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英美文学翻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研究 > 中国的英美文学翻译

出版社:译林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544708555
作者:孙致礼 编
页数:903页

章节摘录

  报告表示,为了实现翻译工作的计划化,必须制定一个适合国家需要的全国性的翻译计划。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要制定一个全国性的翻译计划又谈何容易?特别是,由于会议是在“三反”运动中召开的,翻译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精力上,都无法去充分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措施。因此,这次翻译工作会议之后,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仍然没有真正实现计划化,仍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1954年8月,在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关怀下,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文化部部长茅盾作了题为《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的重要报告。报告认为,我国翻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工作的无组织无计划状态”。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态,首先需要拟订一个“统一的文学翻译计划”。这次会议之前,文化部曾委托人民文学出版社拟订了一个世界文学名著选题计划草案,并曾向全国各地100多位外国文学研究者和翻译者征求了意见,作了补充和修改。在这次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与会者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又对这个草案再次作了修正和补充,使之成为今后进行工作的依据。与此同时,会议还就如何组织和壮大文学翻译队伍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于是,在这次会议的推动下,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工作真正走上了计划化的道路,广大的文学翻译工作者和出版机构团结一心,分工合作,互通有无,促成了我国外国文学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纵观460种英美文学译作,绝大多数有深远影响的古典及近代名著,都是在这次会议之后的5年中翻译出版的。而且,那几年的大量译作,由于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工作的产物,译文质量一般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涌现了一批至今还被人们称颂不已的名著名译。  遗憾的是,由于政治运动的干扰,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通过的选题计划还没来得及完成,京、沪两大出版机构的一项项系统的“选集”、“文集”还没来得及出齐,我国被人视为“特别繁荣的”出版部门也一下跌人了低谷。

前言

  1993年和2003年,我先后申请到两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一个是《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一个是《中国新时期的英美文学翻译》。两个课题都属于翻译断代史研究,前者研究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1949-1966),后者研究的是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1976一-2008)。中间有一个“沉寂期”(1966-1976),那刚好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由于受极左思潮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影响,西方文学被当成封、资、修和名、洋、古的产物而受到封杀,当时可以见到的外国文学作品除了极少数内部发行的“白皮书”之外,就只有《摘译》和反映越南人民反抗“美帝国主义”的《南方来信》,英美文学实际上成为禁区,出版社不出版,书店不出售,图书馆不借阅;因此,我们撰写英美文学翻译断代史,这十年完全可以忽略不写。  建国后的17年,虽然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也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但重点还是放在译介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作品上,而对于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学,则本着“为革命服务,为创作服务”的宗旨,着重介绍了一些经典作品和具有进步意义的当代作品,出版的英美文学作品分别为240余种和210余种。由于出版数量不是很大,研究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我一个人用了两年时间,也算完成了任务,并于1996年底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了《1949一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内容概要

孙致礼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首席教授(将军级)、博士生导师、英语语言文学导师组组长,我国著名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翻译理论和教学研究委员会会员,全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已发表译作约30部,编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理论研究和英美文学翻译实践在我国翻译界享有极高的威望和知名度。荣获了总参某部专业技术突出贡献奖、首届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两次荣立三等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目 录
上编:中国的英美文学翻译:1949—1966
第一章17年间英美文学翻译出版概况
一、概述
二、17年间英国文学的翻译出版
三、17年间美国文学的翻译出版
第二章17年间英美文学翻译家
一、综述
二、莎剧翻译家
三、诗歌翻译家
四、小说翻译家
五、综合型翻译家
第三章17年间英美文学翻译的经验与启示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计划译书
二、开展翻译批评,提高翻译质量
三、注意理论研究,提倡百家争鸣
下编:中国的英美文学翻译:1976—2008
第一章中国文学翻译的新时期
第二章外国文学期刊对英美文学的译介
第三章英美文学翻译概述
第四章英美诗歌的译介
第五章英美戏剧的译介
第六章英美散文的译介
第七章英美现代派、后现代派小说的译介
第八章英美意识流小说的译介
第九章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译介
第十章美国“垮掉派”文学的译介
第十一章新时期的英美文学翻译家
第十二章新时期的英美文学翻译水平分析
第十三章新时期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
第十四章飞散、杂合与全息翻译
第十五章从《哈姆雷特》多个中译本看文学翻译中双关语的处理策略
第十六章以残传残,以缺译缺
第十七章“隐秀”美学风格之传译
第十八章禁忌语的翻译
附录
一、中国的英美文学翻译大事记:1976—2008
二、中国的英国文学翻译出版一览表:1949—1966
三、中国的美国文学翻译出版一览表:1949—1966
四、中国的英国文学翻译出版一览表:1977—2008
五、中国的美国文学翻译出版一览表:1978—2008

作者简介

《中国的英美文学翻译(1949-2008)》内容包括:17年问英美文学翻译出版概况、概述、17年间英国文学的翻译出版、17年问美国文学的翻译出版、17年间英美文学翻译家、综述、莎剧翻译家、诗歌翻译家、小说翻译家、综合型翻译家、17年间英美文学翻译的经验与启示、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计划译书、开展翻译批评,提高翻译质量、注意理论研究,提倡百家争鸣……

图书封面


 中国的英美文学翻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分两编:49-66,76-2008。建国后,一方面,重新出版了民国期间的老译本约30部(如董任坚、谷风、欧阳山、贺玉波、林疑今、穆俊、潘家洵、谢颂羔、严既澄);另一方面,又涌现出一批新的翻译著作(董秋斯、朱维之)。翻译明显分为两派——傅雷的神似派、卞之琳的存形求神派。在二者之外,有很多人在进行翻译实验,有时很不成功,如杜秉正翻译的三部拜伦诗歌译本。卞氏“亦步亦趋”的哈姆雷特译文一出,产生了查良铮、袁可嘉、王佐良、王科一、屠岸、朱维之、杨德豫等一批追随者。(宋案:浙江人是翻译专业户,曹未风、查良铮、袁可嘉、王佐良、朱维之、傅东华、施咸荣裘柱常、李俍民、王仲年、万紫都是浙人。江苏人中,屠岸、汤永宽是常州人,卞之琳是海门人,蒋天佐是靖江人,杨必是无锡人,吴劳是苏州人。)布鲁姆将莎士比亚树为经典中心,中国的莎译事业开展如何呢?早期有朱生豪和曹未风的大量译本,后来又有卞之琳和方平(威尼斯商人)的佳译,达到了一个高峰。(宋案:书中采取详略得当的方式,一些翻译家提名但不介绍,为其它重要翻译家让出了篇幅。如诗歌译者殷宝书、杨熙令、宋雪亭、汤永宽、邵洵美、邹绿芷;小说译家蔡慧、胡仲持、姜华、蒋天佐、金福、李文俊、刘芃如、裘柱常、徐汝椿、陈良廷、许汝祉、余牧、诸葛霖、张健、张万里、主万等。)至于小说翻译家,此书对张友松、侍桁的点评均很到位。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备查
  •     于季风偶遇。附录非常赞。
  •     后面的附录太方便了
  •     很好的工具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