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女儿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军事 > 军队的女儿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
ISBN:9787020064892
作者:邓普
页数:221页

章节摘录

  一  春天的早晨,弥漫在湘江两岸的夜雾刚刚散去。  乡村的小渡口和岸边的马莲草、晶晶莹莹的露珠和开始吐出芬芳的野蔷薇,全都笑眯眯地迎着从仙鹤峰升起的太阳,反射出一片红艳艳的、灿亮夺目的色彩。湘江两岸的柳树林在度过了令人悒郁不快的冬天以后,拼命吱吱地吮吸着大地的乳汁,抽出了数不清的新枝嫩芽。那些米黄米黄的槐树花,好像金色的烟霭,笼罩着大刘庄的池塘、茅舍、牛栏、茶园……把镇上中学的洁白粉墙染成一片橙红色。  快乐而调皮的东南风摇曳着所有能够摇动的树梢,发出喧哗的欢笑,然后在水平如镜的湘江吹起欢乐的涟漪,向很远很远的地方荡去……  要是能变作一阵风,那该多好哇,张开翅膀,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什么理想都能立刻实现!可惜不行呀,眼下刘海英要渡过这条湘江,只能等候独脚的二虎伯伯的渡船。二虎伯伯还在对岸慢吞吞地戽着舱里的积水,嗳,他不知道人家有多么紧要的急事赶着过江呢。  怎么不是急事?一九五二年,祖国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抗美援朝,走向军事干部学校,走向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列。那么多人都“优秀”啦,可她光是送人家去“优秀”,没有轮到她,唉,多泄气哪!  现在,她的机会到底来了——她可以到遥远的、神秘的、茫茫无边的新疆草原开拖拉机,那是个多么辽阔而豪犷的地方啊,况且又恰巧是爸爸要她做的事情。十二年前,爸爸在光荣牺牲时写信给妈妈说:“……旧中国好像暴风雨中的破船,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生活在新的时代,拖拉机将要……”一定是“将要”由她驾驶,她早就有了这个伟大的理想啦。关于理想,老师(也就是妈妈)说过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年轻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应该把青春献给祖国!”可见,妈妈一定是同意她去新疆开拖拉机的。现在最紧要的事情是赶快去报名,今天是最后一天了。  海英就是中学女校长牟兰同志的独生女儿,“今年十五岁,一天都不短。”有这么些年龄也算不简单哪,可是要论她的模样,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喽。乡亲们都认为她是个模样很可爱的女孩子,只有她自己才为模样伤透了脑筋——人家初中三年级的女同学,脸颊都露出一点点年轻人的棱角啦,可她还是圆溜溜的,像个正在树上长着的淡绿色的苹果。她也并不是没有在背地里拼命捏她的鼻子,就算捏得红通通的,可这个倒霉的鼻子还是那么调皮地翘起来,没有半点老成持重的样子。至于她那两条小辫儿,更是短得甭提了,根本就不像个大姑娘样柔软地垂在肩膀上,而是在齐耳根的地方就弯弯地向上倒竖起来,活像两根钓鱼钩。这算什么长相啊,又娇小、又秀气,一定是因为有这些缺点,那些伯伯、叔叔、奶奶、婶娘,还有什么的,总是爱把她搂到跟前问长问短,好像她还不是一个读过世界历史、懂得地球在一万年前发生过什么变化的中学生。提起这些,她就气得满脸通红。可是这怪谁哩,生成这样,就只好这样了。  二虎伯伯的渡船摇过来了。这个缺了一条腿的独脚老人,威风凛凛地站在船尾,湘江上刮风起浪他也是这样。很少有人会用金鸡独立的姿势挺直腰板摇橹,但老人连大气都不喘一口便可以将渡船摇过一里多宽的湘江。  二虎伯伯的那条腿,是十二年前跟着海英爸爸打游击的时候负了重伤锯掉的。爸爸是在皖南事变时牺牲的。海英每次坐二虎伯伯的船过江,老人总是抚摸着她的头发,用竹篙量着老战友的女儿,从乱蓬蓬的长胡子中发出愉快的笑声:  “噢噢,小海英又长高了一点儿……”  小海英、小海英,就是二虎伯伯这样喊起来的。别说同学们啦,连妈妈也这样喊她——只有在课堂点名,才正式叫她刘海英。“二虎伯伯,从今天起别再叫我小海英啦,不小啦。”  老人弄清楚了取消这个“小”字的原因,原来是小海英要去报名参军,他咯咯地笑得浑身抖动起来,差点儿没噎着……  “二虎伯伯,快别这样。”她揪着老人家的衣襟苦苦恳求着:“这么多人来坐船啦,别笑,别笑……”  “好吧,好吧……”二虎伯伯真的不笑了,不知道怎的,这时他皱起又粗又浓的白眉毛,不满意地摇着头,嘟哝起来:“吓,我那寡嫂子也真是……孩子还小嘛!”  海英真想告诉老人家,是她瞒着妈妈去报名的,不是妈妈让她去的,后来她到底还是拼命憋住。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她涨红了脸,有点发慌,不知怎么说才合适:  “嗳嗳,二虎伯伯……你怎么啦,我还要回来的呀……我一定给你补好那件夹袄才走……”  听了这话,老人有点发黄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阴影,脸色也沉下去了。他没儿没女,老伴也去世了,这两年的衣服全是海英给他缝补的。按说他是个荣誉军人,岁数也大了,区政府早就劝他退休养老了。可是他听了“退休”这两个字就要骂人:“胡扯!光拿钱不干活,当二流子吗?”他最瞧不起二流子,因为二流子有些当过黄狗于。海英常常一面做着针线活儿,一面津津有味地听老人家讲当年打鬼子和黄狗子的故事。这些故事,通常都讲到她爸爸,甚至是被老人明显夸张了的:  “……那些黄狗子,最害怕新四军那个‘指导委员长’——我们叫指导员,就是你爸爸——他们说,这个委员长跟那个委员长不一样,能文能武,会说日本话,打枪百发百中——要打眼窝就是眼窝,要打上唇误不着下唇……  “可是日本鬼子不信。他们说,中国人不会有这样的圣贤豪杰,太君才大大的有……  “哼,有一回,指导员带着我,换了鬼子兵的衣服,偷偷混进了鬼子的王八壳。他一进门,就大声说:‘泥红喽,壳要大,鸡和米漏啦。晤,意思就是‘天皇保佑,武运长久’。哈哈,你爸爸那口东洋话把鬼子哄得蒙头转向,都把他当做新调来的军曹,哗啦哗啦说开来啦。有个鬼子,还给我一根纸烟。呸!那算什么烟,他们穷得连烟草都没有,准是用马粪卷的,所以抽起来比放屁还臭。不过我还是装成要接的样子,让他走近点,猛一个扫堂腿把他绊了个四脚朝天。跟着,指导员的二十响就嘟嘟嘟……”  二虎伯伯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他讲完指导员怎么领导炸桥,又讲他怎么单枪匹马舌战搞摩擦的国民党的师长;甚至刘义生同志——海英的爸爸哪年哪月怎样遇险,怎样跑到中学,女教师牟兰怎样把他藏起来,后来他又怎样和牟兰结了婚,结婚那天刚好有情况……他全都知道。  讲呀讲的,讲到夜深,小海英就在二虎伯伯打鱼的草棚里睡着了。这时,老人多半拈亮了昏黄的豆油灯,长久地盯着小姑娘美丽的脸孔:那宽阔的前庭、那晶莹的双颊、那玉石般的鼻子、那睡梦中想笑的小嘴唇……嗬,日子子过得好快啊!小海英生下来的第三个月,牟兰老师就病了。这个娇娇嫩嫩的女教师,又没有带过娃娃,又要常常跑情况,身体又单薄,实在难哪!小海英就是他的老伴用米糕喂胖的。如今,她长大了,长得多么像牟兰老师和去世了的指导员——不光模样像,连性子也像——她爸爸是条硬汉子,又是个有见识和有学问的人;她妈妈虽说温柔文静,可实在是个有主意的女人,勇敢坚强呐!知道她在那些黑暗年月战胜过多少困难,就懂得她是多么了不起了……  渡船靠了岸,乘客都走光了。二虎伯伯让海英留下来。他困难地蹲下独腿,哆哆嗦嗦地在舱洞里摸呀摸的,摸出了一个日本军用背囊。他把里面的东西全倒在尽是烂泥浆的船板上。  “把这帆布兜儿拿去。这是战利品,你当兵,正用得着。”二虎伯伯的眼睛湿润起来,一下子像老了很多。  “二虎伯伯,你留着好吗,我有哩……”  “拿去!”老人不知道为什么生气了。过了一会儿,他才恢复奕奕的神采,慈祥地说:“孩子,你要出远门了,二虎伯伯是个粗人,不会讲什么文理。可是你得记住,现在这个江山不是捡来的,是用血打出来的。再难的事情,也没有比这难呐!……”  “二虎伯伯,我记住你常常说的那句话啦,‘要直着腰板走,像条汉子!’就是说,死了也不能变心!……”  “哎哎,我多会儿跟你说过这些话?女孩子家……好,好,说过,说过,你还是多想想你爸爸说的那些话吧,那才是真正有学问的话。”  “嗯。”  二虎伯伯最后用洪亮的声音,严厉叮嘱说:“你是革命后代,到了我们队伍要有出息!……噢,哈哈,去吧。”  湿漉漉的、到处是水潭的公路,驰过一辆辆挂了红布标语的大卡车,车上载满了戴着光荣花的参军青年。嘹亮的歌声从卡车飞出来,无遮无拦地向绿色的田野和远远的蓝色山冈飘去:  千里迢迢,  万里遥遥。  我们不怕戈壁茫茫,  不怕瀚海滔滔。  我们走向生活的征途,  走向阳关大道。  再见吧,妈妈!  再见吧,美丽的童年!  再见吧,故乡……  “嗳——停停,嗳——搭车……”  海英对着每辆汽车叫喊着,可是连最后一辆也都按着喇叭、绕着弯躲开了她,那些驾驶员还笑嘻嘻地向她招着手,却头也不回地一溜烟跑掉了。她叹了口气,抖掉灌进雨靴里的泥浆,决心上路了。  好一会儿,一辆装满行李的老道奇卡车,从后面赶上来。它哼哧哼哧地爬上了坡,准是着凉啦,发动机又打喷嚏又咳嗽,水箱盖像开水锅那样冒出蒸气,所以用不着海英叫喊什么,它就自动停下来——司机到小溪边提水去了。这时候海英看见驾驶室上还坐着一个人,她快乐地大喊起来:  “叶——华——,叶华,你运气真好,搭上车啦。”  “嗳呀,我当你变卦啦,原来你在这儿呀,快上车吧。”一叶华是海英最好最好的同学,只比她大两岁。可是叶华就像吃一碗米饭长一寸骨架,长得像黄杨树那么高大。脚上老穿一双男人的球鞋,而且也像男同学那样,从穿孔的鞋洞里冒出豆豉的气味。只有一点和这壮实的体格不相称的,就是她老拿不定主意。  这次参军,她们两个人商量好了,如果海英不去,那叶华是绝对不去的,就算新疆好得像在画片上看到的那样,她也不干。因为“我离开你简直不行,嗯……解答代数题,我没有你,行吗?何况到新疆,恐怕比代数要难。”还有一点,就是她不能看见海英被人欺侮,如果哪个坏小子胆敢跟海英开个不礼貌的玩笑,你瞧她吧,简直凶得像只老虎,连足球队员都害怕她。  “叶华,这车子能坐吗?”  “能坐。他要撵,我们硬不走。”不过叶华否定了这种设想,热情地说:“他/卜会撵的,这人可好啦。”  驾驶员提水回来了。哎呀,他真年轻,顶多十八九岁,好像还有点娃娃味。不过他那戴军帽的样式和不慌不忙的动作,一眼就能看出是个老兵。也许就是长大了的“小八路”吧,真的,腰里还挎了支盒子枪哩。  “同志,能让我搭车吗?”  驾驶员眯细着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海英,装模作样地逗弄说:“你叫声解放军叔叔,我早就答应了。”  海英觉得这真是好笑:“嘿,你这么丁点儿大,也能当叔叔?”驾驶员不动声色地向水箱里注着水。完了,他顶认真地说:“既然连叔叔也不愿喊,你就走路吧。"  海英气冲冲地跳下车来。“走路就走路。你这人呀,一点儿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也没有。”  司机把严肃的脸孔一抹,立刻就露出又活泼、又诙谐的神气。  他嘻嘻笑着,一把抓住要跑开的海英,连请带推把她塞进狭小的驾驶室里。  “行啦,行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原则性,一点都不能含糊。你到哪儿去呀?”  “进城,参军。”  “嘿,你也参军?啧啧,咱们那里的子女学校还没开办哪!”  “你得了!”叶华抢白了司机一句,跟海英揭他的老底:“你刚才还告诉我,你是十三岁参军的……海英,他爸爸就是招收参军青年的林团长。”  “瞧你哕嗦的,像只下蛋的母鸡。我和你们不一样,我是从小跟父亲在一块,吃解放军的奶长大的。”  “母鸡?哼!你知道她爸爸是谁?”叶华轻蔑地瞥了司机一眼,为自己的好朋友大大地争了口气:“她的爸爸是个鼎鼎有名的烈士。”  “烈士!”驾驶员立刻尊敬起来,为了表示这一点,他从帆布兜里摸出几个大梨子,分别塞给海英和叶华。  “吃吧,吃吧,我请客。对烈士的女儿,更要注意原则性,不能含糊。”  汽车在滑漉漉的、满是水潭的公路上闪来闪去,时而厉害地颠簸着。小海英认为,要不是这个小八路驾驶,这辆丑陋得像长满疥疮似的老道奇,早就摔到沟里了。因为对驾驶员有了很大好感,她倒觉得坐在这辆破车上,跟坐在二虎伯伯的渡船上那样令人放心。  他们很快就像老相识那样谈起来了。  “你爸爸真是团长吗?”  “嗯。”  “你真是十三岁参军的吗?”  “还稍微多一点,快十四岁。”  “你回去告诉一下行吗?你就说……”  “说什么?”  “你说,报告爸爸,有两个女同志……”  “真是胡来!”  “什么胡来?”  “唉,还当兵哩,浑身老百姓气味。”司机诚心诚意地指出她的缺点:“当了兵,不兴再喊什么爸爸、爸爸的。他是上级,我是下级,我叫他林团长,他叫我林班长……”  “有——立正,敬礼,对吗?”  “那倒用不着,可以随便点儿。”  “嗯……”海英想起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十三岁参军,你爸爸就同意啦?”  “同意啦,他还认真严肃地对我说……”  叶华抢着说:“我的儿呀,乖乖去吧,以后可得自个儿洗脸……”  “瞧你说的,咱们解放军还有那号子抹鼻涕的软骨头?”  “叶华,你别打岔。他到底跟你说什么呀?”  林班长神秘地眨了眨眼睛:“他跟我说,鎯头虽小干万活,秤锤虽小压千斤。一个人,不怕年纪小,顶怕没志气。”  海英听了这句话,羡慕得直啧嘴:“真好,说进我心坎儿里啦。”他们一直这样谈着,到了长沙城的大桥,汽车因为要到火车站送行李,这才分手。  二  对于海英来说,生平最荒唐的事情,莫过于这天报名参军了;最失望、最难堪,也可以说最丢脸的,也恰好是这件事情。新疆军垦招聘团设在长沙城北的一所学校里。天哪,这里简直是人山人海。学校的外墙,挂着几幅巨大的画着机械化农业的油画,那上面,驰骋在田野里的天蓝色拖拉机和在金色麦海中航行的红色康拜因,吸引着成百成千的人。学校里,锣鼓喧天;校门口,人头攒动。她们费了好大劲儿才挤进办理报名手续的行列。又过了很久,叶华算是顺利通过,到后面院子检查体格去了。可是轮到海英挤到办公桌前,人们都嘘起来,因为她跷起脚跟儿量身高,就这么着,也离标准高度有五厘米,差远啦。办理报名手续的干部含笑地将她拉到一边说:  “别胡闹吧,你太小了,下一个。”  “我怎么不行?我决心……我要……”  这真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海英急得满脸通红。她激怒地推开旁边的人,冲到桌子跟前,大声地争辩着、申明着。可是报名参军的人嘻嘻哈哈地把她挤出行列,她根本没有机会说明什么,便被一个戴眼镜的女工作人员牵着手,带到布告牌跟前:

内容概要

  邓普(1924-1982),广东东莞人。早年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第六团禺北办事处秘书,军委二部干校学员,新疆军区后勤政治部宣教科干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宣教科副科长、兵团政治部文艺科干事,新疆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等职。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军队的女儿》《老猎人的见证》《情满天山》,电影剧本《生命的火花》《军垦战歌》《天山牧歌》等。

作者简介

《军队的女儿》主要内容:新中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图书封面


 军队的女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