,是值得称赞的,但会有很多亲友告诫你付出未必有回报,明天未必会念得今天的好——女生聚集的地方,这种言论居多,并且往往被成为理性成熟。一个人要能说得出你要是爱我就要过苦日子,不然就是不爱我,不然就是拜金——网上不少男性抱着这样的观点,至于大庭广众真名实姓的时候倒没多少人这么宣扬,大约自己心底也知道是相当无耻。平常心只能来自于自己,而非要求对方降低要求。于是此时此刻男主角能说什么呢,奋斗吧,我们将来一定能过上好日子。有人说,不知道能否做得到的许诺就是谎言。即便是努力过,那也是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还是谎言。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个谎言激励自己,或者说安慰别人——最终,还是在安慰自己。但是努力过几年几十年后,你真的还能相信这句话,被这句话安慰吗?五十而知天命,是这的达观知命了,还是因为过去的付出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并且对未来也不再有期望的无奈而不得不认命?认命,未必是一个很差的选择,所谓知足常乐。然而一方面是这个社会的规则越来越肆无忌惮地显现着它的魔力,一方面却是鼓动人们去奋斗,去抗争,去寻求一个登天的机会。一百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成功,那叫机遇,是时代的慷慨;一百万个人里面才有一个人成功,那叫奇遇,是时代的悲哀。而人们需要的,是大多数人如果按照这样方向努力都能得到回报的路径。日本曾经的腾飞,日本员工曾经的苦干,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制度保障着巨大部分努力的员工——只要够努力,付出时间够长,他的职业生涯终究是呈上升趋势,至少能跻身中产。如今,日本经济风光不再,有人说,是因为日本人变懒了。为什么变懒?因为发现努力未必再有回报的时候,努力就失去了动力。大前研一呼喊现在的日本是可怕的M型社会,而中国呢?连金字塔都不是,而是一个倒着的“丁”,想要跑到安全感线以上,其竞争之剧烈,付出之巨大,远胜所谓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深入骨髓的恐惧,不肯认命的逃避,使得众多男女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就想要把责任推给对方,不敢承认不是有的人太坏,不是有的人不够好,而是我们面对的是我们无法扭转的。因为一旦承认,就意味着推翻长久以来的信仰和走下去的动力。没有希望比没有爱情更可怕。现实,实在是太灰暗了,那么我们应该提倡什么呢?坚贞不屈,贫贱不移?面对如此现实依旧选择了爱情,选择了乐观的奋斗?是,不少人做到了。他们可以大声说,别人可以大声称赞:胜利了,经受住了考验。真的这么值得欣喜,值得宣扬吗?英雄辈出的民族是不幸的民族,感情人性亦然。牺牲也许很伟大,但牺牲本身并不值得提倡——是妥协,是折中,是权衡,是委曲求全,是不得不放弃,是事难两全退而求其次还要对这个次大声叫好。不要说宁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也不要坐在宝马车里哭,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想要一份在宝马车里笑的感情呢?经受住考验又怎样,只能说明遭受了一次困扰和磨难;经受住一次次考验又怎样,只能说明你所处的环境是如此地不适合生存,随时随地可能遭遇危机,你不知道下一次的考验究竟是过了黄羊滩险处不须看,还是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珍贵从来对应的是珍惜珍重珍藏,什么时候爱情这样珍贵如斯的东西,要以考验为荣,要以支离破碎拼拼补补的结果自豪?不要考验爱情,不要挑战人性。我们应该努力让环境变得适宜善的彰显,而不是面带讽刺地去压迫出内心隐藏着的最后一点恶。然后,问题又回到原点: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让环境变得更好,才能让我们有足够的资本去慷慨大方热情善良道德高尚?很久很久之前就有“仓禀实而知礼节”之句,物质文明永远决定着精神文明。但比起绝对地增加,人们可能更在乎相对地减少。80年代,理想年代,文学年代,诗歌年代。我对此的理解是,那时候,人生是有保障的,生老病死有单位,无需操心,即使操心也没什么太大的改变。那时候的大学生是真正的天子骄子,无需为将来的饭碗发愁,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对学问的专研和对理想的追求之中。现在的社会是浮躁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能用什么去让明天多一点保障,于是只能拼命地掠取——多一点,总比少一点好。生存与繁衍,是生物的本能,由此而来的人性,不能称之为高尚,但也绝不是错。的确,那时候的物质生活水平远逊于现在。但即便是穷,大家也穷一块,绝少部分的富离大众生活太远。没有落差,没有攀比,没有不安和焦躁,没有盲目地追求所谓成功。30年后,少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整个中国也富起来了,那富仿佛却是开打了潘多拉的魔盒,彻彻底底地燃烧起了人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容易滋生出恶。想要压制这恶而拼命捧起善,结果善被摆在了普通人触摸不到的高度,偶尔一次的跳起要耗尽全身的力气,成为不折不扣的奢侈。而天生背负着沉重红字的那部分人,再怎么跳都无法触摸片刻。我想,最后的结局,是不是善终于成为远离尘世的神祇,我们只能仰望着它和地狱中的恶魔狂欢。今天太愤青了,睡觉。


 将婚未婚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