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文学中国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作品集 > 2007文学中国

出版社:花城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36052192
作者:林贤治(编),章德宁(编)
页数:563页

章节摘录

  忘川  希腊神话里有一条河,名为忘川。  遗忘以河的形式穿过世界,不知所源,不知所往,汩汩而濯洗往古和如今,它与每一个人相关,以至于这河比众多的神祗还要著名。可见遗忘是人类非常古老的问题,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人们在去往天国的路上,必得经过那里。所有这些人们,或者说所有这些魂灵,有清的,浊的,苦难的,随常的,卑贱的,华贵的,无辜的,有罪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说到一行魂灵上路,餐风露宿,备受煎熬,途经审判,途经抉择,而后从“必然”的宝座之下一个一个走过去。接着,所有的魂灵被驱赶着,横穿勒塞的平原,也就是遗忘之平原。那里赤地千里,不生树木也不见草色,酷热如同炉火把人悉数烤干。傍晚,焦枯的人们来到一条河畔,于是人们扑向河水。柏拉图这里说的是——每人都被迫去饮一些河水,那些没有智性相助的人饮得更多,还超出了规定的数量。饮后人们便忘掉了一切,他们睡着了。这条河就是忘川。

前言

  说说:“介入文学”。  近两年,文坛颇热衷于谈说“底层文学”,也称“草根文学”。作为一个文学用语,底层文学大约主要就题材方面来界说的,意思就是通过文学叙说底层,着重的只是“写什么”,而非“怎么写”,至少从字面上看,并不包含主体性问题在内。“上层”或“中层”人物可不可以写底层呢鲁迅论及“乡土文学”时,便使用过“侨寓文学”一词,指的是作者并不在乡土,而作品却正是由这些寄寓于大都市中的人物产生的。在这里,立场、态度,思想道德倾向比题材本身更重要,它决定了“怎么写”。  为此,有必要引入“介入文学”一词,以作为底层文学的一种延伸式补充。从文学史上看,“介入文学”,一种注重现实、反映并批判现实的作品,其实古已有之。但是,作为一个名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在《文学是什么》以及相关的文章中使用,并在此后传播开来的。“介入”的法文engagée,原意包含承诺、担当、投入、参与、干预、奉献等等,萨特强调的是作家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就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的存在是由他对世界的参与构成的。这种“世界的情境”,既是历史的,社会的,也是语言的。萨特把世界理解为现实的各种直接的方式,而将自己牵涉其中;“介入”就是参与存在,跟他者存在,换言之,也就是对围绕自我存在“情境”的一种回应。一方面,介入显示了“互通主格”的存在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介入“展露情境以表达我要改变它的意图”。“介入文学”是理论的,更是行动的;是认识的,更是批判的。介入表明作者的一种存在状态,一种价值取向;作为客体与主体的一种联系方式,惟因主体的积极的、活跃的因素的参与,使作品的主题得以深化,而且可能使整个作品的基调和结构发生改变。  一个方死方生的变革时代,需要有一种富于现实感和道德激情的文学与之相呼应。介入文学不一定像新闻报道一样,对于具体的社会事件作“零距离”接触,单刀直入,短兵相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与构成这些事件的社会内容,以至更为深广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所以,历史题材在“介入文学”中,同样可以被赋予现代的品格,幽黯的集体记忆将因作者的“介入”而敞亮。“介入文学”不会因“介入”而使文学的界域变得狭小,相反得以进一步的开拓,更接近文学的自由的本质。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文学界即有了非政治化的各种提法;至九十年代,非道德化的倾向愈加明显起来。有各种各样的文学。提倡“介入文学”,并非无视其他文学的存在,只是更为关注文学存在自身的意义,在正视社会的现实问题,并从事其根本性改造的方面,它毫无矫饰地表达了作者的批判精神和道德勇气,主动地将文学融入到自由、民主、进步的社会运动和斗争之中。有人认为,强调文学的社会性或道德价值,将给艺术带来损害,其实这是毫无根据的。恰恰是这种似是而非的看法,把艺术看作是可以完全脱离作家的生命气质和思想修养的外在的工具,割裂了作家的艺术生命的完整性。“介入”不是被动的,没有第二推动力。“介入”就是写作本身,正如马克思说的:“作品本身就是目的。必要时,写作者为了作品的目的而牺牲他自己的存在。”  让“介入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概念,在我们的文学实践——创作和批评——中建立起来。讲求文学的目的性不是一种耻辱。文学是为人生的。我们看到,在文学史上,许多作品都因作者“介入”的要求而充实了它的血肉生命,而不至于像干瘪的谷粒那样,最后到扬场的时候被扬弃掉。

书籍目录

序言,或一种文学告白选本的尺度、限界及其他写在2007年卷的前面广场上的白头巾(外二篇)(散文)筱敏一个人张灯结彩(中篇小说)田耳跑步穿过中关村(中篇小说)徐则臣淋湿的翅膀(中篇小说)胡学文状元羊(中篇小说)吴克敬郝“政府”的故事(中篇小说)刘明恒蝴蝶(短篇小说)穹宇海面平静(短篇小说)王棵铁(外一篇)(散文)郑小琼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外一篇)(散文)夏榆米语(散文)傅菲下落不明的生活(散文)塞壬送别黎焕颐(散文)邵燕祥钻天杨上的白花(散文)沙爽在我心里,有一条通向你的路(散文)冯秋子平心静气说黑窑(随笔)笑蜀说“穷人”(随笔)王洋“专门利人”的孤独(随笔)薛忆沩哀歌(诗)苏浅村庄笔记(组诗)三子捡矿泉水瓶子的老妇人(诗)田禾草民(诗)刘春诗二首(诗)老刀妇女日记第1137页(诗)沈杰诗三首(诗)卢卫平诗五首(诗)寒烟安息日(诗)池凌云金色十四行(五首)(诗)马莉诗二首(诗)东荡子卖花的小姑娘(诗)世宾诗二首(诗)吕历没有(诗)谢湘南这是9点11分的北京(诗)欧亚春天(外一首)(诗)王桂林关于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一帖照片(诗)刘汉通诗二首(诗)黄礼孩一个疯子从大街上走过(诗)赵思运远方(诗)杨勇情诗(组诗)蔡其矫国外文学大事记(附录)陈壁生

作者简介

《2007文学中国》集合收录了2006年10月份至2007年10月份这一整年时间的部分优秀中国文学作品,文类包括有小说、散文、诗歌等。书末有附录,意在提供一种参照,扩大读者的视界。这是本中国文学集。所选作品的发表时间,由2006年10月份起至2007年度10月份止。文类以小说、散文、诗歌为主,篇幅大小不等。长篇小说及多幕剧本,一般不拟编入。顺序的安排,没有一定之规,只求造成一种阅读节奏。书末附录,意在提供一种参照,扩大读者的视界。

图书封面


 2007文学中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近日不幸罹患阑尾炎,在北京某老年医院开了刀,敬仰了几日,心中平添几分安静和知足。休养期间一直一边抚摸着自己的刀口,一边阅读2007年文学中国为我筛选出的几篇美文,聊以慰藉我那早已干涸的伪文学情操。住院和读小说给我一种异曲同工的感觉。读小说,我总是掩卷良久之后才姗姗落泪,住院也是这样,总是当黑夜到来的时候才开始揪心的痛。似乎光天化日下,那些个死死伤伤也都不足为惧。不得不承认,2007年的这一期已然不比我最喜欢的2003文学中国,其中的文章大多旁敲侧击,在热点问题上逡巡徘徊,到了关键点上,以一种所谓新颖的表达手法予以略过。作家都变聪明了,没人再会指着三农问题大声疾呼了,大家只会写上一段农村的爱情故事,顺便映射些问题,捎带脚的打个警钟,也许这不失为一种两全的方法,只是,举着书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乡村爱情》的原班人马,从电视剧这种聒噪的媒体上,像烧不死的藤蔓一样,侵袭了我一直视为净土的纸张。《乡村爱情》这种好作品就理应出现在电视上,而不是书,一个气质不同的氛围。毕竟,我总是希望,作家这个群体,能是最勇敢的人。还有筱敏的《广场上的白头巾》,就那么不疼不养的使用了几个高调的词汇,胸怀激荡气势磅礴的让我连眼泪都挤不出来。文章讲的是阿根廷军政府时期,被秘密暗杀的孩子们的母亲一起在广场上呼唤自己的孩子,他们被称为五月广场母亲。这是何其令人震撼的一个主题啊,像我这样一个自诩感性的人,在翻开这第一篇主体宏大的文章后却有一种浪费感情的憋气。难道是数日的救灾让我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爱心?就这样,我躺在病床上,直到黑夜降临。黑夜降临的时候,我总是突然变得耳聪目明起来,隔着墙那个病房的爷爷又在粗粗的喘着气。他大概和我同时被送到医院,而我现在已经上下通气,吃拉自如,而他却还在不停的抢救中。无论白天黑夜,我都时时刻刻关注墙那边的一声一响,而总是要等到晚上熄了灯,夜的静,犹如一条闭目塞听的大蛇蒙蔽了这所医院中所有的人时,我才开始静静的全神贯注的倾听那边的一举一动,老人粗重的喘息声,医生电击的拖长声,医生家属四处忙乱的脚步声……这声声响响像是闹钟,不断地提醒着我,这是医院,一个隔着墙就是死亡,背着墙就是煎熬的地方。我最害怕的那声突然间的嚎哭一直没有袭来,而我也在每夜隐隐的等待中沉沉睡去……看着老人的儿子焦急的不断来来往往,那些医生却在走出病房的时候还不忘和护士打个情骂个俏,那一瞬间,我突然有把自己那羊肠线拽出来,勒死这看惯了生死的医生的想法……年轻总是爱愤愤不平,即使如此了解自己的年轻气盛,却也还是受不了作家如此无关痛痒束之高阁的写作方式,受不了医生吊儿郎当满不在乎的样子。那些本应该给我力量的人,为什么却总是在关键时刻显得如此狡猾不堪呢。毕竟,面对医生,我觉得自己只是个病人。面对文学,你是母亲,而我永远都是个孩子。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我得阑尾炎的时候在医院看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