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厅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狼厅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532751969
作者:[英] 希拉里·曼特尔
页数:636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   1.跨过海峡  帕特尼,1500年  “你给我起来。”  他被打倒在地,头昏眼花,说不出话来,只是直挺挺地趴在院子里的鹅卵石上。他侧转脑袋,眼睛朝大门口望去,仿佛有人会赶来救他。现在只要再结结实实地来一下,就可能要他的小命。  头上有一道伤口——是他父亲的第一击所致——鲜血从脸上淌了下来。除此之外,他的左眼还一片模糊;不过,如果往旁边看去,他的右眼不难看到父亲靴子上的缝线挣断了。缝线从皮革上崩脱开来,上面的一个硬结碰在他的眉峰上,划开了另一条口子。  “你给我起来!”沃尔特低头朝他吼道,一边琢磨下一脚该踹在哪儿。他将头抬起一两英寸,匍匐着往前挪动,并尽量藏住自己的双手;沃尔特很喜欢踩他的手。“你是什么东西?是鳝鱼不成?”他退后几步,再猛冲过来,又踢出一脚。  他顿时喘不过气来;他觉得自己可能要断气了。他的额头重新贴在地上;他趴在那儿等着,等沃尔特跳到他身上。他的狗——贝拉——被关进了厕所里,正在汪汪地叫。他心里说,我会想念我的狗的。院子里有一股啤酒和血腥味。有人在河岸那边叫喊。他没有痛的感觉;不过也可能是全身都痛,他反而说不清具体痛在哪儿了。但是他感觉到了凉意,仅仅是一个部位:是他的颧骨,因为颧骨正贴在鹅卵石上。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部了不起的小说,给当今沉闷的小说界带来清爽气息。我从来没想过,继乔治·艾略特那创纪元的《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之后,还会有这样出彩的作品。”   ——著名编辑、作家戴安娜·阿西尔   “我们选择布克奖得主的依据在于参评作品的整体内容,包括该书的篇幅、叙述时潇洒驰骋的语言以及场景的设置等,而曼特尔在这些方面简直优秀得不可思议。”   ——布克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内容概要

希拉里·曼特尔出生在英国格罗索普市,曾于伦敦经济学院和谢菲尔德大学攻读法律。曾担任《观察家》首席电影评论家。
1992年:《更安全的地方》重现了法国大革命的恢宏场面。获得了周日快报年度小说奖。
1994年:《变温》讲述了一对传教士夫妇的故事,他们的生活因为丢失一个孩子而变得支离破碎。
1995年:《爱的考验》获霍桑登奖。
2005年:《黑暗深处》获2006年英联邦作家奖入围小说,获得2006年橘子奖提名。同年,曼特尔受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
2009年:《狼厅》获布克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

书籍目录

人物表谱系表第一部  1.跨过海峡    帕特尼,l500年  2.亦师亦父    1527年  3.奥斯丁弗莱    1527年第二部  1.灾祸突至    1529年  2.不列颠秘史    1521-l529年  3.无论成败    1529年万圣节第三部  1.三张纸牌的游戏    1529年冬-1530年春  2.最亲爱的克伦威尔    1530年春-十二月  3.死者抱怨自己的葬礼    1530年圣诞节期第四部  1.调整表情    1531年  2.“唉!为了爱情我能做些什么?”    1532年春  3.早间弥撒    1532年11月第五部  1.安妮王后    1533年  2.魔鬼的唾沫    1533年秋冬  3.画家的眼光    1534年第六部  1.至高无上    1534年  2.基督教世界的地图    1534-1535年  3.去狼厅    1535年7月作者手记致谢

编辑推荐

  史上最畅销历史小说,直逼·丹布朗《失落的符号》,包揽2009年度欧美两大顶尖文学奖:英国布克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英国历史最精彩篇章,一个天生是赢家的无名小卒,以生命为赌注游走于残忍无情的宫廷竞技场。

作者简介

史上最畅销的历史小说、荣获两大欧美文学奖——2009年布克奖与全美书评人协会奖
广阔瑰丽的都铎王朝,暗潮汹涌的宫廷斗争,风雨欲来的宗教改革……在这个黑暗的历史舞台上,人人自危,一步之差便有杀身之祸。不过,托马斯·克伦威尔是个例外——他冷酷理性、心思缜密,在君主、教会、贵族之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他善解人意、舐犊情深,对待爱人、亲人、朋友,细心周到,无微不至。
《狼厅》以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王后的离婚案为切入点,伴随着红衣大主教的失势,凯瑟琳王后遭废黜,亨利八世迎娶安妮·博林等一系列事件……宫廷内外,风起云涌,终以托马斯·莫尔之死收场;克伦威尔处心积虑、步步为营,终于位极人臣。小说以克伦威尔的生平与亨利八世的宫廷为主线,两线交织,编织了一张反映16世纪初英格兰政治、宗教及经济图景的巨网。
“这部了不起的小说,给当今沉闷的小说界带来清爽气息。我从来没想过,继乔治·艾略特那创纪元的《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之后,还会有这样出彩的作品。”
——著名编辑、作家戴安娜·阿西尔
“我们选择布克奖得主的依据在于参评作品的整体内容,包括该书的篇幅、叙述时潇洒驰骋的语言以及场景的设置等,而曼特尔在这些方面简直优秀得不可思议。”
——布克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图书封面


 狼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9条)

  •     平民出身 都铎名臣转自:南方都市报2010-12-12 文:于是《狼厅》(英)希拉里·曼特尔著刘国枝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10月版38.00元浩瀚历史,豪杰无数。史书负责陈述政绩伟业,但真实的人性更需要历史小说来描摹,动用文学的想象力和感染力,补全精简史料中被忽略的家世生平、情爱冲突。希拉里·曼特尔的《狼厅》勇夺2009年布克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再次证明了这种文学塑造人物的魔力。本书的主人公是16世纪都铎王朝的风云人物:托马斯·克伦威尔。作者为我们抹去四百年的隔阂,再现了一位铁匠出身、才智过人的平民如何一步步走进权力漩涡中心。一开场,就和整部宫廷斗争历史小说拉开距离,呈现底层生活真相。1500年,小克伦威尔被铁匠生父痛揍,曼特尔的描写犹如精益求精的特写镜头,对准泥泞、皮靴下的眼睛、开裂的伤口……之后,作者大胆地跳到1527年,克伦威尔在一心一意辅佐红衣主教托马斯·沃尔西,亨利八世苦于如何废黜凯瑟琳皇后。这个剧烈的转折将导致沃尔西下台、克伦威尔上位、安妮·博林开始漫长的挣扎,而对亨利来说,一世君王的冒险旅程也就此开始,为了休妻,他必须与罗马教廷分庭抗礼,从而引发了一场宗教改革。曼特尔女士在刻画克伦威尔时,明显偏重于他的经营头脑及他在法律、经济和宗教的收放自如,这是极富现代意识的切入点。作为忠臣,这一点会让国王更离不开他;作为领袖人物,这让他有实力在贵族们的尔虞我诈中屹立不倒,甚至可以成为每个人的金主。“账本里的账是供你使用的”,“这个世界的运作……不是源于堡垒的高墙,而是源于会计室”,“当你制定法律时,就是在测试那些词语,找出它们最大的力量。像咒语一般,它们必须让事情在现实世界发生,同样像咒语一般,只有当人们相信时它们才会生效”……这些都是一个历史人物最显赫、最鲜明的特点;但曼特尔女士虚构的尺度很大,创造出许多极富个性的细节,比如:克伦威尔的记忆力,这既可以是智力过人的标志、也可以是处心积虑的象征,但她为之配上了一个悲悯的传说、一种神乎其神的意大利画面记忆法、一些细微到动物瞳孔的回忆闪回,将克伦威尔超人的记忆力链接到他悲悯的情感,无意间,让这个传奇人物的一生明暗、得失都显得更神秘了。1530 年圣诞节前夕,克伦威尔完全得到国王的重用和信任。哪里出现火苗,克伦威尔就去扑灭。此时的克伦威尔已加入国王的枢密院,早就能不慌不忙地陪他射箭、同时谈论新兴资本家和战争开支等事宜。历史教科书上的结论“融化”到一幅幅宫廷画、田园画的场景中,读者必须有意识地读出对白里的涵义,有杀气还是智力角斗?不露声色的奉承依附还是劝谏?更值得玩味的是,克伦威尔庆幸自己“选对”了亨利八世,因为不是所有君主都有他的魄力,因为只有亨利八世才是他唯一的战友、唯一的主公,从某种意义上说,克伦威尔和亨利在家庭、婚姻、子嗣方面是同病相怜的人,他们对王国的未来怀着同等纯粹的进取心,但在这场君主关系里,克伦威尔更像是主导者。功成名就的克伦威尔会莫名怀念早年吃过的苦,谨慎他人巴结的姿态。从小打铁时留下的疤痕消失了,吞没进了白白的、绅士的手里,他已完全改变成靠脑力搏斗的新人。他真正调整好的是属于他的威严。就连被废黜的凯瑟琳皇后、玛丽公主也不得不佩服克伦威尔的处事之道,因他虽然在漩涡中心,却不是权力斗争的直接受益者,他必须八面玲珑才能维护自己的实利。八面玲珑也意味着可能八面受敌。他没有真正的盟友,一切都在变幻莫测的战局中。这位新的克伦威尔先生孤独而警觉。《狼厅》终止于莫尔被处死的那天。莫尔曾是克伦威尔年轻时代的榜样,但当莫尔和克伦威尔在塔里做最后的交谈时,他们依然保持着在政坛、圣坛上的不同立场,克伦威尔也无法阻拦莫尔的殉道之心。虽然作者始终没有在叙事中夹带对政治的评论、对历史的评价,但这样的一幕已足以让读者窥见:残酷的政治就是战场,只有你死,才能我活。如果克伦威尔的故事只在宫廷内外发生,这部小说注定失败,主题必当含糊,克伦威尔免不了奸诈,亨利等人也有足够能力抢镜。但曼特尔女士从开篇就表现出对这个人的关注,类似精神分析一样直指童年,并在关键时刻不断闪回青年时代游历欧洲的回忆,她的虚构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克伦威尔家庭的塑造,他身为男人、丈夫、兄弟、父亲、监护人时的表现,他努力地培养克伦威尔家的后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他们的幸福婚姻操心,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温情,和家人相处时间也不多,但有力的教导就是他爱的方式。历史也告诉我们,他的甥孙奥利弗·克伦威尔后来成为17世纪推进英国君主立宪和新教改革的著名政治家。“铁匠是可以制造工具的人。”这是书中凯瑟琳皇后的话,一阵见血似的概括了这位铁匠之子为自我、为家庭、为国家所做的事。曼特尔没有使用过去时,写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托马斯·克伦威尔,以及他身边的都铎王朝。她把他从中世纪的权力斗争里抽出来,让他成为英国新时代的推手,让他痛恨你所痛恨的腐败和愚昧,让他鄙夷你所鄙夷的官衔职位,让他热爱你所钦佩的理智和激情。曼特尔的野心无可厚非,她的克伦威尔实际上是融合了其后四百多年的历史文化批判的崭新形象,把跨越时代、性别和身份的情感力量赋予笔下的人物,虚实相间恰到好处。
  •     《狼厅》读后感转自台湾网友“LUNA的一字一句”点评:英国历史对我来说,蛮陌生的,虽然有听过都铎王朝,但要说历史上发生的事,我一概不知,所以在阅读这本书时,除了新鲜外,还有种开扩视野的感觉,而前面的序有助于像我这种不了解的人,更快速进入到故事里,当我读完整本书后,特地去找了相关资料,发现有关亨利八世身边的弄臣克伦威尔的介绍,少之又少,但作者希拉蕊.曼尔特却赋予克伦威尔新的生命,活出了书本,让人对他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因为是历史小说,所以以下心得,会提及历史概要....)玫瑰战争之后,由赢家亨利.都铎(亨利七世)继承王位,都铎王朝因此而生,也开启了英格兰历经一百多年的黄金改革时期。在亨利七世之后就是亨利八世,六次婚姻最为人津津乐道,而本书故事的时间设定则是在前两位妻子凯瑟琳与安妮身上,但主角却是亨利八世的爱臣之一克伦威尔,透过克伦威尔拼凑出国王、王后及身边历史上有名或是无名的人物,所扮演的角色及性格,而人性也在此表露无遗,克伦威尔的身世一直都是谜,了解的人不多,却因为游历了许多国家,也曾替西班牙人打战,浮浮沉沉之后,最后成了沃尔西的门徒,拥有理财与法律知识的长才,而大有所为,财富累积迅速,权力也随之而来,在故事中的克伦威尔,虽然心机处处可见,但这样的无名小卒,最后能成为国王身边的爱臣,也不完全只是运气而已,更多时候你能发现他的机智与远见,总能抢得先机,替自己开创一条新的道路,但不幸的是,伴君如伴虎,如同中国历史众多皇帝一样,国王的喜怒无常,今天可以把你捧上天,明天也能将你打入地狱,加上爱臣多遭忌,最终遭遇令人不胜唏嘘。一般来说,如果有人告诉你,某人结过六次婚,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花心与不忠,但作者在描述亨利八世与安妮之间的感情时,却增添了对爱的执着,同时也见识到爱情带来的力量有多残忍,亨利八世为了安妮,以非常不道德的方式遗弃他的王后凯瑟琳与女儿玛莉,其中还包括了另一个原因,无法拥有合法的子嗣,以亨利八世下半身思考的习性来看,很难不乱交,所以有私生子也是正常的,但对亨利八世而言,正统的子嗣比什么都还重要,为了得一子、为了安妮,而反抗教庭,力争离婚判决,更是逼迫信奉教庭多过国王的人表态,若是表错态,叛国罪随时背上身,这也是教宗改革的开始,但俗话说的好,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风流成性的亨利八世,似乎离婚离上瘾,才会结了六次婚,可悲的是,即使有六次婚姻,生下来的子嗣却不多,而拥有继承权的子女们,更是无后代可接替,这大概就是亨利八世的魔咒与报应吧!而凯瑟琳与安妮的性格截然不同,凯瑟琳为了守住贞节与自己的丈夫,即使受到胁迫也不愿低头,但安妮却是爱情高手,玩弄许多男人的感情,当她发现自己拥有王后宝座的机会时,面对过往的旧爱可以翻脸不认帐,一颗计较阴险的心,更是让她得志之后,对曾经不利于她的人开刀,而对国王使出的手段,可以媲美中国的慈禧太后了,连亲密关系也能欲擒故纵一番,偏偏国王还蛮吃这套的,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先男压力也让她的王后之位摇摇欲坠,而克伦威尔则是先后在两任王后身上,都扮演过刽子手,但即使如此,作者还是尽量呈现出克伦威尔完美的一面,顾家、爱妻爱子的好先生,愿意成为他儿子的人多不胜数,有时作者也会让克伦威尔展现出独特的幽默感,而神秘的过往,也成了克伦威尔说故事吸引人的方式,也难怪他从来不说破自己的身世。全书皆以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感觉就像是作者娓娓道出不为人知的皇宫秘辛,人们或许知道都铎王朝的历史,却不见得了解人物的性格,透过这本书,让所有的人物有了灵魂,即使是简短的对话,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活跃,而随着克伦威尔的脚步,让不懂历史的我,了解了亨利八世在位时的前半生,其中的纠葛又是如何牵动了国家命运的走向,若是对英国历史有兴趣的人,不妨进入狼厅一窥其究竟。
  •     文/来颖燕,来源《深圳晚报》读历史小说的时候,我常常会提醒自己,这是小说而非真实的历史。历史已然灰飞烟灭,它在小说家笔下的还原,终究是不可避免主观性的。但意识到这点,不代表排斥历史小说,反而可以直面历史小说中的主观性元素,并且在反思中渐渐靠近那段历史。文学永远是人性重塑的心灵史。历史与文学的两相拉锯之中,小说家的个体因素——诸如视野、角度、眼光、文学修为等等便显得尤为重要。一部成功的历史小说,不是让你自信对于一段历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而是让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更深层的了解一段历史,并同时意识到自己所了解的只是历史的一面,历史的全方位真相注定了只能是谜——就像是被一幅巨大尺幅的画作的某个细节深深吸引,但是依然能明了自己所深入的只是画作一角。《狼厅》,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部成功的历史小说。《狼厅》讲述的是多铎王朝的历史故事。文艺界历来对这段英国历史青睐有加,无论是文学小说还是影视剧集,都有诸多关于这段王朝历史的描述。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品《亨利八世》就是一出关于多铎王朝的历史剧。但是《狼厅》,这部诞生于2009年的历史小说,却让世人又一次开始瞩目这个王朝的背影。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 1952—)凭借这部《狼厅》击败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等劲敌,包揽了两大欧美顶尖文学奖。其中布克奖的殊荣,更让人感叹这部小说的精湛成就。布克奖长期坚持纯粹的文学度量标准,它已经成为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文坛影响最大的文学大奖之一。而《狼厅》自推出以来,堪称史上最畅销的历史小说。这样既深得学院派赏识,又让读者疯狂迷恋的历史小说,实在是难得。仔细翻看,之所以能在学术层面和受众层面都受到承受,希拉里•曼特尔的秘诀首先在于她所选取的独特角度。广阔瑰丽的多铎王朝在曼特尔笔下,并没有千头万绪地铺展开来,而是透过著名历史人物——托马斯•克伦威尔的经历和所见来叙述的。历史上的托马斯•克伦威尔的确是一位传奇人物,出生年月不详,据说他是铁匠之子,后来却成为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先后当过财政大臣、掌玺大臣、首席国务大臣,并被封为埃塞克斯伯爵,在政坛上大有作为,为英国向近代国家过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尽管克伦威尔在历史上的足迹不容磨灭,但是对于庞大的多铎王朝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就如在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中不过是一个配角式的小人物。但是在《狼厅》中,他却成了中心人物。通过他在这个王朝之中的沉浮历程,我们看到了一段个人既受制于历史又创造历史的传奇——在克伦威尔的喃喃自语中,我们看到一个少年从父亲冷硬的靴子底下逃生后,如何一步步地在人生的阶梯上攀爬,在世俗颠簸中,积聚了非凡的商业智慧和权谋之术,处心积虑、步步为营,在君主、教会。贵族之间纵横捭阖,最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但是注意了,曼特尔选取克伦威尔的视角来叙述,并非是为了写一部展示他从乡野草根到荣光之巅的励志小说,而是为了赋予我们一种个体的眼光,来重新面对既往的这段暗潮汹涌的历史。随着克伦威尔的叙述,一张反映16初英格兰政治、宗教以及经济图景的巨网在我们眼前显现。而我们从一个点被带入了历史的纵深,除了具体的历史轶事,政治、宗教与权力间的纠缠,婚姻、亲情间的冷漠和无奈,命运浮沉起落间的慨叹,这些对于人性和人生的形而上的体悟,也渐趋明晰起来。而这样的体悟是基于对于人生底色和本质的追问,超越了对于历史事件的单纯认知。“人对人是狼”,这句体现了克伦威尔人生经验的话,看似冷酷而强权,却饱含着一种对于命运弄人的辛酸和悲叹。在曼特尔的笔下,克伦威尔不再是惯常的阴骘、强势的单一历史形象,而是冷酷中暗含温情、奸诈中不乏忠诚有血有肉的丰满立体的“人”的形象。而多铎王朝的背影,也随着丰满起来。那段历史,似乎抖落了尘封的灰土,不再是盖棺定论,不再是空洞宏大,而变得可以触摸。依凭个体来体现历史,作者收放自如的操纵才能,让我们觉得自己沉入了这段历史,靠近了这段历史。仔细推究,之所以会有这样强烈的共时感,除了作者选取的切入角度以及对于人性深刻的挖掘,更有作者对于当代历史小说特质的认识。如小说的翻译者刘国枝所说的,小说虽然讲述的是一段早已成为过去的历史,作家却不仅使用现代英语,而采用了现在时态,使小说成为对历史的挖掘和翻新,而炉边闲谈式的日常语言和简短句式,乃至市井无赖的粗口,则使历史变得切近具体,触手可及。而文中大量的心理独白和闪回,更召唤着读者参与文本的构建。这些看似只是写作技巧,实则却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如新历史主义学者格林布拉特所主张的,曼特尔“揭示了自己现在所体验和意识到的人性的奥秘,排除对象式的‘单向’研究,而进入过去和现在的‘双向’辩证对话之中。”于是,在历史与文学整合的“力场”中,原先被压制或是扁平化处理的人物和事件,重新伸展和升华,在新时代发出新的声音。于是,“克伦威尔”得以获得完整人格,而“多铎王朝”得以重塑自己的活动史和心灵史。回到了人性的历史之根,个体与群体便会达到“同一心境”,而历史小说就成了一种对话,一种不同时代的心灵对话,这一段历史也就变得可以触摸。《狼厅》堪称这类尝试的典范。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再次获得布克奖的作家作品
  •     读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带入电影
  •     亨利、凯瑟琳、安妮、简、托马斯、托马斯、托马斯、托马斯、托马斯……【不过必须要吐槽一下,这个翻译真是够呛
  •     文字文字,仅仅是文字而已
  •     看过同名英剧后,才来读原著。剧集基本上是原著的精简版,但不影响原著的阅读。读了原著,越发觉得马克-里朗斯(《间谍之桥》)演得好。话说小宝不大喜欢戴米恩-刘易斯(《国土安全》)的英王亨利,但感觉还是与原著描写的人物感觉挺贴合的。
  •     怎么所有人都是他,每次要我做逻辑判断才能知道各种他都是在指谁。
  •     不喜欢波琳女孩的忸怩,这本学养气十足,很雍容的感觉,喜欢!提堂走起!
  •     尤其喜欢都铎的八卦,却第一次细细了解克伦威尔。不过,搞清楚有多少个不同的托马斯也是着实费了不少功夫。
  •     克伦威尔,莫尔,亨八,理查德,克兰默我站5p
  •     201612 人称指代“他”实在太多,经常分不清他他他是谁谁谁,他拍了他的肩膀,到底谁拍了谁的肩膀?没有写出历史感,宗教改革的派系争斗、亨利与教皇对教权的争夺、凯瑟琳和安娜博林对后位的争夺,都写的不够出色,主人公克伦威尔的面貌模糊……好素材浪费了,第二部第三部就放弃了
  •     亨八与安妮的故事已经被老外演烂了,但这本书却从克伦威尔的角度从新讲述了这个故事,一句”人对人是狼“概括了克伦威尔一生崛起的过程。小说中人物的对话颇显睿智,细节之中蕴含深意,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讲的一点不枯燥,不愧是布克奖作品
  •     布克奖狼厅
  •     特别想把巨人的陨落作者脸按在这本书上让他看什么叫好的历史小说。
  •     酣畅淋漓,很久没读过这么鲜活的历史小说了!没想到评分人数竟然不多,可惜。读完最喜欢与敬佩的人物还是克伦威尔,他如若真如书中那样性情饱满却沉稳腹黑,简直是政客里最迷人的了。
  •     人物有点多我现在还记不住。
  •     英国历史
  •     读这本书需要一定欧洲中世纪历史常识,否则中间的很多指代肯定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作者实际上钻了历史的空子,找了一大堆没有确切记载又精彩异常的一段历史和人物开写。开始的时候,本来就不喜欢这种风格,确实觉得一般;但越往后看越见作者功力,后面对亨利和托马斯的刻画生动形象,在作者笔下,托马斯几乎是个“完人”,却丝毫不做作,不让人生厌,也没有常见的人物模式化问题。继续下一本提堂。
  •     强迫症看完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总之,不好看...
  •     噢,还有多少家出版社前仆后继地用这样的翻译来自砸招牌啊?
  •     老实说,译本虽然通顺,但是也不出彩。比起BBC的电视剧,书看起来枯燥多了,电视里精彩的对话,读来毫无乐趣。
  •     英国火车上读的
  •     获奖作品!
  •     看了等于没看 看剧去
  •     人称代词是有点混乱……
  •     太牛掰,这描写
  •     后面两部决定弃了==
  •     是翻译的问题吗?感觉乱七八糟、废话连篇、指代不清,越读越生气。一般不喜欢的书也能忍着读完,这个真的读不下去了。
  •     内容不说,至少书本送来时状态很不错。
  •     翻译奇差,看了七八十页都进不了角色。译文的水准,真让人担心。有能力去读原著
  •     重述历史的写作模式真是令人着迷。比英剧《都铎王朝》更细腻详实,比《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更真切感人。曼特尔所塑造的克伦威尔,具有沙翁主角的经典形象,宽厚容忍、善良坚韧,而其他出场的角色亦是塑造精彩。故事的推进张弛有度,从凯瑟琳到安妮,从沃尔西到亨利、托马斯摩尔、诺福克公爵、萨福克公爵,每一个人都复杂却立体,以托马斯.摩尔为狼厅的结束,一条线索下来,最后仿佛是一个炸药包终于爆炸,裹挟着读者一口气读完,真是爽快。虽然早已知道克伦威尔的结局,仍旧忍不住遐想曼特尔笔下的托马斯将会怎样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命运。其后的提堂和镜与光,大约会是安妮的倒台和简.西摩的登台,以及克伦威尔的最后判决。作为亨利最爱的妻子,简的故事令人期待,而托马斯的名誉也牵动着我一路追索。都铎王朝的历史所能挖掘书写的内容含量惊人。
  •     不怪翻译 怪我 十个托马斯看得我要疯掉啦
  •     下的时候以为是畅销小说,后来发现是严肃小说,反正严肃和畅销也不算矛盾,但是刚读时真心是艰难啊,读过一半之后就怎么也放不下了,就算还有一堆的托马斯我没理清!看到它布克奖的评语有一句:“潇洒驰骋的语言”……也是醉了!为什么越来越爱看?可能是被亨八和克伦威尔这对cp圈粉了吧。
  •     这个他他他是什么情况啊,读好几遍才知道是谁在干事… 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叫托马斯 另外一半的人叫安/凯瑟琳
  •     还是更喜欢菲利帕的小说,这个风格实在不喜欢。
  •     各种好评似乎过誉了,不知是否翻译问题。
  •     7.6分 开玩笑
  •     从容不迫的节奏,像思绪像书页一样反复而有把握的顺序与因果,一支意大利小调、三张纸牌的游戏、孔雀毛做的天使翅膀、两条黑狗贝拉、黑色的小奶猫马林斯派克、丽兹一闪而过的身影、关于身世编造的笑话、墙上的黑影、红衣主教的绿松石戒指……这样富有情感、气息、真实感的细节,让人物立体,让情节真实。 真的让人很享受。
  •     预言修女的转变交代不清,各种he让人很容易出戏,减一星。但终于搞清楚金雀花,玫瑰战争,都铎王朝和伊丽莎白姐妹关系了,小说还是有她的好处。但我看完就想转让了,没有想看第二遍的欲望。
  •     相当无聊啊。。。说是去魔幻版权游,但从观赏性角度讲差蛮多(或许也是我的英国历史素养不够欣赏这种历史大作,就像让外国人来看霸王别姬一样的陌生感)。
  •     靠着从电影和电视剧里得到的可怜的关于都铎王朝的知识硬是啃下来了。一开始因为出场人物太多读的很艰难,不过后来倒是渐入佳境。很喜欢作者笔下的玛丽和安妮两姐妹,并没有影视作品里那么符号化。至于克伦威尔,这人实在是看不透啊看不透。
  •     没听说过
  •     看剧后对原著怀有很高期待,结果看不下去,文字晦涩难懂,是翻译的问题吗?无法证实了,因为连去找原版的兴趣也丧失了。
  •     当作通俗小说读的,故事性很强。
  •     一开始读起来有点艰涩。但是后来越来越引人入胜。作者有很高超的写作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也有很强的幽默感。是很好看的严肃一点的历史小说。
  •     坦率地说没看懂.首先为什么小说起名狼厅,有何寓意?
  •     不是很喜欢“他”和“她”这样的写作方式……
  •     我想,托马斯•克伦威尔最可惜的事是,年轻时就失去了安妮,他可爱聪慧的宝贝女儿。
  •     长达42万字的亨利八世离婚再娶记
  •     这么好看居然还没八分?大家都叫托马斯也不是作者的错啊,虽然英文原版就是有非常多的他,不过是作者故意而为的。这本书的节奏和气氛都非常好啊
  •     为什么男的都叫Tomas 女的都叫Mary~ 为什么我看外国书永远分不清谁是谁!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人真悲伤,为了生个男孩,真是……还有古代的生存率也太低了!
  •     弄清楚了亨利八世六任老婆的婚史后才看懂了结尾即将到来的狼厅之行,暗潮汹涌啊。这种长篇小说往往是全文快结束时才读入了佳境,认全了人物,理出了头绪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还算可以啦
  •     断断续续地看了很久
  •     好看。
  •     有没有“读过没读完读不下去”这个选项,想靠亨利八世的血腥婚姻八卦撑着都不行。
  •     觉得没有提堂看着酣畅漓淋,不过也是很好看的一本书,前半部分讲沃尔西死之前的比较沉闷,然后克伦威尔意识到要站稳脚跟并且和安妮一家站在一起的时候,就明显流畅起来,最后为了证明国王婚姻的合法性,推了政教分离,处死了那么多人,让你觉得他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联想到后期与安妮反目,克伦威尔是一个为了目标可以做一切事情的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