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有个袁世凯》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晚清有个袁世凯

出版社:广西师大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63391288
作者:赵焰
页数:262页

好书好书

梁启超在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时就跟袁世凯有接触了,送了自己的近作给袁世凯。辛亥革命后,清帝让袁世凯担任总理大臣,袁世凯投桃报李,任命梁启超为法部副大臣。一个政治人物的所作所为,很难判断是出于本心还是权术。政治往往是个博弈的过程,是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和妥协,这种斗争和妥协不是以某个人的善良或残忍为转移的。一个政治人物的所作所为,往往是出于利益或者是为了赢得什么,至于他的真实内心,往往南辕北辙。用金钱建立一个牢固的关系网。物质上的送礼进贡,对上是表忠心,同级之间则是交往的润滑剂。精明的袁世凯把这一切运用到炉火纯青。袁世凯深知金钱的力量,但他从不贪钱。

第一次这么了解袁世凯

在以往的书籍和印象当中,袁世凯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负面的,比如阴险狡诈,窃取革命果实,玩弄权术等等,看了本书之后发现,历史只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是胜利者书写的文章。原来在晚清,还有这么一个袁世凯,可惜最后还是走上了复辟帝制的道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集各种矛盾于一身

这套三部曲很早就买了,相对曾文正公与中堂大人相比,袁世凯这本书个人感觉不能算太中立,可能与与袁世凯相关的历史悬案实在太多了有关,实据少了,推论想象多了,集各种矛盾与一身。整体而言,这书对了解袁世凯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至少对晚年袁世凯为什么会下称帝这步臭棋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了。

延续的失败

  应友人建议:少转书中内容,多谈个人感想。  提起袁世凯,绝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应该是历史教材中窃国大盗的丑陋形象,笔者亦不例外。每每想到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此等奸人窃取,致使国家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笔者也像很多热血青年一样义愤填膺,恨不得手刃此人。  遗憾的是笔者这种带有强烈革命色彩的近代史观,随着中学时代的结束而逐渐作古。感谢dang国的出版审查机构没有将不符合主流史观的读物全部封杀,我等好奇者终究还是有机会一窥历史的原貌。  在读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著者会有不同的描述,有些大同小异,有些则大相径庭。历史本身是客观的,但记录历史的人必然会带有个人的观点。在下向来对孔夫子提倡的“春秋笔法”不敢苟同(但不得不承认在该方法指导下写就的《史记》就有极高的可读性),历史如果保证不了真实客观,那就跟过期的新闻一样毫无意义,而且还是假新闻……  放口炮容易,实践起来难。历史的客观性由于著史者本身带有感情色彩难以臻于极致,真实性也会有由于各种史料的相互矛盾而莫衷一是。对此,笔者的应对之法是尽量广泛地阅读,避免偏听偏信,在充分了解多方意见的前提下,用自己的经验和逻辑去判断。历史人物与事件已无法复现,拘泥于逝去的真相或许意义寥寥(专业学者除外),深入全面地考查过去以此形成对当下诸事的经验与教训,这可能才是广大非专业者读史的真正意义。  从上述角度来看,《晚晴有个袁世凯》应该算是一本好书。作者没有刻意夸大袁的能力与功业,也没有对袁的污点肆意口诛笔伐。(如果和人教版的历史课本比,那算有蓄意美化的嫌疑……)在一些争议历史事件的叙述上,作者力求公正、旁征博引,没有盖棺定论而是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比如戊戌告密和洪宪称帝。在书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其他历史人物有别于教科书的侧面形象,比如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最后,全书阅闭,留下的还是沉重的悲观感。历史依旧出奇的相似,当年的风云人物,不可不谓之一时人杰,然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任何企图以一己之力改变时局的人最终还是淹没在浩浩荡荡的历史大潮中,徒留后世唏嘘,类似的人想到了很多,如张居正、李鸿章。究竟是什么在左右历史的走向?是梁启超说的“大英雄”还是政治课本里说的“人民”,抑或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说法“利益集团”?我书读得少,不懂……

观书有感之《晚清有个袁世凯》

提到袁世凱的名字,很多人都會心生惡感,並不禁聯想到“卑鄙小人”、“竊國大盜”等等貶義辭彙。這就是歷史給我們的固有定性。從歷史教科書開始每出現一次“袁世凱”幾乎都能勾出一個關於背叛的故事。於是,好人和壞人成為了世人最初分辨人性的標準,袁世凱自然是壞人,而且壞到“無可爭辯”。有時,人們還相信一句話,那就是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這就決定了作為勝利者敵人,很多人(甚至他們的後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難以翻身,總要背負著一個受人侮辱的駡名,長久不得安寧。這就是歷史被人為地貼上了熱鐵一般的標籤,貼上去痛觸心扉,撕下時傷痕累累。讀過《晚清有個袁世凱》一書之後,我猶感欣慰,作者用客觀的史料、散文般的筆法細膩的描繪了袁世凱的一生,功過相列,是非交與後人評說。讀此書之前,“袁世凱”給我的印象不過是晚清後十年和民國前五年,這樣短暫的歷史,其中更多的是關於背叛的故事。至於他從何處來,肩負了何等歷史使命,則全然無從知曉。從這本書中,我第一次知道了袁世凱的過去,瞭解了袁世凱的發跡歷程,並逐漸的對這位滿清的權臣、民國的大總統有了新的認識,甚至是“另眼相看”。蘇軾說,古之有成大事者,非有過人之能,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可以想像,“竊國”、“復辟”這都是何等大事?袁世凱若為草莽平庸之輩,即使時運再佳,亦難以成事。袁世凱的發跡史告訴我們,他確是一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歷史上,甲午戰爭、戊戌變法都被賦予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沒有人知道,甲午戰爭前,袁世凱曾於朝鮮斡旋多年,以其敏銳的政治眼光和獨到的政治素養,一次次維護了清國的主權和尊嚴;也沒有人知道,在戊戌變法前,袁世凱曾向光緒帝提出了比康、梁更加切實可行的維新之道,意欲改革清國長久以來的積弊。從史料得知,袁世凱務實而有魄力,也許是熟諳中國官場又有帶兵經驗的緣故,他的方案在當時很有實踐意義。在這點上便遠遠勝過了維新黨人和革命黨人只注重理論的書生意氣。從不同的角度,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于以往的袁世凱,並從中懂得了對待歷史要以一種宏大的歷史觀和超越時代束縛的評斷。從微觀角度看,袁世凱確實主宰或者說是影響了一百年前中國歷史的變革。從宏觀角度來看,他不過是歷史洪流中的一粒微塵,在不可逆轉的趨勢下,他被歷史捧上雲端,又最終被歷史無情的拋棄。與其說是他改變了歷史,不如說歷史改變了他的人生。晚年的困惑與憂悶,更是讓袁世凱深深瞭解到,人的“運”再好,也無力和“命”抗爭。這“命”就是歷史的趨勢與時代的洪流。品味歷史,應當拋開歷史的神秘,從最平實的角度思考每一個歷史人物的人生軌跡。再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有他人性中最平常的一面。《晚清有個袁世凱》告訴了我袁世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而不僅僅是一個職業的梟雄或者職業的政客。他有他的聰明和善謀,也有他的愚鈍和魯莽。撕去了前人給予的標籤,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一個人的一生,以及伴隨他的悲喜與苦澀。

遗忘的英雄

本书展示了另一个袁世凯,一个勇敢、机敏、远见、果敢的男人!一个千年变局时代中的弄潮男儿。时间将所以的一切都归咎尘土。感谢作者客观细致的刻画人物。也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绕不开的历史人物-----袁世凯。

最是枭雄“袁大头”

联系qq:443407599,欢迎添加。近年来,晚清、民国历史在内地持续大热,各种影视、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唐浩明的《曾国藩》、二月河的《康熙大帝》等都可算个中翘楚,值得回味。最近我刚刚读完的著名作家赵焰的新书《晚清有个袁世凯》,也颇为引人注目,该书有史料,有见识、有文采,是难得的佳作。袁世凯在晚清、民国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近百年来,对袁世凯的研究、评价也往往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他的身上紧紧地贴着“晚清重臣、新政领袖、民国总统、野心家、卖国贼、大汉奸”这些标签,如影随形,须臾不离。历史是复杂的,历史也是鲜活的,在这些脸谱化、同质化的标签背后,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们在阅读历史时,也许更想知道的是:你能告诉我一个充满细节的鲜活的袁世凯吗?这个河南人究竟是以怎样的勇气和狡猾,不借助于科举之力就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华盛顿”为什么会一步步滑向帝制的不归路?面对晚清、民国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他的内心又有怎样的感触与挣扎呢?在阅读《晚清有个袁世凯》前,这些疑惑始终困扰着我,随着对该书阅读的一步步深入,这些疑惑慢慢消去,令我兴奋莫名。赵焰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文化散文的方式透视了袁世凯的内心世界,用小说的笔法展开了袁世凯一生的波谲云诡。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的坚韧不拔,朝鲜危局时的果断勇决,戊戌政变时的摇身一变,悍然称帝时的不识时务等等这些史实细节都被赵焰刻画的入木三分,把一个时代变迁大起大伏中注定牺牲的人物写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感觉酣畅淋漓。袁世凯的一生有很多谜团,诸如他为何称帝,有没有在戊戌政变时告密等等。但最令人唏嘘不已的,却是这样一个故事。晚清末年,张之洞途经袁世凯驻地保定,其时袁世凯方为直隶总督,因为对张之洞极为佩服,所以大摆宴席招待他。正当北洋各路将士云集,袁世凯亲自向张之洞敬酒之时,却发现张之洞依靠在酒桌旁已鼾鼾而睡。袁世凯恼怒难堪之余,以为张之洞存心轻侮,此后遂不愿与张之洞相结交。我想起这件事,是因为它对清末民初的政局有重大影响。袁世凯在彼时对满清尚没有跋扈不臣之心,假如张之洞亦如当年曾国藩一般品德纯粹而推诚待人,则袁世凯或许真的就可以为张之洞所笼络,难萌其狼子野心。但张之洞向来骄傲,以为袁世凯粗鲁可鄙,不肯轻假辞色,他轻看了袁世凯,终于也使袁世凯看轻了他。及至孙中山的革命党人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奠基民国之时,袁世凯环顾满朝文武尽是酒囊饭袋、庸碌之辈,这也难免让他有了取而代之的念头。这说来实在满清的不幸,也是袁世凯的不幸了。袁世凯诚为一代枭雄也,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以这句话考之袁世凯,可谓确论。袁世凯的一生功过是非自不必论,遥想袁世凯当政之时,曾经广铸银元,民间遂亲昵地称之为“袁大头”,是民国时代当之不二的硬通货。今天,倘若我们留心钩沉,在古董市场上仍能不时见到亮锃锃的“袁大头”,时光流逝百年,一代枭雄的袁世凯定然没有想到他会以此种方式传世吧?后人读史至此,焉能不废书长叹?

最后一个老粗

近现代以来,无论庙堂还是坊间,都对袁世凯言必恶声。在他的盖棺论定中,亦总少不了三大罪名:戊戌告密、背叛民国和洪宪复辟。其中更尤以戊戌年间,袁世凯出卖谭嗣同向荣禄告密,以戊戌六君子的一腔热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这一节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然而历史不过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且也如柯林武德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以,我们所谓的历史公道,有时候也不乏是一时一地的偏见、成见与异见。近些年,曹操所背负的历史骂名一再被正名,以及民间写史的兴起,也说明我们一再被灌输的历史定见,是靠不住或者说有立足未稳之处的。那么对距今不过百年的袁大总统,当也应作如是观。晚清民初的中国,实在是“三千年来一大变局”,其波诡云谲不啻于战乱的三国,且与三国相比,这个古老的帝国还要应付垂涎欲滴的环嗣列强。在这样的背景下,袁世凯想不出头都不行,更何况他的生平志业和天赋性情亦正在于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个荒于诗书的大老粗和精于诗文的建安雅士,倒是不乏相似之处,即都可堪任“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事实上,以袁世凯的权变和才干、处变不惊和处惊会变,他亦早晚会是曹操第二了。在晚清政坛,张之洞和袁世凯也堪称一个鲜明的对照,一个被称为“有学无术”,一个被称为“不学有术”。在李鸿章与八国联军的谈判中,张之洞对议和大纲指手画脚,李鸿章即毫不客气地直言,“不料张督在外多年,稍有阅历,仍是二十年前在京书生之习”,甚至告诫他珍惜四钱银子一个字的电报资费,不要动辄“屠财”,乱发空洞无物的电报长文了。对这个慈禧朝的文胆、当代文宗、双料宰相,袁世凯当然是看不上,他甚至曾说出“张之洞是讲学问的,我袁某是办事情的”这样的狂言,而在这个波端百出、愁云惨淡的晚清政坛,恐怕也只有袁世凯这个理繁治乱之才能有所胜任,却到底非清流党人所能制衡了。而与他的师父李鸿章、师祖曾国藩相比,袁世凯更像一个实用主义者,因为不读诗书,没有文化人的酸腐之气,他倒少了许多牵绊和挂碍,好处坏处他都了然于胸,曾国藩虽然也会文人将兵,但他更多的是做学问和谈心性,处处以王阳明为师,且政局的巨变,晚清民初的帝国山河日下,外有列强,内有革命党,亦使袁世凯不得不考虑中华帝国的新局面。曾国藩当然有实力称帝,但他却不会恣意妄为,他由一介草民,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苦练内功,内圣外王,他是要做圣人的。而对尚权谋、握兵柄的袁世凯来说,他至始至终都未想做圣人,所以拒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他来说太难太难。论道德论操守,李鸿章不如曾国藩,袁世凯又不如李鸿章,一门三师徒,看来人格也是递减的。在中国历史上,开国之君历来多是草莽之辈,刘邦如此,朱元璋亦如此,成吉思汗更是如此,偏偏是草莽胜了权贵和读书人,到底还是应了毛主席那句话,老粗出人物。而袁氏这个大老粗,之所以称帝不成,非他无帝王之资,而是彼时非称帝之机。此外,他的气度与学养、机智与权诈,一胜一负,在他坐大后两两相抵,也注定他能成大业,而不能成大器。称帝乍败后,袁世凯曾对张一麟吐露真言:“总之,我历事时多,读书时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纵观袁氏一生,他与读书人的张弛,贯穿了晚清始终,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到头了他才明白今生今世的成败所在,但他到底也不委罪于他人,而是知耻近乎勇。还是胡兰成说得好:“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五四时代是中华民国要发生无数大事之前,酿花天气风风雨雨的豪华。”中国是五千年的天下,到了这个帝国不再的年月,终于要换一换节气了,而老粗的时代,是从此不再了,亦仍复回归于“宰相须用读书人”,无数的民国海龟们要等着登场了。


 晚清有个袁世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