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之名》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以诗之名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506360654
作者:席慕蓉
页数:178页

仅此而已

作为蒙古王族后裔的席慕容,成长于远离内陆的香港,生活在四面环海的台湾,而后游历欧洲。原本应该骑着马儿飞驰在大草原,马身上的铃铛和头上的珠饰叮当作响,耳畔的风将乌发吹乱飞扬的公主,却是个实实在在漂泊在外结着浓浓乡愁的诗人。乡愁,是席慕容永远的主题。即使她与原乡相见、与族人相认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但是她就像是个永远不愿意长大,想时时依偎在母亲怀抱的孩子。她的血液与这片草原在时空上相隔太久,血液撞击她身上的每一个角落,因此草原成了她日日的梦魇,眼眸中的泪水。这种强烈的思乡情愫的因由在于她童年的缺失,1943年出生,与父母在一番离乱中辗转到台湾,她的童年没有停靠,是没有时间来让她准备一个故乡。席慕容脑中只有“原乡”这个概念,即自己祖先生活的那个地方。也许是因为她身上流着蒙古族的血,带着她一次次的在梦中回到草原,以至于当她见到草原的那一刻时,认为自己进入了自己的梦。与席慕容热切盼望回归辽阔草原不同,她的父辈却不舍得回去,因为他们不想看到那片草原文化被破坏的样子,他们只想记得那方土地的曾经,那里有他们的童年和爱情。所以,席慕容关于蒙古草原的诗篇透着深爱与苍凉,有表白有探问。这些关于原乡的诗,会出现在她每一册诗集中,对蒙古大草原的赞美与热爱,是她生命的一部分,是她永远想填满但永远都不满足的欲望。席慕容诗中另一大主题,即爱情。记得我今生第一次遇见她的诗,是在一篇关于胡适与曹佩声爱情的文章中引用了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读来煞感无限情深、柔情款款且颇有禅意,我记得当时我就将它抄录在了抄诗本的第七页,如今那个本子就在我的左手边,多年前的笔迹依旧清晰,多年前的感动也同样深刻。这册诗集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陌生的恋人》一篇,“在途中与你相遇,在途中,与你别离。陌生的恋人啊,我该如何感谢这时光殷勤织网,逐日远离创伤。既让我们静静复归于陌路,又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幅,绝美的,回忆地图。万籁俱寂,只有我的心还在悄然自问,究竟有没有真正试过,去了解你,一如海洋那样反复不断试探着,去触碰陆地。别了,我陌生的恋人,如今已是降雪的季节,愿你此去一路平安不受惊扰不沾风寒。在路的尽头,或许还能再相逢。我曾经深深爱恋过的陌生人啊,愿你,愿你此去多珍重。”我想,这应该是一首悼亡诗,席慕容在悼念亡夫刘海北。他们留学时相识,从此相互深爱、扶持度过了几十个春秋,2009年,刘海北因病去世,自此席慕容失去了她最深爱的情人,最亲密的朋友,最忠实的读者。在我看来,席慕容之所以使用“陌生人”一词,是为了抒发她对丈夫最深的爱,刘海北与席慕容经历过无数个日落日息,但对于席慕容来说他始终是个谜。情人之间,谜,是迷恋的前提。而对于这个“陌生人”,席慕容有个几乎于约定的约定——“再相逢”,这是生死之约,在路的尽头他们还是会将手紧紧地牵在一起,而他们如今各自这段彼此必须独行的路,需要他们各自珍重。这首《陌生的恋人》,在嘱托与祝福中消减了悲伤,却令人感受到了无限的悲伤,就像是送别时那种泪流满面的笑容。其实,在人世间,谁与谁不是在中途相遇,又在中途离别呢?我们约定前生今世,我们许下海誓山盟,都是因为我们知道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别。离别,这种不可抗力,来自上帝。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上帝的一首诗,风格不同,但终会完结。但是,还好还好,每首诗的第一行之前,总有“爱”。为了这个每首诗第一行之前会出现的字,从《一棵开花的树》到如今的《陌生的恋人》,一路跟着她走来,一路感动着,那份对爱的执着,一直伴随着我们,爱得那样温柔、娴静、深沉。肉身缓缓老去,爱的诗句依旧奔跑、跳跃并发出银铃一般的笑声,在金色的阳光下,回过头对你眨眼。今天是2012年3月31日,豆瓣读书诗集《以诗之名》的页面上显示,此书107人读过,77人在读,204人想读。如今,诗是寂寞的文体,不再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胜景,但这也正是诗的幸运,它摆脱了功利与喧嚣,以遗世而独立的姿态生存下去。写诗的人没有功利的追求,读诗的人没有功利的追求,《以诗之名》是席慕容的记忆集合,而世界上有388个人想要辨识诗行间,爱灿烂的笑容与斑斓的泪痕,仅此而已。我们不过是借着诗的名义去表达各种各样的爱。

那些情怀,一直都在。

我一直都不懂诗歌,现在也依然不懂。可我不知道为什么,总被席慕容的诗歌渐进渐进的感染着。很早之前,读过《一颗开花的树》、《青春》。这两首诗歌,一读再读,依然有味道。当拿着《以诗之名》这本小书时,心情也不知为什么格外明媚,感觉眼前的所有所有都是那么的美好。2011年12月,看过杨澜采访席慕容的视频,60岁的席慕容依然怀揣着少女般的情怀,让人深深敬仰。生活的烦乱、人生的苦难、伴侣的离别,这一切切,让一个60岁的老人依然用诗歌表达着自己的,诉说着内心一点一点的微妙情感。30年前,30年后。岁月不断轮回,情怀却一直都在。因为这一切切,根本与年龄无关。

席慕容最新诗集《以诗之名》

语言超优美,读着读着都快哭了,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席慕容的诗有净化心灵的力量,能让人发自内心的产生某种共鸣,真的不错,值得看看。还有就是配有很多作者自己拍摄的照片,拍的很唯美,很棒,很有意境。

任岁月漫长

那么多年过去了。席慕蓉和我,都变了。变得更好。岁月的流逝,并非全无好处。我是初中就开始接触席慕蓉的诗,高中时买下她的《写给幸福》,留在手里很多年,后来,在出差的过程中丢失了,《河流之歌》也是我喜欢的诗集,也是长年放在手边,也是在出差的过程中丢失,后来,我不再纠结于纸书,我手里,有电子版的席慕蓉诗,有时候,我仍然会找出来读。象一条河流,一直流过来。今天,当我读完《品牌洗脑》并写完书评,当我收拾好东西放进烤箱,我就坐下来,安静地翻开这本书。宁静的黄昏,阳光从外面照进来,光亮,没有灼热感。诗,仍然是那种熟悉的感觉,慢慢地,屋子里飘满了烤鸡翅的浓香,这样家常的美好,和诗,并不相悖,它们,奇异地融合在一起。在当下。席慕蓉的诗和散文,陪伴了我悠长的岁月。初读她的诗时,我是不涉世事的少女,慢慢地,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开始爱与被爱,以及失恋,我进入生命,整个过程中,她的诗都是陪伴,有太多的感受,都已经被她写尽,初读的时候,并不懂得,慢慢地,铺展开来,直到现在,还有未来。在绍兴,看到那首著名的越女歌,想起《在黑暗的河流上》,那也是种交汇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成为自由人以后,越来越多。包括在绘画的时候,会想起,她画的荷花。我也喜欢她的画风。我确信,“这永不终止的彼此寻索,才能成就爱与美的绵延。”是的,始终是这样。

谁没有用力爱过。

年轻也好,沧桑也罢。我们经历,我们记录,我们安静的记忆。真爱也好,受伤也罢。我们记忆,我们书写,我们安宁的讲述。行走,途中总爱风景。一路的盛世繁华,一路的彼岸花开。双瞳剪水的女子,明眸皓齿的少年,安然笑去的老者,依依呀呀的孩童。我就在旁边,看着,笑着。然后用文字安静的记录。自己的感受。更是这一路的好景色,一路的过往。她用文字就这样用力的写着,写着爱的故事,写着人生的沧桑过往。谁没有用力爱过,这个世界。告诉你,就要这样坚持。PS.还是觉得她的诗更像是散文……所以看散文的时候就感觉顺畅了好多……不过意境蛮好。是很安心,很安人心的文字。让人看得心里很舒服。一种很安逸的情感。

谁能告诉我 大陆版从略 是为什么

很兴奋的买回来 发着抖开封 翻开一看 竟然有那么多首诗歌只有题目 写着大陆版从略 真的是相当的气愤 谁能告诉我 大陆版从略 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到底是为什么

饱含着夜

在广州的方所里,看到这本书,喜爱的紧。买回来竟然舍不得读。夜里,躺在床上,用我最喜欢的方式,细细品读。书的内页用小小的字写着给海北。想必刘海北老师应该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有着席老师这么端庄达理的人深深爱恋爱着他,处处想着他。很喜欢书里的这一段:对你来说,我是来过了,而只有我自已才知道,那一刻,并不是完完全全的我。这段话,想必不同的人,看着有不同的心境。还有一小句:像稀薄的白昼,其实,饱含着夜。多么美的文字,任你在这词海中反复上下左右,都无法节制住情感中的遐想。真希望席老师能多写点文字集结成书,因为面对着你的文字,大家都像一个永远也吃不饱的孩子。

生活一点也不荒芜

每次读席慕蓉的诗我都会拿个本子,用我最深的功力读一句誊写一句诗句仿佛就像围墙上的爬山虎我顺着从根走,看到发芽,看到花开我每写一笔,仿佛就多读到诗人的一丝一毫感动 折服 沉思原来——世界可以这么美,感情可以这样真生活一点也不荒芜

以诗之名 读后感

很是期待的买了这本诗集,却发现以现在的我的稚嫩的心境根本体会不了慕容老师那种深沉的感情。品位起来是那么的无力和苍凉以至于不敢再细读下去。也许,在若干年之后,在我真正意义上的远离故乡才能感受老师那种对于故乡之情。留待若干年之后,心境有所成长,阅历有所丰富再细细与老师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曾经惊艳

断断续续看完。扔在床头,压在杂文、游记、育儿的下面……熟悉的陈旧的思路、遣词造句,连情怀也一并老去。美人恨迟暮,诗人也怕呀。就是忍不住想起来王菲在2012春晚上的那曲《因为爱情》,深情地唱用力地唱,可是只唱出走音和悲凉。


 以诗之名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