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上一代人的战斗》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财经 > 我与上一代人的战斗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807410683
作者:强婴
页数:302页

看书像看自己

看着书中的生活,就像看着自己过的日子,同病相怜的感慨!也许很多人都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提示、找到警告、找到方法……我不会说这本说好还是不好,我只能说我觉得这是本有用的教材!

读到结尾的时候觉得自己要是能在那样的环境里生存十年,就离进精神病院也差不多了。

书中有些地方很幽默,看的时候也大笑。可是整个看完,心情是灰灰的,书中唯一有些阳光还就是那个“愤青“- 林树新。

今天,你焦虑了吗?

上午九点半,我背着相机坐在开往杭州花圃的194路公交车上去西湖赏雪,我的前面是一对母女。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和这个年龄所有喜欢说话的孩子一样,一路叽叽喳喳。“双百分不重要!”小女孩忽然很严肃的说。“那什么重要呢?”母亲问道。“第一名,第一名最重要!”小女孩回答得骄傲而笃定。“对!--对,对,对,对!”母亲显然有点惊喜又非常满意。我的心里却无限悲凉,我不知道该佩服小女孩的睿智,赞叹她一语道穿游戏规则还是该为她的少年老成感到哀伤,想起贺强婴在《我和上一代人的战争》里的一句话----“比较的冲动席卷了这个时代的每一个毛孔。”满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战胜了所有的对手,拿到了第一!“今天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正在或者随时可能被这个时代甩了”,这是贺强婴总结的“新的虚弱”之“被甩心理”。这是一个竞技的时代,只要你进入了竞技场,你就得装上马达拼命奔跑。我们这一代,尚还在讲求战胜自己的价值观,而下一代,战胜自己已经不重要了,战胜了别人才最重要,因为我把别人都甩在了后面,这样,我才站得稍微稳定了一点;但是,不要太高兴,下一轮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还得不停奔跑!于是笑蜀在南方周末上说“我的孩子即将乘桴浮于海”,“我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让我的孩子乘桴浮于海,彻底退出竞技。只有彻底退出竞技,你才有资格不服从它的一整套规则,才可以不受它的摆布”。下午四点一刻,我拐进了体育场路的一家特价书店。加上我,书店一共三个顾客。另两位一个是五六十岁的老者,看上去读了很多书的样子;另一外据说是刚毕业的学生,应该还在找工作,胡子拉碴的,看起来倒象岁数一把了,两人相聊正欢。老者说:“我们这一代,共产党是欠我们的,上山下乡,浪费了我们大好青春!”小青年说:“共产党也欠我们!他欠我们工作岗位!”两人都自认为是债主,但都不轻松。我的脑海里又闪过贺强婴所谓的“被虐心理”---“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对公平高度敏感,都或多或少的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一天之内,我两次想起了这本几个月前读过的《我与上一代人的战斗》,这是件有意思的事,仿佛我要在人群中寻找实证,又仿佛是我要在书中寻找映论。回家后,我赶紧翻出这本书瞄了瞄。这本书是我在杭州书市上买的,5块钱,我记得它在博库书店里被码得整整齐齐、热烈推荐时候的样子,虽然我对热销书一向保持冷静,但鉴于价钱便宜,也顺手买了一本。原本不抱期望,却意外有了点收获,只因作者用简炼的文字道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无奈,而我或许是感到自己原来并不那么孤单--原来大家都在焦虑和无奈!“个人的荒诞结局,从过程看,每一步往往是合乎逻辑的,甚至是合理的,所以更为荒诞。”贺强婴显然是个总结和分析的高手。既然是注定荒诞,那就不要焦虑了!可我还在焦虑。你呢,今天,你焦虑了吗?

能说的,都不叫痛

很奇怪 这本书居然是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同学推荐给我的 他认为更符合我们公司的氛围 而我又把它推荐给我做公务员的同学 认为更符合她的工作环境……但我的公务员同学根本就不想看,解释道:“哪有正在被解剖的人眼睁睁看着自己怎么被解剖的啊?”

70后机关人可以看看

情节和内容都很真实,尤其是作者的感受,说出了70后机关小人物的心声。个人以为,丁宁的结局有点戏剧化,可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可能是情节设置的需要,如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退出”方式毕竟过于“直接”。

单位就象一棵爬满猴子的大树

向上看全是屁股,向下看全是笑脸,左右看都是耳目。终于看完了《职场心悸:我与上一代人的战斗》。看新浪的评论,发现有许多的感同身受者。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关于职场倦怠症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本科学历、且是公务员的人群中这种懈怠症最普遍。因为当时的自己自以为体会到了这种倦意,才会把目光久久停留在那各式各样的记载着职场中人对职业厌倦程度的图表和曲线上。而读罢此书,我最先想到了这个图表。先说说我为什么要看这部小说。开始是因为要报类似的图书选题,为了征集书名,偶然在新浪读书上发现的。书的名字就很吸引人,知道是谐谑的一类,章节题目也很到位,心下想,这估计是个写实的东西。不想就看了进去,继而发觉,很不错。喜欢这种利落爽净的文字。又有内容,带着一点男人的沧桑味道。而不是小资兮兮地玩弄一些文辞伎俩。估计作者也是个在机关呆了很久的人。(一看果然是。作者简介上这样写着:强婴,贺强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毕业于国内某名牌高校,硕士。机关生活十年,从科员走到中层,一路走来,与这个时代多数单位小人物一样,淋漓尽致地感受了体制内的种种鲜明或暧昧的特质,于是,心里有许多和你一样要说的话语,要感喟的痛感。)真情真意永远都是虚构不来的。不敢说我看了多少书,但这点对文字的分辨能力还是有的。最逗的是,书里不光写单位里的“争上游”,还穿插着诸如泡上厅长夫人,“夫人外交”等等香艳的桥段,让人忍俊不禁。我一次次陶醉在文字营造的会心的感触里。比如汤丽娟的名言,丁宁的极力跟进领导,阿石对体制内外单位的解析,还有书中的作者“小贺”在陈方明处长面前关于超女啦之类的评说……那都是当下的时代内容,你我都能够读懂的东西。可见作者虽然在营造和虚构小说,同时还是反省了当下许多东西。也许正是那种无奈和荒谬的感觉,能够直击内心吧。第一人称会让读者产生亲近感,作者也是演出的人物之一,又是满带着一点书生气的角色,在单位真正搞起调研,干起业务来也当仁不让。其他人物的名字也都如大路边上随手捡来的,什么“辣嫂”程姗姗,美女林娜,亲民温和又高深莫测的处长陈方明,满带锋芒工于弄权的钟处等等,如果你供职的是一个机关和事业单位,你就会发觉这些人在你的身边俯首皆是。读完文字,又觉到了些许悲哀。原来人性就是这样的,同一个小圈子里,遇到利益纷争时,争斗、诋毁,没个完,这种时候人的本来面目才能够真实地体现出来。而作者是用了一种超然的眼光在写作这些东西,就像他提到的,在一个时期内,他迷恋于玩耍文字和报告中间的东西,发觉这些比人事斗争更有意思。妈的,老子不陪你们玩了。这句话他可能对自己说了有无数遍。职场,真正的职场究竟是个什么?你如何身在其中又能超然物外?这个问题很难解。想起来出版界的一位高层领导说的:我开始工作时,最看不起那些身在机关的人,他们懂个屁阿?天天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但几十年过去了,我衷心地觉得:他们那些人,真是不容易!(大意)而这段话,又是一位身边的领导转述的,印象很深。他们“不容易”在哪里?我想就是那种洞悉人心的察觉能力。书中人物“愤青”林伟新在入围了一个职务后却背起行囊来离开了那栋楼,临走说:“妈的,老子不陪他们玩了,趁着还有时间,老子学点其它的本事去。在这栋楼里,就学了点洞悉人心的伎俩了。”(大意)就是如书里说的,外面的世界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几乎是日新月异,但机关的办公室里面,却还是一成不变。在这种变与不变之间,疏忽十年就过去了。对了,这书里最后,丁宁临终的时候说,想想,也就刚工作那5年,是幸福的,没谁踩你,没啥想头,没晋升压力,只傻玩就行。五年一过,就不一样咯……心下忐忑。

《我与上一代人的战斗》有《沧浪之水》的遗风

因豆瓣的评分较高而买了此书,开篇阅读没多久就让我联想起了《沧浪之水》,两本书同样是体制内(公务员)的年轻人的心路旅程,以“我”的视线为角度,从“我”的一段段经历上,产生了许多的思索与总结。两本书的主人公贺强婴和池大为一样,都经历了思想上的从单纯到深刻的转变过程。这本书的故事比《沧浪之水》要有更多转折,主人公贺强婴经历了不同的部门,也就有了对不同部门之间的人事关系的比较,还有下层与中层、中层与上层之间的关系与策略的思索。给人有一种平面地平线与上下纵贯线的交织世界感,人事思考的涉及范围很立体。而《沧浪之水》是更多地集中在主人公池大为一人的情感与思想观念的转变上,故事涉及的人相对少而集中。正如同《沧浪之水》一样,这本书也如同是人生思考的一个缩影展现。只要我们活着,不管是在哪个组织中工作、在哪个地方生活,我们都必须与人“战斗”,只能前进、向上,而决不能退缩,更不能逃避。因为只有向上走,才能更多地不被别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退缩只会导致“自废武功”,造成难者更难。最后,我从这本书读出两句话:1。如果你不向上走,而是一直在逃避,你不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人家就来掌握你的命运。2。无以言退。因为你没有退路,退路就是死路。

立志与立欲

现在很流行立志类的书籍,可是到底有几本书,是真正教你如何立志的呢?很大程度上,它们立的只是欲,一种无穷尽的欲望,所谓的“欲望越大,动力越大”之说。而,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一个立志的角度,教你如何在职场中生存,值得一看

猜中了开头却永远猜不中结局

与其说这是一部与上一代人的战斗,不如说是在办公室这个浓缩的染缸里形形色色人们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该站在哪一边,或许你还没有来得及去思考该站在哪,而你已经不知不觉的被别人划为某一边。你永远猜不透这个小小房间里谁是你的敌人谁是你的战友,对你贴近乎的未必是真心的朋友,背后给你穿小鞋的表面看起来对你好得不得了。它不像《杜拉拉升职记》侧重专业技巧的总结,也不像《国画》《苍黄》侧重官场老练精到的为人处世,它始终是在观察在琢磨在推测,而最终谁也想不到如此表象的里面深含着怎样的用意。你狂妄也罢,你淡定也好,你表现出色也罢,你假装作秀也好,你没有人脉也罢,你背景显赫也好,每个人都是小小的棋子,你的命运总是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每天置身于上班的人流中,仿佛一眼就能望到那幢楼里属于自己的那只位子,那是我的归宿,心烦的起点。从我置身的大街上望过去,自己每天在其中的演出,平庸寻常循环往复,有时我在不爽,有时候我在偷乐,有时我在接待,有时我在发力,是非含糊,荣辱暧昧,从这个角度看,我所置身的场景,我身后的机关,我演绎的悲哀是对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我的算计和我的快乐也有它的道理,我的无措和惶恐更是合乎情理,这舞台仿佛蕴含无数交锋,但又好像毫无冲突,什么都是对的,哪个角度都有存在的理由,哪一场纷争都有它的逻辑,哪一东风压倒西风都是因果,哪一阵西风断送东风都是必须。你永远也猜不中结局。因为看起来所有存在都那么合理。-------------------------------------------------------------------------------------很巧,若不是今晚发生的事情,让我对这本书有更深刻的体会,最近发生的事情,与“首席调研员”如出一辙。最近市里选举干部,于是很多人开始调动起身边所有的关系拉选票。晚上和领导一起吃饭,席间他的电话频频响起。“请问你是?”“常委,我是。。。”“哦,你好你好,请问你有什么事?”“您现在方便讲话么?我有个事情想拜托你。”“哦,方便方便,你说。”“明天市里选举科技局局长,我报了名,请您投我一票。”。。。雷同电话接了大概6,7个,于是我忍不住心中的疑问,问领导,您说,像这种情况,打电话给领导好呢还是不打的好。你说领导也不认识你,跟你又不熟,托领导投票会不会很尴尬。因为我心里想,如果是我的话,我有没有勇气给领导打电话拉选票。他说,打还是有用的,你不打人家对你没印象谁会投你票呢。有道理呀。可是我又怎样能厚起脸皮来呢。如今得到什么都不容易,如果我通过这种方式辛苦的得到了,不知道会不会真的很快乐。我每天坐在办公室里,面对各种各样的琐事和角色的循环上场,演着演着就真的笑不出来了。

这是一本讲办公室政治的书。而这句话之后,我就要跑题了。看吴晓波的“大败局”,讲述1990年代多个大企业昙花一现的过程,这些企业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能不知道它们倒掉了),秦池,爱多,巨人,太阳神等等。其中,三株的老板总结自己企业的15大失误说,“机构臃肿,部门林立,等级森严,层次繁多,程序负责,官僚主义严重”,“相当一部分干部的骄傲自满和少数干部的腐化堕落”,“有些干部,晚上逛歌厅,进夜总会,白天睡大觉”。听听看听听看,多耳熟阿。以前总结国企的弊病列出来的条目也总是有上面这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习惯(思维上偷懒)把这些归咎于国企的制度死板,激励机制不够。但是相同的事情发生在私企里面,说明不仅是制度的问题。会不会是文化的问题呢?从办公室政治说起,我很讨厌办公室政治,所以一早就决定不进国企,不当公务员。这几年从Coretek到Esmertec到MS,人际关系越来越单纯化(符合我的理想)。我遇到的老板都开明,有能力,心态健康。在这种开放,信任的环境中成长,我相信有一天我作为manager带人的时候,我也会为下属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回到这本书上来,它讲得就是和我非政治理想完全背离的一个研究所。故事是那么真实和刺痛人,虽然我从没有呆过那种办公室,但从小在这个大环境下长大,我觉得这就是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更可悲的是,在政治中挣扎着长大的这些人,上位以后做的事情和以前压抑他们的人没有任何区别。这个可以叫做文化了吧。现在的私企的氛围能比国企宽松到哪里去呢?从我以前呆过的公司看,没有区别(外企稍有区别)。我想可以归纳成两句话“公司对员工没有信任感,员工对于公司没有归属感”。前者导致公司会有很多“防贼政策”(什么上班断网,打卡,封USB口),让员工不爽;后者让员工对工作没有兴趣,能懒就懒。这些员工熬成领导了会开明的对待自己的下属?别开玩笑了。说实话,我没有想通具体是我们文化的哪一点有问题导致了恶性循环。所以我推荐这本书给我现在的boss看,他有台湾/美国背景,也许能看出一些我想不明白的事情吧。我把书拿给boss的时候,一点都没有“我在刻意讨好他”的顾虑,呵呵,用一本满是“下属粘上司“,”同事压同事“的书来讨好boss,应该要算是一种行为艺术了。


 我与上一代人的战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