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传播与接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跨文化的传播与接受

出版社:龙泉明、陈国恩、赵小琪、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07出版)
出版日期:2010-7
ISBN:9787020080243
页数:494页

章节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自由主义的文学传统在大陆完全中断,而在港澳台依然延续着,并取得了新的成就。大陆在改革开放后,再次广泛地接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富有批判和创造精神的现实主义传统得以恢复,一度销声匿迹的浪漫主义思潮在1980年代初也恢复了活力,现代主义思潮自1980年代中期后迅猛崛起。当此文学思潮风起云涌之际,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分开始融合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内容,从而也为一度消失了的自由主义文学精神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对于创作发挥积极的作用创造了条件。这种作用主要体现为文学界清除了沉渣泛起的封建主义思想意识,人的价值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后被重新确立为社会的中心价值,文学的形式美受到重视,审美的独立性得到了确认,与世界文学的交流得到了全面加强。这应该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也应该看到这是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优秀文化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收获。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自由主义文学传统在中断了1930年后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得到了改造,并恢复了它对文学的正面影响。当然,这时的文学自由精神与20世纪前半叶的自由主义文学传统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差别,最主要的是它所依附的社会主体已经完全不同了,它被引导到社会主义的方向,消弭了它原本与左翼文学传统的对立和矛盾,并正随着主潮文学向21世纪中华民族的宏伟远景前进。中国文坛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所形成的第二个大的系统,是左翼文学传统。与前一个系统主要受西方文学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不同,这一系统主要是接受俄苏文学,特别是苏联文学、苏联文艺政策和文学思潮的影响。这种影响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社会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国内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不断壮大,而随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破裂,共产党人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以“革命文学”为开端的左翼文艺运动。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文艺运动自觉地以苏联文学、苏联文艺政策和苏联文学思潮为学习榜样,再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和民众的审美需要,不断被推向高潮。

后记

这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项目原来题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相互关系研究”,1996年立项,主持人是龙泉明教授,参与者大致包括现在的这些作者。按照原设计,这一课题旨在系统总结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的重点的是探讨中外文学的互动,具体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分别探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世界各国文学的关系,另一个是逐一考察20世纪不同时期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总体关系。由于龙泉明教授忙于行政工作,参与的各位研究进度也不整齐,项目多次延期。2004年,龙泉明教授英年早逝。各章节负责人稍后相继完成了研究工作。次年,赵小琪教授汇集文稿报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但专家的意见是要做重大修改,没有同意结项。鉴于项目负责人龙泉明教授去世,他原来的研究设想难以实现,经武汉大学社科部和文学院协调,2006年3月报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同意,项目负责人变更为陈国恩教授,并同意陈国恩教授对项目内容所做的调整,课题名称改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此后,在陈国恩教授主持下,有赵小琪教授、方长安教授等共同参与,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同意的新的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修改研究计划。各位同仁大力支持,彼此多次交换意见。2008年4月底,由陈国恩教授对全书最后修改定稿,研究工作至此才告完成。这本书耗时十年,几经变故,最后依靠各位朋友的鼎力合作,总算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可以说这是一份友谊所结出的成果。在今天书稿将要付印之际,我们不禁怀念起龙泉明教授,是他凭着深厚的学术积累和睿智的眼光把握住了学术前沿,提出了这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选题,并规划了具体的研究内容。他以真诚的心争取到武汉大学文学院老一辈著名学者如陆耀东先生、易竹贤先生等大力支持和参与,获得了这个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又以友爱的精神团结了目前国内一批著名的学者一起来做这个项目。虽然他的逝世影响了项目的进度,但他打下的基础为项目的最终顺利完成创造了条件。在此,我们要以这本书的出版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中国20世纪文学与古希腊文学第一节 古希腊文学的翻译与介绍第二节 文学观念与创作方法第三节 创作题材与悲剧艺术第二章 中国20世纪文学与法国文学第一节 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第二节 现实主义与20世纪中国小说_第三节 象征主义与20世纪中国诗歌第三章 中国20世纪文学与德奥文学第一节 德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第二节 德国哲学和美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第三节 歌德、布莱希特与20世纪中国文学第四节 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第五节 奥地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第四章 中国20世纪文学与意大利文学第一节 “文艺复兴”与五四白话运动第二节 人本价值与中国现代文学第三节 个人发现、爱的教育与文的自觉第五章 中国20世纪文学与西班牙文学第一节 西班牙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第二节 《堂·吉诃德》与20世纪中国文学第六章 中国20世纪文学与俄苏文学第一节 俄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第二节 俄国文学:“为人生”、人道主义和美的典范第三节 苏俄文学思潮与中国文学新现实主义规范的建立第七章 中国20世纪文学与英国文学第一节 英国文学与中国新文学观念的建立第二节 英国诗歌与20世纪中国新诗第三节 英国小说与20世纪中国小说第四节 英国随笔与中国现代散文第五节 英国戏剧与中国现代戏剧第八章 中国20世纪文学与美国文学第一节 影响的择取和接受的方式第二节 朗费罗、惠特曼与中国新诗第三节 美国意象派与中国新诗第四节 T.S.艾略特与中国新诗第五节 白璧德及美国小说戏剧的影响第九章 中国20世纪文学与拉丁美洲文学第一节 拉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第二节 马尔克斯与20世纪后期的中国文学第三节 博尔赫斯与中国“先锋派小说第十章 中国20世纪文学与日本文学第一节 日本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第二节 《苦闷的象征》与五四文学第三节 唯美主义与前期创造社第四节 新感觉派与1930年代现代派小说第十一章 中国20世纪文学与印度文学第一节 印度文学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第二节 泰戈尔对中国新诗的影响第三节 佛教故事对沈从文小说的影响第十二章 20世纪台港澳文学与西方文学第一节 台港澳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特征第二节 台港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第三节 台港澳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第四节 台港澳文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后记

编辑推荐

《跨文化的传播与接受: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跨文化的传播与接受: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内容简介:20世纪中国文学实现了由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的历史任务,这是通过从被动到积极主动地向西方开放、引进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和文学经验才实现的。西方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文学经验在中国传播,促进了中国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图书封面


 跨文化的传播与接受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如果要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各种文学派别的发展源流,可以看一下。效率很高,几乎完全是直接吸收型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