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生于70年代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
ISBN:9787806689691
作者:杨梅,黄蓉,晓月
页数:193页

前言

  “生于70年代”这个词正在渐渐成为一个概念和一代人的标签。在网络世界中,各类关于”生于70年代”的讨论,各类网友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个热点。在博客中国的网站上,“‘70年代人’ 大论战”的专题引发无数“生于70年代的人”追忆曾经感动自己的经典回忆。   本书的作者希望我能谈谈我眼中“70年代的人”特点。我认为找不到一系列简单的词语来概括这整整跨越十年的一代人,只能简单地说,70年代人的经历是特殊的,际遇是幸运的。     70年代人的经历是特殊的。他们孩童时期经历了一些物质的贫乏,感受了一些信仰和理想至上的社会精神,但是成年之后,却赶上了社会发展的蓬勃时期,也随此接受了更多的物质和现实主义精神。于是他们与喝酒谈人生的60年代,与谈时尚与情色的80年代都有所不同,既没有60年代的坚毅与执着,也没有80年代的随意与洒脱。

书籍目录

经典老片 7
罗马假日
阿甘正传
音乐之声
乱世佳人
......
十六岁的花季

书海拾贝 59
儿时书籍
武侠世界
大话言情

音乐无限 73
儿时歌曲
流行歌曲
摇滚歌曲
民族歌曲
校园民谣

物质生活 97
经典色彩
洗发膏
护肤品
喇叭裤
牛仔装
零食
票证

游戏 卡通 111
童年游戏
变形金刚
......
大闹天宫

十年寒窗 145
同学情感
手写的温柔
经典口号
学习生活

时间回忆 171
国庆阅兵
我们的奥运
我们的节日
香港回归
20年大事记

作者简介

《生于70年代:掀开尘封的记忆》的作者希望我能谈谈我眼中"70年代的人"特点。我认为找不到一系列简单的词语来概括这整整跨越十年的一代人,只能简单地说,70年代人的经历是特殊的,际遇是幸运的。70年代人的经历是特殊的。他们孩童时期经历了一些物质的贫乏,感受了一些信仰和理想至上的社会精神,但是成年之后,却赶上了社会发展的蓬勃时期,也随此接受了更多的物质和现实主义精神。于是他们与喝酒谈人生的60年代,与谈时尚与情色的80年代都有所不同,既没有60年代的坚毅与执着,也没有80年代的随意与洒脱。“生于70年代”这个词正在渐渐成为一个概念和一代人的标签。在网络世界中,各类关于”生于70年代”的讨论,各类网友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个热点。在博客中国的网站(WWW,bokee,com)上,“‘70年代人’ 大论战”的专题引发无数“生于70年代的人”追忆曾经感动自己的经典回忆。70年代人的际遇是幸运的。作为博客中国的经营者,我身边也有许多70 年代出生的朋友。就我最熟悉的互联网业来说,70年代人与60年代人共同把握了网络的机遇和舞台,时代造就了一批70年代的网络精英。他们把握了人才供给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机会,跨越了年龄与经验的差距,与60年代人共同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际遇。我生于1969年,童年留在了70年代,少年留在了80年代,有许多回忆与 70年代前、中期出生的人是类似的。小时候也曾一放学就跑去和伙伴打弹珠、拍洋片,也曾偷偷省钱去书摊借最喜欢的小人书看,也曾搬个小凳子在邻居家看电视。少年时,我也喜欢听《童年》、《恋曲1990》,也迷过小虎队、周润发,也高歌过《青春无悔》。这所有的一切,都深埋在我的记忆里。随手翻开这《生于70年代:掀开尘封的记忆》,我找到了过去的影子,原本已经尘封的记忆又重新被开启。那天真烂漫的童年,那激情洋溢的少年,那洒脱不羁的青年,让我重新找回了久违的感动。

图书封面


 生于70年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中午和同事一起去散步,到了新文化,就看到了《生于70年代》这本书。学林出版社的书。很是欣喜地买了下来。书上说“我们无奈,因为我们存在,我们存在实在是无奈,我们生于70年代。”。或许70年代出生是迷惘的一代,我们在本该洒脱时沉重,在不该懦弱时羞怯,我们受着封闭和开放两种意识的冲击,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一切陈旧的事物在毁灭,而新生的事物还没来得及成长。我就是书中表述的生于70年代人。当记忆中的茜茜公主容颜渐渐淡去,当嘎子哥已变成一位老人,当海鸥洗发膏已不知所在,当唱《灰姑娘》的郑钧承认他有个女儿。原来已经过了那么多年了。曾经美丽的童年,曾经正茂的风华,曾经的一切一切回忆,都已离我远去。记忆中的铁臂阿童木,记忆中的花仙子,记忆中的圣斗士,记忆中的黑猫警长。只是我们都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童年始终是回不去的地方。《姿三四郎》的音乐似乎还在耳边响起,小马哥的微笑似乎还在脸前漾起,山口百惠似乎还在让你为此哭泣命运的不公,历史的车轮却重重地往前碾去。而当我翻起这些陈旧的往事,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或许心中留存的是淡淡的惆怅,当然也有美好往事的甜蜜。
  •     在有关《大话西游》和《悟空传》的网络评论中,很多网民都承认自己心中有个“悟空情结”,这些评论者大多和作者今何在一样、也和笔者一样,生于七十年代。作为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缺少读物的童年,他们通过《西游记》获取了极大的思维乐趣,孙悟空曾经给他们无限丰富瑰丽的艺术想象,甚至这个想象伴随他们成长了很多年。这个想象的核心就是拥有孙悟空那样的七十二般变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们是世界的真正拥有者。这种想象中寄寓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理想和厚望,生活在他们年青的眼里是一张张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美丽图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未尝不可以说,生于那个时代的人是另一群年青的、刚走出花果山的美猴王们。---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在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这短短的几句话能如此深得众多年青网友的锺爱青睐,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读者从文本中所拾取的,主要还是那种带有理想色彩的浪漫情怀。 当我回顾七十年代人的成长环境时,感到他们(亦我们)所经历的,实在是一个浪漫理想在急剧推进的现实大潮裹挟下不断瓦解的过程。从社会发展来说,七十年代人的童年(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仍然是传统农业与政治一体化融合环境下的童年,一边是牧歌般的悠扬清韵,一边是来自体制力量的一统教化,二者都是作为当然的东西呈现在他们白纸样的心里和清泉样的眼里。八十年代中后期整个中国的文化思潮都在酝酿着重大的转型,这一时期也正是这些半大人的世界观形成时期,此刻他们发现周围的世界突然间发生了始料未及的变化,曾经简单而透明的,现在一个个如万花筒般变化莫测,道德、价值、理想,一切的一切都失去了先前的本相,很难找到一个最后的可以坚守的规范。进入九十年代后,物化生存成为主流,那些早他们出生的六十年代人,在经历一段精神分裂后,很快成为新的时代得心应手的参与者,而七十年代人睁着懵懂的眼睛,看见的是自己成了无所事事的旁观者(如同《悟空传》的网络身份一样,徘徊在非主流文学的边缘),即使有所动作也常常捉襟见肘。他们曾经憧憬着“奔向二零零零年”,结果发现现实并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就像美猴王学成武艺后,发现原来自己还有个跳不出去的“手掌心”。西游英雄的宿命悲剧和七十年代人的心路历程在一定意义上确实形成了同构,即如作者今何在所说:“其实写作就是借题发挥”,“每个人的理想,一出生的理想,在无奈的生活中被压在五行山底了”。和后他们出生的八十年代人相比较,由于后者一直置身于这个业已形成的现实语境,他们的理想化情结并不如七十年代人强烈。在八十年代人那里生存和游戏可以做到二位一体,在七十年代人那里却存在无法消弥的内心分裂,所以即使七十年代人选择游戏,但在内心任有一抹挥洒不去的纯情,就如同《悟空传》选择了戏仿,颠覆的只是经典文本而不是文本的悲剧内质,同样,这一代人即使反叛也只是一种姿态,传统和理想的重负不是说卸下就可轻松卸下的。确切地说,这样的戏仿中更包含一种无奈,有不满,有愤怒,有自潮,也有独自神伤。 谨以此文献给七十年代生人。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磊
  •     唤醒了一部分的童年记忆。我走在寒风又起的春日教学楼后,想起了那些等待爆米花“嘭”的一声炸开的日子,扑哧笑了。
  •     流行的怀旧书。翻翻看看,也挺有意思
  •     很一般
  •     我根本没有读。我应该选“不想读”。看这些书每次都感觉刻意的沧桑 我想改变人们对70后的看法. 但最终还是选择要小生活。
  •     很多东西却也是我这个80年代的人经历过的。还不错。看这本书其实只是看一种心情。
  •     “我们无奈,因为我们存在,我们存在是无奈,我们生于70年代。”
  •     在图书馆逗留一个多钟,翻完了这本书。不是怀旧,是念旧;不是忆旧,是追忆。好吧,就这样吧。回家,我要回家。
  •     怀旧集
  •     70年代出生的人,看这本书,时常会笑出声来!
  •     2013.10.31于外院图书馆。
  •     感觉上就是缝缝补补的一本书 - -|| 我对这个年代还是很感兴趣noni...
  •     我是生于70年代吗?为什么总是好像说我。。。
  •     看看那时候的人事物
  •     70年代的青年,正是我们的童年,童年的那些记忆,总能那样打动你的心,只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     很有共鸣的一本书,不错。
  •     生于八十年代
  •     仅仅是怀念一下
  •     怀旧
  •     如果闵行图书馆没采购到盗版书的话 学林出版社绝对是个傻b到家的出版社.
  •     很一般很一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