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美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财经 > 官窑美人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6
ISBN:9787532741649
作者:程庸
页数:332页

章节摘录

  1.太阳像一件新瓷器  太阳像一件新瓷器,明晃晃地把老街照得磷光闪闪。  李茗沁靠着窗台,穿一件灰色棉布中装睡衣,衔着蜜蜡烟嘴,手持黄杨木梳子,很有耐心地把头发往后边拢去,双眼注视着墙上那幅老洋房照片。  照片上,几株法国梧桐,枝桠向天空张开,仿佛是一幅狂草书法,叶子细密,繁茂柔软,与树干之粗壮刚好形成对比。梧桐树腰端坐落着一幢英式洋房,构造既简练又精美,色彩典雅,洋气十足,很耐看。但母亲常常说看了心烦,李茗沁非要挂出来,凭借这张照片,他可以滋生幻想。  李茗沁当然知道,这一切已经远去,但说不定哪日又会从头开始。不是么,眼下,我只花了一千多元就买到一件南宋官窑贯耳瓶,有人估价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有了这么一大笔钱,什么都可以重来。  他昨晚曾抱着贯耳瓶入睡,噩梦连连,瓶子一会儿被劫,一会儿被认定是假货。一觉醒来,脊背上冒出一大片汗。  一件艺术品,有人说真,有人说假,真了,几百万,假了,换一箱咸鸭蛋,到底听谁好?这行当里逞能者不少,好坏都会说,一遇到掏钱买,都缩在一边了。撷英堂胡赖皮,平日里老夸自己眼光如何了得,一件乾隆粉彩瓶子放在他面前,要他出五万,他不敢,之后让别人拿走了,一转手卖了二十八万,买家立即标价五十万,让聚古堂眼镜蛇见到。眼镜蛇与胡赖皮一样,会吹,眼光有一点,曾捡过小漏,这回来了大家伙,要他出五十万,他手脚也缩在了一起。最后,粉彩瓶子让北方老板买走,八十万给了一个美国人,美国人把瓶子偷渡出去,送进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四百五十多万拍出。  古玩圈相信: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要想检验真假高手,只有到市场里来,这市场真少假多,而你买真不买假,就是能耐。眼下,李茗沁难以见到这类高手。他从博古橱里端出一口明朝青釉投壶,又取出一颗老象牙骰子。壶没把没盖,古人作游戏之用,一两米距离,投骰子,以命中多少决定胜负。他很认真地瞄准,投了第一下,骰子碰到口沿,叮叮当当几声,弹入了壶,在里面跳跃几次,才平息下来。好手气,第一次就中。第二次弹出,第三次又中,接下来连续飞出。他傻愣了片刻,再投一次,连投五次都跳了出去。  电话铃响了。“喂,找谁?”“找你……”“你是谁?”“别管我是谁,有可靠消息……”  他不容对方再说,就挂了电话,点燃烟一想,听听也无妨,顺手又操起话筒,里面传出了声音:“对啊,还是听一下好。”李茗沁打了一个冷战,这家伙竟然一直没挂机。你到底是谁?对方不吭声,之后说,公安局要来找你。  李茗沁笑道,你什么意思?对方说想要贯耳瓶,愿意出十万元。李茗沁故意问,十万美金?对方似乎没有料到他这种语气,停顿片刻道,别开玩笑,是人民币。  显然再一次证明这是一件珍品。如果事先不知道这件瓶子值多少,他也许就卖了;不过一个瓶子,一千多元买进,摇身一变,成了十万,但眼下李茗沁想跨越这个十万,成为千万富翁。“太少了。”“还少?到时候给没收了,你就得喝西北风。好吧,信不信由你。”对方挂了电话。  自从买进这个瓶子,陌生电话一个个打进来。多数是好奇,也有诚心诚意地想做买卖,而这个人既像收购,又像在诈我,诈我这么容易?贯耳瓶已有人出四十万,你出十万,不是在开玩笑吗?!也许此人是真提醒我,说不定正如母亲所言,外地一家博物馆遭劫,这件珍品来路有点儿蹊跷,要是真有什么牵连,那么,不管我从哪里得到,公安局来了,先没收再说。李茗沁有些儿坐不住,想了片刻,对自己说没问题,就说当赝品卖了,或者说随便送了人。但公安局要是不信,强行搜查呢?  祖上曾拥有一屋子名贵珍玩,什么明清官窑瓷器,什么黑紫檀黄花梨,还有红蓝珠宝不计其数,但之后败了。如今好不容易拥有一件高档瓷器,想凭借它重现李家风光,有几百万打底,梦想便有了根基。一件高档文物就是巨额财产,无论如何要保护好,保护好它,等于保护了梦想。陌生电话不一定可信,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这样想着,他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要找一个安全地方。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古瓷瓶上的文字搏杀:  关于古董,一位西方学者有过这么一段论述:“……在古物的神话学中有两个面向:一是对起源的怀念,另一个面向则是对真确性的执迷……所有的古物都是美的,只因为它们逃过了时间之劫,因此成为前世的记号。”小说《官窑美人》给读者看的,却是对古物之美的贪欲和贪欲间的搏杀。  《官窑美人》这个书名,在第一时间夺取了读者的眼球。这部小说的作者开局就赢了,而且赢得干净利落。  然而,一旦人们展卷翻阅时,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作者没有继续赢下去。当然也并不能算输,更谈不上输得很难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说主人公李茗沁从搜到一个宋朝官窑贯耳瓶开始,他与古董商洪长仁等的尔虞我诈,他人生发生剧烈变化这么一个故事,不能说情节不动人。可倘若参照以情节曲折取胜,设下悬念,撩拨人们窥探欲的商业“行规”衡量,《官窑美人》有几分不知好歹,至少有暴殄天物之嫌。这部小说拥有诸多“杀伤力”很强的元素:例如:官窑贯耳瓶的真伪疑云,美女姿色与气质的争奇斗艳,古玩世家后裔与古董店暴发户的明暗角力,命案现场尸体离奇失踪,争吵打斗中意外暴卒,盗墓坟场的森森鬼气,以假乱真的精心密谋,“看走眼”的懊恼和“捡漏者”的惊喜,匿名电话和黑道打手,警察和牢狱,家世遗恨和恩怨相报……凭如此众多可以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情节组合,《官窑美人》完全能出落得亭亭玉立,在畅销书排行榜的T形台上妖娆万分地行走。然而,该书作者对情节的编排和文字的铺叙,却硬生生错开了这条捷径。甚至在结尾,居然用一个意外,断送了一对正宗的官窑美人瓶的“性命”。可见《官窑美人》的作者程庸先生,正是笨得可爱啊。  凡是有耐心透过文字,品味的读者,就会明白作者何尝“可爱”?其实是满腹苦恼!他如同一个拥有精兵在手,却难以合理调遣的将领。固然这么些有“畅销书”炮制元素的情节正摩拳擦掌,纷纷请战;他自身多年涵养生成的古玩收藏知识亦不甘服输,汹涌膨胀,似乎随时会突破他的控制而喷薄而出,一旦这股“知识流”夺门而出,其气势沛然磅礴,必将“情节元素”冲得溃不成军,无法组成有效发挥自身的“杀伤力”的结构。就这样,知识和情节你一拳,我一脚打得不可开交,让作者左右为难。他固然想力求公正,不偏不倚,让知识与情节各尽所能,展示自家本领,但始终无法在小说的叙述里平衡两者,更不用说成功地把它俩调和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于是,《官窑美人》就在这么两股气流的你来我往中,跳脱了“畅销书”的模式,听凭文化的浪潮淹没了商业的张狂,给看官一个坐看云起云落的机缘。  文化以厚重的力度著称。它可以裹胁情节的尖利,更有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的气概。古玩收藏的知识,冷冷地笑看如今充斥于社会的贪婪、利欲熏心,执着于藏物的升值,斤斤计较,却将人性,浸没在铜臭中沉沦。《官窑美人》可以说用故事来注释收藏界的世态人情,借一个古董收藏家子弟得失古瓷瓶的过程,呼唤人性的复苏。小说的人物中两位女性颇有象征意义,一个是李茗沁的母亲:她身上保留着玩物养性的优雅气质,淡泊人生,但却无法将如此气质和人生价值,让自己的后代感悟而得以传承。另一位就是从出场到终场,都被神秘气氛氤氲着的徐楣丽了。小说一般都以美的角度入手描绘女性人物。徐楣丽神秘的美,不经意间煽动着,诱惑着男权社会中蠢蠢欲动的色欲和物欲。她似乎又有所计算地释放自己的魅力,这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混合着上一代玩物养性的雅致,同时又不丧失占有欲的张狂,只是这种张狂表现得分寸感极强,拿捏得恰到好处。作者对徐楣丽“神秘的美”的描摹,某种程度传神地写出了当下社会中古玩收藏界从“玩物养性”到“玩物丧志”的变异。鉴赏、陶冶性情被金钱,被占有所强暴的世态人情。知识流淹没了商业气,让《官窑美人》区别于悬疑小说的世俗,保持一种文化涵量的从容气度。将读者浅阅读的廉价快感,升华到审美的层次。

内容概要

程庸,原名程勇,《申江服务导报》古玩、读书版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主要文学著作有:《德令哈囚犯》、《一个人的百部经典》、《蓝鸟》、《月亮下的蛋》(与若隐合作)、《追忆古典的美雅时光》(与若隐合作)。
主要文物研究著作有:《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明清瓷器真赝对比鉴定》、《古玩揭密》、《古玩鉴定自测》(参与主编)、《明清古玩真赏》(参与主编)、《古陶瓷艺术鉴赏与修复》(与蒋道银合作)。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

编辑推荐

  ★古陶瓷学、文物学专家程庸先生力作!  ★即是一部古玩小说,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海派小说!  ★丰厚的古玩文物知识、精彩的收藏拍卖内幕、悬疑横生的情节!  ★通篇30余万字,没有一个“的”字,作者以实验性的笔法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向中国古典文化作虔诚致敬。     《官窑美人》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海派小说。《官窑美人》摸到了上海的风骨,她就是一个官窑美人,有很厚的积淀,很重的历史,很贵的宝气,程庸对上海的体悟和观察,就通过围绕李茗沁的三个女人“母亲”、“妻子”、“情人”体现了出来,也通过围绕李茗沁的生意对手、合作伙伴体现出来,这些人物又围着那不能碰摸的矜贵瓷器转,瓷器让他们的灵魂和身体都在阳光底下晒得透亮了,上海也在这个故事中透亮了。《官窑美人》的语言是献给上海的诗,程庸构造了一种真正配得上那些陶瓷也配得上海的灿烂、悠远、古雅、沉厚的语言。 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评论该书“以文字为桥,引领读者走入了关涉古董收藏鉴赏的深邃世界。”  《官窑美人》讲述了一个曲折好看的故事:李茗沁出身古玩世家,对古董有着莫大的兴趣,也一直梦想着能恢复先辈的风光。他初试身手,竟然买到了价值不可估量的国宝级古董——宋朝官窑贯耳瓶,然而平静的生活从此被打破。这件官窑贯耳瓶,先是被视为天价珍品,转瞬间价值又一落千丈;有人横刀夺爱,有人暗地调包……   这部小说是程庸凝聚十年心血写成的唯美作品,小说中没有一个“的”字,然而文字通达,表意流畅,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简介

李茗沁出身古玩世家,从小受母亲耳濡目染,对古董有着莫大的兴趣,也一直梦想着能恢复先辈的风光。没想到,他初试身手,竟然买到了价值不可估量的国宝级古董——宋朝官窑贯耳瓶。他平静的生活从此打破,其中更是蹊跷连连。
这件贯耳瓶,先是被人视为天价珍品,但转瞬间又一落千丈,被贬为不值铜佃的高仿品;有人对之横刀夺爱,有人设法暗地调包;古玩场上,收藏界内,一个谜团尚未了结,又一桩疑案却又横生枝节。更何况还夹杂着李茗沁与女友皎皎忽冷忽热的波折情感,以及他对古月轩神秘莫测的徐楣丽那隐隐然而又无法克制的倾慕。虽然不过是一件玩器,却牵涉到错综复杂的爱恨情愁,甚至还有父辈遗留的难解恩怨……
作者是古陶瓷学、文物学方面的专家,也是文字练达、学养深厚的诗人。本书在写作中,前所未有地没有出现一个“的”字,却丝毫不影响语言的畅达。丰厚的古玩文物知识,以及精彩的收藏拍卖内幕,浑然融入悬疑横生的好看情节。

图书封面


 官窑美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一本薄薄的书却看了好几天,书中的故事非常耐人寻味,据说作者程庸本身就是个收藏家,难怪书中有那么多关于收藏方面的知识和插图了,前段时间读了作家浮石的《红袖》和《青瓷》,都和古董收藏有关,再来看现在手头的这本书,觉得似乎更好看更有味道,书中主人公李茗沁误打误撞地入了古董买卖这一行,本来只是想玩玩,却因为这个工作结识了社会上各色人等,见识到了以前根本不能想象到的内幕,故事写的跌宕起伏,吸引人的不光光是里面涉及文物古董收藏鉴赏的深邃世界,还有老上海没落贵族的生活,几十年前的大资本家大老板,在文革中被抄家,几十年后,他们的后人是怎么样的呢,他们仍然是大户人家,拥有着大户人家的良好家教,仍然有着脱俗的气质。一开始以为只是主人公李茗沁为追查出家世收藏秘密的故事,却越读越有味道,也越读越扑朔迷离,与其说看起来是几个古董商男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倒不如说是女人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女主人公徐楣丽真的就如书名所提是个官窑美人,但推究其本人来说,我想真的是有这样堪称完美的女子的,漂亮,有古典气质,有文化有学识,懂得人情世故,说话会看山水,她和男人在一起不是为了钱,她不缺钱,大户人家出身的她只是为了一门心思地要把自家以前的那些古董一件一件给找回来,且不论这个人的居心和目的好坏与否,那份执着和脱俗真的是如官窑瓷器那样濯清涟而不妖的,每次出场时总是优优雅雅地盘着如意发髻,穿着古典中装,说话沉稳不矫造,结尾的时候周律师说到香港去拜访徐楣丽时,徐为她燃香,先在一张方桌上搁置各种闻香工具,把一块炭烧透,放在铜制香炉中,盖上细香灰,如果香灰很薄,就直接把香料放在上面,等一会儿香味就出来了,如果香灰厚,那么就用铜竿在香灰中戳些孔眼,炭块接触到氧气,不至于缺氧而熄火,接着在香灰上搁上一块乾隆通宝铜钱,她说这叫隔火,铜钱又叫隔火板,当然,不一定非要放铜钱,瓷片,银叶,砂片,云母都可以。在隔火板上搁一小块香饼,或者直接放香料,也可以,过了一会,隔火板被烤热了,香饼缓缓地飘出了香味。徐楣丽说闻香很能代表中国文化,然而在大陆,几乎是绝迹。光是这些细致入微的描述,就能让人联想到这个女人是多么的精致,一颦一笑,巧笑嫣然,同样身为女人的我都忍不住要羡慕起她来。一边读着这本书,一边就想起我的奶奶以及我的那几位姨奶奶(奶奶的亲姐妹)来,几十年前,他们何尝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尽管我对奶奶的印象很模糊,但从父辈的嘴中却知道奶奶家教极严,小时候看过几张姨奶奶回国探亲时的照片,老太太们虽然已经一头白发,但仍然腰杆挺直,穿着古色古香的旗袍配一挂珍珠项链,即使美貌不在,那份大家闺秀的气质却是抹不掉的。前段时间和一好友聊天,提到年纪大了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我的愿望是成为像我奶奶那样的优雅女人,即使年纪很大了,也要干净利落,穿上漂亮的旗袍,盘上低低的发髻,腰杆挺直注重对小辈的家教。一份很简单的期许,在读完这本书后又一次激荡着我的心灵。非常好看的一本书,因为其海派故事的背景,个人觉得上海人读起来会更容易找到共鸣,不过喜欢古董收藏方面的朋友,读一读也很长见识,很久没有什么书能让我发自肺腑地写那么多读后感了,关于书中其他人的生活,也很精彩,在此就不多作描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读一下,力荐!!!
  •     断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当初也就是冲着上面丰富的古玩知识才买的。看完后果然受益匪浅,当然了,最大的受益就是了解了很多中国数千年的古玩历史。前几天无意在网上看到说,这本说居然通篇没有出现一个“的”字,起初不相信,回去重新翻看后,果然是!看来作者真是了得,文笔如此流畅,以至于我读完整本书都没有发现没用过“的”字!书中丰厚的古玩文物知识,精彩的收藏拍卖内幕,以及文物圈的世态人情,都表现的非常精彩。值得一看!
  •     美人迟暮是叫人叹息的,正如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给你看。而所谓美人,似乎总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就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望却不可及。而《官窑美人》则给了我们关于美人的又一定义:“皮肤好,像官窑釉面,类脂类玉,嘴唇丰满,像官窑唇口。••••••真是一个官窑美人。所谓官窑,从胎子、釉面、画工上看,都精到细密,你也一样,皮肤、气质、穿着。都上品。”光想想,就是一幅多么漂亮的画面,像陈逸飞的仕女图,自有一种厚重的风韵。一个女子,光有好面孔是算不得美女的,顶多是个花瓶,腹内空空。无知者若以容貌招摇,反倒落了轻浮。重要的是气质,但气质这个东西很难说得清,也不是一朝半夕就可养成,就像书中李茗沁的母亲和徐楣丽,大户人家出身,从小家教森严,一招一式就在这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下来,举手投足间透着一份高贵。这种气质自然是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养成,不是随便一个人放到贵族家,穿上精致的衣服,摇身一变就成了小姐太太。到底是缺些什么的,也许就是贾府众人初见黛玉时感到的那股“风流态度”吧。不禁想起最近网上流传的新版《红楼梦》的定妆照,假惺惺的姿态,穿着那样华丽得不现实的可笑衣服,眼神里却是空洞,仿佛没了灵魂的摆设。回到《官窑美人》这本书,书是本好书,文字也如书名般透彻干净,是国内当代文学难得一见的佳作。腰封上介绍到“开创性诗意文字,无`的'小说实践中文之美”。当时我还吃惊,二十多万字的一本书,怎能一个“的”字都不用?我们平时说话,尚且三句离不了这个字,何况这样洋洋洒洒一部作品?通书读下来,确实一个“的”字也没见着,文字还如此流畅自然,丝毫不觉“的”的缺失给情节带来任何影响,反而如流水搬纯净,简洁而明丽。情节设置也煞是好看,围绕一个宋朝贯耳官窑瓶,一波三折,叠荡起伏。不知耗尽多少精力情感,才要放下又卷入其中,而徐楣丽这个神秘的官窑美人穿梭其间,亦真亦幻。原来一个女人美是可以像瓷娃娃的,胎色釉质的不同也显出身价的不同,最最要紧的是瓷娃娃碰不得,一不小心就碎了。有人说李茗沁的名字是“明清”二字的谐音,那显然徐楣丽是“美丽”的谐音喽!对此我倒不以为然。在《红楼梦》之后在人名上玩谐音都算不得什么本事,况且我并不认为这种谐音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只是刚看到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个清秀的女子,如香茗般沁人心脾,不料却是会错了意。倒是徐楣丽,白白叫这俗气名字糟蹋了!看多了那些言之无物的小说,这本书不禁叫人眼前一亮。原来抱怨现在书市鱼龙混杂,什么烂人写本破书都能出版,浪费读者的时间不说,内容粗俗得没得叫人恶心!于是略略灰了心,想还是读名著吧!虽说各人口味不同,毕竟是经受了这么多代读者这么久的时间考验,大浪淘沙留下的总是精华。偶尔看了西尔顿的小说,虽算不上经典,但毕竟有其可读性,一气读下,畅快无比。不愧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于是认定他的书是消遣的好读物。而今看了《官窑美人》,讲着古董收藏界的奇闻逸事,本就新奇,再加上如画搬的描写,何止是消遣的好书,简直是享受的佳物啦!但是这本书算不上经典,一来还未经受时间的考验,二来无甚微言大义。哪怕最后那价值几千万的两个官窑青花美人瓶因邻居凿墙被震得粉碎,难免感叹世事无常,富贵如浮云,其他也无甚教化世人针砭实事之处。但是,阅读,未尝不可称做“悦读”,本身就是因读而悦,因悦而喜的过程。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愉悦了,享受了,管其他那些干什么呢?

精彩短评 (总计72条)

  •     故事人物设置情节走线简单了点,不过里头有关收藏鉴赏的细节描述有点意思。一气读完,酣畅淋漓。
  •     因为最近喜欢上了博物馆,喜欢上了《寻宝》,所以找来这本书看看。本文文笔细腻,故事情节有些费解,如果想了解下古玩知识背景,还是不错的。如果指望着欣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不会让人失望。
  •     不爱看人和事都往猥琐里去,还不如直接看古玩画册、名物志证。
  •     老上海的味道在现今的上海荡然无存。
  •     对于对收藏有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说。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生出无限的悲恸之情。但是全书不用一个"的"字,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也没有难度,是个噱头.
  •     文字很优美,全篇不用“的”,很有海派风情,文物鉴赏方面也不生涩。。。
  •     没有“的”小说
  •     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唉,看完这本书算是多少明白点古股这东西了
  •     这也好意思说自己是小说 流水账 骗子
  •     科普了。
  •     这本书我很喜欢,虽然字里行间都是当代话,给现代的我看,有点复古的感觉,刚开始我还以为是老上海的事儿呢,仔细往下读原来离现在没几年,内容很细腻,紧扣,描写瓷器的词句甚是华丽与专业(因为我是外行),呵呵!
  •     从小说的角度看,故事情节展开的不够丰富;但从文物鉴赏的层面看,却又增添了不少知识。总体说来,可以一看。
  •     之前对于在网上买书,我是一直懒于写评语和读后感的。今天我找到一本奢侈品的书,希望有人给些有价值的评语时,怎样都找不到。--------------------以后我没本书都写上评语,供大家参考,爱是需要付出的。--------------------爱是需要付出的,也是我看本书的感想。原来一份爱可以让一个人以生命做赔,虽然所爱的不过是个清三代官窑花瓶子。这本书,不仅文字优美,其关于瓷器的所有知识都是专业级的,想过一把凄美爱情瘾的文学爱好者们看了此书,只怕是还想找找作者写的那些瓷器专业书读读。顺便了解国粹的知识,找找‘值钱的’,‘像样的’东西的感觉。我们现在生产线上出来的,日常生活使用的东西其实多么cheap.
  •     看了这本书,对瓷器产生了兴趣。也感叹世事难预料~
  •     去年十一月份朋友让我读书给她听,从没有看的众多书中挑了这一本,用微信时不时读一点,读的时候偶尔插播一两句点评给她,一下子读到现在。别说,读书比看书要慢得多了。而且,读书给另一个人听,增加感情,以后回想起这本书,连这个人也想了。
  •     很好的小说,结合了很多瓷器的知识,我喜欢的写作风格。
  •     这本书中,我最赞成的是作者对文物的一种观念——文物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就是文物是世界遗产 在哪个国家都一样,中国文物在别的国家,那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文物顶礼膜拜。
  •     不错吧,后面情节蛮跌宕起伏的0.0
  •     语言学老师介绍的书,里面没有一个“的”字。但是我还是没看下去……好像不够悬疑
  •     不喜欢里面的人,喜欢里面写到的古玩点滴
  •       
      美人迟暮是叫人叹息的,正如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给你看。
      而所谓美人,似乎总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就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望却不可及。
      而《官窑美人》则给了我们关于美人的又一定义:“皮肤好,像官窑釉面,类脂类玉,嘴唇丰满,像官窑唇口。••••••真是一个官窑美人。所谓官窑,从胎子、釉面、画工上看,都精到细密,你也一样,皮肤、气质、穿着。都上品。”
      光想想,就是一幅多么漂亮的画面,像陈逸飞的仕女图,自有一种厚重的风韵。一个女子,光有好面孔是算不得美女的,顶多是个花瓶,腹内空空。无知者若以容貌招摇,反倒落了轻浮。重要的是气质,但气质这个东西很难说得清,也不是一朝半夕就可养成,就像书中李茗沁的母亲和徐楣丽,大户人家出身,从小家教森严,一招一式就在这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下来,举手投足间透着一份高贵。
      这种气质自然是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养成,不是随便一个人放到贵族家,穿上精致的衣服,摇身一变就成了小姐太太。到底是缺些什么的,也许就是贾府众人初见黛玉时感到的那股“风流态度”吧。不禁想起最近网上流传的新版《红楼梦》的定妆照,假惺惺的姿态,穿着那样华丽得不现实的可笑衣服,眼神里却是空洞,仿佛没了灵魂的摆设。
      回到《官窑美人》这本书,书是本好书,文字也如书名般透彻干净,是国内当代文学难得一见的佳作。腰封上介绍到“开创性诗意文字,无`的'小说实践中文之美”。当时我还吃惊,二十多万字的一本书,怎能一个“的”字都不用?我们平时说话,尚且三句离不了这个字,何况这样洋洋洒洒一部作品?通书读下来,确实一个“的”字也没见着,文字还如此流畅自然,丝毫不觉“的”的缺失给情节带来任何影响,反而如流水搬纯净,简洁而明丽。
      情节设置也煞是好看,围绕一个宋朝贯耳官窑瓶,一波三折,叠荡起伏。不知耗尽多少精力情感,才要放下又卷入其中,而徐楣丽这个神秘的官窑美人穿梭其间,亦真亦幻。原来一个女人美是可以像瓷娃娃的,胎色釉质的不同也显出身价的不同,最最要紧的是瓷娃娃碰不得,一不小心就碎了。
      有人说李茗沁的名字是“明清”二字的谐音,那显然徐楣丽是“美丽”的谐音喽!对此我倒不以为然。在《红楼梦》之后在人名上玩谐音都算不得什么本事,况且我并不认为这种谐音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只是刚看到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个清秀的女子,如香茗般沁人心脾,不料却是会错了意。倒是徐楣丽,白白叫这俗气名字糟蹋了!
      看多了那些言之无物的小说,这本书不禁叫人眼前一亮。原来抱怨现在书市鱼龙混杂,什么烂人写本破书都能出版,浪费读者的时间不说,内容粗俗得没得叫人恶心!于是略略灰了心,想还是读名著吧!虽说各人口味不同,毕竟是经受了这么多代读者这么久的时间考验,大浪淘沙留下的总是精华。偶尔看了西尔顿的小说,虽算不上经典,但毕竟有其可读性,一气读下,畅快无比。不愧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于是认定他的书是消遣的好读物。而今看了《官窑美人》,讲着古董收藏界的奇闻逸事,本就新奇,再加上如画搬的描写,何止是消遣的好书,简直是享受的佳物啦!
      但是这本书算不上经典,一来还未经受时间的考验,二来无甚微言大义。哪怕最后那价值几千万的两个官窑青花美人瓶因邻居凿墙被震得粉碎,难免感叹世事无常,富贵如浮云,其他也无甚教化世人针砭实事之处。但是,阅读,未尝不可称做“悦读”,本身就是因读而悦,因悦而喜的过程。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愉悦了,享受了,管其他那些干什么呢?
      
  •     2011年3月阅读。无意中在南大旁边的二手书店买的书,还不错,瓷器迷看了会喜欢。
  •     封底的评论是这是海派小说的代表作,我同意一半,如题。把“派”改成“腔”说一说吧:京腔大家最熟悉:王朔的小说,姜文、冯小刚的电影,《血色浪漫》之类的连续剧,马未都的讲坛。——皇城是爹,天桥是妈。然后西北腔:贾平凹、路遥。天津腔和东北腔目前各领相声、小品风骚,演艺界则处于港台腔末年,“官府黑暗、民不聊生,群雄并起”,起义军中表现较好的就比如有湖南腔、西洋腔等。最后说上海腔,我认为舞动上海腔最完美的是陈丹青先生,当然已有成就最高的可能会是余秋雨先生。而上海腔如上海本身一样“上台面”最早:上世纪30年代是上海腔的天下:张爱玲、胡兰成,甚至鲁迅。如今香港,或称华人领域的成功文艺片仍是那个范畴:《色戒》、《花样年华》、《2046》、《如果爱》。所以,对于这本书的评价:如题。
  •     让我喜欢的一本书
  •     茶余饭后可以读读,还是不错的。
  •     官窑,小说
  •     还没看,很精致。小说类的
  •     故事情节一般,关键是穿插其中的瓷器收藏鉴赏知识。
  •     如此阅读,也算是正道了,阅读是自己的事情.
  •     一部唯美的作品
  •     我不是太喜欢这本书,故事讲得不够好看
  •     故事情节紧凑,文字功力深厚,唯一,我觉得不太理想的,故事展开的不够,还可以充足一下的。
  •     补充瓷器知识的一本书,对古玩的鉴赏和评论确实让我摸索的一会,很好看的一本书,有意思。
  •     服务不错,书的质量很好,继续支持!
  •     作者的人生观很古典,婚姻观很开放
  •     程庸的这本官窑美人,整本书都充满着古玩的味道,久久不能散去。李茗沁身在没落的古玩世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家里的收藏破坏的破坏,没收的没收。检验古玩的真假还真是没有一套书面上的方法, 很多都是靠专家的金睛火眼。红木家具、太师椅、梨花柜、官窑瓷器。釉色清澈者为佳,古玩这些的确是值得收藏,民间散落的一些珍品,大多数被卖给了老外。从文字渗透出来,作者也是位收藏家并且对古玩颇有研究。
  •     记得还是不错的,激起我对瓷器文物的兴趣。
  •     内容一般,情节发展不太能讲得通,成书应该很早但应该最近才发表……
  •     官窑美人
  •     看完后,是我对艺术品产生了兴趣,挺好
  •     无“的”小说具有中国古汉语的味道,生动、简洁、有韵味,与小说的内容相得益彰。通过小说还可学到些古玩知识,不错!
  •     因一个真真假假的修内司官窑贯耳瓶牵扯出的古玩街上的人情冷暖与身家性命。故事讲的还算可以,不过除了古玩知识外,作者对法律知识及叙事逻辑方面火候欠缺的有点多,尤其是结尾处庭审描写可谓是错误百出没一处符合常理。对主人公旧日大户人家气派及人格气质的莫名优越感让人不敢恭维。主人公不但全无涵养大气,反而在作者的笔下有些装模作样小家子气,开口闭口旧日洋房穿用高贵,却整日不学无术偏想着意外之财及吃老本,胸无点墨却装。与他所看不起的洪老板之流一般不二。对着女友吹嘘的旧日见闻翻来覆去也就这些,让人将其女友也看低一些。而主人公的母亲看似大气,心中所想却如市井小民,算盘打得精精的,所说与所为很是不同,还沾沾自喜。看似作者想写的是旧日没落贵族的平民生活,想模仿海派文风儒雅平和,实则一股市侩气,画虎不成反类犬。
  •     全书没有一个“的”字,乐死了这结局。
  •     普通的故事要出书又不知道怎么显得与众不同只能是加点什么呵呵的元素
  •     究其本人来说,我想真的是有这样堪称完美的女子的,漂亮,有古典气质,有文化有学识,懂得人情世故,说话会看山水
    像这样女人,现在真的很少见
    刚听到朋友一句话 “很有二十年代的风味”
  •     正如本书序中所言,全书没有一个“的”字,确显作者文字水平,用语之特点,但有时也使句字陷入歧义,略显生涩,可见文字还是信手拈来的好,不必过于在文字上争些噱头。
    本书也确实写活了上海与上海的人情风情,上海女人的现实与“聪明”,上海男人的小家子气,自以为是与精明,但是却也使得本来许多很显而易见的常识性问题,被男主人公忽略了,例如,去探寻“老教授”,别过脸就能混过看门老头吗?穿着黑色衬衫掉下树,想当然也不会再去穿那件衬衫招摇过市了,或者是显其光明磊落,又或是主人公大智若愚,又或许误认为此书写的是非现代生活之年代之事?不免有一种逻辑上没有细致推敲之感。精明如男主人公怎能想不到这些细处的规避?
    从对古董的研究水平来讲,我是外行中的外行,权当作者所讲的作为小故事,不免也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也为那精致如官窑美人的徐楣丽为了搜寻古董而宁愿“献身”各古董商人的行为所惋惜,可见官窑之“美人”确实的魅丽,即使本身如此的美人亦难以逃其吸引。
    书中常讲“古董要由适合的人保管,而现在中国人不配保管”这样的感叹,确实,现在的中国把金钱过于看重,古董收藏,也难免与经济利益千丝万缕,作者有此感慨,大概既有表达无奈,也有警示国内古董收藏家们,应所反思,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吧。不过人总应向前行,也许没有了这些历史的不舍之羁绊,反倒落得轻松。
  •     没有的的文章,看得有一点点辛苦,人家写来一定是要憋疯了的。
  •     书刚刚回来,还没有看,书质量看着还行
  •     情节还不是很吸引人,一般吧。
  •       一本薄薄的书却看了好几天,书中的故事非常耐人寻味,据说作者程庸本身就是个收藏家,难怪书中有那么多关于收藏方面的知识和插图了,前段时间读了作家浮石的《红袖》和《青瓷》,都和古董收藏有关,再来看现在手头的这本书,觉得似乎更好看更有味道,书中主人公李茗沁误打误撞地入了古董买卖这一行,本来只是想玩玩,却因为这个工作结识了社会上各色人等,见识到了以前根本不能想象到的内幕,故事写的跌宕起伏,吸引人的不光光是里面涉及文物古董收藏鉴赏的深邃世界,还有老上海没落贵族的生活,几十年前的大资本家大老板,在文革中被抄家,几十年后,他们的后人是怎么样的呢,他们仍然是大户人家,拥有着大户人家的良好家教,仍然有着脱俗的气质。一开始以为只是主人公李茗沁为追查出家世收藏秘密的故事,却越读越有味道,也越读越扑朔迷离,与其说看起来是几个古董商男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倒不如说是女人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女主人公徐楣丽真的就如书名所提是个官窑美人,但推究其本人来说,我想真的是有这样堪称完美的女子的,漂亮,有古典气质,有文化有学识,懂得人情世故,说话会看山水,她和男人在一起不是为了钱,她不缺钱,大户人家出身的她只是为了一门心思地要把自家以前的那些古董一件一件给找回来,且不论这个人的居心和目的好坏与否,那份执着和脱俗真的是如官窑瓷器那样濯清涟而不妖的,每次出场时总是优优雅雅地盘着如意发髻,穿着古典中装,说话沉稳不矫造,结尾的时候周律师说到香港去拜访徐楣丽时,徐为她燃香,
      先在一张方桌上搁置各种闻香工具,把一块炭烧透,放在铜制香炉中,盖上细香灰,如果香灰很薄,就直接把香料放在上面,等一会儿香味就出来了,如果香灰厚,那么就用铜竿在香灰中戳些孔眼,炭块接触到氧气,不至于缺氧而熄火,接着在香灰上搁上一块乾隆通宝铜钱,她说这叫隔火,铜钱又叫隔火板,当然,不一定非要放铜钱,瓷片,银叶,砂片,云母都可以。在隔火板上搁一小块香饼,或者直接放香料,也可以,过了一会,隔火板被烤热了,香饼缓缓地飘出了香味。徐楣丽说闻香很能代表中国文化,然而在大陆,几乎是绝迹。
      光是这些细致入微的描述,就能让人联想到这个女人是多么的精致,一颦一笑,巧笑嫣然,同样身为女人的我都忍不住要羡慕起她来。
      一边读着这本书,一边就想起我的奶奶以及我的那几位姨奶奶(奶奶的亲姐妹)来,几十年前,他们何尝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尽管我对奶奶的印象很模糊,但从父辈的嘴中却知道奶奶家教极严,小时候看过几张姨奶奶回国探亲时的照片,老太太们虽然已经一头白发,但仍然腰杆挺直,穿着古色古香的旗袍配一挂珍珠项链,即使美貌不在,那份大家闺秀的气质却是抹不掉的。前段时间和一好友聊天,提到年纪大了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我的愿望是成为像我奶奶那样的优雅女人,即使年纪很大了,也要干净利落,穿上漂亮的旗袍,盘上低低的发髻,腰杆挺直注重对小辈的家教。一份很简单的期许,在读完这本书后又一次激荡着我的心灵。
      非常好看的一本书,因为其海派故事的背景,个人觉得上海人读起来会更容易找到共鸣,不过喜欢古董收藏方面的朋友,读一读也很长见识,很久没有什么书能让我发自肺腑地写那么多读后感了,关于书中其他人的生活,也很精彩,在此就不多作描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读一下,力荐!!!
  •     喜欢的题材
  •     值得一看人世百位爱恨情仇
  •     我是看了报纸上的连载在买的,看了以后感觉还不错,内容和文笔都不错.
  •     一部25万字的长篇小说拒绝用“的”,的确是全国首创,作者尽力吸收古汉语的特性,就是少用修饰语,使中心词突出。小说主人公李茗沁称赞徐楣丽,“你自己不晓得这画面有多美,老房子虽然破旧,但圆柱配横梁,墙上镂空冰盘窗,桌上都是中式点心,再加上一个官窑美人坐在其中,穿着,发型,气息,这气氛汇总起来,就是唐朝一景。”还比如“来了一队身穿花衣裳的老外”,改成“来了一队老外,皆身穿花衣裳”。其次,宾语前置,主宾换位,或者把修饰语单独列出。如“这是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把“境界”前置,就能把“的”去掉。第三,长句尽量分成短句,这样视觉上有短促简洁之感。小说中还用了许多方法,如用其它虚词来替代,既可省“的”,又可达到古色古香的效果,等等。
  •     比马亲王差远了...
  •     买的时候曾经。。
  •     感觉没写完。。还是我没读完啊
  •     很久没读过这种小说了
  •     书看了一半 感觉故事一般 可能是还没有看完 评论是“异常好看的情节演进,荡气回肠的宏大叙事” 也许我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和深度, 并没有体会到, 只知道单一的故事情节,只一件不太有趣的事情贯穿了全文, 如果你是像我一样注重小说情节的读书人, 这本书对我们没有太大价值, 反而是书中的古玩收藏知识比较丰富和具体, 没有多少感觉~~
  •     国内当代文学难得一见的好作品!
  •     价格真心合适 收齐了
  •     《官窑美人》是一部很好看的小说。故事围绕古董商人李茗沁追查一个贯耳瓶是否真古董并是否被调包展开,展现了古董收藏与买卖行业中的故事,其中不乏古瓷器收藏的知识和古董交易的内幕,内容很丰富。故事情节扑朔迷离,悬念迭生,吸引人往下看,而且要读第二遍才能发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做的铺垫。小说的语言准确、简洁、生动、达意,无论写景、写物、写人,都是言语不多但恰到好处,可以说没有什么废字。作者没用“的”字,但没有妨碍表达,效果确实不错,不失为成功的试验。现在有些作家不大注重文字的简洁,《官窑美人》应该能给他们一些启发。
  •     2008-11-20
  •     老妈要的书
  •     很美的海派小说,中国式的美丽。
  •     有像围城一般的感觉,淡淡定定的优雅,推荐。说是没有一个“的”字,确实是没有,但是是有“地”“得”的。。。
  •     用了不到一个周末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基本属于寓教于乐~~
  •     作者有一定文字功力,但故事编造痕迹重,不够真实,一般吧
  •     真系全文没“的”字!
  •     如官窑一般的文字,在述说古董的同时也是述说着人性,慢慢看,慢慢评,你也会喜欢上瓷器。
  •     这是一本有着非常深厚文化的小说。
  •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给你看的....唉..可惜了那对贯耳瓶~~ 倒是长了古玩的见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