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道•前山夏牧场》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羊道•前山夏牧场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25
ISBN:9787532144877
作者:李娟
页数:300页

顺应、忍耐、坚持、欢愉

我从李娟羊道系列的《春牧场》开始读起,顺应着季节的变化,伴着李娟的文字,开始领略真正的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此前李娟回忆阿勒泰生活的散文不同,这是她辞去机关工作后进入真正的牧民家庭,而且是个中等生活水平的纯牧民家庭,跟着他们一起转场、挤奶、赶羊、烤馕,作为这个牧民家庭的一分子,过起了据说是世界上最后一支纯粹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的生活。这段时间这本书是我每晚的睡前读物,每晚在温暖的灯光下泡好脚,钻进温暖的鸭绒被窝,我就会心情愉悦又满怀期待地拿起书:今天,李娟又会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卡西和斯马胡力这两个纯真又马虎的孩子又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被吐槽?不得不说李娟是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同时又敏感细腻,不论是她在乌鲁木齐的打工生活,还是做裁缝开小杂货铺时的半定居生活,更或者是现在这种对她也无比新鲜却又艰苦万分的纯游牧生活,在她笔下娓娓述来,都是充满了温情与幽默的笔调,透露的是她内心的积极和感性。只不过读到最后,我也为她感喟于游牧民族古老的迁徙传统和千百年的坚持而深深叹息,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群人,坚持着祖先在这片土地上顺应自然和天时的生存方式,与牛羊为伴,以“经过”的形式过着人生“经过”的本质,时而忍耐承受,时而热烈欢愉地在世界上那个明亮丰富的角落里静静地经过着时光。

草原上的苏乎拉

李娟的风格一如既往,转场的故事和迁徙的生活也依然如昨,我们作为读者,只要跟着李娟的叙述,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生活,不,是哈萨克族游牧的生活。李娟也是一个外来者,对于扎克拜妈妈家来说,她只是一个暂时停泊的人,而游牧的生活也并属于李娟,想要离开,她随时可以。但是,对于卡西帕、加孜玉曼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就是她们的全部,她们注定就在马背上度过自己的青春,度过自己的生命。她们接受,她们习惯,她们坚韧,她们快乐。但是,草原上还有苏乎拉,她的父母本来已经在城市定居,她也应该是是城市的姑娘了,但却因为哈萨克的传统,作为第一个孩子送给了自己的爷爷奶奶,之后与叔叔婶婶一起生活,于是,她又不得不和卡西帕们一样在草原上过着动荡艰苦的生活。她的心因此而不甘,所以十几岁的她几次偷家里的钱去城里,上学也好,恋爱也好,总之她想离开这里,过不一样的生活。她想改变的愿望是多么强烈,但是希望又是多么渺小,几次被抓回来,继续放羊吃草、赶牛入圈、搓干酪素、缝花毡。别的女孩子背后说她不好,却又都抗拒不了要和她接近,喜欢听她讲城里的故事,其实,这不就是小孩子心中最简单直接的羡慕嫉妒恨么。到冬牧场的时候,李娟写到,哈萨克也许是世界上最后的游牧民族,而现在也许是哈萨克最后的游牧生活了,很快,也许所有的哈萨克都要过上定居的生活,他们为此也期待高兴着。那个时候,苏乎拉是不是离自己想要的生活更近了一些?又或者,苏乎拉心里会不会在默默地艳羡着李娟的生活呢?

喜欢的几个语段

发现比起客观的描述,我更喜欢李娟带有主观情感的表达。特别喜欢她满含深情地去写那些牧场上的人物和动物,写这些生命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的生存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顽强而坚毅的力量。此时,生命中再多的苦难,也变得微不足道,可以接受了。摘抄自己所喜欢的几个语段:《小母亲》P241我深切体味着这艰难的生活,但它并不属于我,我可以离开。那个小小的母亲却不能。她盛装跋涉在祖先的道路上,无可选择。她是哈萨克人,就算成为了农民,一生埋首土地耕作,命运仍离不开牧场和牛羊。况且,她已经是母亲了,母亲都是有根的,她在游牧之路上生下了自己的孩子,根就扎进了游牧生活。她一定得习惯并依赖这种生活。无论身体多么的不适,多门的抗拒,无论家人怎么指责,怎么叹息。那些日子里,当她无视毡房之外广阔澎湃的山野世界,一个人缩在角落里,孤独地忍受着疾病和疼痛时,可能就正在暗自决定,完全接受这一切。《生病的黑牛》P249小羊羔死了,身体倒在那里,眼睛仍然温柔地睁着。世界有多么广阔的光明,就会有多么广阔的阴影。小羊羔的灵魂沿着阳光下的阴影走走停停,头也不回。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苏乎拉传奇》P259美丽的苏乎拉,一生再也不会陷入慌乱了吧?一生再也不会左右为难了吧?所有的离开啊,归来啊,都无所谓了吧?那么,请在城市里继续迷恋新衣和情人,在牧场上继续醉心于古老广阔的情感吧!——再也不要去计较了……美丽的苏乎拉,要知道,她今年才十六岁啊!十六岁就已经艳名远播,十六岁就在游牧生活中被刻下深重划痕……十六岁而已!能寄托什么,能判定什么呢?当外面世界里更多的90后女孩仍在深沉斑斓的童年中整理花瓣,迟迟不能绽放,十六岁的苏乎拉,十六岁就已经凌越了我们不能想象的漫长的成长过程,十六岁就已经铅华洗尽,十六岁就已经有了一双从容不迫的眼睛和心灵了。是什么——是这山野里的什么——作用了她的最终抉择?然而十六岁的苏乎拉,人生刚刚开始,生命绵绵无期。我真心地祝愿她美丽长驻、一生平安。

认识李娟是一种缘分

“不可思议”这四个字是所有媒体,也包括自己对读了李娟的羊道系列的一致感受。想当初,在看到陆陆续续有媒体报道这本高评分的书时,虽萌生了想读的念头,却有种“这个话题,我真的想看吗?”的疑问,直到有一次在图书馆里,李娟和牧场的组合字眼突然跳在我的眼前时,我将这三本抽了出来。此后竟一发不可收拾,从亚马逊抱回了李娟的羊道系列和其它几本,并纷纷向身边的人力荐这个人与她的文字。不可否认,李娟是一个用文字在生活的女子,她与文字的关系,有一种水到渠成,信手拈来的灵性在里面。你只感到,自己被一次又一次的打动了,随之笑了、哭了、沉思了。她所描述的世界,是一个你之前从未看过,甚至是从未想象过的世界。但读完后,这个世界自然而然的在你脑中浮现了模样,你感到果不其然,名不虚传,相见恨晚……她像个孩子,对周遭的一切感知甚深。她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感受到这世间万事万物那些不可言喻的联系,并把它们描写下来。她的一颦一笑,感怀伤时,就像是依风而起的飘带,自然而灵动。她有最深最深的爱与珍惜,最最坚忍的意志,她有最深的洞察力,也有最最鲜活的想象力,实在是令人钦佩。我是先看了羊道系列,再看了“我的阿勒泰”。羊道系列较之以前的文字更行云流畅,人、事、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阿勒泰在kindle中看得零碎,虽然其中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有时让人走神,但只”木耳“这一篇感觉就值回了整本书的价格。你想象不到,李娟竟能对这小小的、平凡的木耳的来去,有着如此震撼人心的描写,颇有一番古人一叶而知秋的意境。

阳光、时间和其他

几个月时间零散翻完,记得的只是:冷、累,更多时候又冷又累,当然比冬天和春天已经好太多了,有时可以在阳光下睡两个小时,会觉得如此慵懒温暖的时间无边无际永不停止。也不再像冬牧场那样一片蛮荒寂寥,多少有了邻居,有了交际。这本书到最后应该是6月了,迁徙路上人烟渐多,甚至有了这样的繁华地区:“……好多毡房和方形的帐篷,还有几座木屋。几乎每一家房子旁都栽有高高的电话天线。这里的石头路又宽又平,可以走汽车。有的商店或小馆子门前还停有汽车。其中有一辆……车门上还喷着“中国移动”的字样和标识。……居然还看到一个厕所!还是木头砌的,上面还标着汉字!而且还分男女!……”于是跟着作者开始向往明亮晴朗富饶的深山夏牧场,可以慢悠悠洗头发晒太阳。那里的景色应该很美,人应该更多吧。突然想大段贴诗。同一个星球亿万年少有变化的规律运转,给它表面上绝大部分地区带来一次又一次的炎凉变化,各种生物也随之而变化。诗里的人和李娟和我,在这个星球上相隔甚远的三个点,因为这季节更替和身在同类间,有这样相似的感受。这首诗唱出来更是欢悦,可惜还要翻墙去听:MailiedWie herrlich leuchtet mir die Natur! Wie glänzt die Sonne! Wie lacht die Flur! Es dringen Blüten aus jedem Zweig Und tausend Stimmen aus dem Gesträuch Und Freud' und Wonne aus jeder Brust. O Erd', o Sonne! O Glück, o Lust! O Lieb', o Liebe! So golden schön, Wie Morgenwolken auf jenen Höhn! Du segnest herrlich das frische Feld, Im Blütendampfe die volle Welt. O Mädchen, Mädchen, wie lieb' ich dich! Wie blickt dein Auge, wie liebst du mich! So liebt die Lerche Gesang und Luft, Und Morgenblumen den Himmelsduft, Wie ich dich liebe mit warmem Blut, Die du mir Jugend und Freud' und Mut Zu neuen Liedern und Tänzen gibst. Sei ewig glücklich, wie du mich liebst!Sei ewig glücklich, wie du mich liebst!印象很深的还有:他们离开一个驻地前,会把这段时间产生的很少的一点垃圾烧掉或埋掉,留下一块干净原始的地面。这是目前最贴近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了吧,不过又那么艰苦,早晚也会消亡的。

越冷,越能感受到温暖

我想,每个喜欢读书的人都自有其挑书的原则。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有偏爱的食物。而我呢,就一面之缘来说,倾向于封面简单,清新自然的书籍。两年前,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叫《阿勒泰的角落》的书 ,从此,就爱上了这个叫李娟的女孩的文字 。像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自然亲切的好像一个风尘仆仆的旅人,携着露水与疲惫,在 炉火前缓缓地向你诉说 一路的故事。你听着听着 ,仿佛就跟着她一起走过了那么些路 ,看过了那么些风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遇见的人。拥有李娟这样作者,我们多么幸运。可以以如此亲密的方式了解这支世界上最后的游牧民族。通过她温情的眼看,通过她敏感的嗅觉去闻,通过她善良的心去感受。是的,所有学术性的,记录性的语言,都是在制造距离,告诉世界,他们与我们的不同。而李娟,她看到的是艰难的维持着传统的他们,与我们怀着相同的希望,甚至比我们更加迫切的去过着更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希望。以及这个古老的民族对大自然的尊重。用了20天的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羊道系列,李娟在描述生活的同时也有一些她自己对于游牧生活的思考。大大咧咧的卡西,豪爽又孩子气的斯马胡力,勤劳而幽默的扎克拜妈妈,恬静温柔的加孜玉曼,尽责的好狗班班,还有不会说话的牛羊骆驼···每一个生命都个性鲜明,不高尚不伟大但是却亲切的好似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些生命的共同点就是淳朴。吃着馕喝着茶做着繁重的体力活的他们无暇勾心斗角钻营取巧,踏踏实实的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间,贴着大地的胸膛与自然的呼吸一同起伏。劳苦而艰难的生活使一切都变得粗粝,但是却保护了婴孩般纯净脆弱的心。你能说他们愚昧么?一颗普通的糖果在这里也是闪闪发光的存在,被珍惜被仔细的舔舐回味。一套新衣服带来欢喜能抹去奔波的劳累。一本影集就是所有的消遣和回忆的寄托。一个锅盖在一天中被砸扁还原多次以充当不同的角色。一双新袜子就能带来自信。一场托伊就能成为冗长而单调的生活总最大的期待。衣着不用考虑搭配和时尚 ,生活在蓝天绿草中,只要尽可能的鲜艳和喜庆就很满足。疲惫的身体更能感受床铺的舒适,饥饿的腹腔更能感受到食物的抚慰。物质只维持着刚好可以生活的标准。正因为如此,才懂得珍惜。你能说他们贫穷么 ?他们的食物,水源,财产都来自土地。最后又埋藏在大地中,化为泥土。卡西用盛过马粪的盆装食物,扎克拜妈妈累了就躺在大地上美美的睡一觉,李娟打水的沼泽里漂浮着动植物腐烂的尸体和泥土,洗衣服的肥皂是自己用羊油制成,使用时还会抠出肉渣,锅里的油垢洗不干净就用泥土搓···但是没有人吃过东西拉肚子 ,生水是甘甜清凉的,土肥皂天然的牲畜都可以食用,不过是尘埃和泥土而已,它们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有什么脏的呢。相反,我们使用的洗衣粉沐浴露,香喷喷又好用,我们弄干净自己却污染了水源,干净的我们迫不及待的的从这个肮脏的世间抽离,心安理得的用最便捷的方式取得安逸舒适。你能说他们不讲卫生么?他们自己平时不舍得吃新烤出的馕和糖果,却在客人来到时热情的摆在桌上。他们不舍得喝的酸奶,却巴巴的盛的满满的站在路边给过往的陌生驼队。他们不舍得穿的新衣服却在搬家时不畏寒冷也要穿在身上。他们不选择安逸稳定的生活却仍固执的坚守传统,频繁迁徙只为给自然休息的时间。你能说他们傻到家么?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生活的侵蚀,这支最后的游牧民族会在某一天,放下马鞭,走出毡房,与我们融为一体。后世的人只有靠着文字和图像去想象他们的生活。然后再多的怀念和好奇,化作一声叹息。而对于我来说,他们存在过,而且一直还存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我与他们曾如此亲密的一起生活,我曾踏着青草地感受大地绵长深重的呼吸 ,我曾拥抱这里善良而淳朴的人们。而这一切,是李娟带给我的。她描写的是寒冷的北疆,艰苦动荡的生活,却让我在这个冬天觉得心里这么温暖。

期待

从《九篇雪》到《冬牧场》,一直被李娟的真善美感动着。她给了我们那湛蓝的天,沙漠中徘徊的羊,以及淳朴的牧民。李娟的文字总告诉我,平凡中的苦乐,不必去夸大,在夜深人静之时,自会在心中涌现。生活之苦,我们接受,生活之乐,我们牢牢拽着,这就够了。

停一停时间

停一停时间《羊道 前山夏牧场》看过李娟的五六本书了,最喜欢的是《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开始真的以为李娟一直生活在阿勒泰牧场的定居点里,后来才知道这些文字都是后来李娟在机关上班的时候,在办公桌上写出来的,即便的《冬牧场》和《羊道》系列也并不是在毡房中写出来的,不过感觉李娟的写作风格也在发生着变化,开始的幽默俏皮可爱,给人感觉就是一位才女,一位当代的三毛,后来的《冬牧场》和《羊道》就感觉技巧越来越淡化,越往后越看不到技巧和结构,就是那么详细的描述,一点一点的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写出来,因为那种游牧的生活本身就足以打动我们每个人。用李娟的话说,新疆阿勒泰的牧民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后的游牧民族,那种游牧生活的确是太苦了,而且那种生活和上千年前的祖先们,几乎没有太多的变化,生活就是靠着骆驼、牛、羊和牧场来获得生活中的一切必须品,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可是这样的生活却没有任何积累,只是在重复,所以周而复始,一年一年时间好像没有了意义,就这样生活着。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定居取代游牧,变得不可抗拒。游牧的生活真的就要走到头了。我们在讴歌游牧的诗意,可是用哈萨克的话来说,那就是,难道哈萨克千百年来受的苦还不够多吗?哈萨克也渴望定居的生活。我们都想过富裕幸福的生活,都有获得幸福的自由和权利,可是我们失去了什么呢?所有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非常恐惧这种快速的发展,因为他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出生和死亡的,发展得越快,也就意味着距离死亡越近。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中写到,一个人走在路上,如果你突然要想点什么事,就会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而你想要忘记刚才的一件倒霉的事情,就会加快脚步向前走,这样也就是说当我们越走越快的时候,我们会忘记很多东西。当我们飞速前进的时候,那些阿勒泰的牧场上,每天都在进行的日子,每天都在忙碌的人们,他们的故事都被我们忘记了。不仅仅是他们的,而且是千百年来那些牧场上的故事,那些生老病死,那些爱恨情仇,都随着时间烟消云散了。为什么要那么快呢?我们着急去哪里呢?前面是很美好,可是为什么要那么着急去呢?你没发现前面的美好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危机吗?如果你根本就没准备好对付这些危机,跑得太快,是不是就越危险呢?让时间停一停吧,和李娟以前跟着扎克拜妈妈一家,在高山的草原夏牧场上继续转场,一起去看看那里的日子吧。

我在山间看见了羊道

我从北疆回来买了这本书,还是我喜爱的李娟,文笔更节制成熟了。我看了她之前的书,心心念念想去阿勒泰,今年愿望终于达成了,走过她笔下的地名,不像是第一次到访,而像来看望老友。再看这本羊道·前山夏牧场,想起在伊犁的那拉提草原看到的美景,那里就是哈萨克族的春夏牧场,在那带我骑马的小孩十四岁,个子不高,自己已经有两匹马了,说在攒钱冬天还要再买一匹,他想当骑手,说起哈萨克斯坦的人,他称赞他们比国内的哈族大方勇敢,不像他们这么害羞。他暑假努力地在景区工作,和他的妹妹一起,我脑子里斯马胡力和卡西兄妹的样子,和他俩差不多。在北疆的一路,也看到一些毡房和牧民,可是却很少了,不知道是我没有走到真正的深处,还是游牧民族也停止了这样的生活。毕竟那么艰辛啊,我们旅游的时候,看到的是美的那一面,我也曾幻想自己前世今生也许也曾在这世界的尽头游牧过,但是书里描写的那样繁重的体力劳动,也许只能想想罢了,看看我自己这瘦小的样子,以前在老家,家里人都会嫌干活没有力气,劝我还是好好读书吧,不然以后怎么生活。现在成了大城市的小白领,都忘了这些,走过荒野,读了书,有起了游荡的念头,可是终究还是不能胜任,老天也许已经给了最合适的出路。在那拉提草原时,发现一座山坡,长满了草,但并不是所有的山坡草都连成一整片,而是有一圈一圈的纹路,有人告诉我,那就是羊道,老天留给羊走的,通常这样的山坡,草不是最繁盛的,而连成一片的山草最好,却没有道,也许是等一座吃完,还有下一座山坡,不能把所有的都用完,想来自然有一种永续的调节力。哈萨克族总是转场,也绝不把一片区域吃光毁尽,自然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他们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合一并不是高深的道理,而是顺其自然的生活习惯。

读书笔记:感谢李娟赠我美好

很难想象,一个人离开自己原有的生活,深入到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一个家庭去体验生活。不是仅仅离开独自生活啊,是将自己全然投入到另一家人家,跟随那家人起居、生活、劳作。更何况,还是从定居生活到跟随一个哈萨克游牧民族家庭逐水草迁徙。李娟做到了。并且在她的文字叙述中,我可以看到一个人是多么放低自己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得是多么宽容良善的人,才能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艰苦环境下赞美所有的美好。李娟的文字节制又清新,她好像用文字把我带去了新疆的草原。她一定不是没有不适和妥协,但她谦虚又包容,把所有游牧生活的苦化作了乐;她善于发现美,更善于发现好,于是感受着每一天自然赐予的点滴变化,享受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她观察山水,观察动物,观察人,观察自己,我看她写的,就好像偷看着另一个人的心灵思考和成长,再用这思考去照见自己。我要赞美李娟!(这是李娟常说的一个句式。好比在扎克拜妈妈家买回收音机后,荒野中音乐的出现带给人们巨大的喜悦,于是李娟由衷的赞美。“我要赞美收音机!”)她把逐草而居的草原人带到了我眼前,剥离了一切不适应,留下了真切的生活场景。我仿佛看到了活生生的野鸭,一只跟着一只跳进水中;闻到了牧羊儿女的脚臭,在毡房里蔓延;还有辽阔的蓝天和深邃的寒意,在一个虚幻的脑海中铺展开来……我要感谢李娟!没有她的深入草原,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同一国度下的另一个地方,一群和我们生活习性完全不同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着的。她是身先士卒,而我们远远站在她身后,安全地、舒适地观赏。有时候想想真是感谢书本,生活得再乏味,只要有了各式各样的书,就拥抱了各式各样的人和生活,于是更加心安理得地缩在自己的壳里,变得难以接触,变得不愿意妥协。但有时候又更觉得焦虑,把吸取知识、感受共鸣的可能性都加诸在遥远的世界里,感知和行为不是全然分开了吗?若是缺乏自我创造的生活,仅仅只是感受他人,最后都会成为井底之蛙的吧。但无论如何,在这样充满未知的六月读到一本好书,是很美好的事情。日子还是没有进入“正轨”,但能够有条不紊地迎接未知的发生,比起走上“正轨”,好像也别有趣味。如果生命是一场“经过”,希望我始终能够安然度过,在每个“发生”后都能欣然接受,用敞亮的心继续生活,用好奇的眼继续学习。---------------读书笔记---------------(怀着想要把这些触动过自己的文字分享给别人的心情,把抄在本子上的笔记又一字一句打在了日志里,只是希望能让有缘的人看到文字,并感受到一二美好。)……卡西见状,慷慨地从自己嘴里掏出来一块已经嚼了半天的,完全软化了的胶团,送给我吃……我深思熟虑了两秒钟,接过来毅然丢进嘴里。几个人轮流嚼同一个泡泡糖的情形见得多了……但这种事要发生在自己身上,多多少少还是不大能接受。再想想看:一个人把自己嘴里的东西掏出来给你吃,这是多大的信任和亲热!于是我边嚼边向她表示感谢。——《泡泡糖事件》林木深深,林间小径沿着溪流缓缓向高处延伸,并不时地左右倾斜。路面上满是牲畜打滑的蹄印。这是暮归的牲畜走出的路,一路上只有牛羊欣赏着这里的美景。——《宁静悠长的下午时光》我们四个人又跳又闹地继续前进。一朵白云(云多固执啊,哪怕在夜晚,仍然是白色的……)静静地靠近月亮,并无限温情地遮盖了它,我们身遭的世界顿时混沌起来,像一只勺子搅浑了一杯渣滓沉淀,安静清澈的水。而透过林隙望向远山,那里的山巅仍独自明亮着,在月光下如一座座夜色里的孤岛。——《寂寞舞会》四点钟天色大亮,我们告辞回家。走到半途中,东方发红,并颤抖着越来越红。很快,太阳一跃而出,天空熠熠生辉。我这才感觉到阳光和月光的区别所在。虽然他们的光芒都能令世界清晰明亮,但阳光中充满了壮烈开阔的音乐,而月光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一味深深地沉寂着。——《寂寞舞会》作为狗,活着有什么幸福可言呢?每天结束茶饮后,如果还能剩下一点点的奶茶渣子或刷锅水,就倒进门前草地上的一只破铁锨把子里,连个狗盆都没有。而那点残汤剩水又有什么好喝的呢?班班喝的时候,怀特班远远蹲着等待,等班班舔完后才绕着弯子踱过去,反复地舔着空铁锨。舔了很久还在舔。到了第二天还过去舔。又想起恰马罕家的小胖狗,不但给小心地拴了起来,还像贡菩萨一样在它面前放了一大碗食物,由着它吃。可它还是一副死不乐意的样子,趴在那儿生闷气,谁也不理,对那碗吃的东西瞧也不瞧一眼……原来狗与狗也是不一样的。我呢,像是上辈子欠了它的一样,整天纠结于这些事而不得安宁。一点也见不得它们祈求的眼睛……却只能反复地述说它们受过的苦,再无能为力。此刻我还生活在这个家庭之中,还能尽己所能,每天给小怀特班一点点希望。可是我不会在这里生活一辈子的。当它依赖我了之后,我却离开了……又想象到某一个寒冷的夜里,它用尽最后的生命的能量,历经长时间的痛苦,终于结束生命……又想到,就算不死,秋天南下渡河时,这么小的狗,也未必能游过额尔齐斯河的激流。那时它只能徘徊在北岸,成为真正的野狗……就算过了河,初冬时节途径乌伦古河畔的人群聚居处,正好赶上冬令吃狗肉,那里生活的汉族人天天到处打狗……这样的生命,活着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我怕它死去。为什么牛羊的死总比不上狗的死去那样令人难过呢?大约因为牛羊的死总是那么平静,而狗的死像是有怨恨一般。它们死之前曾向人不停地求助过……然而无论怎样的生命,都会死去的。搬家时,一只小老鼠从拆去的塑料小棚下没头没脑地跑出来,被扎克拜妈妈一脚踩死。我只能庆幸那是一瞬间的事,还要庆幸它的灵魂单纯,不能理解痛苦。事实证明,是我想得太多了。后来有一次进城,离开了三四天,回到家,班班和怀特班仍好好活着,缺了我那一点点馕块,谁都没有饿死……我还是不能明白生命的事情。我还是没完没了地记挂着世间的苦难,还是不能释怀。却只能,仅此而已。——《狗的事》山坡下,溪水边,蒲公英在白天浓烈地绽放,晚上则仔细地收拢花瓣。像入睡前把唯一的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枕边。洁白轻盈的月亮浮在湛蓝明亮的天空中,若有所知。月亮圆的时候,全世界再也没有什么比月亮圆。月亮弯的时候,全世界又再也没有什么比月亮更弯。有时候想:也许我并不孤独,只是太寂静。还是黄昏,大风经过森林,如大海经过森林。而我呢,却怎么也无法经过,千重万重的枝叶挡住了我。连道路也挡住了我,令我迷路,把我领往一个又一个出口,让我远离森林的核心。苔藓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脚印坑里立刻涌出水来。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出现在了群山最高处,云在侧面飞快经过。心中豁然洞开,啪啪爆裂作响,像成熟的荚果爆裂出种子。也许我并不孤独,只是太热情。无论如何,我点点滴滴地体会着这孤独,又深深地享受着它,并暗地里保护它,每日茶饭劳作,任它如影相随。这孤独懦弱而微渺,却又永不消逝。我藉由这孤独而把持自己。不悲伤,不烦躁,不怨恨。平静清明地一天天生活。记住看到的,藏好得到的。——《突然间出现的我》太阳远未出来的时候可真凄凉。世界虽历历清晰,但少了阳光这一项重大内容,真的铁石心肠一般。突然想到几天前在毡房里吃包尔沙克时,温暖的炉火和满室的油香……恍如大梦一场,我们居然有过那样的好日子!而此时,却得万般地忍耐。总是生活在到来与离开之中,总是只是经过而已。但是,什么样的生活不是“经过”呢,经过大地,经过四季,经过一生,经过亲人和朋友,经过诸多痛苦、欢乐……突然间非常难受。真想知道,在遥远的年代里,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使得这支人群甘心沉寂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角落,栉风沐雨,顺天应时,逐水草而居。从南面的荒野沙漠到北方的森林草原,绵延千里地跋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差不多平均每个星期搬一次家,几乎得不到片刻停歇……据说这是全世界最后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真想知道,到底为着什么,全世界只剩他们坚持到了如今……但又怎么能说这样的生活动荡,这样的生活没有根呢?它明明比世上任何一种生存方式都更为深入大地。又怎么能说它脆弱?它依从自然的呼吸韵律而起伏自己的胸膛,它所凭持的是世上最强大的力量……难以言说。我不知该站出来不顾一切地高盛赞美,还是失声痛哭、满心悲凉。——《去吾塞》


 羊道•前山夏牧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