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年锦时》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品集 > 素年锦时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506351591
作者:安妮宝贝
页数:264页

锦时成素年

和这本书的故事,好像有太多。陪伴的时间太长,要写书评,反而不知从何说起。我太知道很多人对于安妮和她的文字的看法。我也读过她的几本小说,小说的风格都相似,读完以后只有整体印象,记不清具体情节了。从我自己来说,我是真心喜欢这本散文集子,然而我不想替作者解释开脱,没这个资格,更没必要。我一直相信,人选择书,书也选择人,阅读是这样相互的过程。喜欢这里面的文字。无论是刚开始平缓的回忆录一样的自述。还是后来的且行且感悟的字句。文字没有浮华,那种沉静,让我无论何种心情,都感到了平和。她的行走的观察,仿佛旁观这个世界,又和这个世界融合。可能正是因为每读一遍,信手翻来,都让我有新的体悟。一直带它在身边。似一种支持。也作为礼物送给希望能懂的人。至于是否选择了彼此,那是各人的缘分,不必强求。用钢笔在扉页上写:素年中的锦时,锦时成素年。这种心情,这么久来一直没变过。日子无非就是这样过。但愿有一个赏心悦目的人与你同行,有让你挂念的人和事,也有能对你关怀不求回报的人。我一直记得送给你那本上写的话。我记得那个时候和你分享的心情。其实很多东西是不能比较的,衡量的标准不一样,作为读者只是各取所需。某个节点上,一句温柔的安慰远比一番深刻的道理更有力。这是理解的问题。隔着距离,我不怪你,这一年咽了太多苦流了各种眼泪,我恨距离罢了。修得的平和,我们应当各自珍惜,请不要和时间赌气。

皎皎白驹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白驹]对君子待以礼敬,如同待白驹以生刍。一束这个词,令生刍也似执谒般郑重。其人如玉。温润如玉。看安妮宝贝的《月棠记》,觉得还是中文作家较能表现中文的底色和质感。这是一本洁净的书。只看了几段,就代入客居城市的独身女子的生活,沉默、独立,敏感和纤细隐在粗糙的表象下,心智成熟丰满,常常行旅,追求精神和身体的安处之地,但迷茫和抑郁逐渐打败其他情绪成为难以抗拒的底色(快结束时就不是了)。在这样的生活中物质只是琐事,不得不为衣食奔走,但占用的精力和心思很少。有时觉得如果怎样怎样,或许最可能感受的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最后明白的一条道理是:感情是没有用的。真正有决定力的,是人置身生活之中的局限性。是各自的自私和软弱。”什么叫健康的生活?如果抑郁失眠不是健康,那么为了家庭孩子三餐琐事而劳碌得失去自身也应该不是健康。时间如果不是顺畅欢娱地溜走,而是不得不需要被打发,孤独地或是庸碌地,我认为这种需要打发的时间本身就是不健康。“恋爱,也许不过是人人期待中超越生活表象的一种幻术,带来麻醉和愉悦,其他别无用处。热烈地喜欢彼此,交换身体、情感、历史和脆弱。要见到对方,要与之厮守。但也就是如此而已。人体内的化学元素和生理性,注定人对另一个人的爱恋,就是如此短暂,无常。会用尽。会完结。以后的局面如何支撑,要看对幻灭感的忍耐还能支持多久。”一个人什么时候不再是孩子。我认为是对生命的幻灭感出现以后。不再觉得生命中有什么好欢喜雀跃的。如果感到快乐,那么这些快乐也是早已熟悉的。不再有新鲜的人事。日光之下,看到日复一日地千人一面。“最起码,重光觉得自己在恋爱中从来没有糊涂过。把男人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全部看尽看透,以至无法留给自己哪怕是像火种般的微小憧憬。或许那本质上也是对人性的一种穿透。没有幻象。没有期待和失望。但经历过许多人许多事之后,她对交会过的人与事,从无有过任何怨怼。洞悉了解之后,剩下的不过是怜悯,那种深切无言的怜悯,没有一点点声音。给予对方和自己的怜悯。逐渐开始这样理性,心冷如冰潭。看到时间尽头的虚无。”我喜欢这段坦然真实的文字。一个女人如果洞悉一切,还是伶俐可爱的么?我怀疑这一点。懂得之后的淡然和悲悯,这样的情怀令人深为着迷。“重光笑说,我那时狷介的性情,暴露无遗。即使后来做的事情,也不过是一个人靠着微薄的天分,孤军独斗。依然不能刻意讨好或取悦谁,很多事情,还是困难。只不过,年少时,会对困难有迷惑,现在却是能够冷淡自处。不愿意求人。不愿意让自己对别人有所求。”年少时会有惊惶,现在却能平静地痛苦。不知道狷介不谄的背后是什么,但即使独处也会发自内心的对它致意敬意。“他把车停到楼下,依旧从驾驶座下来,站在车外,与她道别。他如何会有一种这样郑重又谦和的待人方式。这是重光以前从未在其他男人身上发现到的。中国男人,大多粗暴和缺乏礼仪。她在工作中见过很多阔绰的男人,商界的,娱乐圈的,有些成功的商人,已经十分有钱,身上依旧留着辛酸挣扎的痕迹,处处自私低俗。而文艺圈子里,怀才不遇心态浮夸的男人更多,急功近利,懒惰逃避,浑身散发出酸溜溜腥臊难闻的气味。他们不会这样与一个初初交往的朋友道别。”我碰巧认识这样的一个人。待人谦和郑重,被工作和家庭磨得通透。气质与金钱无关,但确有底气。越是晶莹剔透的人,越是猜想它们是否安然适志,继而觉得这个世界配不上它们。越想越是想哭。“一个人若想拥有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回转自如的真实性情,该需要多么繁复艰难的提炼。大多数人都做不到。重光觉得自己也没有做到。她始终还是出世的倾向超过了入世的意志,所以她过得不好。”一度以为自己已经出世,继而发现实际上还在世间,面临着比凡人更凡俗的问题。但始终还是,出世的倾向是生活的动力和光亮。庆幸于有这样的认同感。依然记得想信而不信时的心情是多么凄凉。“她年少时叛逆,桀骜不驯,离家出走,独自走南闯北,已磨练出兽般的机警和强悍。生活没有给予她能够始终保持幼稚天真的机会,她有些颓唐,但从不是浪漫的人。”再一次地审视自己,发现生活确实给予我能够始终保持幼稚天真的机会。单纯直率的性格如同弃儿般渐渐不可原谅,蹒跚追逐已经抛下自己很远的成熟心智。纵然已经了然人情冷暖,却绝难变得八面玲珑一些。那些狷介,似乎变成世说中的人影,每一次的不合时宜都代表我对君子们的怀念和敬意。这呆子。“她见到他内心深处的花园和王国。他建立起的花花草草,繁荣昌盛。他持守的情深意长,风清月朗,又欢喜愉悦,与世无争。”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深深为中文动情,但为自己能够明白这段文字而欢喜得悲伤。是Echo说的那种即使拥有也害怕失去的悲伤。人不能太贪心,你明白这个世界的美,就不要再奢望其他。“她一直试图寻找与这个世间所能保持的一种稳定确凿的关系。”“也许来时路有过极为漫长的时间,重光是后知后觉的人,在必须穿越这些路途时,咬紧牙关,坚韧静默,似乎她对疼痛的触觉十分麻木。回头再想起,却有着难以面对的损伤,一点一滴,原来始终积累在敏感的心里。那些从少女时期就开始的,与男子之间情感纠葛的不良模式,互相折磨伤害,总是会因此而起的鄙薄。那些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长久的提防、退让和独自消释。那些伫立天地间,无尽失望和落寞之感……她始终在等待一个可以把脸躲进他的手心里的人。等待可以停靠,可以休息。哪怕以后还要继续上路。”书中继续写那个叫重光的女子,遇到了一个温和谦逊而有力的男人,愿意给她婚姻。他们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倾心爱恋,沉静感恩。她住在他经营的一个有荷花池的农场里,怀孕,加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和责任,虽然这在她的生命中一度是缺失的。我忽然哭了。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她在这个颠沛流离的世界上得到了短暂安慰,还是因为这些安慰终将消逝。她想着教孩子念古诗。“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读古诗是愉悦的事。”人生如寄。对于这些庞大深远而毫无实际利用价值的文字,我总会十分看重。不知这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许在漫长的生命中我一度极端匮乏过。人生如寄。对于悲哀的情绪总是十分敏锐而认同,这种清醒不是愉悦的。“清祐问重光,你有帮孩子取过小名吗。重光说,叫月棠。花园里有两棵西府海棠,是清祐在去年栽种的,今年开出满树重重叠叠的粉白花朵,如云霞般绵延,十分芳香。“月上海棠”是一个词牌名,但因为它美,重光一读就记住。她在夜凉如水的庭院里闲坐,看到一轮圆月浑然高挂,花树璀璨,月光照射在暗沉的花朵和树叶上,闪烁出细碎的鱼鳞般光泽。白色流浪小猫轻悄地从竹林里跑出来,在院子里穿梭而过。青蛙在荷塘里叫着,伸展出来的绿色荷叶上滚动发亮水珠。重光轻轻把手搁在肚子上,孩子正在她的身体里活跃地嬉戏蹿动。此刻她们共有一体。是的。世间任何平常的美好的事情,也就是如此了。”她十分平和地结束了这段情节淡漠细节丰盛的孩子一定不爱看的故事。男人叫清佑,女人叫重光,未出生的孩子叫月棠。留一个温和散发淡淡愉悦的收尾,年长的人会很认同。不要是悲剧,悲剧太虚伪。不要太欢喜,那显得浅薄。在有漏世间,这就是幸福的极致了。不知该欢喜还是悲伤。

宝物!!

假如我要自杀(假设而已),我会带着《素年锦时》离去,正如海子自杀时带着四本书(《瓦尔登湖》《新旧约全书》 《孤筏重洋》《康拉得小说选》)在身上。

素年锦时

《素年锦时》名字里透着美,透着时光消逝的忧伤,也透着莫名的满足。文字的美,将剥离回忆的黑暗和光亮之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美的让人想把每个字抄下来。

谁家深处小桥

安妮的书在网上的评价好坏不一,但就我个人来说,素时锦年却是我个人较喜爱的风格。或许颓废暗涩的写作风格会让人觉得在无病呻吟,然而这部作品真正触动我的却是作者对于真实生活的自我感悟,不管是记忆里墨色的清风桥,还是古朴溃败的庭院松柏,给人的是一抹静谧的深思。就像个孩子躲在一角静静臆想,想到甘处,不自觉淡笑,想到怅然处也只是淡淡喟叹。

那一场清谈

这本书是我买安妮第二本书,一开始总以为题目是锦衣夜行,很早看过她那篇散文,即使到现在也不是很明白的意思。 就如她所说这是一次清谈。不是小说在搭起起一个华丽的舞台,上演一场繁华的故事,繁华终就归于平淡,舞台也有落幕的一刻。而清谈一开始就注定是一次长途跋涉,它就那么慢慢的讲下去,也许途中会有人觉得索然寡味,会不断的走开, 但总会有一些人等到最后一刻,因为她们无比确信这虽是一场漫长的旅行, 但是一定会看到一场最好的风景。

心灵的补给

最开始看安妮宝贝的书是在高中,那一段时期,疯狂的迷恋着网上的文字,几乎看遍了当时那些较为出名的作家.那时印象最深的还是安妮的文字吧,她的文章,我几乎驾驭不了,只觉得这个作者,是我当时触碰不了的,那些晦暗的意寓,能够让人发狂.从此以后,我对她一直是远远的观望,这个作家我很喜欢,可是我不轻易去触碰她的文字,看她的书,我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气.直到那天无意间在朋友的桌上看到这本素年锦时.一看到这本书,我就爱上了它的封面.简单.打动人心.随手翻了两页,里面的文章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开始做母亲了,文章与她以往的风格大相径庭.我喜欢这个时候的安妮.从她的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安宁的情绪.最喜欢的是她书里的那段: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只有坚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做完一些事.若一颗心放出去,面对那么多参照映衬,以及纷乱选择,还有众多标准和概念的干扰,该如何走路大概都是问题.一条狭窄的小道,走到黑,走到头,胜过在人群熙攘的大广场里游荡徘徊.在大广场,你只学会游戏和娱乐,失去方向,没有目标.而那个孤单坚定的人,他已经上路.这一段话,不正是大都市里那新心灵飘荡不定的人需要的吗?我觉得,一个好的作家,不是看你书的销量有多少,那不代表什么.真正好的作家,不需要有多少的噱头,单单的几行文字,他就能够让你爱上他.我看书一向很杂,什么方面的都看过,但真正能够让我掏钱买的书,少之又少.而这一本,从我拥有它的那天起,无论我是在哪个城市,它都陪着我一起走过....

重光

印象深刻的是《月棠记》,散文似的小说。印象深刻的是重光,与众不同的女子。对于重光来说,“旅途总是使人有目标,一早醒来就要上路,方向就在前面,食宿简单节俭,也许因为如此,路途使人沉沦。崇光宁愿把大半的时间都花费在路上。”对于重光来说,“世界那么大,身边认识的人,实在是少”,所以“一些萍水相逢的人,一些逐渐被忘记的人,是漫长时间带给内心的印证和确认”。对于重光来说,经历使她明白“感情是没有用的。真正有决定力的,是人之身生活之中的局限性。是各自的自私”,所以她平静,她从容,她淡然。对于重光来说,“要像煎熬疾病一样,煎熬过生活中每一个抑郁的时刻,必须要寻求信仰”,所以即使有时候感到寂寞,她也甘于寂寞,她相信“人与天地交流靠的是德,有德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无畏无惧,不受束缚”,她等待一份合适的婚姻的到来。对于重光来说,“终止一条道路的最好方式,就是走完它。”一切都是如此。对于这样的重光,果真她不比做任何努力,清祐就来到了她身旁。

素年锦时

最初看安妮的书是在初三毕业后的暑假。我和属愚约好一起跑步,然后到她的家里看书。她拿出一本《二三事》给我,我看着就睡着了。我当时有预感,属愚她会离开我。这本安妮的书一直在我手里,直到给了北极冰。《素年锦时》是08年买的,觉得它似乎是一本禅书,读了好久好久,入睡前读给人安慰。明年三月或四月安妮的另一本新书终于要上市——《春宴》,期待它仍然伴随我成长,给深邃的青春画一个句号。我那些亲爱的朋友,我大概已略知真相,事物各有流派与属性,人各有偏爱与立场,当我们能平静面对各式角色的表演与出场,就可以淡然处之。

像是在读自己

读安妮的文字,像是在读自己。就想有人说“路数太近,最好不要翻阅”,我就属那路数较近的人吧。可还是阅读了。素年,我的素年也如书中提到的,充斥着自由、寂寞,男人、女人,信任、背叛,有时清醒,有时糊涂,但结果都是一样的,素。应该也有锦时吧。我在她的文字里,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可能的未来。所有,除了自己,身边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不要天真的以为有人愿意分担你的困惑,不要把向任何人倾诉你的感受,因为没有人会在意你的这些,相反的,会带来更多的不理解和更多的困惑。我是这样做的,从不想多表达什么,偶尔忍不住了,就不得不承受更大的伤害。走过的几十年,是素还是锦,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还保存着一颗天真快乐的心。

几句摘录,几点感想

人情 1P13 人一旦与群体和自然环境隔离之后,便会感觉十分不安,并且贫乏。各自隔离和孤独,已经成为工业化城市的本质。危险性P68 任何一种形式的爱恋,都是试图从自己的躯体走入另一个边界的躯体。抵达它。抵达它所隐藏的生命的另一个边界的内里。朋友P72 一个人若想与比自己强大的人做朋友,是困难的事。精神强度不相当,弱势一方会有困惑。对方在一定距离之外,他想进一步,对方退一步,完全得不到进入对方世界的通道。友情自然也寡淡而过渡。所谓艺术家的自私,他们对人的本身并不感兴趣。对方的过往历史,情绪,情感,如果有倾诉,对他们来说是不耐烦的,也不想对此持有反应。他们与一个人在一起,有时候是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所带来的延伸空间,作为感受的积累。有时则仅仅只是因为寂寞,想有温度和言语包裹。对方若认为自己被喜爱被戒奶,那断然是一种误解。 (不知道安妮宝贝是不是在说她自己,与她做朋友的都是她的观察对象,将艺术家对他人的本质剖析的这么彻底毫无保留,冷漠到残酷!)一个有强大精神力度的人,需要更大强度的药剂和能量。他几乎对身边的人不关心。占有P73 人在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之前,很难享受它。美好的事物值得享受,但它们通常难以获得大部分人的理解。最终,享受无法理解的美好,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盲目的低估。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浪费。需要1P171 事实决定,人越年长,越倾向现实的关系和沟通,丧失与人联结感情的兴趣和能力。或者说,成年人的标志是,他开始发现自己在情感上逐渐不需要别人。当人逐渐明白生活的一部分真相,并且不再对之眼花缭乱,他会因此清楚自己的需要。月棠记P221 桂兴说,在北京生活的单身女子,结婚都有困难。的确如此,原本彼此也不具备任何特殊的竞争力,这个城市足够汇集一切剧本小才小貌小气质的女子。任何一个走出来,都差不多:懂得淑女混搭波西米亚的装束,会谈一谈电影文学哲学诗歌,知道如何与男人调情以及适当放纵,上得厅堂入得厨房。聪明,有情调。重光身边认识的大部分女友即是如此。她们仿佛山谷中一树树的艳红桃花盛开,即使没有观众,也要兀自热热烈烈地开和谢。那原本也是和观众无关的事情,是必须要打发掉的芳华。(这些句子读来甚是伤感,找到一个懂你疼你欣赏你的人的确不容易。)读后小感,这是其中最欣赏的一句,:“ 有时候我认为,完美的生命旅途,不是老去,是无疾而终。是不告而别!”在安妮宝贝的身上,充分论证了周国平的理论,孤独是最适宜写作的。“一个人旅行,风餐露宿。长期的孤独生活,大概在我体内种下了某种观念” P145 因为孤独,人必须选择工作。或者写作。这本书中,一会咖啡厅,一会房子,一会作者做了一个梦,又间或论梵高,词句和感情感慨等等抒发地莫名其妙,让人不知所云。个别小标题之后寥寥几个字词,一两句话,不知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仅举几例:一个人若太具备感情,是会自伤和伤人的。的确如此。”到底是哲理性的深刻还是无病呻吟,坚持看到三分之一处,几度想要弃之。语言文字如果细究,总会有很多不清不楚的东西呈现,如她和父亲彼此关系里最黑暗的核心?核心是什么?怎么个黑暗法? 再比如,“几个不同的穿着和行为举止,在灰淡发蔫的人群里,这微笑的存在使人振奋!”为什么会振奋?不知道这本书有没有外文的译本,恐怕要让译者大伤脑筋了吧。当然个别读书摘录中的句子说得还是很深刻的。其中最喜欢这句:有时候我认为,完美的生命旅途,不是老去,是无疾而终。是不告而别!边读本书,边联想到前段时间读梁实秋的《寂寞是一种清福》,里面的杂文、小散文等等还能读出内容。过了三四天难得静下心来,又重拾这本书。原来这本书是需要细细品读的,尽管很多地方晦涩得不知所云,最后安妮宝贝以重光的故事结束这本书。其中有句话我很喜欢,“重光没有办法再恋爱,创口会使人的皮肤更加坚硬,生活的阴影积累久了也是如此。”重光渴望婚姻,她是如此地幸运,在朋友的撮合下,找到了能与她共度一生的男人清佑——成熟、稳重、谦和、彬彬有礼、事业有成。可是我内心总觉得他们的相遇相爱和结合充满了浪漫和虚幻,重光身上的很多特点都是我很不赞同的,比如抽烟、喝酒、纹身等,这么一位优秀的男人果真会在两次见面后就喜欢上重光并且下了这么大的赌注要与她结婚?我深感怀疑!不知道是否是作者美好的愿望而已!

沉静的生活

这种沉静的生活正是我想要的,正如一个好女孩,静静地等待地与机缘相遇、相交、融入。整个过程像艺术的展现,一种心灵的状态与气氛。像青花瓷中描绘的,一边生活、一边等待、一边思念。这种慢悠悠的、当然也是无柰的恣态。流金岁月就这样在光芒中渐渐消逝。女孩的素面朝天、古朴的穿着打扮,也是一种新鲜的感觉。旧式的女子,容易让人产生深宅大院内闺秀的感觉。对于男性的描写也很好。只是我不喜欢有抽烟习惯的女子,也许我的认同比较传统。对于两人磨合期的描写太少了,有点匆忙。不过我还是喜欢这种气氛。

做个温暖女子

9年前,初读安妮的《八月未央》,书中内容早已模糊,但是,那种颓废、清冷的感觉至今仍然清晰。今天,再读安妮,感觉已然不同。素年锦时。似乎在我的潜意思中。觉得连在一起这是很漂亮的四个字。 与其说喜欢看书。倒不如说喜欢收集书。迷恋那种浅色系的封面。翻开。白色的纸张上。写满了精致的文字。 一点点闻着书籍的清香。一页页翻着。窝在沙发。一杯清茶,听她温暖的,淡淡的浅吟低唱。

繁花似锦

《素年锦时》是我买的第一本安妮宝贝,之前的阅读或借于图书馆或一目十行于读书室,不能静心品味一一领略的。我也至今没看出,她到底有什么哲学思想可以表达。书中“女童”“女子”的泛滥程度好比非主流的“忧伤”“颓废”。我要说的,是书的装帧……所以这一篇只是“书”评。书皮素白,无花哨做作哗众取宠,选质朴之花染于纸上,剥掉外衣露出更纯白的核,坚强包裹着里面的果肉。最危险的地方莫过于带它进饭堂,红番茄紫茄子黄豆子,皆为禁忌,只敢嚼青菜食素汤,将书倒扣在干净的凳子上。有人很久以前便言,我的文字与安妮宝贝相像,可那时我不知其人是何国籍。之后又有人赞道文字如郭婶韩叔,我皆笑,两人文风相差十万八千里,如何同时放置我一人之名上。安妮宝贝的文字沉静、内敛,我深知自己无法媲美(韩寒的文字犀利,囧郭敬明的文字唯美总行了吧,都不得罪)。见过一本书简短概括安妮宝贝的文字,说她有江南女子清明的内心和坚实的自我。“墨脱之旅”,是一次重新规范内心,洗涤尘垢的行程。她总在重复这样的行程,以此修掉懈怠和随波逐流的旁枝,使目标明确,路径直接。我认为,这正是一个作家应有的气质。高傲,自我,完善。我也正缺少这些东西。即使现在很多人都提出“不要自我”,才导致太多中国人缺少信心。也导致太多中国人,把持不住信心的尺度,过分自我。偶见一小学同学,提及发表的文章之事,也不知是岁月遗失太多使她杜撰出我的文笔好似七堇年,我苦笑,立马打住。那时我才小学生,怎能领悟高考的压力与社会辛酸。那人也笑了,我觉得七堇年不怎么会写小说,但文章和你的,真的很像,都是这样审视内心,如同安妮宝贝君。

岁月的沉淀

从《告别微安》开始就喜欢安妮宝贝 读完之后会有压抑的感觉 却被吸引 然后陆续的看着她的书 从最初的压抑 隐忍 逐渐过渡到静默 淡定 那是需要岁月沉淀之后的内心力量的支撑与显现 现在的安妮宝贝很喜欢 仿佛自己内心可以随着她的书一起慢慢的成长 整本书就是随笔的形式记录着平时生活的点滴 观察的所想 以及一些感悟 方方面面 透过文字可以感受到她想传递的思想以及不露声色的锋芒 很多话都是一语中的让你感动深受的 在内心鼓掌叫好 这样的书适合在晚上阅读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流年,似水,总是听人如是说。是啊,很多的光阴不需要太多的轰轰烈烈,只需要,静静的逝去,便是安好。一直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一直都在奔跑,然而,何须奔跑呢,在路上静静的赏一段风景,便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时光的变迁,改变了那么多,而我们的心不也在随着改变吗?我们在经过岁月的冲刷之后变成了鹅卵石,没了棱角,也没了疼痛。寻寻觅觅,那份幸福,却在隐藏。等,是世界上最难捱的事,可是,有些事情必须要等。除了等,所有的努力都没有作用,直到我们连等都要放弃的时候,奇迹才可能出现。不要害怕孤单,尤其是不要害怕自己一个人在等。所谓孤单,不过是不被理解,但是只有坚持做自己,你才会活得真的幸福和快乐,是自我,更是信仰,如果有一天,有一个人真的懂了,那么你便是他心中的唯一。即便生活依旧是那样的平淡,但会觉得世界如此的美好

兜兜转转的时光

无意间发现了安妮的微薄。读了几条后,内心的情绪便不能自己。安妮的字总是那么贴合我的心境,无论何时何地。从高考结束到现在2年,从一个人到异地求学到异国求学。时间又快又慢,回忆还是那么绵长。她的书中我独爱《素年》,安妮给我的力量还是那么坚定。翻翻回忆的旧账。第一次读素年是高二的时候,同桌是个安妮迷,借了她新买的素年就开始读。老师在课堂上讲书,我就在课桌底下慢慢翻看素年。当时内心被安妮的文字打磨得稳稳当当。正值感情受挫的恢复期,安妮简直成了我精神导师。看完同桌的书后,不久便去书店也买了一本。然后每晚入睡前都读一小段。在鹅黄的灯光下,梳理一天学习的疲累,让她的文字拨动我内心的琴弦。真美。无论是文字还是意象。今夜异常后悔,没有带一本素年来法国。此时此刻,多么希望手边就有她的书,翻阅她的字,领受她的曼妙书香。也罢。这份回忆已经弥足珍贵。且珍惜,相逢会有时。

素年。锦时

早在老版上市的时候就想买了,朋友的一本被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后来却又因一个人的承诺一拖再拖,终于没买成。再想去买的时候却发现常去逛的一个书店里已经没有买的了。觉得终是宿命,便渐渐的忘却了。发现它的新版的时候,正好跟他的感情已经消耗殆尽,却还是心存幻想,心有不甘。看见新版虽心中满是欢喜,但还是犹豫了一下,没买。半月之后,终于两人彻底决裂,再无余地。又逛到常去的书店,抚摸着它决定买下来。可能它是我的福星,不久便带给我一场遇见。于是这本书又有了不同的意义。新版较之旧版,对我而言,可能真的没太多惊喜,虽然它是锦上添花版。很喜欢这本书,从我看到的第一眼,所以它只用所有的文字都在已足矣,其它都只是附庸。安妮的文字从激烈、阴暗、不安全感到平和、坦然的转变,我很喜欢,更喜欢《月棠记》那个用孩童的心写的成人的故事。

那些散文

这本书安静,像是一个人在嗅一朵芬芳的花儿,我把新版的《素年锦时》放在床头,的确是安静。但是我觉得这个不是我要的安静,我要的安静,会让我的心继续思考,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为香味陶醉。

朴素的生活与遥远的梦想(淡素)

素年锦时,好听且朴素韵味的名儿。。喜欢安妮这样的女子,洒脱,淡然。。古朴素气的装帧,亲切、自然、耐玩味。她的成长环境,她的根,注定她是一位精致的女子,于内于外,都有着雅致的特质。渐觉她细腻的心境是那么柔美。也明白,为什么总是十分具有文学感的同学会像她一样的感性。会因为一束漂亮的马蹄莲而心怀感激、会为陌生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而感动、会把咖啡馆中见到的美好女子白描一般用文字记录下来、会为路边一只已然屏息的猫咪停下脚步…她是如此真切的生活着,就像她在文中提到过的,那种对自己的美完全不自知的女子。在书中,美好女子的定义,虽然是那么的泛泛不具体,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不确切而使一切女子都有美好的可能。诚然,起初自己觉得这只是一种小资般的生活,但是后来才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内心的格局。与其说是小说,或许就是安妮自我生活的写照。这也是她最为温暖与美好的一个故事。不需要成为很多人都艳羡的女子,只是做这样美好而真切的女子就好。。

汝之素年,谁予锦时?

感谢《素年锦时》,如同圣经一样的指引。让朝拜内心丰富与安宁的人们走到一起。虽人海中素未谋面,但我知道有一些精神是可以相通的,因为内心的贴近不畏时与空的距离。寻找清佑一样的男子 ,如果,你是 。请找到我 。

只是被书名吸引了

最近才接触安妮宝贝的书,她的书总是些好听的书名,很吸引人。素年锦时,很喜欢这个词,于是捧起了这本书。读过后,发现有点索然。有些文字不够通透自然,有时还夹杂着刻意的华丽。作者的一些哲理之类的体会总有种在哪看过的感觉。所以便粗略地看过去了

抵达心灵的文字

这大概是安妮宝贝写的最温暖的书了。比起她写的小说,我更爱她的散文,那样细腻的描写,一字一字写到了我的心坎上。这本书,正如她所说:“它是一幅锦绣的白绢,属于闲散及淡漠的心得,原本与旁人无关。”是啊,书中看似略显絮叨地描写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事物(大宅、事物、清风桥······),这些原本就是属于她对于生命中所遇的各种事物的清谈,与旁人无关的,但就是这样的自说自话,让这些文字轻而易举地抵达了我的心。

最爱读

喜欢这本书。因为,字里,都是朴素,朴素中,又见丰富的内心。清新悠远的文字和书页最为我所爱。很多小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烟火人间、饮食男女、春耕秋收,冬雪夏雨。。。。。。虽然虚无,但过程或许就是意义所在。

完满

忧郁的人儿写出完满的结尾使我很是开怀。放下余味未尽的书儿,站起身来为自己泡了杯清茶。这本书如这茶,也如我们的一生。娓娓道来,希望是完满的结局。女子对男生最大的恭维,便是为他生子。其实还不够,应该是为他生子,且希望这个孩子像他,像他那样就足够了。这是多么大的恭维啊~幸福生活其实就是清谈,

为安妮宝贝正名

最近看了一遍安妮在主编的杂志《大方》里面的文章。依旧是从前不变的风格,习惯于个人世界的无主题叙述。我之前读《素年锦时》还是高二,这本书可以说是她的转折点,生孩子过后的安妮。用安妮自己的话说,就是“清淡“许多。这个时期的安妮,有了一点黄碧云与沈从文的味道在里面,当然,她是属于模仿比较成功的例子。模仿的好,自然也可以出精品。《素年锦时》是一本无关风云的随笔集。里面谈论的东西,虽然还是一点小情小调,但从思想上看,比之前的所有著作都要升华许多。当然我想要讨论的并不是安妮的文笔。对安妮的质疑是伴随着对装逼青年的兴起而对这个世界的真假做的一次批判。安妮矫情的文字自然被卷入这个漩涡。安妮的写作方式被诸多伪文清和小资们争先模仿,可以说是这一群体的精神食粮,也是这个文体的始作俑者。但事实上,安妮的写作并不是装逼,一个矫情又有点文艺的女人,在我读她文字的时候,还是能感受到一点真诚。她对人生、世界的看法,也正好是一个文艺女人的一些观点。无论是之前的《八月末央》还是《蔷薇岛屿》,她一直在做着生活的自我论述。就好像在出版《大方》的时候她所说的,“想做一本具备书籍属性的读物,这种属性是单纯、专注、延伸、深化。能使人在阅读时获得一段静谧时光。可被留存。离开资讯、应景、热闹、时效的话题。挑选自有风格的作者,文字,图片,有一定距离感,但是美的。有些不合时宜,甘愿带有一定的倒退。推崇一种平实、真诚、清湛、开放的思考方式。以自己的方式前行。”在一次青年作家座谈会上,对于作家该关注“世界”还是“自我”的讨论上,安妮也说自己是坚持关注“自我”的。我觉得这没错,关注自我是小情怀,这是我所认为。而关注世界,则是保持对这个社会的高度敏感。这是世界观的不同造成的。安妮的小情怀,并没什么不好。但安妮的错就在,过多的重复与矫情。之所以重复,是因为她在自己的文字中反复重复的标志性物品,洗旧牛仔裤、格仔衫、手镯、以及动不动两三个字就是个句号的断句形式,成为大众对于这个女作家做作的批判,从而被贴上装逼的标签。“重复就是力量”,不记得是哪个哲人说过这句话,但对于安妮来说,重复就是装逼,这显然对于这个女人是不公平的。一个人的写作态度,是由个人的态度决定了,琼瑶一生都在创作言情小说,不能说她就没任何成就。小情怀同样是对这个社会的一种折射。《素年锦时》里,安妮谈到了死亡、爱情还有对于童年的琐碎事情,从一个小事件或者一时的触动出发,写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样值得肯定。当然,安妮宝贝也没什么宏大的叙事以及对这个社会的大情怀,但从她的生平来看,她是个有爱心的好女子。08年的汶川地震她还亲自前往灾区,这是她仁爱的体现。但她很少在书中谈到这些事情,她在意的是一种感受。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信奉文学应强有力地介入社会,他认为书写具有社会责任,文学的意义在于对现实产生影响。安妮的作品,对于现实谈不上什么影响,但对于个人主体,却会有一定影响。对于略萨的言论,我也觉得这是一家之言。当然,总管真个文学史,这是个事实。对于自己的重复,安妮其实也公开说过自己之前有过这方面的癖症。一个写作者,总有一些自己喜欢的名词与惯用语,这是无可厚非的。对于安妮的批判,不能就简单以作品的重复性做判定,而是要宏观上把握。我今天为安妮正名,也并没太高她的地位,而只是就大众对于这一现象的茫然跟风做个说明。

一个回归到简单生活的美好女子

初识安妮是在一个童年刚过完,但又不想接受自己长大的现实的尴尬年纪。于是开始了沉迷。爱极了那些或个性,或单纯,或简单的女子。在她们身上都有一种执着的信念。她们用所有的激情去生活,然后爱。但是,这本书的安妮,她已经抛却了这些完美的构想。她开始怀孕,开始尝试一个孕妇的滋味。她热爱孩子,也最终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宝。放下所谓的完美和极致,回归到了简单生活,并接受了一个男子。

还是爱情最美

最是喜欢后面的《月棠记》,听名字就知道是一场很美丽的爱情,不过我看到的却更多是温馨和平实。一个经历过岁月的女子,一个渴望婚姻的女子,同样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她穿红色绣花鞋,布的大裤子,虽然渴望婚姻,但是当面对不适于自己的男子求婚时她还是拒绝了,她等待着一场属于自己的婚姻,不去相亲,也不去渴求,只是等待,她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全心去等待。真是一个特别的女子,有些轻度的忧郁,她需要一个男人去好好爱她,所幸她碰到了清佑,一个有着宽厚肩膀的男子,可是包容她的任性和自我的男子。从重光的身上,我好像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也希望可以等到那个属于我的男子,可以跟十指相扣一辈子。一个懂易经卜卦的高人曾对重光说:有德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无畏无惧,不受束缚。一个有德的人,自然也会得到适宜的婚姻。这句话拿来自勉。

她的生活琐事 记录下来 足以感动人

经常很羡慕作家 随自己心意的过着生活但是 记录下来的生活点滴都让我们为之向往 和感动 -----------------------0-----------------------------------------

淡淡的生活感言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相较安妮宝贝的前期作品(主要指小说)而言,这部散文集多了些许岁月的沉淀,生活的经验智慧。也不同于以往作者小资的无病呻吟,而是一种对待生活的坦然面对,及对以往的追逝,那些留在记忆最深处的、夜深人静能够清晰的浮现在脑海里的人、景、事物都是老去时的记忆,也只有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年岁的渐长才能明白书中所展现的曾经的过去

它像个人一样,吸引人的第一眼,是它有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名字。

《素年锦时》名字里透着美,透着时光消逝的忧伤,也透着莫名的满足。文字的美,将剥离回忆的黑暗和光亮之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美的让人想把每个字抄下来。端放在床头,习惯在睡前翻一翻,一开始只是打发时间,读着读着,竟会在情绪失控时发现它使人莫名心安。它有别样的情感,悲伤,哲理,清谈,和谐,文雅,浸入心扉,我极想用我所能想到的好来形容它给人的宁静之美,也许这正是我在纷纷扰扰的追求之中所需要的一种淡定。像我写字的心情一样,我相信文字的能力,它可以使一个在绝望中的人有重生的勇气,也可以使一个在罪恶的人忏悔。所以,真的就算没有人看也没关系,我起码一直以此有目标,快乐地生活着。

深沉至底心情...

旧日的记忆一点点抽丝剥茧般暴露在面前,作者的文字犹如曼陀罗花华丽妖娆却带有一点感伤那逝去的点点滴滴...

伤口慢慢愈合

带着想逃跑的心情,小心翼翼的把她看完了。害怕她真的就这么结束了,我需要安妮一直在我耳边低语,她的话,能治愈我心底所有的创伤,。仿佛时光都回到了初中初识安妮的景象,那个年轻不谙世事的孩子,那个因为一场车祸而痛哭,开始明白自己一个人的旅程的开始,开始独立,开始……需要时间慢慢整理我的思绪。好时光都该被宝贝。开始二十岁应该有的样子~

《春》在春天读到了这篇春。初中起就读她的文字。那篇篇别样的伤痛的情爱,洒落在当时幼小的心灵上,在上课偷看小说的时光中,也许这些文字荡起了微微的涟漪。喜欢这样一个边缘独特有品味的女子。一直认为出现在你身边的一切人和事物都是有缘分的。所以,我能读她的文字,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女子,这也是一种缘分。这是我所需要经历的,来满足自我的生命。我看的书不多,如此多的名著都没来得及看,为何急于阅读的不是别的书而是这本呢?如今在大学的教室里,依旧上课偷看小说,今日下午,正好看完这本《素年锦时》。净白的书皮与清雅的文字,沉静了我躁乱的心,像练完瑜伽般呼吸顺畅。孤独。她为什么会如此孤独?孤独深入她的骨髓,通过每段文字凌冽地透露出来。小溪的话:最根本原因是你不爱自己。我至今不能完全明白。我也在这寂寥的深渊中不能自拔。她就像我的镜子。过着自给自足,且自认为个性的生活。这是一类人必走的路,还是应改的缺点?就像她在书中所说,不要总用乐观积极开导人,这是狭隘的。确实,世界是二元对立的,有光明就有黑暗,怎么可能总是光明,有乐观就有悲观,悲观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开导岂能解决问题.。它就是一种存在。之前看到过一句话,追求完美是一种罪恶,越追求完美就越会出现更多的丑恶,物质总量是平衡的。那应该就这样,无所追求吗?我也没想明白。我只知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世界是圆润通达的,接受它的一切。等待。“他们之前为等到对方,付出的时间已太过漫长。”心中一直有个笃定的声音,等26岁那一年,他会出现。是的,生命中的这个人,无需什么言语,无需任何证明,无需犹疑和怀疑,无需……他就在那里,我就在这里,然后走到一起,地老天荒。太多的朋友和长辈斥责我的天真,多少话语奉劝我赶紧找一个吧,我也想早日结束这贞洁寂静的日子,朋友成双成对的幸福生活确实让我羡慕,我也不是没有追求者。但,现在就是无法让自己真正与谁恋爱,连付出一个吻都不愿意。亚非看我掌纹,说我只谈一次恋爱,结一次婚,我点头。我想,现在痛苦的日子,是对于我得到幸福生活的一个磨炼,我会等到26岁。这是上帝的声音,每个人的路不同,这是我的路。不可能是幻觉。退一万步说,如果真的是,那26岁后再凑合找一个也不迟。我等你。相信你也在等我。怀孕。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一直在体味我与母亲的关系。我母亲是一个温柔单纯漂亮独立的女性。我不得不承认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就相当大。后来随着渐渐成长,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看到了母亲的缺点,及对我教育的不足,有些心生埋怨。现在一时到自己的错误。传承着这样一个灵魂需要多少的缘分,怎能不万分珍惜。于是父母成了我放在心灵深处的珍宝。再感叹一遍这般地伟大。我。谢谢这些文字和最近的生活,觉得自己内心多了些沉稳与淡定。明白了些许道理。决定开始留头发了。我只是一个女童。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祝福你,我,和大家~

我的似水流年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这样喧哗热闹过,而作为个体,也从来没有这样寂寞冷清过。人们似乎已经不怕被人骂了。骂也好,赞也好,都是一种“记得”的姿态。人们最怕的,是人群的“不记得”,一个人因此寂寞至死。所以原本属性安静的文字也浮躁起来了,炒作、走红、争议,出版市场俨然一个小小娱乐圈。我不喜欢这个现象,这也令我对大红大紫的几个写手没有好印象。我是骨子里向往温暖温馨的女子,所以对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的郭敬明、反反复复强调青春伤害的饶雪漫、永远白棉布裙动不动又绝望至死的安妮宝贝,不大能接受。向往阳光的人不愿呆在阴暗的房间角落,渴望在文字中感受到希望的我,又怎么受得了通篇的绝望压抑、阴郁幽冷呢?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安妮的文字,感觉不是我的那杯茶,所以不再翻阅她的作品。《素年锦时》初版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动过购买并阅读的念头,虽然知道销量很好、争议很大。不过,那些与我又有什么干系呢?我有我的审美观,也有我喜欢的文字和写手。只是这几年过得忙乱潦草,自诩平和安静的我,渐渐失去平静的心态。有一天无意间读到安妮的小随笔,零散地安置在报刊的一隅。她说起朋友,提到“精神强度”,说友情的寡淡及过度,其实来自精神强度的不相当。那段时间我正被友情的某些定义而困惑,这小小一篇百余字的随笔,却突然间为我解了惑。——所以说人多看看书总是件好事。限于社会的复杂性,有些人我们遇不到,即使遇到了也不见得会有深层次的交流接触。可是文字不受这个限制,只要写作者有心、阅读者有意,可以做到无声的交谈。我一直认为,文字虽然只是介体,但文字的背后,总应该隐藏着不同的灵魂。忽然之间我为自己先前的绝对拒绝的态度,微微抱歉了。一个认真的写手,总会寻求蜕变。当然这种变化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我还是不喜欢安妮宝贝的小说,但这也不妨碍我对她的《素年锦时》的喜欢。我买了这本书的新版,装帧素雅清美,极得我心。

千转万回,才懂得

很久没有这么专注在一本书上。周一拿到书,下班坐地铁的时候开始看。喜欢至极。特别是前面开头的那几篇。后来,每天坐地铁上下班,我都是捧着这本书度过。中间有那么几篇写得倒是一般,但到了最后一篇,月棠记。重光最后的选择,以及对于生活的理解与体会,字字,与我都十分吻合。这里面,要经过怎样的千回万转,才懂得。。。一个人到了什么样的年龄,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重光,不会依旧过和二十岁一样的生活;颠沛流离,轮回于什么止境也无觉悟的恋爱之中,只为获取来自另外一个人的温度。应该生儿育女的身体,像少女一般自处。这是违反天性的。生活的轨迹,心得走向,与时间开始脱节。人渐渐不能保持平衡。重光清楚,这是自己迎接婚姻最好的时候。一个男子如果真的喜欢一个女人,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与她联系,靠近。他总是在那里,随时可以找到,愿意为她做一切事。就那么简单。她果然也没有做过任何其他的事。

素年锦时

安妮宝贝,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直无缘拜读她的作品,倒不是没有机会,只是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远离此类文风。她出名甚早,大学时代,亦能听到颇多关于她的论资,听的多了也就在心底有了自己的认知虽不见的多么客观:绝望,对生活无妄的绝望;悲伤,对人性刻骨的悲伤。我总在想,怎的就有人通过文字传递如此深刻的绝望和悲伤,抑或是生命给予了她太多的苦痛折磨?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为了杜绝消极情绪和厌世心理的产生,如同逃避毒品般的敬而远之。《素年锦时》是个契机,书是向好友借阅的,捧在手上亦知道是她的作品,处在书荒期,得书不易,就随手翻看起来,她说这是一本说话的书,她尝试做一次清谈且谈论的都关于自己。诚然,这是本散文,让我放下了戒心,散文短小精悍,更能体会作者之文采和思虑,想要读懂一个人,最好的选择就是读其散文。全书读来,如同一个人在走廊日影下,竹棚撑起月白薄绢,悠悠用丝线穿过细针,绣上鸳鸯、牡丹、秋月......自知没什么用处,只是静坐着劳作,心里愉悦。附:1、他也许曾希望我能朝向更多入世的实际,我却趋向天空的另一边,是空廖的白云苍茫青灰天色。与其热闹着引人夺目、步步紧逼,不如趋向做一个人群之中真实自然的人,不张扬、不虚饰,随时保持退后的位置。心有所定,只是专心做事。2、他的一生一直在试图超越命运的阴影带给他的压抑。像一个穿越森林却陷入沼泽的人奋起之心格外激烈,争扎的勇气,又实在是悲凉。3、死亡同时让我明白要随时接受依赖被抽离、希望被破灭、等待被断绝、未来被扼制的世间规则,所有的事情都是重复的、循环的、这样的痛苦。可是人必须把自己脱离出来,看一看钢轮下幻想被碾碎的肢体。那些四分五裂的终究要化为虚妄的肢体。4、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应该走出去。人应该享受这个世界,而不是企图理解这个世界。5、用平常心清淡相对,才能成为妥当的主人,而不承担对方给予的奴役。6、美好女子的定义是她若走进人群之中,如同遗世独立,突兀的存在会让他人立时感觉空气发生变化,而普通人已走进人群,如同水滴汇入海洋,不见痕迹。这定义不免偏执,却很分明,并且和五官无关。7、少女像墙头蔷薇一样绚灿天真,是人间的春色。成熟之后的女子,就当接近树的笃定静默,他们的存在,是对活色生香时间的恩惠。她们稀少而珍贵。8、善良是属于自己内心安定。9、生活的根基是一颗自然的平常心,如同娟娟清流从心底淌过来自我们与世间周遭的人与事和睦妥当相处的道理。踏实以中国无法言说的愉悦,是不那么确定的事。不剧烈、也不荣耀,如花期一期一会,活在当下。10、女人在一定的时候就该有这样的底气,有好质料的衣服,两三件高贵的珠宝,以及自立沉着的内心。逐渐砍掉属于少女的一些特征:爱撒娇,对男人抱有幻想,穿廉价而花哨的衣服,戴假首饰。11、当人获得自由的时候,自由本身就成为她的束缚。人走到哪里,都是在城堡之中。12、不要做别人的偶像,不要被参观。13、人的生活一旦被展览,就会失真而变味。周围演戏的人够多了。14、他说,人要追随强者的脚步,同时接受被弱小者围攻的状态。15、我愿意与之交往的人,希望他能够具备独特的个性和才华,聪慧,有可探索的内涵。又希望他在日常平凡的时候,善良,热诚,充满生机活力。这样的人能够感染到他的芳香。他们自然显得稀少。时间太多的人,或者聪明而不善良,或者善良而不通透。16、一个人能持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和空间,这是一种骄傲。17、生活必须被适当的搁置和隐蔽,不属于讨论范围。也许人的成熟是从拥有秘密开始。那些隐藏的带着芳香的罪恶,那么秘密,他们使一个人的生命被点上火苗放出光芒。18、成年人的标致是,他发现自己在情感上逐渐不需要被人。19、一个人要做到对自己的美、聪明、善良完全不自知,才显贵重。一旦有自知,品就自动下降一个层次。就仿佛栀子花不知道它自己有多香,兰花不知道它自己有多幽静。20、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只有坚定的活在低级的世界里,才能做完一些事情。若一颗心放出去,面对那么多参照映衬,以及纷乱选择,还有众多的标准和概念的干扰,该如何走路大概都是问题。21、人妖如何超越自己的境遇,这并非是可以训导出来的指向,只是一种天性。隐隐中引领着给为广阔的界限。22、人与天地交流靠的是德。有德之人在任何环境之中都可以无畏无惧,不受束缚。一个有德的人,自然也会得到适宜的婚姻。

一个人的对话

时隔近两年,再次读完这本书。心境已全般不同。这是安妮宝贝的一次与自己的清谈。清醒的自己,掏空内心意念,全然昭示于读者之前。妄图在咀嚼过往暴烈、撕裂、清冷、抑郁、安稳、平淡、思考、观望……中寻求真实与存在。即将为人母的自己与心中的女童之间的交错与对峙,而后归于成熟。偏爱杜拉斯、昆德拉、卡夫卡、沈从文、梵高、博尔赫斯的女人本身就有一种缺陷,一种致命的孤独如宿命般既定。坚持边缘化写作也是因为与生活的对峙。希望已为人母的她终于找到了“与这个世间所能保持的一种稳定的确凿的关系”。忽然醒悟把笔名定为“宝贝”也是在心疼自己。这样的女子心中老虎与蔷薇并存。在这般慌乱与憋闷的日子里故意读这本书,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沉沦其中不过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渴望。再次笃定,安妮宝贝的书不能看。她把写作当做治疗,但毕竟文字不能成为药。这类清谈更多的是惺惺相惜的惆怅,太过关注内心“只接触真实的深入的事物和思想”的人,剔除了生活中世俗的琐碎,怎能够身处生活中。所以才会穷其所有去寻求真实与存在。对“真实”的无限渴求必定导致被抛置于社会的边缘,这样又求助于阅读与写作。还有旅行。而“存在”的确定是这类女子用青春暴烈的方式逐渐求证的,《莲花》中的内河便是典型。她们往往用极端而又鲜明的方式刺激自己的神经感受世界的内核以证实自己分明的存在而不是麻木的活着。过于关注真实与存在,既是因为天真的本性,也是内心成熟所致。对大自然的热爱,森林,朝霞、小鸟、兰花、栀子、雅鲁藏布江、云南、贵州、越南、旅行,更多的是内心的孤独与缺乏安全而产生的归属与逃离。对猫、棉布、银器、红木、老式首饰的偏执热爱亦是清冷的性格使然。这样的人表面平静而内心危险。所以她们都吸烟。如王菲,周迅这般性格锋利的人。她们都感情丰富而果干。所以常常伤人及自伤。她偏向于未开化之地,偏向未开化之童真。这种朴素的需求是身处繁华之中为自己寻找的出口,是生活在他处的落寞。一个人如此安静的与自己对话。是对自己内心的怀疑,也是对外界的不屑。她把自己放在生活的最低处静静地绽放自己的骄傲。这也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对生命的敬畏。但真正强大的人,内心是安静的,没有对话。最好别读。

只素,不锦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安妮的莲花,而这本已事先知道是个转身之作。可是心中仍不乏遗憾。就像是一团火,虽然熊熊的燃烧着,却少了那一声声的爆鸣声,读着很不爽,或是我看惯了她的纠结和歇斯底里。这么圆润的文字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宛若清茶盈手握

刚接过这本书,便被其清淡含蓄的封面所吸引,正如一杯斟满香茗的古朴青瓷茶杯,未品,就先为之动情。书本是竹棚撑起的白色薄绢,被一针针刺上了昨日的断章。起初,还甚感文字的清淡,但愈到后,就愈被其留在口齿的清香所吸引。冬------仿佛还听到南方夏夜的雷鸣,带来漫天的骤雨;仿佛还看到门前那条消失的大河,河上的空气还交杂着水草浮游的清单腥味儿;仿佛梦见那个暴躁的女童.......秋------不懂“一对陌生旅人邂逅在即将雪崩的山顶,坐以待毙,所以开始欢歌笑语”;不懂“水晶杯子盛着清净的凉水”,为何被我摘抄在笔记上。夏------在闷热中睹见女子工作的身影,对心灵的一次次白描,坦然的写自己的性情,不经历几番沧桑又如何会这般风清月明。春------重光与清祐穿着缎面上绣着蒂莲与鸳鸯的红绣鞋,白色刺绣上衣,碎花或圆点的大摆褶裙,手臂上有一块诡异古朴刺青的她。着精致棉布衬衣,肌肉和骨骼有悖锻炼过的轮廓,会在郊外买下一片农地,挖一个池塘,夏荷开满的他。她的写作来源于心灵,似与世相隔,自我对话,但点点滴滴中,却又透露出早春露珠的晶莹来。仿佛见到一株深蓝色的鸢尾,悄悄开启细长的花蕊。一杯清茶盈手之间,久久........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安妮宝贝的书。素年锦时。文笔确实是素雅的,那些年华也确实是锦瑟般的。一些生活的琐碎,景色的铺叠,如读别人的流水生活般,确是别人的,幸好淡薄与沉静的文风倒是能让人静下心来。如她所说,生活越发的寂静。是我所喜的。后面的文章开始沉下去了,将生活表面那层浮着的油揩去,看见了下面的清汤。对人生,对死亡,对友情,对爱情的思考,那些比喻让人不由会心一笑,确是如此啊!个人的思考终是混杂了些自己的情绪,“所谓朋友的意义,不过是锦上添花的热闹。”可以说是看透了,但对我这个俗人来说,似乎是有点小女子常有的自我疗伤呢。对于爱情,我从来无法把它上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最多是心理学在作怪。安妮宝贝笔下的男子的那份洁净,女子的那份脱俗,爱情的那份细长,无关风月,恐怕是太幻想化了。最喜欢的是读到此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人性的双面性与人世的沧桑无常倾覆了我。原来是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诗句。

LoLaLi 【淡素】

素年锦时,好听且朴素韵味的名儿。。喜欢安妮这样的女子,洒脱,淡然。。古朴素气的装帧,亲切、自然、耐玩味。她的成长环境,她的根,注定她是一位精致的女子,于内于外,都有着雅致的特质。渐觉她细腻的心境是那么柔美。也明白,为什么总是十分具有文学感的同学会像她一样的感性。会因为一束漂亮的马蹄莲而心怀感激、会为陌生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而感动、会把咖啡馆中见到的美好女子白描一般用文字记录下来、会为路边一只已然屏息的猫咪停下脚步… 她是如此真切的生活着,就像她在文中提到过的,那种对自己的美完全不自知的女子。在书中,美好女子的定义,虽然是那么的泛泛不具体,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不确切而使一切女子都有美好的可能。诚然,起初自己觉得这只是一种小资般的生活,但是后来才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内心的格局。与其说是小说,或许就是安妮自我生活的写照。这也是她最为温暖与美好的一个故事。不需要成为很多人都艳羡的女子,只是做这样美好而真切的女子就好。。

做女子,静看人生

我并不觉得安妮宝贝的书写的有多好多好,这类型的文章太多,这类型的女子也很多。只是每每遇上用心活的女子,内心里也会变得柔软而安静。做女子便当如此,安静地看这世上行走的万千人事,然后修行自己内心。书是闲时可翻来一阅的书,不扰人,安静看她所思所想的人事。或者观点不苟同,也是他人的一种态度和观念。

《素年锦时》一次文学界和艺术界的“天作之合”!

提起安妮宝贝,在文学界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她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情感,低调的作风。使得大家非常关注她。《素年锦时》在短短的两年之内,全国突破了百万册的销量,在文学界上有着很大的好评。此次,事隔两年,为庆祝《素年锦时》的大好销量,安妮宝贝,为答谢喜欢她的推出了新作《素年锦时》典藏版。安妮也是将这本新版《素年锦时》当作一份精美的礼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次安妮宝贝力邀了艺术界的画家何水法老师亲自为她的新版《素年锦时》锦上添花。在3月7日,何水法在京伦饭店举办了媒体发布会,发布会上,何水法大师说道:“此次,与安妮宝贝的合作感到很高兴,虽然和安妮本人未曾谋面,但是却很欣赏安妮的文字。她的真实记录赋予了文字很强的生命力。所以就很开心的与她进行了合作。”此次,安妮的新书,何水法大师配有春、夏、秋、冬四幅国画。还为她提了独无仅有的精美藏书票。书中首次收录了安妮的独家摄影明信片。新版《素年锦时》是一个“精美绝伦”的典藏之作。

第一次看安妮宝贝的书

她有一双聪慧的眼,她的文字很细腻,描画的场景细致入微,让读者彷如亲临其境。《客观性》,让我泪落不止。虚,感觉很虚,虽然描画得很真实,沉思她的感悟。估计是太细致了,让我弄不清这是她文字勾画出来的所感的真实性。文中也有不断提到,她的心已经老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这个是纯写文字么?我很怀疑。年老的心一定是沧桑的吗?思维定势了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怀疑,昨儿看的时候,还很是喜欢的,今儿就忍不住怀疑了。

平淡是真

从沦陷到自知。从极端,决绝,挣扎着不与世界妥协的女童到摸索,痛苦进而向宿命妥协的沉默和淡然。时间始终会改变一切,带走你的痛苦,同时也毫不留情的带走你的美好和不舍。但依旧会不动声色的将这种种重新带回你身边。喜欢她的自知,喜欢她的淡然,喜欢她的细腻和敏锐的感受力。相信每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都清楚自己的需要,遵循心里的道和念想。日子还是一样反复,不论是忙到焦头烂额的枯燥,还是与自己独处的安静平淡,有挣扎,可是留下的是更多的无可奈何,但是明白过着这样生活的不止是自己一个人。还是需要多走多看,虽不可改变更多现状,但至少保留一份自省和安稳,继续平淡的过下去。

何水法大师为新版《素年锦时》题字配画!!!

此次,何水法大师为新版《素年锦时》题字配画,这可谓是艺术界和文学界的完美结合,给大家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经典之作。

别样的情感。。。。

《素年锦时》别样的情感。。悲伤,哲理,清谈,文雅,浸入心扉。。这些感觉,在素年锦时里都有感触,不知道是怎样。。钟爱这本书,可能这本书里的一切都有自己用心去感触的影子,有共鸣,所以才有别样的感觉。。春夏秋冬,四季投射,每个章节话题的讨论,都跟生活中的细节,息息相关,生命中的感情,细腻。每个环节,心理的体会,感触。那怕牵动一丁点内心的感情情愫,安妮都会用心去表达。。而且,语言的生动,都会给别样的感受,是这种感觉,是这种感触,似曾相识过。。。安妮的文字能给我带来平静,当心情大起大落的时候,看她文字,有种知己的感觉,她写的东西,是我的感受,是我的方向。。是这样的。。安妮的文字有我的感受,好像远方的朋友再跟你诉说你心中的故事。。。原来我经历的故事是这样的。。

千帆过尽后的汪洋无波

从《蔷薇岛屿》至此,安妮宝贝作品的转型彻底完成,那些绝望、伤痛、激烈、黑暗、歇斯底里在时光的暗涌中,颠簸、溶解、平静,渐渐散发出淡雅的香,这是安妮特有的味道。一杯清茶,古朴素雅的杯,杯内是一个女子细细述来的温暖的素年与锦时。安妮的文字,她的哲思,不断地以她独特的方式展示着生活的真相。现实的残酷,心灵的挣扎,艺术的美与追求。她的文字,无关世界,无关社会,无关他人;无论文风怎样改变,那始终都只是一个细腻女子的自说自话。千帆过尽,红尘看破,那些素年与锦时片片散落,举目望去,一片汪洋无波。

素年锦时中寻找安妮

安妮宝贝,第一次听说是在初中好友口中听说的。对书本来就没有多少激情的我来说,安妮这个名没有多少诱惑力。但在高中后,我发现我迷上了安妮的文字。总有那么一个自傲的女子,抽烟,喝酒,穿棉布衣裳,手戴古朴的银镯子,行走在主流社会的边缘,不以男人为生活中心,游走在各地。文字中带有一丝的颓废感。在此之后,我找来了安妮的所有出版过的书。印象最深的是莲花,翻阅了N次。内河,那个女子的形象一点点的浮现出来,被社会所遗忘的女孩,却活出了自己的方式。我总是好奇写出这样故事的,这样文字的女子会是个则样的女子呢?素年锦时早在2007年就已经购买了。前三章的安妮的碎碎谈,在当年没有看进去,只是看了月棠记。之后就被我遗忘在书架的角落里。如今,当我再一次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了再版过的素年锦时,她的外表将我迷住。翻阅之后,久久不能放下。我原始的拥有欲,将她拥有了。花了两天,细细品味了安妮的文字。温暖的阳光从窗外射进,一杯暖暖的咖啡,在这样的午后,在文字当中寻找着安妮的足迹。在冬章中叙述了儿时的记忆,那些关于南方的那些事儿。物与人,宅子、大河、池塘、村庄、祖母、祖父、母亲、父亲。跟着安妮的脚步,我依据着这些事物想起了在这些事物上隐射出关于我的故事。安妮的文字,让我静心后接着怀旧然后所感。安妮是个则样的女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是不断的发出这样的疑问。当翻到了最后一页,看到了终,知道一本书就这样结束了,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月棠记,在安妮自己看来,这只是一个接近童话的小说,从孩子的心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成人的故事。自此之前,好像没有看到过安妮写过关于是圆满的结局的故事。月棠记之后,我觉得安妮可能是寻找到了她自己的幸福了。才会写出这样的结局。安妮,还是一个蒙着纱的女子.......我依旧看不清。

青菜汤

看过安妮的两本书,一本是《告别薇安》,一本是《素年锦时》。六年来,确实是有变化的。当时看到书里的自残女子,什么黑长头发,乌黑瞳仁,风衣男子。矫情的想吐。自身本来也有装逼的习惯,所以生日时,别人送来《素年锦时》,还故作不屑,夹杂两句清冷的话语,说:你怎么送她的书。冬天的生日,夏天将书翻开。是旅途中的书,在飞机上看。同行的伴也不喜欢她,说不能忍受。如果是以前,一定会和他一起将一篇文章从头挑剔到尾,但这次没有。不得不说,有些东西,真的写进了心里。或许是六年来她改变了许多,也可能是一年前读她的《告薇》时自身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去理解她的文字。尽管书里不停出现的“女童”、强调的脱离世俗以及一些形容词华丽却毫无营养的句子仍然让人不快。“最深处的水总是寂静无声的”“不要作别人的偶像,不要被参观””人要走过千万重山,抵达高山顶端之后,再甘愿放低自己以平常心做人“”是一个人在走廊日影下,用竹绷撑起月白薄绢,悠悠用丝线穿过细针,绣上鸳鸯、牡丹、秋月、浮云……自知没什么用处,只是静坐着劳作,心里愉悦。那个人绣完了花,另一个人拿起来闲来无事地看。院子里的落花此时被风吹远了,喜鹊清脆地啼叫起来。黄昏时下起一场雨,停息之后,有月光淡淡地爬上树梢。时间这样过去就很好“同伴依旧不喜欢,确实,就像一碗青菜汤,不喜欢的人永远无法喜欢,能尝出味道的人心里自觉欢喜。读过很多书,可依旧没有一本时常想起的枕边书,但《素年锦时》,真的让我在看第一遍时就有想再看第二遍的感觉。没什么意义,只是在一个有阳光的午后,或下雨的早晨,体会安妮宝贝那种无意义却又充满意境的生活,或者说,是一次有情调的装逼。

有了你,没有了过去 。

素年锦时 。是我第一本接触安妮的书 。它和我过去的爱情相牵连 。记得那时候她好喜欢看我写的东西,然后我也每天都写 。这是我们彼此之间最深刻也是唯一的交流 。记得那时候的冬天大学覆盖了整个学校 。回家的时候和同学一起玩雪,堆雪人 。天气也的确是挺冷的,我们的手被冻得通红通红 。雪人堆完的时候她的朋友给我看了一首诗歌,是安妮写的 。她说她最喜欢安妮了 。自此我就对安妮有了好感 。发自内心地说,我的确不怎么喜欢看书 。总觉得书中的很多东西我们一不留神就会被其中的所谓哀怨仇恨所笼罩 。会影响我们对生活的心驰与神往 。后来是她把安妮的书带个我看了 。就是素年锦时这一书 。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并没有认真地看完这书 。只是很浅略地翻翻折折 。后来是和她分手了之后我才认真看完这书的 。记得那时候,上语文课的时候把书堆得高高地,堆成一个城墙的形态 。素书在其中安身立命 。我把它当语文书来读,写批注,写相似的句子结构 。一直到最后,到《月棠记》 。后来很多人说我的写作,有安妮的风格 。或许就是这样的原因 。现在安妮在我的生活之中稳固地存在着,而原本领我入这世界的人却不在了 。安妮是一个不愿说太多没有生命文字的人,它的情理至精至简 。值得所有对生活有憧憬和敬仰的人去读 。有许多人对我说,安妮以前的风格不是这样明媚的 。“我更喜欢她之前的幽暗湿冷 。”是的 。素书相比《春宴》《蔷薇岛屿》等书的确是更为明媚与灿烂 。但这也是安妮 。是她的心境 。这似乎在说明 。人生这段旅程在阴暗湿冷后总会看见明媚春光的 。爱生活,爱文学,爱思想 。爱安妮宝贝 。

那些你陪我走过的流年

两年前,一个朋友从北京回来,带回来那本素年锦时。一直很喜欢它的封面设计,乳白色,一朵细小的很素雅的花。而现在,那个朋友也离开很久了。很喜欢里面的文字,就像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流年,温暖干净,素雅淡然。

素。年。锦。时。

这本书在她第一次出版时,就买了。后来再版,从图书馆借了来。一直放在枕边。已经看了四遍。每一次看,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坚定。平静。一个人走路。听歌。心里一直在回想她的文字。从高二开始看她的书。全部看完了。她的文字,已经深刻的影响到我。性格。对待人事物的看法。或许是自己太不坚定。但是却是感恩与她幸会的际遇。重光。清佑。已经不再是名字。

素~

喜欢跟能够让自己有向往之心的人交往,愿意为自己的好奇和禁忌斗胆冒险。那种天生的冒险和激越之心,有时候,真是十分可怕。 只是那些恋爱,最后仿佛只是孩子放给自己看的烟花,嗖嗖几下,天空换了换颜色,然后各自归家。她从来没有停止过恋爱,也不知为何最终总是会对这些关系厌倦。最后明白的一条道理是:感情是没有用的。真正有决定力的,是人置身生活之中的局限性。是各自的自私和软弱。人的一生可以发生很多次恋爱,最后能记得的不会超过一两个。一些萍水相逢的人,一些逐渐被忘记的人,是漫长时间带给内心的印证和确认。她一直在陌生地和陌生人之间辗转,内心向来冷淡,相忘于江湖最为妥当。对一些事情的分类有着格外的自知和自省。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像一棵春天的桃树,开出满满枝桠的粉白花朵,重重叠叠的。即刻便将要死去一样地开出花来。不爱一个人的时候,无法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身体和心被放在一个黑暗的洞穴里,如同一场缺乏粮食和空气的冬眠。厌恶一个男人的气味和脸的时候,是令人愤怒的。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不够爱的时候,是令人愤怒的。不需要任何一个男子。不需要别人。知道这一切最终依旧会让人厌倦,直到无声地愤怒。 她当然也不相信世间有所谓神话般的恋爱和婚姻,一对男女之间能够甜蜜欢畅得永无尽头,如果人人都能够依靠瞬间的幻觉,麻醉自己煎熬过极其沉重的余生,那么也就无所谓去追究真假。但这样的故作糊涂是谁都无法做到的。等的人总也不来,就会渐渐失去目标,以为自己并不是在等,只是无所事事。从小她等待一个可以把自己带走的人。现在知道,最好的方式,是自己找到方向,并且可以有能力带一个人走。其实与哪一个男人终结或开始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颗星宿要改变轨迹了。它曾经分派给她的黑暗路途即将完结,明亮的微光开始闪烁,新路要开辟出来.终止一条道路的最好方式,就是走完它。一切都是如此。找到一个温厚纯良的男子,与他同床共枕,相濡以沫,生儿育女,白头偕老。即使一个女子,原本能尽力做到高处不胜寒的华丽,但能带给她安宁的,最终还是为爱的男人生一个孩子。就是这样朴素自然的本性。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不是第一次接触安妮的书,虽然看安妮的东西次数不多,但每次都能留下一些零碎的感悟。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的成长。不得不承认的是,那些自诩八零后的青春写手们,或多或少都受过安妮的一些影响,尤其是女孩子们,总是标榜着自己有着凛冽的神情,明亮的眼睛,以及支离破碎的情感。在那些有着青春期各种骚动叛逆与不安的年龄,这样的“凛冽”的文字总是给人一种看似酣畅淋漓的错觉,毫不避讳的情爱片段,抽烟,浪迹天涯,睡在干净的白色床单上,这些片段可以很轻易地在安妮之前的任何一本书里找到。可是这本,它没有。当一个女人开始思索生活带给它什么,并且顺从地接受某种圣诚无息的生命的安排时,这个女人就会开始剥离青春期所有的浮躁和不安,转而更加平静和安详。我喜欢这本书里对童年事物的描述,一切关于有着昂扬生命力的东西总是会让人心生缱绻,并且为之流连。生活的妙处在于,它既会给你好的,也会给你不好的,这种交错生长盘根错节的关系里你总是能够嗅到活着的芬芳,也只有在这样的关系里,你才能真正明白活着的意义就在于活着,并且顺从天意。当然也可以说,我对这本书真正的喜爱来自于对自我境况的感悟,并且为之动容。“重光觉得人老去的迹象是,爱上听昆曲,看古书,不太说话,在某个时刻会不由自主掉眼泪:反省自己的处境和内心阴影的时候。感同身受。但那依旧是为自己觉得难过。无法爱上一个人或爱上一个人。”“她又是个执着的人,心意单纯明确,坚定推进。做任何事情都有很强的行动力,直到做完为止。年轻时离开家门,独自走南闯北,自力更生,从不相信天下有免费的午餐,也不相信人可以心安理得坐享其成。一切都要用双手辛苦工作,努力博得。”“太多的关系,人只愿意与之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很难。不是在于对方是否愿意送,而是在于自己是否愿意让他来送。”诸如此类。我只是会惊叹一个人究竟是有怎么样的敏锐触觉,才会把内心细腻不随便说与旁人的情感描绘到如此神似的地步,也并不是说我就是这样的人,只是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觉得,似曾相识。或许需要很多年过去,待我也长到那般大的地步,我会想起曾经有一个女子用她细腻的笔触,洞若观火写出了另一个不同的自己。

读后感

月棠记。极少数的喜剧结尾。值得一读。那些短暂精辟的小短文,每每读来都回味无穷。这本书可以读很久很久。但是每次读,又会有新的感悟。也许写着无意,读者有心。喜爱安妮宝贝,独爱安妮宝贝的散文,我能与之相通。

十年

我浮夸过一段情感。游曳于每一秒,在得到亦在失去。每一丝在指尖划过,经过阳光的洗礼终泛滥成灾。当你回首,这过去已是可以伤害你的最佳凶器。但不变的,却是一切已然回不去。

那是我看过感觉很干净的文字

想做一个那样的女子素净淡雅,洁白的棉麻群,简单的刺绣,出嫁时穿一双绣鸳鸯的红鞋子,把自己嫁给一个最爱的人,同样的干干净净,沉着冷静.两个人偶然的狭路相逢,眼底都有一片湖,倒映着彼此的样子.清澈的眸子里我看见自己的倒影,在他的温柔中那般幸福.

锦时流年

三年前买的《素年锦时》,如今也只是看了一小部分!无它,太多的生活琐事缚住心身,但即使如此,《素年锦时》仍给我感觉至深。淡淡的忧伤,婉如杨德昌导演的《一一》。生老病死!每个人都不得不经历的故事,却给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无法抗拒。总觉得安妮宝贝经历得太多,从《二三事》到《清醒纪》,再到如今的《素年锦时》不断在细腻地沉淀着人生,像个出家多年的高僧。淡然看着种种欢喜伤悲的香客,只是安妮宝贝看的是匆忙的人而已!话又说回来,不知安妮宝贝是否觉得自己也算是一个香客?

素年锦时

安妮是那一段时间最时兴的网络作家!我是那一段时间最谷底的我!于是,碰到了最奚落的素年锦时。

斑驳往事

或清新。或斑驳。或昏暗。记忆中南方的颜色。湿漉漉的往事。不经意间留下的痕迹,不在人间,在细腻女子的心头。随手写下的文字,读者临风,写者沥血。藏在深处的故事,透过文字渗出的颜色,温度,情绪,传达那些过往。风一样飘荡的过去,有时候还会旋而重来,在眼前吹过的时候,看见了那些影子,像薄薄的纱,茫然地朦胧。

素年锦时

算是宝贝最新的一本了吧....新版本的素年锦时,比以往的那些多了几张明信片呢.....选了一张喜欢的,在七月份的时候就写好了给企鹅,只是现在还在旁边的笔记本里面,我没有企鹅的地址了....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七月的第三十一天。给企鹅。

LoLaLi 【淡素】

素年锦时,好听且朴素韵味的名儿。。喜欢安妮这样的女子,洒脱,淡然。。古朴素气的装帧,亲切、自然、耐玩味。她的成长环境,她的根,注定她是一位精致的女子,于内于外,都有着雅致的特质。渐觉她细腻的心境是那么柔美。也明白,为什么总是十分具有文学感的同学会像她一样的感性。会因为一束漂亮的马蹄莲而心怀感激、会为陌生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而感动、会把咖啡馆中见到的美好女子白描一般用文字记录下来、会为路边一只已然屏息的猫咪停下脚步… 她是如此真切的生活着,就像她在文中提到过的,那种对自己的美完全不自知的女子。在书中,美好女子的定义,虽然是那么的泛泛不具体,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不确切而使一切女子都有美好的可能。诚然,起初自己觉得这只是一种小资般的生活,但是后来才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内心的格局。与其说是小说,或许就是安妮自我生活的写照。这也是她最为温暖与美好的一个故事。不需要成为很多人都艳羡的女子,只是做这样美好而真切的女子就好。。


 素年锦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