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松风寒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古诗词 > 泠泠松风寒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
ISBN:9787801957665
作者:刘大澄
页数:180页

章节摘录

  楼前芳草接天涯  年青的时候,颇爱读李清照写的词;老来兴趣转移,对李清照词,大都少读。只有她的一首《浣溪沙》和一首《如梦令》还时时想起。这里但讲《浣溪沙》:  因为很短,有时我还能把它背出来。这首词不着声色,语句平淡,但在白描中却含有不尽之意,表达了她的哀伤。尤其“楼前芳草接天涯”一句,咏读起来,更令人低徊无已。因为高楼远眺,但见一片绿草芊绵,遥接天际,最易使人启动远怀。所怀念的,也许只是天涯咫尺,也许山重水复。然而极目千里,看到的仅是残阳草色,杳杳茫茫,反而益增伤痛,所以它的下旬紧接“劝君莫上最高梯”句。至过片的三句,则点明了目前已是春残花谢的时节,盛景难再,却益显见其无可奈何的心情。  和这首词相似但另有含蓄的,是在李清照之前的范仲淹的一首《苏幕遮词》。它的上阕:“碧云天,红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虽只单写景色,但言简意远,隐约抒志,也饶人深思。这两首词,同样是借登高远望,一则写春怀,一则写秋思;用词均婉约自然,令人有同样感受。只是可惜的,李清照那首词,明人卓人月所编《古今词统》认为它实系周邦彦(清真)作品;《全宋词》也把它编入周词集中,未免使我有点失望,我宁愿相信它是李清照写的,因为周邦彦用  词重视工练,另有他的风格;这首阋却清约平淡。何况《诗词杂俎》《漱玉词》《古今词综》《历代诗余》均视为李易安所作;且谓此作神态非似清真。“林表杜鹃”之思,清真亦无此怀抱。不过无论这首词作者是谁,并不影响我对它的欣赏。此外,和李清照、范仲淹词情相似的,还有姜白石《翠楼吟》词中“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天涯情味”句,以及欧阳修的《踏莎行》词中“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句,也颇深远有致,但对我来说,总觉得不如李范两词的语句平浅,寄意深刻。又辛弃疾(稼轩)在他的《摸鱼儿》词结句之“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被批为仿易安高楼句义,但嫌辞赘,远不及易安词句之轻畅。本来中国诗词向多重在点到为止,目的全在“寓意言外”。作者得之于心,读者会之以意,咏味再三,彼此相契,才能充分发挥诗的功能。  ……

前言

  我写了几篇漫谈旧诗词的文字后,想把它们汇编在一起并拟另外予以名称,因此想起唐人刘长卿这首《听弹琴》的诗: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我认为“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两句倒蛮切合我这几篇抱残守缺、未合时宜的文字。不过我略嫌这两句说得太直接了,因此就把诗前面的两句删节合并,用了“泠泠松风寒”五个字(松风寒在此代表琴曲名)。但又恐读者未明其由,特在多篇文字之前,为这首诗稍作介绍。  这首诗是唐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诗。除这篇之外,他还写了几篇给朋友的八首诗,其中的首篇《幽琴》:“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飑飑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三句和我上面所引的《听弹琴》诗相同。“泠泠”音零,是形容声音的清越。在晋人罗含《湘中记》中有:“衡山有悬泉滴沥岩间,声泠泠如弦音。”又晋人陆机《文赋》:“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因此一般诗中常用泠泠两字来形容弦音。至“松风寒”,古琴曲中有《松入风》的曲名,《乐府歌曲》把它列入于“琴曲歌辞”中。在《松入风》歌题下注有“琴集”二字,并曰:“晋稽康所作也”。但在刘长卿这首诗中,虽当做琴曲解,也可兼指松林中风声。至稽康(字叔夜)则是魏晋时期极有名的诗人,为“竹林七贤”之一。本人亦善鼓琴,曾以善弹《广陵散》一曲著名于世。另作有《琴赋》一长文,对琴之弹奏和表达情思有深切精细之分析。其结句:“情情琴德不可测兮,体清心远邈难极兮。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纶翕响冠众艺兮。识音者希孰能珍兮,能尽雅琴唯至人兮。”又作有四言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舍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长寄灵岳,怡志养神。”此外唐朝李白和宋朝苏东坡都有一首描写琴音的诗或词:李白诗是《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苏东坡词是《减字木兰花》:“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身边。”与本诗同读当更有情趣。  在我国文化传统中,琴是最被重视的乐器。所谓琴棋书画,四者为早年所谓书香门第之家所必备。琴本身为一种拨弦乐器,亦称七弦琴,俗称古琴。周代就已有了,而定型于汉代。魏晋以降,其形制与现代所见大致相同。面板为桐木所制成(旧诗词中即有以“桐”代琴者,如贺方回词《六州歌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底板则用梓木。琴面有弦七根,弹时左手按弦,右手弹弦,音域宽而音色变化丰富。在汉魏六朝时为伴奏相和歌主要乐器。由于长时期历史发展而形成了独特的演奏艺术。旧时乐曲赖琴保存者极为丰富;自南北朝以迄清末,琴曲谱集现存者据说有一百五十余种,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另一璀璨的成就。  这首诗首二句系借景抒情,泠泠见琴声之清越,静听指心灵之宁定。松风为曲名,伴以林间松风轻拂,寒意悄袭,则静穆中带有凄清之感(旧诗所指松风多指傍晚山间所起之风。王勃诗“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故有寒意。又李颀《琴歌》即以“霜寒万树风入衣”形容琴声),后二句“古调自爱”则有孤芳自赏之意。按,隋唐之际,“燕乐”(由域外传来之声调繁促的胡乐及汉人民间音乐之统称,初起于边城军营。)盛行;各项乐器如琵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多种)、月琴、羯鼓等,新声迭出。所谓“琵琶起舞换新声”(王昌龄诗《从军行》)及“辽东少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李颀诗《古意》),以满足当时宫廷宴饮,世俗娱乐之需。以致庙堂阊闾所奏,悉为声音繁变之胡乐,(唯清商一部,尚属华夏正声),琴音反被视为“古调”了。唐时白居易就有一首《废琴》诗:“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晚唐诗僧齐己更有《赠琴客》诗:“曾携五老峰前过,几向松间石上弹。此声此间谁更爱,掀天羯鼓满长安。”因而肇致“雅声寝微,溺音腾沸”,犹今日爵士、摇滚音乐的流行与古典或艺术歌曲之和寡同一情形。至本诗作者刘长卿虽才思清敏,唯秉性刚直,两遭迁谪,故仕途多舛,其诗常凄婉清切,而多羁人怨士之思,本诗古调自爱句,亦自有身世蹭蹬、怀才不遇之托意。  我国白话文学之倡行,迄将百年,其于散文及小说部分,已完全取代文言文。至白话诗词之创作,则成就还不算多,欲其普及化及求绝世佳作出现恐尚有待。早年写白话诗之名诗人如宗白华,梁宗岱,闻一多,陈梦家,林庚等,未至晚年即已搁笔,改为从事古典文学之研究;至过去以写白话文学作品为主之名作家,如郭沫若,朱自清,郁达夫,方东美诸人,其平日酬应写诗,仍依循传统。或七言或五言,或律或绝,均多袭旧日成规。盖小说重在叙事,散文偏于说理,文字仅为单纯之工具,改变较易。而诗作则为抒写心声,创造意境,纯属个己性格之表现。沉吟铺陈,须辞共体并。其传达(制作)方式亦不能不受其所处社会习俗与民族特性之影响,一时改变不易。吾人今日对传统诗词之制作固无需刻意倡行或鼓励,但亦无排斥之必要。

内容概要

刘大澄,安徽人,1918年出生,大学中文系毕业,为资深写作人。对日抗战初期即投身为战地记者,文章散见各大报。1942年起服务教界卅余年,闲时笔耕不辍,著有《中国文字浅说》《中国文化教材讲义》《唐诗三百首欣赏》及《屈赋新读》等书。

书籍目录

序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代序)甲:读诗说臆  楼前芳草接天涯  细雨梦回鸡塞远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锦瑟无端五十弦  春江花月夜  暗随流水到天涯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暂借好诗消永夜  郴江幸自绕郴山  浊酒一杯家万里  迢迢不断如春水  自“即事叙景”看稼轩与白石词  观沧海与望岱岳  暗香与疏影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六朝如梦鸟空啼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人生几度秋凉  诗人老去莺莺在  秋草独寻人去后乙:杂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  永远的诗人——屈原  青山遮不往,毕竟东流去  无可奈何花落去  落日山水好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作者简介

《冷冷松风寒:读诗说臆》主要内容:“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泠泠见琴声之清越,静听指心灵之宁定。松风为曲名,伴以林间松风轻拂、寒意悄袭则静穆中带有凄清之感。平日里多多咏读欣赏旧时的好诗词,不特加深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在平日生活中亦可藉以悦情养性。此亦所谓古调自爱,鄙人不忍放弃自弹之由也。
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最璀璨,也最珍贵的宝藏。纵使在这已发展到被名为e时代或数字时代的年月,我们整日消磨在科技不断发展,感官享受业已多彩多姿,但心灵生活还是不免时有偏枯抑压之感的今日,如果仍能继续保持旧时美好的传统,每日找出一点时间来,憩游于所爱的古人诗词中,相信它不特可以调剂我们生活情趣,还可借以激发我们工作信心和生活意兴,更有助于一个人面对自己未来的愿景,时时创缔新境。

图书封面


 泠泠松风寒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深更半夜读古诗,细雨敲窗慰平生
  •     一直以为这本书是教科书似的文章,慢慢读了后觉得,内容很细腻,而且很秀气,呵呵,都市赏文本来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所以书里的文字也不是很难懂,仅是缺少点色彩,如果再加上一点绘图就更完美了!
  •     非常推荐给高中生和语文老师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