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次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官场 > 梅次故事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4-1
ISBN:9787807428756
作者:王跃文
页数:372页

章节摘录

  这年头,谁不相信谣言才是傻瓜。很多真实的故事,都从谣言开篇。谣言总是不幸应验,这很让梅次地区的百姓长见识。谣言只不过多了几分演义色彩,或是艺术成分,大体上不会太离谱的。梅次这个地方,只要算个人物,多半会成为某个谣言的主人公。不然就不正常了。  这时,听到了敲门声。朱怀镜还来不及说请进,门就被推开了,缪明和陆天一进来了,笑眯眯的。他俩刚从范东阳那里出来,顺路同朱怀镜打招呼。两人说声有客哪,就站住了。朱怀镜请二位坐,他俩都说不坐了,不打搅了。高前早站起来了,望着缪明和陆天一,只顾着笑。朱怀镜没有介绍高前,彼此也就不握手。缪明说你们聊吧,陆天一笑着点头。朱怀镜同缪明和陆天一再次握手,请他们早点回去休息。朱怀镜送他们出了门,见两人并肩走在红地毯上,头凑在一起说话,像两位生死之交。这场面很有意思,朱怀镜忍不住暗笑起来。缪明个子不高,腆着肚子,左手通常背着,右手总是在肚子上摸来摸去,说话之前,总无声地笑笑,很有涵养的样子。他若是坐着,左手总喜欢悠闲地敲击着沙发扶手,却不让人听到任何响声;右手仍忘不了揉肚子,顺时针三十六次,逆时针三十六次。这大概也是很有涵养的意思。缪明的涵养在荆都官场很有口碑,朱怀镜自然早有所闻。不曾想这涵养到了梅次,却另有含义了,就是傻子。  朱怀镜回到房间,没头没脑地问道:“还有呢?”  高前说:“反正很复杂。梅次官场的最大特色就是玩圈子,是圈子官场,圈子政治。有老乡圈子、同学圈子、战友圈子、把兄弟圈子,等等,五花八门。最有实力的老乡圈子是阴县帮。梅次地区财政、银行和公检法等重要部门的一把手,都是阴县人。因为陆天一是阴县人,那些要害部门的头头脑脑,都是他一手栽培的。  “同学圈子要数农大帮最厉害,也因为陆天一就是农大出来的。陆天一本不是正宗农大出身,只是早些年在农大干部进修班学习一年,补了个专科文凭。后来他官做大了。一帮农大出身的人都来攀同学关系,投在他的门下。  “人大主任向延平的身边有个战友圈子,人数不多,却团结紧密,真有些军人风范。向延平十多年前转业到梅次就是正师职,又年轻,雄心勃勃。但只任了几年地委副书记,再也上不去了。他总说自己不得志,是因为寡妇睡觉——上面没人。”  朱怀镜听着笑了起来,高前便有些得意,说:“这向延平,有个‘三个寡妇论’,很出名。”  “三个寡妇论?”朱怀镜听着怪怪的。  高前笑道:“当年向延平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年纪轻轻的就是地委副书记,很牛气。部队干部,说话本来就粗。有一次,他在大会上说,自己能干到这个份儿上,全凭自己的能力和实干,不靠什么后台。他说自己没有后台,好比寡妇睡觉——上面没人。又说,自己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喝几口小酒。酒桌上朋友多劝几句,就有些管不住嘴巴,免不了多喝几杯。这叫寡妇的裤子——经不得扯。接着又说,当然,工作需要大家支持,这又好比寡妇生崽——拜托大家帮忙。”  朱怀镜忍不住大笑,眼泪都出来了。高前喝了口茶,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将茶水喷了出来。他揩了揩嘴巴,继续说:“后来,他就只说自己寡妇睡觉——上面没人了。可是他又不甘心在梅次总是事事让人,就网罗些部队转业干部。他也不管你是海军陆军还是空军,只要是穿过军服的,愿意投靠他,他都收编你。  “还有就是拜把子兄弟了。或明或暗的把兄弟圈子到处都有。大家都知道,以陆天一为老大的拜把兄弟有八位,号称八大金刚。有一次陆天一在会上专门批判过官场上拜把子的现象,说得声色俱厉,大家反而更相信他是八大金刚的老大了。这些人说话往往此地无银三百两。据说全地区十个县市中间有四位县市委书记是陆天一的把兄弟,公检法三个部门的一把手也是他的把兄弟。这事儿没人说得清。”  几乎是一夜之间,所有梅次人都知道吴飞被抓起来了。吴飞是胜远建筑集团的总裁,梅次著名的民营企业家,荆都市人大代表,曾被评为荆都市十大杰出青年。  民间传说总是戏剧性的,说是吴飞正带着他的漂亮情妇在外地考察工程项目,不知梅次这边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地委书记缪明亲自打电话给吴飞,请他回来,有要事相商。结果,吴飞和他的情妇在荆都机场一落地,就“咔嚓”,双双戴上了手铐。检察院立马将吴飞秘密押往外地,这边却急坏了陆天一,他可是吴飞的把兄弟!陆天一忙派公安的弟兄沿路拦截。在天河镇渡口,公安的差点追上了检察院的,却让检察院的抢先半步。望着汽车轮渡慢慢驶离码头,公安的急得朝天放枪。  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自然是民间演义。但就像稗官野史有时比官方正史更加可信,百姓的口头故事也绝不是空穴来风。传言是赵一普事后告诉朱怀镜的。朱怀镜只是笑了笑,说道:“乱弹琴!”可他心里却清楚了:百姓不仅知道缪明同陆天一面和心不和,而且知道缪、陆二人对吴飞一个是要抓,一个要保。  民间传闻的风向又变了。原来因为陆天一砸车,都说他是个大清官。这会儿又说他原来是个贪官了。而对缪明,传闻中的形象没有多大改观,依然说他是傻蛋。民间对他的态度,大抵上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朱怀镜正是要他暂时回避一下。“清业,那会儿说到王八,你像是有话要说?”  陈清业望望舒天,支吾起来。朱怀镜说:“舒天在场没事的,但说无妨。”  陈清业就不好意思了,说:“哪里,舒天……当然当然。朱书记,你难道真不知道王八是谁?”  “不知道。”朱怀镜摇摇头。  陈清业说:“荆都建筑行内的人,在一边管王莽之的公子王小莽叫王八。”  朱怀镜说:“这可是骂人呀!”  陈清业说:“当然是骂人。不过大家给他取这个外号,是有来历的。我敢说,那个王莽之,肯定是个大贪官。荆都管区内,只要是两千万元以上的工程,他儿子都要插手。王小莽自己也不搞工程,只是把工程拿到手后,给人家做,他收中介费。什么中介费,只是个说法。实际上就是大工程谁来搞,必得他王小莽说了算。行内人都知道规矩了,只要有大工程,不去找别人,只找王小莽。王小莽有个习惯,对‘八’字特别看重。你托他找工程的话,只要他答应了,先给八万块钱给他,叫前期费用。工程拿到手之后,再付他八十万。工程完工后,付清全部中介费,标准是工程总造价的百分之八。他总离不开‘八’,大家都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王八’。可见大家是恨死他了。”  干完一杯,成义说:“按中国国情,更需要大量像您朱书记这样有能力的领导干部。毕竟是个政治主导的社会啊!”  朱怀镜谦虚几句,又笑道:“看来我同成先生谈得来。我有个精英论,不知成先生和小刘同意不同意。我觉得,中国的精英,只能是准精英。这是同西方国家比较得出的结论。西方国家,真正的顶尖人才集聚在工商企业界,他们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社会精英分子;二流人才才去从政。而我们中国,精英分子却相对集中在党政机关,无缘进机关的才去工商界或别的行业。而西方国家那些进入工商界的精英,因为机制原因,总体上都能做到人尽其才,并有相应的回报,他们也就越发优秀,成为真正的精英。我们国家呢?哪怕你真的就是名牌学府的高材生,当你进入机关打磨多年之后,除了会讲几句空洞的官话,就别无所长了,只能是准精英。好在情况在不断好转,已有一批真正优秀的人才不再迷恋官场,转头投身工商界,他们是值得敬重的先驱者。比如你成先生,就是这中间的佼佼者,是真正的精英人才。而且官本位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最近有个沿海城市招考公务员,要招好几十位,结果报名的才十几位。”  人的外相有时也很占便宜的。王莽之是个高嗓门的山东大汉,说上三句话就会打个哈哈,谁见了都会以为他是个心直口快的大好人。不过朱怀镜早就不相信人的外相了,他在这方面是吃过亏的。早年有个同事,尖嘴猴腮,见人就笑嘻嘻的。都说尖嘴猴腮的人奸猾不可交,可他见这同事实在是热情得不得了,便忘了防备。后来果然就被这人从后面捅了刀子。曾经还有位同事,慈眉善眼的,肯定是好人了,后来发现这人却是地道的伪君子,背地里专门弄人。  最有意思的是口杯换代。最初流行的是玻璃内胆的保温杯,领导干部往会议室里一坐,一人一个保温杯。过了几年,突然一夜之间,他们手中都捧着紫砂内胆的保温杯了。后来更新越来越快,一眨眼工夫,他们都换上了不锈钢保温杯。不论流行哪种口杯,领导干部的换杯工程往往会在两三天之内完成,效率极高。万一哪位领导的口杯因为没有人及时奉送而换得慢了,或是不得已自己偷偷买一个撑面子,那种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晚上,在荆都做生意的朋友来看望朱怀镜,没带别的什么来,只送了个玻璃口杯给他,正中下怀。打开包装把玩,见了“诺亚口杯”四字。又看了说明书,方知“诺亚”只是个企业名称,仍不知怎么叫这种杯子。心想,就叫它水晶杯?第三天,他捧着水晶杯进会议室,就自在多了。放眼一望,会议室里早已见不到不锈钢杯的影子了。  朱怀镜上次从北京回来没几天,梅次地委、行署好几位领导都弄了顶礼帽戴着,就连颜色也多半是朱怀镜那种藏青色。半个月之后,也就是一次地委扩大会议之后,半数以上的地直部门领导和县市领导都戴上礼帽了。老百姓看着乐了,编了顺口溜:礼帽头上戴,四个轮子转;说像许文强,没有那么帅。周润发扮演的许文强,戴着礼帽,风流倜傥,老百姓印象太深刻了。中国还从来没有过如此受人喜爱的流氓。  伴着礼帽一块儿风行的是关于朱怀镜马上就要当地委书记的传闻。戴了礼帽的各级领导,几乎没有谁不知道朱怀镜头上那顶礼帽是市委王书记送的。那天朱怀镜回到梅次,去缪明那里汇报。缪明抬头一看,说:“你这帽子好像王书记那顶。”朱怀镜笑笑,说:“是的。王书记硬要送给我。”缪明脸上便不太自然了,却使劲儿笑着,说:“很好,很有风度。”后来陆天一见了他,也说:“好像王书记的帽子啊!”他照样笑笑,说:“王书记非送给我不可。”陆天一也是眼睛一亮,立马拍了他的肩膀,笑眯眯的,很有意味。  真是奇怪,他们对王莽之帽子的印象怎么如此深刻?似乎王莽之也是最近才戴上礼帽的。几夜之间,礼帽就成了梅次领导干部的标志了。陆天一也弄了顶礼帽戴着,黑色的。缪明虽然没有戴礼帽,却也找了个机会说自己戴帽子不好看。那是地委领导开会时,缪明玩笑着说的。明白人听着却不像玩笑,他也许是想叫大家别误会了,莫以为他有意弄得同大家离心离德似的。其实这帽子就是他心头的一个结,它的象征意味太大了。  朱怀镜本是无意间说出帽子的来历的,绝无炫耀的意思。可是,说他要高升的传言却更甚了。如今没有传闻的领导,往往是没有出息的。传闻大致是三类:升官、贪污和情人。其实早就有风声,说缪明要上调,朱怀镜接班。如今他将王莽之的礼帽往头上一戴,人们更加相信那些话了。  朱怀镜却因传闻而略感不安。他同王莽之的关系,好像是近了,但还尚欠火候。那么传闻太过火了,怕有负面影响。外面传得有鼻子有眼睛,他只是装蒜。辟谣显然是多此一举。因为吴飞、郑维明的被捕,梅次官场显出些耐人寻味的异样来。缪明、陆天一和地委、行署其他头头脑脑也在传闻中各就各位,有的说要调走,有的说会留任,有的前途未卜。各种传闻大同小异,较为一致的是:朱怀镜任地委书记,陆天一只怕要被抓起来。  凭着直觉,朱怀镜知道,只要把吴飞案彻底抖出来,王小莽的尾巴就会露出来。王莽之也就完了。王莽之没事也得有事了。陆天一迟早也要咬出王莽之。谁都知道王莽之手伸得长,那么各地市和有关厅局还会有些人要被带出来。朱怀镜在官场的口碑就完了。当然官场中人,看上去修养都很好的,不会随意臧否人物。他们要么避而不谈,似乎不屑提起他的名字;要么提起他就摇摇头,觉得此人是个麻烦;哪怕是那些自称最直率的官员,多半也只会说:这个人,多事!哪怕王莽之真的罪该万死,有的人照样会为之扼腕:王莽之是毁在朱怀镜手里。  朱怀镜感觉进退维谷了。可是,他哪怕今天放人一马,只要有机会,王莽之必然还会对他下手的。真是滑稽,只几个月工夫,他便由王莽之的心腹而成心腹之患了。朱怀镜并无负疚之意。这件事上,无论讲做人之道,还是讲为官之道,他自觉问心无愧。  朱怀镜没了睡意,眼睛却闭着。看上去像是睡得很沉,而他的思绪却是万马奔腾。他脑子里上演的是很形象化的场景,包括抓人、审讯、办案人员的严厉、犯罪嫌疑人的狡辩等等。禁不住全身的血往头顶冲,呼吸时而急促,时而平和。感觉到两边耳根发痛了,才知道自己一直紧紧咬着牙齿。他突然睁开眼睛,长舒了一口气,定了定神,暗自道:干就同他干到底!

内容概要

王跃文,湖南省溆浦县人,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服务于湖南省作家协会。出版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亡魂鸟》、《西州月》、《大清相国》、《苍黄》等,以及小说集、散文杂文集多种。他的文字始终渗透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凌厉的批判锋芒,有官场小说第一人之称。

编辑推荐

  其他版本请见:《梅次故事》  《梅次故事(最新修订版)》是《国画》续篇,是长篇官场小说。  如果你看过《国画》,那么你一定要读一读《国画》的续篇——《梅次故事》。

作者简介

本书故事承接《国画》。换了一个环境,担任了更高领导职务的朱怀镜,如何应付那些未曾预想的人与事、情与理对自己所产生的冲击?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朱怀镜又如何面对那些无法逃避的躁动和迷茫?他的操守和才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他的人格和官品正经受着艰难的考验……

图书封面


 梅次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梅次是国画的续作。但是感觉在看两个不同的朱怀镜。朱哥从省城或者说从中心城市转战到地级市这一说我觉得不是太过瘾,可能是港台片看多了,或者是自己浅薄。仍然觉得主战场应该设在省城或几个大都市才过瘾。这些纯属扯淡。王跃文对中国历史的中庸之道用现代的手法进行了阐述。文中极力在渲染一种平衡,为官如何能尽人事,听天命;细节描写,人物变化,对各个阶段的适应过程描写得极为细腻。人物非常丰满,但是恰到好处,相较闫真的《沧浪》又多点实际意义。这种拿捏火候体现出公里。故事不如国画跌宕起伏,一直想说明冥冥中早有定数,那即是平衡。王跃文一定是一个自律性极高的人,讲究一个度的把握。特别在不可钻营投靠这方面以故事的形式给予阐述。后来在《西州月》里面表现得淋漓精致。关隐达和朱怀镜两个不同环境,不同境遇的官对人生的执着那理想的追求又是那么的相似,梅次其实看着不太爽,个人怀疑朱怀镜这样的人物存在的可能性。还记得一段情节是来了很多上门礼,为了为人,迫不得已接受,但是又觉得违背良心,便匿名捐助到基金会。一次两次、还让心仪的对象出面,对人对事对待麻烦困难为很多人树立了榜样。当代这样的人有几个?王跃文想展现新时代的好官,虽然做事左右逢源,但仍留一身正气。看过这本书更能了解为官的不易,好官的难当。
  •     如果你看过《国画》,如果你曾为其中描绘的官场真相和人生百态而拍案惊奇,那么你一定要读一读这本《国画》的续篇——《梅次故事》。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国画》故事的延续,感觉作者有些退缩了!
  •     非常好!情节紧凑,后面稍微快了一些。
  •     还是不喜欢中国官场小说
  •     中国官场的东西感觉千篇一律,都那样
  •     相比第一部国画 情节设置上有些拖沓
  •     国画续集,但主人公在这里就比较正面了。喜欢了解官场的朋友值得一读。
  •     如履薄冰地官场呀~
  •     官场文学的经典!看完后更能深刻理解官场哲学。
  •     王莽之的结局有点戏剧化,结尾吧……说实话没看懂
  •     以前读过,感觉不如国画和苍黄。
  •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应该可以作为标杆了吧
  •     只能算是描述中的佳品,却欠缺反思。
  •     结尾突兀,像临时修改。不过这书主要看过程,进阶教程。
  •     当时观感,五星
  •     美!说不上完美的主角,但是很真实不是吗= =结尾结的莫名其妙,马上就到了最关键的地方了( ̄へ ̄),对权力的重组斗胆揣测一下的话,我觉得朱先生会彪炳荆都? 最喜欢小赵了,可惜小赵后来都不怎么登场了嘤嘤嘤
  •     国画续作,读到一半不想读了,感觉官场小说虽然一开始都想讲不同的事,其实作者们讲的都是一个人…
  •     非常好的官场小说!王跃文不愧是“官场小说第一人”啊,文笔细腻,描述逼真,心理描写极为传神,有数不清的技术性细节值得学习和揣摩!绝对是“官场教科书”一级的经典!
  •     多年以前就读过了,很喜欢;好容易等到出版,从卓越网购了一本保存;再读!
  •     见识了一些官场黑暗
  •     四百八十寺皆付劫灰;三万六千场无非戏局.
  •     和国画相比,就是JB垃圾
  •     手机看的
  •     20121031- 1111我想了好久没想明白 结尾车毁人亡急转直下仓促收篇 就像刚让客人吃到合口菜肴 主人家却突然喊散席 那半口菜还噎嗓子眼儿没来得及往下顺溜呢?!。。最近官场看得多 不是对这个圈子有热情 只是希望能透彻体悟人性
  •     2011.1.3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     跟国画的剧情居然能接上了,不过人的转变很大
  •     朱怀镜怎么变得这么有原则了、、、
  •     空闲的时候看着挺好玩的
  •     政治是最没有感情的 是最残忍的
  •     国画的下半部,朱书记进步太快,非常人所及。
  •     2010年阅读
  •     《梅次故事》,是《国画》的续集,朱怀镜升任梅次地委副书记进而到一把手,个中跌宕起伏,王莽之车祸而走,有点太突然,虎头蛇尾,朱怀镜和王莽之从心腹到心腹大患的剧烈剧情冲突才是正真的高潮。
  •     在网上读者本书, 是国画的续,看到第六章,没看出门道呢,有兴趣的可以看下边的连接,全集, 没有vip 收费。 http://data.book.163.com/book/home/009200010013/0000LWZK.html 看到了第四十章,王莽之父子借地委书记的手捞钱,被朱拒绝,真是大快人心, 但他仍从其它渠道捞到了好处,朱接下来会怎么做呢? 最后没看懂、、、
  •     2010.12.01.卓越。
  •     给四颗星是因为还期待着能有后续,因为这实在只是个不算结尾的结尾。
  •     官场有自己的整套游戏规则,身处其中的人既要拼实力,也要讲技巧。朱怀镜在为自己谋取更好的仕途过程中,通过巴结拉拢打压排挤,一步步爬到了地委书记,最终却发现自己是如此地如履薄冰,已是高处不胜寒,稍不留神倒可能粉身碎骨。最后大年初一在荆山寺中,他明白即使捐再多功德,也是枉然,到头来仍是天网恢恢,恶有恶报。 朱怀镜的可爱之处在于,虽在私生活上有不足,但总体上是有原则守底线的,至少没有被染黑,还算是个好官吧。
  •     一个略带正能量的官场故事,很多官场细节,抓的非常准确,非常的细腻传神,结尾比较深刻,一个人贪官的陨落,一个新生的崛起。
  •     为人民服务
  •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宗,但变却是万万最不可小鉴的啊,领导的艺术晦涩而令人向往……
  •     1.不如国画。2.作者对美女有情结……3.朱怀镜的转变,有点儿太突然,也不大现实。4.突然降神的方式解决矛盾,太缺乏艺术技巧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