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历史 > 武昌城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020084722
作者:方方
页数:278页

章节摘录

  天已经黑了下去,摆放在梁克斯面前的米粉业已凉了。卖粉的老板有点惶然,说:二位先生?梁克斯掏出钱,递给他,说:辛苦你了,我们等下就走。然后他转向罗以南,说:你为这个离开学校?罗以南说:在那样的地方我没办法待下去。我要走。梁克斯说:去哪里?罗以南说:离开这个世界。  梁克斯吓了一跳:你想寻死?罗以南苦笑笑:我这样的人,又如何有胆寻死?我好没用,我只想逃得远远的,远到没有人找着我,我也不见其他人。梁克斯深知罗以南非但迷恋苏曼殊还喜欢在寺庙流连,老早便说过将来说不定就出家的话。便说:那么……你真想……出家?罗以南说:此外又有何处可供我栖息。梁克斯说:你不想为陈定一报仇?罗以南低声道:我这样一个人,哪有那样的胆量。梁克斯生气了:不是有胆没胆的问题,而是有心没心。看现今我们的山河,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多一个和尚,只不过多出一个废人罢了。罗以南喃喃道:大概此生我就是一个废人,这世上就当我没有来过好了。梁克斯更加生气,声音放大了许多:你真的亲眼见到陈定一的脑壳吗?你既然亲眼见到了,为什么还说这样的话?你忘记陈定一救过你的命了?罗以南依然喃喃道:他救过我一命,是呀,他救过我一命,可是他救过我的这条命我再也还不起了。梁克斯说:还不起也要还。罗以南的目光还是漫散着,心无着落的样子,说:怎么还?还给谁?梁克斯说:好,我来告诉你怎么还——用你的命,去消灭那些杀死他的人!  罗以南呆望着他,没有说话。梁克斯说:你不是说就当你没来过这世上吗?罗以南摊开自己的双手说:你说杀死他们?怎么杀?我杀得了?梁克斯说:那我就再告诉你,跟我一起去追北伐军。他们正在前面打仗,现在已经进了湖北,武昌肯定是要打下的。横直你当自己没到这世上来过,如果你战死了,也就是这样的结果。但如果打完仗你还活着,那么你已经报答过陈定一了。  罗以南这时候仿佛清醒了一点,他眼睛直直地盯着梁克斯。想起梁克斯离开学校的原因,突然说:梁文琪,你离开学校就是去参加北伐?梁克斯说:当然。现在,我不再是书生梁文琪,我将是北伐战士梁克斯。罗以南喃喃道:梁克斯?好熟呀,这名字。梁克斯笑了,笑得一脸天真:猜不出来头?这是马克思的克,恩格斯的斯。罗以南又喃喃道:哦。竟如此气魄。梁克斯说:正是。这时代正是要让我们拿出气魄来。罗以南说,那你怎么又到了这里?梁克斯说:我跟表哥约好,去追随他的部队一起北伐。等我赶到广州,才知他们早到湖南了。我就一直追,从广东追到湖南,又从长沙追到岳州,还是没追上。岳州的一个军官告诉我说,就在前面了,沿着铁路往前追。罗以南说:岳州已经打下了?梁克斯说:北伐军太能打了!真想不到呀,岳州差不多不攻自破。你不知道,我去时,满城都在放鞭炮,通宵都不安静。罗以南说:哦,我本想去岳州的,结果火车不走了,我只好走路走到这里。梁克斯说:幸亏如此。现在,我要在这里截下你,我押也要押着你跟我一起去追北伐军,绝对不能让你出家。我得让革命队伍里多一个士兵,哪怕是多一团炮灰,也不能让这社会上多一具活尸。再说了,你命中不能当和尚,你也没资格当和尚。你的恩人陈定一死了,你要为他而战,你欠他的恩情,你必须回报。反正你准备像死了一样活着,那就不如好好死它一场。但更可能——梁克斯挥动着手臂,斩钉截铁地说——你经历过这样一场战争,并没有死,但却明白了活着的意义。  罗以南呆望着他,他不知道他的这个同学何以有着如此的激情,他慷慨激昂的吐沫已经喷到了他的脸上。他不想多说什么,只是觉得身心倦怠。  这天的夜晚,没找到客栈,罗以南和梁克斯便寻了户农家住下。农家的偏屋,堆放着柴火和工具。梁克斯大概累了,躺下即睡着了。罗以南虽然也累,却久不能眠。蚊子一直在耳边嗡嗡着,梁克斯亦不停地发出呓唔,打!冲呀!仿佛梦中正在战场。  ……

内容概要

方方,本名汪芳。女,汉族。1955年5月生于南京。
1974年高中毕业,1975年元月在武汉运输公司当装卸工。
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
在校期间始发小说及诗歌。1982年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
曾做过电视剧编剧、电视专题片撰稿人。
1989年调入湖北省作家协会。
其1987年所发中篇小说《风景》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并因此而成为中国“新写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风景》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其他代表作如《祖父在父亲心中》、《白雾》、《桃花灿烂》、《落日》、《埋伏》等中篇小说,亦拥有大量的读者。多郎小说被译为英、法、日、韩、意、泰、葡萄牙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已出版小说、散文集近七十部。
主要著作有五卷本中短篇小说《方方文集》、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文化随笔《汉口的沧桑往事》、《到庐山看老别墅》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书籍目录

上部 攻城篇
下部 守城篇
附录
武昌城简史
北伐战争武昌战役攻守态势图
北伐战争及在鄂境内的三大战役
武昌战役所涉重要历史人物
北伐誓师词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武昌战役部分阵亡者名单
后记

作者简介

《武昌城》叙述的是1927年前后武昌城的一段历史。小说以两个青年人陈明武和马维甫为主线,讲述战争对老百姓生活的摧毁,以及战争中人的成长、毁灭和重生,讲述一段城墙永久的消失和一段历史永久的定格。与书写乱世人生的其它小说不同,方方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自在状态的世俗烟火,没有以回望的姿态对旧日的时光进行历史的喟叹,相反,小说的叙述平实而冷静,掩藏了历史的价值判断,而充分尊重其模糊性:所有的毁灭中都包含着重生,而所有的重生又都孕育着死亡的因素。因而,《武昌城》的故事反而成了一个浑然自在的天成状态,而所有人对于变故来临而产生的应激反映都只不过是寻常的逻辑,都包含了世代的永恒真理。或许,小说的故事发展和人物逻辑都略显老套,但其记录历史的方式、解读历史的态度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贯穿了历史与现实的潜在规则。

图书封面


 武昌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武昌,我的大学坐落的地方。以前,提到武汉的武昌,总有一种黯然失落。武汉破,武汉的武昌更破。可是看完了这本《武昌城》,我由衷的对武昌,确切说是对武昌城升起一种崇敬之感。算是文科生出身的我,从前只知道有个名词叫做“武昌失守”,来到武汉也只有个模糊的概念和辛亥革命有关,和首义神马的有关,可是我从来就不知道,原来,就在八九十年前,武昌有这样一段历史,一段惨烈的历史,一段让我现在读来都为之震颤为之扼腕叹息的历史。从方方的这本书中,我看到好多熟悉的地名:司门口,大东门,小东门……有时才清晰的感觉到原来这座城就是和我现在的生活那么近那么贴合的地方。对于书中的角色,我称的上喜欢的就是马维甫了。也许是对于军人天生的崇拜热爱,看到他对于攻与守的挣扎,我并没有像以前那样产生一种对于犹豫不决的男人的厌恶,相反却对那样的矛盾平添了几分好感。“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马维甫说:我会弃守。刘玉春说,哪怕上军事法庭?马维甫说,就算今生今世被打上懦夫或者叛徒的印记,我也会选择弃守。以我一己的遗臭万年,来拯救众生。个人名节被毁固然可惜,设若这毁灭能换取无数人的生命,便是值得。刘玉春说,恐怕这世上无一懂你这番苦心。马维甫说,真善不示于人。纵是苦心不为外人所知,但只需自知即可。刘玉春说,自知?最复杂的是自己的心。你不一定能承受得了这个自知。马维甫说,把自己的心变得简单,就能承受。”在军人服从的天职和武昌城千万条生命之间,这是他心里的立场,可是,他被自己的职责束缚着,即使看到哀鸿遍野,看到一幕幕惨烈的场景,他也必须服从,服从,服从。直到表妹佩珠的死,给他带来了最致命的一击,他终于清醒了,坚定地决定要做几件事情。于是,他当了一个“背叛者”,在午夜的十二点打开了城门,南军全副武装涌入城门,城内一片喧嚣。他却迷失了,看到刘玉春被游街示众,听到百姓愤恨的谩骂声讨之声,他恍惚间觉得自己无法承受背叛的罪名,周晋成曾经让他拯救自己的良心,但是他却为了这份良心,摧毁了自己全部的人格。连世界上最糟烂最低级的人都可以对他肆意嘲弄和辱骂了。自知么?“自己的这一生是何等失败。作为朋友,与他沙场共同进退的袁宗春战中受伤,他没有去救;作为男人,他全身心热爱的人却宁可爱一个软弱无能的书生也不爱他;作为亲人,他非但没有尽心全力保护他心爱的表妹,甚至连为她报仇的办法都没有;作为军人,他背叛多年提携他信任他的上司。他想要有友谊,想要有爱情,想要有忠诚,这些都是他一生所渴望追求的,但是他却无从选择。他唯能选择的却与他想要的这一切背道而驰。或许,于这个世界,他尚不是罪大恶极,而于自己的内心,他已是十恶不赦了。如此这般,他活着又还有何益?”所以,他纵身一跃,从宾阳门向下寻找粉身碎骨的解脱。毫无疑问,马维甫是个悲剧人物,可他的悲剧在于犹豫不决么?人生自古忠孝两难全,面对军人的职责和为苍生谋福祉,何去何从,安能不负军命不负卿?他那么爱佩珠,可是她不愿意,他亦不咄咄相逼,他知道,自己军人的身份让她厌恶,他希望终有一日,这仗打完了,他可以脱去这一身戎装,成为表妹心中喜爱的模样。他对于喜云的母亲,丧命沙场的朋友的妻子,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女人,因为怜惜,所以想照顾想守护,可是终究没能如愿。而那个女人,也死在了接近解脱苦难的小火轮上,葬身江中。写到这里我想到一个很渺小的角色——管家老那。从他对洪老爷说留下来陪二小姐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他必死无疑。这个老管家,用他年迈的身躯为洪家效忠。我在想,如果洪佩珠能够不耍小姐脾气,识大体和洪家一起过江,也许就不会这么悲剧。可是当然,也不会有后面跌宕的情节。对于陈明武,我到底还是不喜欢的。不能勇敢的去爱,只有一腔热血,思想过于单纯……原谅我的过于主观,毕竟他也只是个学生。一气读完,酣畅淋漓的同时,也深深地哀叹着,并且庆幸着自己生活在所谓的“和平年代”。对于武昌的印象也大有改观。武昌,曾经经历过的战火,曾经历经的沧桑,都在我心里深深地沉淀了。他不再是以前破败的模样,却像是一个威严肃穆的将士,执着枪,一身戎装,风尘仆仆,屹立江边,俯瞰这曾经风起云涌的地方渐渐变的平和,从容。
  •     因为我看的是《长篇小说选刊》,没有看到全书最后的名单,有些遗憾。全书的上半部比较激烈,一次次营救写得人紧张,每一个死亡都让人不忍;略显平静的下半部其实暗中让人思考更多,再乱的天下也全是爱。看的过程中满眼全是死亡,不同的人,同样的死。做为已过30岁的人,死亡其实见过很多,也好像时常会从脑子中跳出,但总是没有认真深入的想过,好像想也想不明白,不知道在这注定的结局到来之前,应该做些什么。在敲下这短短几行字时,我依然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但我读过,想过,写过~~~~~~
  •     2006年秋天,我提着大包小担,从汉口火车站下车,在滚滚热浪中,坐上汽车,出发前往武昌桂子山——那是我的大学所在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对武汉的第一印象深深烙在我的心里——又大又破。那时,我所向往的城市,是繁华的、现代化的、整饬的、摩天楼林立的地方。第一年的生活水深火热,冬天长冻疮、夏天生痱子,练就了一身抗寒耐热的本领;出门堵车、在校停水,养成了遇事皆能忍的心态。寒暑假回到家,总要问自己一句:当初考到那么个地方,是要搞么子啊!生活,从大二学会翘课后,开始变得悠游有余起来。早晨,从学校出发,坐公交车,在还没晕车呕吐前,在民主路司门口站下车,拐进户部巷,吃个油腻腻的豆皮,走到中华路码头坐轮渡去武汉关、江汉路闲逛。也可以坐到胭脂路,穿过一片低矮老旧的民房区,来到昙华林,一探母校前身文华大学的旧址。或者选择去汉阳,在归元寺里数数罗汉、看看乌龟;长途爬涉到汉阳铁厂,感受下“师夷长技以制夷”。路程最短的是去阅马场,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的楼上可以看到历史书照片上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的全景,也可以从省图院子旁边的小道走上蛇山,瞻仰烈士祠,晚上再去首义园饕餮一番,不怕晚还可以步行上武汉长江大桥观夜景。这些地名,一遍遍地出现在方方的小说中,出现在中国苦难深重的近代历史中。原来,历史和故事,才是记忆一座城的最佳方式。武汉由于占地极广,所以,除了集中的商业区域外,并不多见林立的摩天高楼。有的,多是些低矮老旧的房子,一看便知年代久远。曾和好友三人从滨江大道武汉长江大桥下起步行经铁门关,过晴川桥,从沿河大道折返,经汉正街,过汉江桥到琴台。一路因整修沿江风景线,许多老旧房屋皆在进行拆除。断壁残垣,裸露出的木梁青瓦,被历史涂上了好似火烧的黑色。在潮湿的沉味中,拍了许多照片,文艺地觉着自己抚摸了一下历史。曾经,多是城造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万物有灵,水土各异,建筑应当地气候而形成不同样式,也生出许多不同的人来。如今,总是人造城,二十年的目光短浅,便造出无数座大同小异、光怪陆离的钢铁森林。老城总比新城更有魅力,历史沉淀下的荣耀与苦难流传在街头巷尾,融入当地人的骨血中。老城的一段段历史,都深埋在沥青路下的泥土中,走在上面,你便生活在这座城的历史中。

精彩短评 (总计98条)

  •     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还原那时那地的武昌城。
  •     书让我更清楚的了解武昌的历史。
  •     方方是我喜欢的武汉本地的作家之一,与池莉相比,她的作品更具历史厚重感,最喜欢她的《祖父在父亲心中》和《春天来到昙华林》。
    这部《武昌城》写的是1926年9-10月北伐军攻打武昌城的故事,那些熟悉的地名,花园山、大东门、小东门、平湖门、汉阳门、文昌门等等,8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成为公交站名和一个记忆了。每天从那里经过,谁还会记得那些倒在宾阳门下的北伐军战士呢?谁还会记得那些死于炮火、饿死的武昌市民呢?
    方方通过攻城和守城两个方面大大小小上百个人物,描述了那惊天动地的40天发生在武昌的故事。最让人感动的不是战争有多么残酷,而是对人性的挖掘。我个人认为罗应南和马维莆是上下篇刻画的最好的人物。
    另外书中有一个小错误,附录中第250页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是李宗仁而不是李济深。
  •     还剩附录没有读
  •     应该要怎么说呢,震撼。可能只有战争才能证明你的存在
  •     大环境下人的命运多是无奈
  •     一流作家的二流作品
  •     力荐。以冶炼而圆熟的语言追溯北伐战争武昌围城,以城内外陷入这场悲惨战事的人们的遭遇,展现时代漩涡里个体的悲剧。人物塑造立体丰满,情节衔接紧凑。非常期待有胆识之士拍摄影视剧。
  •     现实面前,生死超越一切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悲怆壮大,虽是小说,立足于史。女性作家笔下的战争充满人性的悲与美。和迟子建相比,方方的文字更犀利,直戳人心,这部似有不同。
  •     这是一九二七的秋天,这年之后,武昌从此无城。
  •     围城这个题材不错,就是千金小姐又爱上了革命书生
  •     武昌城》一书,很有意味地由文学与历史文献多种成分组成。作为文学部分,它分“攻城篇”、“守城篇”两部,作为历史文献,它由“武昌城简史”“北伐战争武昌战役攻守态势图”、“北伐战争及在鄂境内的三大战役”、“武昌战役所涉及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北伐誓师词”、“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武昌战役部分阵亡者名单”等组成。不厌其烦地把它们一一抄录在此,是想说,如果我们想理解方方的这次创作,这些都缺一不可,没有哪个是可以省略的物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读,或许能看到一个复杂而微妙的事实,那就是面对武昌城易守难攻的态势,如果攻守一方没有谁做必要的妥协,那无尽的牺牲与创痛,将是由那些普通的平民个体在承担。理解了这一点,我们重新对战争与革命做再思考,才不会停留在胜者的狂喜与骄矜中。
  •     良心与人格
  •     一般
  •     好久没看作者的书了,顺便凑单用
  •     毕业后 从武汉回西安 高铁上看完这本书。窗外农田山脉 忽晴忽阴 太平盛世 书里腥风血雨 生死无常。庆幸自己生在这个时候 也不禁感叹 历史的角落由多少森森白骨 嗟叹冤魂堆砌 在武昌上了四年大学 现在才恍然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 却也已经是离别之时。
  •     这部书与方方的很多关于武汉平凡生活的作品很不一样,冷静、客观。很值得一读,通过几个小人物的经历,反映了整个武昌城城内城外的状况
  •     人太傻,像言情小说似的
  •     尽管内容还没看,但是,送货的速度很令我感动,8年来最让我感动的一次,神速,不得不赞几句!
  •     武昌从此无城……
  •     从鼎盛的身体状况开始缓缓衰老,识得一点黑,尝得一点苦,自然开始关心历史。从大时代中感受到震颤与安详,从小人物中感受到命运与轻重,一个不错的开头。
  •     读过的最好的历史小说之一
  •     我是武汉人。在豆瓣上看到《武昌城》的简介不可避免地就要拍下来。
    因为这是属于我的,而我并不知道的一段历史。我觉得我理应知道。

    初看作者:方方。
    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傻逼的名字。
    百度一下,我才知道。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那么大牌儿。
    自我傻逼了一下之后,又转为对“权威”的蔑视。


    但先不谈这本书,方方同志对于语文艺术、文化运动的尽心尽力,
    就是从最官方的报道的发言也看得出来。

    "

    我个人一直觉得,衡量一个省的文明程度的高低,并不是看武汉有多么强大,有多少顶尖的文化设置和热闹的文化活动,而是看我们基层有多少文化活动以及我们基层最广大的人民享受了多少公共文化资源。对于文学也是如此。看一个省文学水平的高低以及文学的影响力,也不只是看方方池莉刘醒龙陈应松这几个人,而是看我们基层文学的总体水平,看我们整个作家群体的状态。

    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基层作协仍然相对困难。举办任何文学活动,仍然要四处化缘。有时候会觉得文学在这个时候没有尊严。我作为省作协主席,看到这样的情况,其实也很惭愧。所以,我以为我们作协近年的工作还是要侧重帮助基层。不仅帮助基层的作家,也要帮助基层的作家协会。希望省作协到基层作协举办或参与活动,不是索取,而是给予。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逐步改变基层作协的困境。以让更多的写作者有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也让更多的基层文学工作者能有条件开展有意义的文学活动,从而影响当地的文化环境和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

    她说的是实话。虽然可能说的实话不多。
    但上述确实是实话。


    但作为领导的她,写作水平究竟如何呢?

    我是同样作为一个自娱自乐的写手,并且同样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在看这本书。
    我在好几年前就有试着动笔写这种类型的小说:抗战时期的人民生活,有时代感和时间的重量感的小说。无奈却限于年龄阅历、也是我才疏学浅。
    看得出来,方方在这本小说里准备了很多真实材料,下了很多功夫去写实;她的角度和我一样低矮,她的慈悲之心于我们更甚。
    但不得不说,写实了以后,艺术性和美感就被大大的削减了。可读性也就下降了。
    故事是动人的,但动人的也只是故事,和表达无关。


    所以我给三颗星。
  •     多人推荐,所以就想看看了,而且也是对我已经生活了7年多的武汉的纪念。
  •     今年看的第二部长篇。第一部是《繁花》。相比较,这一部,味同嚼蜡。 方老师不适合写这样的小说。
  •     没看出好来
  •     罗以南遁世,马维甫坠城。乔峰式的马维甫较丰满。该守则守、该站则战、该爱则爱、该放则放、该弃则弃,虽以自杀而告终,却成就了完美无憾的人生!对于梁克思、罗以南等造反十年不成的书生,喜云到有朴质的侠气。对于莫正奇、马维甫等职业军人,死亡也许是最好的归宿!
    纵观武昌城,由于进城了,少了集镇的风景。方方大姐在写出《风景》难了!
  •     中国人重百数,今年涌现了大量辛亥革命的文学作品,尤其集中在武昌起义之上,该书堪称翘楚
  •     买了5本书,还未及翻阅。一路跟随方方的作品,从没失望过,作为一个正宗武汉人,为能与方方同时代而庆幸。
  •     武汉的历史,在方方的笔下写来最妙
  •     角度新颖,文笔略塞,煽情中带出人性的感悟,复杂的内心纠缠是作者表现的主题,但升华后貌似都成了佛
  •     第一次看到守城篇,是在《春天来到昙华林》一书里,一个中篇,当时真心觉得惊艳。很久后又看到这本书,加了个攻城篇。当时年纪小,后来想起来,那个小中篇,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自己的对于小说的判断:少上历史价值判断,强调人本身,叙述掩盖自我立场,让读者来想。
  •     四星。1.葛浩文说的叙事靠情节推动,人物心理描写少,确实是方方作品一大通病。2.个人的荣誉和使命感同时代前进的方向相抵触、难以两全,主人公马维甫在这两难中渡过死守武昌城的艰难岁月。3.极端状态下,人性之恶。4.青年学生的政治热情往往输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上,无论敌我,都是时代炮火下的炮灰。
  •     写武汉的书基本上都看过,这个还可以~
  •     帮爸爸买的,,因为是武汉的作家所以看看
  •     大爱!大爱!
  •     战争是永远的主题
  •     这个书在新华网上有评价
  •     还可以,但发现读这本书的人很少阿
  •     很早就喜欢方方的作品,本书乃厚积薄发之作,相较以往的作品,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感受交融在一起,很好!
  •     我们感觉很不错 同学还比较喜欢 老师也觉得不错
  •     分上下两篇,从攻守两方来写的,也是了解武汉的一本比较好的书
  •     个人认为方方的文字、思想与叶广岑、严歌苓等女作家不可同日而语
  •     当当网送货快捷方便,好好.
  •     是有被感动到的。当然,那些熟悉的地名加成颇多。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战争中的残酷与温情,内心的挣扎与坚守。
  •     武昌是坐城 汉口却更包容
  •     非常好的一本书,方方是下了功夫来写的,有气势。女作家能够拿出这样大气的作品不多见。
  •     通过几个小人物的悲喜祭奠一段沉重的历史
  •     攻城和守城 两个独立的篇
  •     今天刚读完,太压抑了。
  •     这么沉重的,我不会再看的。
  •     为了良心摧毁自己所有的人格,原来还有这么痛苦的事情。
  •     攻城篇甚好,守城篇套路太旧,立意也不够新鲜。
  •     内容稍简单了一点,但是作为武汉人,读读还是有好处的
  •     在读的过程中,眼泪就掉下来了。这是一本那个革命时代的书,年轻人在革命中迷茫,坚强,为革命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00年后的今年,再回头看,在先辈的崇高理想与气节面前,我们会感到自己的懦弱与渺小。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对于武昌,我们需要更多几分敬意!
  •     越来越喜欢方方,因为她而想更多的了解武汉。一直居住在武昌,以后家庭也会在这里,这里将会成为我往后最亲切的城市,想要更多的了解她。以后,走过宾阳门和长春观,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打算周末独自去长春观看看。
  •     角度不同,书的质量也不错,挺好挺好
  •     在此一隅,可窥无限。可想而知1948年郑洞国被围数月的长春,更见其惨。记住历史!
  •     还没看 期待收益
  •     人物刻画真实,一如既往喜欢方方的作品
  •     武汉人该看看吧
  •     很残酷的战争,很生动的人物刻画。
  •     主角神行太保日行八百,很累
  •     方方的汉味,总让我喜欢。不过方方总是喜欢玩surprise,当你充满希望时,给你本**,让你极其失望,当你权当凑单买本书,又有些许意外。这本书也是个surprise,老婆看哭了。下一本呢?
  •     感觉写的很不错,一口气看完,对武昌的历史又有了些了解
  •     一般吧。。。
  •     故事分为武昌城内和武昌城外两个部分,说实话,武昌城外的部分比较俗套,大概只有三星水准。但武昌城内发生的故事比较有意思。
  •     守城篇比攻城篇更有直击人心的力量,我记住的不是罗以南,而是马维甫,他在这场战争中人性与良知的挣扎与困守,救赎和毁灭。
  •     攻城篇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梁克斯看似什么都没做到,丢失了自己的性命。但他改变了罗以南。他从云梯上摔下来摔断了腿,在城墙下等待这不知道会不会来的救援,身边受伤的战友一个个死去也没有因此灰心丧气,而是鼓励他们给他们讲斯巴达克斯的故事。讲真话看前几章的时候我总会觉得梁克斯有点幼稚过于理想主义还有让人无法理解的革命浪漫气息,总觉得他八成会被挫折狠狠的教育一下,他的确是遭遇挫折了,但直到最后都保持乐观保持着自我,我便对他肃然起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看似幼稚的青年没有绝望没有抱怨没向敌人投降,光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尊敬了,理想幼稚又怎么样?从一而终,纵是身死也无怨无悔。个人的力量本来就是渺小的,就算一腔热血也可能无疾而终,但意志与灵魂终会被继承。他是一个太阳般的人他的明亮与温暖会永远留存在记得他的人的心里。
  •     总觉得作者可以写得更好
  •     为很少书写的北伐历史加一颗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看来40年代晚期的大百万级同族战争绞肉机的发动也是有预演的啊。20世纪前80年确乎是中华民族最集中最密集强度最大的人性灾难史期啊
  •     最近的新作,看完我对武汉这个城市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很想亲自去看看。不过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她的作品文理变得密实,并且明显成熟细腻了不少。
  •     还有这一段历史~~~
  •     守城,攻城,最后击溃!学习了一段历史!原来武昌是有城的!
  •     用新奇的写作手法,再现辛亥革命的悲壮场景
  •     方方老师的新书,一定好好看,我最喜欢的作家,呵呵
  •     很受感动的一本书。我第一次知道了我所在城市的历史,第一次有了一种想要去好好了解它的冲动。还好,我还有时间,慢慢走近它的心里。
  •     通过城内与城外的小民的经历反映了那场战争.让人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无论战争的双方是多么的正义,民众是无罪的,可是无罪的人在战争中牺牲最多
  •     一两句话难以概述,读到江汉关,眼前忽然升起20年代时,江汉关大楼面江而立的耸峻与苍茫的景象...
  •     不错,对那段历史有了新的释义。方方的小说总是能吸引我
  •     记住吧,哪怕你不懂得。
  •     非常喜欢,尽管不是她最好的作品
  •     现在的知识产权保护真讨厌,只能百度到前半部,后面的精华要付费才能阅读!
  •     太过惨烈
  •     我居住的地方 我不曾知道它有这样惨痛的历史。
  •     喜欢方方的作品,而且是大历史的,但还没有看,慕名而买。
  •     重温这段历史,看完后让人思考良多!
  •     差点儿意思
  •     不错的好书,了解不少东西。
  •     这本读物,如果是我初中时候看到,也许可以唤起我的阅读兴趣,现在,就比较懊悔,手头比较松的时候,就没有严控质量关的。希望能够把它二手出去的。
  •     作者想要说的东西太明显了。。。
  •     方方的长篇完全没有中篇有气势 况且对历史小说无感。
  •     四星半。
  •     比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下》要好,但是仍然感觉还差点,还比不上《乌泥湖年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