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实录》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鸦片战争实录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1
ISBN:9787536698864
作者:(日)陈舜臣
页数:218页

关于分类

这本书不是《鸦片战争》,而是《鸦片战争实录》,虽然也写的不错。《鸦片战争》另有其书,豆瓣最好更正下~

不是一个人的历史

统治中原多年的满清在骨子里还是认为自己是异族,稳定是其统治的第一要务。所以鸦片流行的时候统治者发现大家沉溺于吸食,都不发微博闹腾强拆的事情了,甚好,默许之。到后来发现白银外流,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实在不下去了,才开始要禁烟。初期的法令是区分对待的,八旗子弟万万不能吸食,p民命贱无所谓了。----------------------------------------------------------------------------------------------并不能把这一切发生的罪责都归到慈禧身上,其实从康熙盛世开始,这一切都埋下了伏笔,地大物博,与尔等夷族通个鸟货,我只输出就行,延续至慈禧一代已根深蒂固。英军两艘军舰突破层层防御到达天津震惊了高层,导致了进一步的闭关锁国。 秦孝公割地闭关是励精图治,商鞅变法,大展宏图。只可惜慈禧是个保守派。于是差距越拉越大。这种中央集权的统治下统治者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搞个任期制吧。----------------------------------------------------------------------------------------------为毛没有林则徐的事情?因为我得准备明天去北京的事情。

我读陈舜臣《鸦片战争实录》

鸦片刚开始在中国卖的最火的时候,估计感觉这是个问题的还不是政府,而是广州搞垄断生意的也就获得政府贸易许可的公行。他们心想与其让走私盛行,更希望鸦片买卖可以公开进行,这桩买卖和其他生意一样要是掌握在他们的手上,未必不是大发其财的机会。而且,公开合法化的销售也便于官方的管理和抑制走私。帝国两百年来,都是靠这样的手段维持着海上贸易的秩序。至于鸦片是什么,有什么害处。大家都明白,也透彻。读多点历史上的资料你会发现古人并不笨,至少他们老早就晓得,越是高税,越是严禁,越容易产生更大 的黑色利润,而这个利润足以鼓励更多的人去犯罪。比如后来林则徐与洋人对持,将他们的船封锁在海上,严禁人们送食物给洋人。结果,洋人们供给正常毫无匮乏,只不过,他们回忆说,价格高了些而已。所以黑社会的问题更多是官府力量的反作用。你压迫的越厉害,越是产生更好的收益,当然还有罪恶。所以那个叫许乃济的官员关于驰禁鸦片的奏议,是个当其时解决问题的建议报告。许乃济也并非坐在家里光靠一股子热情写出洋洋洒洒的报告,他确实做了研究,和了解广州情况的管学堂的名士吴兰修深刻探讨过,所以他提的法子,并非没有道理。他认为你禁的越厉害,流弊越多。倒不如还当鸦片是药材进来,只是不要用银子买卖,要以货易货。帝国的官员考虑问题,往往想多一些。许大人也觉得鸦片对人体不好,但既然这人吸了,也就是不可救药之徒,吸死拉倒,但政府的官员雇员,社会上的精英名流,以及边疆上的士兵们可是不能吸。一旦吸了,就是自毁长城。所以一旦抓住上述人等吸鸦片,一定要严惩不贷。这话呢,就被人抓住了把柄,有人就说了,官员士兵是从哪里来的啊,还不是从人民中来,人民身体吸坏了,官员士兵从哪里来呢。最近读许多文章,就发现了在中国讨论问题,是很难的事情,因为没有给你提出反主流意见的那个宽容。比如面对外敌入侵的局面,你说打还是不打,其实是个技术与实力的问题,但就要上升到民族同仇敌忾的气节上去。所以主和的人历史上就一定是坏名声的,宁要张巡那种全城被屠的结果,也不要暂时妥协换取活下来的那点仁慈。所以许大人的结果似乎不是太好,因为攻击他的人,甚至举报他有拿人好处的嫌疑。当时 的道光皇帝,又是有名的小气鬼。他想问题,很多是从银子上考虑的,也不喜欢贿赂与贪污横行的官场。许大人以降职结束了这场争论。既然大争论消停了下来,下面,就要根据主禁 的路子去做。那么这个事情选谁去做呢,林则徐众望所归,皇帝为表示对他的勉励与期待,许他骑马觐见,但林则徐是南人,不善骑马,皇帝更是体贴入微,赏坐轿。我看到这节就产生联想,发现古代,皇帝对一个人超乎常规的关爱的时候,基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宋有岳飞,明有袁崇焕。现在是林则徐。这三人多少还有一点说大话的坏毛病,一见皇帝厚爱无以为报,就说几句大话给皇帝宽心。日后他们做的事情未必不妥不好,但拿他们临危受命即将出发时候的许诺而言,确实有很大差距。林则徐这天开拔,他的好朋友龚自珍想跟着一起去。结果林则徐只回一信,说,我要说说托来人告诉你即可。他要说什么。连写在纸面上都不大肯。显然是有些机密的。林则徐就这样去戒烟了。他是一个好人,清廉的人,也是有办法的人。但当时啊,事情未必做的就算漂亮了。对于中国和英国而言,鸦片只是一个生意,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法律原则的问题,首先大家的适用体系都不一样,帝国许多年来,一向是轻视诸国的,所以也不把人家的意见当个事情来听。英国方面未必没有协商的诚意,中国呢,就觉得我要么不说,要说了,你就得去做。专制思维,是一脉相承的根深蒂固。所以根本就无法谈拢。但还是要说,前期英国是退让的,这主要是商人们退让。鸦片也给烧了。事情也略微缓和。但林大人还需要新的胜利,所以事件并没有结束。然后就保证书和一个村民的被杀一直在纠结,这个期间,发生了冲突。这些冲突,如川鼻海战,都算是比较失败的。报喜不报忧,是我国官员的传统,林则徐也不能免俗。他虽然至少发现夷船坚固不可攻破,也大吹其牛,说我们赢了。是有 的缓和就此没有了余地。新的英国舰队正在来到 途中,帝国却在颠覆的前夜。那一个某刻,君臣上下沾沾自喜于虎门销烟的伟大的胜利之中。很快,他们的所有自豪会在一个接一个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丧失殆尽、我奇怪的是,几十一百年,虎门销烟依然当是我们反帝反殖民的一个伟大的胜利,从当是时的结果而言,不知道胜利在哪里。帝国当年,不缺少任何经济上的经验,在武力上,虽然前期严重不足,后期也是蒸蒸日上。但就是没再在国际局面中扬眉吐气过。我觉得鸦片战争的失败还是情有可原的。就好像让一个英文母语的小孩和中国小孩比赛用英语写作文。全无规则优势从何而来胜利。另一方面,广州等港口城市,若干年来靠海贸易吃饭,反而是中央来的大臣要杜绝这一生财之路,所以当时的抵抗,说很得民心我也有点不大相信。日后多场侵略战争,其实广州方面无论官民都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你要来,我让路。给你借道北上。鸦片战争的时候,那些英人的补给哪里来的。所以说,当时的人,也没有祖国概念,这些概念是读多几本书的官吏和读书人的。连边防的武夫们也大多收着走私者的好处。所以林则徐所指挥的,更多是他一个人的 战争,他的战争至少对沿海的这些居民无益。家天下的人,天下未必以你为家。这也是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宿命根源。林则徐的结果还是不错的,他只是被离职发配而已,若干年后皇帝要重新启用他去镇压太平天国,他却识相的死在途中,这样,他避免了曾国藩所谓历史反革命的下场。他 的朋友龚自珍,。据说人和他的字一样丑,但却花边新闻不少,这一年仓皇离京,据说睡了某皇族的爱亲。但也终结难逃报复,神秘的暴死。又若干年后,他 的儿子龚半伦引着洋兵去烧圆明园。据冒鹤亭《孽海花闲话》载,英国公使威妥玛在礼部大堂议和时,龚半伦也赫然在座,席间对大清的谈判代表恭亲王奕訢,百般刁难。恭亲王气愤不过,质问他道:龚橙你世受国恩,为何为虎作伥?!谁知龚半伦并不尴尬,反而厉声说:我父亲不得入翰林,我穷到靠外国人糊口,朝廷于我龚氏,何恩之有?!我本是良民,上进之路被尔等堵死,还被贪官盘剥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骂我是汉奸,我却看你是国贼!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启了一个汉奸有理的时代。

断断续续终于把《鸦片战争实录》看完了。鸦片战争的失败,可以说是民族的悲剧。但是刚放下书本时,感觉深的还是林则徐的个人悲剧。另外看到林和琦善的对比,愈发印证从前看到的“越是对外国卑躬屈膝的当权者,对国内人民越是苛暴”的说法。悲哀的倒不是失败和衰落的开始,而是一直没能确认一条务实而且可行的道路。即使到今天,或许还没能脱离当年那种危险。记不住里头的数据,但是整个事件的叙述非常清晰。而且没有幽怨之气,也不故作豪迈。这样平实的叙述风格不知道是不是和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关。看国内人说近代史,最怕的是有痰气。先生祖籍台湾,却从小在日本长大;最后入了日籍,看事情却非常清澈。书的篇幅不长,但角度中正,切中要害,一些段落的批判更深刻有力;书里提到多年前的电影《鸦片战争》,倒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似乎也没有回顾的必要。第一次读先生的书,以后还要找其他的来看。这个假期真正读完的杂书只有这一本。豆瓣的“在读”栏里还有长长的一排。

怎么看都不像历史小说

读完这本书,首先萦绕脑海的便是林则徐忧虑的眼神,对于外夷虎视眈眈野心的忧心忡忡,对于大清王朝前途的堪忧。鸦片战争后被贬,拜会魏源;认准沈葆桢;结识左宗棠;给洪秀全去信劝说;研究沙皇俄国,并作下预言……以前脑海中的林则徐,只不过是个从教科书中跳出来偏激得决心硝烟,对开战准备不足的决绝英雄,而陈舜臣笔下的林则徐,则是在大环境下丰满的改良派,虽然受环境所限,初来广州时见识不足,但是善于学习并收集资料,清醒分析,大胆预测,八股考试出身的他拥有卓越的处事才干,坚定得支持贫困得捉襟见肘的大清王朝。”由于他在鸦片战争中的作用非常突出,所以把他的其他不少方面掩盖了“全书结尾,作者如是说。作者笔下,贩卖鸦片并以相关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的英国是不义的,而清朝虽然腐朽,却很无辜,更别说清朝治下更加无辜的民众,特别是那些卷入鸦片战争的民众。虽然没有对于鸦片战争背景的全景解读,却以对于战争双方意识深刻的理解而让人印象深刻。作者指出”迫使中国成人鸦片战争贸易才是战争的主要目的,‘(如英国历史学家所称)打破不正常的贸易形势’不过是一个借口“。这是历史小说吗?那么《明朝那些事儿》岂不是彻头彻尾的小说?书中处处看到对于史实的引用,作者以笔记形式将这些引用联结在一起,成文出书,实在觉得不像历史小说,有历史,不小说。

翻译很不错

此书的内容无可无不可。陈舜臣大约可以看做日本的百家讲坛式的人物……这种评价连我自己都不晓得是贬是褒……不过至少他对于在日本大力推进中华历史是很有功绩的。小说十八史略差不多相当于柏杨的白话版资治通鉴吧。这本书的翻译却是难得一见的通顺。日文小说鲜有能翻译到如此地步的。当然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卞立强老师不愧是毕生浸淫在日文之中啊。

很认真的真实的历史态度

很好,很真实。纠正了以前的很多误传。以全幅画面的手法,简洁地写了那段历史地事实。看了本书至少是不会相信以前有人说的林则徐也认为“英国人没有膝盖骨,不能弯腿的传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个实践证明中国的体制是有问题的,没有竞争力的,体制决定了结果。只要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本在于体制的制约,那么鸦片战争是中国新一段伟大历史的起点。有一个好的体制,那么中国人将能创造一个新的伟大时代。我期待的。

正义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一部精炼、客观的历史。以独到的史料还原了鸦片战争的全过程。鸦片战争的失败,一方面中英实力悬殊。英军没有流血就占领了定海,看到防守他们的是已经二百四十年炮龄的大炮时,不觉轻松地吹起了口哨。这实际上也是当时的一个缩影:大清经过康雍乾130余年盛世进入道光勉强维持的衰世,已经政治紊乱、军备废驰,但还保持着中华帝国的盲目自信。与受到产业革命洗礼、国运隆兴、船坚炮利的维多利亚王朝的英国,自然是实力悬殊,不成对手。另一方面,北京过早放弃抵抗,没有组织有效的防御。在各战场都出现了本国防守军兵比进攻的军兵少的怪象。当英国的军舰开到天津的洋面时,天津的守军只有800人。这时北京彻底放弃了抵抗。当流放了对英军进行顽强抵抗的林则徐后,继任者琦善完全颠倒了林则徐的防御措施:解散水勇、清除水面的障碍,助长了英国的得寸进尺。正如俾斯麦所说,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正义也是。没有别的路可走,只好奋斗。


 鸦片战争实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